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酒店管理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2-08-24 07:04:30

序论:在您撰写酒店管理实训报告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酒店管理实训报告

第1篇

信息管理在酒店业务管理中越来越重要,《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是国家教育部要求在“旅游管理专业”与“酒店管理专业”中必须开设的主要专业实训课,笔者从事《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多年。认为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设计好教学的具体内容,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工具,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确保课程质量的基本环节,并对确保课程质量的关键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训课;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省吉首大学实验与设备管理中心基金资助项目(编号:DDL2015011)研究成果。

信息管理在酒店业务管理中越来越重要,酒店管理信息化实训是国家教育部要求在“旅游管理专业”与“酒店管理专业”中必须开设的主要专业实训。课程的名称为《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该课程的实训项目由《酒店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多门课程知识融合组成,其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实训课程教学难度较高。该门课程质量如何保障呢?笔者从事《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多年,认为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设计好教学的具体内容,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工具,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确保课程质量的基本环节。

一、《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目标与意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实施本课程教学后学生需掌握或巩固的知识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掌握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使用知识,二是依托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平成酒店的规划筹建、做好客源组织、产品销售、对客服务模拟以及客户关系管理实训,掌握这些模块的理论知识。

2.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各功能模块的使用程序,培养学生的酒店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酒店规划、筹建以及设施设备配备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员工编制核算、班制确定、排班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客源组织、产品销售策略以及营销策划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酒店前厅接待、客房服务中心管理、预定及预订中心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意识与能力,初步具备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营销等部门的初、中级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就业与创业素养。

二、《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一)设计理念。

1.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相适应。

教学目标就是培养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是教育者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课程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之前,笔者多次到酒店行业了解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内容,以及作为酒店人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以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相适应。

2.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运用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运用能力,在实训内容实施环节设计时坚持做中学、学中会原则。经过独立思考、亲手实践,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运用能力。

3.突出团队的协作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是从事管理工作者必备的能力之一,本科层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是管理者。无论学生毕业后是否从事酒店行业的管理工作,协作能力始终都是培养管理者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在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训教学内容中设计了对客服务、部门之间协作、与中间商合作等部分内容,目的是除了使学生掌握这些点的知识外,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三、《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开课的基础条件与教学方法

(一)开课的基础条件。

开设此实训课的基础条件是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计算机、服务器、互联网、实训指导书、教学课件、实训报告、课程QQ群。

(二)教学方法选择。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用到的基本教学法有:多媒体教学、角色模拟、情景教学、项目教学、网络答疑等。

四、抓好《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关键点,确保教学质量

(一)建好线上课程交流平台、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选好课程助教。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训课由于课时数的限制,再加上学生完成实训的时间占到了总课时数的90%,教师的教学指导时间严重被压缩,因此只能借助网络利用课外时间提前完成一部分实训教学指导。课外的课程交流平台可以建课程QQ群或微信群,课程QQ群或微信群一方面用来提前实训内容与要求,另一方面是用来了解学生完成当堂实训的难点以及课后答疑,由于课外工作量增加和交流时间拉长,教师一人很难有质量的应对变化,解决的办法就是选好课程助教,由助教承担一部分管理工作。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10人1组的学习小组,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学习委员和班长分管各小组长。

(二)提前实训教学内容,提炼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精讲。

教师提前1个星期把实训内容与要求到线上课程交流平台中,由小组长督促小组成员进行课前学习,负责搜集各小组完成实训的疑难点,并归到课程助教处,由课程助教进行整理后发给授课教师,为教师在课堂开展有重点的精讲提供依据,从而确保实训按时保质完成。

(三)抓好课堂的随堂答疑与纠错工作。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训操作时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课前没及时消化实训内容,在做实训项目的时候就会卡住,这时老师要进行及时的答疑辅导。另外还要注意检查个别同学不会就乱编、或直接抄袭等问题,并及时进行纠错,以确保实训教学的质量。

(四)认真批改实训报告。

第2篇

【关键词】麦可思报告;酒店管理;专业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025-02

2012年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与麦可思公司合作开展“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一年后跟踪调研”,对我院2011届毕业生情况进行了调查。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为学院专门提供了2010届与2011届毕业生2012年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为了促进酒店管理专业健康发展,我从学生就业、工作能力、满足度、主要职业、职业环境等方面对数据进行了动态的关联分析。

一、调查样本说明

(一)调查方式

向毕业一年后的2011届高职毕业生发放答题邀请函、问卷客户端链接和帐户,答卷人回答问卷,答题时间约15到30分钟。

(二)调查对象

毕业一年后的2011届高职毕业生。大学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状况趋于稳定,有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也能够评估自己在工作中能力和知识的重要性和要求水平。

(三)调查规模及覆盖面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提供2011届毕业生邮箱总数 4714个,有效邮箱数4298个,被调查邮箱数4222个。麦可思共回收问卷2483份,学校的总答题率为58.8%(总答题率=回收问卷数/被调查邮箱数),共覆盖了58个高职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78人,有效邮箱76个,被调查邮箱74个,回收问卷46份。

二、调查资料情况

(一)高考时选择酒店管理专业的理由

(二)酒店管理专业就业竞争力

2012年度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酒店管理专业在全院各专业的就业竞争力排名由第24位上升至11位,月收入由2010元增长至2728元,工作相关度由75%上升至79%,毕业半年内的求职率与往届持平。其中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由51%降至50%,就业率则为96%。(见表2)

