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幼儿园送教支教工作范文

时间:2022-06-08 12:23:44

序论:在您撰写幼儿园送教支教工作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幼儿园送教支教工作

第1篇

一、发挥先进园所的“激励”作用,加快园所建设步伐

园所建设是一块“硬骨头”。我县是财政困难县,仅仅靠政府投入,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先进园所的激励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投资体制,提高园所建设的质量与水平。

1、以先进园所富有生命力的投资体制,推动园所建设

园所建设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投入体制。我县实验小学、西关小学幼儿园是较早通过省级规范化验收的幼儿园,他们在建园过程中探索了“股份合作制”的投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学校控股、教师参股、委托办学、自主发展、利益共享”。这种投入形式,为园所筹集了必需的建设资金。我们鼓励他们用足用好政策,按照省定标准收费并用于幼儿园的再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办园条件,为提高保教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带来了高收益和好生源,获得了发展的主动权。先进园所的办园实践证明,“谁先发展,谁先受益;谁高投入,谁高收益;谁快发展,谁就有优先权”。这一被市场经济印证了的真理,给那些举棋不定、踌躇不前的校长和村干部们树立了信心,纷纷加入到园所建设行列中来,涌现出一批高标准的乡镇中心园、村办园。如东疏镇、华丰镇等乡镇都分别投资100多万,建起了高标准的幼儿园。

2、以布局调整的“领头雁”,带动全县幼儿园规模效益的提高

学前教育发展的实践证明,由走读式向全日制、寄宿制迈进,进而探索0—6岁托幼一体化学前教育的模式,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而实现这一目标,规模办园是前提。为此,我们对全县学前教育的发展进行了统筹规划,先后出台了《关于全县幼儿园布局调整的意见》、《全县幼儿园第二轮布局调整的意见》等文件,实施“三高”、“三定”战略。“三高”指园所建设要“高投入、高标准、高起点”;“三定”指“定目标、定规模、定编制”,即2010年前每个乡镇都要完成30%以上省级规范化、50%以上市级规范化、90%以上县级规范化幼儿园的创建目标;每个管理区都要办一所全日制幼儿园,覆盖人口在3000人以上;每个幼儿园都要达到三个班以上的编制规模。根据这一规划,宁阳镇、伏山镇等乡镇抓住小学撤点并校的机遇,一鼓作气完成了布局调整任务,成为布局调整的“领头雁”。我们及时抓住这些典型,积极为其搭建宣传平台,利用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编发教育简报等形式推广他们的经验,鼓励后进乡镇向他们看齐。目前,全县幼儿园布局调整工作已基本完成,幼儿园总数也由2002年的264处调整为现在的147处,资源优势和规模效益得到明显体现。

3、以园所建设流动现场会为抓手,促进全县园所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个榜样带动一批。在先进园所的激励下,我县园所建设不断出亮点、出经验。为发挥“新榜样”的激励作用,我们按照“先进轮流当、典型年年新”的工作思路,召开园所建设流动现场会,榜样示范,整体推进。每次现场会的主题均有侧重,目的在于让各级各类幼儿园都能当领头人,发挥不同榜样的激励功能。如:2001年召开的学习城区省规范化幼儿园园所建设现场会,2003年召开的赶超先进乡镇中心园园所建设现场会,2005年召开的村办园自主发展现场会等等。富有针对性、启发性的现场会,加快了全县园所建设的步伐。目前,我县拥有省级规范化幼儿园4所、市级规范化幼儿园33所、县级规范化46所。

二、发挥先进园所的“样板”作用,加快规范化管理步伐

为提高幼儿园规范管理水平,我们提出了“所有园所都要实施一流管理”的要求,并将2005年确定为“幼儿教育规范管理年”。具体工作中,各级先进园所发挥了规范管理的“样板”作用。

1、定期举办省级规范化幼儿园“一日活动观摩周”活动

“名园都有深底蕴”。我县四处省级规范化幼儿园各具特色:实小幼儿园规模大、档次高、师资好,以富有现代气息的人文管理而著称;一中幼儿园汲取宁阳一中的文化底蕴,融铸了自己精湛、丰富的管理内涵;机关幼儿园以其老牌名园的厚重积淀,形成了愈久愈浓的管理文化;西关幼儿园后来居上,园所管理丰富多彩。依托这些“样板”,我们定期举行省级规范化幼儿园“一日活动观摩周”活动,全县幼教管理人员、教师轮流到四所幼儿园现场观摩,从保育措施、教育

活动、教学研究、档案建设到后勤管理等进行全方位解剖,极大地开阔了大家的眼界,促进了共同提高。

2、开展分期分批园所挂职锻炼活动

“园所有好坏、管理无差异”。几年来,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分期分批组织人员到各级名园挂职锻炼,实地学习第一手管理经验。挂职锻炼分“上挂”和”“下挂”两种形式。“上挂”活动主要有:2000年,派两名管理人员到清华大学幼儿园挂职学习;2003年,组织十几名园长到济南槐阴区幼儿园、山东科技大学幼儿园等名园挂职学习;2005年,各乡镇中心园、村办园园长轮流到我县城区实验小学幼儿园挂职学习。“下挂”活动主要有:一是城区幼儿园聘请省、市名园长、专家做名誉园长,定期指导工作;二是组成“县直幼儿园名园长专家团”对乡镇幼儿园进行保教视导;三是乡镇中心园园长经常到村办园指导工作。在挂职活动中,大家学理念、学方法、学细节,将各级示范园的管理经验层层下传,使最偏远的地区也能及时了解到先进管理理念。

三、发挥先进园所的“辐射”作用,加快幼教科研步伐

为推动幼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我们加强了城区幼儿园、乡镇中心园“两级示范中心”的建设,努力将县直园与乡镇中心园建成县乡两级“五中心”,即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幼教资料中心、幼教科研中心、教师培训中心、幼儿实验中心,并充分发挥“两级示范中心”的龙头“辐射”作用,带动所辖区域幼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1、城区省级规范化幼儿园牵头开展协作教研活动

