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范文

时间:2022-01-29 09:51:19

序论:在您撰写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第1篇

(说明:竞赛时间为40分钟,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4分)

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3、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4、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 B )

A、《礼记》 B 《中庸》 C、《周易》 D、《春秋》

5、中华民族的摇篮是:( C )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6、“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 A )

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7、苏轼的《题西林壁》如今刻在( A )

A、西林寺 B、东林寺 C、庐山 D、龙虎山

8、孔子是哪国人( B )

A、秦国 B、鲁国 C、卫国 D、宋国

9、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家的是(D )

A、韩愈 B、欧阳修 C、曾巩 D、柳永

10、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B )

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11、七月七日长生殿,( C )

A、夜深无人私语时 B、相逢何必曾相识

C、夜半无人私语时 D、相见时难别亦难

12、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 B )

A、女性身份的象征 B、约束女性的行为 C、装扮作用 D、表示女性已婚

1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C )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14、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 B )

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5、“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 A )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16、“交头接耳 ”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A )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17、“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 B )

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18、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 (C)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19、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 A )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20、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 B )

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

21、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B)

A 、8 B、 10 C、 12 D 、14

22、“回光返照”这个成语出自哪部作品( A )

A、《红楼梦》 B、《陈涉世家》 C、《烈女传》 D、《三国志》

23、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B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24、长城的长度为( A )

A、6300公里 B、6000公里 C、6800公里 D、5500公里

25、蹴鞠盛行于那个朝代(B )

A、隋朝 B、唐朝 C、五代十国 D、宋朝

26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27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 C )

A、 60岁 B、 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28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传说故事的是:( D )

A、《牛郎织女》 B、《孟江女》 C、《白蛇传》 D、《山海经》

29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 ( B )

A 、西施 B、杨贵妃 C、貂禅 D、王昭君

30、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里的“一寸”是用哪种古代计时器量出的时间单位?(B )

A、圭表 B 、漏刻 C、日影 D、漏壶

31、“文武二圣”指的是( D )

A、孔子 曹操 B、老子 关羽 C、孔子 刘备 D、孔子 关羽

32、“小李杜”指( C )

A、李白 杜甫 B、李白 杜牧 C、李商隐 杜牧 D、李商隐 杜甫

33、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是在:( A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34、三冥节指的是( B )

A、鬼节 五月节 下元节 B、清明节 中元节 下元节

C、鬼节 端午节 中元节 D、重阳节 冥节 下元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孟母三迁的故事里,孟母最后搬到哪一个地方旁边 学校

2、「环肥燕瘦中的「燕是指谁 赵飞燕

3、韦小宝是哪一部金庸武侠小说作品中的人物___鹿鼎记

4、三国演义中孔明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进出的是( 金牛道 )。

5、被称为国家经典的儒家著作是( 论语 )。

6、相传“推敲 ”一词出自唐代诗人( 贾岛 )的诗作。

7、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

8、一首「七言绝句总共有几个字__28字____

9、《诗经》分为(风)(雅)(颂 ))三大类共305篇。

10、诗文中的四君子是哪四种植物__梅兰竹菊。

11、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

12、二八佳人是几岁的女孩__16岁____

13、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该成语是___蚍蜉撼树_____

14、一甲子是几年___60年_____

15、科举制形成于唐 朝

16、什麼场合、状况可以用「弄璋之喜来祝贺他人_生子_____

三、问答题(共42分)

1、“岁寒三友”指的是什么(5分)?

松竹梅

2、元代四大戏剧是(5分)?

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3、十三经分别是指(6分)?

《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4、我国汉字的六书是指(5分)?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5、“六艺 ”是指(6分)?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6、“北宋四大家”指的是那些人(5分)?

