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程质量标准范文

时间:2022-11-20 21:56:22

序论:在您撰写工程质量标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工程质量标准

第1篇

律师 有国家标准的工程,双方作出低于国家标准的约定无效。现行的工程质量标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级。这是国家标准,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工程质量标准不得低于国家标准,否则约定无效,工程仍然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竣工验收。经竣工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的,为合格工程,发包人应按照合同约定向建筑企业支付工程价款;反之为不合格工程,发包人可以根据工程质量的具体情况减少支付工程价款。

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工程,双方约定的特殊标准有效。实践中,某些特殊工程如果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则双方当事人可以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工程质量标准作出特殊约定,并按约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工程验收,也以此作为解决双方质量争议司题的依据。

读者:实践中经常看到承发包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确保“国优奖”等,达不到的建企需承担一定的违约金或者罚款。这样的约定是否有效?

律师:如此约定效力有无取决于约定的具体内容,即约定的质量标准是否低于国家的强制标准,低于国家强制标准的无效,反之则有效。如果约定有效,则双方应按照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权利义务。

读者:那么,这样的约定与国家的强制标准又有何区别呢?

律师 法律依据不同和制定的主体不同是二者最根本性的区别。质量创杯是建筑行业内的奖项,评比规范也是行业内自定的标准,走的也是行业内的 套程序。而国家的强制标准有着明确的法律依据, 《合同法》《建筑法》《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建设工程必须经过竣工验收才能投入使用,未经竣工验收不得擅自使用。相应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统一规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的验收方法、质量标准和程序。这些法律规定是建筑企业施工的依据,也是验收部门对建筑企业完工工程进行验收时判断工程是否合格的依据。

实践当中存在一种观点,即认为创杯的工程一定是合格工程。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有其他很多质量创杯的奖项,可能仅针对工程中某些特殊的亮点,比如创新性要求等,它并未将工程质量合格作为必须的评选条件。这样的情况下 些获奖工程也有可能是不合格工程。

两个不同的质量标准产生的是两种法律后果 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工程为不合格工程,不得投入使用;不符合合同约定质量标准的工程,如未达到国家标准,则为不合格工程,不得投入使用,且承包人要同时承担因工程不合格给发包人造成的损失以及因工程质量未达到合同约定标准的违约责任;如达到国家标准仅未达到约定标准的,工程为合格工程,可以投入使用。发包人既可以要求建筑企业整改返工以达到合同约定标准,也可以要求建筑企业承担相应违约责任。

读者 建筑企业应如何约定质量标准以避免风险?

律师:一是约定的质量标准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二是约定的质量标准应当是有履行可能的。不同的奖项,对工程规模、竣工时间、质量标准和创新性要求等均不同。建筑企业在承诺质量标准时首先应熟悉奖项的评选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三是承诺的质量标准应当是建筑企业确定能做到的。很多建筑企业为了投标,在工程还未到手即作出确保创杯的承诺。承诺之后,需按要求交纳保证金。通常情况下,奖项的级别不同,保证金的规格也不同。保证金的具体金额多数情况下由业主单方确定,且业主会利用自身优势要求在合同中作出不利于建筑企业的约定。因此,对于要求承诺创杯的工程,建筑企业承接时务必量力而行。

四是约定的质量标准应当清楚明确,不能产生歧义。对不能确定实现的奖项或质量标准,在保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建筑企业应改用”力争” “争创”等文字表述,避免使用“确保” “保证”。双方也可在合同中约定创杯的奖励办法,一方面避免建筑企业未达标而产生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也能调动建筑企业的积极性,重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五是切忌盲目追求超越合同所规定的质量标准。从合同角度讲,在建筑企业单方主动提高工程质量单方变更合同的前提下,其所增加的造价,业主没有义务给予补偿。如果业主在合同签订后要求提高工程质量标准,则建筑企业有权依法索赔因提高标准所增加的费用。

第2篇

关键词 软件工程;标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7-0218-02

软件工程开发的目的就是将软件工程技术大规模用于实际生活中,那么软件工程的质量就成为软件工程能否大规模运用的重中之重,软件工程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质量标准,如何加强软件工程的质量管理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目前我国软件工程开发行业软件质量管理还不成熟,因此必须加强软件工程质量管理。