2002年以来,按照优势互补、多元组合、自由协作的原则,将12个乡镇划分为四个大教研组,由城区四处省规范化幼儿园的园长分别担任四个协作教研组的组长,负责协作制订教研活动计划,定期举办教研活动。协作教研使城乡

幼儿教师、公民办幼儿教师加强了联系和沟通,促进了理解、交流与合作。先进园所成功的经验在乡村薄弱园所得到了应用推广,乡村、民办幼儿教师在艰苦条件下的敬业精神与工作态度也深深感动了县城、公办园的幼儿教师。协作教研活动的开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2、开展“送理念到基层”等活动

一是开展“送理念到基层”活动。近年来,我们组织多批思想观念新、理论水平高的园长“送理念到基层”,将最新教育理念、名家教育思想带到欠发达乡镇、办学条件落后的农村幼儿园,帮助她们从思想上“脱贫”。二是开展“送课下乡”活动。组织省市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定期到各乡镇巡回授课,使农村幼儿教师不出园门就能观摩到高水平的教育活动,帮助她们从教学上“脱贫”。三是开展“到农村支教”活动。鼓励城区幼儿园教师到乡镇中心园支教、乡镇中心园到村办园支教,每学期一轮换,帮助农村园从师资上“脱贫”。

四、发挥先进园所的“名师”效应,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1、以名校长育校长,建设一支干事创业、热爱幼教工作的“名校长”队伍

我县多数幼儿园都是依托学校办园,校长对幼教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幼儿园办园水平的高低。一所好幼儿园的背后,必然有一位热爱幼教工作的好校长。为了让校长重视幼教工作,我们在推出了“名校长办园”带动工程,组织“校长幼教考察团”赴西安、济南、泰安等地考察,举办“校长经验流会”、“校长办园学习班”、“校长办园幼教知识问答一百题”等系列活动,为名校长提供了传播经验的平台,以此带出了一批干事创业的“名校长”队伍。

2、以名园长育园长,打造一支思想过关、能力过硬的“名园长”队伍

一所名园就有一位好园长,一位名园长能影响带动一大批园长。我们组织了“名园长论坛”活动,从全县园长中选拔了16位品德高尚、业务管理能力强的园长作为名园长培养对象,每月举办一次“名园长论坛”活动。论坛以“对话、合作、共进”为主题,大力倡导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倡导园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借此推动园际资源共享、信息互用,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的目的。论坛由16位园长轮流主持,论坛主题和形式由主持者自定,其余园长自由旁听,并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自由交流。各位园长围绕新时期的家长工作、幼儿园环境创设、养成教育等热点问题各抒己见,真诚沟通,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截止目前,园长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三期。

3、以名师育名师,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名师”队伍

多年来深入开展的教育科研活动,培养出了一支由省级特级教师、省市县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组成的骨干教师队伍,我们将这30位教师确定为名师培养对象,并以此为带动,在全县启动了“三三三制”名师培训工程。陆续推出了2001年—2003年三年的幼儿教师教学基本功(说课、备课、讲课、反思)验收活动;2004年—2006年三年的幼儿教师教学技能基本功(三笔字、普通话、美术、舞蹈、音乐)验收活动;即将推出的是2007年—2010年三年的幼儿教师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教育笔记、教学论文、课题实验)基本功验收活动。“三三三制”工程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教师通过验收,三年完成一项,九年一循环。目前,这一工程正在扎实进行。借助“名校长效应”、“名园长效应”、“名师效应”,我们又推而广之,树立了学前教育“名乡镇”、“名教研员”、“名村长”以及积极投资办幼教的“名老板”典型,营造了一个“看先进、学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第2篇

一、发挥先进园所的“激励”作用,加快园所建设步伐

园所建设是一块“硬骨头”。我县是财政困难县,仅仅靠政府投入,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先进园所的激励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投资体制,提高园所建设的质量与水平。

1、以先进园所富有生命力的投资体制,推动园所建设

园所建设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投入体制。我县实验小学、西关小学幼儿园是较早通过省级规范化验收的幼儿园,他们在建园过程中探索了“股份合作制”的投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学校控股、教师参股、委托办学、自主发展、利益共享”。这种投入形式,为园所筹集了必需的建设资金。我们鼓励他们用足用好政策,按照省定标准收费并用于幼儿园的再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办园条件,为提高保教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带来了高收益和好生源,获得了发展的主动权。先进园所的办园实践证明,“谁先发展,谁先受益;谁高投入,谁高收益;谁快发展,谁就有优先权”。这一被市场经济印证了的真理,给那些举棋不定、踌躇不前的校长和村干部们树立了信心,纷纷加入到园所建设行列中来,涌现出一批高标准的乡镇中心园、村办园。如东疏镇、华丰镇等乡镇都分别投资100多万,建起了高标准的幼儿园。

2、以布局调整的“领头雁”,带动全县幼儿园规模效益的提高

学前教育发展的实践证明,由走读式向全日制、寄宿制迈进,进而探索0—6岁托幼一体化学前教育的模式,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而实现这一目标,规模办园是前提。为此,我们对全县学前教育的发展进行了统筹规划,先后出台了《关于全县幼儿园布局调整的意见》、《全县幼儿园第二轮布局调整的意见》等文件,实施“三高”、“三定”战略。“三高”指园所建设要“高投入、高标准、高起点”;“三定”指“定目标、定规模、定编制”,即2010年前每个乡镇都要完成30%以上省级规范化、50%以上市级规范化、90%以上县级规范化幼儿园的创建目标;每个管理区都要办一所全日制幼儿园,覆盖人口在3000人以上;每个幼儿园都要达到三个班以上的编制规模。根据这一规划,宁阳镇、伏山镇等乡镇抓住小学撤点并校的机遇,一鼓作气完成了布局调整任务,成为布局调整的“领头雁”。我们及时抓住这些典型,积极为其搭建宣传平台,利用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编发教育简报等形式推广他们的经验,鼓励后进乡镇向他们看齐。目前,全县幼儿园布局调整工作已基本完成,幼儿园总数也由2002年的264处调整为现在的147处,资源优势和规模效益得到明显体现。

