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医学生毕业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2-12-18 17:38:58

序论:在您撰写医学生毕业自我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医学生毕业自我总结

第1篇

时光飞速,一转眼我已经从一名懵懂的大学生,走上社会,走进医院,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护士。自XX年进入xxx学院就读以来,一直以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在实习的过程中,虽然有成功的泪水,也有失败的辛酸,我为我的辛勤付出写下了在医院实习自我鉴定。

在这日益激烈的社会竟争中,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的重要性,但当真正接触到病人后,我发现,临床护理和书本上还是存在着差距,自己不仅有扎实的理论,熟练的操作,还要有爱伤观点等等。在工作中,我不断将自己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做下了实习工作总结,让现在的实践弥补过去理论的缺憾。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成为一名优秀白衣天使的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作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

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出事原则,能与同事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从我选择护理事业,我就有一句格言--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护理工作中。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不断努力地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这是我的大学生医院实习自我鉴定,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更上一个台阶,以便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以无愧于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

第2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法;机能实验;自学能力

迈克尔.彭博在哈佛大学2014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说道:“思想是一种很危险的东西,思想能改变社会,思想能颠覆传统,思想能开启革命。大学的职责并不是教学生思考什么,而是教学生如何思考,如果大学做不到这一点,学生毕业时就会封闭自己的耳朵和思维,大学也就辜负了学生和社会的信任。”医学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专业,摒弃填鸭式的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在大学校园中培养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是大学教育新的重点。如何利用蓬勃发展的网络教学去培养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也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点。为此,我们将翻转课堂教学[1]引入机能学实验教学中,结合机能实验课班小、教学时间可以灵活安排的特点,希望通过机能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来培养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并探索传统教学和数字教学有机结合的模式。

1从教学理念翻转来培养学生协调学习时间和学习节奏的自学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包括教学时空的转换和教学形式的转换。将传统教学时间放在课外,课堂上老师只负责解答学生的问题[2],这种理念的转变对师生要求均提高,学生必须要有很好的自学能力才能在网络课件学习后对所学内容产生自己的思想,提出问题;教师必须要具备更广更深的知识结构才能在课堂上解惑答疑。课前学生自行选择时间在学校网站观看机能中心制作拍摄的相关教学片,然后实验小组内就本次试验内容重难点进行自我总结和分析,对实验操作进行预演,若有疑问根据老师推荐的网站进行查阅,不能解决的列为问题,在课上进行讨论。教学时空的转化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自我学习时间的能力,通过协调自学时间和其他教学必需时间的能力,培养其今后协调学习时间和工作时间的能力;其次培养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网络教学优点可以按学生自己的时间、领悟能力决定学习进度)的能力。教学形式的翻转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主导”,在课下学习中学生自发的形成自己的学习协作小组,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借鉴,在此过程中自我解答问题有利于学生自学信心的建立[3],同时培养一种团队协作和与人交流的能力,这也是寻找自学资源的能力之一。

2从教学模式的翻转来培养学生逻辑、联系、扩展的自学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适应被动接受知识,造成学生学习中极大的依赖思想、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而翻转课堂中教师由讲台的圣人变为学生学习的教练,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策划,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4],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讲述知识。为保证该环节顺利进行,在机能翻转教学中我们将课堂时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学生讲述本次课内容。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将所学知识进行传授,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行使自己的表达权,此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学生课前下狠功,将外化的知识转化为带有自己思想的内化知识,同时讲述过程也培养学生对内化知识的逻辑排序输出能力,这也是自学过程中通过运用来进一步逻辑掌握知识的能力。第二部分,学生提问。实验班级其他小组同学向课程讲述小组同学提问,讲述小组同学回答问题。在应激条件下的认知神经学过程让人们对负性情绪注意偏向更加明显、识别更快、记忆成绩更佳、更持久[5],在问答过程中,提问同学全神贯注地听取对方的意见,同时分析其中的正误;回答的一方积极思维,评论对方的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情况下,信息输入大脑容易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快速整合知识的临床应急反应能力。第三部分,教师提问。我们在教学改革中还设计了课堂教师提问环节,目的是通过回答老师的提问帮助学生加强对自学广度和深度的挖掘,培养更好的自学能力。教师就学生讲述中未涉及或没有深入的内容进行提问,若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先进行引导并有目的的介绍相关学习资源,学生课后在进一步深入研究,教师再下一次课堂或网络上公布最终答案。该环节的设置克服传统教学教师满堂灌,并且把自己的思维方式硬压给学生的弊端,通过挫折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一个思想的传承,既能让学生发展个性化的自学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扩展、创新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3通过学习效果评价的翻转培养学生自我优化自学能力

第3篇

Abstract: The medical ethics are adjust between the medical personnel, the medical personnel and the patient as well as the standard of conduct which relates with the society, the school edition the process which forms in the medico medical ethics quality are playing the unreplaceable influential role.