1 软件工程质量管理的涵义

软件工程是研究如何系统规范的开发和维护程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和软件工程管理研究。软件工程技术研究是对软件工程开发方法、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的研究,随着软件工程技术的不断完善,出现了快速原型法、瀑布模型法等研究方法,促进了软件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软件工程管理研究是对质量管理、费用管理和配置管理的研究,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控制软件的开发成本、资源、质量、进度等因素。

软件工程质量管理是指对软件产品和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其中软件产品包括中间软件产品、最终软件产品和附属软件产品。软件工程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过程,而不是对软件产品的保证和测试,因此软件工程质量的提高依赖于软件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2 我国软件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国外很多软件工程开发企业由于管理经验丰富,对软件工程质量管理已经成熟,而我国软件工程质量管理却始终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虽然我国对软件工程质量研究比较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软件工程研究的思想比较陈旧,尤其是软件工程质量管理的思想跟不上国际发展的步伐。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国内许多软件工程研究人员逐渐意识到软件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软件工程开发过程管理的重要性。鉴于软件工程质量管理的复杂性,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软件质量评估标准,有效控制软件的质量,为软件工程质量设置一定的标准。

3 软件工程质量标准的产生

根据国家标准GB3935的规定,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由主管机构批准,并以特定形式的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这里讲的"重复性"指的是同一事物和概念反复出现,例如批量生产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重复投入,重复加工,重复检验等;同一类技术管理活动中出现同一概念的术语、符号、代号被反复利用等。只有当事物和概念重复出现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才有制定标准的必要。标准不是凭空制定的,而是把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经过分析、比较、综合和验证,加以规范化。制定标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产品的合理流通,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标准应运而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成为一项全球化的产品,因此也需要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才能保证软件工程的质量。于是制定一套成熟的软件工程质量标准就成为当务之急。

4 软件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4.1加强对软件工程开发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软件工程质量管理主要是对软件工程开发过程的管理,而这些工作最终是由人完成的,因此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管理。第一,定期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具备过硬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并定期考核;第二,引进先进的软件工程质量管理人才,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避免管理上的漏洞。

4.2完善软件工程质量管理程序

软件工程质量管理最终要将软件工程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这就需要一套完善的软件工程质量管理程序。第一,建立软件工程产品质量需求。产品质量需求必须符合所有客户的要求,并把客户的这些要求转换成具体的标准进行说明,并时刻关注这些要求的变化,随时对软件工程进行补充设计。第二,建立一整套开发、维护软件产品的方法。通过指定一套实施规范和标准加强对方法的支持,并通过共同的合作管理来实现。第三,建立软件工程的评价体系。在完成软件工程的开发后,要对软件产品进行复查、评估、检验,并作出评价,目的在于确认软件产品是否符合软件所要求的质量标准。

4.3做好软件工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软件工程质量保证SQA是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的简称,主要检验软件产品在开发过程中是否符合工程质量标准。它主要负责对软件产品、设施和工具进行审查,评审软件开发过程,进行技术和管理评审,做SQA报告和度量。基本的流程如下:第一,建立SQA小组;第二,确定SQA所要进行的质量保证活动;第三,制定SQA计划,明确整个软件开发的每个步骤及关系;第四,不断完善SQA的过程,防止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其中,SQA小组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它有权对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越级上报,这就对软件开发人员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有效的保证了软件工程的质量。而软件工程质量控制是对软件开发过程中无法避免的缺陷进行消除,主要包括需求评审、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过程,以使软件产品最终达到零缺陷。

5结论

软件工程在开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低质量软件和难以避免的缺陷,这就要求软件工程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制定一套完善的软件工程质量标准,要做好软件工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软件工程质量管理对软件工程产品的开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软件工程质量管理,最终保证软件工程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旭.软件工程质量标准与管理之浅析[J].企业导报,2010(9).

[2]韩涛.浅析软件工程质量标准与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1(28).

[3]梁镇.软件工程质量标准与管理之浅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7).