(三)酒店管理专业最重要的能力及满足度

(见表3)

(四)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

(见表4)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分析

1.专业定位

酒店管理专业面向高星级酒店、餐饮企业,培养具有现代酒店业经营管理理念,具备牢固专业管理理论知识和熟练职业技能,能从事酒店餐饮、前厅、客房、康乐等一线接待服务与相应的中基层管理工作,有较强的开拓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并系统掌握酒店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现代饭店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宴会设计、酒店市场营销学、酒店财务管理等专业实训环节的技能训练和对现代化办公机具的熟练操作与使用能力,熟悉酒店政策与法规,面向星级酒店第一线从事酒店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高考时选择本专业的理由调查对比中可以发现,学生在选择本专业时,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了解不够,对整个大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景不熟悉,相对于其他我院5个特色专业70%以上的就业前景期望,本专业对就业前景看好的只有31%。而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本专业的学生竟然达到49%,这也说明有一半的同学是对本专业感兴趣的,这也间接说明了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更喜欢从事本行业的工作。同时我们也发现,本专业的生源没有其他5个特色专业好,有17%的学生是从其它专业调剂过来。

2.在酒店管理专业最重要的能力及满足度调查中我们发现,本专业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前三项工作基本能力分别是“说服他人”、“有效的口头沟通”和“积极学生”能力。这些能力相对于工科专业来讲,体现了文科专业的特点,更体现服务行业的职业要求。但酒店管理专业在这三项最基本能力的满足度方面不是很理想。“说服他人”能力的满足度为66%、“有效的口头沟通”能力的满足度为75%和“积极学生”能力的满足度为77%,相对于其他专业80%左右的满足度,本专业对学生最基本能力的培养上还有很大提高空间。

3.从“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2011届、2010届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上看,麦可思调查的学生从事的主要职业是“旅馆服务台职员”,“在酒店、公寓或办公楼为顾客提供个人服务;记录信息、安排交通工具、商务服务或娱乐;了解顾客对于房间服务和维修的要求”。这个调查结果,和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不符,更不符合学生们的就业现状。根据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酒店管理专业面向高星级酒店、餐饮企业,培养具有现代酒店业经营管理理念,具备牢固专业管理理论知识和熟练职业技能,能从事酒店餐饮、前厅、客房、康乐等一线接待服务与相应的中基层管理工作,有较强的开拓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根据我们老师的调查,我们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第一年从事一线服务员工作,一年后基本上都能提升到领班、部门经理的岗位,成为基层或中层管理人员。

四、结论与建议

(一)学院层面

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中国酒店业人才的缺口较大,同时薪酬待遇和职业环境也不错。自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开办后为社会和行业输送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他们中的一部分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人员,为我院社会形象的塑造起了一定作用,许多企业纷纷要求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前去实习并就业。酒店行业的人才缺口也随着酒店数量的增加而逐年递增,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应进行方向细分,例如行政助理方向。虽然人力资源专业和文秘专业都在培养行政助理,但是由于酒店行业本身的特点,很多助理无法适应行业环境,所以需要进行细分,建议学院开拓酒店管理专业方向,设立酒店行政助理方向。

(二)系部层面

重点是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与管理。

1.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

对原有的校内实训室进行改造,实现与酒店行业发展同步,建设真正能够满足学生实训教学的校内实训室,实现教学设施一流化,教学过程现场化。现在我系已经建成建设承担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对外经营四大功能的实训基地――上善快捷酒店。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是实验室建设的新突破,可以有效解决学生校内实训与酒店实际脱钩的现状,更好地达到实践教学目标。建议我系还要尽快按照此类模式建设中餐、西餐实训室。

2.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室的管理制度

国外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非常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在实验室的建设上考虑了总体性和实用性,实验室所配备的设备应追踪现代酒店业的发展前沿;学生实验教学所使用的设备均是同行业较先进的设备,与行业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加强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应通过营造一个与酒店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工作现场相一致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并充分体现规范性和实效性。从酒店设备、服务流程、人员配置等方面模拟并接近职业环境,借鉴现代酒店的管理运作模式,注意形成自身的文化氛围。

3.提高校内实训室的利用率

时间是影响实验室利用率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实验室最大可用时间等于学年总开放时间减去实验室准备和设备维护时间,而其中关键因素是实验室的学年总开放时间。因此全面开放校内实训室则是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的最有效途径。

4.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室师资队伍与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实验室能否发挥其教学效用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建设一支科学合理、经验丰富、高素质的实训师资与管理人员队伍。培养双师型教师担任专业实验课教学与管理,结合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效果。

(三)专业层面

该专业的专业定位准确,学生对酒店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掌握较好,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基本符合专业技能要求,今后应坚持继续开办该专业,继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2011届毕业生主要对实习和实践环节有意见,我们会认真研究专业课程体系,减少或删除与专业相关度较小的课程,增加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实践课程,比如“酒店英语”应用技能,增加酒店管理的沟通交流实训课时,保障学生岗位核心技能和基本工作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打破设置传统,根据酒店用人需要,围绕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的结合安排课程。基本素质包括:优良的思想品德素质;强烈的事业心、职业道德;牢固的服务意识、组织意识和吃苦意识;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积极的创新意识以及优雅得体的气质风度等。专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写作能力、现代酒店前厅接待与管理能力、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客房服务与管理能力、酒吧服务与管理能力、营销活动与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等。课程设置中,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兼顾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兼顾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突出外语、微机和专业课教学。

