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微课研修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01 06:01:17

序论:在您撰写微课研修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微课研修总结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培训实效性为工作重点,以“聚焦高效课堂,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目标,以提升师德修养、研修教师专业标准、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研修高效课堂模式、研修专业技能、推动读书活动等板块为主要内容,创新培训模式,优化管理机制,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师资保障。

二、培训对象

全体教师

三、培训目标

培训中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有效学习评价”为主题,通过多种培训形式,紧贴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切实提高校本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结合“微课 ”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以及对“网络同步助学”资源的研究、整合和使用,增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使用业务水平。

(1)实践性知识的校本研修。以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师实际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切入口,抓住师生沟通与交流、课堂组织与管理、教学设计与实施、作业布置与反馈、听课评课有效学习评价等教育教学基本环节,促使教师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改进,最终达到丰富教师教育教学智慧和提高课堂教学机智的研修目标。

(2)发展性知识的校本研修。围绕师德修养、教师礼仪、人文艺术知识、科学技术知识、保健知识、自我发展规划、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开展校本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师德修养、学识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以高素质的教师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3)研究性知识的校本研修。通过开展以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反思研究等为主要内容的校本研修,帮助教师理解、接受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知识和方法,并主动运用这些知识与方法去解决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校本培训进一步推进以好于学习、善于研究为导向的教研组文化建设。

四、培训内容

由学校统一实施组织,紧紧围绕“有效学习评价”主题,围绕“网上晒课”、名师教学、读书活动、专家讲座等板块进行专题研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第一板块:以网上晒课为平台,展示“有效学习评价”。

1.“微课”技术的培训与指导。

2.培训形式:专家报告、观看实录、视频制作。原则上每位教师都要摄制一节“微课”,摄制或者研备一节“优课”。“微课”、“优课”并分别在20xx年9月1日和20xx年11月1日前上传在校园网上。

第二板块:以名师课例为抓手,辐射“有效学习评价”。

1.名师的课虽然设计迥异,风格不一,但是无一不把“有效学习评价”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通过观摩学习名师对学生学习多元化的有效评价,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与名师的差距。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

2.培训形式:案例研究、观看实录、仿课赛课、课堂再现。

第三板块:以读书活动为契机,交流“有效学习评价”。

1.主要目的:教师读书,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积淀自己作为一种特殊身份的内在专业底蕴,提升其专业素养,乃至整个生命价值,而不是为了呈现其身份所需的外在表征。有鉴于此,教师读书不能追求形式上的热闹,重在切合自身需要。总体要求是:有精有略,因需制宜;眼到心到,读到实处;言意兼得,读出真效。

2. 活动形式:开设读书沙龙、撰写心得体会。各校要结合实际,遴选优质图书引导教师阅读,从中汲取营养。培训期间可以结合主题,选择相关专业书籍,要鼓励老师们积极撰写读书心得,并将读书心得上传至学校校本培训“读书活动”专栏,并通过举办读书沙龙活动,让教师畅谈读书的收获,分享彼此的经验,感悟读书的乐趣。大力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五、培训考核

(1)校本研修参与录(由学校设计)。以课例研修为重点,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方式,包括教学与学习活动设计、实施、评价、改进四个方面。

(2)总结提升改进单(由学校设计)。教师个人填写,学校审核。包括主题活动、主要收获、效果评价等,引导教师对本学年校本研修进行实践反思与经验总结。

(3)每位教师摄制的“微课”或者“优课”上传到校园网。

第2篇

教研组名称

菏泽市第二中学分校化学组

教研组长: 祝英华

教研组成员:刘东升张新平 田念玺辛郑丽 王竹伟 聂庆丰 郭艳玲

李佑旺 荣海霞 朱秋红 张汝杰 王淑燕 刘建丽 祝英华

教研组研修计划

教研组研修目标

l 教师: 通过全组教师研讨,制定出教研组研修计划,确定3个微能力;根据教研组研修计划,教师完成3个微能力的认领,形成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时间安排合理的工作配档,在教研组内进行汇报;每个学期每位老师至少能提炼出一个可借鉴、可操作的应用策略进行分享;能够通过微能力认证,并积极参加成果展示与交流,从中体验到获得专业成长的快乐。