第3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质量标准;管理;措施;研究

0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突飞猛进,软件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在此基础上,人们对软件工程的发展又进行了详细的划分,现在大体上可以分为软件工程技术、软件工程管理两大类。其中软件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对软件的开发技术、开发方法的研究;对软件开发环境和工具的研究等内容,该类主要从事的内容为软件工程技术的开发。而软件工程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软件配置的管理、软件开发费用的管理、以及软件质量标准的管理,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片面的追求软件开发,导致人们认为软件工程的快速发展有赖于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片面的推崇软件开发,导致了现阶段软件工程管理与软件技术开发在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严重影响了软件工程质量的提高。由此可见,在新时展下不断加强软件工程质量标准管理工作,对于提高软件工程质量、保证我国IT领域软件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今天,本文就是基于此背景对软件工程质量标准以及软件工程质量管理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软件产品质量标准的形成,并结合本人多年的研究经验提出了提高软件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的几点措施。

1 软件产品质量标准的形成

标准的制定应当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之上,这一点光靠凭空捏造是不行的。制定标准的根本目的是:对社会生产秩序加以改善,并且在一定范畴内推动产品的流通,进而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从某种层面上而言,与人类的语言相同,"标准"是衡量人类劳动产品的一项重要标准,且随着人类文明和知识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进入工业时代后,产品的生产过程开始呈现工业化、综合化以及现代化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常常需要多家企业与多个行业参与其中,并且需要对多项技术进行融合,才能将产品完美地呈现。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贸易活动愈发频繁,这势必会影响各个国家的国家标准,在某种程度上这其实也促进了国际标准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国际标准通常是经由国际电信联盟、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国际电工委员会共同制定,并且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进一步明确的标准。

2 软件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1)不断强化软件工程质量。软件工程质量保证工作所指的就是开发出现的新软件进行检验,来确保这些软件达到有关规定的标准。该项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对软件产品进行审查、对一些工具、设备进行审查,以及对软件开发技术的审查评审,最后根据审查所得出的数据做成报告。具本人多年的研究经验,软件工程质量保证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流程:①成立软件工程质量审查小组;②合理规划小组审查活动;③不断优化小组工作内容,避免小组在审查过程中出现漏洞。

(2)不断强化软件工程质量的管理程序工作的开展。我们知道,通过有效的软件管理,可以有效的实现软件工程的工业化、软件开发、生产的规模化,所以可以说科学、完善软件工程质量管理程序是软件工程发展的强有力后盾。本文经过研究,其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对软件工程产品的质量需求加以构建。其中产品的质量需求应当满足全部客户的不同要求与条件,且将这些要求与条件转变成实际的标准,并加以介绍;与此同时,还必须对客户的要求进行密切的观察,一旦这些要求发生改变,那么就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对软件工程加以补充,进而使软件设计更加的完善。②制定一套软件产品开发与维护的有效方式。

(3)不断加强对软件开发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人是软件工程开发、管理等一系列活动开展的主体,所以不断加强软件开发队伍、软件工程质量管理队伍建设对于提高软件工程质量标准至关重要。其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聘请优秀的软件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人才,积极学习国内外高效的管理经验,降低甚至是避免软件管理问题的发生。第二,定期组织有关软件开发知识与技术方面的培训,并积极号召广大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参与其中,以便使其能够掌握最先进、最前沿的软件工程开发技术与管理知识,且进行考核,以保证培训的效果与质量,进而真正实现提升员工素质与技能的目的。

3 结语

软件开发过程中会出现或多或少不可避免的质量漏洞和缺陷,所以,这就要求有一套科学、系统的质量标准管理体系,来实现对软件开发每一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提高软件工程质量的水平,为我国IT领域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质量标准

随着软件工程的不断发展,对软件工程的研究逐渐划分为两个方面:(1)软件工程技术。包括对工程化的开发方法,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的研究。主要面对的问题有:适应需求分析的不确定性、软件的可靠性和软件度量等。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法等方法,它们在国内外都有过成熟和成功的应用范例。随着新的软件开发技术的出现,出现了诸如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等新的软件工程开发技术,给软件工程技术的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方法。(2)软件工程管理。包括质量管理,费用管理,配置管理等。主要面对的问题有:开发成本的控制、资源控制、质量的控制和进度的控制等。但是由于人们长期认为软件工程的发展主要由软件工程技术决定,导致了对软件工程管理研究长期落后。面向对象的思想可以使对现实系统的抽象更加直观,更符合人类的感知和经验,从而使从需求到分析到设计的过渡更加平滑和自然,还有利于整个软件系统的重用和维护。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技术发展迅速并日臻成熟,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和开发方法对解决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和设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软件产品质量管理

