时间:2022-11-09 06:23:46
序论:在您撰写人体科学专业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论文摘要本文对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学理论教学目前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教学管理、转变思想观念、合理分配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体育实践机会、积极开展网络教学等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建议。
运动人体学科学是一门医学、生物学、体育学相互交叉的学科。培养把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理论和试验探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练习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高级专门人才。1988年30多所体育院校、师范院校相继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同意、备案,泰山医学院、温州医学院、赣南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等6家医学院校相继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概论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社会体育学》、《运动练习学》等体育学课程列为泰山医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必须课程或选修课程。
最初,由于是医学院校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学、生物学课程依托医学背景,而体育学教学,我们和体育院校相比,我们没有雄厚的体育专业师资背景,体育学理论课程由基础部体育教研室教师担任,尽管教师具有多年的体育授课经验,和体育院校体育理论专职教师相比,还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不当等现象。再就是从学生调查中显示96%的学生没有运动练习实践的基础,学生对体育学知识的领悟能力和感知能力差,经常存在教师讲课,学生茫然的现象。这两个方面影响了体育学的授课质量。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内涵建设的发展,我们较好的完成了体育学理论的教学,在体育学理论教学中也取到了较好的成果。结合近年来该专业体育学理论课程的教学,针对该专业学生的特征,我们对体育学理论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加强教学管理,以科研促教学
充分利用2006年我校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契机,充分探索体育学理论授课存在的师资情况,通过学校有关部门,从基础部体育教研室选调部分责任心强、有上进心、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到运动人体科学系体育理论教研室,相对固定了体育学教师的授课课程和探究方向,同时外派学习和进修。由2至3名教师固定教授1门课程,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学术讲座等教研活动,以此提高教学能力和改进教学方法。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校级、省部级等课题,以科研促进教学,目前,教师承担校级课题9项,参加省部级课题3项,逐渐形成了教师人人有课题的良好局面。
二、师生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教和学的方法
学生从第二学期就逐渐学习体育学的各门理论课程,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往往还沿袭着高中时代的学习方法,但面对厚厚的书本和大量的生疏知识,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如何才能把握和理解这些内容。作为教师,如何为他们架起一座从中学到大学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成功的关键,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熟悉到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转变教师和学生思想,更新了观念,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积极主动地推进了创新性体育学理论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密切结合学生专业特征,合理分配教授任务
俗话说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具体的体育学知识和运动技巧固然重要,学习方法及对正常人体的认知能力更加重要。学生将来要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康复指导和医学相关的工作,不可能在学校把知识都学到,将来工作后还要对本专业的知识进行细化、强化。对他们来说把握所有体育学理论知识显然不现实,能够更好地将体育学理论和他们的专业方向紧密结合起来,显然更为重要。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体育理论,了解国家体育战略方针,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向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的影响和需求;教授运动练习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等课程,让学生理解、把握运动的基本规律、练习原则、练习方法、队员、学生的心理状况等基本知识,结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特征,适当调整教学大纲,重点突出“运动和医学”的结合,使学生形成较强的专业知识体系,为胜任未来从事的运动康复、体育健康促进、运动医学服务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主动式实践教学法,使学生称为教学主体
主动式实践教学法正是基于让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这一指导思想,着眼未来而构建的,它主要是实行PBL(Problem-BasedLearning)模式,PBL强调“先新问题,后学习”,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等重要,包括围绕新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并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强烈而又稳定的新问题意识,始终保持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学生是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是促进者和设计者。应用于体育学教学的主要过程是摘要:把学生分成小组。学生针对某一阶段要学习的体育学理论内容先自学,在自学中提出许多新问题,针对新问题去积极查阅参考资料,并且寻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案。然后进行讨论,每组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新问题做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补充发言,甚至可以争论。老师只是针对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样,课堂的主体不再是老师,而是变成了学生。
五、增加学生体育实践的机会,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我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是从高中理科招生的,大部分学生没有运动练习的实践基础,学生对运动知识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较差,缺乏对体育理论现象和运动规律的了解,这就不利于学生正确的理解体育学理论。为之我们采取了有效的办法,也取到了较好的效果。第一,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组织体育术科观摩课,包括田径、球类及武术等课程;第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运动练习和比赛;第三,充分利用寒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体校、运动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体验运动现场情况。
六、积极开展网络教学
结合我校开展网络教学,体育学理论课程大部分进行了网络课程制作。通过网络课程的开设,补充了书本上没有且学生感喜好的知识;网上进行模拟测试,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点;通过视频资料下载观看,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抽象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喜好;通过网络教师及时布置作业,通过答疑讨论区及时解决了学生提出的困惑和疑问,通过交流,解决了学生和老师当面不方便交流的新问题,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密切联系程度。
总之,进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学理论课程教学探索,主要是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体现专业特色,培养高级人才。以上是笔者在我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学理论教学和管理的一点心得,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摘要:
[1姚洪恩.等,办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理论和实践.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摘要:1.
