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育目研究论文范文

时间:2022-10-26 19:51:30

序论:在您撰写教育目研究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教育目研究论文

第1篇

1.一名教育研究生的学术苦旅

2.研究生的学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基于某省教育学研究生学习倦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3.研究生专业观的调查研究——教育学研究生的个案分析

4.硕士研究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6所高校教育学研究生的实证研究

5.论我国成人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改革策略——基于价值学视角的审视

6.成人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个案

7.对我国教育学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

8.学科危机与学科突围——我国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构论略

9.教育学研究生阶段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研究——以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为例

10.终身教育视野下成人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11.关于成人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认识

12.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招生与培养研究

13.近十年我国成人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综述

14.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15.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

16.高等教育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基于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背景

17.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导师群体特征研究

18.我国成人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研究:回顾与展望

19.影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市场因素分析

20.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的创新能力培养——基于协同理论的讨论

21.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问题与对策——2006年全国高等教育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

22.应用型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研究——基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

23.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与音乐教学论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4.我国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与改革方略  

25.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理想、现实与抉择

26.教育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及其培养

27.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与反思——以陕西地区为研究对象

28.在读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研究——以H大学为例

29.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利弊及策略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为例

30.中国职业教育学研究生教育回眸:1978~2008 

31.论“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构的合用性、合法性与合理性

32.护理教育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33.中美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比较研究——基于厦门大学与斯坦福大学的案例分析

34.中国职业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回顾

35.成人教育学研究生专业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36.从就业视角谈我国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37.对成人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再解读

38.高等教育学研究生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SWOT分析

39.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困境与出路

40.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几点认识(下)——试论研究生教育学研究对象、方法和学科体系

41.国内外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比较研究

42.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43.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

44.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设想 

45.美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经验与启示——以高等教育学专业为例

46.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建议

47.“动态培养”:成人教育学研究生教育新模式探析

48.关于创建研究生教育学的思考

49.影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市场因素分析

50.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实践探索  

51.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几点认识(上)——试论研究生教育学研究对象、方法和学科体系

52.愿景与可能: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之思 

53.当前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三大困境

54.对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55.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56.中美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比较研究——基于厦门大学与哈佛大学的案例分析

57.就业导向下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目标的理性思考

58.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9.制约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就业的市场因素分析

60.基于“发现教法”的研究生学术论坛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以湖北师范学院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为例

61.中外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文献综述

62.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调查研究

63.当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角色定位

64.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取向及原因分析

65.对构建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联盟的思考

66.略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67.办好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68.成人教育学研究生远程教育培养模式论析

69.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取向现状及原因分析

70.地方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构想

71.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思考

72.思考与展望——浅谈音乐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问题

73.我国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综述——以中国期刊网录入论文为例

74.成人教育学研究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5.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实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76.关于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未来走向的思考

77.当代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文化集注

78.在读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调查研究——以H师范学院为例

79.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综述

80.案例教学法在“研究生教育学”教学中的运用

81.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创新 

82.关于建构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思考

83.基于学术劳动力市场对培养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思考

84.关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实验报告——基于高等教育学专业两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行动研究

85.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特点及其启示

86.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理想、现实与抉择 

87.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研究

88.生活即研究:我读教育学研究生期间的感悟

89.科学方法论与《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探究

90.美国教育学研究生院50强 

91.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发展问题研究

92.我国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的应然构建  

93.成长的轨迹——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25年来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

94.困厄与出路: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化

95.开拓、创新、求真,科学构建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

96.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选拔问题研究——基于中国15所院校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的分析

97.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及其实现路径

98.动态学习模式构建: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创新基石 

99.试析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制”

100.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现状研究  

101.我国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102.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法律意识现状及培养对策

103.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现状及对策 

104.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 

105.教育学领域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特征、挑战和对策 

106.影响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逻辑起点合理抽象的因素分析

107.我国比较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调查:理想与现实 

108.发挥同辈群体优势 提升研究生创新水平——基于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调查

109.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110.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实践性学习摭论 

111.省属综合性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与对策

112.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目的的价值冲突分析

113.教育学原理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思考——以教育部部署六所全国重点师范院校为例

114.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创新型人才的养成

115.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第六届全国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交流研讨会综述

116.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 

117.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新生学习适应障碍及应对

118.职业技术教育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研究——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为例

119.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特点与借鉴——兼论职技高师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120.西部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与问题探讨

121.从开题答辩看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

122.高等教育学专业核心知识研究领域的构建——以研究生必读书目为例

123.暨南国际大学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及其启示

124.师范院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SWOT分析

125.全日制教育学原理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研究——以某师范大学为例

126.全国研究生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学术影响力——基于2010年度核心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

127.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探究

第2篇

***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在实践中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这种过程是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由外延到内涵的演变过程。随着我国10年来在幼教领域改革的加深,幼儿美术教育从指导思想到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幼教改革中,综合性的整体改革和各科教法的改革从两个方面推动了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幼儿美术教育提出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由于我国美术教育理论方面的薄弱,使得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尚不能在广大教育者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例如,幼儿美术教育的本质特性的问题,就是一个阻碍人们正确认识幼儿美术教育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关于幼儿美术教育目标的研讨,无疑会促进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理论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