定期进行全专业的技能比武和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在竞赛和考核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要求每届学生必须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英语证书,鼓励学生考取调酒师证书、中级餐饮服务员和客房服务员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目前,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中应与岗位工作技能要求紧密结合还需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和方法还需进一步科学化。

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旅游艺术系酒店管理专业自设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于当地专业人才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目标。近年来,在教学改革方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实践性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更为科学化的探索与改革,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

一、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建议》明确提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根据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要求进行预测,到2015年,旅游管理、营销、服务和产品开发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旅游产业的规模、质量、效益明显提高,旅游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4760万人天次,旅游总收入540亿元[1]。

通过对海南省旅游委、海南省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厅的相关资料查阅,目前全省旅游从业人员供需缺口数以万计。目前海南省紧缺的旅游人才主要集中于三类:一是熟悉国际惯例的酒店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旅游高端人才;二是旅游企业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三是新形态旅游业专业人才。海南是全国酒店保有密度最高的地方,酒店服务类人员和管理人员连续五年处于人才需求前十位[2]。海南工商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培养适应市场需求,掌握星级酒店管理理论,熟悉酒店集团管理基本业务,具有扎实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操作能力,能胜任酒店管理集团的各种业务和相关旅游企业的岗位,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本专业的设置体现了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服务于当地专业人才需求这一目标。

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面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庞大需求,将学生就业定位在“五星级、国际级”酒店,根据这一思路组织教师对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规划进行研讨,充分发挥“酒店管理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委员会以电话联系、定期座谈研讨、讲座等方式,进行分析行业发展趋势,指导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制定可行的实践性教学计划。在保证理论学习必须够用的前提下,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突出岗位针对性、技能应用性和操作实践性,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二)课程体系的设置。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结构由以下五大板块组成,这五部分层层推进,紧密结合。在完成大学基本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设置了专业基础课,以此为平台,对应未来就业岗位(群)所需的专门技能,设置了专业技能课程板块和拓展学生的职业技能板块课程,即专门设置了一组以实际操作为主的实践课。同时,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职业素质,又设置了一组专业选修课。整个课程体系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建立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能满足培养目标对职业能力培养标准的要求,并能根据技术发展的实际予以更新,实训时间累计占整个教学活动的52%,形成了完整的酒店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三)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

1、课程体系体现“工学结合”的特征。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导向,主要具有以下鲜明的特征: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性;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双证教育”;努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角色的要求。在课程体系的实施中,专业教师不断的深入酒店各部门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并广泛听取酒店管理层意见和建议,力求使人才培养体现未来角色的要求。知识结构强调岗位应用性、适用性、实践性,保持学校教育和酒店实际经营需求一致性。

2、课程体系的调整。酒店管理专业现有课程在总体上实行理论教学与践教学并行,实践为主的教育原则。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对以市场为导向的、面向大众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观念进行多元调整,按照酒店职业岗位(群)或者技术领域需要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以企业为依托,以校企合作办学为特色,以提高就业率为导向,加强与各习基地的合作,共同构建课程体系。采用职业基础训练模块、职业技能训练模块、职业技能教学模块、职业辅助能力模块,并将四大教学模块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基本素质与能力、专业素质与能力、专业技能与考证的全方位培训。

3、加强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思路和运作模式方面进行了探讨,寻找5-6家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构建整班建制的“人才订单班”,对人才班学生实行“双线”管理,既按院内学生管理要求又按酒店员工管理要求双重标准进行管理,学生在校就作为“准职工”参与到酒店服务及其他经营活动中。部分实训课程学生成绩的评定,是由酒店根据学生在职期间的实习给出,切实把课堂搬到了企业中去。另外,我们同时要求部分专业教师能参与到酒店对学生的培训授课中,促进双师教师素质的同时,又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做到校内实训和校外课程实训的有机结合。针对专业特点,实训和课程训练的课时量有些课程以达到45%以上。为了保证实训课的有效实施我们积极探索实训课的改革,。我们推行“边讲边练”、“能讲能管”的教学理念,校内实训均在酒店专业实训室(客房实训室、餐饮实训室、茶艺和酒水实训室)进行。校外实训分为课程实训(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两种形式,平时根据企业和学校教学需要安排部分校外课程实训活动,达到校企双赢的目标。课程实训主要是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大多数安排在海口市内协议酒店进行,如确有需要也可以安排在海口市外的建立了实习与就业协议的酒店进行。专业技能实训侧重于:前厅、客房、餐饮、康乐、会展等具体操作和基本技能操作;具有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经营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5、相关专业教学实训部分与职业技能鉴定内容相结合。酒店管理专业三门核心实训课程: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的教学内容中有近50%的内容是实训,专业教师直接将职业技能鉴定操作要求引入,将职业要求与教学要求结合,不但增强了学生专业知识的适用性,还提高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了对学生上岗前的培训成本。