[2李裕和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能力结构调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4)摘要:188.
[论文摘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在医学院校的发展已初见规模,为了克服体育院校办此专业的缺陷,凸显医学院校的特色,以满足社会需求,文章从培养方案和社会需求的关系出发,以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能用体育的方法去解决人的健康新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提出了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方向。
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是利用生物学和医学知识探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既涵盖体育科学中的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保健和康复、运动生物力学等课程,也包含生物科学和医学等学科中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1998年教育部将运动人体科学设置为本科专业,属于教育学的体育学类。2004年普通医学院校开始招收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但因该专业招收的对象是“普通理科生”并且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再加上该专业是一个新专业,缺乏办学经验,大部分医学院校在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上,基本上套用体育专业和临床医学等专业的相关课程,难以体现“以运动的方式和方法去解决人的健康新问题”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导致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上产生了偏差。为了更好地促进运动人体科
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笔者就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方向谈以下几点心得。
一、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目前状况
1.培养方案。运动人体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我国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到2007年止,全国拥有该专业的本科院校达27所,其中,已招生的医学院校就有5所。各院校的总体培养目标和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所提出的培养目标基本一致,即“培养具备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实验探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练习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高级专门人才。修业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2.课程设置。因该专业缘起于体育院校,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方面,招收的是普通理科生,并且他们的体育技能素质又较差,再加上大部分体育院校缺乏临床医学专业作支撑,导致在课程设置中基础课程偏多,而医学知识过于简单,非凡是“在神经系统、骨关节、心血管、慢性疼痛等疾病的康复方法和手段,以及心理学方法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就更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院校在医院实习的时间偏少,不能很好地适应运动康复的要求。
3.教材建设。教材是规范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教材建设严重滞后,大多是使用临床医学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中的相关教材,在教学内容上难免造成不连贯性,影响教学质量。教材和培养目标不相匹配,就很难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
4.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因所学课程大多为体育方面的知识,而大多数学生的愿望又是想成为康复治疗师,再加上目前社会上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了解和熟悉不足,导致该专业的毕业生“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练习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就业前景不尽如人意。
总之,随着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发展,若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不拓宽专业培养口径,不改变招生对象以及学位授予方式,不对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则在医学院校的发展道路将举步维艰。
二、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由此而带来的老年人身体锻炼和病后康复等新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此,学校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为培养社会所需的既懂医、又懂锻炼的复合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而努力。
1.培养目标应和市场需求相统一。在现代生活方式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核心新问题的背景下,体育运动在这类疾病防治上的重要功能已初显端倪,作为主要培养专门从事“体疗”人才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已成为社会紧缺专业。为此,医学院校应根据其独特的资源优势,灵活把握培养目标,既不能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混同于体育教育学专业,也不能将它类同于康复治疗学专业。应根据市场需求,认真探索体育和医学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如何运用体育的方法解决人的健康新问题”这一主线,制订培养方案,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以满足社会市场需求。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业务培养重点应是摘要:把握体育、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各项基本的体育练习方法以及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运动处方解决人类健康新问题,即在把握医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运动量和运动形式来促进人体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的一系列积极变化,提高患者免疫能力。
