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2 19:00:27
序论:在您撰写霍尔效应实验报告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028-01
大学物理实验是理工科学生进入大学后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实验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归纳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
1 实验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1]
大多数学生对实验目的不明确,实验原理不清楚,实验内容和步骤不熟悉,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基本上不能独立完成实验。另外,在实验中不能用所学的物理理论知识去分析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判断所测实验数据的正误,团结协作精神和动手、动脑的能力较差。撰写实验报告不规范,大部分学生的实验报告抄书,缺乏归纳、总结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等。
2 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
为了解决和克服以上存在的问题,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设计合适的实验教学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2.1课外引导学生预习实验
借助网络把要完成该实验必须掌握的几个关键问题上传到网络学堂。(1)霍尔效应法测螺线管磁场的原理是什么?(2)测量磁感应强度要测的关键物理量是什么?(3)采用什么方法测霍尔电压?让学生针对性的预习实验,老师在网上答疑,提高实验预习的效果。
借助网络把实验仪器的操作使用上传到网络学堂。拍摄教师介绍使用实验仪器螺线管磁场实验仪和螺线管磁场测试仪测量霍尔电压的视频并上传到网络学堂,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比起只看实验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
借助网络把预习实验报告的样本上传到网络学堂。学生进入大学后第一次写实验预习报告,不知道怎么写。把预习实验报告的样本上传到网络学堂以供学生参考,让学生能比较规范的写出预习实验报告。
2.2考查学生预习实验的效果
在上课前首先检查学生是否按要求完成了预习报告,然后随机抽查每个小组成员对实验预习中提出的几个问题,由每小组学生共同回答,并作为预习实验成绩。这样有利于促使学生认真预习实验,提高预习实验的效果。再者,老师可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针对性地对实验进行现场讲解和指导,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2.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介绍霍尔效应及其应用来提高学生对该实验的兴趣。
2.3.1霍尔效应及其发展
霍尔效应[2]是载流试样在与之垂直的磁场中由于载流子受洛仑兹力作用发生偏转而在垂直于试样和磁场方向的试样两个端面上产生电势差的现象。霍尔效应在不断的发展和应用,
冯・克利青在极强磁场和极低温度下发现了量子霍尔效应,它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测量有关基本常数的准确性。科学家们在2010年的研究中发现了无需外磁场的量子霍尔效应(量子化反常霍尔效应),这一发现为低能量耗散的新型电子器件设计指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2.3.2霍尔效应的应用[3]
利用霍尔效应原理制成的霍尔元件是一种磁电转换元件,又称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被用在日常生活所用的电器如洗衣机、录像机、电饭煲、电冰箱等中。同时它在工程技术和科学技术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确定半导体的类型、确定载流子的浓度、测量磁场强度、测量电流强度、测量微小位移、压力传感器、车用传感器、电磁无损探伤、磁流体发电等。霍尔传感器在飞机、军舰、航天器、新军事装备及通讯中应用也相当广泛。
2.4重点讲授,指导学生做实验
用霍尔效应法测螺线管磁场是采用的间接测量法。教师重点讲授是怎样得出用霍尔效应法测螺线管磁场的原理式B=■ [4]?为什么要采用电流和磁场换向的对称测量法来测量霍尔电压[5]?教师边讲边演示电流和磁场换向的对称测量法测量霍尔电压的方法[6]。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答疑,并对学生所测的原始数据进行检查签字。
2.5指导学生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在预习报告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它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误差讨论。把往届学生写得较好的实验报告上传到网络学堂上让学生作为参考。教师着重讲解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3 结语
总之,要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验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本菊.理工科学生学学物理实验的现状及其对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第36卷.