(四)教学方法改革

避免“满堂灌”,实行“精讲多练”。把核心内容讲解透彻,同时结合模拟练习、案例教学、酒店情景式地训练,已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消化机会,达到“弄懂会做”的目标。优先聘请企业一线管理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学;定期聘请个专业高层管理人员,为学生做与专业相关的专题讲座;采用情景教学;在实训室模拟酒店各部门经营场景,并播放相关教学视频;与酒店实现“旺进淡出”的合作,旅游旺季学生到酒店在专业教师和酒店管理人员指导进行顶岗实训,酒店淡季酒店管理层到学校给学生做岗位培训;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开发、制作了本门课程的教学课件;采用师徒式培训;邀请毕业学生现身说法,分析和介绍酒店工作经验等;充分利用与海南省各酒店建立的合作关系,学生进行顶岗实践教学;毕业实习坚持到酒店或旅行社顶岗实习。

三、课程建设及教学环节的实践

(一) 课程建设

1、教学大纲建设。依据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遵循“够用、适用、实用”的原则,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将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有机的融合在其中,使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得到相互渗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次,把握重点、难点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素养问题。建立了实践体系中的“三个结合”: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相结合、专业基本技能与酒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相结合。以职业技能的主线来制定全部课程的理论教学大纲,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训指导书。

2、教材建设。在教材的选择上,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征,贴近学生的实际,尽可能选择高职高专优秀教材。教材选用坚持以下原则:(1)符合本专业实际的优秀高职教材,优先选用最近3年编写的新教材;(2)鼓励教师自编教材、讲义。积极组织专业教师与相关企业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专业教材建设。目前,学院组织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与红树林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共同开发了《饭店专业英语》,与海口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共同开发《饭店对客服务标准》等核心课程的视频教材。同时将《饭店管理概论》、《前厅客房服务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与相关课程重组整合形成的《饭店管理原理与实务》。变学科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以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1、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档案保存齐备。每学期每门课程的教案、授课计划、教学日志、听课记录等一系列教学文件由教研室负责整理和保管。使专任教师业务档案和承担的课程以达到规范要求,保证了正常教学的开展。

2、充分保证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实训课程学时占总课时数的45%以上。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贯彻“精讲多练”、“边讲边练”的教学理念,一方面保证实验、实训课程学时数的落实,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实验、实训课的改革。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已建有前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餐饮实训室和茶艺实训室等,能满足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要求。

3、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

(1)推行听课制度。教研室相关老师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课后与教师交流经验。教师之间坚持以老带新、集体备课和相互听课。规定青年教师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课时,并对课堂教学做出点评,促进青年教师进步。

(2)坚持公开课制度。按照统一要求,老师每学期要进行一次公开课教学活动,至少有5位老师参加听课评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发挥学院督导办对专业教学的监督指导作用。学院教学督导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教学实际,传授教学方法,提出意见和建议。定期研究教学工作,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4)加强了外聘教师教学的监控力度。加强与外聘教师的联系与沟通,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状况、学习习惯等,帮助他们因材施教。

四、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在专业学习效果上,更加强调技能、双证毕业。专业技能是职业素质的核心,以技能为主的课程本身就是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本专业将学生的职业技能分解为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实际操作能力,酒店营销等对外联络能力进一步提高,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之中,实行“双证”毕业的教学理念,我们每年将组织两次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行前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调酒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应取得至少一个岗位资格证书,“双证”方可毕业。

在外语学习效果评价方面,降低笔试成绩份额、提高平时听说成绩份额。从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开始,我们对2010级的英语课程采取了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经过与所有英语教师的反复磋商,为更进一步激发起学生注意平时学习英语口语和加强英语对话的练习,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英语口语考试的实施意见,并做好了有效的监管工作。

在成绩评定上,教师与酒店实习考评相结合,酒店岗位绩效及毕业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考评。所有学生在最后一年的实习期间务必根据所从事的岗位工作,完成毕业实习报告的撰写,指导教师是由学校专业教师和酒店管理层构成,只有顺利完成酒店实习、毕业实习报告的写作才能拿到毕业证。

参考文献:

[1]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N]. 海南日报, 2010,6(第1版)

[2] 苗幕时,孙琳. 高职旅游酒店专业课考核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22)

第4篇

关键词:旅游酒店;用人需求;高职院校;专业人才

我国旅游业因其综合性较强、开放程度较高、就业带动能力较强等突出优点,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全新增长点。酒店行业是我国旅游业的一个标志性行业,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品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我国旅游酒店管理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依据一项统计,到2018年,我国每增加8.3个就业岗位,其中就有1个就业机会在旅游酒店行业。当前我国旅游酒店行业存在每年200万人的缺口。目前的旅游酒店专业人才供给已经远远无法满足酒店业发展之实际需求,尤其是高层次管理人才更是非常稀缺,这就为我国高职学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空间。

一、我国旅游酒店用人现状分析

依据中国旅游饭店协会的一份调研报告,我国绝大多数旅游酒店管理类专业毕业生之所以未能进入旅游酒店行业工作,其原因往往是酒店行业的总体薪酬水平没有足够大的吸引力。刚刚从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们都希望能够依靠自身学到的知识得到较高的收入,然而,因为旅游酒店业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不仅工作的时间非常长,节假日休息机会很少,工作自由度相当低,而且工资待遇在当前的人力资源市场中也处于较低的水平上,从而导致旅游酒店难以留住毕业生。同时,旅游酒店在实际用人上也具有明显不足,虽然每年会通过人才招聘会招录一部分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但是往往没有对这部分新员工进行合理的岗位设计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未能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造成这些新员工无法体现出应有的作用,时间一长,相当多的高职生会因为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缺乏足够的信心而想方设法跳槽,其中还有少数旅游酒店将新毕业高职生员工视为廉价劳动力使用,只看重经济效益,却忽视了员工的切身感受,导致这部分员工会会因为缺乏个人成就感和归宿感而选择离开,这也是我国旅游酒店行业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我国旅游酒店的实际用人需求

