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家长学习材料范文

时间:2022-09-17 13:04:05

序论:在您撰写家长学习材料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家长学习材料

第1篇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到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他,老师表现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开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人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的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她又突然想起第一次参加家长会的情景,便振作起精神,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舒展开来。第二天上学时,儿子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他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

第2篇

一、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以前,家长学校上课我们只由教师独自去备课,教学内容各教学班不同,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对家长的教育发挥不了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根据学校发展、儿童成长、家长教育等不同需要设计教学内容,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

1、针对学校发展需要,设计教学内容

在学校教育中,很多人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和成功,我们认为“关注成长才是教育的真谛。”成绩关注知识,成功关注事件,成长关注生命。成绩只是一时,成功常在一事,成长才是一生。有了这一认识后,我们组织全区教师进行讨论,积极建设学校成长文化。通过成长教育的开展,引领师生“关注成长”、“追求成长”,努力追寻自我“身体的发育”、“情感的丰富”、“智慧的生长”、“道德的提升”。目前,我校提出了以“成长”为主题的学校观念文化——“成长文化”,以“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作为学校使命,以“共享成长”作为办学理念,把“做最好的自己”作为评价的最高准则,倡导“顺应人的成长规律,促进师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为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融合,全区各学校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广泛宣传“成长文化”的内涵,帮助他们理解开展“成长教育”的意义。从而使家庭、学校共同关注成长,通过学习,家长明白了教育孩子不能片面追求学习成绩,应着眼孩子的一生。目前,绝大部分家长已融入了学校教育之中,积极支持学校各项工作,全区绝大多数学校已步入了“成长文化”发展的轨道。

2、针对学生成长需要,设计教学内容

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期,他们渴望长大,在成长过程中不希望家长过多的约束。学生是自主的,追求的是自己独立学习、活动,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他们在属于自己的空间内创作性地学习和活动,利用自己的智慧,在实践中磨练自己。为促进学生的自主成长,我区学校开展了“换一种方式成长”的素质教育新探索,把做事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在成长中彰显生命的活力。针对学生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家长了解学生的身体特点和心理特点,不去约束孩子,也不要整天拉着他们,还孩子自主生活的空间,自由发展的天地,自觉成长的土壤,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3、针对家长教育需要,设计教学内容

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绝大部分家长喜欢用家长的想法教育孩子,认为孩子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孩子不愿意接受,家长不理解。针对这种现象,一方面,我们通过问卷对家长的困惑和需要进行调查了解;另一方面,我们对全区家长的年龄结构、知识状况等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家长的需要和各自情况,整体设计教学内容:首先制定了家长学校教育纲要,然后根据纲要编写家长学校讲稿。为了保证教育内容具有连续性、阶段性,我们区分中小学校,区分年级提出教育目标和内容。例如在小学区别年级提出教育目标中。一年级孩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小学常规不了解,我们重点是进行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教育;二年级主要进行遵守纪律、珍惜他人劳动成果教育;三年级进行勤俭节约和艰苦朴素教育;四年级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五年级进行顽强意志和勤奋刻苦良好品质训练,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为了使家长能有的放矢的对子女进行教育,我区家长学校侧重各年级教育重点对家长进行培训。为了解决教育的针对性,我们每个年级又按照家长自我需要和孩子性格、意志、品格、兴趣等情况进行开班。目前,我们已经指导部分学校形成了家长学校的校本教材。

正是由于我们设计的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通俗易懂,家长能学以致用,所以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热情很高。通过家长学校的开办,家庭、全区学校的教育活力已经形成,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扎实开展,真正达到了教育两代人的目的。

二、大力开展教育活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家长教育也和学生教育一样,不能采取单一的讲授形式。为了提高家长的兴趣,提高办学质量,我们不断创新家长教育,建构切实有效的教育途径,努力提高教育实效。

1.精心组织家长学校教学

家长学校的课堂是主渠道。每次家长学校上课,全区各学校都精心准备,确保收到教育实效。全区各学校紧紧围绕教学计划,以年级组为单位,针对学生情况和家长教育现状进行集体备课。然后学校选择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当代家教理论与实践,对授课主题有研究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使家长能坐得住,听得进,有收获。在教学上采用了集体教学、个别教学、网上教学相结合,不仅满足了在家的家长,也方便了留守儿童的家长,部分家长即使在远方打工,也能通过网上学习。授课前,学校还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熟知教学内容,针对学生个性,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讲解,要求教师做好教室布置、家长的接待与服务和个别交流沟通等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素质,赢得了家长的信赖。每学期学校还对家长学校工作进行一次总结评比,表彰一批优秀教员和优秀学员。目前,我们全区各学校真正做到了普校、家校一起抓,达到了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授课、统一检查、统一考核、统一总结,确保了家长学校工作的长效运行。