教育实践中的很多问题都和教育指导思想以及集中体现这种思想的教育目的有关。笔者在从事10余年的幼儿美术教育工作中深感教育目标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因此提出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如何阐述的问题,希望通过研讨,获得共识。

幼儿教育是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作好各种准备的教育。它的教育范畴包括身体、智力、情感、思维、语言、品德、美感等很多方面。它的教育目的是通过各种各样具体的教育活动实现的。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幼儿教育总目的的手段。所以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传授艺术而进行的教育,也不是为少数有艺术天分的儿童而存在,而是在总目的指导之下的具体目的,所以可称之为目标。

目标是教育思想最典型、最集中、最概括的反映,美术教育发展到今天,其教育指导思想也有一个演变的历史过程。

将图画、手工等活动纳入教育课程之内开始于一个世纪前的英国和德国,由于产业革命的发展,人们深感工艺教育的需要。在当时,美术被认为是可以培养观察能力,使头脑细密,又能掌握很多知识和技术的学科,所以初期的美术教育都是以技能教育为出发点的,而且都从几何形入手,然后进入写生,对幼儿也以同样的方法去教,只不过难易不同罢了。

20世纪初,很多心理学家对儿童的美术研究开始兴盛,如凯尔仙修泰那(Kerschenstener)等,他们积累了很多儿童绘画的研究成果,结果使欧美的美术教育开始了变革。奥地利的法郎兹·西泽克(Cizek)提出了革命性的主张,提出不要给儿童强加成人的思路和方法,要按照儿童的发展阶段进行教育,并使儿童的创造性得以实现。在以后的年代里,英国的赫伯特·里德(Herbertread)和美国的罗温菲德(Lowenfeld)也对美术教育理论作出突出的贡献。里德指出“儿童艺术是人的表现方法之一,模仿成人的想法是错误的,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通过美术来发扬光大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是美术教育应有的基本态度。”罗温菲德也认为艺术教育“不是为传授艺术而进行的教育”,而是通过艺术来塑造人格。在艺术心理学的领域里,美国的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IfArnheim)对视觉与认识与思维的深入研究为通过美术教育培养人的创造力奠定了基础。正如阿恩海姆指出的那样“艺术乃是增加感知能力的最有力的手段,没有这种敏锐的感受力,任何一个领域的创造思维都将是不可能的。”

与创造性的美术教育相呼应的是以德国包豪斯(Bauhaus)造型设计学校为代表的现代造型艺术潮流。包豪斯将一切造型领域里共同的基础内容作为学习内容教授给学生,取得了效果并推动了“构成”的发展,这不但对生产和造型艺术有极大的影响,而且也影响到美术教育。图案、手工这些教育内容被重新加以认识。抽象化、象征化的表现在造型中的重要性也逐渐被认同。美术教育同人的生产和生活愈加密切,美术教育的范畴广为扩展。

综上所述,今天世界上的美术教育已由写实和抽象两个方向发展而来,并和心理学、教育学相结合,成为以艺术施教,借艺术来培养智力、创造力、人性与社会性的教育。“通过艺术而进行教育”成为大多数国家美术教育的指导思想。

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指导思想,集中体现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对美术部分的阐述上:

“在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等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美的欣赏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

对于这一阐述,可以认为是我们过去对幼儿美术教育目标的认识。笔者认为,首先应肯定这一阐述的意义,它在促进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将具有参照意义。同时也应指出,时展了,认识也发展了,这一阐述已不适应今天我们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解以及未来对幼儿美术教育的需要,主要意见有以下几点:

(一)未脱离以成人对美术的理解来看待幼儿美术活动,以客观反映论对待幼儿美术活动,因此不适合幼儿美术活动的心理特点与表现特点。必然将幼儿美术引入写实的模式之中。

(二)文字表述抽象和概括不够,反而使活动范畴受到局限。如“绘画、手工(纸工、泥工、自制玩具等)”这些形式都可以用造型活动来概括。再如“观察力、想象力”,我们知道,幼儿美术活动会有助于智力的发展。智力中就包含有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多种因素,因此,可以用智力来概括。

(三)创造力是区别于智力的一种能力,也是美术教育最为突出的一种功能特征,但在表述中因平列的关系,难以清晰地认识和记住这一重要的目标。

对于以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三个领域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当然是不错的,但是幼儿美术教育中的美育内容重要的是对幼儿进行形式美感的教育,即视觉对形式美的认识与理解,这是区别于其它美育形式的主要特征。另外,用“欣赏力”一词,是过高的目标,幼儿的美育主要在于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知觉与感受,尚难达到欣赏力的程度。