其一,是我国旅游酒店在用人数量上的实际需求。鉴于当前我国旅游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一行业的用人需求连年持续增加。立足于对近年来的旅游酒店市场进行调研可以发现,如今酒店招聘变得十分困难,愿意从事旅游酒店管理工作的高职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减少,且旅游酒店在职员工的流失状况也非常严重。旅游酒店行业最为合理的人才流动率应保持在8%以下,然而,实际上我国旅游酒店的员工流动率高达24%,一些旅游酒店甚至达到45%以上。为切实解决用人数量上的不足,旅游酒店对于员工录用要求正在变得愈来愈低。面对这一现状,有相当数量的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了和旅游酒店管理相关的专业,以此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其二,是我国旅游酒店在人才技能上的实际需求。在我国经济近年来持续发展后,旅游酒店业也变得愈加繁荣起来,不仅数量上不断增加,而且在服务能力上也得到了持续提升,这样一来就对从业者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旅游酒店管理人员能够具备酒店前厅、客房、餐饮以及会议等部门的管理和实务操作等能力,而且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接待宾客投诉能力等。依据旅游酒店业对于从业者素质能力上的要求,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强化专业课程设置,从而实实在在地培养出符合其实际需求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三、适应旅游酒店用人需求的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明确旅游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服务当地经济始终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其所具有的职业教育特性也决定了高职旅游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之所在。高职院校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承担了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技能性人才的重要责任。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类专业旨在培养旅游酒店专门人才,为了能够更好地契合旅游酒店的实际用人需求,一定要在设置相关专业前就实施专题调研和市场预测。要全面认识到当前我国旅游酒店所需要的人才应当是集酒店理论知识、酒店实务操作、公关交际、外语能力等综合能力于一体的综合型管理者。笔者觉得,因为岗位的差异,对旅游酒店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当分不同的层次实施分类培养。这样一来,才能依据其所学方向,有侧重点地将其分配至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销售部或者人力资源部等不同职能部门从事其最为擅长的工作。

(二)积极创新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建设

在高职旅游酒店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当在课程体系中做到学习者职业技能提升与综合素质提高的并重。要在课程体系之中融入服务礼仪、形体、形象设计以及急救等方面的内容。要积极指导本专业高职生们更为清晰地认识到旅游酒店行业的特点以及培养的目标。在课程安排上,要平衡理论和实践的课时数量,尤其是实训课一定要保持合理的比例,从而让高职生们在学理论的基础上还能在实践上得到培养,从而更好地提升课堂学习的成效。学生们在第一学年所学课程主要有旅游学、管理学、酒店管理、旅游政策法规、酒店英语以及形体训练等;到了第二学年,学生们作为旅游酒店实习生,主要是在实训企业的客房、前厅、餐饮等部门从事具体业务工作,所学课程主要有旅游心理学、电子商务、服务礼仪、酒店客房前厅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食品营养学等,要求学习者们能够把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进行密切结合;到了第三学年,高职生们已经成为旅游酒店业的熟练员工,一般岗位是旅游酒店基层管理工作,所学课程主要是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为下一步的企业顶岗实习以及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大力创新办学方式实施校企全方位深度合作

目前我国已经有大量高职院校和旅游酒店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双方之间全面的产学研合作能够更好地推动旅游酒店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要形成校企之间深度合作的新型办学方式,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应当对对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分别整合自身具体需求的前提下,形成全方位、开放式的旅游酒店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而校企合作元素则应当全面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之中,并形成校企合作的良性运转体系。高职学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要把酒店日常管理中用到的服务案例、本行业领先的设施设备、酒店服务真实场景等资源和本专业的师资资源、教学资源等优势凸显出来,从而促使校企合作得到不断升华,进而实现从量到质之转变。其一,是校企之间应当共同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企业方要选出最为适合高职生们实训的场所供学生们进行实训,全力实施好顶岗实习工作,并健全顶岗实习的各项具体制度。校企之间应当一起协商与制定出顶岗实习的具体方案,明确顶岗实习的各项工作流程以及步骤,创建顶岗实习监控体系,有效保障顶岗实训能够有条不紊地实施。在顶岗实训过程中,要按照酒店为主、高职院校为辅的方式来开展,明确彼此的分工。要以旅游酒店为主体对学生们开展全面的岗前培训、实训管理等。在实训结合之后,校企双方应当一起对学生们的顶岗实训情况实施严格考核。在分数配比上,应当以高职专职实训教师的考核成绩为主,并配以旅游酒店兼职实训教师的考核成绩,从而形成高职生实习考核的最终成绩。其二,是校企之间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高职院校与企业双方在实训教学场地、实训教育设备等相关方面一起投入资金加以建设。校企共建双方应当确定各自的权利、责任以及利益分配,并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教学实训基地要落实项目负责制,一起建立基地管理机构,保障基地能够合理地运转。要按照基地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情况,共同拟订出《实训基地设施设备管理制度》,由双方依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共同形成实训教育教学方案,并做到严格实施。其三,是校企工作人员要通过彼此兼职建立起合理的运行体系。校企之间要制定出《合作企业兼职实训教师管理制度》,选聘旅游酒店中的高层管理人士兼任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院系负责人,聘任旅游酒店一线业务骨干兼任实训教师。要不断健全合作企业兼职教师管理方式,确定企业兼职教师应得的兼职报酬。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出台《高职旅游酒店专业教师赴企业学习管理制度》,明确本专业教师下企业学习研修的时限,并且和其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出高职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实践技能的主观能动性,以求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并传授给学生们。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旅游酒店行业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在用人需求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国各所高等职业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适应于新形势的变化,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客观规律,制订出更加切实可行的酒店专业人才培养规划,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与创新旅游酒店行业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以求更好地满足旅游酒店业对于高层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