2、精心策划家长学校活动

在高质量抓好家长学校授课时,我们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力求使家长学校工作形式多样,提高学生家长参学积极性。

(1)专题教育活动:邀请资深家庭教育专家做讲座,近两年,我们——等专家来我校作报告,家长受益匪浅。

(2)亲子共享活动:我们在学生和家长中开展了“同行一景”、“同做一事”、“同读一书”、“同唱一歌”等活动,让父母和孩子一起活动,共同成长,这一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家长们的家庭文化生活。

(3)成果展览活动:为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素质,我们在全区学校中开展了“四个节”,即:英语节、艺体节、读书节、创新节,四节的开展,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潜能得到了开发,素质得到了提升。目前,这“四个节”活动已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学校活动文化。学校组织家长参观成果展览,观看文娱汇演,享受孩子成长的乐趣。活动的开展,既展示了学校素质教育成果,又使家长了解了孩子,从而支持孩子参加活动,实现了教育观念由“重智轻德”向“全面发展”的转变。

(4)经验交流活动:办学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家长间的相互教育,收集家长中的成功家教事例,召开家长经验交流会,编发《家教简报》,广泛宣传他们的教子经验,让学生家长互相借鉴,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3、精心引导家长自主学习

我们在各个学生家庭开展了读书竞赛活动,向家长提出共建“书香家庭”要求,倡导家长读书,通过自己的学习,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读书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家长的自身素质,提升了家长知识品味,对评出的“书香家庭”,我们为他们征订了《家长杂志》、《家庭生活》、《关心下一代周报》等报刊。同时,我们还通过告家长书、出《家教简报》等形式,定期登载家教策略,根据不同季节宣传传染病预防、防火、防电、防灾及安全防范等知识,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水平。

4、精心搭建沟通渠道

第3篇

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价值的重要资源。学习材料按其使用方式可分为书面材料和操作材料两大类,其中书面材料包括主题情境图、数学问题、数学习题等等。如果所用的学习材料的典型性、启发性不够,会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发展。那么,就如何合理有效的选择学习材料谈谈我的看法。

一、提供可操作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主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将“静态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更多的转向“动态的主动探究式学习”;提倡更多地将“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更多地考虑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寻求各种能力的发展。如“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我这样设计:现在我有一根塑料管,将它任意剪成三段,将这三段首尾相连,猜一猜能围成什么样的图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出什么样的三根塑料管才能围成三角形。

上述材料的使用,更多地注重生成。学生通过剪塑料管得到的,是原始的、鲜活的学习材料,它所呈现的形式更具有多元性。这样的材料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得探究的情景更具有真实性、可靠性。

二、提供典型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

提供全面、典型的学习材料,可以为学生的大胆猜想、小组讨论提供思维的凭借,为学生展开自我评价提供有力的例证,使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进行探究学习成为可能。

“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是一节典型的探究分数规律的课,如何引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既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往往由于学习材料的局限性,使学生的探究活动陷入困境。在对教材和这个规律的实质进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特点,我在课始提供了这样一组学习材料:出示12个分数:、、、、、、、、、、、。这些分数中,有分子相同的、有分母是2或5的倍数的、有分母是3的倍数的、分母是7的倍数的等,让学生通过探究,在交流与汇报中掌握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

这些材料全面、典型,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凭借这些分数逐步摒弃了非本质的属性,自主概括出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

三、提供选择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个性张扬

教学应该促使学生主体参与,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和条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学生自己选择甚至自己提供学习材料的权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能够以自己可以接受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体现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教学“按比例分配”时,结合学校即将举行的家长会活动引入新课。我们学校就要举办家长会,如果你是班主任,要用300元钱布置教室和购买礼品,你将怎样分配这300元呢?学生在讨论中提出了多种分配方案。

这里的学习材料完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案、解决自己设计的问题,他们始终能够感到学习就是做自己的事情,是在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样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去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大众数学教学观。

四、提供开放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思维创新

第4篇

一、 开放学习材料,促生更多知识生长点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要努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引入学生所熟识、熟记的学习材料,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要发挥学生在组织学习材料中的能动性和参与性,鼓励和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现实,从他们的周边去寻找知识的生长点,从而让学习材料由固定、单一转变为生动、多样,为学生后续探究提供思维空间。