3、以园所建设流动现场会为抓手,促进全县园所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个榜样带动一批。在先进园所的激励下,我县园所建设不断出亮点、出经验。为发挥“新榜样”的激励作用,我们按照“先进轮流当、典型年年新”的工作思路,召开园所建设流动现场会,榜样示范,整体推进。每次现场会的主题均有侧重,目的在于让各级各类幼儿园都能当领头人,发挥不同榜样的激励功能。如:2001年召开的学习城区省规范化幼儿园园所建设现场会,2003年召开的赶超先进乡镇中心园园所建设现场会,2005年召开的村办园自主发展现场会等等。富有针对性、启发性的现场会,加快了全县园所建设的步伐。目前,我县拥有省级规范化幼儿园4所、市级规范化幼儿园33所、县级规范化46所。

二、发挥先进园所的“样板”作用,加快规范化管理步伐

为提高幼儿园规范管理水平,我们提出了“所有园所都要实施一流管理”的要求,并将2005年确定为“幼儿教育规范管理年”。具体工作中,各级先进园所发挥了规范管理的“样板”作用。

1、定期举办省级规范化幼儿园“一日活动观摩周”活动

“名园都有深底蕴”。我县四处省级规范化幼儿园各具特色:实小幼儿园规模大、档次高、师资好,以富有现代气息的人文管理而著称;一中幼儿园汲取宁阳一中的文化底蕴,融铸了自己精湛、丰富的管理内涵;机关幼儿园以其老牌名园的厚重积淀,形成了愈久愈浓的管理文化;西关幼儿园后来居上,园所管理丰富多彩。依托这些“样板”,我们定期举行省级规范化幼儿园“一日活动观摩周”活动,全县幼教管理人员、教师轮流到四所幼儿园现场观摩,从保育措施、教育

活动、教学研究、档案建设到后勤管理等进行全方位解剖,极大地开阔了大家的眼界,促进了共同提高。

2、开展分期分批园所挂职锻炼活动

“园所有好坏、管理无差异”。几年来,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分期分批组织人员到各级名园挂职锻炼,实地学习第一手管理经验。挂职锻炼分“上挂”和”“下挂”两种形式。“上挂”活动主要有:2000年,派两名管理人员到清华大学幼儿园挂职学习;2003年,组织十几名园长到济南槐阴区幼儿园、山东科技大学幼儿园等名园挂职学习;2005年,各乡镇中心园、村办园园长轮流到我县城区实验小学幼儿园挂职学习。“下挂”活动主要有:一是城区幼儿园聘请省、市名园长、专家做名誉园长,定期指导工作;二是组成“县直幼儿园名园长专家团”对乡镇幼儿园进行保教视导;三是乡镇中心园园长经常到村办园指导工作。在挂职活动中,大家学理念、学方法、学细节,将各级示范园的管理经验层层下传,使最偏远的地区也能及时了解到先进管理理念。

三、发挥先进园所的“辐射”作用,加快幼教科研步伐

为推动幼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我们加强了城区幼儿园、乡镇中心园“两级示范中心”的建设,努力将县直园与乡镇中心园建成县乡两级“五中心”,即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幼教资料中心、幼教科研中心、教师培训中心、幼儿实验中心,并充分发挥“两级示范中心”的龙头“辐射”作用,带动所辖区域幼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1、城区省级规范化幼儿园牵头开展协作教研活动

2002年以来,按照优势互补、多元组合、自由协作的原则,将12个乡镇划分为四个大教研组,由城区四处省规范化幼儿园的园长分别担任四个协作教研组的组长,负责协作制订教研活动计划,定期举办教研活动。协作教研使城乡

幼儿教师、公民办幼儿教师加强了联系和沟通,促进了理解、交流与合作。先进园所成功的经验在乡村薄弱园所得到了应用推广,乡村、民办幼儿教师在艰苦条件下的敬业精神与工作态度也深深感动了县城、公办园的幼儿教师。协作教研活动的开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2、开展“送理念到基层”等活动

一是开展“送理念到基层”活动。近年来,我们组织多批思想观念新、理论水平高的园长“送理念到基层”,将最新教育理念、名家教育思想带到欠发达乡镇、办学条件落后的农村幼儿园,帮助她们从思想上“脱贫”。二是开展“送课下乡”活动。组织省市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定期到各乡镇巡回授课,使农村幼儿教师不出园门就能观摩到高水平的教育活动,帮助她们从教学上“脱贫”。三是开展“到农村支教”活动。鼓励城区幼儿园教师到乡镇中心园支教、乡镇中心园到村办园支教,每学期一轮换,帮助农村园从师资上“脱贫”。

四、发挥先进园所的“名师”效应,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1、以名校长育校长,建设一支干事创业、热爱幼教工作的“名校长”队伍

我县多数幼儿园都是依托学校办园,校长对幼教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幼儿园办园水平的高低。一所好幼儿园的背后,必然有一位热爱幼教工作的好校长。为了让校长重视幼教工作,我们在推出了“名校长办园”带动工程,组织“校长幼教考察团”赴西安、济南、泰安等地考察,举办“校长经验流会”、“校长办园学习班”、“校长办园幼教知识问答一百题”等系列活动,为名校长提供了传播经验的平台,以此带出了一批干事创业的“名校长”队伍。