软件质量的管理主要是对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目前国外的很多软件开发企业,对软件开发的管理已经成熟,相对而言,国内的软件开发行业对软件开发的管理始终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对软件工程的研究起步较晚,另一方面是思想观念陈旧,还没有对软件过程的一些先进思想,尤其是对软件开发过程管理的思想予以高度重视。不过国内一些软件开发企业的管理人员已经开始关注软件质量的管理,甚至已经进行了软件质量体系国际标准化认证的工作。软件的质量管理包括对软件产品的管理和对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软件产品包括最终的软件产品、中间软件产品和附属软件产品。传统的观点认为软件产品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软件产品的测试和确认,忽视对软件开发过程的重视。正确的认识是软件质量来自于正确的软件设计和正确的实现过程,而不是靠对软件产品的保证和测试,因此软件质量的提高依靠软件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软件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是软件工程质量保证的基础,必须有效地控制软件的质量,这就需要为软件工程质量设定标准。

二、标准的产生

标准是对一定范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所谓“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是指同一事物或对象反复多次出现,如在成批生产的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的重复投入、重复加工、重复检验,同一种活动在不同地点不同对象上同时或相继发生:某一种概念、方法、符号被许多人反复应用等。标准的制定不是靠凭空想象,也不能随心捏造,必须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最终目的是优化社会生产秩序,促进产品在一定范围内有效流通,整个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本质上来讲,标准同人类语言一样,都是劳动的产物,并随着人类劳动对象增多、劳动成果交流范围的扩大得到发展。在原始社会之后,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为产品交换提供了条件,在产品交换的过程中,便产生原始的计量和度量,这些“标准”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使用。近代,机器工业时代的到来,生产过程高度现代化、综合化,一项产品的生产,往往涉及到几十个行业、成千上万个企业和多门科学技术。国际贸易的扩大、跨国公司的发展、区域济经一体化直接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标准化,这也就导致国际标准的产生。国际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制定的标准,以及经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标准组织制定的标准。同样,计算机软件也是一种产品,随着Internet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与传统的产品相比它的流通速度和复制生产更快,一旦某一软件产品“生产”出之后,将会以及指数增长的速度在全世界内流传。软件业也必须要有相关的标准,为软件交流以及软件间的相互协作提供保障。

三、如何保证软件产品质量

软件开发所关心的问题是真正地将软件工程技术纳入工业化大规模的实施进程中,这种方法的关键要素包括在能支持渐进的变化的开发过程中,使系统的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能够简单易行、彼此平滑过渡,系统模型易于理解,易于维护,能够最大限度地重用已有的成果。面向对象的技术为实现以上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日本的著名软件质量专家KAORUISHIKAWA指出了质量工作的六个特征:全公司范围的质量控制;高层管理者和结构的质量控制监督;教育和培训;质量周期活动;统计方法的应用i全国范围的质量提高活动。

从中可以看出,质量提高必须是全企业甚至是全社会的责任。质量管理的目的在于最终消除一切可能的缺陷,缺陷产生主要来自工人和管理。由工人造成的缺陷比较容易解决,只要有培训部门对工人专门培训,让工人知道去做什么,知道自己工作产生的结果,以及懂得控制结果的方法就可以阻止工人生产的产品出现缺陷。管理产生的缺陷往往易被忽视。由于管理上的漏洞,往往会形成管理上的空缺,使工人无法满足上述三个条件而造成产品缺陷。软件开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求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软件产品的测试也不可能很全面,必然存在隐藏的缺陷。因此,一套有效的管理程序非常重要。

完善的软件质量管理程序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软件产品质量需求的建立。这种需求首先必须精确地反映用户所有的需求,必须把这种需求转化成形式化的标准的需求说明。最后必须对需求的变更进行有效地控制。(2)建立开发、操作、维护软件的方法、过程和效率。方法的建立是指对用于开发、操作和维护工作的方法的定义,方法的实现是通过制定一套实施规范来完成的,方法的支持可以通过共同的协作管理实现。(3)建立评价软件产品质量的文件、过程、活动的方法、过程、实践和程序。评价是从质的方面进行,度量是从量的方面进行。复查、评估测试、分析、检验等活动的目的在于确认产品是否符合相关的质量要求,过程是否按要求完成等。

四、软件危机问题

第5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疏浚,规范,分析和探讨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逐日壮大,为了全面保证其工程质量,我国相应的也颁布了一系列的规范。目前水利河道疏浚单元工程质量评定,通常以现行的SL 17-90《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疏浚规范》)评价指标和评定方法为依据,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填表说明与示例》(以下简称《说明》)中河道疏浚工程单元质量评定表的表式相结合进行河道疏浚工程质量评定。结合实践经验和对该规范的理解,针对河道疏浚工程质量评定的各评价指标和方法,从可操作性、合理性、严谨性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探索了一套更客观、更全面、更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1、河道疏浚质量评定中的问题