根据以上几点意见,笔者认为,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应重新修正。

为使目标及其阐述更为科学,我们首先必须对幼儿的美术活动的性质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众所周知,幼儿美术不同于成人概念上的美术,和中、小学的美术教育也不同,这并不是难易程度或循序渐进的问题,而是由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所决定的。他们不会按眼睛看到的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去表现,而是用心灵对知觉样式的把握和理解去表现。幼儿美术如同原始人类的艺术活动一样,是他们认知和表现的一部分,可以说它是一种混合体,它既是幼儿自身本能的欲望的表现,又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反映,既是体质、智力的体现,又是情感、态度的表达,既是游戏、又是学习,既有模仿,又有创造。幼儿美术教育正是基于幼儿美术活动的这种混合体的特点,因此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性教育功能特性。它的作用包括诸如培养美感、促进认知、发展智力、提高手、眼、脑的协调性和手的灵活性。促进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等等。在这些作用中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它具有培养创造性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造形活动实现的。造形是幼儿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幼儿美术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如语言、数等)最重要的内涵。

造形活动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的活动领域。从原始社会的石器、陶器到现代社会千姿百态的视觉艺术,人类的造形活动随处可见,它和人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种基本能力。人类的造形活动最重要的特征是能够按不同物种的标准和美的标准进行有目的的创造,具有求新、求美的特点,它是人的本质需要,也是满足这种本质需要的本质能力不断发展的表现。创造性的造形活动源于人的手和脑的活动,视知觉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视知觉本身具备着一种思维的本领,具备着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尤其是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它是经过知觉的选择作用生成的意思进行的。而造形活动为视知觉提供了具体的感性材料,又有通过造形活动的过程,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使想象现实化。因此,造形活动有助于人的创造力的发展。

人的造形活动离不开实践,科学家为大脑机能定位的研究和认识规律的研究表明,大脑与外界存在着某种一致的关系,大脑皮层的活动取决于脑细胞与外界的交互作用,形成自身的代码(图式),用来译解和反映对象世界,这样,经常接触某一事物的人就形成了对该事物的代码,例如,经常听音乐的人,就形成对音乐的代码,而不接触音乐的人头脑中缺少编码,自然就难以解码,也就只能听见,而听不懂音乐。创造性的造形活动也是如此。对于幼儿来说,只有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才能建立起创造性的代码,因此,尽管说造形活动有助于培养创造力,但美术教育中模仿为主的模式并不能达到这一目标。因为在活动中对技术的追求已经束缚住了自主性的探索性的表现的可能性,使其不能形成创造性的代码。

造形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造型艺术,与美术互用。广义则泛指无论有无美的要素,凡人类利用一切可视可触的材料在空间或平面上做出看得见,摸得到的形象或物体。如果我们从广义的意义上去看待幼儿美术活动,则除了图画和手工以外,幼儿的很多游戏活动都是造形活动,例如,孩子在雪地上用脚踩出花样、用插塑积木摆出各种形态,在下过雨的水沟上筑坝,在沙子堆里造城堡等等,这些活动对于创造性的造形都是具有意义的。因此,广义的造形应是我们对幼儿美术活动所持的态度。由此出发,也更为容易拓展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并与其它教育活动结合起来。

幼儿的造形活动是与游戏分不开的,他们对随手搭合的树叶、纸片、小棍极感兴趣,对能够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改变一种材料的形也极感兴趣,如果我们把孩子看成是小小的原始人,就容易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对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那样感兴趣了,他们的活动中不仅满足了游戏的需要,而且得到了关于物质世界的真实信息以及自己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每一种新材料或新式样的接触和体验都会使他们形成深刻的记忆并影响久远,所以增强幼儿对各种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造型材料的体验,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工作,从这种体验中就培养出造型艺术的基础感觉。

幼儿在造形活动中的表现可以分为“意象表现”和“机能性表现”。这两种表现在活动中都是依赖视觉形式实现的。也就是说,幼儿在造形中的着眼点是美术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只对“形”(形状、色彩、构成要素等)以及由“形”引发的联想感兴趣。例如,当孩子在涂鸦期能画出圆形时,他并非要画什么东西,而只对这种最简单的能把图与底区别开来的“形”感兴趣。在以后出现的象征性符号和各种各样的形象样式及组织形式中也是以形的变化和关系为基础的。他们对手工活动的态度也是如此。他们对泥工、折纸等活动的兴趣在于这些可变形的材料能够实现他们造形的意愿,从而体验到创造“形”的快乐。

幼儿在造形活动中表现出的创造性也离不开他们对美的认识和感情,他们对美的认识是肤浅的,但却是基础的,因为美的内涵是通过形式体现出来的,造形艺术为幼儿对美的认识,尤其是视知觉对美的形式的认识提供了条件。因此,美术教育本身就含有美育的内容。当然,美育不仅通过造形活动,它还需要其它教育活动才能实现,但造形活动中的美育作用是重要的,因为它为幼儿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可以现实化的视觉的美感表现形式。