如在教学一年级《分一分》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在家长的陪同下参观超市、商城等场所,观察里面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有条件的孩子还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用手机录下这一过程,在课堂上进行播放。经过教师的剪辑与拼接,随着镜头的转换,学习材料也变得更为丰富多样,学生理解并接受了同类物品摆放在一起这一知识。这样用学生身边的现象和行为作为参照,知识的生成显得自然而又密切,为日后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感性基础。

二、 开放学习方式,激活更多思维兴奋区

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就要以人为本,使他们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他们的主体地位,才能激活他们的思维热情,让学生彻底投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来。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并没有依照传统的方式,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完成探究,而是通过一个练习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

1. 用下面这三个图形,你能拼出哪些不同的图形?

2. 你能拼出一个长方形或者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拼出的这两个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

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与个别指导,及时了解学生之间的思维差别,组织进行集体交流和互动评议,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学习成果的最优化两者的平衡。

三、 开放学习环境,增强更多课堂“卷入”感

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是使学生民主、愉悦地经历数学学习过程的重要保障。开放性学习环境的营造是一个系统的、多方位的工程,除了要努力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师生双方能顺畅地、充分地进行交流,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还要在数学课堂组织形式上求新、求变,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收获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程经历中体会到个体的价值,完全沉浸到课堂学习中。

如在学习《认识小数》一课时,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设置了马蹄形的座位布局,让学生读并了解小数的历史,讲解小数点的来历,展示了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小数等,让原本由教师“唱主角”的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舞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四、 开放评价体系,引发更多认知驱动力

来自他人的认可和积极肯定,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必要动力。开放评价体系,打造立体化、多元化的课堂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是每一个教师都要仔细琢磨并认真实践的重要课题。“务真”和“务实”是有效评价的关键,无论是来自老师、同伴或者家长的评价,都要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这同时也是指引学生准确进行自评、互评的前提,让学生不但在他人认同中得到鼓舞,更在自我认同中强化心理体验。

第5篇

【关键词】数学材料 教育 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200

曾经看到一则名叫“太难了”的网络视频,视频内容是:一个看上去像是幼儿园大班的小女孩在奶奶的“指导”下背诵乘法口诀,“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三十五……”,一旁的奶奶厉声呵斥小女孩,反复练习“三五一十五”10次,小女孩磕磕绊绊都说对了。可接下来小女孩从头开始背,一背到“三五”时就会出错。最后小女孩哭着说:我一点都记不住这“三五”,这“三五太难了,太难了,一点都不简单”。

看到这则视频,我为这个小女孩难过,更为现在的幼儿数学教育难过,孩子这是在学数学么?这样的“学习”有意义么?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幼小衔接”么?从这个案例至少可以看出两个问题:第一个,学习内容“小学化”。乘法口诀应该在小学2年级才会接触到,在幼儿园大班阶段来学习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第二个,学习方法“小学化”。没有实物或图片来辅助,没有学习情境,没有方法引导,完全是在成人高压下的死记硬背,学习过程不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

《指南》指出:成人应该“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如果没有学习材料,不能通过生活和游戏情境来构建这些知识,而是一味地要求幼儿通过机械识记得方法“记住”这些知识,很可能会摧毁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甚至可能会导致幼儿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乃至厌恶、憎恨的负性情绪。可现实中,有很多幼儿在成人“赢在起跑线上”错误思维的指导下,正经历着视频中小女孩的遭遇,正接受着这样的数学教育。除了家庭因素影响,社会舆论、社区、幼儿园、小学等因素相互关联、错综复杂,也是造成幼儿数学教育“小学化”的因素。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机构,在预防和纠正幼儿数学教育“小学化”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操作活动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学习材料是幼儿操作活动的载体,是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媒介。幼儿正是在与数学材料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了相应的体验,构建起了相应的数学概念。在这里,我主要从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面来谈一谈幼儿园数学教育如何避免“小学化”。

一、数学材料来源于生活,符合幼儿认知经验

幼儿园数学教育“小学化”的表现之一便是让幼儿学习那些远离自己生活,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运用的知识,正如那个小女孩背诵乘法口诀。幼儿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数学教学活动如果来源于生活,或者以生活情景为素材,对幼儿的学习就会更加有意义。比如大班数学活动:小老鼠买米。教师将空的可乐瓶和矿泉水瓶修剪成大号和中号的“米罐”,把一次性纸杯当成最小的“米罐”。这些简单而且幼儿熟悉的学习材料与“小老鼠买米”这个生活情景结合起来,能帮助幼儿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从而在操作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二、数学材料要有层次性和变通性