2.凸显医学院校特色。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始建于体育院校,“落户”于医学院校,为了和体育院校互补,凸显医学院校运动康复的特色,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成为较好地从事保健康复工作的“体疗师”,应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要求,采取前期公共教学模块和后期专业分流的方式,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具体来说摘要:第一,要将招生对象由“普通理科生”调整为“体育生”,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或理学学士学位。第二,在大一和大二期间,采取公共教学模块,让学生把握体育学及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主干课程除大学公共课外,应有系统解剖学、功能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基础医学概论、中医骨伤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心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创伤学、运动处方原理等课程。第三,在大三开始进行专业分流。一为“体育保健和康复”分流方向,主要是将学生培养成从事保健康复工作的“体疗师”,主干课程为医用物理、临床医学概论、医学影像学、康复评定等,授予其理学学士学位;二为“休闲体育”分流方向,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休闲体育发展所需的学术探究、技术指导以及教育、组织管理和策划的能力,主干课程为教育学、休闲体育概论、休闲体育社会学、休闲体育管理学以及体育技能实践系列课,授予其理学学士学位;三为“体育教育”分流方向,主要是将学生培养成懂得康复保健知识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主干课程和师范院校的类同,授予其教育学学士学位。
3.合理布置毕业实习。实习是学生即将工作前的一个培训阶段,为学生向职场转变做预备,非常重要。专业分流为“体育保健和康复”方向的学生,主要布置在医院康复科进行实习,时间一般为6~8个月左右;专业分流为“休闲体育”方向的学生,主要布置在健身俱乐部或中学进行实习,时间一般为2个月左右;专业分流为“体育教育”方向的学生,主要布置在中小学进行实习,时间一般为2个月左右。所有分流方向的学生在第8学期返校后,针对实践中出现的知识和技能空白,有所侧重地进行补课。
三、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的建议
为更好地促进、规范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深化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改革,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应组织专家编写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教材。
把握人才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的培养方向及人才培养目标,在招生对象方面,应将普通理科生改为体育生,以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因普通理科生体育技能稍差,对体育运动的喜好不浓。
同时,要瞄准人才市场需求,加大宣传力度,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性,使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摘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 实验教学 改革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了更好的实现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目标,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在体育院校中,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思维方法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体育科学中的二级学科,其实验教学内容是运动人体科学完整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各体育院校正在进行各种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也取得了初步成果。本文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适应社会发展”为原则,提出了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内容,为提高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参考。
1 更新实验内容,建立完整实验课程体系
重组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改变对理论教学的过分依赖,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逐步建立独立的适合本专业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是指在原有实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方法新颖、涉及多学科的应用性和综合性实验,删减那些验证性强、方法陈旧、内容单一的实验项目。把这些实验项目科学归纳后建立适合本专业的新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2 合理设计实验类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本着打好基础、加强实践、提高能力、统筹兼顾和整体优化的宗旨,实验类型应该由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合理组成,将实验教学内容按功能模块进行有机整合在新的实验教学内容中,基础性实验主要考察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所占比例较大。综合性实验主要考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与增加主要为了改变学生按实验步骤机械操作,只动手不动脑的实验习惯。这样即可改变原有按部就班的旧实验教学模式,又增强学生的实验主动性与创新性,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在完成基本实验技能培养的前提下,应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3 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