2、以名园长育园长,打造一支思想过关、能力过硬的“名园长”队伍

一所名园就有一位好园长,一位名园长能影响带动一大批园长。我们组织了“名园长论坛”活动,从全县园长中选拔了16位品德高尚、业务管理能力强的园长作为名园长培养对象,每月举办一次“名园长论坛”活动。论坛以“对话、合作、共进”为主题,大力倡导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倡导园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借此推动园际资源共享、信息互用,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的目的。论坛由16位园长轮流主持,论坛主题和形式由主持者自定,其余园长自由旁听,并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自由交流。各位园长围绕新时期的家长工作、幼儿园环境创设、养成教育等热点问题各抒己见,真诚沟通,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截止目前,园长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三期。

3、以名师育名师,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名师”队伍

多年来深入开展的教育科研活动,培养出了一支由省级特级教师、省市县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组成的骨干教师队伍,我们将这30位教师确定为名师培养对象,并以此为带动,在全县启动了“三三三制”名师培训工程。陆续推出了2001年—2003年三年的幼儿教师教学基本功(说课、备课、讲课、反思)验收活动;2004年—2006年三年的幼儿教师教学技能基本功(三笔字、普通话、美术、舞蹈、音乐)验收活动;即将推出的是2007年—2010年三年的幼儿教师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教育笔记、教学论文、课题实验)基本功验收活动。“三三三制”工程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教师通过验收,三年完成一项,九年一循环。目前,这一工程正在扎实进行。借助“名校长效应”、“名园长效应”、“名师效应”,我们又推而广之,树立了学前教育“名乡镇”、“名教研员”、“名村长”以及积极投资办幼教的“名老板”典型,营造了一个“看先进、学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第3篇

一、 个人成长和收获

加入幼教名师工作室以来,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压力巨大,我们更想通过我们团队的力量能为淮南的幼儿教育注入新鲜和活力,带来有效地引领和指导。

因此,我总是时刻地督促提醒自己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开拓新思维,做一个有思想、有见地的幼教人。本学期,我忙里偷闲,除了阅览大量的幼教报刊、杂志外,还阅读了薛XX老师的《完整的成长》以及陈XX的《谁偷走了孩子的幸福》等书籍,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为了不使理论与实践脱节,我坚持下班听课、上课,并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和老师们研讨交流,探讨出符合实际、有创新的教育教学实践策略。

二、 引领活动

1、送培活动

2013年8月份,我顺利完成了“凤台县园长岗位培训班”的培训,我讲座的主题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以及《我的儿童观、教育观》,通过一天的培训,园长们感到受益匪浅,尤其在下午的分享环节,她(他)们(也有男园长),在我的感召下,大胆的走上讲台,分享自己在幼教工作中的辛酸苦辣,所感所悟,表示一定不辜负我的培训,会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去精心对待自己的事业,而不是简单的为了生活而仅仅当作一种职业。作为基层尤其是一些农村幼儿园的建园人,能如此真诚激动地表达自己的愿景和职业理想,真是让我钦佩,使我为之动容。

2、 送教活动

本学年,我积极参加XX市名师大讲堂的送陪送教活动,今年为大通区和谢家集区送去了语言教学活动《好朋友》,受到了当地局领导和幼儿园教师的好评;同时,我坚持带引老师进行帮扶支教活动:先后两次去八公山小天鹅幼儿园送教八节,去毛集机关幼儿园送教七节,讲座2次;邀请进园观摩7次之多;另外我们又邀请了三所园进园跟班学习一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承担国培计划XX幼儿园远程培训的在岗实践活动

这次在岗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我们田四幼给远道而来的同仁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为国培计划示范性幼儿园骨干教师远程培训活动的圆满结束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三、 指导徒弟情况

四、展望和不足

第4篇

关键词:教师教育 培养模式 园校合作 长效机制 构建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类型,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新层次。既要有别于一般高等教育,又要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就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重点研究和长期研究的基本课题。近十多年来,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围绕解决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这么样的人才”问题,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特别是实施“示范校”、“骨干校”、“示范专业”、“骨干专业”等项目建设以来,各高职院校紧扣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问题,基于产业发展需求与学校办学优势,积极开展探索创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适应区域高职人才培养需求的、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订单式培养、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证对接等方面,不少院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强的政策规范与激励,行业(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足,普遍存在高校“单头热”现象。成为制约高职院校普遍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1]

培养教师职业从业人员的教师教育专业,既是传统的职业教育,又面临着新的职教理念与模式的冲击。其“校校合作”、“学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面临着特殊的困难:一是政府推行的高师院校(专业)“师范生毕业顶岗实习置换中小学教师脱产培训”机制,在实际执行中经费分担制度的落实遭遇诸多实际问题,一时难以成为普遍意义的长效机制;二是公立中小幼学校因人事管理体制及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难以提供足够数量与足够时间的顶岗实习职位,也无法提供带薪顶岗实习职位,更无法做到实习与就业挂钩。[2]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而迅速壮大起来的学前教育专业,园校协同合作培养学前教育师资工作,发展趋势亦不容乐观。打破“瓶颈”,构建园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长效机制,是必须的,也是迫切的。

二、问题解决策略的探讨

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必须建立由政府主导,行业组织、学前教育机构和举办学前教育专业高校共同参与,“四方联动”,才能切实构建实施园校协同创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

1.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引导、规范与推动作用

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行政管理者。培养优质学前教育师资,作为用人单位,学前教育机构是受益者之一,也应该成为责任者之一。应通过进一步制订、落实相关政策,引导、规范与推动学前教育机构参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

1.1国家和地方出台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方面的专门文件,要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机构与高校一样都是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主体,规定学前教育机构必须参与和承担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当参与和承担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成为学前教育机构的义务与责任,也就把“份外事”转变成“份内事”,有利于以政策规范推动学前教育机构主动、自觉参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