l 面向学生:向学生开展“学习投入、人际沟通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的前测和后测,学生在这五个方面呈现进步发展态势。

l 教研组: 研修中期制作一期学习简报; 形成一定数量的优秀案例。

微能力名称

选择理由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能够更便于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学习态度和及学习投入度的情况,为更好的实施教学计划提供必需及可靠的数据分析。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数字资源的合理使用能使数学课堂更多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课堂,提高效率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计与制作演示文稿,有助于灵活组织、应用多种媒体素材,提升教学内容的解释力;采用可视化方式清晰地展示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有序推进课堂教学环节的展开丰富师生互动的方式

研修安排

时间

内容

负责人

准备阶段

(2020.11-2020.12)

1.制定教研组发展计划,初步确定3个微能力点。(2020.11)

2.征集适合化学学科多媒体环境下的翻转课堂问题点,完善教研组计划。(2020.11)

3.组织理论培训,对所选的3个微能力进行分析与解读。(2020.12)

祝英华

实施阶段(2021.1-2021.04)

1.每位教师确定3个能力点并形成个人研修计划。(2021.01)

2.开启线上培训,提升学科组教师的研究力。(2020.01)

3.开展多媒体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活动案例研讨活动,以“两备两说一研一评”为主要流程推进,每位教师至少展示一次。(2021.03-2021.04)

4.在校区之间举行一次分享展示研讨会。(2021.3-2021.4)

5.注重日常收集资料,进行阶段研修成果展示。(2021.4)

辛郑丽

总结阶段(2021.05-2021.07)

1.以案例为载体开展评价培训,明确评价要求和规范。(2021.5)

2.教师按照评价要求提交研修案例。(2021.6)

3.评选的优秀等级案例进行集中展示分享(2021.7)。

4.进行经验总结,梳理提炼方法,反思存在问题,形成下一步计划。(2021.7)

郭艳玲

考核要求

面向教研组:

1.组员完成25学时的在线学习和25学时的校本实践的任务。

2.开展的常态校本教研活动5次以上,1—2次校区联盟活动。

3.组内老师的微能力认证,确定3个微能力形成案例,参加成果答辩并通过。

面向老师:

1.每位教师要完成 25 学时在线学习和 25 学时校本实践活动;每位教师认领3个微能力点,每学期至少参与3次校本教研活动。

2.每位老师每个学期提炼总结一个小策略,每学期末参加组内学习成果汇报答辩,年度内提交一份案例或执教展示课。

3.根据“微能力提交指南与评价标准”,每位教师在研修的最后一个月内要提交相应的微认证材料,并能通过微能力认证。

机制设计

第3篇

一、找准病根,提高研修的效度

1.研修目的不明。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校本研修仅是为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而在如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如何改变教育观念等方面做的工作很少,这必然使校本研修走进死胡同。 2.研修针对性不强。研修没有以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没有以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使得研修盲目,流于形式。

3.研修计划性不强。研修没有根据本校的实际自行设计与策划安排实施的一系列、分阶段、有层次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即便是固定了时间,也常常因为教育教学任务繁重而取消。

二、细化内容,拓展研修范围的宽度

(一)常态化的师德锤炼

师德研修是我校研修的主要内容之一,又是所有研修的基础,该项工作由校长和党办行办主抓。除通过每周的政治学习、专题讲座、心灵鸡汤、感动校园人物等时时传递正能量、弘扬正气、提升素质,还通过各种“群”的建立,利用突破时间、空间、地域限制的信息平台,或警言、或视频、或名师博客,拉近距离,交流情感,熏陶情操。

(二)多样化的德育研修

为突出侧重点,我校在研修工作中将德育研修独立出来。在每周一次的德育例会上,德育处以主题式培训、经验交流、困惑求解等方式开展德育研修,不断更新班主任的德育理念,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如:德育主题班会比赛,班级活动微视频比赛,我身边感动瞬间微视频比赛等。在比赛中,班主任们风采尽显,个人人格魅力及О喾绺裣嗷ビ跋欤不断优化,班级管理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三、抓住契机,加大研修过程的力度

