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什么是数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2-03-28 19:10:08

序论:在您撰写什么是数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什么是数学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数学课,课前准备

 

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好的习惯如同在江河中游泳儿童随身携带的救生圈,可以协助儿童从知识的此岸游向知识的彼岸。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否则将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无法完成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课前准备的习惯呢?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小做法:

一、让学生明确课前准备的意义,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意识。

如何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我认为首先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做课前准备才会成为他们的愿望和追求在心中生根发芽,也才会产生内在的动力支配行为。所以,教师可以播放课堂上的同学们因准备不足而影响学习的课堂录像,让学生看到录像上的学生没有好的课前准备,数学课和语文课分不清,文具盒歪歪斜斜地躺在在课桌上,学习用品满桌子都是,最令人心烦的是――课上到一半,突然一声巨响,哦,原来是一个小朋友的文具盒掉地上了,这时,老师讲课的思路被打乱了,学生学习的环境也乱了;老师让学生做练习,有学生还在到处找练习本,等找到练习本再来做练习时已经浪费了很多的学习时间;上课的铃声响了,还有好多小朋友转来转去,习以为常地笑着,有的还在叽叽喳喳说着什么。哎,反正是一团糟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论文,一堂课不仅浪费了时间,很多人还没有学到知识。学生看到这样的事例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由此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逐渐认识到课前准备的重要性。随后展开讨论: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呢?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做好课前准备能提高学习效率,否则课堂效果肯定大打折扣。从而认识到要想课外少吃苦,少补救,那就首先抓住课堂!要想抓住课堂,首先从做好课前准备开始!

二、让学生明确课前准备的内容,规范学生课前准备的行为。

只认识到课前准备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明确细致地给孩子们提出做好课前准备的具体要求很重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懂得如何去做,进而养成习惯。我向学生提出每节课下课之后第一件事是,收好这节课的学习用品,看课程表,明确下节课上的科目,找到下节课要用的学习用品,如书本、学具、练习本、作业本等,在桌上一一摆放,左边的同学把它们放在课桌的左上角,坐右边的同学把它们放在课桌的右上角,摆放整齐。其他所有与上课无关的东西必须放进抽屉或者收入书包,使桌面保持干净、整洁。课间活动时要记得喝水,上洗手间,不能到离教室较远的地方玩耍,以免听到铃声不能及时赶回教室上课。上课铃声响了以后,要赶快回到课桌边坐好,双手放在课桌上,静候老师来上课。

三、对学生加强课前准备的行为训练,形成课前准备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学生自控力差,单凭老师的一句简单的“做好课前准备”绝对不行,必须通过实际演练,学生才能摸到门道,才能按规则去做,进而养成习惯。在教学中我创设一种情景如:现在下课了,下一节课是数学课,可能要数数,要准备些什么文具?……一系列问题,在如同游戏的训练中,学生明白了什么是“课前准备”论文怎么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然后进行实际操作,反复演练,让学生做到又快又好。

但学生并不是人人都这么听话,老师讲一遍就都能乖乖地去做的,就有那么一些学生“没耳朵”,总有那么些个学生不长记性。怎么办?练呗!除了练还有其他方法吗,做为老师,我也在反思我的行为,学生没有养成习惯,是我们老师的功夫还不到家!因此首先要加强提醒、督促。刚开始的几天,我每节课前都特地来到教室,提醒学生下一节是什么课,帮助他们做好课前准备。慢慢地让他们自己看课程表做好课前准备。我还让学生轮流管理、督促,下课后安排专人逐一检查,看同学们是否已准备好课堂上需要的学习用品,而且是否已摆放整齐;如发现未准备妥善者,则去提醒他。其实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论文,每一次的提醒别人也是强化自己的言行。

