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学校食堂开学前范文

时间:2022-06-21 02:37:50

序论:在您撰写学校食堂开学前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学校食堂开学前

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开放式教学

1 开放式教学法的内涵

开放式教学,就是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改革传统封闭的课堂教学方式,努力创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教学关系和启发、导学的教学方法,着力于学生心灵的开放和教育空间的开放,运用多种载体和媒体,培养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开放式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与传统的封闭性课堂教学相对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含义面十分广泛,包括教学环境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开放等。开放式教学基本特征: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撑者,确立资源分享的平等型师生关系;课堂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允许教学时空的延伸和发展;学习材料来源多样化,活动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这种乐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积极的自我激励成为评价的主流;原有的课堂纪律受到挑战,学生参与学习规则的再制订等。

2 教学内容的开放

由于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开放教学内容,尊重教材并灵活处理教材,使教材内容融入生活,这对学生增强对教材的接受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随着现在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日益广泛。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就不能完全局限于课本和教材的内容,应使教材变得更加大众化,生活化,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数学是从现实生活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它来源于现实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但我们目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却存在很多弊端,脱离生活,使学习变成了纯粹的死读书。因此在使用现行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现状和接受能力出发,根据新时代的精神,深刻理解,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对教材、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或合并,联系生活,充实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变课本数学为生活数学,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和时间,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不再害怕数学。

2.1 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教学中,我经常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主人翁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2.2 实施教学环境的开放。教室固然是学生基本的学习、活动场所,但社会才是更大的课堂。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纳入到社会开放的大环境,把由教师引导的社会实践、实验教学等也看成是一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3 开放式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3.1 开放式小学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教室内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小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自己是为了自己而学习而不是为了其他。

3.2 课堂学习中要注重合作和团队精神。在开放式教学模式中,团队合作是实现有效学习的第二大策略。只有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才能够将开放式教学顺利地进行下去。

3.3 以实际生活为节点进行课程讲解。小学数学是数学课程的初始阶段,基础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4 要树立好开放式教学观念。首先要对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革新,教师是实施开放式教育的重中之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摒弃那些传统模式,尽可能的实现开放式模式。

4 进行开放式评价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育教学 课堂 环境 字词 自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176-01

众所周知,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打造高效课堂成为各科教师广为关注和孜孜不倦的教学追求。小学阶段的教学更需要人们的关心和照顾,如何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如何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都是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作为吴集中心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笔者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也进行了诸多实践和探索,现结合这几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对于新时期小学阶段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有着深刻地体会,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 从心灵出发,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其实,小学阶段的教学,更加应该注重学生心灵方面的因素。为了提高教学的高效性,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注重教学心理因素方面的学习。对于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学习,教师的语言魅力在教学中能收到神奇的效果。课堂上。教师若能采用机智、幽默、生动、风趣的语言.可以让一堂枯燥无味的课变得生动有趣。如上课时,一位学生坐在位上打瞌睡。笔者发觉后,悄悄地走近他,一边用手轻轻抚摸着他的头部,一边风趣地说:“你昨晚一定和可恶的蚊子战斗了一夜,精神可嘉。现在你能不能继续发扬顽强拼搏的作风,把可恶的瞌睡虫也赶走?”同学们听后,善意地笑出声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听课时精力更加集中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面带微笑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如沐春风,倍感温暖、快乐,产生亲近老师、和老师对话、交流的冲动;教师弯下腰来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和蔼可亲的态度亲近学生,尊重、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展开合作、交流,引导他们解读文本,促使他们去探究发现,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积极营造宽松、和谐、平等、愉快的语文课堂,能有效地唤醒学生自主意识。让他们压抑已久的生命活力得以绽放,让他们纷纷敞开心扉、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快乐地展开与文本、与教师、与学生对话,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学习语文,在学习中收获快乐。通过和谐欢快的教学环境,优质教学氛围,学生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构建优质的教学课堂。

2 重视字词,品味语言

不容否认,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非常的重要。然而很多教师却不以为然,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来讲,重点应该是字词教学,品味语言。语文教学不是花架子,要扎根于语言文字,学生要在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语文教学要扒开言语内容的迷障。让学生见识字词的真面目,用语文的眼睛去看问题,用语文的耳朵听声音,用语文的嘴巴去交谈,甚至用语文的心灵去感受、去思考、去体验。小学语文课要在关注语言文字所表达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语言文字表达形式所传递出来的那种节奏,那种韵味。如果要实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最主要的是一定要抓住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把握中心思想。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在深入语言的同时考虑得更多的是该如何浅出,才更符合、适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情趣,所以给理性的知识披上感性的外衣,撩开其感性的面纱。我们精致而精心地擦亮学生的句法之眼、感觉之眼、心灵之眼,直到学生洞开心扉,好奇而新鲜地盯着这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言语天地。让语文有情有意有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有灵魂的。语言和思想、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的统一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能够贯穿于全文,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理解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教学过程中慢慢把学生带进课文中去,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这样才能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因此,新时期,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正视语文教育的意义,不断的提升自身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给学生空间,鼓励其自主学习

