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幼儿美术教育范文

时间:2022-05-28 21:25:43

序论:在您撰写幼儿美术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幼儿美术教育

第1篇

关键词:中班 美术 游戏

一、游戏对中班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开展指南》一书中对幼儿开展规律的引见,必需要提高对幼儿生活与游戏过程中产生的共同价值的注重,对幼儿猎奇心、兴趣进行恰当维护和尊重。同时,教员能够针关于此对教育环境进行改善,尽可能的支持和满足幼儿应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从而取得个人经历。

普通来说,中班幼儿在整个幼儿时期比拟典型,思想表现是详细形象比拟突出,该阶段处于详细形象思想期,表如今课堂上和小班幼儿有显著差异,活动耐久性常呈现于感兴趣的游戏等环节。基于此,中班幼儿能够结合游戏和美术教育,两者共同进行,既可以在日常游戏中感知美术教育,又可以把美术内容直接转化成和游戏相关的活动,以此提升幼儿程度的开展。

二、中班日常游戏中融入美术教育

1、游戏中发现美术教育内容

游戏中孩子的状态是放松和专注,在游戏里美术内容能够激起幼儿创作情感,应用察看发现,幼儿关机、火箭等比拟感兴趣,因而能够每天和幼儿进行察看,然后把飞机当作美术教育的内容之一,激起幼儿的发明力和想象力,在此理性过程中,也考证了兴趣才是促使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要素。

2、游戏中寻觅美术灵感

中班的幼儿能够在游戏过程中不时寻觅和探究美术灵感。比方,在画金鱼时,金鱼尾巴比拟难画,在玩丝带游戏中,丝带飘逸又漂亮,此时提出金鱼,启示幼儿在画金鱼时,金鱼的尾巴能够画成和丝带一样悄悄的、柔柔的。之后绘画金鱼活动,其金鱼尾巴能够经过弧度各异的曲线直接画出,然后对尾巴进行颜色涂抹,表现的十分生动美丽。

3、游戏中获取幼儿的发明性、思想特征

应用游戏能够比拟直观的理解幼儿思想、发明力等,熟习幼儿美术教育在近些年的开展。应用对中班游戏进行察看,能够及时发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

4、日常游戏中融入美术教育

中班幼儿进行日常游戏中,可以恰当融入一局部幼儿美术教育,假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表达出了一定的对事物坚持恰当的热情和喜欢,关键在于对此表达出浓重的兴趣。因而,教员必需积极寻求幼儿美术教育的契机与内容。把幼儿的情感、兴趣等应用绘画方式表达出来。将美术教育和日常游戏严密结合在一同,能够对幼儿绘画的内在机制进行充沛调动,还能够激起起关于美术的酷爱。

除此之外,美术教育和日常游戏互相结合,必需要为幼儿提供十分优质的美术活动区域,比方单独的美术活动室等。笔者鼓舞幼儿在游戏中表现一定的想法与情感,用美术的方式在美术活动区角、美术活动室中表现出来。尽量在区角或者是活动室内,为幼儿准备的形形的质地、颜色、大小等,包括形形的画笔,可以为其准备橡皮泥、胶水、剪刀以及其他资料等,幼儿自选资料的方式,完成自在表达和自在张贴。

三、中班幼儿美术教育游戏化措施

1、对幼儿认知特性与其开展程度进行思索

某教员在参与某次教学活动时留下十分深入的印象,详细状况是由于一个孩子在将纸盒画成平面图像之后,心情特别昂扬,把图像展现给教员看,但是此教员却猛然发现到孩子作品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透视错误,并且做了比拟精确的范画。但是,孩子却说,教师画的平面图像底部并没有着地。此时,教师霎时明白,由于在幼儿眼中地平线是不会升高的,虽然教师所

画透视图像是最为精确的,但是幼儿心中却不易了解。所以,幼儿的认知特性关于幼儿美术素养的发挥发挥重要作用。假如无法强求幼儿完成促进本身认知才能提升的根底上,美术教育时恰当尊重幼儿的认知特征及其开展程度。