1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是由普通物理和物理实验两门课组成,课程设计的初衷是让学生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验观察的方法,抽象逻辑思维和直观的方法来学习物理,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两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目的.但现实情况是,尽管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基本内容保持大体一致,但由于是两门课,同时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理论与实验很难保持同步,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理论课讲的是力学内容,物理实验课上做的是光学内容,这样学生很难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验以及通过实验来验证和总结物理规律.学生在理论课上还是埋头死记一些物理公式和定义,感到物理课非常抽象、枯燥、难以学懂,而在实验课上,由于对有关的物理理论大都已淡忘,有的甚至根本还没学,因此只是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记录一些数据来完成实验报告,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这样做,通过实验获取什么、锻炼什么、甚至实验的目的都不是很清楚.理论与实验起不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
2理论与实验有机的结合
为了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问题,首先我们将普通物理与物理实验整合为一门课:“大学物理及实验”,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保持同步,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验穿行.课堂上讲解有关实验的原理、实验的目的等,在实验中让学生体会和注意有关的实验现象说明哪些物理规律,达到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力学中,结合物体的受力分析我们要做“用拉脱法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实验,首先在课堂上讲解液体的表面张力,实验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中有关圆环的受力情况,提请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表征液体表面张力大小的物理量是如何变化的.实验过程中,会发现表征力大小的电压逐渐增加,到最大值后再减小,然后在某个值下突变.结合该实验现象,首先让学生们思考,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最大值还是突变前瞬间的值,然后告诉学生对该问题现有两种解释,一是由于圆环不是水平的,造成液面部分脱落,所以应该读取最大值.另一是液面是突然破裂,由于环上的水逐渐滑落引起的力由最大值逐渐减小,然后让学生给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进行证明,将有关内容体现在实验报告中.努力做到用理论指导实验同时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3课程教学中贯穿CDIO理念
CDIO改革的三个总体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能够掌握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领导新产品和新系统的开发和运行;理解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战略影响.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实验让同学们把每一个实验当作CDIO的一个项目来进行学习,做到在理论课堂上完成C(conceive思考),课下完成D(design设计),在实验室完成I(implement实施)和O(Operate运行).例如,在电磁学中结合霍尔效应我们要做“霍尔效应及霍尔元件基本参数的测量”实验,首先在理论课上讲解完霍尔效应,让学生们思考霍尔效应有什么用?如何利用霍尔效应测量有关的物理参数?布置课下作业让学生设计霍尔元件基本参数的测量装置,然后在实验室只对学生讲解各个分立仪器设备的作用,整个实验如何操作,如何进行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去实施,整个实验运行的结果体现在实验报告中.这样通过一个具体的普物实验,让学生体会CDIO每一步所包含的内容,使学生CDIO的能力得到不断地锻炼和提高.
4课程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CDIO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将一些思考题或项目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以宿舍为单位,课下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论证,然后每个宿舍推举一个同学在课堂上进行表述.例如,在电磁学中,讲解霍尔效应和电磁感应的内容后,我们布置的项目是用什么物理原理去测量磁场,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装置,我们发现,学生学了有关的物理知识,如何去用,如何根据相应的物理原理设计实验装置,开始是很欠缺的,需要不断引导和反复训练.通过宿舍内同学之间的讨论,同学们思考问题的不同方式,开阔了思路,增强同学之间团结协作能力,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能力.
5基于CDIO的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物理课侧重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往往忽略了培养学生在领导新产品和新系统的开发和运行上的能力,这也是CDIO改革希望达到的目标之一.传统教学模式,重点放在被动的信息传递上,而没有放在让学生更多地从事操作、运用、分析和判断概念上.加之课程概念抽象、公式繁杂,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普通物理实验中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较大,与产品设计、企业生产等实际的工程环境几乎没有联系,这使得学生在本来最方便获取工程经验的环节反而收获甚少.此外,更重要的是没能将个人能力、职业能力、素质、团队工作和交流能力等一系列综合能力的培养融于课程中.CDIO改革的三个总体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能够掌握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领导新产品和新系统的开发和运行;理解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战略影响.据此,“大学物理与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必须考虑一体化课程的构建.制订一体化课程计划,首先向学生阐明该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其他各种学科知识是相互支持的;其次在课程学习中,将个人的交流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建造能力的培养看作这个课程计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学到相应的知识和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理论教学不应该是简单枯燥的“填鸭”,而应该是基于主动经验学习方法的教与学.例如“大学物理及实验”课程中关于光的波动性、光的波长、光的干涉、衍射等光的特性的学习,学生很难根据公式来深刻理解.但是如果我们采用以下过程,学生一定会有领悟.