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家长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2-05-05 21:04:37

序论:在您撰写家长家庭教育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家长家庭教育论文

第1篇

(一)缺乏正确的儿童观,儿童还不被作为独立的个体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权威型家长和家长制的作风受到了推崇,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以父母或是家长的想法来对儿童进行教育,以此来达到高教育的目标,这也使孩子成为家长意愿的替代品、孩子体现的是家长的自身愿望、孩子教育的结构成为了家长强制出的产品,这也是最为传统的亲子观。就现在而言,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中的和谐、民主、平等的亲子观念也逐渐形成。虽然传统的家长制家庭教育观念也逐渐的消失了,当先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平等、和谐的亲子观念,但是很多幼儿家长的儿童观尚不完善,认为儿童还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二)幼儿家长对有些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到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普遍运用的教育方法是灌输式、教育目标也不是子女的实际想法,教育的内容也重智轻德,对于这些来说,现代的教育观将教育非万能论作为基础,对教育的有效性、教育的原则、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之间的作用更加的重视,在对教育方法、教育任务、教育目标进行设立的过程中,也更加的突出了以儿童为本、以儿童的健康发展为本这些理念。出了幼儿在教育观形成的时期所能表现出积极的倾向之外,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教育观,所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观念的全面性认识不深

儿童观与儿童发展观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彼此之间互为基础。儿童观必须要在对儿童的本质特点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对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遵循以儿童为本的基本原则,坚持将对儿童的发展进行有效地促进为原则作为基础来形成的。儿童发展观要将儿童观作为基础,还必须要满足三个要求:第一,对儿童的发展主体性尊重并且承认;第二,对儿童的发展潜能尊重并承认;第三,对儿童的发展差异性尊重并承认。在我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中,受到一些错误儿童观的影响,儿童发展观就容易变为以家长的愿望为基础,以家长的意愿为主体。

二、对我国当前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进行有效的改善

当前,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引导的主要力量并不是专业的机构,而是图书出版商以及电视传媒。必须要承认的是,与家庭教育有关的图书以及电视节目对我国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改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想要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正确的培养只依靠这两种力量的作用是不可能完成的,主要的原因就是下面两个方面,第一个原因就是家长在对图书的选择上以及收看电视节目上存在非常明显的随意性和随机性,无法为家长提供系统、稳定的指导;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图书市场中出版商有较大的差异,虽然有一部分家庭教育的指导产品质量较高,但是仍然存在一部分不科学、观点较为偏激的读物,这些读物具有一定的误导性。所以说,相关的机构必须要进行恰当的引导。

(一)构建国家级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

当前,我国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的结构主要以妇联组织以及部分专业的学会为中心,对各种资源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政府需要对学术资源、行政力量以及资金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进行协同同坐,构建一个中国的家庭教育指导的权威性机构,主要负责对全国的亲子教育方案进行推行、研发、指导以及评估,以此来对亲子教育的实践工作进行引导。

(二)对图书和电视等传媒子单元进行规范和引导

当前,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学习的主要方式仍然还是要通过报纸、图书以及电视。所以,政府可以采取一定的方式,使得传统媒体对亲子教育方面的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进行有效的提高,对网络等现代化的媒体进行充分的利用,以此来使亲子教育的受众面和覆盖面都得到提升。

(三)鼓励幼儿园开展亲子教育课程

幼儿园是对家长培训活动进行开展的另一个渠道。当前,幼儿园由于受到自身资源的限制,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的时候对外部的资源过度的依赖,也就是对校外的专家依赖过大。幼儿园由于对一些专家教授进行邀请过于的重视,而进行家庭教育活动所讲的主体也是由这些专家和教育随意决定的,这也就导致了学校全部家长的教育内容随意性较强,没有自主性、计划性以及系统性。为了使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和系统性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就必须要将幼儿园中具有实际经验的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将外部专家作为顾问进行指导,让外部专家能够给予主讲教师一定帮助,让教师能够对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断的进行完善,建设出亲子教育的体系。