关键词:医学生 医德 医学教育 高职高专

key words: Medico medical ethics medical education quality high specially

作者简介:贾长喜,1981年5月生,男,汉族,河南商丘人,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本科学历,法学学士,商丘市法学会理事,现任教于河南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助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国化教育、高效校园和谐文化建设。

经过10年的飞速发展,以高职高专为主要模式的医学高等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医疗卫生人才,丰富了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体系结构,对推动我国医学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医疗卫生需要起到了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然而,近年来广泛争议的医德医风问题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医学教育领域,引起社会对医学高等教育素质培养模式的深入思考。作为培养基层一线医疗卫生人才的高职高专医学教育,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医德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将其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医德教育着力培养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医德素质,为社会打造从内到外、从品德到技能双合格的真正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

一、 招生录取环节

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真正加强对道德标准的把关。几乎所有高等教育院校在招生简章中都概括性地规定了德、智、体条件,部分高校还将“德”条件做了一定的细化。然而,由于 “德”的抽象性和考查的难度,实际录取过程中的确难以把握这一标准,但是作为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率先积极探索道德标准衡量和考查的机制和模式,在培养对象遴选过程中真正重视道德标准的把关,为下一步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二、 入学教育环节

新生入校伊始,对医疗卫生职业的内涵知之不多甚至一无所知,进而更谈不上对医德内容及作用的理解。因此,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应该将医德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部分。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职业认知教育,让学生初步了解医疗卫生职业的基本内涵,认同职业的崇高性、服务性、人道性、公益性和特殊性,激发自我职业选择自豪感和使命感及优良医德自我养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通过医德基本内容教育,组织新生集体宣读《医学生誓词》,让学生认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人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社会主义医德,懂得医学是维护人的生命和增进人类健康的科学,懂得医务人员对人民群众和社会所必须承担的重大道德责任,领会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的精神实质,对医德有一个整体的基本认识。可以通过将医德教育与学生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学生日常道德教育入手,延展到职业道德教育,进而具体到医疗卫生职业道德教育即医德教育,让学生懂得医德也是一种职业道德,是处理医疗卫生职业伦理关系的特殊的道德规范,认识到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校自觉遵守学生道德规范,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才会有良好的医德。

入学教育环节的医德教育工作,就如在白纸上作画的第一笔,又如在心灵播下的第一粒种,应被充分重视起来,抓好、做实,为教育对象职业理想的实现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 在校教育环节

高职高专医学生一般学制为三年(部分院校开设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教育),而在校理论学习时间仅为2年,相比本科医学生而言,时间紧、任务重,基础课、专业课、公共课基本充斥了四个学期的所有时间。然而,在集中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通过课堂教学、讲座报告、调查参观等多种途径对他们进行集中的医德教育。

笔者认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索新的教育途径,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医德培养和教育工作:

第一,把传授专业知识、医学技术和医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医德教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为人师表,传道为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和教师职业道德。只有教师具有崇高的师德和高尚的灵魂,才能影响学生,培养出良好的医德和纯洁的灵魂。另一方面,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精选教学案例,在日常教学中发掘医德教育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医德教育并非只是德育教师的任务,更是所有教育教学和管理人员的共同责任。

第二,重视榜样引导作用,邀请专家、名医、学者开展讲座、报告。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当结合像2003年非典、2008年抗震救灾等时事形势,适时邀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物开展讲座或报告活动,从正面引导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讲座人或者报告人可以是“重量级”名人,也可以是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甚至可以是一名患者,只要能够打动被教育者的心灵,都是有助于医德培养和教育的。

第三,以医德为主题,通过征文、辩论、演讲、社会调查等形式,开展学生参与性较强的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理性认识医德、抒发内心情感、辨明是非曲直、表明远大志向,将理性道德和感性道德结合起来,引导其自我培养高尚的医德。