课前准备:教师提出与相应概念有关的一个典型工程案例,学生查找相关概念的资料;课上教师讲授,学生分组讨论或辩论;课后实践: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有关概念,最后才是学生做课后计算作业.该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致力于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这个认知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养成终身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物理原理和物理知识的应用上,简化有关物理原理和公式的推导,精心设计有关的题目或项目,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强调在实际环境中制造产品和实现设计,让学生有机会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兴趣联系起来.例如让学生设计测试方案,确定匀强磁场和交变磁场的实验,该项目作为课程内实验虽有相关内容,但学生必须了解同样是测量磁场,不同性质的磁场,其测量方法是不同的,所用物理原理也不同,学生可以首先自主设计测试方案,以宿舍为单位进行交流和论证,然后到实验室进行测试,最终上交书面报告.该报告并非只是测试结果,而是完整的方案解决报告.可以选择项目成绩好的学生制作PPT进行全班的交流.逐渐培养个人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人际交流等等.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电类专业;创新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在有限学时内提高教学效果[1],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最好的训练和培养。目前,由于国内大部分高校存在实验设备投入相对不足,造成大部分高校对工科所有专业开设同样的实验教学项目和内容[2]。鲜有高校针对某一类工科专业或某一专业开设特定的物理实验教学项目和内容;另外,物理实验室也存在仪器较为陈旧,实验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实验教学形式较单一等现象[3-5];除此之外,高校由专才教育向通识教育的转变,减少学生的基础课时,造成学生的基础不扎实,削弱了学生学习基础课程的兴趣。这些原因使物理实验教学难于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探索更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对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此,我们以电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电类专业后续课程的需要和对该类人才的需求,探讨了电类专业的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1各专业特点
1.1课程结构特点
电类专业在理工科高校中占有半壁江山,是国内理工高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类专业包括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微电子技术等专业。其培养目标是:主要培养从事通信工程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等方面的研究、制造、开发和应用,且具有扎实基础、宽广知识面的、宽口径就业的高级人才[6-7]。电类专业即与“电”相关的专业,主要课程有:电路理论系列课程,如电路分析、电子线路、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通信理论系列课程,如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与天线、光纤通信、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系列课程,如自动控制理论、信号分析与处理;以及计算机技术等课程。这些专业课程的基础必修课程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电工实验等。国内有不少高校对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影响作了较深入的研究[8-10]。得到了扎实的基础课程理论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基础课程的开设及内容选择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工科专业的课程任务较重,各学科课时也显得较为紧张,特别是目前大学教育呈现宽口径就业人才培养的情况下,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在压缩基础课程时间的前提下,如何设置基础课程,结合各工科专业需要,选择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是工科各专业教研教改的探索方向。大学物理实验作为高等理工科院校的必修基础课之一,在人才培养方面启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全国理工高校仍采用各专业统一实验教学内容的模式。这种情况严重脱离各专业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没有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因此,结合各专业后续课程研究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对探索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1.2就业方向及要求
近年来,电类行业快速发展,电类专业的毕业生如沐春风[11],如华为、中兴、UT斯达康等知名企业给电类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而且是诱人的高薪职位。因此,电类专业毕业生的前景较好。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分为研发职位、非研发职位以及其它职位。研发职位包括硬件工程师、通信工程师、电子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等;非研发职位包括电气运行与维护、测试工程师、技术支持等;除此之外有部分电类毕业生也走上公务员、教师、管理等岗位或继续深造。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岗位对电类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素质要求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宽广的知识面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随着高校培养电类人才总数的增多,各类企业对该类人才需求相对减小,因此高校必须培养更具竞争力的毕业生才能更适应社会的需求。这种竞争力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而且必须有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知识和大学物理实验和电工实验技术,所以基础课程的教学必须更有效,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必须与时俱进。各类实验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中物理实验是基础的基础,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基于教学内容分类模式研究不同专业的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面,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多样化,新专业、热门专业层出不穷[12]。受高校硬件条件和师资条件影响,针对每个专业定制特定的物理实验教学项目并不现实。因此,把同类型的专业按大类开设相应的物理实验教学项目是一种较优化的方式。所以我们以电类专业为例,针对该专业探讨物理实验教学项目与内容的改革。