虽然有国家颁布的相应条文及规范作为工程质量保证,但其还存在一定的不完整性,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在工程实践中,如果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对河道疏浚工程单元质量进行评定,极可能出现这些问题:由于规范未明确实际施工河道底宽的定义,评定时实际施工河道底宽不容易确定;在疏浚设备严格按规范分台阶开挖情况下,河道的实际单侧超宽容易超过规范允许的范围;河道边坡开挖严格按设计施工情况下,超欠比不满足要求;河滩高程测量范围不清楚;河滩宽度无法测量;单元工程质量评定与通常的水利建筑工程单元质量评定方法不一,且评定的合格率标准过高。

2、质量指标分析

以典型工作实例作为基础进行质量指标分析,下图为某中小型内河河道竣工程断面图,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说明。

2.1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笔者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具有典型代表的工程,以此作为基础进行河道疏浚工程质量标准分析和探讨。该工程河道两岸有护岸和河滩,设计河滩宽度2 m;水下一级坡到河底,水下设计边坡1:3;河道设计河滩高程以下深度4 m。由于现阶段绝大多数疏浚设备不能实现水下边坡完全自动按设计边坡成型,因此,必须按照《疏浚规范》所推荐的方法采用分台阶方式开挖,按超欠平衡、超挖略大的原则进行,施工时按台阶的边线放样,挖泥船按各台阶高程和边线进行施工。竣工后横断面测量通常通过花杆、测绳、测深仪等测量工具按一定间距测出测点高程,通过手绘或电子绘图将测点连接起来,形成河道实际开挖断面线。

2.2河道底宽

该规范的不完整性在河道底宽上就有着明显的体现,该规范对河道底宽没有明确的解释,河道底宽是设计底高程处的宽度与河道两侧设计边坡线与实测河底线的交点宽度的比值,两者相距甚大。相对而言,以设计河底高程处的宽度作为实际施工河道底宽较符合工程质量评定的本义。在交通部颁发的JTJ 324)2006《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检验标准》中对河道施工后平均超宽0也采用了设计河底高程处的超宽。但作为疏浚行业规范,对实际河道底宽进行定义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国家颁布的《疏浚规范》,每边的最大允许超宽根据设备不同可在0.5~1.5 m。在水利工程结构中的软基和岸坡开挖时基坑尺寸,允许最大值为0.4 m。疏浚工程属于水下工程,仅考虑水下不可视的情况,最小0.5 m的允许超宽值相对岸挖最大允许值0.4 m来说偏小,加上设备、定位和放样等因素影响(不考虑分台阶开挖情况), 0.5~1.5 m也是最基本的。

受技术水平限制,实践中绝大多数采用了分台阶开挖的方式。图1中河滩以下深度是4.0 m,分2个台阶开挖,单级台阶高度为2.0 m,台阶宽度6.0 m,因此河道底靠岸坡半个台阶的宽度为3.0 m。如严格按此划分的台阶开挖,施工完成后的边坡线为G-f-e-g-h-J。此时,可以发现实际河道底宽单侧超宽3.0 m,超过最大允许值1.5 m的1倍,超宽的3.0 m实质是底层半个台阶宽度,因此,分台阶开挖造成超宽超过允许值。

当然,可以通过增加台阶个数减小台阶宽度和高度,以实现不超宽,但大多数挖泥船分台阶高度至少在1.0 m以上,如按照1.0 m台阶高度,水下边坡缓比1:3时,单侧超宽仍会超过最大超宽允许值1.5 m,导致超宽值不合格。如果有定位精度和水下施工不可见等因素影响,实际超宽值会更大。如果采用分台阶开挖的方式不能按《疏浚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值作评定,要计入实际底层台阶的宽度,再确定允许超宽值。