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7、“唐宋古文家”指的是那些人(5分)?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 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第2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44-01

一、中职课堂教学缺乏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学生从很小开始便解除英语、学习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也不断宣传西方文化,导致学生越来越了解西方文化,更有甚者,出现了崇洋的现象。长期以往,学生们只了解西方文化,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抛之脑后,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不到很好的传承。在校园里我们经常看见学生们模仿外国人染上一头金色的头发;还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阅读外文书籍和外文电影,对我国文学嗤之以鼻。这些西方的文化虽然有一定的优秀之处,但也有很多糟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他们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重,与同学、老师关系淡漠,缺乏合作意识。

二、中职课堂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1、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涵丰富,能够引导人积极向上。中职学生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就要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知。在中职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以及文学修养。

2、能够弘扬我国传统美德,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的沉淀,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同时还有着传统美德,教人积极向善。在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教导学生更多的文化知识,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精神基础。

3、 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

课堂教学重视渗透我国传统文化,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因为传统文化知识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让学生们不仅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同时掌握课程内容,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升教学效果。

三、中职课堂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径与方法

中职课堂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采取丰富的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文化平等的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在课堂中渗透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注意中西文化的融合。教学过程中,充分将课本内容联系我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西方文化同时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例如,讲述西方国家的节日时,可以同时讲述我国的节日,并且以故事的形式讲述节日的来由。教师向学生们讲述我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让学生们自主进行分析和比较,充分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理解并且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从而树立语言文化平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再例如,进行单词dragon的学习时,在中国它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着我国的祖先,我们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但是在西方国家,它是不详的象征,是邪恶的存在。对比两种文化理解后,可以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差异,并且举一反三,提高语言的理解和交流的能力。

2、寻找并拓展课文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我国传统文化知识。虽然目前我国的教材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教师可以将课本中提到的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细节放大,并且加以延伸,发散学生的思维。例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孝、义、仁、礼、智等丰富的道德素养和文化内涵。教师在进行备课内容的准备时,可以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并且对这些内容加以延伸和发散,进行科学细致的讲解,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我国传统文化,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提升自我的文化素养。

3、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设计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乐在其中,并且从中获得丰富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办有关于中西方文化的活动,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西方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同时,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的阅读,例如我国文学大家鲁迅、等人的作品,并且针对这些书籍发表自己的意见;还可以安排学生参观我国传统文化博物馆,充分了解我国文化内涵;另外,还可以观看有关我国传统文化的英文电影,从西方人的角度来看待我国传统文化,思考我国的文化内涵。

4、信息技术的运用,直观的展示我国传统文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兴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向学生们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增加课堂内容的丰富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课件、光盘以及网络等资源,进行中英文资料的学习和对比,从而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便于学生的理解,这些方式都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以及语言的交际能力。

5、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引导学生的学习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自身必须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丰富自我的文化修养。教师本身掌握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职教育的实际情况,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熟练的掌握和运用文化知识,向学生系统的讲解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博大精深,不仅有着优美的文学知识,同时还有着我国五千年传承下来的礼义廉耻。学生从中可以学习到丰富的文化知识,同时还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中职课堂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导学生们进行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高职;外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

随着国家之间的交往不断增多,语言交际越来越频繁。语言既承载着文化,同时也能反映和传播文化。我们的外语课堂不但是传授语言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传播文化知识的阵地。而文化因素又能够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实现,因此,我们的外语教学不仅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重担,同时还兼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外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缺失普遍存在。

一、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外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形成双向文化交流的要求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英语课堂应该是传授英语基本知识以及相关英语文化的重要场所,不应该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这种观点非常片面,因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但要增加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还要借助于英语这一工具,向西方国家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在这一背景之下,其他国家的人民迫切的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而在外语教学中有益的渗透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适应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求

引导学生树立跨文化意识,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水平是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目标。交流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是各自文化的载体,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是实行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条件,所以中国人首先要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非常了解、并认同,才能够用其他语言自然的表达出来。在英语教学中更多的加入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能够客观上提升学生对其他国家文化的认识,进而有利于学生形成用英语来表达传统文化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

(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的需求

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文化是灵魂,也是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外语教学中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准确认识,从而对本民族文化产生由衷的热爱。此外,还有利于学生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而形成科学的文化价值观。

(四)改善外语课堂教学的需求

如果在外语教学中反复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但是如果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肯定会大大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不应该反复向学生讲解教材中的语言点,而是应该多为学生设置一些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这样的课堂气氛肯定会非常轻松、活泼,不但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而出现,同时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外语教学中的方法与途径

(一)更新教育观念,重视传统文化的介绍

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人们的文化平等意识非常淡薄。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习者跨文化交流能力,而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交流者一定要保持本民族的文化身份。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更要消除摒弃本民族传统文化,单纯学习外语的错误想法。教育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能将某一方的文化推举到很高的地位,而应是在比对双方差异的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努力与当前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趋势相适应。