在校学习不只是医学生基础及专业理论学习的关键时期,更是医学生系统了解医德理论并形成医德意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面向基层一线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更应该充分重视对在校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为他们形成高尚的医德奠定坚实基础。

四、 实习教育环节

实习环节是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进而形成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他们初步接触医疗一线,将医德理论初步印证于现实生活并转化为自我医德行为的最初过程,在此重要时期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医德教育对他们医德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该真正加强校院全方位合作,在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实习生的医德教育。

首先,医学院校在实习生离校之前,应明确提出实习期间医德培养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实践技能的同时将医德理论应用于实习过程,进一步加强医德规范学习,充分认识医德在社会生活重的重要作用,学会运用医德理论分析现实医患关系和医德医风问题,为自身高尚医德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实习医院在遴选带教人员时不但要注重医术的高超,更应加强品德标准的把关,以求品德高尚、德行合一,同时加强对带教人员的教育培训,使他们首先认识到医德教育在带教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接受实习生以后安排实习之前,应结合医疗实践进行集中的医德、伦理、心理等方面的教育,提出严格要求,使他们通过实习自觉形成较为明确、系统的医德意识、伦理意识和心理素质。

再次,实习医院应组织实习生参加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通过生动的实例进行医德教育,让实习生有机会了解、接触现实医患纠纷案例,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最后,医学院校还应安排人员在学生实习期间加强与实习医院之间的联系,定期访视,了解实习生的医德培养状况,挖掘优秀典型并进行表扬,发现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纠正不足,强化实习生医德自我培养和教育能力。这样不但有利于现有实习生的医德教育,更有利于学校今后的医德教育工作。

五、 就业指导环节

经过理论学习和实习以后,医学生迈向社会实现就业的前夕,就业指导也是对他们进行医德教育的重要环节,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该把握住这一机会,结合在校理论学习和实习环节对他们医德状况的调查情况,通过开展讲座、组织参观、讨论、征文、辩论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将来职业责任,正确认识平凡与高尚的辩证统一关系,树立投身医疗卫生一线基层的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开展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的医德教育。在此期间,还可以通过具体表彰在实习环节挖掘的优秀典型,模糊批评某些违背职业道德的不良行为,对他们进行医德自我培养的科学引导,让他们发现自我不足进而自觉改进。

六、 跟踪调查环节

学生就业以后,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并非完事大吉了,还应该进行必要的跟踪调查,搞好“售后服务”工作。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尚未完成的这一时期,城乡、区域乃至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条件、待遇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别,不可否认地影响到医学生就业后对待现实的心态。学校应通过座谈、访谈、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加强与就业单位的联系,及时了解毕业生的技术和道德“质量”,与就业单位联合进行必要的进一步教育。对于在此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和“瑕疵”,也有利于增强学校教育的针对性,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理论和医德教育。

总之,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该首先明确自身培养基层一线医疗卫生人才的办学定位,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大力开展全方位素质教育,将医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切实加强医德教育的实效性,努力提高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出技术高超、品德高尚的一代又一代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这才是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王立成,刘家全.医德教育与修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第4篇

【关键词】 解剖学;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解剖学作为医学一门基础形态学科,既是其它医学基础课的基础,又是其他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在医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我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自2000年开始实施教学改革,取得较好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改革课程设置从“大系解(108学时),小局解(72学时)”到“小系解(72学时),大局解(108学时)”;局解教学从传统的“两段教学法”(先理论后实习的单一形式)到“三段教学法”(理论教学、尸体解剖、学习报告);教学活动中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自读(教材)、自剖(尸体)、自查(标本)、自结(总结)、自讲(演讲)”的“五自”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具体如下:①自读教材。针对以前操作全身各部,学生终日埋头操作、疲于应付,而对各局部的知识缺乏系统全面了解的不足,改为“局部-全面”的方法,使学生将精力投入一个局部。学生开始解剖操作之前按尸体部位进行分组,每组约6个学生,通过理论课学习、看操作录像,每组同学对自己操作部分有所了解后,自读教材,写出操作预案。②自剖尸体。学生在自读教材、写操作预案的基础上进行尸体解剖(从理论到实践)。在解剖过程中,要求每个小组明确分工,分为主刀、助手、理论指导。主刀、助手进行实践操作,理论指导告知操作者需寻找结构及其部位,轮流担任。③自查标本。学生每一次分组操作后,进行交叉观察讲解,每组操作同学结合本组操作标本结果向全室同学讲解、示教所操作内容。④自我总结。操作完成后,要求学生针对所操作局部写出总结报告(从实践又回到理论),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⑤自讲心得。学生在自读、自剖、自查、自结完成后,教员结合临床针对每个局部给出7~8个思考题,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个思考题,查阅相关资料,自制幻灯片,上讲台演讲,演讲完后学生、教师共同评议。