第3篇

关键词:化学课堂;有效;开展;实验教学

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指出:“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实验教学是化学学习的一把利器,可以劈开厌学学生混沌的大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可让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所向无敌”。

以下就是我在教学中如何突出实验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引进趣味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上绪言课时,我一般是避开课本,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将火柴伸入一水样的液体(浓硫酸)后拿出来,火柴燃烧起来了!我又拿出一块用60%酒精溶液浸过的手帕,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疑惑中,接着拿出一杯澄清石灰水,让学生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不一会儿,杯中的水变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学生欢欣不已,继而惊讶,提出疑问:“是真的牛奶吗?”老师摇头。进而把学生情绪推向。……其后讲到,如果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就要学好另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这时老师用课前准备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向挂在黑板上的一张白纸喷液,两个醒目的大红字“化学”跃然纸上。至此,使学生感到化学学科的奥妙无比,趣味无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力争在开端就能吸引学生爱上它、关注它、钻研它。

二、指导小组长演示实验,树立学习榜样

让一半讲台给学生即课堂演示让部分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旁边指导。目的是想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通过预习研究、动手实验品尝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当你把教师的演示实验交给学生在课堂表演的话,他的研究就更劲头十足,要知道能在课堂上成功的表演本是老师完成的实验那是多么自豪的事啊!让优秀的学生早些“一展身手”,鼓励一部分同学先“富”起来,树立学习榜样。

三、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试验,让学生学会思考

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我们在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索,得出结论。初次探究时,教师可设计好学案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如:

探究金属铁的性质学案:

提出问题: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它可能有什么性质?

作出假设(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实验方案:

① 观察铁丝的外观,试试看是否容易被折弯、扭断。________

② 用砂纸打磨铁丝,它的外观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

③ 用打磨好的铁丝连接一节干电池和电珠,看看它是否能导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取一段打磨好的铁丝,用坩埚钳夹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观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另一段打磨好的铁丝,用坩埚钳夹持,另一端系一小段火柴,用酒精灯引燃,迅速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燃烧的现象和燃烧后产物的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取另一段打磨好的铁丝,放入食醋中,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观察现象,作好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归纳、证实或否定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得出结论:铁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学生一边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感受探究实验的同时,一边填写实验报告。在边观察、边模仿、边参与、边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感知了探究性实验。学生在最后的“实验后感想”中写到:“化学实验很有趣、很吸引我”。“一根普通的铁丝,在老师的手里竟能做出这么多的实验来”。“在过去的学习中,老师教会我们许多的知识,包括一些物质的性质。原来,这些知识可以通过实验自己去发现和总结,我多想像老师那样做探究性实验啊!”对于简单的问题教师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如:你如何收集教室里的空气?(学生一时安静,不知从何讲起)

师:如果给你一塑料袋,如何做?

学生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学生甲:抓紧一个塑料袋,赶跑袋中的空气。然后在教室里松开手,张开袋口在教室里跑一圈。当塑料袋鼓满时,扎紧袋子。这样我就收集到了教室里的空气。[同学们一边笑,一边表示赞同。老师评价:方案很生动、很生活化,并且可行]

师:如果给你一支针筒呢?

学生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学生乙:拿一个针筒,先把栓塞向前推,排尽空气。然后到教室里后拉栓塞抽入空气。

师:如果给你一个集气瓶呢?