(二)在测验中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

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出来,比如明确规定出学生能够用英语表达哪些内容,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等。还要在相关测试中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如还可以通过口语测试的手段来检测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等。这样一来,既有利于督促教师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也能够为教师的实践操作提供必要的依据。

(三)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增加实践活动

学生能否形成特定的文化意识,除了教师的教授因素之外,还有学生自身的学习因素。教师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知中西方语言的差异,一旦学生形成对这种差异的客观认识,总结出其中的特点,就能够更好地使用目标学习语言来表达中国文化。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也可以在英语表达中添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四)设置比对中西方文化的课程

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用来比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看到中西方文化的互相促进作用,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特别是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被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为学生设置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或者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为学生创设双向文化交流的机会和场所,提升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五)将第二课堂作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阵地

高职英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多阅读一些英文的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或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活动,也可以借助于英语角或者英语文化节等,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的机会,校方亦可以在校内经常性的举办一些介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讲座、演讲比赛或者辩论赛等,以增加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机会。

三、结语

除以上几点策略之外,在外语课堂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时应该在不违背基本的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进行。高职外语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基础上确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以及手段,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外语这一工具的作用下能够更好的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参考文献

[1] 王佳棋.大学外语教学应注意中国文化的融入[J].成人教育,2009(09).

第4篇

【关键词】思政课 教学模式

一、高职学院思政课教学的现状

当前高职学院思政课教学受物质文化的多元化与教育理论和形式滞后性的影响,同时高职学生思想受到当代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多面冲击,高职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不大。笔者通过自制调查问卷,计算数据,发现现状表现如下:

(1)教学内容空洞、理论脱离实际。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思政课缺乏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内容较空洞,同时21.3%的高职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用并有所了解,76%的学生清楚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的时间并认为中国传统节日重要,可见高职学生对中国创通文化知识感兴趣,高职学院必须重视和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对思政课教学的渗透。

(2)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气氛不活跃。调查发现,60.1%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调,14.9%的学生对思政课有兴趣,因此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活动,增强教师授课的趣味性

(3)学生学习被动、缺少积极主动。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是高职学院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调查发现,有49.7%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对自己未来就业没多大影响。主要原因是,当前高职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遇事即以功利的心态对待,认为思政课不如专业课对自己的求职择业有用,学不学一样,学习缺少积极主动,因此思政课堂上出现学生玩手机、看电影等现象,而沉溺于手机中的这类学生,不喜欢与人交往,人际关系紧张。

二、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学院思政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我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增强思政课的文化内涵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帮助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政素质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形成健康完美的品格,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形成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课教学有着密切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可以有效对大高职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可以加强学生自身修养,使其树立远大理想,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还能拓展思政课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在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最终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伴随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仍具有深远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涉及道德领域和社会层面的各个方面。如孔子提出和为贵,就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在校高职学生均为90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独立意识较强,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自尊心很强,只要遇到挫折就会心灰意冷、怨天尤人,更有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思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传播正能量,帮助大学生树立和谐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三、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丰富的内容和素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内容,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教学素材。比如说,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目标,而中华民族无疑有着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为公,克己奉公等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因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就能不断地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变革的策略

思政课教学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发挥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引领作用,除了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之外,还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革,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以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1)建构“学生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国传统文化对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建构应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以“学生参与”为中心,创设学习和教学“情境”,师生积极转变角色,教师由教育转变为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参与,师生相互配合,让教师“愿意讲授”,学生“喜欢学习”,教学相长,提升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穿插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升教师的政治觉悟、传统文化知识造诣,这些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子。

(2)完善课程考核与评价。思政课教学评价是教学效果有效性的检验标准,把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思政教学中,就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应用在思政教学考核和评价中,传统考核和评价方式是期末一考定分数,思政课教学改革之后考核体现为动态性和全程性,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考核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思政理论知识的掌握,实现考核和评价体系“四化”: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专业教师、理论教师、实践教师都参与进来,注重教学环节的考核。二是评价方式多样化,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问卷调查、传统文化节日实践教学考核多管齐下,采取灵活评价方式。三是评价反馈系统化,建立基于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平台和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指导和激发教师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支持师生主动投身新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  渗透  平等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英语作为一门交流工具的霸主地位越来越明显。在中国,现在的小学甚至幼儿园都设置了英语课程并聘请了英语教师;形形的各种考试中,英语几乎成为必考科目。在过去,中国的英语教学强调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现在强调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强调英美文化的导人,即现在很流行的说法:实现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祖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新形势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与其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使得英语国家的文化成为现今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与此同时,我国的传统文化却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遗忘。作为一名高职英语教师,为此我深感担忧。