幼儿在造形中表现出的创造性也离不开他们自主的活动,自由地表现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条件。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是幼儿主观欲望和想象的产物,如果在活动中是为了自己的表现而做或画,他们会自然地将心里的美的情感流露出来,从而产生自然、诚实、大胆、朴实、直率、稚拙的特点,尽管这些作品在一些人眼里是幼稚可笑的,但它所具有的个性和心意是明确的,而模仿成人的艺术的作品则失去这些最宝贵的东西。所以,幼儿美术活动应更多地给予孩子自生性,教育者的工作是为他们提供条件并启发诱导使其实现这种创造,而不是简单地教他们照猫画虎。

综上所述,创造性的造形活动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质。以此为中心来考虑就容易展开其它教育功能。所以应重视通过这种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来培养幼儿潜在的创造力。

对幼儿美术教育的本质特性的研讨有助于教育目标的阐明,而教育目标的阐明有助于更新人们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并以此为指导进行教育内容、方法的改革,使幼儿美术教育能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天地,对以往行之有效的教育经验和方法也能以新的认识去总结出规律,予以继承和发展。

第3篇

19825016 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 关晶 石伟平 《教育研究》 2014年第10期 10500字

19825017 我国政府购买职业教育服务的运行机理、实践困境与发展路径 刘玉山 吉鹏 《教育发展研究》 2014年第19期 12000字

19825018 推进综合改革 实现高职院校特色发展 赵怀玉 《中国高等教育》 2014年第19期 5200字

19825019 论应用技术大学的高等教育属性 刘文华 夏建国 易丽 《中国高教研究》 2014年第10期 15200字

19825020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管理变革 周湘林 《中国教育学刊》 2014年第10期 11300字

19825021 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发展探析 胡若痴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 8400字

19825022 关于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 徐桂庭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第30期 6600字

198250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政策的演进分析及其发展调适 李小丽 《教育与职业》 2014年第29期 7900字

19825024 论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的本然机制 梁卿 《职教论坛》 2014年第28期 8100字

19825025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四破”“四立” 曹晔 盛子强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第28期 10600字

19825026 产业转型升级与职业教育变革:互动关系与协同策略 刘晓 《职教通讯》 2014年第28期 8100字

19825027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与思路 刘在洲《中国高等教育》 2014年第20期 7400字

19825028 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 张兄武 许庆豫 《中国高教研究》 2014年第10期 12700字

19825029 区域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法、思路与建议 涂三广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第30期 13100字

19825030 试析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起点与走向――基于经济学视角 陈凤英 李杰 《职业教育研究》2014年第10期 6800字

19825031 略论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的建设与发展 吴一鸣 谭维奇 《教育与职业》 2014年第30期 7900字

19825032 湖南省执行中职免学费政策的调查研究 钟昌振 徐晓红 《职教论坛》 2014年第28期 10200字

19825033 关于江西职业教育实施主体及形式的架构布局研究 郭杰忠 卢建平 《职教论坛》 2014年第28期 8100字

19825034 2013年上海市部分普通高校专科层次自主招收三校生技能考试调查报告 陈嵩 张家寰 占小梅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第28期 12300字

19825035 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政府角色探析 罗哲 等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第29期 6800字

19825036 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现状调查及对策 李建芹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第29期 6800字

19825037 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的科研定位与实践策略 张臻 郑卫东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第30期 7800字

19825038 云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状、困难及发展对策 周玉国 刘福军 《继续教育研究》 2014年第10期 4500字

19825039 台湾私立技专院校奖补助政策研究 周衍安 《世界教育信息》 2014年第20期 7600字

19825040 政策工具视角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分析及分类研究 邴浩 《高教探索》 2014年第5期 9200字

19825041 导师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新探索 俞婷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第30期 6600字

19825042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述评 张冰洁 程娟娟 王元 《职业教育研究》 2014年第10期 10500字

19825043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高职教育质量问责困境与变革路径 张汉军 《教育与职业》 2014年第29期 7900字

19825044 集团化办学条件下中高职教育交融式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巢新冬 王雪亘 刘桂林 《教育与职业》 2014年第30期 7900字

19825045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周丽 《职教论坛》 2014年第28期 8100字

19825046 高职招生制度改革: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 杨卫军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第28期 8800字

19825047 我国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梳理与修正 王林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第28期 8800字

19825048 职业教育对接“电商换市”人才需求分析 朱蓉 《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29期 8600字

19825049 高职院校“学做创”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贾虹 等 《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29期 5400字

19825050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周淑琼 谢模明 江敏 《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30期 4200字

19825051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周建松 《教育研究》 2014年第10期 5500字

19825052 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现代服务业需求对接研究 许艳丽 王岚 《教育发展研究》 2014年第19期 8600字

19825053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主体利益冲突与政策调适――理性选择理论的分析视角 黄文伟 《教育发展研究》 2014年第19期 6900字

19825054 开发技能赛项及其教学资源 推进高职机电类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吕景泉 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第30期 8200字