1.2教育主管部门将学前教育机构参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纳入年度绩效考评和办学资质年度检查指标体系。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前教育机构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切身利益出发,认识和参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将有力促成“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变被动参与为主动担当;另一方面,通过细化考核指标,一可让学前教育机构明确任务要求,二可利于学前教育机构与高校的合作更具操作性、实效性。

1.3完善配套政策,切实推广“师范生顶岗实习置换教师培训”的师范生实习支教模式。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试点经验和李海、李泽民等人的相关研究证明,该模式能够实现四方受益:高师院校、地方教育部门、实习学校和师范生。但也发现最大的问题是经费支持不足。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号)提出的“切实保障师范生实习支教经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安排用于师范生实习支教的专项经费。高师院校要加大师范生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保证师范生实习支教经费。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师范生实习支教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要求落实有困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高校独立支撑,长期开展与面上推广难以为继。所以,教育部应会同财政部出台实施指导意见,明确经费安排要求和标准,列入地方政府考评体系。同时,对经济欠发达市县予以转移支付,确保经费支持政策落到实处。由此保障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顺利开展,进而扎实促进园校合作长效机制建设。

2.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协调与促进者功能

目前,我省已经成立了有高师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幼学校参与的“广东省高职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了有高师院校、行业协会、学前教育教学与研究机构和幼教产业相关企业参与的“广东省学前教育职教集团”,东莞等地市还成立了“学前教育行业协会”。要切实依照《章程》开展工作,成为高师院校与学前教育机构及其与教育部门之间紧密联系的桥梁,整合区域学前教育资源,着实促进园校合作长效机制建设。

2.1争取更多政策与经费支持,推动师范生实习支教进一步落到实处。借助广东省建设南方教育高地的教育创强计划,争取省教育厅会同财政厅设立“园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项资金,扩大师范生实习支教置换教师培训试点工作,开展园校协同创新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开展会员单位之间的园校合作试点工作,加强园校协同创新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科研工作,以丰富的、多样化的试点经验和工作取向的科研成果,以及由此促成的省级指导性文件,切实带动、推动更广泛意义上的园校合作长效机制建设。

2.2完善学前教育机构等级评定与评优评先考评指标体系,引导学前教育机构主动、积极参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在教育行政部门授权开展学前教育机构等级评定和独立开展学前教育先进单位与优秀个人评选工作中,将参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情况纳入评价指标体系,激发、引导学前教育机构及其个人更加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园校合作培养学前教育师资工作,促进园校合作培养学前教育师资长效机制建设接足“地气”、落到实处。

3.学前教育机构要确立师资培养主体意识

教师职业工作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快速发展中的人(尤其是学前儿童);“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职业工作的当前、显性目标,而其隐性的、终极的价值诉求,则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由此决定了教师职业工作,“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是技术活,更是艺术活、情意活。也由此决定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建基于实践性经验的积累。而师范生实习,就是通过“做中学”, 领悟、掌握与积累教师职业实践性知识,形成职业技能,培养职业认同,培育爱生情感,养成职业道德,着眼于提高师范生整体职业素质的师资培养活动,是师范生从学生向教师“蜕变”的关键性环节。这个“蜕变”的质量,是最终决定师资培养工作成败的关键。而这个“蜕变”,只能在高师院校与中小幼学校合作、以中小幼学校为主、在中小幼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实现。所以说,学前教育机构要确立师资培养主体意识,以保障充分发挥师资培养主体的功能。

3.1要充分认识承担学前师范生培养工作是利益所在、责任所在。“办学以教师为本”,优质师资是办优质学校的根本。而办优质幼儿园,是所有幼儿园的梦想,也是每一个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在培养学前师范生方面,幼儿园与高师院校是利益共同体。同时,又是分工合作的“双主体”:在通用知识与学科理论知识学习和教师基本技能训练方面,以高师院校为主;在实践性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和教师职业关键素质养成方面,以幼儿园为主。所以,在学前师范生培养上,我们幼儿园不该是被动的“配角”,而应是主动的“主角”。

3.2要充分发掘与高师院校合作培养人才的“附加值”。高师院校在理论师资、实训条件、科研资源、政策研究、对外交流等方面有相对优势。幼儿园在开展园本教研、园本培训、提升在职教师理论修养与基本技能、办学诊断与咨询、特色创建等方面,可以争取高师院校的更多支持,为幼儿园的又好又快发展,争取更多的提升“软实力”方面的外部资源支持,把合作高师院校发展成为幼儿园办规范园、高水平园、特色园的“战略合作伙伴”,做到一项合作、多样收获。

4.高师院校要树立“服务换合作、互惠享共赢”的合作理念

在学前师范生培养工作中,高师院校与学前教育机构是互补共建的利益共同体,各有职责、优势互补、不可或缺。从合作现状看,高校单头热现象较为突出,师范生教育见习与顶岗实习工作步履艰难。高师院校要主动争取财政专项经费投入,要进一步加大校级财政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切实推进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指导与过程质量监管。同时,要转变简单寻求学前教育机构单向支持的合作概念,树立以“服务换合作、互惠享共赢”的合作理念,着实推进园校协同创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着实提升学前师范生实践能力与职业关键素质,着实提高学前师范生就业竞争力。

4.1转变观念:实现从要求幼儿园单向支持到通过提供专业服务争取幼儿园主动参与的双向合作的转变。既然需要幼儿园的合作,就要让幼儿园有主动合作的理由,就要通过专业服务激发幼儿园的合作意愿;既然是双方合作,就应该建基于互惠共赢的共同诉求,不能只期望对方无私奉献、主动配合。所以,高师院校要树立“服务换合作、互惠享共赢”的园校合作理念,才能建设实质合作的长效机制。

4.2练好内功:加强内涵建设,深入一线调研,整体提升专业服务地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能力。主要是加强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实训条件、课程与教材、质量管理制度机制建设;组织专业教师开展幼儿园保教一线教学调研与体验,引导专业教师开展幼儿园保教研究。着实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服务地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能力。