作者:陈春菊 单位: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范智军,杜安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实施路径探讨[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1):91-94.

[2]李成.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23-27.

[3]张娟玲.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状况调研分析报告[J].空运商务,2013,(5):57-61.

第5篇

(普洱学院,云南 普洱 665000)

摘 要:本文结合普洱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的初步实践,探索出适合酒店行业发展需求的“产学研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关于“产学研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四个保障条件,对推进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提供了具体可借鉴的办法和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 :酒店管理;产学研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70;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2-0201-02

收稿日期:2014-07-12

作者简介:段朋飞(1985-),男,汉族,陕西省渭南市人,教学秘书,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酒店管理。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酒店业逐渐成为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4-2020年中国酒店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显示:未来几年,高星级酒店的投资将继续保持升温趋势。酒店行业要求高校培养出具有全球视野、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这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普洱学院与多家五星级酒店合作共建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产学研用”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培养高层次酒店管理人才。

一、酒店管理专业背景

普洱学院作为滇西南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承担培养区域旅游服务贸易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在普洱建设国家绿色经济示范区大背景下,在市政府与学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学院于2011年开设酒店管理专科专业,培养初期,采用传统“2+1培养模式”即专业学习2年后,需参加顶岗实习1年。该模式不能适应酒店市场对于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型高素质酒店人才需求的需要。经过借鉴国内外经验:瑞士洛桑学院的“洛桑模式”、香港理工大学的“校企合作模式”、重庆科技学院“双主体合作教育”,目前形成了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2.1 构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协同创新的培养体系

实行生产、教学、科研、应用相结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指酒店实践,提供服务,是培养人才需求的出发点,酒店市场一线生产方面会产生对人才的需求。“学”指在教学模式上,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在酒店中学,在学校中学,在生活中学。“研”指整个培养人才的过程,时刻需要探索和研究,研究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用”指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实用,专业,这里的“用”产生了人才的供给,最终回到“产”对人才的需求。这四个方面需要酒店,学校,学生共同来参与。

2.2构建校企合作基础上的“三主体合作教育”

根据相关院校校企合作的经验借鉴和当前云南省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学校酒店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上,明确三个主体:学生、学校、酒店。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和酒店通过共建实训平台、共同设计培养方案、共同讲授指导、共同开展科研、共同评价反馈等来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建立互利共赢的机制,形成“三主体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2.3构建“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过程

学校酒店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结合实训平台在功能分区上的模块性和职业对照性,对准酒店的生产、工作、服务过程,践行“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全真实训”人才培养过程如图1。根据酒店行业运行规律更和行业季节性特征,采用长(3个月以上)短(1个月以内)结合的办法,在保证教学总体目标完成的条件下,灵活安排各学年教学时间。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训相互嵌入,学习时间和工作时间相互交融,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酒店岗位需求的最大限度吻合。

三、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条件

3.1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落实“专业带头人引进”、“骨干教师提升”、“青年教师培养”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四个工程,确保双师素质及科研能力的提升,促进“双师型”教师结构整体优化,着力培养一支既有较高学术水平,又有较强应用能力的“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围绕提高教师教学、实践、科研,通过引进和培养,“双师”素质教师达到100%。

3.2优化人才培养课程资源体系

强化人才培养教学资源的模块化,理论学习系统模块、自主学习系统模块、虚拟酒店培训模块、全真实训实践模块。以酒店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置专业课程,酒店参与共同开发教材,依据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开发教材,结合酒店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和教材开发。结合学校对高端技能人才“应用型、创业型、创新型”的培育要求,建成一批体现岗位标准变化、突出职业素质、工学结合、理论实践一体的优质核心课程配套教材、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

3.3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为适应专业建设发展,改善实训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紧密联系酒店,按照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合作共建集“产学研用”功能于一体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分模块在模拟客房、模拟餐厅、实习酒吧、中西餐实习厨房实训实习,达到学生技能与酒店需求的无缝对接。通过与酒店的深度合作,在吸引酒店投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引入酒店企业文化,与合作酒店共同设计酒店文化教学实验室,营造职业氛围,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酒店环境中提升职业素养,为高端人才的培养创造优越条件。

3.4建立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机制

在“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注重学生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必须完善教学、培训、实习、实训立体评价体系,增加校内指导教师、酒店指导教师与学生全过程的交流,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形成学校、酒店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全过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结语

本研究以普洱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对新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构建了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其“产学研用四位一体”协同创新的培养体系、“三主体合作教育”和“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特色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独具创新性,并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四个保障条件。为我国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提供了具体可借鉴的办法和指导性建议。

参考文献:

[1] 赵德辉.就业视角下“洛桑模式”在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运用——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02:311-312.