强调材料的层次性,主要是因为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在数学活动别明显,面对同样的材料,有的幼儿轻松完成,完成后无所事事;有的幼儿感到困难,迟迟完成不了。因此,教师在提供数学类材料时应尽量体现层次性,在难易程度、操作规则等方面多一些变化,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要。如,提供同一结构不同层次的材料,实物、实物图片、点子符号、数字等不同层次的材料可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幼儿,又能适应幼儿从直观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还可以提供同一概念多种变式的材料,比如提供多种多样的三角形,让幼儿充分观察之后归纳三角形的本质特征。

强调材料的变通性,主要是指充分挖掘材料的价值,做到“一物多用”。比如对于幼儿收集的瓶子,可以让幼儿点数总数;可以让有按高矮排序;可以让幼儿找出第N个瓶子,发展序数概念;还可以玩分类游戏――按材质分类,按瓶子的功用分类,若为瓶子穿上不同颜色衣服,还可以按颜色分类……这样,通过目标和规则的变换,同一组材料可以支持幼儿多项学习活动。

三、数学材料要有适度的开放性和结构性

幼儿在与数学材料的互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材料的结构性过高,就容易限制幼儿的想象和操作,幼儿的操作学习过程往往呈现出高结构、高控制的特征。例如,在学习数的组成与分解时,常见的材料是实物或图片,常见的教学过程是幼儿先观察教师演示实物或操作图片,得出数的组成的规律,然后进行操作验证并口述结果。操作材料结构性过高,幼儿虽然可能学到了数的组成与分解的知识,但并不能体现出建构数学关系的思维过程,不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能力的形成。

如果材料过于开放,材料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就容易使操作流于形式,不易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可能会提供一些材料让幼儿自由探究,至于材料中是否包含特定的数学关系,幼儿可能从中获得什么样的数学关系,幼儿获取这些数学关系可能需要的关键性经验和途径是什么,教师心里根本没底。这样的操作活动就变成了幼儿的自由玩耍,这种情况在集体操作、小组操作中均存在,在数学区角活动中出现的更多。可以说,在这样的活动中,仅有“儿童在先”,没有“教师在后”。

第6篇

我们中班年级组12位教师经过了一年的相处和磨合,大家都是比较的熟悉,有很强的凝聚力。其中原有的一位教师因个人原因离职,从而进来了一位新教师。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一位园级骨干教师、五位中年教师、六位新岗教师。教师的性格都是比较外向活泼,因此,我们年级组是一个年轻活动青春的团队。

上学期,小班年级组以常规培养为基准,班级的一日生活常规有了一定的进步。幼儿园以美术为园本特色,加强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与观察,针对不同层级的教师的备课进行了统整和研讨,教师基本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但是个别教师由于缺少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教师语言还不够规范和严谨,在教研活动中缺少主人翁意识,依赖性强,因此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师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育教研水平至关重要。

二、指导思想

加强学习和研究《3—6学习发展指南》,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行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规范教研组活动。以幼儿园的实践研究为指引,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反思能力,改进教育实践。加强日常教育工作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扎实教研,一日生活常态化。

1.随机进班,加强个别化指导能力。通过随时随地的老教师进班听课形式,逐步提高教师的日常游戏活动、户外体育锻炼的指导能力以及教学实践能力,努力提高教师的日常观察指导能力是本学期的重点,立足于教师的的日常常规带班能力,特别是个别化学习的指导能力。加强日常工作检查,将工作做到细致化。

2、定期教研,提高教师教研主动性。召开年级组教研活动,每周两次小教研活动,由两个教研组长轮流组织,在年级组中形成交流分享,互动反思的良好氛围。遇到日常带班中出现的任何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一起交流分享各自班级工作所取得经验和成绩;互相观摩平行班的常规,帮助带课的教师反思教学活动中的得与失。

(二)互动学习,游戏活动个性化

1、继续深化以游戏教学为主,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根据班级环境的改进,加强活动的游戏化形式,不限定孩子的发展。

2、重视班级的户外体育活动,满足每日幼儿的户外体育锻炼时间,重视幼儿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加强球操的练习,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手眼协调能力。