2 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指怀疑、批判和调查的能力,是指研究者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理论,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能力[1]。学生在大学以前的学习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学习都是老师“填鸭式”的被动学习,而非主动学习,这容易把学生训练成为机械的、被动的“背书工具”,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2]。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建立了包括学校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连续的医学教育体系。医学是一门日新月异的学科,医学教育是终身教育,医学生的学校基础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铺路石,学生在学校有限的时间内,对于他们来说,主要是学会“渔”,而非得到“鱼”。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自读教材,教会学生“看书”,为学生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打下基础。通过尸体操作学生成为了主动的“探索者”,学生的主体精神被激发出来。在操作过程中的明确分工合作既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组织协调能力又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在学生交叉示教过程中,老师也只是学生讲解的参与者,这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学习报告演讲贯彻了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模式,PBL教学法既提高了学生自主提炼知识, 获得信息的能力, 又明显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3]。

通过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自读(教材)、自剖(尸体)、自查(标本)、自结(总结)、自讲(演讲)”的“五自”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解剖学教学实现了学生被鼓励参与课堂教学,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培养具有自学、创新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头脑和具有个体发展优势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涂师平,林章雅,杨立勇.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78-80.

第5篇

无论国内外,技能目标的培养重点在临床医学学习阶段,对国内大多数采取基础和临床两个学习阶段的医学院校来说,临床医学生培养标准对技能目标的要求在临床学习阶段比较具体,对基础医学学习阶段技能目标要求相对比较抽象,往往需要在理论课学习和实验课学习过程中体现,而临床学习阶段提出的诸多能力也需要在基础医学阶段培养。基础阶段以疾病为中心教学、PBL教学、小组讨论等在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对疾病临床改变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上已经在进行有益的尝试。综上所述,国内外临床医学生培养标准在绝大多数方面保持一致。培养标准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对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都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在基础课程教学中除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在能力培养方面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观念、交流沟通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科研思维等能力,这些能力对提高学生临床课程阶段的学习及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至关重要。

培养目标与考核之间的关系

为达到以上各项培养标准,国内外各医学院校在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医学生是否能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则需要通过考核来评价,故医学考试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的安排,引导学生的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培养目标[5]。教师不仅仅是考核评价的执行者,更要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培养目标。学生要对考试结果进行自我总结,查明学习中的薄弱点,调整学习方法,达到培养目标,使考试起到真正意义的指挥棒作用。而我国现有的考核评价学生的方式仍以传统考核方式为主,课程考核多为总结性评价,形式多采用闭卷笔试,内容侧重理论知识。对学生技能、能力的考核比较薄弱,缺乏有效地评价指标和方法。在客观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如何客观评价学生的技能、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能力一直是教育者关注的重点。

