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物理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2-08-21 13:23:49

序论:在您撰写高中物理学习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中物理学习计划

第1篇

1.1 创设质疑的情境

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疑问和惊奇也最容易诱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质疑情境,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1.2 创设真实的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而现代信息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就可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1.3 创设人机交互的情境

交互性是现代信息技术独一无二的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特性,它可以通过采用图形交互界面、窗互操作实现人和计算机之间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实现人机融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创设人机交互的情境,可以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增强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2.1 使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具体化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学生认为抽象、难理解的概念、规律转化成具体的实例,就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在讲“摩擦力”时,学生容易将“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误认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这说明学生对“相对运动”这个概念不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几种不同情况下物体相对滑动的动画或视频,并在动画或视频中显示摩擦力的方向、两物体相对滑动的位移方向和各物体相对地面运动的位移方向,这样就可把较抽象的摩擦力方向问题形象具体化处理,使学生易于理解“相对运动”的意义和摩擦力方向的特点和判断。

2.2 使疑难问题图景动态化

物理问题的难易在于学生遇到物理问题时大脑里能否建立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将物理问题转化为物理图景,将物理图景有步骤、分层次动态展示出来,从而揭示问题本质。在讲“回旋加速器”时,课本上只有静态的文字和插图。制作成动态课件,学生可以观察到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与粒子运动之间的时间对应关系,也可看到回旋加速器中粒子的运动过程,从而真正建立起粒子旋转与交变电场“同步”的观点。

2.3 使不可见物理量可视化

有些物理规律或概念是很抽象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那些不可见物理量可视化。如在讲“电磁振荡”时,教师强调在LC回路中线圈里的电流强度、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电场能、磁场能都在发生周期性变化,一般的演示实验只能让学生观察到电路中的电流表指针左右摆动,利用课件就可以形象地把电流、电压、电场能、磁场能这些不可见的物理量展示出来,成为可视物理量。这样学生就能观察到电压、电流、电场能、磁场能是如何周期性地变化的,使学生理解透彻。

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物理实验教学

3.1 提高实验速度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探究性的实验,做探究实验的过程一般较长。如“探究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实验,按照课本上的方法,用打点计时器等实验器材进行多次实验及计算,再通过作图法得到a-F图象和a-1/m图象,从而得出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整个实验过程复杂,计算量庞大。想要在一节课的时间用此方法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用光电门及气垫导轨,直接把数据输入Excel表格,由图象功能得到a-F图象和a-1/m图象,使实验过程变得简单,大大加快实验速度,提高实验效率。

3.2 提高实验质量

在物理教学中,把传统的实验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使原来单一的实验做得更精彩、更科学,从而大大提高实验质量。如讲“牛顿第三定律”时,传统的做法是把两个弹簧称对拉,看两弹簧称的读数并进行对比,体会作用力、反作用力特点。现在可以把两个力学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采集数据,学生可看到两个传感器的数值曲线是完全重合的,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始终等大的特点。如果设置力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的关系,学生可看到两个力学传感器的数值曲线是关于时间轴对称的,更深刻地反映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特点。

3.3 模拟课堂无法完成的实验

第2篇

1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以“波的图像”一节课的教学为例,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结合实物振动设置相关情景,培养利用网络搜索组织信息的能力。

2 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学期笔者所教的学生为高二(7)班和(8)班,通过对学生物理知识的考查,得到学生的基本情况:两班学生优秀率占总人数的18%,良好率占35%,学习一般的学生占28%,学习较差的占19%。学生对网络、Excel、Word等应用软件也较为了解,大多数学生很喜欢上网浏览网页,他们已能较熟练地查找、收集资料,因而为本课程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开展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 教学过程设计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后的教学过程没有一定的教学流程,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信息化教学的设计遵循的教学模式为:提出问题情境——引导自主学习——小组协商讨论——评价总结。

3.1 设置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对于“波的图像”一节课,笔者首先用波动演示仪给出波动过程振动质点的位置特点,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展示由波动演示仪给出波动过程振动质点在某一时刻所在的位置,模拟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引导自主学习的深入,然后定格在某一时刻。通过演示文稿,提示学生建立直角坐标系来描述波的运动过程,让学生思考讨论确定横轴和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把学生要思考讨论的问题在计算机上展示出来,让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讨论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学习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双方角色可以互换。此阶段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观察内容和思考探究的空间。