19825055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整合研究的回溯、反思与瞻望 叶波 杨志强 《教育与职业》 2014年第30期 7900字

19825056 高职院校服务学习课程体系建设 蒋庆荣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第29期 5400字

19825057 多维视角下的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刘猛 《中国高教研究》 2014年第10期 10100字

19825058 组织管理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研究 叶穗冰 《职业教育研究》 2014年第10期 10500字

19825059 “双师型”教师:理论探索和培养实践的分野及其超越 刘辉 李盟盟 《职教通讯》 2014年第28期 9800字

19825060 城乡一体化进程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刘福珍 《教育与职业》 2014年第29期 7900字

19825061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主体博弈与政府治理能力提升 田书芹 王东强 《教育发展研究》 2014年第19期 10300字

19825062 论成人教育中社会资本形成机理及实现路径 孙立新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 8400字

19825063 全球化境遇下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 冯芸 《中国成人教育》 2014年第19期 6000字

19825064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困境与改革取向再探讨 李红霞 《中国成人教育》 2014年第19期 6000字

19825065 城镇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困境与突破――基于湖南株洲、湘乡、平江三县市的调查 吴易雄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第28期 12300字

19825066 高职院校学生定岗实习评价机制的构建 侯建军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第29期 6800字

19825067 MOOC内涵、特征及其对我国终身教育的启示 徐魁鸿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第28期 8800字

19825068 学习型社会视域下继续教育发展新探 宋雁 《职教通讯》 2014年第28期 6000字

19825069 社区学习中心的发展理念及核心能力 杨毅 李红 《继续教育研究》 2014年第10期 4500字

19825070 基于人本化教育理念下的社区教育 刘林 《中国成人教育》 2014年第19期 6000字

19825071 现代学习技术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基于上海市与南昌市实证比较分析 欧阳忠明 韩晶晶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第28期 12300字

19825072 区域性优质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的影响因素 毕经美 《中国远程教育》 2014年第19期 7600字

19825073 高职生职业成熟度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研究 徐放 谭明 方翰青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第30期 9800字

19825074 高职院校产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模式选择与路径探析 祝蕾 任君庆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第29期 6800字

19825075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特点研究综述 刘慧琼 《职教通讯》 2014年第28期 8100字

19825076 全国研究生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学术影响力――基于2010年度核心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 房巍 陈衍 于海波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第30期 9800字

19825077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历史变迁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陈正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 8400字

19825078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探索 朱淑珍 《中国高教研究》 2014年第10期 12700字

19825079 国际职业教育主流理论与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肖凤翔 陈潇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第30期 11400字

19825080 论社会文化因素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及对策――以德国萨克森州教育体系为例 俞必忠 林妍梅 《职业教育研究》 2014年第10期 8100字

19825081 英国继续教育教师职前培养的国家标准 邱艳萍 《职教论坛》 2014年第28期 8100字

19825082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及其国际比较 韩永强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第28期 12300字

19825083 国际高等教育专科学位制度发展与实践探析――以澳大利亚副学士学位为例 李玉静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第28期 10600字

19825084 美国高等教育公式拨款的演进与改革 王建慧 沈红 《外国教育研究》 2014年第10期 11900字

第4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目标定位质量观

质量问题是任何一个教育组织都关心的问题,因为它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也是其存在价值的体现。同样,对现代远程教育而言,质量问题一样是它的生命线,是其发展的关键。质量问题解决不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前途就无从谈起。因此,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问题是极端重要且不容忽视的。所谓远程教育质量观,就是指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各个历史时期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和教育的效果,是远程教育目的观、人才观和价值观的反映。由于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使命、教育方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别,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质量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这是客观存在并且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世界发展显示出的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知识的发展与传播依托网络的高速发展,显得更加便捷。人们对教育需求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教育需求层次的日益提高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给我国远程教育发展又带来了一个春天。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通过有意识的知识传播,从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然而远程教育自身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运作途径和手段与传统教育有很大区别,这就容易使那些已经习惯了传统教育的学生和社会组织,在接受远程教育的时候,产生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性,认为远程教育的质量应该与传统教育的质量看齐,并且由此引发了对远程教育质量的怀疑和担忧。

1现代远程教育的目标定位

要解决上述的种种困惑,必须要理解远程教育的使命,明白远程教育的任务是什么,它的出现对社会和个人有什么样的影响等等。所以我们要明确的是现代远程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

1.1现代远程教育担负着普及高等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艰巨任务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有一个公认的数量指标,就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已基本进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现在已经进入或正在进入普及化阶段;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而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截至1999年只有9.5%左右,这其中还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如果除去成人学历教育所占人数,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仅5.6%,距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4.1%)和达到大众化阶段的最低限(15%)都还有相当距离。我国要在2010年使入学率达到15%,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任务相当艰巨。大众型、普及型人才的培养,光靠传统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远程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一样,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承担者。《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远程教育发展作了宏观上的规划,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认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将“有效地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优势,是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因此,远程教育主要应定位于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