学生丙:拿一个集气瓶先装满水,带到教室后,把水倒掉,教室里的空气就会进入瓶中。

……

通过探究活动,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动画模拟演示实验

化学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而演示的现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固体的溶解、分子的扩散以及气体的溢出等现象,可见度较小,有时除前排的学生外,后面的学生很难看到变化的现象,再做一次实验又浪费时间。如果将这些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采用放大、慢放、定格、重播等方法帮助学生观察,学生就可以清楚的看到气体的产生和溢出,颜色的变化及沉淀的析出等现象,这样增强了可见度和动态感,变抽象的内容为直观现象,学生看得一清二楚,增强了演示效果。同时,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

学的兴趣,这种新颖的方法,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五、走进化学实验室,让学生多动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基本途径。所以向学生开放实验室,一是将课本中的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全部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操作;二是给有兴趣的同学提供创新的条件和发展自我的空间。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仅满足于做好书本实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分挖掘教材实验的潜力。如学生实验“氧气的制取”,具有加热制取气体的特点,因而实验前给学生准备了加热制氧所必需的药品和仪器,如KClO3、KMnO4、酒精灯、试管、导管等。但是,为了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还给学生增添了不用加热来制氧的药品和仪器,如过氧化氢溶液,分液漏斗、烧瓶等。实验时,学生做完了加热制氧,可再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氧气,不过需要在制氧催化剂的系列药品中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如MnO2,铅片、锰片、土豆块、猪肚块、粉笔等。有的同学继续选用MnO2,由于反应剧烈不易控制而惊疑,待教师引导用分液漏斗将过氧化氢溶液慢慢滴入盛有MnO2的烧瓶中时,学生茅塞顿开,便自如地操作起来。这种开放式的学生实验,既满足了课堂教学的一般要求,又兼顾了学生的差异性,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得到提升,同时也逐渐地将全体同学引到了尝试创新的境地。

总之,在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思维空间、思维氛围以及合理的思维长度,才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教学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传统意义上的小学语文课堂在许多人的眼中无非就是教师上课,班长带领全班学生起立问好,教师回应,然后开始检查作业,上课而已。这种师生关系非常讲究师道尊严,讲究学生对于教师的绝对服从,一定程度上桎梏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开放型的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课上学生们春光满面,求知若渴,教师满面笑容,亲切可人,教师可能为学生擦去鼻涕,学生可能送给教师自制的卡片,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是教师的小棉袄,教师是学生的贴心人,学生有什么想法与烦恼都愿意跟教师讲,教师也十分有兴趣听。开放型的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为教师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奠定了基础,使得教师设计教学目标与过程更有针对性,更加高效可行,为素质教育的深入进行,为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埋下了伏笔。

二、开放的语言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分数,难怪学生会喊出“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一压抑的呼喊。新课改实施以来,在教学评价方面具有极大的伸缩性与开放性,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教师不应再把我们的目光死死地定在学生试卷上的分数,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具备了良好的语文意识与素养,更多地注重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具备了健康积极的人文品格。我们的语言评价也不应仅仅停留在判断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的层面上,应更加具有多元化、自主性。“相信你是最棒的!”“我看好你呀!”“如果你这样说,语言会更流畅,效果会更好!”一系列个性十足的评价语言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水涨船高,学生的教学成绩也就自然提升了。

三、开放的课堂手段,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开放式;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也不断发展。于是,教育教学领域为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作为一名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我积极投身于课改浪潮中来,不断探索教改之路。我发现,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上,实行开放式教学极为有效。

几年来,经过我对小学思品课开放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理念

传统教学观念,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只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给予,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而我更喜欢“灯芯和煤油”的比喻,从某中程度上教师更依赖学生。现代解释学也认为,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的模式正由 “主客模式”向“互主体模式”转变,教学相长,学生也是老师,向学生学习是一种时代的新理念。

1.扮演主持人的角色

《实话实说》、《人生A、B》等之类的电视节目,不知大家看过没有?这些节目的收视率相当高,同时也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由此,我想到:我们的思品课堂上是不是多一些这样的创意,开放我们的课堂,转换我们的思路,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老师只不过是一个主持人――课堂教学的主持人,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并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留下一点触动,在情绪上流下一点感染,在情感上流下一点体验。

2.扮演学习者的角色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断拓展。学校和教师显然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各种超教材的知识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充斥着社会各个角落,新的交流形式,通过网络与外界的交流,大大的拓宽了新一代人的学习和交往空间。在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一个教师如果不学习新知识,那么他过去所拥有的知识或许就不能成为今天“传道、授业、解惑”的资本。

3.扮演欣赏者的角色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也不断提高。为了调动学生自学、自励的积极性,我逐渐扩大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

二、课本内外知识相结合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我们在使用手中课本时,特别注意创造性的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其实课本只是一个蓝本,特别是思品课,三分基于课本,七分来自课外。我们的课堂应包括课本内容,又应充满生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因此,对现有部分教材内容必须灵活变换。