3.2 利用网络资源,引导自主学习

通过多媒体技术充分展示了具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这是传统教学媒体难以展示的现象。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作为课外学习的补充,并提供了大量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和网站,极大地方便了学生查阅和自学,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分组给出答案时,教师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讨,最后教师归纳各小组推导过程中的要点,总结出只有重力做功情况下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并强调其适用条件。

通过对两个班的问卷调查,笔者发现,高中生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学生没有认真钻研教材的习惯,对课本、教师的依赖性强,质疑和创新能力差,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自主学习能力过于薄弱。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正视现实,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观察,引导学生思索改进实验操作,对学生有创造性的操作给予鼓励。

3.3 小组协商讨论

“光的折射规律探索”网络主题探究光线通过两面平行的玻璃砖的传播方向。设计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建议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过了几分钟,学生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有关探究项目。根据多媒体演示的结果,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总结出规律。

各小组成员探究情况举例如下:

学生1:我发现当光线以一定的角度从玻璃砖的平面侧入射时,光线便会改变入射角,发生折射现象,但折射光线不会消失。

学生2:当光线通过两块玻璃砖时,如果入射光线和透射光线平行,那么可以证明这两块玻璃砖是平行的。

学生3:我对光的折射现象得到一些启发,并且总结出了折射光线的几何作图法,请同学们指正。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形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他们充分地展示了自我才能,积极协商讨论。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肢体语言丰富,有的思维敏捷,等等这些都说明学生的创造力是不可低估的。

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改善;创设;解决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没有信息或者信息量不足,将一事无成。这无疑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助教师一臂之力。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色彩鲜明的动态视觉,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构成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鲜明特征。如何合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则成了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计算机在创设物理情境、演示技法、反映现象、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达到化虚为实、化静为动的演示效果,使物理概念、定理定律以及现象、过程更生动、更直观。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集声、像、图、文于一体的特点,可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消化和运用,弥补教师单纯讲解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化、形象化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些物理图景难以被学生想象。这时可以利用计算机丰富的功能,创设物理情境,对物理现象进行动态模拟(这里强调的物理模拟,不是示意性的简单动画,它演示的物理过程接近于物理的真实),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把抽象的物理现象变得形象生动。这样,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及规律的理解,又能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讲解“平抛物体的运动”一节时,习惯的做法是在演示平抛竖直仪的基础上分析介绍平抛闪光照片。以这种教学方式,只能演示两个小球同时开始运动,并同时落地(高度相等),课堂上学生只能听到落地的同一响声,看到平抛的起始情况,了解到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的等时性。但对平抛运动的整个过程,由于人眼无法仔细准确地分辨,观察不出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且教材上提供的平抛闪光照片不是现场拍摄的,该闪光照片是一幅静止的画面,缺少动感,因此学生对平抛运动不能准确地理解。其实,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创设物体平抛运动的教学环境。一开始用计算机以文本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样的运动是曲线运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计算机模拟的平抛运动的过程。教师要求学生注意观看:小球运动是匀速还是变速?小球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并分析小球运动的条件和规律。学生通过眼观――小球运动轨迹,耳听――两小球是否同时落地,脑想――两种运动时间为什么相同?两球运动轨迹有什么不同?两球在运动性质上有哪些不同?最后由计算机给出平抛运动的定义、条件、性质及运动方程。再如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场和电磁波的分布情况,通过显示器形象生动地显示出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对电磁场和电磁波概念的理解。