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往往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书本的内容按部就班进行实验操作,这种“封闭式”实验教学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就是要打破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使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汲取多方面的长处和经验,更加具有生命力。“开放式”实验教学包括两个方面: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对内开放是允许学生有组织地在课余时间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实验操作,也可以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更高水平的实验操作。对外开放主要是指与学校内外进行各种形式的实验室人员交流和实验资源共享,充分吸收其它专业所长,充分利用本校资源。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培养,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实验课教学空间
随着各个体育院校学生人数不断的增加,实验设备和经费极大不足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大力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把一些实验设备量不足、尚未购进的贵重设备和需要采用活体动物的实验内容制作为多媒体课件,可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缓解师资矛盾。利用多媒体手段不仅可将抽象的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而且还可通过动画的方式演示机能的动态变化过程,给人以直观的感受。此外,也可以根据实际条件进行网络教学,拓展实验课教学空间。在完成实验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全面了解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实验课教学空间的拓展也要求全面提高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实验教师是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科研中的一支重要队伍,是教学环节的关键,是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实验教师业务水平,可以多给现有实验教师提供进修交流的机会,也可将科研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教授、副教授引入实验教师队伍。另外,也可以选择实验能力强,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研究生充实实验教师队伍。
5 改变考核办法,多种形式进行学生实验成绩考核
实验教学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理论课教学。它既有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又与理论教学密切相关,因此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学的考核机制,制定合理的考核内容和标准非常重要。实验考核应坚持全面、客观、公平的原则,在全面考核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在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成绩考核与评定可采取实验技能操作、实验报告批改、实验设计和理论考试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考核办法,以提高实验考核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使考核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实验考核、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面对21世纪的挑战,我们应及时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查珍,周元祥.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0,(4):23—25.
[2]陈克敏,林明栋,王竹立,等.机能学科实验教学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23(3):21—25.
[3]常春耘,陆南.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2):235—238.
[4]周叶中,陈学敏.综合性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0,33(5):75—82.
[5]尤桂杰,钟兴明,顾丽燕,等.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3):103—105.
[6]邱红霞.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理论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2005,26(2):77—81.
[7]姜涛,黄海,高新友,马艳.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2):116—119.
运动人体学科学是一门医学、生物学、体育学相互交叉的学科。培养把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理论和试验探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练习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高级专门人才。1988年30多所体育院校、师范院校相继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同意、备案,泰山医学院、温州医学院、赣南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等6家医学院校相继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概论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社会体育学》、《运动练习学》等体育学课程列为泰山医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必须课程或选修课程。
最初,由于是医学院校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学、生物学课程依托医学背景,而体育学教学,我们和体育院校相比,我们没有雄厚的体育专业师资背景,体育学理论课程由基础部体育教研室教师担任,尽管教师具有多年的体育授课经验,和体育院校体育理论专职教师相比,还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不当等现象。再就是从学生调查中显示96%的学生没有运动练习实践的基础,学生对体育学知识的领悟能力和感知能力差,经常存在教师讲课,学生茫然的现象。这两个方面影响了体育学的授课质量。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内涵建设的发展,我们较好的完成了体育学理论的教学,在体育学理论教学中也取到了较好的成果。结合近年来该专业体育学理论课程的教学,针对该专业学生的特征,我们对体育学理论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加强教学管理,以科研促教学