2.1实验项目的改革
改革前,我校理工科专业的物理实验课时共64学时,包含绪论课学4学时,共2学分,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开课。全校理工科专业的实验项目相同,也即所有理工科专业必须完成相同的20个实验项目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改革前后的实验项目同样分为基础实验(A类)、综合性实验(B类)、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C类)。但实验项目和内容突出“电“的特点。在保证课时不改变的前提下,拟对减少电类专业的实验项目,但深化每个实验项目的教学内容,开展探索性实验项目教学。减少实验项目的目的有二方面:一是改变以前教学中各实验项目平均用力的现象,导致每个实验内容完成并不理想;另一方面是虽然减少实验项目,但每个实验项目的内容加深,让学生能更深入地研究改革后的实验项目,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如表1为改革前后的实验项目及学时数。为了更好地结合后续专业课程,深化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增加了霍尔效应的应用及基于霍尔效应的漏电开关设计的探索性实验,而且把探索性实验作为电类专业学生实验项目中的重要内容,学时共为12学时。
2.2实验项目的选择依据
实验项目和内容选择的主要依据为与电类专业后续课程相关,有利于毕业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电类“的特点。如示波器(包括数字示波器和模拟示波器)是电子技术、医疗检测技术中使用最广泛的测量仪器之一。它能直接测量电信号或能转化为电信号的物理量的波形。电类专业的后续课程电路分析、电子线路等课程均要用示波器检测的基本知识。学生通过该实验项目的训练,掌握示波器的基本原理,以及测量电信号和分析电信号波形的方法。电类专业毕业生走上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仍需用到示波器检测电子设备的信号波形。因此,开设示波器的基础实验项目能起到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又如巨磁阻效应在硬盘存储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由于巨磁阻效应的发现,改变了硬盘的读写方式,巨大地促进了硬盘的存储密度,使硬盘的存储容量以MB字节计到GB到TB字节计的飞跃发展,通过该实验,让学生了解巨磁阻效应现象及其基本原理,以及在计算机中的应用;霍尔效应传感器是一种灵敏度极高的传感器,它可直接测量磁场或磁场的变化,而且测量数据非常精确。根据磁场的变化还衍生出位置传感器等等。因此霍尔效应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类的电子产品或其它工业,如手机、汽车等。因此增设霍尔应用的应用及基于霍尔效应的漏电开关设计的探索性实验项目,旨在深化电类专业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思维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实验教学项目改革体现让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同时,让物理实验内容更好地成为专业课程的基础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基础。
2.3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一种总结,也是教学效果的反馈之一。因此,一个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是教学改革的成败的体现之一。改革前的考核方式采用实验报告评分制,但每个实验报告权重一致,最后得到平均值,然后再转化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的五级制。改革后,为了体现实验项目要求和实验内容的难易,简单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分别标为A、B、C类等级,A、B、C类等级的权重分别为0.2、0.3、0.5,然后将全部实验报告分数采用A、B、C类等级的加权平均算法得到一个平均实验成绩,(1)根据公式(1)的加权平均值,将平均成绩转化为五级制等级。采用不同权重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突出实验教学改革后的重点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突出教学内容背后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3结束语
目前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存在二方面的不足:一方面与后续专业课程结合不紧密,另一方面存在实验项目过多,不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过多的基础知识和对某一知识点的深入研究。因此,结合后续专业课程的特点和需求,探索不同专业的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以电类专业的物理实验教学为例,研究了电类专业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并在部分电类专业作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保证学时不变的情况下,结合实验室已有的实验仪器和专业后续课程,并突出“电”相关实验的特点,减少实验项目,但深化每个实验项目的教学内容和深度。并增加了具有研究性的实验项目:霍尔效应及其应用及基于霍尔效应的漏电开关设计。通过探索性研究实验项目,深化学生的知识基础,激发了学生探索研究物理的积极性,同时强化了电类学生对霍尔传感器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这种结合专业特点的基础学科教学方式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及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徐志君,隋成华,徐来定.物理实验模块式教学改革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8,4:20-24
[2]陈志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中学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问题研究[J].科学与信息化,2016(18):133-135.
[3]王合英,陈宜保,孙文博,等.信息技术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8):141-144.
[4]姜蓉.大学物理实验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探究与实践[D].湖南大学2014.
[5]崔连敏.MATLAB可视化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16(1):104-107.
[6]李瑞金,周孟然,张小兵.电气类专业校企共建“工作室制”模式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2):158-161.
[7]李秋,刘重轩,袁观娜.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7,3(4):70-71.
[8]闰守峰,杨文光,刘海生.工科后续课程对高等数学需求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5(1):111-112.
[9]周庆新,杨光崇,杨英.CDIO模式下高等数学与理工专业其它后续课程的教学探讨[J].大学数学,2011,27(1):26-28.
[10]陈爱喜,邱万英.对我校工科物理后续课程的拓展设想[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12):193-195.
[11]谭万禹,孟祥萍,张红.如何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力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78-80.