基础医学教育阶段考核评价方法

考核包含考核的执行者,考核的对象,考核工具、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可以用于考核学生的题型较为广泛。考核的方式也可以有形成性考核、总结性考核、诊断性评价、过关考试、自我评价等[6]。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对医学生的考核评价除基本知识掌握掌握之外,对应临床医学生培养目标的还有人文素质、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及适应临床学习阶段的各种能力培养,如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等。要想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必须选择正确的考核工具和方式,制定对应的评分标准。(一)对知识的考核。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最熟悉、最广泛应用的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方法为传统的闭卷笔试,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过专门研究,因此,也出现主观题和客观题的分类,也有将选择题变换成多种形式,配合论述题、病例分析题等,其目的最终是想达到客观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但在实际考试应用中,仍不能脱离基础医学知识学习需要“死记硬背”的怪圈。笔者认为,在医学教育发展的今天,基础医学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对医学生来说学会自主学习和知识应用的方法更为重要。因此,出题形式和主客观题分类不是主要的,关键是明确考什么?怎样出好题。近年来各院校开展的PBL教学,提倡学生早接触临床,为我们进行考试改革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和借鉴。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theMemorialUniversityofNewfoundland)生理学系设计了一种基于“三级跳”的三段考试试卷,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临床病例,让他们列出与该病人生理反应所必需的生物医学科学命题。学生在课外自行寻找答案,然后在接下来的课堂考试中写出自己的收获[7]。教师给予评价。这种考核方式值得学习。(二)对技能与能力的考核。技能指实践操作的能力和应用能力;而能力是知识、技能等素质的集合,并对各项加以综合利用。医学教育中对技能、能力的考核方法较多,如解剖操作、机能实验操作、病理标本的观察和描述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考核了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但受学生人数、实验条件和标本来源的限制,加上考核过程由于缺乏具体标准导致教师的主观判定,使得这方面的考核与学生实际技能和能力产生偏差。印度班加罗尔Basaveshwara医学院生物化学系采用“笔试+操作+口试”的方法。首先教师会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通过笔试的方式回答问题,之后进行实验操作。操作结束后,每个学生到教师那里接受教师对所学知识的询问。这种方式全面考察了学生操作技能及应变能力。国内也有利用临床病理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科学发展动向评述和新进展主讲,考查了学生信息检索、语言组织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又如探索性实验及小论文撰写,考查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这些不失为很好的探索。(三)对态度与行为的考核。学习态度主要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通过学习行为表现出来。基础医学学习阶段学生学习态度与行为不容易测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次数、认真程度、有无主动提出设想和建议、积极动手动脑、准时完成学习计划任务及小组讨论的参与程度等设计评价表进行量化。英国莱斯特医学院(Leicestermedicalschool)采用的小组学习及相应的考核来全面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小组活动由一定数量的学生和一名教员同时参与,围绕任务活动,并且一起反思所完成的工作。对于小组学习的考核则包括参与,提供观点,研究、分析、准备材料的能力,对合作过程的贡献,支持并鼓励其他小组成员,对最终结果的实际贡献。小组考核按以上各单项进行评分[8]。考核过程自然且非正式,考核重点是学生的能力表现,目的是通过鼓励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促进学生对教材做更深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社会性团队工作能力。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学生也能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

第6篇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视障学生特殊教育近年来,受到相关行医法规细化以及患者维权意识增强等因素的影响,医学生参与临床实践机会减少,临床实践能力普遍下滑,仅依靠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临床技能培养的需要。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的视障学生也同样面临着在实习工作中病人不愿配合临床教学,致使教学资源紧缺,视障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不能得到更好提高的尴尬局面;而且特殊教育学校传统的实践技能考试仅局限在简单的手法操作考核的单一考核模式,不能使考核体现客观、全面、公正的特点,也不能使考核评价方式良好的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因此,改革传统考核评价方式成为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是近20多年来在全球医学教育领域兴起的一种评估临床能力的更为标准化的考核方法,以其高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得到医学教育届的认可,被认为是目前评价学生临床能力的最好方式。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框架下,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结合特殊教育实际及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要求而建立的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既可以解决特殊教育学校目前教学资源紧缺、病人不愿配合临床教学的难题,也能够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视障学生临床技能掌握情况,考核评价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提高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教学质量,使视障学生更好的参与社会竞争。

一、符合特殊教育实际的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适用范围

适用于评估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各个临床学科中视障学生的临床技能掌握情况及毕业考核,也适用于目标参照性考试,如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以评估视障学生在毕业前是否达到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资格要求。

二、符合特殊教育实际的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组织与实施

1.成立考核评价小组

由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临床技能培训骨干教师组成考核小组,负责组建考核题库、制定评分标准、标准化病人培训、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实施及总结。

2.建立考核试题库

考试内容在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基础性的同时,也要重点突出。因此,试题库的建立既要结合特殊教育实际,还要参照视障学生毕业后从事推拿行业所要取得的职业资格(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库中包含伤科、内科、妇科、儿科四门中医学科的常见病临床技能测试。