三、结语

第2篇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要想让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就得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育形式。为了促进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就要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在学期开始,可以通过各班主任把学校的有关规定、班级教学计划及学校的活动安排通过网络或书面材料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征求家长的意见,这样不仅可以使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活动有所了解,还可以抽出时间协助和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学校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召开家长会、主题教育活动、亲子活动,也可定期组织家长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参与学生特长展示评比活动等。这样不仅使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还可以使家长们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感受家校教育的协作力量,多数家长都会乐于参加。通过这种教育活动,家长们会认识到,孩子的成长是学校、家庭、教师、家长共同的责任,只有在思想观念上与学校保持一致,在行动上支持和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孩子才会有全面的发展。

二、建立家长学校,形成正确的育人观念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在孩子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也会通过书籍、网络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理论。因此,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学校,请专家来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形成正确的育人观念。

(一)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

要有好的家庭教育,就要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一个完美的家庭,一种和睦的家庭气氛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父母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对孩子要有思想上和生活上的关怀,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有利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家长和孩子可以像朋友一样将自己的工作趣事和学习经验与孩子交流,加以正确引导,可以达到激励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谈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功和困惑,相互鼓励,得到孩子的理解、信任与配合,让他们感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使他们健康成长。社会生活需要新一代人具有民主平等、自立自强的意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二)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家长既要为孩子提供生活必需的物质条件,为孩子创造良好家庭环境,又得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如有的家长热情好客,兴趣广泛,经常请朋友在家中小聚,但为了孩子,应适量为孩子着想,安排次数不应太密或换一个场所,时间不宜过久,特别是有的家长经常和朋友聚在家中打牌、打麻将,对孩子的学习影响特别大,此类家长应注意留给孩子一些学习、休息的时间和空间。再有父母是孩子最为依赖、最为信任的人,如果父母之间经常吵架不和,势必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和影响;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把握正确的教育观点和策略

第3篇

(一)自信不自卑

听障儿童的语言缺陷,往往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各种各样的困难,他们比健听儿童容易受挫折,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家长在这方面对孩子应多给予信任和关怀,培养孩子自信心,多找孩子身上闪光点和长处并加以鼓励和赞扬。要让孩子了解,在父母的心目中他们同其他孩子一样聪明可爱,一样有志气、有能力,从而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逐渐增强自信心。

(二)自强不自弃

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成长,他们除了听觉受损之外,其他方面发育是正常的。他们也有一般青少年儿童所具有的特点———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社会经验少、分辨是非能力差等等。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父母往往认为不过是残疾所致,不加分析与指导,使他们的感受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遭到歧视。这样的情况,最容易造成听障生心理上的自暴自弃,而对于有健康兄弟姐妹的残疾儿童尤其不利———因为他们会将自己的遭遇与兄弟姐妹进行比较。因此,听障生家长应了解听障儿童的特殊心理,碰到问题不要简单处理。平时要多带听障儿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鼓励他们参与健听儿童的各种学习和游戏,使孩子开阔眼界,多见世面;教会他们撇开残疾的表面因素,发现自身价值和才能,懂得与健全人平等相处的道理。要教会他们热爱生活,不畏艰难,不要趋乐避苦。让他们知道,虽然必须付出比健听人更大的代价,但只要自强不息,不抛弃生活,生活也不会抛弃他们。

(三)自立不自私

听障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将来要进入社会大集体中,与大家平等劳动和生活,所以培养其自立尤为重要。有些家长认为听障生“喊又听不到,讲又讲不清”,平时很少关注他们如何去参加生活和劳动。这样很容易养成他们懒惰和自私自利的习惯。加上听障生对社会的了解多数依赖视觉,有些事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不知就里,因而难辨善恶是非,甚至养成不少陋习。如少数聋生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但他们自己根本不知道这是可耻的事,只认为不过是自己想要这个东西,而拿了别人的,不知道“拿”与“偷”的界限。这就需要家长多加以教育和引导,让孩子多劳动和参与社会实践。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他们多关心和帮助别人,从而让他们了解并分辨出“正”与“邪”、“是”和“非”的界限,善辨是非,懂得享受帮助他人的乐趣,进而克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等陋习,从小养成自立不自私的良好品格。