如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将书本上的内容直观化,使物象存于学生的记忆里,印象深刻不易流失;还可以将物理学中一些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明了,大大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阻碍。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由于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往往习惯于采用静态分析的方法去研究问题,因此对于一些瞬间变化的物理现象,或者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感到非常困惑。这时,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完成一些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形象的图像或过程展示。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多种感知和思维形式的整合,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变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教学中在讲授“重核的裂变”一节时,笔者曾经采用多米诺骨牌为学生做演示,但过程太简单,无法让学生有深刻的体验,有时还会出现部分骨牌被碰了也不倒的现象,所以模拟实验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后来,笔者在教学中用计算机多媒体模拟原子核裂变,现象非常明显直观。当播放原子弹爆炸实况录像的时候,学生们异常兴奋,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促进了对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教师可以用慢镜头或静态的形式播放重核裂变过程,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分析、观察和研究。这种教学方式,既可表现宏观场面,又可表现微观场面,便于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若遇到复杂多变的物理现象,教师可采用物理教学软件辅助教学。这些软件能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讲解、悦耳动听的音乐等,使学生获得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当讲授机械振动和机械波部分的内容时,由于两种图像极为相似,学生非常容易弄错,尤其对于机械波的多解问题,复杂的变化过程使很多学生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多解过程呈现出来,并找出多解的周期特点。一些相对复杂繁琐的问题在信息技术领域绝不是难题,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让人一目了然。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要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更直接、更轻松地接受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和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解课时矛盾,提高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交互式网络等方式,可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知识容量更大,可打破时空限制,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收和记忆过程。学生们在这种动态的学习环境里,更容易领会和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加快学习进程,即使课堂上教师提供的信息容量较大,学生也能充分、愉快地接受。这样不但能节省教师的教学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而且有助于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例如,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问题很难通过讲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宇宙速度、人造卫星、地球磁场的特点等。如果一味采用讲授法,即使教师讲满一节课,很多学生也是难以理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学习物理有畏惧感。如果在讲授这些知识的同时,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将有关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再配合教师的生动讲解,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和见识,同时将部分解惑的时间也节省了下来,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这样的课堂,没有所谓的“垃圾时间”,教师讲解得轻松,学生学习也少了压力,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也会变得充满生气。

总之,中学物理是一门教给学生物质结构和运动基础知识的学科,它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合适的用武之地。作为物理教师,更应与时俱进,以科学的态度、勤奋刻苦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海泉.高师《物理教学论》课程考试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1,(03)

[2]韩景春.《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0,(06)

[3][英]大卫・霍克里奇.王晓明,王伟廉译.教育中的新信息技术.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6

[4]王国川.略论平台教育.教学与管理,1996(6)

[5]韦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录),管理信息系统,1999(8)

[6]刘晓镜.信息化:面向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技术发展的战略选择.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G4,1998(4)

第4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 高中力学 教学难点

多样化策略

基于质点模型的二维矢量受力模型分析是高中力学的最大特点,特别是在静力学基础上的动量和动能分析,也是高中力学的特征之一。高中力学对学生的最大意义是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在高中力学中第一次遇到了二维矢量的计算。如果学生能在高中力学中学会二维矢量运算,那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科研过程中对多维矢量运算也会如鱼得水,还会培养出学生良好的钻研习惯和思考方式,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身。

一、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的难点

1.高中力学教学比较抽象化

因为物质的四种相互作用本身就是抽象的自然哲学概念,在高中力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不匹配,对于典型的力学计算没有办法进行数学分析。高中力学的很多公式都是由经典力学的微积分公式简化出来的,这就导致了很多力学公式晦涩难懂。教师在对这些相对抽象的公式进行讲解时,又没有办法讲明白这些公式的原理,这就会给学生造成一些不良的印象,甚至有的学生会感觉物理公式的应用性很差。这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2.高中力学教学的理论大于实践

由于高中力学缺少足够强大的数学基础作支撑,所以,高中力学公式的解题范围就很小,这就导致了力学应用题的出题范围就比较小,也就导致了力学的试卷显得单薄。学生学习的力学知识只能解决很小范围的实际问题,这给学生造成了“力学无用”的错觉。加上这些纯理论的知识记忆难度比较大,不少学生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感到了挫败,影响到了学生学习力学的积极性。

3.高中力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学科

不少学生在学习力学时是初次接触矢量计算,很难理解1+1有时等于2,有时等于0,还有时等于其他数的现象,这种矢量计算让很多学生感到茫然无措。高中力学的数学计算要领先于数学课程的数学计算,这让学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给不少学生带来一种“物理是数学计算”的错觉。