2.3河道底高程

实际河道底高程是设计河底高程以下的高程值。根据工程实践,一些工程在施工完成马上进行测量可以达到《疏浚规范》的要求,但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三方抽检就达不到要求。经过分析,河道靠边坡下部易出现断面重塑现象,实质是河道水流对施工的河道断面进行削高补低的平整,使施工后断面折线形成顺滑连续曲线。具体表现为:加剧河道主河床部位的超深;加剧河底两侧边坡下部的淤积;加剧岸坡顶部突出部位的超挖;加剧河滩靠护岸端的淤积。这种现象在通航河段、土质较软、水流急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且在河道开挖初期较为明显,然后是持续自然淤积。因此,在类似河段施工中,应该在开挖初期进行试挖并加强观测和分析,摸清造成河底两端坡脚欠点的真正原因,如欠挖则补挖,非欠挖则要与业主、监理和设计等有关参建单位协商。

疏浚工程质量评定方法与指标的设置

对现行《疏浚规范》和实际使用中出现问题的分析,可以考虑采用以下的评定办法和指标对疏浚单元工程进行质量评定。

3.1 一般检测指标

一般检测指标,是质量评定中可以检测的一般性指标,评定时根据检测出的总点数和合格点数计算合格率,作为评价单元质量等级的依据。

3.2河道底宽

按照设计河底高程处实测宽度值,并要求实测值不小于设计规范中有关河道底宽单侧最小超宽0.5 m的标准作为最大允许超宽值;当采用水下开挖的施工方式时,在工程开工前由施工单位上报分台阶开挖施工方案,经监理核定后实施。进行质量评定时,河底单侧允许超宽值按照底层台阶宽度加最小超宽0.5 m与现行《疏浚规范》中允许的单侧超宽值中的较大值作为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中河底单侧允许超宽值。监理单位需要结合施工单位的施工机械类别与规格、土质及河道功能要求综合考虑确定分台阶的台阶高度与宽度。

3.3河道底高程

河底平均高程作为重要指标对河底开挖质量进行控制,对于河道底部高程的评定,现行《疏浚规范》中有关欠挖点限值的规定可适当放宽:欠挖值由现行30 cm适当加大到40 cm,且不超过设计水深10%;纵向长由不超2.5 m调整至5.0 m;横向宽由不超过2.0 m调整至4.0 m且不超过河底宽10%;超过允许值的需返工以达到标准。

结束语

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疏浚工程由于水下施工不可视、受测绘技术水平限制以及河道水流作用,其单元质量评定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建立一整套严谨、合理、可操作的评价标准显得十分复杂。这里也仅根据对规范的理解和实践经验提出一些见解,有待今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 SL 17)90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

[2]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水利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填表说明与示例(试行) [S].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2003.

第6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质量标准;质量通病;质量控制措施

为适应市政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办法和评定标准一定要统一,以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随着城市的发展参与市政工程施工的企业和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其施工质量的高低、监管体系的健全都参差不齐,如果施工操作不很规范,就容易造成一些质量缺陷,因此做好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控制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一、质量检验评定方法和等级标准

1、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评定,分为“合格”与“优良”两个等级。

(1)工序划分为:路基、基层、面层、附属构筑物等。

(2)部位划分为:市政道路工程不宜划分部位,但也可按长度划分为若干个部位。

(3)单位工程划分为:市政道路工程中的独立核算项目,应是一个单位工程。采用分期单独核算的同一市政道路工程,应是若干个单位工程。

2、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检验及评定应按工序、部位及单位工程三级进行,当该工程不划分部位时,可按工序、单位工程两级进行。其评定标准的主要依据为合格率:

(1)工序合格:符合下列要求者,应评为“合格”。

①主要检查项目的合格率应达到100%;

②非主要检查项目的合格率均应达到70%,且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点,具最大偏差应在允许偏差的1.5倍之内。在特殊情况下如最大偏差超过允许偏差1.5倍,但不影响下道工序施工、工程结构和使用功能,仍可评为合格。

(2)工序优良:符合下列要求者应评为“优良”。

①符合合格标准的条件。

②全部检查项目合格率的平均值,应达到85%。

(3)部位:

合格:所有工序合格,则该部位应评为“合格”。

优良:在评定为合格的基础上,全部工序检查项目合格率的平均值达到85%,则该部位应评为“优良”(在评定部位时,模板工序不参加评定)。

(4)单位工程:

合格:所有部位的工序均为合格,则该单位工程应评为“合格”。

优良:在评定合格的基础上,全部部位(工序)检验项目合格率的平均值达到85%,则该单位工程应评为“优良”。

二、各项质量控制措施

1、市政道路施工准备的质量难点及控制措施:

(1)通常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作业面狭窄, 城市道路范围内有各种管线和地下设施,有时还需同时施工,使得原本狭窄的场地显得更为拥挤, 加大了工程的复杂性,增大了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