    1.商职英语教学中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中国的学生由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英语,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地传授英美文化知识和社会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英美文化,使得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对英美文化产生了一种盲目崇拜的倾向。走进大学校园,你能看见有些学生染起了黄头发,若和他们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样的古训,他们大都嗤之以鼻;有些学生给自己起了英文名字,并以此为荣,若问他们中国的百家姓大概有多少个,前十名的姓氏主要有哪些,他们没有几个能完整答上来。

    另外,近些年来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欧美影视作品涌人中国,使中国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学生越来越肯定地认为人是自私的,形成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从个人利益出发的为人处事态度,从而导致了与同学、老师关系淡漠,团队合作意识不强,,考试作弊、骗取奖学金等不良现象也时有耳闻;一些学生把金钱看得越来越重,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有更多的钱,为了享受,结果有些学生把家长给的报名费拿去买,或在校外做不正当的生意,或自己挥霍一空,这种现象发生在我国高职院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2.高职英语教学中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原因

    高职教育作为21世纪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还处于摸索阶段。高职英语教材在编写上还不是很完善,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一些教材过分强调对英美文化基本知识的介绍,而忽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和渗透。再加上近几年社会就业形势发展的要求,促使英语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不得不在课堂和课外通过多媒体和网络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英美文化。这样,英语课就变成了学生纯粹的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观念上,高职英语教师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有些英语教师认为自己上英语课就是传授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而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那是汉语专业老师的事。结果,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能用英语流利地表达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而让其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他们却感觉力不从心,不知如何开口。另外,英语教师自身的中文素养也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英语教师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都知之甚少,更谈不上以此来感染影响学生。

    3.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3.1有利于抵御国际强势文化的人侵

    在我国的高校校园,特别是在英语专业的学生当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正经历着国际强势文化的猛烈冲击。更有学者呼吁:“我国的大学生正在经历深刻的文化殖民过程”。为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曾一度丢失的本土传统文化,它是我国的民族之魂、民族之根。只有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增强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意识,才能有效抵御国际强势文化的人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形势下中华民族的复兴。

    3.2有利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德

    与英美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值得我们继续弘扬的一面。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的道德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和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在英语教学中不断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在课堂内组织两种文化的对比教学,才能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积极的一面,才能更好地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德,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3.3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种跨文化交际实际上就是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学生必须了解两种文化的基本知识,熟悉两种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提高交际能力。另外,我国的传统文化对英语文化国家也很有吸引力的一面。作为一名高职生,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若能根据自己掌握的本国传统文化知识介绍我国的优秀文化,不但是一种爱国意识的体现,更能增强自己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信心。

    4.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4.1加大高职英语教材改革的力度,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介绍

    目前的高职英语教材,大多以原版的英文读物为素材,语言纯正地道,学生可以从中了解英美文化的背景知识,学到地道的英语,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据调查占教材内容的比率不到5%。关于高职英语教材的改革,可以增加一些表述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词汇,像中国的春节、中秋、端午、腊八等传统节日;可以适当地编写一些小短文,用英语介绍一下我国人民传统的生活方式、行为礼节和道德观念等;还可以在教材中附录一些我国传统经典的英译文学艺术作品,象《桃花源记》等。

第6篇

论文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越来越突出。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承载着它的文化,正猛烈地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文在分析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论述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一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英语作为一门交流工具的霸主地位越来越明显。在中国,现在的小学甚至幼儿园都设置了英语课程并聘请了英语教师;形形的各种考试中,英语几乎成为必考科目。在过去,中国的英语教学强调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现在强调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强调英美文化的导人,即现在很流行的说法:实现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祖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新形势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与其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使得英语国家的文化成为现今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与此同时,我国的传统文化却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遗忘。作为一名高职英语教师,为此我深感担忧。