二、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的多样化策略

1.课堂与实验相结合

首先,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的本质是探索宇宙万物的运动规律,而力学的实质也并不只是研究质点或“小球”的运动,而是透过这些运动去延伸出更加普遍化的规律。这种普遍化的规律是指导我们工程实践和生活起居的固有规律。高中物理特别是力学需要通过实验让物理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地位,让学生知道物理的理论和计算在物理学科中的固有地位,并对物理学本身产生正确的认识。

2.考试与尝试相结合

现代教育学认为,考试的作用是给予学生适当的成就感,而不是寻找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点。通过合理的考试,科学的试卷设计,让学生在考试中梳理自己的知识点,明白自己在学习中到底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足,这是我们本次教改的关键。合理地开发考试在教学中的功能,让学生在尝试中考试,在考试中尝试,不断地在考试和尝试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到成就感,“在未知的世界发现已知的自我”,这样才能充分实现物理教学的时效性。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我们利用学校实验室,持续地开展各种与高中物理特别是高中力学相结合的课外活动,组织力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带领下,探索力学世界中深奥、神秘的部分,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力学的兴趣。实践证明,合理的课外活动比课外培训班更能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提分”。

通过合理的课外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学会了根据生活现象分析其力学本质,对于空泛和抽象的力学公式也有了较为直观的理解,基本上可以使用力学公式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通过课外活动,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不少学生开始喜欢学习力学,学生的考试分数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使命与兴趣相结合

不论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多么好的学习环境,怎样优化课程设计,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还必须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决遇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积极促进学生的“使命感”教育,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心和社会使命感,使学生懂得学习力学的目的和目标,从而帮助学生战胜青春期的迷茫。

三、结语

高中力学的教学因为它的特殊性,近年来一直是各学校教学的难点之一,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和持续的教改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得到了以上心得。与此同时,近年来我校物理教改实验班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市里名列前茅,取得了相当丰厚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祁博荣.物理力学解题方法的探究[J].新课程,2013(17).

第5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非金属;化合物教学;实例分析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现代的物质结构理论是化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本文主要是结合高中化学必修一中的第四章内容,将硅、硫、氯和氮等作为代表性的元素,进而对于“非金属元素及其他化合物”的知识结构、元素研究方法和性质等方面进行探索,进而对于化学研究的物质性质的实际实验方法和设计构想等方面进行分析。

1、教学设计

1.1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设定上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入手,分别是知识技能上的掌握、过程方法上的指导和情感价值上的树立,进而实现对于硫酸等化学物质的物理知识方面的利用来实现硫酸用途和特性上的掌握。此外,在课堂实践过程中,通过实验演示和实验探究的方式来为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实现学生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的不断提高,最终实现课堂实用性的不断提高。

1.2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的分析

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曾经介绍过硫酸的通行,但是对于浓硫酸所具有的氧化性只是一带而过,因此本章节的设立就是为了对其基础知识的深入,进而通过实验教学来实现浓硫酸所具有的强氧化性来进行分析。因此,本章教学中的重点就是对于浓硫酸所具有的特性来进行分析,而其教学中的实际重点则是通过浓硫酸教学内容的深入来实现其强氧化性的阐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于实验的器材来进行准备和教学课件和多媒体等方面的准备。

2、教学流程

2.1复习环节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过硫酸的相关知识,但是却只是浅显的了解其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学原料,但是对于深层次的内容却没有充分的了解。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带领学生复习中学过的知识,诸如,活泼金属的特性以及如何利用酸反应原理来制取氢气,进而对于稀释后的硫酸特想来进行分析。之后就可以得出诸如在酸碱性测试实验中会出现变色、与碱性的氧化物发生反应并且出现中和反应、与活泼金属发生反应和某些成分的盐类发生反应等等。

2.2新课程的设计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教师可以提出,诸如“在化学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过程中为什么必须使用稀释后的硫酸?”、“为什么硫酸的浓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性质?”等等之类的问题,进而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这两个问题时候能对于硫酸所表现出来的特性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使得课堂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2.3多媒体手段的应用