(2)预防措施:道路施工前,与工程有关的各管区及管线产权单位应出具书面管线位置及走向图,并要求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开工前协调好相关部门,确保施工用水、用电,提供料场及弃土场地。在开工前,定好各种管线的产权单位、施工单位、管线位置、技术要求及开、竣工时间等事项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2、路基及土方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1)路基及土方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有:路基局部沉陷、边坡滑塌、路提失稳、基底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路基弹簧、路床积水。挖方工程中出现土方坍塌、侧移、下陷、超挖、扰动、放坡不到位。回填工程中回填土标高厚度不控制、不密实、表层不平整、不均匀下沉、土的含水率不控制。

(2)路基及土方工程控制措施 :路基及沟槽的中线、边线必须经复测合格,水准标高放到现场并经复验,方准予施工开挖。挖土过程中,严禁挖土机械在沟槽边、支撑上行走、碾压。挖出的土应及时装车运走。控制基底超挖,特别防止超挖土处的回填土。填筑前必须对基底进行清理。挖除杂草、树根,清除表面有机土、种植土和垃圾,并对原基底进行压实处理。填筑使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土方路基及沟槽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的压实厚度每层不应超过20cm。同一水平层应采用同类材料,不得混填。出现路基弹簧土时,应将弹簧部分挖出晒干后再回填。路基边坡应同路基一起全断面分层填筑压实。边坡的衔接处应开挖台阶,坡顶、坡脚要开好排水措施。路基在填筑过程中不能太快,要控制填筑速度。回填土中严禁夹杂大块干土(>50mm)和建筑垃圾等杂物,并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程序分层压实。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回填下一层土,严禁一次堆填表面振压。

3、路面混凝土开裂、起砂、蜂窝麻面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1)路面混凝土开裂、起砂、蜂窝麻面产生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护不够,表层风干收缩,产生网状、浅而细的发丝裂纹;由于施工操作失误或原材料问题产生裂缝。

(2)路面混凝土开裂、起砂、蜂窝麻面质量控制措施:①严格控制水灰比,掌握好面层的抹压光时间,严禁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②模板面清理干净,脱膜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浇筑,严防漏振,并应振至气泡排除为止。③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控制砂石含泥量,混凝土振捣密实,及时对板面进行抹压。④选用水化热小和收缩性小的水泥,尽量选择温度较低的时间浇筑混凝土,避免炎热天气浇筑大面积混凝土,按规范规定正确留置施工缝。⑤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覆盖草帘、草袋,避免曝晒,定期洒水,保持湿润。

4、雨水井和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的质量通病和控制措施:

(1)常见的雨水井及其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检查井变形和下沉,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井盖质量和安装质量差,铁爬梯安装随意性太大,影响外观及其使用质量。

(2)质量控制措施:①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防止井体下沉。②检查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③检查井井盖与座要配套,安装时座浆要饱满,铁爬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准确。

三、结束语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使市政道路工程做得更好、更完美,应进一步加强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抓住关键问题和重要工序,严格按设计及施工规范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克服各种通病,力争市政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优良。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截流工程;质量标准;选定分析

Quality standards and design flow of the river closure works selected for analysis

Xia ke ri•Ya sheng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Xinjiang Kashgar River Basin Management Office, Kashi, Xinjiang 844000)

Abstract: The closure of the entire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key to its success or failure of a direct impact on the progress of the project. If failed, you can make progress postponed for one year. Closure work depends on the degree of difficulty: river flow, discharge conditions; Longkou gap, velocity, topographic and geologic conditions; materials supply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construction equipment and other factors. Therefore, after a full analysis of the study in advance, to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closure task to seize the initiative in the closure construction.