四、根据实际制定行之有效奖罚制度,激励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奖励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良好行为的强化物,是一种有利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要坚持表扬为主。我把课前准备与班里的评星、争章结合起来。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刚开始,我在当天能全部做好课前准备的孩子的书上画一朵小红花,而后换成奖章贴在争章栏上。渐渐地,大部分学生的行为已得到强化,于是,我让管理的学生按小组在评比栏上打上五角星。为了防止个别学生不放心上,老要别人提醒,我还可以和学生共同制定班规:每一节上课前都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否则本节课后将要向老师说明理由,以示惩罚,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班规来约束他,而不是老师、同学要惩罚他。班规是必须人人遵守,无一例外的,包括老师,大家共同监督执行。这样所有学生会行动起来,绷紧课前准备这一根绳。现在,做好课前准备已成了我们班大部分孩子的自觉行为。

总之,良好课前准备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关注、反复训练才可以,不能想起来就抓,想不起来就不抓。培养习惯坚持是非常重要的,正如著名教育家恩曼所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她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她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课前准备的习惯也是如此。

第2篇

什么是引言?引言就就是我们论文正文的开头,是在论文正文的最开始的位置,那么论文的引言主要有什么作用呢?今天学术参考网的小编就来和大家探讨引言的用处和数学论文引言怎么写,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引言主要是书写在该课题研究过程中前人存在哪些问题、作者想要通过怎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作者的研究成果会对未来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和价值,可以说是整篇文章的点睛之处,非常重要。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引言的重要性,在写作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条理不清、中心不明、篇幅过长等等。必须要充分了解引言的定义、来源和作用,才能写好引言,增加论文的魅力。

一、论文引言的定义

引言也叫前言,是论文的开场白,写在论文最前位置,与导言、序言类似的一部分内容。书写引言主要是为了将文章的来龙去脉想读者交代清楚,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写作之前,需要对相关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解,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大限度的将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交代清楚。

二、论文引言的特点

1、引言的长度要以论文的总字数为依据做出调整,一般五千字的论文,引言字数要控制在五百字左右,过短无法交代清楚写作目的,过长又会让人觉得乏味。

2、引言要高度概括、重点突出。除了必须要交代的重点问题之外,其余内容应在正文中进行叙述,列表、插图以及一些客套的语言不应该出现在引言中。

3、引言的写作应该尊重事实和科学,一些不适当的自我评价或未经科学证实的不能出现在引言中。

三、论文引言的怎么写

1、叙述式引言。这是最常见的引言写作方式,就是用精炼、概括的语言平铺直叙,将自己的思想明确的表述出来。

2、引用式引言。指的是通过引用文献、古诗词、古文等来表达自己的中心思想,目的是为了体现论文的文学性、展示专业学术性。

3、设问式引言。指的是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方式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论文引言的撰写并不是只能使用一种写作方式,可以根据需要将两种不同的写作方式结合起来,这样写出的引言效果会更好,论文主旨的传达才会更清晰。

四、论文引言写作的注意事项

通过相关的调查发现,很多人在撰写论文引言的时候都会出现开门不见山、泛泛而谈、单纯罗列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引言的效果,也无法实现写作前的目的因此,在撰写引言的时候要注意:第一,引言的内容要与课题研究的内容充分结合,开门见山,概括性的介绍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内容等,但是不要写成文献综述的形式,两者是有区别的。第二、准确性。要确保引言写作用词的准确性,不要使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词语;引用的文献、诗词要有正确,论文本身是科学、严谨的,错误的引用信息会是论文的可信度大大下降。第三,要控制引言的长度,切记繁琐、冗长。

数学论文引言范例鉴赏:

复习能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系统理解,达到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复习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数学复习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

试卷讲评课是数学教学中的常见课型,尤其到了单元小结、复习阶段,它甚至成为主要课型。但在日常教学中,试卷讲评课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我常常听到很多教师这样抱怨:“一节课时间太短,来不及讲完!”“讲了整整一节课,太累!”“评讲完了,可学生还是不会订正!”……结合现状,我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认为要让试卷讲评课走出低效耗时的困境,可采取以下策略。

第3篇

Strachey. New York: Norton, 1950.如果译者的内容在论文中被引用,则将译者的姓名放在目录的开始:Strachey, Hames, trans. Totem and Taboo. By Sigmund Freud. New York: Norton, 1950.6. 论文集中的文章Caudery, T. “Process Writing” in G. Fulcher, ed. Writing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 London: Prent.山东自考英语专业(主考院校山大)申请学士学位有什么条件?口译和毕业论文求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格式模版word版的英语专业的论文格式要详细的【求助】英语专业论文的格式问题陶院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论文格式主要分为那几个部分?