充分利用2006年我校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契机,充分探索体育学理论授课存在的师资情况,通过学校有关部门,从基础部体育教研室选调部分责任心强、有上进心、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到运动人体科学系体育理论教研室,相对固定了体育学教师的授课课程和探究方向,同时外派学习和进修。由2至3名教师固定教授1门课程,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学术讲座等教研活动,以此提高教学能力和改进教学方法。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校级、省部级等课题,以科研促进教学,目前,教师承担校级课题9项,参加省部级课题3项,逐渐形成了教师人人有课题的良好局面。
二、师生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教和学的方法
学生从第二学期就逐渐学习体育学的各门理论课程,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往往还沿袭着高中时代的学习方法,但面对厚厚的书本和大量的生疏知识,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如何才能把握和理解这些内容。作为教师,如何为他们架起一座从中学到大学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成功的关键,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熟悉到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转变教师和学生思想,更新了观念,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积极主动地推进了创新性体育学理论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密切结合学生专业特征,合理分配教授任务
俗话说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具体的体育学知识和运动技巧固然重要,学习方法及对正常人体的认知能力更加重要。学生将来要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康复指导和医学相关的工作,不可能在学校把知识都学到,将来工作后还要对本专业的知识进行细化、强化。对他们来说把握所有体育学理论知识显然不现实,能够更好地将体育学理论和他们的专业方向紧密结合起来,显然更为重要。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体育理论,了解国家体育战略方针,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向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的影响和需求;教授运动练习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等课程,让学生理解、把握运动的基本规律、练习原则、练习方法、队员、学生的心理状况等基本知识,结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特征,适当调整教学大纲,重点突出“运动和医学”的结合,使学生形成较强的专业知识体系,为胜任未来从事的运动康复、体育健康促进、运动医学服务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主动式实践教学法,使学生称为教学主体
主动式实践教学法正是基于让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这一指导思想,着眼未来而构建的,它主要是实行PBL(Problem-BasedLearning)模式,PBL强调“先新问题,后学习”,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等重要,包括围绕新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并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强烈而又稳定的新问题意识,始终保持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学生是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是促进者和设计者。应用于体育学教学的主要过程是摘要:把学生分成小组。学生针对某一阶段要学习的体育学理论内容先自学,在自学中提出许多新问题,针对新问题去积极查阅参考资料,并且寻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案。然后进行讨论,每组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新问题做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补充发言,甚至可以争论。老师只是针对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样,课堂的主体不再是老师,而是变成了学生。
五、增加学生体育实践的机会,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我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是从高中理科招生的,大部分学生没有运动练习的实践基础,学生对运动知识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较差,缺乏对体育理论现象和运动规律的了解,这就不利于学生正确的理解体育学理论。为之我们采取了有效的办法,也取到了较好的效果。第一,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组织体育术科观摩课,包括田径、球类及武术等课程;第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运动练习和比赛;第三,充分利用寒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体校、运动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体验运动现场情况。
六、积极开展网络教学
结合我校开展网络教学,体育学理论课程大部分进行了网络课程制作。通过网络课程的开设,补充了书本上没有且学生感喜好的知识;网上进行模拟测试,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点;通过视频资料下载观看,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抽象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喜好;通过网络教师及时布置作业,通过答疑讨论区及时解决了学生提出的困惑和疑问,通过交流,解决了学生和老师当面不方便交流的新问题,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密切联系程度。
总之,进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学理论课程教学探索,主要是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体现专业特色,培养高级人才。以上是笔者在我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学理论教学和管理的一点心得,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摘要:
[1姚洪恩.等,办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理论和实践.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摘要:1.
[2李裕和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能力结构调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4)摘要:188.