关键词:物理实验;参与性学习;独立学院
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科教学的模式也该随之变革。多年来中国的教育使得大多数学生养成被动的学习方式,重理论、轻实践,不愿花费时间去找办法解决实际问题。而参与性教学是解决这一现状的比较好的方式。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遇到的第一门实践性课程。开展好这一门课对学生的意义重大。除了学习操作仪器处理数据等一些必需的技能外,还必须让学生明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是十分重要的。目前,物理实验参与性学习甚至研究性学习在一些大学中已开展得比较系统,如东南大学、复旦大学皆有自己的一套物理实验研究性教学模式。对于这些学校,一方面,教学和科研实验室条件好;另一方面,学生基础好,对学习有兴趣并更具钻研精神,参与性教学比较容易开展。而对于独立学院,相对来说实验室条件有局限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搞好教学,大部分学生也是以拿到学分为目标而完成课程。但是,笔者认为独立学院的学生也是需要进行参与性学习培养的。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讨论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在独立学院的物理实验课程中开展参与性学习。
一、独立学院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为例,该学院对广播电视工程、通信、电信专业的学生开展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实验教学内容包括力学、光学、电磁学这几部分,基本符合对工科电类本科生的培养要求。学院针对自己所具备的实验仪器已经编写出配套的实验教材,并在10年来的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
1.实验教学模式化。实验课的流程是教师讲解实验原理,介绍实验仪器,安排实验内容,学生按部就班测量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在原理还比较模糊的情况下就机械性地测量数据,最后虽然完成了实验,但很多学生并没有去思考实验设计、仪器搭配等基本问题,应具备的科学和工程素养得不到提高。
2.实验报告形式死板。实验报告使用的是统一的实验报告册。上面分为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与分析这几块。除了最后一块,大多数学生只是不加思考去抄实验教材。一则浪费时间,二则没有琢磨和真正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实验考核形式单一。目前,实验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出勤和操作占50%,实验报告占50%。一方面,学生是按教师的讲解按部就班操作的,很难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实验报告形式死板,实验报告成绩相差也不大,不能反映学生对实验的真实掌握情况,也不能通过实验成绩对学生实现成绩上的区分和应有的激励作用。
二、物理实验参与型学习方案探讨
目前,国内独立性学院正处于发展初期,学校往往由于办学条件和生源层次的限制,无法在实验科研条件和学生课外科研项目上有太多的投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参与性学习方案,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改进实验报告形式。实验报告采取一份报告对应一个实验的形式。报告上印制好做该实验前需要作答的问题,用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接着是数据表格的填写、误差分析、作图等。最后是实验完成后需要作答的一些问题。该方法既能大大节约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时间,又能使他们更加认真地进行预习,通过问题不知不觉地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进行掌握。
2.与学生一起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当学生在做实验时,总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可以抓住这些机会,在排除实验仪器故障或错误实验方法时,让学生参与其中观察,思考甚至动手来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这样能够使得学生深刻地了解仪器的构造,并提高其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3.拓展实验小课题。在常规实验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利用现有仪器去探究其他的物理现象和规律,自己完成感兴趣的实验小课题。比如分光计实验的常规内容是对三棱镜的顶角和汞光灯绿色谱线折射率的测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测量汞灯的光谱和色散曲线。再比如,霍尔效应实验中除了常规的测量线圈轴线上的磁场外,还可以将测量扩展到整个空间的磁场分布。这种扩展可以有很多,它既不需要购买新仪器,又可以锻炼他们科学研究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独立性学院物理实验课程的现状,探讨设计了具有较强可行性的参与性实验教学方案。希望通过开展上述参与性学习方案,利用现有的实验室教学条件在规定的必修课时内,促使独立学院工科学生掌握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应有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乾,戴玉蓉,钱锋.课内外相结合引导低年级学生自主研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
在教学的过程中“照本宣科”。就算是物理实验教学,也有部分教师依照教材所示方法给学生讲解和演示,或要求学生依照其事先拟好的方案进行实验,这完全违背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影响了教学质量。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素质不高。有些教师因忙于科研工作而忽略了教学,有些教师则是因为专业基础不扎实,缺乏创新精神导致难以引导学生顺利进行实验或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成绩考核体系不科学。现大多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物理课程考核多是采取笔试成绩为主、实验成绩为辅的方式,其中实验成绩主要包括学生平时的实验报告和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但很多学生的实验报告只是在网上搜索的,有些甚至是抄袭的,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教师也难以全面了解;笔试又多是考理论知识,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措施
培养应用型人才既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本科院校立足于教育市场的有效方法。大学物理是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可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创造性思维能力。[3-4]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现存在的问题必须解决。第一,更新教学内容,实施“模块组合”教学。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不同教学内容的组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首先要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前沿成果融入教材当中,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其认识到大学物理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如在讲波动光学时可引入激光、光信息、光刻等方面的技术知识,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光盘记录、激光防伪等技术,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大学物理的课时有限且多为公共课,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教师要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将其模块化,并科学、合理地进行组合,实施“模块组合”教学。如将大学物理中相对独立的质点力学、刚体力学、振动和波、热学、电磁学、波动学列为纵向模块,将近代物理及物理应用归为横向模块,这样可以根据课时安排或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组合各模块,让学生既能学到物理知识,又能提高逻辑分析能力及应用能力。