4.3主动服务:要利用专业教学资源,主动为幼儿园提供专业服务。一是政策与发展资讯咨询与辅导服务。二是提供幼儿园在职教师职务培训服务:结合见习实习,选派教师送教上门,开展理论培训;利用校内实训条件帮助幼儿园教师提升保教基本技能水平和学习特色教学法。三是通过园校双方教师合作开展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改革课题申报,提供教科研指导与带动服务。四是师资支持服务:幼儿园家长接待日、教学开放周、六一节或园庆等活动,往往感到人手不足,高校可以选派教师带领优秀学生前往支持。

4.4深度融合:建立多层面、常态化、实质性的园校合作关系。一是师资共享,通过构建全程实践教学体系:从第二学期开始每学期一周的校外见习或校内实训、毕业前一学期末两周的专业技能集中实训、毕业顶岗实习构成校内外实践课程(环节)两条主线,每年上半年举办“六一儿童节”(本校教职工子女参加)下半年举办艺术技能展示活动、课外微格教学与专题研讨活动、寒暑假与双休日义务支教活动三条辅线,邀请幼儿园教师参与指导;幼儿园家长接待日、教学开放周、六一节或园庆等活动,选派教师和优秀学生前往协助,以此加强日常合作。二是园校双方教师在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改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校(园)本研究合作。三是结合入学教育、经验介绍或事迹报告、毕业教育,邀请幼儿园教师进校讲座,开展学前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选派教师结合见习实习到幼儿园讲座、调研、体验教学,促进教师交流。[3]

三、结束语

园校协同建设人才培养合作长效机制,是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师资的必然需要和迫切需要。只有在培养优质师资、促进区域学前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共同目标下,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学前教育机构、高师院校四方各自发挥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做到互动共建,才能切实建构起实质性的人才培养合作长效机制,切实推进园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协同创新,切实提高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的整体效益。任何一方的缺位,都将导致无法建立完整意义上的长效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1]、邹伟:在示范建设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08-9-10

第5篇

一、提高认识,落实支教的组织工作

我校在09年暑期接到继续分派教师到张庄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任务后,积极行动,认真落实支教筹备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建立支教工作责任制,做到支教工作领导、教师、经费“三落实”;在选派教师人选工作中,坚决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在选派人员时重点做到“两侧重”:即侧重学校重点学科,侧重骨干教师从事支教工作;08至09学年,我校选派一名带队领导和四名任课教师共五名教师到乡中工作。他们学历水平全部在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带队领导到由学校支部书记担任,四名教师在学科分配上分别是:数学教师3人,英语教师1人,他们全部是主干学科教师。四位教师中刘书朝、毛洪森、岳振峰三位同志长期在我校担任班主任职务,占支教教师人数的75%比重,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精心挑选出的年富力强、业务精湛的支教工作人员为学年的支教工作稳步、顺利、卓有成效地开展提供了人员保障和技术保障。

二  加强领导  突出对支教工作的管理

支教的目的是显而易见,是通过输送城市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重点是教师)到乡下学校一段时间,为乡下学校传递新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技能。最终缩短城乡教育差距改善城乡二元的发展状况。我们以为:支教工作开展得如何,人是决定性因素。同样,几位教师的工作的开展情况好坏,就直接决定了支教工作完成的情况的好坏。因此,加强对支教工作的领导尤其是加强对支教教师的工作态度,思想管理就显得很关键也很重要。对教师的管理我们主要采用两套的管理途径:一是委托学校带队领导程书记对教师进行直接管理。通过和教师一起工作、生活对教师进行思想疏导、工作指导,并定期对学校校委会汇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其次,学校领导班子也对支教教师不定期地进行走访、慰问。主要是利用一些节假日等特定的时机,深入乡中学校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解决困难。一年中我校先后利用教师节、中秋节、元旦等时间安排领导多次到张庄中学慰问教师,为他们带去生活的必需品,询问工作进展情况,了解他们生活中存在的困难,着力加以解决。例如,支教教师岳振峰和刘书朝两位同志的爱人都在我校工作,她们还分别担任着一、二年级的班主任职务。两位男教师支下乡教后,他们家中所有的事物都要有两位女教师承担,并且两位教师的学生都正在上幼儿园。两位支教教师提出由于孩子上幼儿园需要人接送,希望学校能够给予考虑,当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刘校长组织召开领导班子会议讨论这一问题,大家一致认为:不能让支教教师背着思想包袱去支教,书潮、振峰老师的情况应当考虑,于是就要求主管领导落实将两位女教师的班主任工作减去,尽力为支教教师创设一个安心工作的工作环境。

三 开展活动,拓展支教活动的新途径

每年为支教接收单位做好事,是局党委的一贯主张,也是我们学校始终坚持的一贯工作主张,这也是密切兄弟学校间的关系的一种有效举措。为张庄乡中学做点什么实际贡献?才能起到帮扶乡镇中学的效果?达到帮扶的目的?是一开学就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在支教前两年,我校先后为张庄中学无偿捐赠教师办公桌椅30余套,今年该做些什么才能实现人在情谊在,人走物存留?开始我校曾先后设想过为张庄三年级的学生捐赠跳绳、援助贫困学生、为学校架设篮球架等几种做好事的形式。但是又都因为觉得不具有广泛性逐一否掉。虽然我们一度没有搞清楚该做什么?但是通过讨论,我们至少掌握了捐赠的主旨意义应当体现在:就是要让我们捐赠的物品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并具有突破时间概念的价值。后来我校在和张庄中学李金钟校长交流中了解到该校的图书馆藏书尚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认为为图书室捐些图书,更确切地说是为学生捐书这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不仅是我们支教教师捐书,还要让我校的学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这一活动受到了金力校长的大力支持。最终我校团委在广大团员中间发出了“爱心传书”活动倡议,号召广大学生尤其是城市学生“信息农村学生、关注同龄人成长、人人捐献一本好书,”动员城市学生把自己读过,影响深远的好书奉献出来,送给乡下同龄人一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这一活动在广大师生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活动开展后,学生捐书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他们纷纷从家里拿出自己珍藏的图书,有的还专门到书店买来新书捐献出来。很多学生还在自己捐献的图书扉页认真地写上赠言和自己的姓名,期望能够和乡下同学共同进步成长。本次活动共捐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故事、漫画等各类图书1358册,为张庄中学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同时我校的这一举动也受到了张庄乡中学教师学生的一致好评。