1.商职英语教学中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中国的学生由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英语,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地传授英美文化知识和社会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英美文化,使得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对英美文化产生了一种盲目崇拜的倾向。走进大学校园,你能看见有些学生染起了黄头发,若和他们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样的古训,他们大都嗤之以鼻;有些学生给自己起了英文名字,并以此为荣,若问他们中国的百家姓大概有多少个,前十名的姓氏主要有哪些,他们没有几个能完整答上来。

另外,近些年来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欧美影视作品涌人中国,使中国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学生越来越肯定地认为人是自私的,形成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从个人利益出发的为人处事态度,从而导致了与同学、老师关系淡漠,团队合作意识不强,,考试作弊、骗取奖学金等不良现象也时有耳闻;一些学生把金钱看得越来越重,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有更多的钱,为了享受,结果有些学生把家长给的报名费拿去买,或在校外做不正当的生意,或自己挥霍一空,这种现象发生在我国高职院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2.高职英语教学中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原因

高职教育作为21世纪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还处于摸索阶段。高职英语教材在编写上还不是很完善,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一些教材过分强调对英美文化基本知识的介绍,而忽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和渗透。再加上近几年社会就业形势发展的要求,促使英语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不得不在课堂和课外通过多媒体和网络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英美文化。这样,英语课就变成了学生纯粹的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观念上,高职英语教师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有些英语教师认为自己上英语课就是传授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而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那是汉语专业老师的事。结果,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能用英语流利地表达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而让其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他们却感觉力不从心,不知如何开口。另外,英语教师自身的中文素养也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英语教师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都知之甚少,更谈不上以此来感染影响学生。

3.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3.1有利于抵御国际强势文化的人侵

在我国的高校校园,特别是在英语专业的学生当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正经历着国际强势文化的猛烈冲击。更有学者呼吁:“我国的大学生正在经历深刻的文化殖民过程”。为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曾一度丢失的本土传统文化,它是我国的民族之魂、民族之根。只有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增强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意识,才能有效抵御国际强势文化的人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形势下中华民族的复兴。

3.2有利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德

与英美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值得我们继续弘扬的一面。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的道德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和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在英语教学中不断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在课堂内组织两种文化的对比教学,才能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积极的一面,才能更好地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德,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3.3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种跨文化交际实际上就是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学生必须了解两种文化的基本知识,熟悉两种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提高交际能力。另外,我国的传统文化对英语文化国家也很有吸引力的一面。作为一名高职生,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若能根据自己掌握的本国传统文化知识介绍我国的优秀文化,不但是一种爱国意识的体现,更能增强自己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信心。

4.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4.1加大高职英语教材改革的力度,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介绍

目前的高职英语教材,大多以原版的英文读物为素材,语言纯正地道,学生可以从中了解英美文化的背景知识,学到地道的英语,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据调查占教材内容的比率不到5%。关于高职英语教材的改革,可以增加一些表述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词汇,像中国的春节、中秋、端午、腊八等传统节日;可以适当地编写一些小短文,用英语介绍一下我国人民传统的生活方式、行为礼节和道德观念等;还可以在教材中附录一些我国传统经典的英译文学艺术作品,象《桃花源记》等。

4.2转变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其自身母语文化的素养

事实证明,无论从教学过程还是从交际功能讲,英语学习和汉语言、汉文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的母语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一名高职英语教师,不仅是英美文化的传授者,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高职英语教师应该不断地加强自身汉语言和汉文化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母语文化素养,增强自身中西文化方面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纵览本民族文化,站在中西文化比较的高度上,把握英语教学。

4.3改进高职英语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语言文化平等的意识

教师不能象过去一样仅重视英语知识和文化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在课堂上对其进行比较并讲解,有意识地将课本中可以联想到的内容与中国文化联系起来。例如,讲到英语国家的圣诞节时,老师可以用英文讲一下中国的春节,让学生感受一下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熏陶。另外,老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可以涉及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将其与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对两种文化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就会明白人类的文化其实需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这个世界不可能只有一种文化统治着全世界,进而培养学生语言文化平等的意识。