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还需要借助多媒体手段来对硫酸的物理性质进行展示,进而为学生的实验提供理论基础和注意事项,例如,针对硫酸无色粘稠的状态需要对其进行辨别。此外由于硫酸的沸点大概在338摄氏度左右,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需要注意温度的掌握,因此如果温度过高的话其酸性会出现挥发的现象,进而影响整个实验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硫酸具有高密度性和溶解性强的特点,再加上其溶解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将水与硫酸进行融和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搅拌,进而让其产生的热量快速的散去。

2.4教学实验设计

为了能够验证硫酸具有脱水性,进而就可以通过实验来实现更加生动的解释,实际实验可以参照课本一百零一页中的内容来进行验证,通过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进而使得蔗糖出现体积膨胀,表面呈黑色并且出现刺激性气味,进而对其实验原理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进行解释;而对于其所具有的强氧化性就可以利用某些金属与浓硫酸的实验来进行验证,通过加热使得金属铜的表面颜色变化并且溶液的颜色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教师根据几个简单的实验来对硫酸的用途进行生动的解释,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之后教师还可以做几个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进而让学生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夯实,实现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3、结语

高中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也就是说高中化学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将所有的内容全部都写入到教材之中,而其编写的重要原则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来实现一种相对性的、发展式的教学,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一种逐步的深化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材中的编写特点来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效率,同时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思考和探究,最终实现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解决措施

就高中阶段的学习而言,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目,通过物理学习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物理应用能力,更可以培养我们良好的物理思维和科学素养。同时,物理也是高考的重要科目,学好物理是获得理想高考成绩的重要保障。但在实际物理学习过程中,受物理知识过于理论和抽象的特征的影响,我们时常会遭遇各种学习困难,降低我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阻碍我们物理能力的良性发展。事实上,物理学习是一项十分有趣的过程,许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都可以得到印证,只要善于思考,不轻易放弃,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就可以较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一、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常见的学习难点分析

与初中物理学习相比,高中物理无论是知识广度还是深度,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并且知识点较为抽象,较难学习和掌握。另外,我们自身思想态度不端正、对于物理学习缺乏应有的重视和认识,也是阻碍我们物理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因此,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的内容。

1.主观原因

所谓主观原因,就是我们自身的一些原因,也是导致我们学习不积极主动,能力和成绩提升缓慢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如下:(1)学习态度不端正。这种问题在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中表现较为明显,主要由于对于高中物理缺乏认识,习惯性使用初中物理的学习经验进行高中物理学习导致的。或者经过高一的学习之后,并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将所有期望放在高三上,也会导致思想偏差问题的发生;(2)被动学习。被动学习是阻碍我们自身进步的最主要的原因,很多学生升入高中之后,仍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对于教师的教学和指导存在较大的依赖,很少主动地思考问题和学习,从而导致自身能力提升缓慢。

2.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在高中物理知识语言抽象、难度增大、内容繁杂等方面。但就笔者个人的学习经验来看,只要我们能够制订好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是可以应对高中物理学习的。

二、高中物理学习提高措施分析

1.端正自身学习态度

笔者个人认为,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好物理最重要的先决条件。首先,高中物理在知识广度、深度上确实比初中物理有了更大的提升,客观存在着知识抽象、内容繁杂等特点,只有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章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物理学习基础,才能切实解决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保证自身物理能力和成绩的稳定提升。就笔者个人的经验来看,在每个学期、章节的物理学习中,我们都应该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通过学习计划要求我们的个人学习行为,从而避免偷懒、消极等问题的发生。

2.科学制定学习目标

科学制定物理学习目标,是解决被动学习问题和学习态度不端正问题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与初中相比,我们在高中阶段承受的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更大,如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遭遇挫折,更容易产生挫败感和失败感,从而逐步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力,甚至放弃物理知识的学习。因此,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学习基础和教师的教学进度,合理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目标完成时的激励作用,逐步培养自己的物理学习信心和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物理学习当中提高自身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实践学习和错题集