关键词:体育学科 实验教学 新思路
一、现状
1.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单薄,实验学习兴趣不高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生源绝大多数来自于有体育特长的高中学生,很多学生入学成绩远低于普通高校招生的入学成绩,他们对理论学习的兴趣较低,尤其是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大多数知识是学生很不擅长的记忆类的内容,其学习成效的好坏更依赖于实验课程中所获得的直接学习经验。但由于长期以来的实验内容的设置更多的是与理论课程高度相关的验证性内容,与体育运动实践的关联性不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加之操作不规范,实验经验少,故在实验后获得的学习效果不佳。
2.实验教学依附于各理论课程,各成体系,实验教学内容交叉重复
在传统体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只是辅的教学,是用来配合理论教学,无论是实验管理体系、实验课程设置,还是实验内容选择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教学体系设置和开设依附于各理论课程,实验教学缺乏全面、系统的统筹安排和相对独立性。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一般在理论教学计划中安排一定的实验课时,教学内容完全围绕理论课,致使各课程实验教学彼此独立,实验教学内容没有交叉和渗透,各课程实验教学间有机的联系被人为地割裂,甚至出现重复实验内容。
3.实验设备陈旧老化,内容及方法手段更新慢
除一些专业的体育学院,一般高校的体育学院在进行建设时多偏重于运动场馆的建设,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普遍重视不足,建设资金偏少,导致实验设备陈旧,器材组(套)件数少,更新速度慢,实验技术落后,导致一些实验无法正常开设,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4.实验教学形式单一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形式相对封闭,时间集中在课堂,场地集中在实验室。但课堂时间有限,有限时间不能进行充分的实践,只能保障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无法满足部分学生要求进行更深层次学习的要求;实验教学与其他院校、专业交流匮乏,不能取长避短。学生的实验经验获得与体育运动实践相差较远,不能真正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挥其医学指导和医务监督的作用,在运动场地、体育比赛中,又不能进行因时、因地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不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实验室管理落后
部分高校在近年来购进的一些大型先进的仪器,也因其功能的精密性和使用操作的规范性,对仪器的管理有较高的要求,致使实验教学尤其是本科教学很少能利用,导致实验手段与现代技术相脱离。部分实验室设备也存在重复购置,造成资源浪费。部分学校实验室仍没有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课余时间无法对学生开放。
二、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新思路
1.构建独立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应以建设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为目标,以适应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针对运动人体科学发展的趋势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按循序渐进的阶梯方式,根据实验内容的复杂程度、包含知识点的多少,将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体系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基础性实验课程类。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代表课程如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等。第二层次,综合性实验课类。着重综合性实验,以掌握基本的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法为目的,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人体科学科学研究方法。第三层次,设计性实验课类:完善研究设计性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第四层次,专业段研究性实验:逐渐展开学生自主实验,本层次实验由学生自主选题,内容完全开放,类似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的课题研究,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为优秀成才创造条件。
2.创建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运动人体科学类实验进行开放教学,是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充分开放和自由地进行实验的环境。开放式实验教学包括两个方面:对学生开放和对社会开放。对学生开放是指除课堂实验时间之外,实验室应每天定时向学生开放,学生可根据学习兴趣和自身基础,学生可随时来实验室,练习实验操作或选做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还可安排一定的时间对社会开放,为社会公共提供体质测评、健身、理疗等方面知识咨询和检测服务。此外,走进各类运动场所和各种体育比赛场地,开展相应的实验项目,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探讨研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3.实现实验仪器数字化和多功能化
实验仪器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代表了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因此我们的应该致力于大型的多功能实验平台的开发和使用,如现已投入使用的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多导运动信号处理系统,则能在同一系统中完成多组别的实验数据的测试并进行记录分析,如此进行的实验教学既节约了实验设备的购置费用,又可以让学生能与体育科学研究实际工作相结合,获得人体科学的实践经验。
4.增强对实验教学人员的培训
学生进行实验活动的引导者是教师,实验教师对实验成果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队伍是关键。合理实验师资队伍的培养,是提高整体体育科研水平和引领学生进行科技活动的关键。我们不能只着眼于引进高水平的人才,吸引博士,硕士到实验教学岗位,更应该是通过各类的培训、进修、学习的机会,提高业务水平,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强、科研能力高的师资队伍。
5.改善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
体育实验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主要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学校作为主导对体育专业实验室进行管理,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管理水平,改进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以增加学生实践运用能力为目的,以体系化的实验环节为过程,建立符号社会需求的评价体系。
三、结论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是实践应用性强的实验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有运动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更要求学生在运动实践中能够进行应用。用理论指导运动实践,在运动实践中检验理论。教会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则达到了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焕彬,王海涛,刘彩绵等.体育院校实验室及实验课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6.