1.2远程教育承担着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任务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应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的总体要求相适应,在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期的当代中国也不例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一个有重大战略发展机遇的关键时期,同时又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我国经济结构也正迎接着战略性调整的挑战。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需要的不仅仅只是精英分子,更多需要的是拥有各种技能的实用性人才。远程教育是培养此类人才最好的承担者,它利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克服了传统教育的不足。

1.3远程教育承担着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任务

在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强调知识信息处于爆炸的状态,一点也不为过。从事任何工作的人员都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大量的不合格人员需要重新学习以适应新的工作需要。建立一个能适应社会快速变化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不仅顺应了当今时代的要求,也是现代远程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就明确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任务。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远程教育与传统学校相比,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没有太大的优势,所以要求远程教育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实际难度比较大,可以把远程教育定位在培养实用型人才,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上。

2现代远程教育质量观

不可否认,现代远程教育确实和传统教育在质量上存在差异,要解决人们思想上的疑虑,除了明确远程教育的目标定位,最重要的还是树立新型的质量观。所谓质量观,就是指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各个历史时期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和教育的效果。质量观是个历史的范畴,也是个相对的概念,它伴随着时代的要求发生改变,它的形成与远程教育的发展历史紧密相连。现代远程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远程教育只是为了满足求学者的学习需要,提高广大求学者的知识水平和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其质量标准只要达到各类专科层次标准、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就可以了。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远程教育的质量标准主要是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高等专科人才。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质量观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远程教育不但要培养各类高等专科应用型人才,而且也要培养具有高等水平的本科生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并且要有一定的特色。也就是说,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观既要有统一性,也要有多样性,还要有特色性。

要现代远程教育担负着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大众化的任务,只有科学定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目标,树立正确的远程教育质量观,才能更好地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就现代远程教育的目标定位以及应树立什么样的质量观进行探讨,以期促进现代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远程教育目标定位质量观

质量问题是任何一个教育组织都关心的问题,因为它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也是其存在价值的体现。同样,对现代远程教育而言,质量问题一样是它的生命线,是其发展的关键。质量问题解决不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前途就无从谈起。因此,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问题是极端重要且不容忽视的。所谓远程教育质量观,就是指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各个历史时期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和教育的效果,是远程教育目的观、人才观和价值观的反映。由于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使命、教育方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别,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质量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这是客观存在并且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世界发展显示出的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知识的发展与传播依托网络的高速发展,显得更加便捷。人们对教育需求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教育需求层次的日益提高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给我国远程教育发展又带来了一个春天。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通过有意识的知识传播,从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然而远程教育自身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运作途径和手段与传统教育有很大区别,这就容易使那些已经习惯了传统教育的学生和社会组织,在接受远程教育的时候,产生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性,认为远程教育的质量应该与传统教育的质量看齐,并且由此引发了对远程教育质量的怀疑和担忧。

1现代远程教育的目标定位

要解决上述的种种困惑,必须要理解远程教育的使命,明白远程教育的任务是什么,它的出现对社会和个人有什么样的影响等等。所以我们要明确的是现代远程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

1.1现代远程教育担负着普及高等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艰巨任务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有一个公认的数量指标,就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已基本进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现在已经进入或正在进入普及化阶段;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而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截至1999年只有9.5%左右,这其中还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如果除去成人学历教育所占人数,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仅5.6%,距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4.1%)和达到大众化阶段的最低限(15%)都还有相当距离。我国要在2010年使入学率达到15%,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任务相当艰巨。大众型、普及型人才的培养,光靠传统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远程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一样,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承担者。《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远程教育发展作了宏观上的规划,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认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将“有效地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优势,是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因此,远程教育主要应定位于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

1.2远程教育承担着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任务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应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的总体要求相适应,在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期的当代中国也不例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一个有重大战略发展机遇的关键时期,同时又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我国经济结构也正迎接着战略性调整的挑战。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需要的不仅仅只是精英分子,更多需要的是拥有各种技能的实用性人才。远程教育是培养此类人才最好的承担者,它利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克服了传统教育的不足。

1.3远程教育承担着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任务

在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强调知识信息处于爆炸的状态,一点也不为过。从事任何工作的人员都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大量的不合格人员需要重新学习以适应新的工作需要。建立一个能适应社会快速变化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不仅顺应了当今时代的要求,也是现代远程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就明确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任务。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远程教育与传统学校相比,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没有太大的优势,所以要求远程教育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实际难度比较大,可以把远程教育定位在培养实用型人才,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上。

第5篇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项目案例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体现了国家主权和国家权力。我国的流转税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非正常损失货物的进项税额应及时转出”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何珍芳、吴利群主编的《税收基础》书中的“增值税”一节,本节课以信息技术作为载体,采用项目教学法,将学习领域的全部课程具体化。