3.标准化病人培训

标准化病人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中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既可以解决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还能够克服传统考评方式缺乏公平的缺点,使视障考生在面对标准化病人中进行考核,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公平性,还能够为视障学生模拟一个医患之间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教师通过前期对视障学生进行相关学科医学知识授课后,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前对视障学生统一进行如何作为一名“标准化病人”,即标准化病人的职责与要求及在考试中表演技巧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对全体视障学生进行标准化病人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下一阶段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在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考生本人即要模拟盲人医疗按摩师作为考生参加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又有机会作为标准化病人,这是与其他医学院校的选取低年级学生或在社会上招募有医学爱好的的人士作为标准化病人的重要区别。其优点体现为:视障学生在作为标准化病人之前势必要对疾病的病史、临床表现中的症状、体征等相关知识有准确的认识及掌握,通过作为合格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与练习,有利于视障学生对所学疾病有更好的掌握,有利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有了充当标准化病人的经历也有利于视障学生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医疗服务。

4.符合特殊教育实际的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站设置

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共分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分析、手法操作四站。

第一站(标准化病人站):问诊,重点测试视障学生病史采集能力,包括病史采集技巧、方法、要点、内容四个方面。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10分。

第二站(标准化病人站):体格检查,重点测试视障学生体格检查的合理运用能力,包括检查的内容、顺序、方法三个方面。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30分。

第三站(非标准化病人站):病例分析,以笔试及问答的形式重点测试视障学生中医辨证施治能力及临床思维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包括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分型、治则、治法等。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30分。

第四站(标准化病人站):手法操作。重点测试视障学生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实施能力。包括合理治疗方案的提出;常用腧穴的位置和取法、按摩基本手法、成套治疗手法。考试时间20分钟。满分30分。

考官根据视障考生在各站完成情况按照得分要点进行打分。

5.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实施结束后的总结

在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每次实施完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后,参与考评的教师组织学生马上进行总结。通过考生及标准化病人的自我总结及教师针对视障学生在考核过程中的优、缺点的归纳总结及点评有利于视障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正,以达到提高临床技能的目的。

三、结语

参与考评的全体教师在考评结束后集体进行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为符合特殊教育实际的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不断完善提供依据,从而保证考核的客观、全面、公正及考核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王桂美,李吉华,张红萌等.中医院校建立基于OSCE架构临床技能实训平台的思考与规划――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2013,(22):49.

\[2\]张肇达,周同甫.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7篇

一、《论语》学习思想与医生职业特点和医学教育要求概述

《论语》中的学习思想广博丰富,涉及到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对象等学习活动中的方方面面,并且贯穿全文。《论语》全文共20篇,522节,其中直接出现“学”字65次,与“学”相关的语句约80句。在此范围内,“君子”与“学”共同出现了12次;“学”与“思”相结合的语句有3处。另外,孔子本人直接论述有关“学”的语句有17处,孔子与他人对话中谈论学习相关内容的有47处,他人所述或他人对话中与学习相关内容语句16处,可以说,学习是贯穿《论语》全篇的主要内容之一。众所周知,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其长时期拥有思想统治地位。《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书目,其中以“仁”为核心的思想内容和注重内在人格修为的理念,在我国文化传承发展与国民性格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正是在其影响下,成就了以孙思邈、李时珍等为代表的大医名家,他们内外双修、德术双馨、精诚双备。医生是十分特殊的行业,世界卫生组织订立了五星级医生的标准:医疗保健提供者:提供高质量、综合的、持续的和个体化的保健;保健方案决策者:能够选择花费少而效益较好的措施;健康知识传播者:通过有效的解释和劝告,开展健康教育;社区健康倡导者:满足个体和社区的卫生需求,并代表社区倡导健康促进活动;健康资源管理者:利用卫生资料,在卫生系统内外与个体或组织一起工作,满足患者和社区的要求。这个国际标准对医生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医生不仅仅是会看病治病的人,换言之,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仅仅是其职业标准的职责之一。国际医学教育组织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其中涉及7个领域和具体的60条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医学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毕业生必须具备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交流与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医疗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笔者认为,作为医学生,是未来医疗行业的接班人,医学生的培养在结合国际标准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我国文化发展和传承的脉络与潜在的深层影响,可以说,只有根植于我国深厚文化的积淀,基于两者间的融通,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