(一)以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为原动力

2012-2014年,我市强力推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我校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借课改的强大助推力,以改革的本质、目标、意义、模式作为专题研修的主要内容,反复讨论,反复实践。并将课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研修的重点,不断探索。

(二)以“一师一优课”为牵引力

2015年,全国中小学教师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教科室又围绕此开展了大规模、全覆盖的“磨课”运动。由于全员参与、人人实践,前后共经历了十多周时间。这一轮下来,我们又一次看到:教师教学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三)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打造”为助推力

我校教师课堂信息技术运用的整体水平始终不高,这也是我们的苦恼。2015年下期,市区开展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赛课活动,我们又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开展研修工作。这一轮下来,教师无论是信息技术水平的掌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还是教育教学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用好技术,增强研修手段的烈度

(一)巧用同步课堂

录播室本是用来上课的,但我们却把它当成了研修的主阵地。在录播室上同步课,直接上传互联网,而互联网是向所有人开放的。

(二)善用录课

我们还有一种研修方式叫录课反思,即将课全程录制下来,执教者和其他教师都可以回看整个教学流程,仔细分析课堂中每一细节。一边观看,一边讨论,一边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当然也可以针对教育名家课和优质课的课堂实录进行研讨。录课反思和课例研修,实现了教学行为的矫正和优质课堂的模仿,成为了一种新的校本研修方式。在实践、研究、反思、再实践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以提升,教学改善的功效逐渐彰显。

(三)活用微课

录微课和用微课是教师自我研修和共同研修的另一种重要方式。要录制一个微课,哪怕两三分钟,都不是那么简单。在反复的录制中,教师们发现自己课堂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口头语言越来越简洁,体态语言也越来越优美,课堂掌控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而微课录制完成后,怎么用、何时用也需反复讨比较、实践,这一过程对教师的教学技术和艺术都是考验。微课的录制,有效地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微课的灵活使用,多角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效率。

新技术和媒体提高了研修的效率,让校本研修变得更加生动、有效。更喜人的是,教师们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电子白板使用娴熟,微课录制信手拈来,音视频编辑逐渐掌握,学校出现了一大批信息技术达人。除此之外,我们还大量收集教师们录制的优质微课,建成了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信息资源库,编成我校的校本教材。

五、搭建平台,扩延研修形式的开放度

传统的研修最多的形式是听课、培训、教研等,固定不变的研修方式使得教师缺乏研修的兴趣。我校为教师研修搭建了各种常规平台,如:走出去请进来,每周学科教研,每周业务学习,每期五峰论坛等。但最高效的平台应该是各类赛课活动和联合教研。

(一)赛课活动竞风流

在赛课中,我们教师的收获是很大的。赛课的准备过程对赛课者和参谋者都是一种高效的研修方式。我校除了市区的赛课活动之外,校内每期有专题赛课。专题赛课可以是针对教学改革的不同时期、不同问题而开展的。如课改初期,我们有“113结构课堂大赛”“8421小组活动课大赛”。课改中期,我们有“复习课大赛”“习题讲解课大赛”“微课运用大赛”等活动。各种比赛促进了教师的自我研修和集体研修,从而提高了执教能力。

(二)联合教研亦精彩

第4篇

个人信息

姓名

省(市)

所在单位

任教学科

任教学段

王琳

河南省郑州市

金水区银河路小学

语文

中高年级

研修自检

请您对照下表中的研修要求,检查您是否按要求完成了所有培训内容!(自检项不需填写)

学习类

答疑类

线下实践类

活动类

(1)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

(2)制定一份个人研修计划

(3)提交一份网络研修总结

(4)参与工作坊主题研修活动

 

(1)浏览观看5期专家视频答疑课程

(2)查阅学科专家组的5期学科简报

(3)参与“坊内答疑区”的发帖、回帖

(4)定期参与学情通报会

(1)参与区域(学校)组织的线下研修活动

(2)完成一份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

(3)准备一份技术支持的教学实录

(4)完成一份技术支持的实践“分享课”成果包

 