二、教学理念

1、教学方法多元化:本节课的内容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围绕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开展项目化案例教学,整个工作任务(图1)分为创设情境――角色分配――任务分割――分组讨论――实施――验证――总结和评价七个步骤,学生能够在教学训练中,完成由专业的认知到职业角色的转变。此外,本课还结合了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体验法及讨论式教学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图1会计项目教学工作任务七步法图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将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会计项目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改革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如果2所示。

三、教学目标确立

1、知识目标:掌握增值税的概念、特点、征收范围、税率;熟练掌握增值税的计算。

2、能力目标:资料检索、信息收集、案例阅读分析讨论、口头表达及撰写报告的能力;自主性、探究性及尝试性学习能力;小组成员间具有相互讨论、评价、合作及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企业生产销售等活动中有关增值税的计算,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及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树立起正确的纳税观,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仿真的职业情境,设置会计模拟实训场景

师:通过网络教学软件向学生展示案例,创设仿真职业情境,引发学习探索的兴趣。

首先明确主体单位是一家服装生产企业,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年7月某市国税稽查局在对该企业2008年度的税收缴纳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该企业在2008年10月份的一次火灾中教育教学论文教育学论文,刚刚采购不久的一批原材料被全部烧毁。企业对此的账务处理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1,200,000

贷:原材料1,200,000

借:营业外支出1,200,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1,200,000

经进一步核查发现,该批原材料购进时的进项税额174,358.97元已全部申报抵扣。某市稽查局认定该企业在发生非正常损失货物时,该货物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额不予转出的行为构成偷税。

师:任务1:该服装生产企业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请说明你的理由。

任务2:市国税稽查局认定该企业这种行为是构成偷税,你同意吗?为什么?请列举出相关的法律依据。

任务3:该服装生产企业应该如何正确处理这样的问题?

任务4:该服装生产企业将受到什么样的处理?

2.分组讨论、分析案例

分小组讨论。学生通过自己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四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讨论中要求小组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具体的做法不拘一格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允许意见、见解有冲突、纷争,无须达成共识不可。最终形成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

3. 各小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

各小组代表就问题一、二公布各自的结论,并提出依据,结论较为一致。对问题三,学生存在争议,教师不急于评判,让各小组发表他们的看法,尊重和肯定他们的讨论成果。

学生代表:归纳总结两种不同看法,一方认为该服装生产企业及时改正,补交税款就行了;另一方认为该服装生产企业应该完善各项制度,从企业领导到基层员工,特别是财务部门的员工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职业操守。双方均认为该服装企业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但是却没有找到相关的法律依据。

4. 师生研究讨论

老师与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之后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社会一些企业的偷税、漏税及抗税等现象的思考,让其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5.总结及评价

(1)案情分析

增值税相关法律规定了进项税不予抵扣的多种情形,如果企业错误的,在此种情形下将增值税进项税予以了抵扣,则依法应当作进项税额的转出。该企业原依法可以申报抵扣,并已实际申报抵扣的所购原材料进项税额,应当在发生火灾烧毁后,即予以转出该部分货物的进项税额,但该企业却没有依法及时转出,在发现当期申报增值税时也没有将该转出在纳税申报表上予以反映,并据以补缴税款,从而造成了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结果教育教学论文教育学论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之规定,该企业的行为属于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偷税行为。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总结性评价

评价分为三个部分,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总结评价。表扬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维灵活,有独特的见解。在案例分析讨论中,学生能准确应用与增值税相关的概念,科学地发表自己看法,可见学生对其中相关的知识有独到的理解。同时,也要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对违规企业处罚的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引用不够准确等。

6.教学反思

(1)本节中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认为“重要的不是你受到了多少训练,学到了多少知识,重要的是你怎样接受训练,也就是你思维、行动训练的方式和过程”。而这种思维方式正是一个会计人员所必需的。

(2)通过项目及任务的分析,学生学会了如何合作交流、撰写报告,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教学过程中每个小组按要求完成了项目任务,体验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感受到通过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欣赏美创造美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宣胜瑾.对高职高专《成本会计》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08~110.

第6篇

一、项目教学模式的分析

(一)项目教学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和学的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该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工作法,在学习运用专业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即在一种近似真实的社会职业交往中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意识,提倡学生注重新技术、新理念在生产与操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项目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传统的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比较注重显性知识的获得,忽视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结果导致学生毕业后空有一堆理论,不知如何运用。项目教学模式服务于课堂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让课堂的理论教学紧扣企业生产项目的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的能力,突出“必需为先、够用为度、学为所用、学能所用”的原则,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是学生学习的灌输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项目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融入其中,用经验去引导和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提出新见解。通过案例教学,吸取他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真实环境中,学习如何把理论联系实际、宏观与细节结合的原则落到实处,进行具体实践问题的解决。

二、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在进行项目教学法的设计时,要做好三个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由以课本为中心到以项目为中心的转变;由以课堂为中心到以实验情境为中心的转变。

基础性知识的学习是项目教学的基础。基础性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疑难概念和实验技巧。当然,学生不仅仅是为了概念而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概念和原理是理解和找到解决项目中遇到问题的途径。