二、良好的情操与情商

美好的道德情操、处世和待人接物的良好心态与技巧,在人生中非常重要,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成功和幸福。如果注重对此培养,将使每个孩子终身受益。而这方面最初的启蒙,即源自家庭教育。对听障儿童来说更是如此。

(一)德行教育

在这个方面,父母是子女的直接榜样和导师。对于听障儿童来说,由于他们与家庭之外的人接触较少,父母的以身作则和榜样作用尤显重要。这首先要求父母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心,诚实待人。父母应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让孩子去感受、领会和学习,与此同时父母还要注意正确引导,不仅表现在大问题、大原则上灌输思想观念,而且日常生活小事和细节上也不可忽略。如:儿童在家中任性随意,做事不负责任,父母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二)性情培育

听障儿童性格上往往比健听儿童孤僻、自闭、自卑,与他人难以相处。所以性情培育也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对于任何儿童来说性情培育都可以帮助他们发展情商,即了解他人需要的能力。国内外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情商对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能力和促进社会竞争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中要让孩子待人接物亲切有礼,要让他们知道这和在学校学习的成绩以及与老师、同学的相处一样重要。要让他们学会与同学以及同龄健听孩子交往的技巧,要懂得谦让和善意待人,绝不能认为残疾孩子不好管而任其发展、放任自流。

三、明辨是非的能力

教育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会孩子判断。只有掌握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使孩子懂得如何面对现实,如何学习知识和改正自身错误,从而懂得如何把握自己,真正做到自强自立。听障儿童由于听力损伤,视觉起着重要的代偿作用。由于听不到各种信息,缺乏语言传递和表达,因此视觉表象较多,往往对事物的内涵了解不够深入,与健听儿童相比,辨别是非能力有时更差。有些事情,他们虽然见过、甚至经历过,但往往难知对错。这就需要父母花更多的精力对其指导和帮助。对孩子的认识错误,父母不要简单地批评或指责,而应耐心分析现象,帮其了解不良的后果。切不可孩子无知、父母无为。为实现上述教育目标,还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来改善和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笔者通过初步摸索,总结出主要方法有:

(一)与孩子交朋友,营造轻松的家庭环境

父母认为工作忙碌,往往只重“要事”,如日常的管教、指导作业等。可是紧张的学习和生活中,儿童更盼望与父母一起分享欢乐,在亲情和家庭的融洽气氛中成长。对于听障儿童,家长绝不能因其残疾而歧视,或认为难以沟通而不管不问,使其感受孤独。

(二)循循善诱,把握批评与赞扬的尺度

首先,父母对残疾孩子要有信心,不要因其残疾而放弃或对其失去耐心;其次要知道受到赞美和鼓励对孩子经常起到奇妙的作用,父母不要只认为“听话”、“乖”才是好孩子,孩子天性好动、贪玩,听障儿童有时更甚,不可随意批评责骂这些孩子。要了解孩子,在批评和赞扬上要尽量少抨击、多赞扬。如孩子在外玩了一身泥,回家后自己洗手或清洗衣服,父母不要责怪他,而可以对其自己动手清洁表示赞许。这样慢慢养成卫生习惯。

(三)设立短期目标

第4篇

智障儿童养成行为的进行是离不开语言相伴的,因此对行为和语言全时段观察记录很重要。通常观察时段被平分为短小的时段,然后观察在每个短小的时段内行为是否发生。智障儿童一般言语表达能力很差,父母对其训练要从细微人手,首先通过面部表情,让他们模仿嘴的形状,逐步教他们发声、吐字、称呼、说句子、与人对话、唱儿歌、讲故事等,每一步骤都要反复讲解,重复动作,通过多于常态儿童上百遍的训练,使他们能够基本正确地通过语言表达思想。针对弱智儿童的身心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或能力系统等,智力障碍儿童思维大多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阶段,对事物的认识不能纵深,理解出现断层。所以在对智障儿童养成行为的教育中要对其应用行为进行分析,即将问题行为的发生看成行为的前因、行为的后果以及相关的个人特征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对智障儿童行为的干预和改变也是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障儿童对所要完成行为的兴趣。对智障儿童的主要兴趣倾向要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要找准切入点。