(1)参与成果展示评比活动

(2)参与微课大赛活动

(3)参与晒优课活动

(4)参与其他跨项目的平台活动

(5)发表研修心得、分享优质资源

研修收获

本次网络研修的研修主题:技术支持的“实践分享课”,同时强化校本研修环节,通过多层次答疑、多层级简报引领、多种形式活动开展等着力于问题解决,着眼于教学行为转化。请静心回顾本次研修全过程,真实记录您的收获。(无字数要求,简述即可)

课程学习的收获

学习任务中所有课程学习中您感触最深的内容有哪些?并简述您有哪些收获。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的制作和运用

微课的制作和使用

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结合

阅读文的教学指导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平时没有真正接触和使用的和教学有关的方法和技术,比如思维导图的运用,如何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如何使用新技术软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收获颇丰!

区域性线下研修活动收获

培训过程中我们设计了技术支持的“实践分享课”主题研修活动,并会同区县组织了线下研修活动,请问您参加了哪些区域性线下研修活动,取得了哪方面的研修收获? 

 

 

    我参加了学校教研组的教研,并在同伴的帮助下打磨了一节教学效果良好的课,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教学技巧,并进行了有效的反思,在研修过程中,我从别的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经验,比如提问技巧、评价语言和方法,让自己成长了不少。

最困惑问题的解决情况

培训初期您提交的最困惑的问题是什么?现在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培训初期,我的困惑是:如何熟练的运用网上的信息资源服务于教学,如何开展网络教学及评价

经过学习,我认识了很多能够辅助教学的网站和软件,只要认真的钻研,就能将这些资源运用到自己的学生身上,有效的帮助教学。

学习反思

第5篇

一、“微格研修”概念解读及基本特点

“微格培训”区别于一般校本培训的基本内涵是培训内容、形式、过程的微格化,“船小好调头”,让教师“听则能懂,学则能用,用则见效”,有效提高校本研修的时空成本,提高校本研修的实际效率。

二、“微格研修”的关注点及基本流程

“微格研修”不追求研究课题的水平和档次,而追求每一个教师教学方式的细小改变。从“问题”入手,调动教师研究热情,提高研究效率。我们在实践中注重四个关注点。

关注立足点: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关注切入点: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关注发展点:研究成果与教学行为紧密结合;关注生长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微格研修”的基本经验和阶段成果

实施“微格研修”以来,问题研究有滋有味,课堂教学有模有样,研修文化有板有眼,学校教育教学面貌焕然一新。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我们也总结了以下经验。

1.问题切入,注重行为改善

我们抓住“发现问题―共同研究―落实课堂―跟踪反馈―总结反思―跟踪监测”的主线,围绕问题进行研究。把丰富的案例性知识向策略性知识转化,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

(1)教学调研,发现问题。问题是研究的起点。每学期开学初,教导处会引导教师利用一至两周时间从课程标准、教科书、课堂观察、培训课程和自我反思五个方面收集自己在学科课程、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梳理提出的问题,剔除伪问题,留下真问题,形成小课题,确立自己在研修期间要研究的问题。

(2)问询理论,求解问题。教师走向成熟的临界点是能够用教育理论解释自己已有的案例和经验,也就是对自己的经验能不能反思、会不会反思,能不能找到研究问题的思想、路径和策略。校本研修的目的就是要对自己梳理出的教学经验寻找理论支撑,对问题或困惑找到求解的方法,寻求一种学科研究的思想,进而实现理论学习的内化。

2.课例驱动,着眼理念落地

“微格研修”的关键是,将研究的成果回归课堂。因此,以“问题+课例”实施课例驱动,就成了校本研修的“本”。

第6篇

一、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1. 认真落实减负措施、坚持正确办学方向。

一如既往地贯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能严格执行《中小学减负措施》(减负30条)等文件精神,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7:45——8:00点之间到校(除通勤生外),为让学生能睡好觉提供保障;真正做到协调各学年学科教师,整体规划并控制各学科课后作业量,经过四次抽查,没有发现一二年级留书面式家庭作业情况,其他年级课外书面作业量每天也基本没有超过1小时。本学期没有发现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行为。经多次排查没有发现教师进行补课、办班、乱定资料的现象。