[2]黄丽敏.关于高校体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
[3]王珍武,刘丽艳,徐群.关于体育实验教学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意向
十几年短暂发展的历程中,在政府大力支持和相关政策的扶持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呈现出空前的繁荣。然而从目前运动人体科学相关专业的就业总体情况下看。存在着社会需求和学校培养的供需错位问题。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就必须对影响就业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来自山东省各大高校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270名。
1.2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文献法:查阅了大量的专著、核心期刊等文章并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对其进行资料分析,为本文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问卷调查法:采用毕业生问卷调查,对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体育学院、泰安医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270名毕业生发放问卷270份,回收250份,回收率为92.6%,有效率为100%。
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调查和收集的相关数据采用excel等应用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客观量化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就业意向
培养目标决定了培养形式,培养形式又决定了人才的就业去向,教育部把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从事体育领域中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者、管理者、和咨询者以及运营者和科学教研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然而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就业生的就业意向中占主导地位的并非如此。 结果显示,28%的就业生希望就职于学校,21%希望就职于科研设计,19%希望去国家机关,剩余的分别是私企12%,事业单位9%,外企7%,其他2%;学生毕业后,27%的学生希望继续深造学习,25%的学生希望立即就业,23%的希望考取公务员,20%的希望自主创业,还有15%的希望能出国留学;学生就业地调查显示,58%的学生希望留在学校所在地济南工作,19%回到家乡,其余23%选择到其他地区就业。
由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学校和科研设计单位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就业的主要意向地。而真正从事本专业的却寥寥无几,由此可知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在体育运动领域中还没有占有一席之地,致使专业人才大量外流,从事着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职业。这不仅是专业人才的流失问题,也对我国高校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2.2就业信息来源
学生就业信息的来源,在其就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因素,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方向。调查显示,49%的学生对于学校就业政策,就业手续办理以及相关制度不很清楚,37%完全不清楚,9%较清楚,只有5%很清楚;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迫切需要了解单位的信息排名为:薪酬福利,主要业务和公司前景,企业资金和规模,职位信息,聘用条件,管理体制,人才培训;学生获取就业信息渠道的途径,27%通过网站,22%通过学校就业信息,21%通过校外招聘,11%通过亲戚朋友,9%通过广播电视媒体,7%通过报纸,1%通过手机群发信息,2%通过其他途径;在学生中,39%的人认为亲属或朋友能提供最多的求职帮助,学校老师为21%,其他方式为40%。
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就业信息不能满足他们的就业需求,而且从信息获得方式上看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握就业信息,从而会让毕业生错过很多就业机会。在学生个人方面,他们对学校所提供的求职帮助上并没有过多希望,而更多依据亲戚朋友或者其他方式。所以在对应届生的课程设置上,应该多给予一些就业指导,以便他们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
3 建议
3.1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指导类课程的比例
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的直接表现,是培养人才的具体实施方案,因此课程的设置应该以响应社会的实际需求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首先,应依据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开设相关运动技能课程,满足社会健身指导的实际需求。其次应加大实践指导类课程的比例,改变目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不足。尤其是实践指导类课程应贯穿始终。只有提高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实践指导能力才能显现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的优势所在。
3.2设置健身指导岗位
体育运动领域中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运动指导及康复指导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之一,为满足社区体育和大中型企业职工的健康体育指导,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合理的工作岗位,以满足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基本就业保障,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实现全民安全健身的全面展开。
3.3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希望到国家机关、高校、事业单位。以得到更好的名声和待遇。在地域的选择上则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愿意回到乡镇就业的较少,对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到中学就业也是一个很不错很适合的选择,但是往往这种选择是在个别学生最后的就业选择上。所以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降低自己过高的期望值是学生在校期间就该接受的思想。
准确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有自身的优势,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个人的不同条件,全面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融入到社会的团体中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陈永军.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0):1398-1400.
[3]姚鸿恩,李宗珊,荣湘江等.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办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体育学刊,2006,13(1):82-84.
[4]王国基,向京,杨赳赳等.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思考[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6):100-103.