第二,改善教学方式,联系实际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触及学生兴趣点,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讲“红限”时,因其概念抽象,教师可用演示实验的方法,用不同强度的红光照射于金属钾电极表面,都不会产生任何光电流,但用绿光进行照射却有光电流出现。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红限”的概念。此外,为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应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相联系,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如在讲“霍尔效应”时,可引入新闻“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样不但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通过前沿问题的反应让学生了解到大学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乐于深入探索物理知识。第三,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影响整个课堂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此,可让教师进入专业的培训中心进修,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善其教学方式、端正其教学态度。另外,借助教研活动让教师在授课之余了解最新的物理科技动态及科研成果,丰富教师的物理应用知识。鼓励教师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深入思考新问题,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四,完善成绩考核体系。成绩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成绩考核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成绩考核的结果。为全方位、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可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根据实验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针对基础实验可采取实验成绩加笔试成绩的考核方式,其中实验成绩包括预习成绩、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实验总结报告三方面。通过考查学生的预习成绩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实验总结报告考查学生的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另外,通过笔试成绩可清楚地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的掌握程度。这种考核方式是改善了传统的考核方式,全面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三、结语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014-03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教学过程主动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教学目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的,我校承担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师们经过多年的艰苦劳动,探索出一种“问题教学法”,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本文对这一实践做总体介绍。
一、什么是“问题教学法”
所谓“问题”是指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发现、探讨并加以解决的矛盾和疑难。[2]这里的“矛盾”是指主观认识与客观情况不一致的地方,而“疑难”是指有疑问而难于判断或者处理的地方。所谓“问题教学法”是指在教师以“问题”为主线组织整个实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活动贯穿于实验教学活动的始终,通过实验来分析、讨论和验证,并最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问题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它既可适用于低年级的基础性实验,又可适用于高年级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二、“问题教学法”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从教学过程来看,“问题教学法”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分为两大阶段:以教师为主角的阶段和以学生为主角的阶段。
(一)以教师为主角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开展实验做准备。为此,教师应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分好做实验的学生人数,一般以自然班(约35人)为单位,人数如太多则难以进行实验。二是教会学生正确掌握实验操作方法,正确掌握各种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以确保实验的安全。必要时进行实验演示。三是在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学会观察,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因为“任何复杂多变的事物,它的本质是通过各种现象表现出来的,人们通过长期耐心细致的观察,才能对各种事物取得规律性的认识,不会观察就不会科学实验”。[3]四是布置正式实验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课后抓紧时间预习,在正式实验时对实验内容做到胸有成竹。
(二)以学生为主角的阶段
从运用过程来看,“问题教学法”主要有五个阶段:预习实验内容―实验操作―对重要或者较难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实验检验―教师点评,完成实验。
1.预习实验内容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熟悉实验内容,继续学习、掌握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掌握各种仪器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要发现一个以上的“问题”,同时,教会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方法。质疑法、比较法、归纳法、综合法和观察法等都是一些非常有用的方法。例如,1879年美国物理学家霍尔就是通过这些方法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如此反反复复,最终提出“霍尔效应”原理。又如,牛顿就是仔细观察了习以为常的“苹果落地”这一自然现象,然后通过思考,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
2.实验操作
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求每个学生正确掌握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按照实验要求和正确方法亲自操作,把实验准备阶段的实验内容用实验的方式体现出来。目的是利用实验使学生掌握做好实验的方法和技巧。这个阶段应该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安全问题。必须强调每个学生都要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运用正确方法进行实验,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确保实验安全。二是要求每个学生要注意观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些较易或者一般性问题由学生自己加以解决。比如,在做光纤通信实验过程中,如果发现示波器波形弯曲畸变,检查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和光学器件后又没有发现问题,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原因,而应要求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查找原因。这样的要求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问题的能力。三是要把在实验过程中新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如果新发现的问题能在本次实验中加以解决,就应当由学生本人当场解决。如果自己通过做实验也解决不了,而且这一问题具有典型性或者重要性,也可以报告给实验指导老师,要求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应该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等到下次实验来解决。