Keywords: Interception Project; quality standards; selected analysis

1.河道截流工程的质量标准

(1)河道截流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一重要环节。截流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度和造价,设计方案必须稳妥可靠,保证截流成功。

(2)选择截流方式应充分分析水力学参数、施工条件和难度、抛投物数量和性质,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1)单戗立堵截流简单易行,辅助设备少,较经济,适应于截流落差不超过3.5。但龙口水流能量相对较大,流速较高,需制备重大抛投物料相对较多。

2)双戗和双戗立堵截流,可分但总落差,改善截流难度,适应于落差大于3.5m。

3)建造浮桥或栈平堵截流,水力学条件相对较好,但造价高,技术复杂,一般不常选用。

4)定向爆破、建闸等方式只有在条件特殊、充分论证后方宜选用。

(3)河道截流前,泄水道内围堰或其它障碍物应矛清除;因水下部分障碍物不易清除干净,会影响泄流能力和增大截流难度,设计中宜留有余地。

(4)戗堤轴线应根据河床和两岸地形、地质、交通条件、主流流赫辙部分。

(5)确定龙口宽度及位置应考虑:

1)龙口工程量小,应保证预进占段裹头不遭致冲刷破坏。

2)河床水深较浅、覆盖层较薄或基岩部位,有利于截流工程施工。

(6)若龙口段河床覆盖层抗冲能力低,可预先在龙口抛石或抛铅丝笼护底,增大糙率和抗冲能力,减少合龙工作量,降低截流难度。护底范围通过水工模型试验或参照类似工程经验似顶。一般立堵截流的护底长度与龙口水跃特性有关,轴线下游护底长度可按水深的3~4倍取值,轴线以上可按最大水深的2倍取值。堤材料后确定。护底宽度根据最大可能冲刷宽度加一定富裕值确定。

(7)截流抛投材料选择原则:

1)预进占段填料尽可能利用开挖渣料和当地天燃料。

2)龙口段抛投的大块石、石串或混凝土四面体等人工制备材料数量应慎重开挖确定。

3)截流备料总量应根据截流料物堆存、运输条件、可能流失量及戗堤沉陷等因素综合分析,并留适当备用量。

4)戗提抛投物应具有较强的透水能力,且易于起吊运输。

(8)重要截流工程的截流设计应通过水工模型试验证并提出截流期间相应的观测设施。

2.河道截流工程设计流量选定

截流应选在枯水期进行,因为此时流量小,不仅断流容易,耗材料少而且有利于围堰的加高培厚。至于截流选在枯水期什么时候,首先要保证截流以后全年挡水围堰能在汛前修建到拦洪水位以上,若是作用一个枯水期的围堰,应保证基坑内的主体工程在汛期到来以前,修建到拦洪水位以上(土坝)或常水位以上(混凝土坝等可以过水的建筑物)。因此,应尽量安排在枯水期的前期,使截流以后有足够时间来完成基坑内的工作。对于北方河道,截流还应避开冰凌时期,因并凌会阻塞龙口,影响截流进行;而且截流后,上游大量冰块堆积也将严重影响闭气工作。截流前必须充分及时地做好准备工作。如泄水建筑物已建成可以过水,准备好了截流材料,设备及其他截流设施等。不能冒然从事,使截流工作陷于被动。

截流流量是截流设计的依据,选择不当,或使截流规模(龙口尺寸、投抛料尺寸或数量等等)过大造成浪费;或规模过小造成被动,基至功亏一篑,最后拖延工期,影响整个施工布局.所以在选择截流流量时,应该慎重。

截流设计流量的选择应根据截流计算任务而定。对于确定龙口尺寸,及截流闭气后围堰应该立即修建到挡水高程,一般采用该5%频率最大瞬时流量为设计流量。对于决定截流材料尺寸、确定截流各项水力参数(水位H、流速u、落差z、龙口单宽流量q)的设计流量,由于合龙口的时间较短,截流时间又可在规定的时限内,根据流量变化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所以不必采用过高的标准,一般采用5~10%频率的旬或月平均流量。这种方法对于江河是确的,因为这些河道流域面积大,因降雨引起的流量变化不大。而中小河道,枯水期的降雨有时也会引起涨水,流量加大,但洪峰历时短,我们可以避开这个时段。因此,采用月或平均流量(包含了涨水的情况)作为设计流量就偏大了。在此情况下可以采用下述方法确定设计流量。

选择定几个流量值,然后再历年实测水文资料中(10~20年)统计出在截流期中小于此流量的特续天数等于或大于截流工期的出现次数。当选用大流量,统计出的出现次数就多,截流可靠性大;反之,出现次数少,截流可靠性差.所以可以根据资料的可靠程度、截流的安全要求及经济上的合理,从中选出一个流量作为截流设计流量。

截流时间选得不同,截流设计流量也不同,如果截流时间选在落水期(汛后),流量可以选得小些,如果是涨水期(汛前),流量要选得大一些。

总之截流流量应根据截流的具体情况,充分分析该河道的水文特性来进行选择,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