1.教材内容由大变小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情况,对于他们的品德教育尚处在学会最起码的做人道理、养成最初步的道德行为阶段,因此,教育内容应由大变小。如十二册《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对小学生来说,白求恩、罗盛教这些英雄人物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太远,因而目标太大。为贴近学生实际,可补充现实教材,使学生对重大国际事件更加关注了解;对世界各国小朋友生活状况更关心;更加热爱世界和平;让学生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2.教材内容由虚变实

教学内容运用故事、寓言等,目的是将抽象的道理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使之更加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但有时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脱节。

3.教材内容由繁变简

从认知、思维、记忆的角度来说,只有研究的对象越具体,人的认识才会越深刻。如九册《神州巨变》一课,课文从1949年――1990年我国的钢铁、原煤、发电量、原油产量各增长了几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内容繁多,学生印象不深。在教学中,可重点选取其中学生较熟悉的一项体育,从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到奥运会金牌总数名列第四,亚运会金牌第一等相关内容作生动具体的描述。这种介绍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更能留下深刻印象。

三、构建开放性教学

新课程改革告诉我们,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当前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在自主、和谐的气氛下进行,因此,构建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体验领悟模式

所谓体验领悟模式学习,是一种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通过书本或者别人的传授而获得知识的方式。体验领悟式学习需要学习者更多的发挥主动精神,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主动性的活动,以“发现者”的身份浸润在对人类间接经验和知识再度发现得体验中。体验领悟模式学习强调主体的亲身体验,这和任何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学生的一种自主活动:即自主选择、自主判断、自主消化的过程。这种体验的聚累,升成为一种自我意识,进而转化为一种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

2.问题解决模式

波利亚认为“对你自己提出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当你有目的向自己提出问题时,它就变为你的问题。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这些问句来问你自己,它们可以帮助你解决你的问题。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这些问句来问你的学生,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问题。”我认为“怎样解题表”提供了“解决问题”策略的理论依据。

3.再现实况模式

第6篇

一、树立开放性的教学理念,摒弃“依纲据本”的传统教育思想

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学校对教学的管理和评价走入了重分数不重素质,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误区。教师的年终考核,教学奖励无一不牵扯了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样就限制了思维的发展,语文课堂上教师循规蹈矩的“依纲据本”,缺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实践性无从谈起。例如:《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说出孙膑是一个善于观察,机智聪明的人。如果某个学生从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竞争的角度出发,认为孙膑的这一做法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存在着某种投机取巧的欺诈成分,显然教师是不答应的。因为,这种想法如果出现在试题的答案中,肯定不会得分的。可是这个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理解,正是因为他把社会实践与语文学习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迸发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与价值取向。正是这种不够开放的教学理念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事实上,只要我们不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思想,不改变原有的教育考核评价制度,不但不能推动素质教育前进,甚至会有重返填鸭式教学老路的危险。靠一时的记忆或许能让学生取得较好的分数,但却不能保证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路上“一路顺风”。

要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就要充分认识到作为人际交往工具的语文,是人们思想感情的载体。因此,让学生学好语文,就是让他们能正确运用这一工具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在这一过程中使人际交流交往的能力得到锻炼,使其从中受到心灵的碰撞,向往并乐于追求人世间的一切美好。《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教师要把视角中心转到学生身上,形成开放的语文教学理念,认真考虑给他们创设大量的语文实践机会来运用提高。这样,教师必须从“领导”的岗位上退下来,由“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劳动不再是燃烧的蜡烛,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而是分享学生成长的喜悦,是自我价值的体现。现行教材虽然绝大多数课文文质兼美,但由于时代的进步观念的更新,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学习“铁棒磨成针”这个成语时,学生提出老奶奶的决心是可佳的,但对她磨铁棒的做法有不同的看法,说她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了铁还污染了河水,不如把铁棒拿到铁匠铺去,可以做许许多多的针,老奶奶也可以用这些时间干其他更多的事呢。只有教师具有了开放性的教学理念,才可能容忍并鼓励学生从挑战课文的句子到质疑课文,修改课文,使学生感到能发现问题是聪明的孩子,能把它改得更好更体现了自己的能干。