关键词: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
前言
运动人体科学是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兴起的,伴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很快被作为专业高校运动,科学的实验室是体育院校开展教学的基础;运动人体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在体育专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实验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实验教学非常重要。
一、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一直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处于从属地位,没有独立的体系,这是有原因的。第一,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单调,过于死板不能进行及时修正,一本教案经常会连续用几年,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改,内容严重滞后。第二,目前,大部分院校实验教学是在实验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不利于创造性的培养。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很难体现出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就不会对实验课产生兴趣,大大影响教学效果。第三.不能有效的对实验室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运动人体科学的实验教学不能与实验活动进行有效结合,这就会导致实验室管理处于被动状态,对实验教学的科学健康发展不利。
二、传统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1. 实验教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与理论教学相反,大部分教师都觉得实验教学次要,这种观念普遍存在,很多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学校没有较为全面的实验教学体系。运动人体科学是一个比较新的学科,执教人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些授课老师是从其它体育专业转行过来的,在专业知识方面缺乏研究,不能很好的掌握实验教学理念,无法达到实验教学教育目的。
2. 实验教学模式
现在所实行的教学模式比较死板,既没有研究学生的整体特点,更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教学形式保守,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方式缺乏新意,实验主要按已经设计好的内容去做,限制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
3. 实验教学内容设置
实验教学内容分散,学科之间关联度不高,实验教学内容简单,内容设置上不系统.通过学习之后,学生难以积累知识,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实验内容过于单调也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4. 实验教学的实验室配置和教学考核体系
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多数与理论课相适应,且实验多为验证观察类,实验室使用有限制,只有上课时间才开放,留给学生动手、思考的时间少,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熟练了解的目的,造成教学计划与教学结果的背离,影响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5. 教师素质和水平
作为运动人体科学的授课教师,一定要能充分认识到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自己要能够熟练的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实验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针对传统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问题采取的教学改革对策
1. 教学观念
根据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将基础实验和理论知识、创新培养进行结合,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多开展内容选择具有科学性的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做实验,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
2. 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比较封闭,现在所倡导的引导式教学就可以打破这一弊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进行划分,有针对性的开展实验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应培养技能性和应用性良好结合的人才,注重教学实践,增加实践教学的操作时间,利用好实验室,因为实验室对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要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3. 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明确目标,社会体育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服务于社会,教师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实验思维、技能应能符合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需求。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结合体育专业特点,准确把握社会体育对学生素质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进行创新的能力,立足于解决实际社会需求。
通过较为系统的实验教学将一些基础性知识传授给学生,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的制定实验方案,创造性的安排实验进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教学知识串联起来,有效的促进学生进行横向以及纵向的知识联系,提升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的熟练程度。
4. 加大设置和配置的投入
实验室内的设置以及配置是进行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重视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应该切实改善实验室的内部环境,提高学生感官认识,使实验内容同学生兴趣密切关联,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教学选用的实验教材要能够与时俱进,具有实用性,体现时代性,将目前流行的一些设备、研究成果引入到教学实验中,体现出社会体育专业天生具有的社会性特点,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及时收集毕业生的社会实践经验,根据这些反馈的信息调整实验内容,优化教学方案,确定教学目标,并不断完善教学实验条件,建立以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熟练掌握实验实践技能的实验教学体系。在不断优化教学内容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增长,经验的增加,使教育活动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5. 人员素质的提升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师,首先要熟练掌握业务知识,不仅要具备较高业务水平,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这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所应该必备的。每个教师都应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总结教学方法,以诚实敬业的精神对待自己的教学行为,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人,将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运动人体科学人才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熟悉了解自己的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授课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与学生建立密切的关系,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创新火花,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钻研,积极思考,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习的能动性。
结束语:
现在的教学活动中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问题,只有通过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才能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帮助授课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实验教学应该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在采用先进设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实验器材,给学生提供更多练习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社会体育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促进实验课程改革产生实质性结果。
(作者单位:吉林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庆山,盛蕾,于文兵,孙超.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