3.分析讨论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发现的重要或者疑难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加深对这些重要或者疑难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这个阶段应该注意如下几点:一是用来分析讨论的重要或者疑难问题应当具有典型性。这种典型性主要体现在:能突出本次实验的重点内容,或者能抓住本次验的关键,或者问题的解决方法具有普遍意义等。比如,在“霍尔效应”的实验中,24岁的霍尔在分析比较中如何认识“磁场和感应电压之间的关系”?“霍尔效应”在工业上的应用是如何的?目前物理学家对“霍尔效应”有什么新发展?这些问题都非常典型,并具有方法论意义。二是分析讨论的问题不宜过多,一般有两三个就够了。如果问题过多,分析就不透彻,只是蜻蜓点水,不痛不痒。要集中精力把问题弄得透彻明白,使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三是时间安排方面,可以是一边做实验一边分析讨论,也可以放下实验集中讨论,时间可多可少,灵活掌握。四是讨论组织形式方面,一般以自然班为单位。一个自然班人数一般为35人,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其中,并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观点。
4.解决问题,实验验证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动所有学生对分析讨论的问题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法,并当场通过实验加以检验,目的是教会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阶段该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求每个学生对所分析讨论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并要求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做实验加以检验修正。如在RLC串联谐振的实验中,如何修正电路品质因数Q的实验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偏差问题。可要求学生在电磁学理论指导下,分析LC的总损耗电阻对电路品质因数Q的测定值有何影响。[4]二是要求学生在自己动手做实验过程中,如果发现新问题解决不了的,就应该主动请教实验指导教师,直至自己弄明白能解决为止。三是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做实验的动态,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加以指导。
5.教师点评,完成实验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动手做实验以解决问题的表现进行点评,尤其对具有创新性的闪光点要多加表扬鼓励,目的在于调动学生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阶段应该注意如下几点:一是指导教师要对本次实验进行一个总体评价,辩证分析其优缺点。二是要充分肯定学生具有创新性的闪光点。号召其他同学向具有创新性闪光点的同学学习,还可以在学期总评成绩中对这些具有创新性闪光点的同学给予加分奖励。三是在实验结束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此次实验与以往同类实验有何不同?通过实验进行下面的比较:迈克尔逊干涉和牛顿环等厚干涉,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与拉脱法测液体的表面张力,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与金属线胀系数,它们之间有何不同?如何测定?[5]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写成实验报告交给指导教师,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
三、“问题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评估
任何教学方法都会涉及教学效果的评估问题,“问题教学法”也不例外。那么,如何评估“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一)从学生上课表现出来的兴趣来评估
兴趣,有时也叫“热爱”。它是一种带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人的一种积极探索某一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又是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当一个人对某事物感兴趣时,他总会觉得称心如意,甚至废寝忘食;反之,则心灰意冷,会持“无所谓”的态度。兴趣有三种类型:一是直观兴趣。它是由直观感觉所引起的,特点是缺乏延展性,不能持久。二是自觉兴趣。它是受家庭或社会的影响,经由情感和联想,记忆和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而引起的,其特点是延展性强,往往时过境迁,还能令人回味。例如,某位老师精彩的讲课曾经引起了你个人的自觉兴趣。若干年后,对该教师的音容笑貌,你还能记忆犹新。三是潜在兴趣。它是由情感、想象,特别是由个人意志所引起的,是一种层次很高的兴趣。它绝不仅仅是由直观或某人联想所引起的,而是潜在于一个人的思想之中。这种潜在兴趣的特点是方向性、自觉性强,积极性高,稳定性持久。例如,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伟人,在潜在兴趣的支配下,表现出顽强的意志,为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而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上述三种兴趣,尤其要注意培养直观兴趣。如何判断学生的兴趣程度呢?笔者认为,这可以从平时上课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活动的热烈程度,课堂讨论、发言的气氛是否活跃等来判断。
(二)从学生上课的动手能力来评估
应开放物理废旧实验室和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基地,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仪器,仔细观察物理现象并进行思考,使其加深对物理世界的感性认识,强化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体会到实验思想的严谨、实验设计的巧妙,培养其理性思维方式,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6]
(三)从学生课后学习成绩来评估
这里所讲的“课后学习成绩”不能理解为仅仅指学期的总评成绩,而应该也包括平时实验设计、实验报告、期末实验操作测试、参加各种比赛等方面的成绩。尽管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因素可能还具有偶然性,但是,总体而言,学生个人努力状况和实验技能总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学生课后的学习成绩大体上能反映出“问题教学法”教学效果的优劣,应是评估的基本依据之一。成绩比较好,说明“问题教学法”教学效果好;反之,教学效果就差。
四、结论
“问题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要求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以发现或者提出的问题为起点,通过实验来分析、讨论和验证,并最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教学实践来看,“问题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分为以教师为主角和以学生为主角两个阶段。其中,以学生为主角这一阶段非常重要,它经过如下环节:预习实验内容―实验操作―对重要或者较难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实验检验―教师点评,完成实验。可从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期末成绩等方面评估“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熊永红,任忠明,张炯,等.以“问题”为主线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模式的研究[J].物理实验,2009(4):27.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431.
[3] 季诚响,赵莉丽,杨小静,等.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大学物理实验,2010(5):94.
[4] 陈健,李兴毅.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与方法[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2):120.