论文的格式是什么?

计算机中的进?33? 二进制表示?3第二? 计算机文化基?.6 其中:“章”部分使? 宋粗体四? 字;“节”部分采? 宋?5? 字引言(或序言)(宋?5号譩55排版)? 内容为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该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唬门类很全?4、论文帝国 门类较全。 二、 教育类 1、教研论文交流中心 以中小学教育为主,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文章居多。 2、教育教学 以教育论文为主,包含:语文论文 美术论文 物理论文 化学论文 英语论文 历史论文 德育论文 教学论文 数学论文 .论文的格式是什么毕业论文的格式是什么样子的?论文的格式是什么,还有写论文要注意什么啊,有那种专业写论文的吗?日语小论文的格式是什么一般论文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啊我们要写论文,好像还要参赛!拜托各位,那是我最喜欢的老师,帮帮偶亚论文的格式是什么?老师要我们从身边选题.

请问写好论文的格式是怎样的?例如:西瓜的种植技术。

第4篇

论文关键词:“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和思考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5~58页的内容。主要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是认识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圆锥以及初中系统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几何知识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备课不仅要了解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还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此,我从新六年级每个班级中随机抽取10多位学生进行调查: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地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没有一个学生能基本说清原因,这说明高年级的孩子关于圆的生活经验还是相对缺乏的。根据学情、教学内容和新课程标准,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在日常生活中简单应用圆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把握圆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

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认识圆的特征,画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圆。

二、设计理念和教法学法

“关注人”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习得方式和交流合作;新课改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往互动、合作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学会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这节课,我想用现实的情境、自主的操作、优美的音乐、美丽的画面、自由的想象、纯真的创造构建出一个鲜活的课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使之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积累经验,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都有新的收获。

三、过程设计和意图

我把教学过程预设为9个环节:诗意引入、感受完美、规范画圆、自学名称、探索研究、走进历史、尝试应用、美的继续、课外延伸。

第1个环节“诗意引入”

出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图片。

教师(以下简称T):“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唐朝诗人王维最有名的诗句之一,它描绘了两种对比鲜明的图形,一种是烟的直,一种是落日的圆。(板书“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直与圆的不同,同时为引入课题做好铺垫】

第2个环节“感受完美”

①课件出示带有圆形的图片小学数学论文,有向日葵、钟面图……

T:请仔细观察,这些图片都含有什么图形?

学生(以下简称S):圆

欣赏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或感想?(圆形物体很美)

T:从这些图片可以看出,圆遍布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处不在,可以说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圆的世界里。

②请学生举例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

T: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的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③引导比较。

T:圆与其他图形有什么不同?

S:圆是曲线图形,以前学过的图形都是直线图形。

T: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和谐,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第3个环节“规范画圆”

通过不同工具画圆的比较,揭示画圆的本质

①让学生选择工具画出一个圆(估计学生会借助圆形物体或圆规),交流时重点讲评如何使用圆规画圆。

T:先在平面上确定一个点,然后把圆规两脚叉开使之有一定距离,再把带有金属尖的一端放在这个点上,捏住柄端,把圆规的另一角围绕它旋转一周,这样一个圆就画好了。

讲评后请学生用圆规再画一个圆。

②观看录像: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一位小朋友在沙子地上用固定拇指、旋转中指的方法画圆。

③引导比较,思考不同工具画圆之间的联系。

T:说一说用圆规画圆、体育老师在场地画圆、学生利用拇指和中指画圆这三者之间有着怎样本质的联系。

小结:借助工具画圆,只要固定一点,确定长度,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圆。

第4个环节“自学名称”

①学生自学圆各部分的名称。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上面的三种画圆方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是不是有专门的名称用来描述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学书本P56例2中的一段话。

T: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根据学生回答完善板书: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用字母d表示。

②联系画圆的过程,思考圆的一些主要特征。

学生在知晓圆的各部分名称之后再一次组织画圆,让他们用理性的目光再一次关注画圆的过程,使他们在画圆的同时关注半径、直径,思考半径与直径存在的一些特征。

第5个环节“探索研究”

①让学生取出刚才用圆规画出的圆,分别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讲评,巩固对圆心、半径、直径的认识。

教师选择一份作品,请一位学生在其中再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启发思考:在这个圆中,还能画出半径和直径吗?由此,你能想到什么?