2.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及初教股相关文件要求。

能做到开齐开全音、体、美、微、地方课和校本课程,对音、体、美、微、地方课和校本课程进行不定时地抽查,一直到期末考试体艺课都没有停上。

二、加强常规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加强常规教学管理。

本学期教导处加强教师上课管理,教导处能做到经常查课,杜绝了教师坐着讲课、玩手机、刷朋友圈等有悖常规的不正常上课情况。

4. 特别加强对教案的检查。

本学期是我校首次采取电子教案,为使电子教案不流于形式,我们要求电子教案要实时更新,并且教师教课书上要有教学设计痕迹,而且真实、实用。特别重视“小学科”、薄弱学科的监控。从四次教案检查情况看,效果非常好。

三、以“校本主题研修”为基础,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学校教科研能力,提升教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研再进步

5.加强管理,提高研修水平。

3月5日,我校组织召开了“2019校本主题研修启动会”;

3月19日开展了“我的主题我的课”教学竞赛,历时两周,共15人参加竞赛课。绝大部分教师都能根据个人主题进行设计课堂教学,达到了很好的竞争和学习的目的。

带领全体教师再学习吉林省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元昌教授讲学内容和思想,根据中心校校本研修大课题——“常规教学中彰显特色”结合我校实际,确定适合我校的校本研修主题,制定计划、考核、规范、制度,有效地开展此项研修工作。

4月8日,小教部下乡到校进行指导听课,我校共有数学、英语、美术、计算机4个学科4名老师出课,全体老师参与研讨,教研员不吝指导、教师们虚心学习、认真笔记。把校本主题研修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4月10日,本校开展了“校本主题研修”阶段性总结会,总研修组把一个月来教师们在校本主题研修中学习和实践中存在的优点和共性问题整理出来,与大家进行探讨、交流,教师们参与热情很高,效果良好。

4月28日,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由小教部组织、中心校牵头的全镇“校本主题研修”汇报交流活动,我校英语研修组祝庆萍老师在活动中出了一节交流展示课,耿宏军主任也进行了“校本主题研修” 交流汇报;数学研修组有两人进行了数学组的交流汇报。

6月18日,学校开展了“我的主题,我的教学改进”交流会,各研修组参与热情高涨,都能把自己三个月来在校本主题研修中的得失向大家交流,能通过研修提出我的教学改进、改进设想、改进规划等,围绕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有理论和实践、推广的论题。其中,耿宏军主任的交流材料被推送到小教部进行评选,被评为“县级二等奖”。

7月3日,我校召开了校本主题研修总结表彰会。其中祝庆萍被评为校本主题研修优秀责任领导;综合组被评为“校本主题研修优秀研修组”;祝庆萍、闫云芹、乔艳、孙铁艳、赵宏岩、李国凤六位老师被评为“校本主题研修优秀学员”。会上对以上人员进行了表彰奖励。耿宏军主任作了总结发言。

四、抓好各项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依据初教股、小教部文件精神及下发材料、根据中心校工作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一)、教师活动:

6. 开展教师基本功竞赛。

3月28日,我校举行了“教师朗诵、粉笔字、简笔画”——“我的主题我的教学基本功”竞赛。其中,教师朗读以“春之韵”为题;粉笔字、简笔画(古诗配画)以李白的《望天门山》为题。本次基本功竞赛给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激烈角逐和评为的公正量化打分,最后评出各单项奖:一等奖5人;二等奖12人;两项总成绩奖5人。学校为获奖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

7.积极参加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不知是我们自身技术的原因还是平台的缘故,我们参与的10名教师只有科学和品社两节课允许上传到平台,但无论如何,老师们都积极准备和参与了网上竞赛,从课堂效果上看,这些课质量还是很高的。下学期我们会在平台开发后马上进行网上晒课,这样也许就能传上更多的课了。

(二)学生活动:

8. 开展写规范字、做正直人活动

为培养学生专心致志、一丝不苟、进取创新的良好品质,克服粗心、草率、浮躁的不良习惯。本学期我们提出了口号:“写规范字、做正直人”。学校从平时的学生作业书写、手抄报制作以及多种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从平时检查和各种活动中看,学生们的书写和品质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9、开展“书香向华”系列活动。

第7篇

【关键词】微课;教研;校本研修;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6)11-0057-04

当下,翻转课堂、慕课等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议题。微课作为翻转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成为一线教师和研究者热衷的对象。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其开发和应用的价值正逐渐被明确化。对于一种新的信息媒介,如何用好、用足、用得恰如其分,正是热潮之后的冷思考。相比于微课在教学中的如火如荼,笔者尝试在教师研修中将微课合理地引入,另辟蹊径,倒也别有洞天。

当微课遇见教研

那么如何物尽其用,使之有度呢?诚然,微课的引入,不只是一种技术的革新,而是它给教学带来的改变。移花接木,如果把微课用于教师的研修,以上问题不攻自破,而且可以继续发扬微课的优势,使教师一度陷入瓶颈的教研别开洞天。以专业素养提升为宗旨,化整为零,支持教师的碎片化学习;倡导个性,提升研修的实效;着眼课堂,解决教师燃眉之急;丰富方式,创新研修手段;共享资源,成就学习共同体;提升品质,加强素养的针对性提高。教研的创新最终落实到教学的翻新。现以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校本研修为例,浅谈微课视域下的教师专业研修。

1. 见微知著――整合资源,定位适度

微课对于教学和教研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对于教学,教研中的微课更讲求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引领,主题明确、情境真实、结构开放、易于迁移,完全吻合快捷新颖的教研手段。微课之于教研,其目的不在于信息技术的翻新,而在于它给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团队建设带来的全新改变。

入手于微,着眼于整。作为一种媒体,微课渗透至校本研修,实属教学行动研究,要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选题要契合教师的专业研修,围绕着课堂教学技能、技法展开。内容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化隐为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录制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方法,短时讲清讲透,教师、学生均可成为授课者。虽从小角度布局谋篇,但必是要点,不忘初衷,不失整体,目标明确,教师的专业提升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发展成长。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相对于纸质材料,微视频的观摩显得相对生动、方便。对于微课效度的开发,我们开设教研交流平台或自媒体平台,进行资源的聚集和展示。教研类的微课可分两大类,基于儿童课堂的微课研究,其范围较为宽泛,文化数学、游戏数学、生活数学、操作数学、经典数学等均可以纳入其下,以此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学生课前课后研学的素材。对于教师研修,专题进行教学剖析、教学反思、解疑释难、个性研究等均可形成校本资源库,方便教师查找和参阅,为不同时期、不同水平的教师提供了良好的范本。综上的素材源,不仅是材料的累积,更是校本研修的过程性体现。

微课视域下的校本教师研修,可以突破以学校为单位的界限,共建学习共同体,志同道合的同行均可介入其中,在微平台或自媒体上互通经验,传递信息,拓展时空,为研修的专业化和深入性带来了转机,也为校本教研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2. 识微见远――专业引领,挖掘深度

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微课对于教学而言并非仅解决一时之急,一题之解。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两节微课学习,习得方法,捕获思想。做中学,教师的微课研究正在于此。对内容进行取舍,替代繁复的讲解;变换教学方式,增补专业内容;减轻负担,重难点让学生自行补助;隐性知识,趣味化的演绎。

微示范。在微课开设的初期,教师团队要进行专业研修,针对优质微课进行专业引领。分析制作的要点,专业的解析,技术的应用,让教师明得其理,才能进行集体研发。以精题讲解为例,小学数学中有不少经典题例,是学生学习的范本,在微课中不仅要体现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渗透解题思想内涵,动静相宜,举一反三。如数学总复习中关于三角形认识的内容,可利用第三个点的运动,把三角形按边、按角进行分类。