就笔者个人学习经验而言,实践学习是加深物理知识理解、提高自身物理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我们要认真对待物理实验课,在实验课上做好每一项实验,以获得相应的实践体验和乐趣;其次,我们要加强生活中的实践学习探索,将物理知识理论实际应用到生活中,以不断加强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自身物理应用能力的同时,激发自身的物理学习兴趣。另外,我们还应有自己的物理错题集,通过不断的错误积累,避免相同错误的重复发生,从而确保自身物理成绩的稳定提高。综上所述,我们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并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奠定扎实的物理学习基础;其次,应加强物理知识的实践探索,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的物理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我们个人能力的稳定增长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梁士友.高中生学习物理产生困难原因及对策:关于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过程的问题与思考[J].新财经(理论版),2013.

[2]潘跃杰.浅谈高中物理学习过程的困难和处理方法[J].中外交流,2017.

第7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承前启后;教学方法

一、做到“承前启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自然衔接

进入高中之后,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就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直观状态.高中物理不像初中物理那样直观性、生活化,其深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研究对象与范围都较初中物理复杂繁琐.学生在刚刚开始接触高中物理时可能无法适应这一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掌握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初中与高中物理知识的自然衔接,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能够“承前启后”的进行物理学习.

例如,在初中的物理学习阶段,学生已经学过有关于“力”的知识,像“重力、弹力、二力平衡”等,对于力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进入高中之后,学生需要学习“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力的独立性”等,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是“似曾相似”但又完全不懂.初中阶段对于“弹力”的要求只是“知道弹力是因弹性形变引起的”就可以了,但在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会判断弹力方向,知道胡克定律及其公式,根据二力平衡求弹力”.面对这样的转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应该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进行力的教学的时候首先让学生对初中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找出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的衔接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速度、速率、位移、路程等的辨析,将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比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高中物理知识结构进行系统的了解.这样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和学生一起进行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为学生铺好台阶以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新知识的学习.

二、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的学习是枯燥的,很多学生对于物理都不感兴趣,觉得里面的知识太过于抽象化,知识概念繁琐难懂.因此,对于物理的学是力不从心、得过且过.而许多物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是有心无力,面对几十个学生恨不得都能够手把手的进行毕生所学的传授.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丰富自己的课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学生兴趣的激发.

例如,在学习“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法来进行教学,将班里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教师让学生围绕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时笔直的跑道为例,让学生进行“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的联系的讨论.这样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大胆的设想与发言,让学生在与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进行思考.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这个知识的教学,播放奥运会跨栏比赛的片段,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看到的的片段来进行位移、时间的思考,教师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得出“运动的快慢跟运动的时间及通过的位移都有关系”,让学生知道物理学中是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三、进行课后“反思”,帮助学生巩固学习

对于高中物理学习,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的时候注重的是知识点的理解,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是如此.而学生对于课后的练习,教师对于教后的反思工作却微乎其微.因此,这里的课后“反思”,不仅仅只是指教师要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教师还应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后的反思,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对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加深巩固.首先是教师.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后应该有一次自我认识的机会,很多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很少再进行教学的回顾,备课的时候也只是象征性的写下课后反思内容.因此,教师进行课后反思就更应该受到重视.教师应该在课后进行学生学习状态、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估算,教师可以与物理课代表进行情况的了解,然后根据所了解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措施的改变.教师在课后还要注意进行自身教学素养的提升,以能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顺利传授,真正做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其次是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后也应该帮助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后的反思,这样的反思可以是布置课后作业,也可以是进行单元测评.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帮助学生分析在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分享自己在课堂上所获得的收获.这样通过交流让他们更清晰的认清自己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程度,进而进行相应的学习方法的改变.因此,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进行课后的“反思”都有其必要性,在反思过程中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以便在以后的物理学习道路上走得更宽更远.

总之,高中物理的学习不仅仅只是学生的工作,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要有相关的进步学习.通过自身努力,让自己的物理课堂能够变得生动有趣,让自己的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这样在物理的教学道路上,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努力才能一帆风顺.

参考文献:

[1]陶家强.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初探[J].中学物理,2013(1).

[2]李伟伦.浅谈新课改下的中学物理教学[J].教育战线,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