S: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是有无数条的。

T:对于半径和直径,你还能发现什么?

启发学生得出:在同一个圆内,半径是有无数条的,无数条半径都相等;直径也有无数条,无数条直径也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

②请学生想象,沿着直径折,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折痕两边完全重合)请学生实际动手折一折,并思考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圆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就是直径,有无数条对称轴)

课件动态演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③回顾画圆过程,理解原理,内化概念。

T:圆心、半径和直径这些知识蕴含在我们画圆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想一想,圆规的金属尖固定的地方是圆的圆心,圆的圆心确定了,这个圆的位置也就固定下来了,所以我们就说圆心确定了圆的位置。(圆心定位置)那么,这两脚叉开的距离相当于圆的什么呢?(半径)现在我让这个半径更大些,画出的圆会怎样?如果我把半径改小些,画出的圆又会怎样?这说明,圆的大小是由半径来决定的。(半径定大小)

④课堂学习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收获,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小结的习惯和意识。

⑤ 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画一个直径是6厘米的圆,写上各部分的名称。

T:同学们会在文档中打字了,你会在文档中画一个圆吗?我们一起来画一个。

T:现在,我们能用电脑来研究圆。那么,你知道古代是怎么研究圆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历史。

第6个环节“走进历史”

①早在24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在他的著作中有这样的描述:“圆小学数学论文,一中同长也。”

T: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想一想,“一中”和“同长”表示什么意思?(一中:圆心;同长:半径、直径一样长) T:我国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早1000多年,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②T: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远远不止这些,老师在这儿还收集到一份资料。《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用正方形不断地

切割而来的。(演示)

T: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为10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③T:大家见过太极八卦图吗?出示八卦图

这个图是由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如果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能发现什么?

④演示风扇带动系线的小球运动,你能说出圆心在哪里?半径是谁吗?如果告诉你绳长20厘米,你知道他的直径是多少吗?

教师总结过渡:人们研究圆更多地是让圆为人类的发展服务,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应用”,

第7个环节“尝试应用”

①课件出示:利用圆的特征制作的车轮。

T:从古代马车到地排车、自行车,再到摩托车、汽车和飞机,这些交通工具不断地改进和发展,但车轮的形状却一直没有改变,都是圆形,这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解释,明确车轴必须安装在车轮的圆心。】

②播放动画视频《猫捉老鼠》:下水道井盖为什么是圆的?

长方形、椭圆形的井盖容易掉入下水道,圆盖绝对不会掉入下水道中。

【设计意图:使学生充分认识圆的特征,感受其优越性和实用价值。】

③“套圈游戏”:让学生利用圆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圆的实用价值,初步感受到圆的美。

第8个环节“美的继续”

欣赏滑冰中的艺术美,感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寓意圆满、圆美的人文美,再欣赏用圆构成的美丽图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古希腊哲学中“圆是最美的图形”这一论断的精彩,激起学生设计的兴趣。】

第9个环节“课外延伸”

①课后设计并画出用圆组成的美丽图案,巩固圆的画法,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学生可以把自己实践的体会和研究成果与同学们分享。

②阅读推荐内容:圆规的历史、“圆的杂谈”、 元时期数学家李冶的《测圆海镜》。

第5篇

关键词:数学课;课前准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86-01

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好的习惯如同在江河中游泳儿童随身携带的救生圈,可以协助儿童从知识的此岸游向知识的彼岸。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否则将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无法完成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课前准备的习惯呢?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小做法:

一、让学生明确课前准备的意义,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意识

如何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我认为首先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做课前准备才会成为他们的愿望和追求在心中生根发芽,也才会产生内在的动力支配行为。所以,教师可以播放课堂上的同学们因准备不足而影响学习的课堂录像,让学生看到录像上的学生没有好的课前准备,数学课和语文课分不清,文具盒歪歪斜斜地躺在在课桌上,学习用品满桌子都是,最令人心烦的是――课上到一半,突然一声巨响,哦,原来是一个小朋友的文具盒掉地上了,这时,老师讲课的思路被打乱了,学生学习的环境也乱了;老师让学生做练习,有学生还在到处找练习本,等找到练习本再来做练习时已经浪费了很多的学习时间;上课的铃声响了,还有好多小朋友转来转去,习以为常地笑着。哎,反正是一团糟,一堂课不仅浪费了时间,很多人还没有学到知识。学生看到这样的事例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由此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逐渐认识到课前准备的重要性。随后展开讨论: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呢?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做好课前准备能提高学习效率,否则课堂效果肯定大打折扣。从而认识到要想课外少吃苦,少补救,那就首先抓住课堂!要想抓住课堂,首先从做好课前准备开始!

二、让学生明确课前准备的内容,规范学生课前准备的行为

只认识到课前准备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明确细致地给孩子们提出做好课前准备的具体要求很重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懂得如何去做,进而养成习惯。我向学生提出每节课下课之后第一件事是,收好这节课的学习用品,看课程表,明确下节课上的科目,找到下节课要用的学习用品,如书本、学具、练习本、作业本等,在桌上一一摆放,左边的同学把它们放在课桌的左上角,坐右边的同学把它们放在课桌的右上角,摆放整齐。其他所有与上课无关的东西必须放进抽屉或者收入书包,使桌面保持干净、整洁。课间活动时要记得喝水,上洗手间,不能到离教室较远的地方玩耍,以免听到铃声不能及时赶回教室上课。上课铃声响了以后,要赶快回到课桌边坐好,双手放在课桌上,静候老师来上课。

三、对学生加强课前准备的行为训练,形成课前准备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学生自控力差,单凭老师的一句简单的“做好课前准备”绝对不行,必须通过实际演练,学生才能摸到门道,才能按规则去做,进而养成习惯。在教学中我创设一种情景如:现在下课了,下一节课是数学课,可能要数数,要准备些什么文具?……一系列问题,在如同游戏的训练中,学生明白了什么是“课前准备”论文怎么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然后进行实际操作,反复演练,让学生做到又快又好。

但学生并不是人人都这么听话,老师讲一遍就都能乖乖地去做的,就有那么一些学生“没耳朵”,总有那么些个学生不长记性。怎么办?练呗!做为老师,我也在反思我的行为,学生没有养成习惯,是我们老师的功夫还不到家!因此首先要加强提醒、督促。刚开始的几天,我每节课前都特地来到教室,提醒学生下一节是什么课,帮助他们做好课前准备。慢慢地让他们自己看课程表做好课前准备。我还让学生轮流管理、督促,下课后安排专人逐一检查,看同学们是否已准备好课堂上需要的学习用品,而且是否已摆放整齐;如发现未准备妥善者,则去提醒他。其实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论文,每一次的提醒别人也是强化自己的言行。

四、根据实际制定行之有效奖罚制度,激励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

第6篇

课程改革在《纲要》中首先确立了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 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既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 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一新的理念,就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怎样才能做一个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呢?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借助媒体搭台,注重活动中感悟”。

一、注重生活问题情景的有效创设

课一开始,如何让学生很快进入到学习状态呢?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新颖、独特的导入方法,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生活 问题情景的有效创设,能收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效果,同时把数学的学习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在教学《圆锥的认 识》这一内容时,我运用多媒体制作了“小兔玩陀螺的情景”,这一生活情景的创设把同学们带到了游戏的快乐之中,同时也把同学们带进了“圆锥的认识”中,接 着我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了生活中“圆锥”图片,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到圆锥体就在生活中,圆锥体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情趣与欲望,让他们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快乐的学习之中。