微课内容:我们知道三个点可以连成一个三角形,如果移动其中一个点,你可以把它变成什么三角形?可以变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或是钝角三角形。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点越往上,连成的就是锐角三角形,点越往下,或是往边上移,连成的就是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也有无数个,除了这些以外,以这条底边为直径的圆上的点都可以连成直角三角形。

刚才所说的三角形是按角来分的,如果按边分,在图上的点又是怎样移动的呢?如果点沿着中间那条垂线(高)移动的话,就是等腰三角形。如果将点移到三条边一样长时,就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况。

接下来,我们来看三角形的分类:如果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它的三个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如果按边分,可分成等腰三角形(其中两条边相等)、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和不等边三角形。

学生能够通过这节微课明晓整理的基本思路,优化分类的策略。教师则通过类似的微课,明白选材的一般方法、制作的基本步骤、技巧的应用及过程的体现。通过这样的引领,以小见大,挖掘深度,体现水准。

微研究。微课创作着实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它给教师提供了自由、开放的探索空间,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创作热情。教学中,老师经常会碰到一些疑难问题,如何释疑破难成为教师感兴趣的话题。文案形式的疑难解决不够生动形象,一时难以识记。而制作成微课则全然不同,既方便掌握又便于学习。如关于长方形周长与面积的关系,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通过自身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把教学过程制作成微课,进行交流。

第一幕:拿出一根绳子,用它围成各种封闭图形。

让学生发现用的是同一根绳子,说明长度一定,即周长相等,但围成的图形有大有小,说明面积不同。得出结论: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同。

第二幕:一个图形周长是24cm,请你把它画一画,再分别算出它们的面积。如图,可以发现这些图形的周长都相同,但围成的面积大小却不同。进一步可以发现,当围成的图形是正方形时,面积最大。从左列的长方形中看出,长与宽越相差大,面积越小,而长与宽越接近,面积越大。

第三幕:用16个1cm2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并算出它们的周长。拼成的正方形周长最小。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发现:小正方形接触(接拼)的部分越多,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通过上述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定论:当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长与宽相差越小,面积越大;面积一定时,围成的正方形周长最短。

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全程微缩化,节省时间,增强了效率。这样的疑难热点,可在每个年级的老师间进行征集和微课制作,进行观点分享,互通有无,为教研的深入和针对性提供了范例。

微系列。微课制作的流行,其中一方面得益于它的简单易操作,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随意性。如何以统整的眼光来对待微课制作,使微课制作成序列、成体系,也是微课介入校本研修的内容之一。有了这样的研究目标,我们的微课就不只是迎合教学比武,而是更广泛意义下的教学研究,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服务。教研团队从高处着眼,整体规划,注重选题的专题化和系列化,让微课的研究有可持续性,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确保内容的新颖和启发性,使其观看性强、应用性更强。

随着教研的深入,借助于课题的研究进行微课的系列课程开发,如HPM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我们可以制作系列微课,基于儿童视角解读人类发展史中的数学知识体系,演绎数学的历史和文化。把日常的知识和文化性的内容通过录制积累、存储起来,形成资源,作为校本材料,以供学习。微课完全可以弥补数学文化渗透零碎化、随意性的缺憾。数学文化史的积极意义,让学生更懂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数学。而教师通过此系列内容的制作,其中材料的找寻、设计、开发、联结等工作,不仅是数学材料的累积,对于数学文化的体悟会更为深刻,可谓是相得益彰。

3. 析微察异――同伴互助,提升效度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对于微课的研究,也要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参与的热情和激情,在平等中开展对话,在自由的思想下开始创作。

众人拾柴火焰高。研制一节微课,从选题到脚本撰写、录制等,需要个人创意和团队的力量。教师们在谈论时,年长的教师通常由此感叹“录制微课该是年轻人的事”。其实不然,处于各个年龄层的老师均可发挥各自的长处。微课要求在短时内运用最恰当的语言和方式把内容讲清楚、讲透,需要教师对于教材有着清晰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团体各有所长,专业教师从教学角度进行把握,提高针对性和示范性,或从学生角度进行把控,提高趣味性和可学性;技术人员则从技术层面确保质量,保持画面清晰,简便易操作。在制作的过程中要相互学习,创新录制方式,发挥教研组团队的合力。