项目的选择是成功的前提。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内容与企业软件开发模式为依据,结合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既要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能使学生了解企业的运行机制,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还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创造发挥。项目最好能贴近学生生活,能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调研。同时,项目难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要盲目追求大、追求难。将项目划分为若干个模块项目,每个模块项目又划分为一系列的实验项目,可配合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项目要被大多数学生喜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项目结题后,教师要制定一个标准,公平准确地对各个学生进行评价,重点应考核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很多学科中已开始实施,下面以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阐述其实施过程。

是我院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我们尝试采用项目教学法。我们确定的项目选题为“图书馆管理系统”,包括系统管理、书籍管理、借书管理、还书管理和信息查询。本选题接近学生生活,便于调研。在具体项目实施时,采取团队合作方式,教师根据搜集的学生信息,按照学生知识结构、性格等方面互补的原则协助学生分组,每组6~8人。课程开始初期,各小组都能积极到图书馆进行调研并作出需求分析。

各组学生根据系统功能进行了分工,争取每人都有事可做,能参与其中。教师在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时,从项目着眼,从项目中抽取的案例出发,讲解知识点,能及时地引导学生把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项目中去,鼓励小组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和技术探讨。随着课程教学的推进,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的掌握也由零星趋向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极大的提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进行指导,全程跟踪参与项目,观察学生的技术表现、工作态度、协作精神、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并多次进行阶段性验收,让学生对阶段性成果进行自评、互评,教师也从正面给出中肯的评价。到学期末,对学生项目进行综合验收。

四、加强项目教学法在实践中应用的对策

(一)注重教师培养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指导能力,所以,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推进培养和培训的一体化进程。这几年,我院每年都派相当一部分教师出去参加培训或深造,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实践操作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二)注重教材的选择

第7篇

19825220 打造特色专业集群 助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崔勇 《中国高等教育》 2015年第6期 5000字

19825221 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研究热点的领域构成与拓展趋势 于海燕 祁占勇 《教育与职业》 2015年第7期 13200字

19825222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问题与方略 韩永强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第7期 10500字

19825223 积极职业教育构想及其主要内容与实施途径 姜飞月 《职教论坛》 2015年第8期 9800字

19825224 职业价值观教育论纲――基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视角 张艳芳 《职教通讯》 2015年第7期 7100字

19825225 产出导向的职业教育质量监控――职业院校的职业能力测评案例 赵志群 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第9期 13100字

19825226 辽宁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赵迪 等 《职业教育研究》 2015年第3期 8600字

19825227 各地建立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践探索 徐静茹 马树超 《职教论坛》 2015年第7期 12100字

19825228 地市高职院校服务新型城镇化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基于全国585所地市高职院校的调查 金雁 吴建设 《中国高教研究》 2015年第3期 15200字

19825229 高职院校教学规划编制的逻辑考量 王晓华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5年第2期 8700字

19825230 职业教育与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的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 张原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第7期 15800字

19825231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培训价值感知驱动因素研究 郑爱翔 《教育发展研究》 2015年第5期 12100字

19825232 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 杜启平 熊霞 《高教探索》 2015年第3期 7400字

19825233 关于优化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的理性思考 杨振军 《江苏高教》 2015年第2期 7800字

19825234 皖江城市带高职院校教学资源跨校整合优化研究 孙晓峰 王似保 《中国高教研究》 2015年第3期 10100字

19825235 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蔡玉俊 等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第7期 8800字

19825236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经验借鉴与实践探索 步雅芸 金雁 《高等教育研究》 2015年第3期 7600字

19825237 农村职业教育概念辨析 翟洪江 等 《教育与职业》 2015年第8期 10500字

19825238 我国农民教育发展的动力与向度――基于人口学的视角 杨智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第7期 8800字

19825239 我国成人教育体系的体制现状分析与改革构想 李春美 《江苏高教》 2015年第2期 6000字

19825240 农村新型社区成人学习策略――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 侯龙真 《职教通讯》 2015年第7期 7100字

19825241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全程化设计 谢良材 张维佳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第8期 8800字

19825242 高职毕业生毕业一年期内离职次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 冉云芳 《教育发展研究》 2015年第5期 8600字

19825243 1906~1917年美国职业教育运动学术史 张斌贤 高玲 《大学教育科学》 2015年第2期 20200字

19825244 美国、欧盟职业教育评估的取向与特征评析――以评估体制与指标为基础 王永林 《高等教育研究》 2015年第3期 17500字

19825245 近三十年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述评 喻忠恩 《职教论坛》 2015年第9期 12100字

19825246 国内外区域职业教育一体化对京津冀的启示 闫志利 王伟哲 《教育与职业》 2015年第8期 10200字

19825247 美国社区学院学生参与度调查方法与启示 吴智泉 等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第7期 10500字

19825248 从美国就业指导模式看我国高校职业教育发展 姚三军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 6700字

19825249 本位化:马来西亚终身学习战略推展研究 欧阳忠明 雷青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第9期 10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