二、注重在旧知向新知的迁移时启发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自己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数学知识逻辑性强,环环相扣,知识衔接密切。 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迁移规律,巧妙地设计有坡度、有层次、有启发性的问题,缩短学生已知与未知的距离,给 学生架起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降低了教学难度。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引入新课后,我问:“谁能说说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这一设 计,不仅复习了圆柱的知识,而且在“圆锥的认识”时也起到了一个极好的铺垫作用。在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时,我说“每组的学生拿起桌上的圆锥,感觉一 下和圆柱有哪些不同?围绕这几个问题思考:1、圆锥有几个面?2、底面是什么形状的?3、侧面是什么面?4、圆锥的尖顶叫什么?”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通 过用手摸,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学生很快说出了圆锥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为进一步学习圆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在思维卡壳时启发

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时会遇到不能做的情况。这时教师可以从实际需要出发,运用电教媒体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相关 的数学思想方法与过程,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学生对“圆锥的高”的认识,显得有些茫然,有的同学把圆锥的“母线”当成 了圆锥的高,有的虽然指出了圆锥的高就是“从圆锥顶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可总让人感到明心不明口。这时,我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加形象、清晰地看 到了什么是“圆锥的高”。学生可以说是茅塞顿开,全面认识了“圆锥的高”及“圆锥高的条数只有一条”。

四、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充分开展

第7篇

一、从一般文化看数学文化

我们先站在数学外考虑什么是数学文化。这就是从文化本身出发,“演绎出”数学文化来。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是人类文化的诸多组成部分之一。所以是数学文化而不是别的文化,在于数学文化是数学相关者在从事数学活动(如研究数学、教授数学、应用数学、学习数学或作数学游戏)时的“内环境”,数学文化是人类适应数学活动的环境与创造数学活动自身及其成果的总和。通常认为,文化由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三个层面构成,因此作为其子集合的数学文化也是由这三个层面构成的。数学文化的器物层面是各种算器,例如算盘、算板、算图、各种计算器,特别是现代的电子计算机成为数学以及其他文化领域不可或缺的文化器物;数学文化的制度层面指的是进行数学活动的各种社会建制,如数学研究机构、数学学术团体、数学论文出版发表制度、数学创新制度等等;数学文化的观念层面与文化观念一样是数学文化的核心因素,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精神等。我们思考一下,无论器物、制度还是观念都是一般文化的概念,知识、思想、方法、精神也是一般文化共同具有的观念因素。所以从数学之外即从人类的一般文化的角度看数学文化,可以说数学文化就是一般文化在数学上的投影:数学文化是一般文化的特殊体现,应该蕴含一般文化的所有方面。因此所谓数学文化研究就是从文化的各个领域对数学进行的探索。

二、数学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不同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日趋稳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群体意识等等。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站在理论和严格的高度,学者们给文化下的定义多种多样,文化的界定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西方文化学者克罗伯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一文中说:“文化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有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狭义文化的早期经典界说,即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而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普通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大众文化往往通过大众化媒体(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来传播和表现。

三、数学文化的特征及启示

对现代教育条件下,数学教育如何进行改革,许多学者把注意力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特征之中。例如,张奠宙教授认为中国古代数学就是一种“管理数学”和“木匠数学”,无法使中国的古代数学形成进一步的理性建构。同时,学者们认为儒家文化鼓励人们读书是“为今生建功立业奋斗”,有兴趣学。没兴趣也要学,中国古代数学是“计算”及实用的传统。儒家文化本身的“封闭思想体系”不鼓励创新,自然会扼杀一切创造,包括数学上的创造。著名的数学史学者克莱因M认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克莱因M的著作及西方的哲学让我们深刻理解了西方数学思想在西方文化中的作用,使我们对数学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如下特征:1)数学文化是传播人类思想的一种基本形式;2)数学文化包含着人类所创造语言的特殊形式;3)数学文化是自然与人类社会相互联系的一种工具;4)数学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5)数学文化具有高度的渗透性。

克莱因M说:“数学一直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同时又是这种文化及其重要的因素”。数学文化研究的兴起,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数学、理解西方数学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原来西方的数学并不只是作为方法和工具与坚船利炮相联系,数学还是深入民族精神中的一种理性。数学作为理性正是中国文化所缺乏的,同样这些也正是我们的数学教育所缺乏的。由此可以认为数学文化研究的兴起,使我们在学习西方数学100多年后,重新审视我们过去与现在对西方数学的理解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