积极开展送课下乡活动。为了真正推动我校和帮扶学校间的资源互享,我校坚持每学期向张庄中学组织开展一次送课下乡活动。每次的活动都要提前一周从人员遴选、课件准备、学校把关等几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在活动中坚持按照紧跟学科教学进度,不烫剩饭,确保送课下乡工作送教法、送教态、送教学新理念、送教学新技能。认真组织评课活动,真正将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摆出来供大家讨论,达成共识。本学年共开展送课下乡活动两次,涵盖英语、语文、数学、物理、政治5个学科。在下学期的送课活动中,我们总结了第一次开展活动的不足,邀请了教体局领导和教研室的业务领导参与活动,为活动组作整体把关。送课下乡活动的开展不仅密切了两校间教学业务的合作往来,还为加强两校教师之间、学科之间的教研交流,实现资源互相,共同提高,提供了发展平台。受到教体局徐秀娥副科长和教研室胡玉奇副主任两位领导的肯定和支持。

共2页,当前第1页1

第6篇

我校在09年暑期接到继续分派教师到张庄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任务后,积极行动,认真落实支教筹备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建立支教工作责任制,做到支教工作领导、教师、经费“三落实”;在选派教师人选工作中,坚决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在选派人员时重点做到“两侧重”:即侧重学校重点学科,侧重骨干教师从事支教工作;08至0年,我校选派一名带队领导和四名任课教师共五名教师到乡中工作。他们学历水平全部在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带队领导到由学校支部书记担任,四名教师在学科分配上分别是:数学教师3人,英语教师1人,他们全部是主干学科教师。四位教师中刘书朝、毛洪森、岳振峰三位同志长期在我校担任班主任职务,占支教教师人数的75%比重,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精心挑选出的年富力强、业务精湛的支教工作人员为学年的支教工作稳步、顺利、卓有成效地开展提供了人员保障和技术保障。

二 加强领导 突出对支教工作的管理

支教的目的是显而易见,是通过输送城市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重点是教师)到乡下学校一段时间,为乡下学校传递新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技能。最终缩短城乡教育差距改善城乡二元的发展状况。我们以为:支教工作开展得如何,人是决定性因素。同样,几位教师的工作的开展情况好坏,就直接决定了支教工作完成的情况的好坏。因此,加强对支教工作的领导尤其是加强对支教教师的工作态度,思想管理就显得很关键也很重要。对教师的管理我们主要采用两套的管理途径:一是委托学校带队领导程书记对教师进行直接管理。通过和教师一起工作、生活对教师进行思想疏导、工作指导,并定期对学校校委会汇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其次,学校领导班子也对支教教师不定期地进行走访、慰问。主要是利用一些节假日等特定的时机,深入乡中学校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解决困难。一年中我校先后利用教师节、中秋节、元旦等时间安排领导多次到张庄中学慰问教师,为他们带去生活的必需品,询问工作进展情况,了解他们生活中存在的困难,着力加以解决。例如,支教教师岳振峰和刘书朝两位同志的爱人都在我校工作,她们还分别担任着一、二年级的班主任职务。两位男教师支下乡教后,他们家中所有的事物都要有两位女教师承担,并且两位教师的学生都正在上幼儿园。两位支教教师提出由于孩子上幼儿园需要人接送,希望学校能够给予考虑,当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刘校长组织召开领导班子会议讨论这一问题,大家一致认为:不能让支教教师背着思想包袱去支教,书潮、振峰老师的情况应当考虑,于是就要求主管领导落实将两位女教师的班主任工作减去,尽力为支教教师创设一个安心工作的工作环境。

三 开展活动,拓展支教活动的新途径

每年为支教接收单位做好事,是局党委的一贯主张,也是我们学校始终坚持的一贯工作主张,这也是密切兄弟学校间的关系的一种有效举措。为张庄乡中学做点什么实际贡献?才能起到帮扶乡镇中学的效果?达到帮扶的目的?是一开学就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在支教前两年,我校先后为张庄中学无偿捐赠教师办公桌椅30余套,今年该做些什么才能实现人在情谊在,人走物存留?开始我校曾先后设想过为张庄三年级的学生捐赠跳绳、援助贫困学生、为学校架设篮球架等几种做好事的形式。但是又都因为觉得不具有广泛性逐一否掉。虽然我们一度没有搞清楚该做什么?但是通过讨论,我们至少掌握了捐赠的主旨意义应当体现在:就是要让我们捐赠的物品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并具有突破时间概念的价值。后来我校在和张庄中学李金钟校长交流中了解到该校的图书馆藏书尚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认为为图书室捐些图书,更确切地说是为学生捐书这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不仅是我们支教教师捐书,还要让我校的学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这一活动受到了金力校长的大力支持。最终我校团委在广大团员中间发出了“爱心传书”活动倡议,号召广大学生尤其是城市学生“信息农村学生、关注同龄人成长、人人捐献一本好书,”动员城市学生把自己读过,影响深远的好书奉献出来,送给乡下同龄人一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这一活动在广大师生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活动开展后,学生捐书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他们纷纷从家里拿出自己珍藏的图书,有的还专门到书店买来新书捐献出来。很多学生还在自己捐献的图书扉页认真地写上赠言和自己的姓名,期望能够和乡下同学共同进步成长。本次活动共捐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故事、漫画等各类图书1358册,为张庄中学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同时我校的这一举动也受到了张庄乡中学教师学生的一致好评。