二、建立开放性的教学结构,倡导自主合作学习

建立开放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结构,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的综合性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欣赏别人。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有的分角色朗读,有的表演,有的朗读加表演。全班交流时,采用推荐同学的形式:你觉得合作学习中哪个同学说得好读得好演得好,推荐他来展示学习成果,并向他学习。为了培养自信心,推荐别人的同时也可以推荐自己。课堂上学生回答或朗读表演比较精彩的教师带头鼓掌,而不是命令式地叫大家拍手。再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要求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图片或实地观察,结合课文的介绍,通过自学、同桌讨论与集体讨论探究,抓住重点词句,领悟文章的主旨,教师适时从旁点拨,从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每课课文的过关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背诵时,可以一个人背诵,也可以找一个同学互相合作着背诵,表演着背诵;朗读时,鼓励多人合作朗读,合作的方式自主决定,或一人一节,或分角色等;表演时,可以自主分配角色,安排道具……

三、设计开放性的教学环节,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第7篇

农村的教育设备落后、资源贫乏,老师上课还是一如既往的一支粉笔和一本教科书而已。农村的孩子很多受到方言和视野不开阔、知识面窄、个性孤僻等情况影响。要想在一堂堂平平淡淡的课堂中焕发异彩,这可是充满着挑战性的考验。 由于我校实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为快慢两种班级,我所任教的是二年级(三)班并兼班主任,这是个快班,班级基本情况:全班共有三十三位学生,优生占的比重很少,大部份成绩很一般,很多的学生不爱提问题。经过一番苦苦探索,我是这样尝试的。

一、尊重个性,诱导求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例如:我在《陶罐和铁罐》一课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学生表演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傲慢的铁罐怎样对谦虚的陶罐,我布置了讲台为国王的御厨,两位学生神采飞扬地来到了御厨,大声地说:“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带着傲慢的语气。还无视我们大家的存在。另一个说:“不敢,铁罐兄弟。”镇定的回答。……课堂里的学生欢声笑语。接着又有两个学生不请自要求表演。在阵阵的掌声中还在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傲慢陶罐和谦虚的铁罐。表演后学生都谈了自己的感受。“老师,那铁罐最后的结局我不同情他,他太傲慢了,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老师,铁罐为什么要这样对陶罐呢?老师,铁罐为什么不见了呢?是不是有人挖走了呢?”看到学生一个个发自内心的感悟,我和他们一起融入了仿佛是几千年前的古国去了。课堂呈现一片我意想不到的景象。

二、多维互动的对话交流

在探究过程中,我激发学生全神贯注地去体验文本。通过对话理解文本,发展文本师生、生生对话时,各种相关的知识和生活体验都会被激活,各种不同视界的碰撞,可以给学生以新的启迪。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独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对话的语文,就是基于民主和平等的语文。

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少的是明显表态,多的是真诚倾听;少的是激昂陈词,多的是热情鼓励。我希望在这样一种课堂氛围中,还学生以“真本性”、“原我性”和“个性”。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我早已将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情、感动融于其中。布卢姆说的好:“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虽然通过对话也可能得不出什么结论,但却换来了学生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何乐而不为呢?在每一节课前的三分中就自己当天事说说,七嘴巴舌地说,自由无拒无束地说,可以高兴地说,可以伤心地说,可以悄悄地说,可以坐着说,可以站着说。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得到思想的交流,知识的碰撞,激起一轮又一轮的浪花,在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

三、创造自主学习情境

俄国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认为:“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并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课前巧运用课题提问题,在开学的第一课《卢沟桥的狮子》我是这样设疑问的:同学们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你猜猜课文可能会说些什么呢?我让他们自由地无拘束地上黑板上写出来,我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了学生们开始很多都不好意思,或者害怕、恐惧的表情。我鼓励大胆的学生并给他们准备了小礼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每一次课前的黑板上总是满满的一黑板问题。在往后的语文课中我大胆地运用这样的方法,学生的设疑能力越来越强。 例如在《科利亚的木匣》这一课就提了二十个问题:1.为什么妈妈能找到木匣子而科利亚就找不到呢?2.为什么科利亚的木匣埋在地里不会被虫子咬坏?3.为什么妈妈过了四年她的脚步不变大呢?而我过了四年我的脚步就大了呢?4.为什么德国法西斯打进他们村子他们家的东西还在呢?5.为什么妈妈、奶奶要带科利亚去喀山呢?……我真的不感相信这就是我这些孩子提出来的问题?他们就这样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找答案。在这样交流、合作、自主中去学会自己学习。现在只要看着一个课题,他们就能够提出自己心中所想的,问自己所想问的。让我深深地觉得,课改中我们农村虽然没有多没媒体设备教学,可只要我们的教师从实际出发,从一点一滴融入学生中给学生多一些自由的空间,这群雏鹰需要我们老师的爱心呵护,不久的将来他们定会展翅飞翔的。

四、激活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