[2] 袁晓曦.香港理工大学校企合作模式下实训项目的开展对高职院校的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13,20:103.

[3] 叶鉴铭.校企共同体:企业主体学校主导——兼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J].中国高教研究,2011,03:70-72.

[4] 张耀嵩.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8:40-42.

[5] 段仁启.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05:61-62.

第6篇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是该专业教学开展、课程选择、人才培养、授课方式、实习实训的总纲领。设置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创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第一步。1)团队商讨。每年的4月初,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就会启动当年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会,要求成立以专业负责人为组长,专业教师为成员的团队。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团队主要从人才培养规模、人才培养规划、人才能力要求、考取的专业证书、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对接的课程、后大学五年的知识需求及选修课等方面展开商讨。一般来说,由专业负责人根据专业设置时的调研报告,确定方案草案,然后经团队多次商讨,达成一个初步共识。2)调研访谈。人才培养方案的首稿完成后,团队需赴相关院校进行调研,学习其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经验,进一步完善本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团队还会走访旅游企业、行业及高等教育院校的专家,请实践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使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臻于完善。在以上工作基础上,还要邀请酒店行业骨干或中层干部来到学校,请专家从酒店的典型工作任务角度出发,探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并对课程名称、开设课时、开设学期等提出建议。团队则根据实践专家的意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讨论,修改完善后再由团队成员分赴各个酒店,请专家再次提议,力求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实用、科学。3)学校论证。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第五阶段,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组织各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学相关人员及科产处、教务处的负责人等对专业进行答辩、论证,力求符合学院的办学理念和社会实际需要。专业设置团队将根据校内专家的意见又一次对方案进行调整,最终完成完善、科学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付诸实施。

2师资团队建设

1)校内专业教师的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强,对师资的要求非常高,“双师”是其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双师型”教师的实质就是一名高职院校教师既要有教师素养,同时也要具备企事业单位所需的技能素质。一方面,“双师型”教师在教师素养方面应具备与时俱进的品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首先要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其次要关爱学生;第三要注重自己的外表与内涵建设;第四要具有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手段和高水平的教师素质;第五还应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即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第六应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的思维理念,形成大旅游的观念。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还应具备如下实践能力:首先应具有行业资格证书;其次要成为酒店行业资格证书的考评员,掌握行业人才需求的基本技能和素养;第三要能为酒店企业培训员工,提升职业技能水平;第四每年至少有累积两个月的酒店实践工作经历。学院可以通过派送专业教师开展校际交流、访问学者,组织相应的课程学习、企业实践等多种形式提升校内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2)校外兼职教师的管理。邀请酒店企业骨干人员走进课堂、举办各类行业实践讲座,由企业人员将其丰富的实践案例和经验带入课堂,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累计聘请了十多位企业一线骨干人员作为学校的专业兼职教师,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建设开拓了新的局面。企业兼职教师进入课堂,对其授课的质量要求类同于校内专业教师,同时也要顾及其企业工作的特殊性。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都会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培训,使其熟知学校教学工作的流程和要求,熟悉不同专业、年级学生的特性等。

3实习实训活动的开展

实习实训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也使学生能将实践与理论有效结合。实训实习的开展是校企无缝对接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实习实训活动的开展有多种形式:1)专业课程实训。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遍布各个学期和各门课程。在讲授“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课程时,可以邀请企业骨干、优秀毕业生、优秀实习生走进课堂,同时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如按照五星级酒店建设的南通大饭店新楼、金石国际大酒店等。“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宴席设计与服务”等课程的实习实训部分都将在校内外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展开。特别是“酒店专业调研”课程,将实地走访长三角地区的知名酒店,这对学生认识酒店行业、感知酒店企业氛围及工作环境大有裨益。2)工学交替实训。酒店管理专业进行宏观的工学交替实训,将学生安排在酒店进行为期5~6个月的对客服务。学生进酒店前,召开安全教育会和酒店与学生的双向实习选择会,让学生选择具体的校外实训酒店,并按照酒店岗位和学生个性安排实习首岗。进入酒店报到后,酒店要进行实习岗位培训,在为期两周的培训中,让学生理解酒店的理念、文化并掌握岗位基本技能,为实习学生安排校外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实习的管理。实习开始后,由学校安排校内指导教师每两周前往酒店企业一次,对学生思想、技能、知识和生活等进行指导。工学交替实训的中期,由学校各级领导走访各个酒店,与实习生、酒店负责人就学生实习状态、心理、技能等进行交流和沟通,请酒店企业对学生不足、学校管理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与学生就校内外指导老师、实习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等进行沟通,特别对需要由学校出面和企业沟通解决的问题进行交流。在实习后期,校内外指导教师要充分沟通,就实习学生的工作技能、实习态度等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对学生回校后的专业学习以及未来的职业选择加以指导,使同学们充分认知专业并进行后大学职业规划。3)假期实训。学校与酒店企业充分沟通,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等闲暇,同时也结合酒店行业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集中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岗位实践,在短期内开展“工学交替”实训活动。