第7篇

本文从学前教育和师资力量等方面人手,分析我县教育发展不平衡现状,并提出一些思考与对策。

一、互助县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基本现象

1.学前教育发展矛盾重重,城乡幼儿园布局失衡

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县的学前教育呈现出了“起步晚,起点低,不均衡”的显著特点。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成为了影响我县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我县幼儿园所建数量来看,全县共有幼儿园28所,其中公办园4所,社会力量办园24所。从地域分布看,县城有5所,每6000人拥有1所幼儿园,乡镇23所,每15000人才拥有1所幼儿园。虽然大部分乡镇都有1~2所幼儿园,但一些地处偏远的乡镇连1所也没有。全县幼儿园占地总面积36273平方米,生均12,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2080平方米,生均4.1平方米,但有些幼儿园生均面积不足1平方米。从办学的质量来看,按照2010年制定的《互助县全日制幼儿园评估细则》评估,一级=类的幼儿园只有2所,其他26所乡镇幼儿园均为二级二类或三级二类。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办学条件,县城与乡镇之间的差别无疑是很大的。

这种发展的不均衡带来了学前教育机构特别是乡镇学前教育机构运行的一系列问题:一是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总体数量不足,设施不完善,条件简陋,全县幼儿园生均校舍面积4.14平方米;二是幼儿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较低,全县幼儿教师182名,其中在编47人,师生比为1:21;三是幼教质量总体不高,管理体制不健全,特别是民办园存在“小学化”、“托幼化”的倾向;四是缺乏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加之学前教育教师编制少,管理和发展困难。

2.师资队伍各方面出现不均衡问题

一是年龄层的不均衡。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较严重。越是规模小的学校,教师老龄化越严重;越是偏远的乡镇,教师老龄化越严重。全县幼教教职工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23,4%,31-40岁的占39.6%,41-50岁的占27.9%,51岁以上的占9.1%。近几年基本上没有补充新教师,小学教师老龄化也很严重。

二是培训的不均衡。农村教师紧缺,培训任务还很繁重。多数乡镇采取“先保中学后顾小学”的办法,高中教师从初中调,初中教师从小学调,年复一年,小学师资力量日趋薄弱,于是出现了师资力量越集中的地方,越能受到培训,而师资力量越是紧缺的地方,培训力度越是跟不上的现象。

三是整体素质的不均衡。高中扩招后,一部分初中教师调到高中任教,这部分教师在原来的岗位上属于骨干力量,但调到新的岗位后,业务素质一时难以提升,教高中感到吃力,同时却又致使初中的教师队伍出现了断层。

四是教师编制的不均衡。目前,全县小学因学生减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出现了小学教师以学生人数核定时超编,而以年级科目等实际工作安排时又缺编的现象。随着寄宿制学校的增加,管理人员的需求也增大。所以,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依然突出。

二、对于互助县教育事业

均衡发展的思考

第一,要确定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总思路。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根本任务,以素质教育为战略主题,教育主管部门应着力解决各教育阶段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第二,稳步推进“两基”工作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实现义务教育的“五个确保”:确保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全部按期入学,入学率保持100%;确保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8.7%,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0.3%以内;确保16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8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9.9%;确保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达到99.9%,脱盲人员巩固率达到100%;确保全县“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第三,逐步扩大高中办学规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途径。通过争取国家投资、地方筹措、社会融资和统筹资源等方式,积极扩充高中资源,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水平。这样既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旺盛的高中教育需求,也可以提升县域教育水平,是一条解决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途径。

第四,努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方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为做大做强我县职业教育,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优化专业设置;二是加强职业实训;三是校企联合,提高就业率;四是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五是加强对职校优秀毕业生典型的宣传,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知名度。

第五,学前教育问题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将学前教育分阶段逐步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积极研究幼儿教育的政策和文件,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领导与管理。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性资金投入,并力争做到逐年增长,逐步建立健全与政府责任相适应的长效经费投入机制;改革幼儿园教育经费供给体制,对公办幼儿园实行财政差额拨款,对民办幼儿园由财政予以一定的补助,同时物价部门可根据物价指数合理指导幼儿园定价,实现幼儿园健康持续发展。

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发展。一是做好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划。根据人口分布和适龄幼儿情况,按照城乡学前教育公平发展的原则,做好学前教育发展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二是优化配置学前教育资源。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优先举办公办幼儿园,在每乡镇建立2~4所标准化乡镇中心幼儿园,在乡镇形成以标准化乡镇中心幼儿园为示范,村级小学办幼儿园(班)为主体,以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框架,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提高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

加强学前教育队伍建设。科学核定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褂度,严格执行持证上岗,逐步清退不合格教师。对新补充的幼儿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设立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系列,确保幼儿教师的根本利益,让他们安心踏实,扎根幼儿教育事业。在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劳动模范、教坛新星等评选中,适当增加幼儿教师所占的比例。

第六,合理师资分配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调整学校布局,整合师资力量。针对我县部分农村中小学规模偏小,办学效益不高,师生比例不尽合理等问题,要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撤并规模小,效益低,基础设施薄弱,与完全小学相距不足2.5公里的教学点,从而整合师资力量。适度保留部分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地区的规模较小的教学点,确保适龄儿童全部按期入学。

加强教师培训,促进城乡交流。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培训制度,加大对教师资源的投人、开发和利用,实施分层次、分类型的教师培训计划,鼓励教师参加不同形式的进修、函授。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确保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继续加强支教工作,在做好选派城镇及公路沿线教师长期支教工作的同时,因地制宜拓宽支教渠道,组织开展短期支教、兼职支教等灵活有效的支教活动。这些“送教下乡活动”加强了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