个性展示亮观点。课堂教学中,我们讲求同课异构,微课的教研,我们不妨也采用类似的方式。同一主题下的课例研究,在教研活动中同时呈现,扬长补短。教研活动时,就同一论点,呈报不同的微课,进行比较研究,深化认识,最终形成较为成功的微课案例。微课的教研,也是过程性的一种经历。教研组成员组成学习共同体,互联网的介入,自媒体的便捷易行,使个性化的内容被更多同行所见,使教师间的交流互动更为多元有效。

层次更高些的研究,则可以通过名师工作室,让教学骨干教师们从更专业的角度进行观点阐述。每一学期围绕着某一主题,一课一研究,一事一论点,从教材对比、教学方法商讨、数学观点阐述、难题解答、数学思想、文化史实等等,不拘形式,观点鲜明,认证充分,把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用个性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我的题目我做主。很多时候,课堂上的创意来自于学生,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令人称赞。有时不妨让这样的活动由学生自主参与。比如,就某种解题方法、学生的数学小发现、小实验等,如果录制成微课的形式,倒也别有趣味。有时教师的絮絮叨叨总也不能有效帮助一部分学生提高解题的精确度和完整性。让一些完成较好的同学,榜样示范,将某道题解答过程拍成视频,制成微课,便于其他学生自主学习,细致观察,最终掌握这类题的清晰解答步骤和思考方法。教学相长,将此类微课在教师教研中加以展示,教师间相互交流,分享教学思想,启发各自的教学,互助提升。

交流与应用是微课平台建设的最终目的。通过微课这种媒介在教师研修中使专业化的释疑得以显现,把个性化的思考进行展示,把隐性的内容显示出来,通过这样一种传播快捷并密植的方式加以呈现,增强研修趣味,拓展研修角度,提升研修效度。

4. 防微杜渐――自我反思,体现程度

微课的制作、开发和利用,对于个人而言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天下事,必做于细”,微课的盛行不能变成跟风,流行一阵便过去了。认得其好,便要全力以赴,深挖其中的优势,不能人云亦云。在制作后期,还需反复斟酌和修改,在不断反思中发现自己的问题,进行改进,不断提升制作品质。研精阐微,全面展示演变轨迹,探寻教学规律,让教学研究走向精细化。

精益求精。在日常教学中,一位教师很少有机会录下自己的课进行观摩研究,微课的简易性恰好弥补这些不足,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听课者,教学语言精炼与否、教学流程清晰与否,均可通过事先录制进行有效调整。教师还可以借鉴网络上优秀的微课制作手法,博采众长,在自我修正和改善中迅速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精打细算。录制微课的内容并非随心所欲,需要进行一定的筛选,教师要选择最适合讲解、最能帮助学生通过这样的媒介引入理解的内容进行。或重点,或难点,或疑点,或需要反复强化,或利于针对性学习,择其一点设计教学,无形中对教师提高了要求,加深对于教材知识的整体理解,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

精研细究。在短时间内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学节奏,快慢适当。要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巧妙应用,适得其中。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易于理解,教师知识讲解与总结的能力。对于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类隐性的知识,做到讲透、讲深,无疑提高了教师研究力,每一节微课都是自我成长的记录。

精耕细作。做微课,需要了解并掌握许多相关的软件,比如PPT、录屏、截屏、降噪等,更快促进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教师不要故步自封,要敢于尝鲜,跟上并赶超时代的步伐。在不断的尝试中拓展教学的视野,让教学因此变得丰富。微课,最终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变革,由学习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体现制作的水平和提高程度,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长。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信息技术用于教学研修势在必行。传统的教研有其优势所在,也应扬长避短,而微课的介入则改变部分烦琐冗繁的教研手法,突破一成不变的教研模式,以新媒体改革旧方式,合理定位,不可越位,造微入妙,见微知著,提升教研的品质。但无论手段如何,探究教研的实际、实效,实质,以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为核心,始终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斯苗儿.基于教学设计,把微课融进日常课堂[G].小学数学教与学,2015(6).

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