(三)海洋之旅,美工创意独特化

1、海洋之旅主题课程的尝试开展。根据中班年龄特点,我们首次开展园本课程“海洋之旅”,以班级为单位,各班凸显个性。在每次主题结束了各班进行交流总结,能够真正做好主题活动内容。

2、加强家园互助,推进家园合作。以“家长会”“秋游”活动为平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努力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

3、做好美工区自主化。园本课程在艺术领域中体现就是创作和表现,各班做好美工区的创意,根据班级的“海洋之旅”做好美工区活动。美工区材料自主化,和幼儿一起做好美工区材料的分类,自主拿取,不断做好自主化。

五、各月份具体内容安排

月份

教研内容

教研形式

负责人

9月

第一周

新学期工作安排

各班环境创设

集体备课

互动研讨

观摩学习

教研组长

第二周

球操研讨

教师节献花环活动安排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第三周

一日生活活动流程、

自助餐

一日生活的开放性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第四周

“能干的我“主题活动小结”

“海洋之旅”主题活动前期准备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10月

第一周

国庆放假

第二周

海洋之旅主题活动的制定、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

自主学习、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第三周

集体备课

各班主题的制定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第四周

重阳节方案制定

主题案例的研讨

汇操的流程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11月

第一周

《海洋之旅》主题延伸

教师研讨活动内容

互动研讨 、案例分析

教研组长

第二周

户外大型健体活动

游戏课程观摩交流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第三周

《海洋之旅》主题延伸活动、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

互动研讨 、案例分析

教研组长

第四周

集体备课,计划内容研讨、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12月

第一周

《迎新年》主题学习

教师研讨活动内容

互动研讨 、案例分析

教研组长

第二周

主题案例资料交流分享

迎新年家园同乐会活动安排研讨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第三周

环境创设分享

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

经验分享、

互动研讨

教研组长

第四周

集体备课,计划内容研讨、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

互动研讨、

第7篇

一、立足物理教材,挖掘有效资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手材料,也是学习的最好资源,尤其是新课程教材,充分体现编写者的教学思想。教师应依照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有效整合课程资源,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

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后,引导学生学习诸如“探究实验” “阅读材料” “生活・物理・社会”“想想议议做做”之类的内容,这些学习内容图文并茂,生动鲜活,趣味性很强,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应进行合理的整合利用。对于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可以进行因势利导,组织学生阅读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拓展知识视野。新教材提供的各种演示实验、随堂实验以及课外小实验,教师也应引导学生积极尝试,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概念,提高整合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选择合适的课外学习资料,整合课堂学习内容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学生可以去图书室借阅各种物理书籍,根据自己的兴趣也会订阅一定的报纸和期刊。增加课外读物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好试题的整编,让学生精选精练。对于随堂练习,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教辅材料,做好筛选和整合,拓展学习内容,提高使用效率。

例如,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知识后,笔者首先深入图书馆,筛选几期《中学物理》《中学物理教学》等杂志,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内容,给学生提供几篇研究分析透彻或者富有拓展性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阅读研究。对于那些物理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热情强烈,并且有着很强的探索能力的学生,则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阅读和学习材料,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对于学生手中的教辅材料,尤其是习题材料进行整编训练,依照学生的基础层次,进行有效分层设计,提供基础题与能力题,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

三、充分整合物理实验,创新实验方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学科。只有引导学生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知识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开放实验室,为学生的科学探究创设条件,同时整合物理实验,创新实验方式。

例如,学习“动能定理”时,笔者组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我校实验室的有关器材,自行设计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方案,学生积极性非常高,他们结合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原理、步骤,及根据笔者提供的实验器材,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研究得出一套较好的实验方案。

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知识,而且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整合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时代是最好的学校,社会是最好的图书馆,生活就是最好的课堂,高中物理教学要做到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生活、紧跟时代,走近社会,有效挖掘各种社会资源,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调查研究,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笔者在组织学生学好教材的同时,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者发现,研究生活的各种物理现象,用高中物理的知识解读生活常识。比如,本班里有的学生家长是电工或者在工地负责水电工作,他们技术非常过硬,但是,很多家长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笔者请几个学生家长在方便的时候走进课堂,讲解自己的工作流程,引导学生分析研究有关电学原理在家长工作中的应用。学生家长的工作操作既丰富又紧跟社会发展,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与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这样,不仅能够做到家校合作,而且为学生提供最为现实的学习材料和资源,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学习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总之,高中物理教学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潜力,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丰富和高效利用,为学生提供充足而又高效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