4.4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

第7篇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师范教育 价值

文化,是人类群体在长期共同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供后人学习借鉴并加以传承的经验总结和思想积淀。杨凤城教授认为,每个时代的主流文化都是那些经受了历史潮流的反复冲刷而保留下来的思想精华,所有被时代证明的有价值的文化最终都将成为传统文化。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历史使命,而作为培养教育者的师范教育是实现这一使命的前沿阵地。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师范教育的关系

谈到传统文化,梁启超认为:社会就像一个大茶壶,每泡一次茶,那个壶内就会发生一次变化,茶的“精”就悄悄地积在壶里。第二次再泡新茶时,前次积下的茶精便起一番作用,能令茶味更好。这样经过日久天长的反复渗透、冲刷和洗礼,壶内便产生了一种天然的底蕴茶香。这种每次活动所积下的底蕴茶香的“精”,便是文化[1],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上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唐君毅先生说:“中国文化精神……依于‘人者仁也’之认识,以通天地、成人格、正人伦、显人文是也。”[2]这种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内在动力,是我们全体中国人的民族魂,我们有责任将其继承和传递下去。

师范教育,作为传递人类文明的一种教育方式,是培养教育者的教育,是发展人的能力、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领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以传道为先。这个道是什么?我认为它首先应该是我们本民族一以贯之的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民族魂。世界上每个成功的教育都无不重视对自己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师范教育作为培养人类灵魂塑造师的文化阵地,在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国家栋梁方面担负着尤为重要的历史责任。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师范教育中的价值表现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而精神信仰和人文关怀相对缺乏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当前的青少年,他们严重缺乏集体意识和包容精神,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以及感恩之心。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重新界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并进行正确引导,而对青年师范生的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重点突破口。

其次,教育的根本是爱与责任,教育不是培养机器,而是要培养人、塑造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的确重要,但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考虑,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作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具备的起码常识,它应该成为教育的基本内容。而近几年的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中国学生对中华民族一些常识性的文化知识都一无所知,这不得不说是中国教育的失误。而作为培养教育者的师范教育恰恰可以成为我们扭转局面、复兴中华文化的一个起点。

再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民族振兴的根本,“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3]。社会和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打造一支富于激情、业务熟练、道德过硬的教师队伍。而最近频发的学术腐败现象不得不给我们敲响警钟。怎样使学校教风越来越正,学风越来越浓,使教师这个灵魂塑造师真正成为为人师表的“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真正有益于人民的人”[4],这是摆在党和国家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教师素质的提高除了依靠经济、法律手段调节外,我们有必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的思想精华,对在校师范生进行素质教育,从源头上为提高教师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凝聚力的无形力量,需要我们用心去把握和推广。南怀瑾先生多次意味深长地说:“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凝聚力,始终像一盘散沙……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5]社会越发达就越需要这种精神的凝聚力和民族的自信心,而这一切必须依靠传统文化这个载体才能系统地实现和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当前有必要通过对广大师范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一支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师队伍,让传统文化的这种凝聚力在教育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在大学师范教育中的实现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师范教育中实现其价值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第一,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国文化繁荣兴盛。其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之一。所以,在大学师范教育中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有理论和政策依据。第二,大学的师范教育拥有相对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人才基础。在这里,大多数学生的知识阅历和人文修养都比较丰富,同时经过的系统学习,能更好地把握经典,理解和运用经典中的思想精华。第三,目前高校都在寻求改革,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实现途径。

首先,党和政府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需要继续鼓励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并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过程中,我们可以先在部分条件较好的师范类高校试点,形成一定模式后再加以推广。在这个过程中,党和政府应该给予这些高校以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其次,师范类高校要自觉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落实相关教育政策,进行自身的教育体制改革,给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课的试行提供相应的课程空间。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一部分,重点通过德育课的学习来提高师范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化底蕴。也有部分院校在不同专业课中,穿插了一些相关的古典名著。同时,我们还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系统的编写成一本实用的经典选读课本,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选读课作为师范生的一门公共课或选修课,通过一系列专家讲座来更加系统的从源头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最后,作为未来教育者的广大师范生应清醒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真正传承、弘扬化之。学习古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豪迈气魄和爱国情怀,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总之,中国未来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6],因此,我们在进一步的教育改革中应该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师范教育中的价值,使之在推动民族振兴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启超.什么是文化.饮冰室合集文集(三十九)[M].中华书局,1989.

[2]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魏训鹏,史华楠.高校腐败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

[4]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