4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如表1所示,校企合作从步骤上可以分为5个层级,内容上则表现在学生实习、人员互聘、科技服务、人才培养和学材合作等5个方面(资料来自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实践经验)。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是创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只有深度的校企合作,才能培养无缝对接的酒店管理高端技能型人才。

5结语

第7篇

关键词 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157-02

1 引言

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练掌握酒店基本管理理论和技能,进而更好地满足酒店行业对于实用性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该专业注重的是学生技能的培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必须具备酒店实际管理和服务能力。然而,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中,该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能紧跟时代和酒店行业发展的脚步,使得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造成酒店行业人才供不应求。由此,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快推进该专业实训项目建设,注重学生实践经验的培养,增加技能培训,为社会培养真正的高级管理人才。本文从实训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出发,研究分析该实训项目建设的具体措施。

2 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第三产业的增长带动中国酒店业飞速发展。据统计数据指出,过去几年中,我国五星级酒店数量一直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增长率超过15%。预测报告指出,未来两年,中国的一二三线城市中,国际酒店的数量还会在目前基础上增加60%左右。而高星酒店的增长带来的是大量的就业岗位,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这些酒店管理职位空缺接近300万。由此分析,酒店管理行业就业前景是非常可观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然而就我国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还远远不能够适应和满足酒店管理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其教学方式、方法仍然沿袭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没有突出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学生缺乏实训经验。因此,推进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建设是适应酒店行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次,高等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以及酒店旅游类职业学校的相关专业实训实验项目的建设,是学校重要培养模式之一,也是培养酒店类专业学生的必备,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升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并与实践经验更好地相结合。该实训项目是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引导”的新型教学方法,深化了以真实服务项目为载体的教学体制改革,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在酒店服务的实践中,在“边做边学,做学结合”中,提升职业技能和素养。

该实训项目的建设应始终坚持以酒店行业的就业需求为导向,强调对学生专业素质和技能、技巧的培训,实现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些实训项目重在突出行业化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需求,并且能够很大程度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酒店行业的前沿知识,提升实践能力与自身管理素养。

3 实训项目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太过宽泛,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教学需要。许多学校的教师不具备必需的专业技能,缺乏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素质,片面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却忽视了学生技能的提高;其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不能紧跟酒店行业发展速度,没有酒店、旅游行业的实践管理、服务经验,不能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从酒店聘请过来的客座教师往往学历不够,专业知识水平并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由此,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的建设,最为关键的就是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条件。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学校根据教学及专业发展的需要落实教师培养制度,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通过教师进入合作企业的实践,使教师深入酒店行业,了解企业对酒店管理人才的技能和素质需求。同时,深化“双师型”教师技能层次,使其系统熟悉、掌握酒店前沿理念、专业知识和酒店各岗位服务技能等。另一方面,聘请酒店行业专家型、管理型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将酒店行业中的优秀管理专家充实到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当中。兼职教师实践经验丰富,能够结合真实的酒店和企业案例,确保与时俱进,避免校内教学与酒店实际管理脱节的情况,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4 实训项目中教学实训室的建设

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的建立,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技能、职业素质,提供一个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训练平台。其应该既要符合真实的酒店环境,又要具备教学功能,满足学生实训需求。实训室的建设应该坚持教学环节和行业进行对接,书本标准与职业标准匹配,教学管理模式与酒店运作管理模式关联,课程考核方式与行业考核方式挂钩。教学实训室的建设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作用,并且教学模式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与行业模拟教学、现场演示教学、实践操作教学有机组合,使学生边学边训、学训一体,有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可布置为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前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这些实训室应该设施先进、功能齐备,通过营造仿真教学环境让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完成酒店管理、服务的基本职业技能训练。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工作流程,切身感受酒店各个岗位工作环境,加深直观印象,全面增强教学效果。

5 实训项目建设应强调“课岗对接,校企合作”

课岗对接是指学校课程的设置和企业的岗位直接对接,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学习企业所需的理论和技能,紧贴市场对人才知识技能的需求,实习就业学有所用。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该深入研究酒店行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需求及行业、学科发展的需求,以企业需求作为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出发点,在实训项目的设立、实施等过程中与酒店行业管理岗位对接,以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能力需求作为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课程。

同时,推进校企合作,促进实训项目建设的不断向前发展。校企合作能够将先进的酒店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传授给学生,以保证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岗位能迅速适应工作,让学生更快地得到晋升,培养出多层次、多元化、实用性及复合型的酒店管理全能人才。

首先,优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研究并制订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将行业、学科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引入课程教学,完善该专业实训项目建设,形成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其次,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去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主动与企业开展信息、人才、技能方面的交流,积极开展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

同时,校企也要加强具体项目实践的合作,实行校企双赢的合作办学模式。这样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培养成本,满足了自身的用工需求;另一方面,学校也节省了实训项目建设费用,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有设施和设备进行实地技能训练,接触一些直接的经验和工作技巧,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素质。

6 结语

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也使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成为热门专业。然而,由于该专业实用性的学科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够适应市场需求,需要与时俱进地创新,为酒店行业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这就迫切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由此,本文探讨、研究了高等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的建设问题。

参考文献

[1]许康平,兰肖原.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4):181-182.

[2]李晓东.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河南:河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