(二)智障儿童对行为的语言表达能力。智障儿童往往语言模糊,表达不清。家长应该要求智障儿童完成行为前和行为后都要用语言进行表达,明确问题指向。

(三)智障儿童对家庭语言的理解。家长在训练学生参与行为的时候,一定要用完整的语言,前后连贯性要强,否则智障儿童很难理解,难于进行动作行为的尝试。

二、在对智障儿童的养成教育中家长要走出误区

第5篇

周末,一位年轻的母亲从幼儿园里接她的孩子,发现孩子的脸上有轻微的伤痕,问:“是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抓伤的?”孩子点点头,母亲火了:“为什么不抓他?这星期不给你剪指甲,星期一你去狠狠抓他。”

无独有偶。一位小学生做错事,遭到同学的嘲笑,其父听说后,气冲冲地赶到学校:“打他,打伤了我出医药费!”说完,掏出几张人民币重重的摔在课桌上。

真是可悲啊!在这种近乎病态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吗?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吗?作为家长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你们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位家长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使孩子有良好的品德,就必须从小好好培养。当孩子上幼儿园时,我就要求他把大水果给别的小朋友,自己吃小的,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上小学后,又教育他要关心、帮助他人,不要事事处处总考虑自己的利益等。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时刻注意我们父母自身的一言一行,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的自私心慢慢地少了。”

家长大多是普普通通的,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来感染或教育孩子。这位家长的教育方法虽然不是最科学的,但是他注重从小培养孩子,正确引导、鼓励孩子做人、做事、成材、成长——这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

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作为家长必须重视榜样的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和教育孩子。

二、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

现在,全社会都提倡“创建学习型家庭”,所谓“学习型家庭”指的是在家庭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动;在家中有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并不断充实、更新;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等。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必须有“三优先”: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优先;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优先;增加教育投资优先。

调查表明,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见解,但有几点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有固定的学习场所,(场所最好是书房,条件差的也可以是客厅或是各自的卧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固定的学习时间内,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交流。

第三、有必要的读物和学习资料。家长要积极创设条件,添置书籍,同时可以引导孩子少买玩具,多买书。

第四、家长要成为家庭学习的主体。“言传身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的永恒命题。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实际上都是在以身示范,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不仅要带头学习,成为孩子的表率,还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相互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三、尊重、信任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亲子悲剧后,在无数次的从孩子脸上读出压抑、自卑后,我们渐渐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尊重、信任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它意味着爱护孩子纯洁的心灵、支持孩子的决定、放弃权力和优越感;也意味着一种涵养和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

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更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自信,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四、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引导孩子和谐发展

每个家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既有普遍性,又有社会性。家庭是多个亲情关系的组合,家庭教育也不是单独存在于哪一个人的身上。因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为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达成一致,必须多沟通、交流、互相支持,千万不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把分歧暴露给孩子,其实有分歧没有关系,关键是我们要正确面对,达成一致,这样才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孩子的潜能

人的成绩的优劣或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即我们称之的智力因素;二是实践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及良好的个性,即我们称之的非智力因素。

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很重视,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兴趣与自信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

第6篇

这个群体中独生子女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对于独生子女来说,独立生活、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差,这也就导致了他们无论是在心理、精神还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对家长有很强的依赖性。家长的意见决定了他们处理事情的态度和方法,有些甚至是家长在处理问题,家长怎样引导是关键。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1.大学生家庭教育逐渐被忽视的原因