二、《论语》学习思想对医学生的启示

(一)学习目的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1]154(《宪问》)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4(《学而》)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1]5(《学而》)将这三句参看,可以对《论语》中学习目的的阐述有所领悟。孔子认为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职位,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自己有本领,而应当是为了自己本领的加强,为了自身的提高。相比于功名这些外在之物,学问对一个人自身道德修为、精神内涵的作用才更为关键。后两句孔子所言与子夏所言意思十分相近。孝顺父母、忠心为国、诚信交友,博爱大众,亲信有仁德的人,这些外在行为正是一个人内心向善力量的外显,是学习具体知识的先决条件和终极目标。医学,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与工作对象,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统一的一门科学。医学是最贴近人性的本质特征和体现人文关怀的科学[2]。在医学生培养中,应当有意识地融入人文学科的思想和内容,通过开设讲座、设置选修课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医学学习和实践中,建立包含仁义道德的伦理标杆。子曰:“君子不器。”[1]17(《为政》)“君子”一词贯穿于《论语》全文,在孔子之前,君子一词多寓有政治意义,“君”字从尹从口,有发号施令、治理国家之义。到孔子时代,君子一词与道德品质相联系,“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1]155(《宪问》)这是君子一词在德性上最具体的意义,即仁、知、勇,其中仁的地位十分重要。“器”意为器皿,这里指只有一定用途的东西。有人批评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但孔子以“君子不器”作了有力的反驳,君子不应只专于某个方面,如器皿一般只有一种用途,而应博学多闻。医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整体化到专业化再到整体化的过程。当前,医学整合性更趋明显,医学正在突破传统的局限,向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发展。可以说,“君子不器”的思想与医学发展趋势不谋而合。无论是医学专业教育还是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应把握这一方向,以“君子”的高标准、高要求引导学生全方面成长成才。如果将“不器”简单地理解为多而全,那未免有失偏颇。在《子路》篇中,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1]135在孔子时代,《诗》是外交辞令,是各国外交家的必读书,在酬酢和谈判场合,主客双方一般都用背诵《诗》当中的语句来传达意思。结合这一背景,可见孔子是非常重视学以致用的。如果不能灵活应用,仅会死记硬背,再多的知识也无用。医学正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方能更好地服务患者和社会。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医学教育要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除教学安排的临床实践外,在学业指导上也应结合注重医学专业特点,以学以致用的观点,通过开展志愿服务、临床技能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为自己道德的高尚而学,为追寻无穷尽的学问而学,为解决现实的难题而学,这正是《论语》在谈论学习目的时给当下医学教育与医学生们的启示。

(二)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学习态度对学习成效起着重要的影响。《论语》中不乏论述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1]6,孔子认为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的话也不会掌握得牢固。笔者认为,孔子所谓之“重”与“威”,有持重、威信的含义,包括了认真、稳重、诚信等意思。在《为政》篇,有一句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19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诚然,医学难题的攻克离不开质疑、创新,但要以严谨精密的实验为前提。当前,科研诚信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在英语中,诚信(integrity)一词有完整、可靠,甚至完美的意思[3]。“诚信”两字在古代意义相通,是儒家提倡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孟子有:“是故诚者,天之道也”[4]的语句。科学要建立在信任和诚实的基础之上[3],在医学生的培养中,不妨借鉴君子风范,用传统儒家人格理想影响学生,使其树立规范严谨、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专业态度和职业精神。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1]37(《里仁》)这显现了孔子对真知的热切渴望,也说明学习的态度应当是主动、积极,或者说是迫切的。现代医学一方面向高精尖发展、一方面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空白。作为医学生,要有向未知领域挑战的强烈意愿,在学习中变被动式接受为自主式学习。孔子是终生学习的典范。“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12(《为政》)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1]71(《述而》)关于年纪,古人皆举成数言之。“立”是站立的意思,这里是“站得住”的意思,意译为遇事都有把握。不惑,《子罕篇》和《宪问篇》都有“知者不惑”的话,当理解为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论衡•知实篇》上有“从知天命至耳顺,学就知明,成圣之验也。”[5]从15岁至老,每一个阶段都没有停止过学习,并且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境界。当然,这里的学不是狭义上所指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指课堂教学的学,而是从生活中学习,是广义的学。孔子用他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学习应该是伴随一生的追求。医学卫生人才的成长和培养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过程。医学生终生学习的理念与习惯不应是离开学校后才建立的,而应在进入学校的专业思想教育时即传达给每个学生,这需要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共同努力。不弄虚作假、不空泛浮夸、不半途而废,培养审慎庄重、诚信守实、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学风,这是每个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态度。

(三)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