【关键词】物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课堂与实践
1 物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学院的物理专业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坚实的物理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的实验方法以及技能,理工结合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对于实践体系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要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在实验的条件下,能够动手操作出实验的结果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并以此来撰写论文,做到有可以和同学彼此进行交流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能够运用现代物理在工程技术方面的实验。因此在课程教育实验方面要加大和加强,尤其是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够让同学们进行小型的科研试验。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并与工程技术专业联系起来,使其能够在将来从事相关的专业工作中可以更好的发挥。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充分体现“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大学生的就业几率,按照院里物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再加上实践教学老师们共同的努力教学,以及大量的调研、搜集所得到的相关的资源,对完善教学实践管理体系,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强的实验以及建立网络教育平台提出了更深的讨论。在以培养计划为指导,挖掘各种实验课,课程设计的逻辑关系,科学、安全、合理的设计各个实验课题的项目的方面已经基本建设出了比较完善的体系,这将对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 物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通过各种实验课和课程设计的逻辑关系以及科学合理的设计的一些实验,试验项目等已经构建出了比较完善又能体现教学目标的物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了10们实验课,4门课程设计,具体设计如下:
2.1 力学实验
实验1,霍尔位置传感器测杨氏模量;实验2,扭摆法测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3,示波器的使用;实验4,粒状物体极不规则物体密度的测量;实验5,显示驻波法测空气中声速。
2.2 光学实验
实验1,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实验2,迈克尔逊干涉实验;实验3,光强综合测试;实验4,牛顿环测球面的曲率半径;实验5,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
2.3 电磁学实验
实验1,磁场的测量与描绘;实验2,电表的改装;实验3,霍尔原件测磁场;实验4,物理电学设计性实验;实验5,电位差计测热电偶的电动势。
2.4 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1,密里根油滴实验;实验2,塞曼效应;实验3,夫兰克――赫兹实验;实验4,电子射线的电偏转与磁偏转;实验5,电子射线的电聚焦与磁聚焦;实验6,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实验7,气体放电等离子体的研究;实验8,全息照相;实验9,硅光电池特性测试实验;实验10,光敏电阻特性测试实验;实验11,光速的测量;实验12,金属电子逸出功测定;实验13,复合电镀实验(一)――赫尔曹实验;实验14,复合电镀实验(二)――金属-固体微粒复合膜电铸工艺研究。
2.5 电路实验
实验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实验2,RLC稳态电路特性的研究;实验3,RLC二阶电路暂态过程的研究;实验4,RC、RL一阶电路暂态过程研究;实验5,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2.6 模拟电路实验
实验1,电压放大器的调试与测量;实验2,拆动放大器;实验3,低频OTL功率放大器;实验4,射极跟随器;实验5,RC正弦波振荡器。
2.7 数字电路实验
实验1,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一);实验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二);实验3,集成555定时器及其应用;实验4,计数器及其应用;实验5,数/模(D/A)及模/数(A/D)转换。
2.8 通信原理实验
实验1,FSK调制实验;实验2,抽样定理与PAM通信系统实验;实验3,二相PSK(DPSK)调制实验;实验4,二相PSK(DPSK)解调实验;实验5,FSK解调实验;实验6,脉冲编码调制PCM与时分复用。
2.9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试验
实验1,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实验2,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特性;实验3,差动变压器实验;实验4,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实验5,直流激励时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实验6,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全桥性能和电子秤实验;实验7,光电二极管和光敏电阻的特性研究。
2.10 光电子技术实验
实验1,光源特性测试;实验2,电光调制实验;实验3,声光调制实验;实验4,广电倍增管综合实验;实验5,光电二极管光电特性测量;实验6,光敏电阻特性实验;实验7,硅光电池特性测试;;实验8,面阵CCD实验;实验9,光电探测器直流参数测试;实验10,APD光电二极管特性测试实验实验11,光电耦合开关实验。
2.11 电路课程设计
万能表的组装与调试。
2.12 光电转换课程设计
实验1,双光纤通信传输认识;实验2,固定速度时分复用/解复用;实验3,变速率时分复用;实验4,数字信号电――光、光――电传输;实验5,模拟信号电――光、光――电传输;实验6,变速率时分复用/解复用。
2.13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
数字时钟的制作。
3 教学改革建设实践
通过教学实验安排可以看出力学,光学,电磁学,这三门实验课是基础,其他的实验课基本上就是围绕这三们展开的,所以要注重打好学生们的基础,就要对其进行改革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希望每位同学都可以做到,课前预习实验,对实验做好充分的了解,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实验撰写实验报告,能够充分理解并能作适当的讲解,然后对其结果作评论。除此之外,课堂上学生是自由的可以自由发挥及讨论。实验室充分提供给大家,让那个每个同学都能充分的去做实验。此次教学体系的建设就是让同学能够彻底明白每个实验的原理,能够从中收获到知识,更好地为未来所要从事的专业工作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的学到知识。当然我也会在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展现自我的。
4 总结
在此次教学体系的设计中,就是为了通过新的教学体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学好物理实验,更好的开发头脑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发言的勇气,自己也能更好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方莉俐,张明,梁富增,葛向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择业能力:应用物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综合研究与实践研究[C]//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文集.2008,7:209.
[2]王秀杰.应用物理专业普通物理实验改革尝试[J].中国科技教育,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