人自出生之日起最先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教师,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引导着孩子性格、价值观的形成。在早期教育过程中,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重视家庭教育,但是到了大学阶段,难免就出现了放松。一方面是觉得孩子已经是大学生了应该学会独自处理问题,要给他们一些自由的空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部分是在外地学习,离父母较远,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样随时看到,在电话或是视频的沟通过程中孩子又是报喜不报忧,使得家长对孩子的在校情况较为模糊。往往家长了解到的是乐观的一面,也就更加放松了教育和督导,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家庭教育逐渐被忽视,甚至是缺失。

2.家庭教育应伴随大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应伴随着大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当今高校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提倡注重素质教育,但是往往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参加活动和成绩好坏成为了反映一个学生是否素质合格的主要参照标准,这样不免有些过于片面,容易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现在90后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越来越多,有一些刚入学就积极表现或是竞选班干的学生,力求在大学努力的表现自己,但是参加活动或是对于成绩的过高要求反而无形中增加了其心理负担。随着年级的增高,压力的不断增加,心理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如果不能及时纾解,最后的结果甚至影响其顺利完成学业。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环境因素以外其自身原因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且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通过深入的接触发现这类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很多是由于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使其更加希望在远离家庭的大学校园中获得认可,甚至有些学生与家长存在着沟通障碍,还有些家长对学生持一种放弃的态度,在家庭教育的环节出现了问题。在大学生学校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一定程度上对学校教育的开展有影响,应该一直伴随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

3.大学生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有重要影响

在大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容易忽略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和重要地位。实际上,不是只有小学、初高中教育才需要家长的参与,大学教育中家庭教育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开展。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使家长能够了解到学生在校的真实情况,例如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同时也需要通过家长的反馈从不同的角度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发掘出学生更多的潜力。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需互相配合

第7篇

一、基本情况

本年度我校大多数家庭都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关心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有部分家长文化素质不够高,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主要成绩

1、把家长学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目标,努力提高家长的全面素质。

2、端正了学生家长的一些错误观念,如:“易子不教”、“不打不成钢”树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家教思想。

3、定期召开各类学生家长座谈会,如一年级新生、毕业生、中下生等家长会议,通过家长制会,使家长掌握了一定的教育艺术。

4 、让家长撰写家教论文,本年度编辑出版了二期《家庭教育论文》,发给家长人手一份,让家长与家长之间交流宣传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和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系统宣传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要求家长树立“为国教子,培育成才”的思想。特别是六(3)班朱伟烨家长朱沛娟同志撰写的家教论文《让孩子有德,让孩子奋发,让孩子有能》,由县妇联评选推荐到清远市参加优秀家教论文评选。

三、具体做法:

(一)加强对家长学校的指导,提高家庭教育的认识

为办好家长学校,我校成立家长学校领导机构,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认真与家长上好家教课,努力提高家长政治文化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教育素质、思想素质,让他们认识家庭教育的作用,提高他们对子女的责任感,让他们正视家庭教育。

1、定期组织家长的学习。当前,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孩子在思想上甚至行动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效仿,那么怎样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呢?我校不但对教育十分重视,而且重视做家长思想工作,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懂得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从而使他们自觉履行职责。

2、定期组织家长分期分批分类型认真学习上级有关的家庭教育文件,学习先进的家庭教育经验,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

(二)积极动员家长参加丰富家教知识的学习。

提高家长各方面素质,这项工作也是学校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

1、认真上好家教课。为了有效提高家长的各方面素质,我校认真组织家长上好家教课,还开展家长座谈会,在日常生活中探讨各种不同的家教方法,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家长请教,取长补短。

2、加强家庭教育宣传工作,积极参加《走进孩子心灵》的专题报告会。为了更有效提高家长的家教知识,我校利用家教专栏定期有效针对性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统一起来,联成一个强而有力的整体。

3、定期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教学情况。

(三)密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认真做好家访工作。

我校建立三结合教育网络,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联系起来,动员教师认真做好家访工作,要求每学期普访一次,个别多次,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及家教情况。寻找最佳途径,共同教育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四、经验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