2、要综合思索幼儿兴趣及生活体验

一次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特地设计了一个游戏主题,对孩子如何画出拔河场景进行恰当引导,一方面能够让孩子更多的理解体育,另一方面能促进孩子的美术素养的提升。实践状况却是幼儿对拔河活动并不理解,教师设置的主题偏离了幼儿的兴趣与生活体验。这种状况下,教师一定要留意对美术教育游戏化题材进行挑选时要充沛思索幼儿兴趣,也只需是和孩子们兴趣足够的主题才可提升孩子的参与度。因而,幼儿美术教育施行游戏化,所触及到的游戏,教师能够采取问答式的琢磨方式,比方游戏是不是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内容贴合幼儿生活实践?幼儿的兴趣点是什么?应用对以上问题进行思索,同时和游戏设计互相结合,能够保证幼儿美术教育施行游戏化能够充沛调动其参与性和学习的积极水平,以此保证孩子在了解游戏与美术课程的前提下促进幼儿美术教育质量的提升。

3、完成幼儿游戏体验和学习技艺同步提升

第2篇

1.不能全面地看待美术教育

多数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绘画作品、总以成人的眼光去看、纠正孩子所谓的“错误”,比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小孩子会将天画成灰色、太阳画成蓝色等,这并不是错误的,而是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直观认识和表达。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这样的绘画,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通过绘画表达出来,在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情感宣泄的方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评价方式单一,教学模式死板

课堂评价对于孩子是极为重要的,一句鼓励的话语甚至能决定一个孩子今后的一生是怎样的。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评价方式,运用多种评价语言,要对学生起到有效作用。例如,在一堂课中,教师往往会对学生的绘画作业给出这样的评价“:画的很不错。“”还需要多多努力。“”画得很好!”等完全没有价值的话。

建议教师换一种方式,具体地去引导学生,例如,“你的太阳画的很棒,让老师一看到就觉得暖洋洋的”等评价语言,让孩子能够找到自己的优点,从而取长补短。对于幼儿美术教学,教师普遍采取教师选材,教导学生绘画的方式。然而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创造力,对于幼儿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毫无益处。

教师应该放弃死板的教学板书,融入孩子的世界,绘画的题材可以随意发挥,让学生画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让他们喜欢上美术课,才能最终达到量与质的转换,也可以借鉴国外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教材或作品,认真学习并运用到课堂中来,都能够对现阶段死板的教学有极大的帮助。

3.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教学设备

幼儿美术教育是启蒙教育,而美术教师则多数没有相关的专业的教学经验,只能以大众的、通俗的教学视角来对待教学成果,不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无法有效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而教学设备的不齐全,也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前进,这些归根结底,是社会对于幼儿美术教育的不正确或不重视。

二、总结

第3篇

赫伯・里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幼儿自然本性的发展。”就美术活动而言,它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开发儿童的潜能,培养儿童各种的能力,本文从美术活动现存的问题着手,提出了多种形式授课方式的结合来进行幼儿美术教育的策略与看法。

关键词

幼儿 美术 教育 绘画教学

爱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幼儿似乎从小就具备了这种独特的能力,在刚能拿起画笔的时候就会“涂鸦”创作了,美术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一种途径,以前人们总是把绘画单纯的作为一种学科和技能来学习,随着英语、作文等科目的重要性的提升,很多幼儿画画的权利被剥夺了,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人们又开始注意到了美育的功能,美术又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其实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迅速的关键时期,是儿童的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美术得当的教学方式会让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体验到快乐,使幼儿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乐观的心态,快乐的童年。

一、传统的幼儿学习美术的方式

提到幼儿美术教育,就不得不提出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问题。在传统课堂上,过分地突出和强调的是机械的模仿及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技能的掌握,而在具体的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常以艺术文本为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有关艺术知识无条件的灌输给儿童,忽略了儿童自身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体验,幼儿的学习被控制在范画模仿和被动接受过程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冷落。没有自我的表达过程,使儿童很快失去兴趣。

二、多种形式授课方式的的重要性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老师也开始注意教课的方式方法,认识到学生才应该是课堂的主体,而我们教师主要应采用积极的引导策略,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一)直观演示教具,把学生引入情景

在美术教学中,因为幼儿的年龄偏小,思维方式还处于具象思维能力阶段,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利用直观演示法可以寓教于乐,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电教设备再现教学内容情境或收集与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创设情境等,让幼儿入情入境,借境悟理,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我的小花伞”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幻灯图片引导幼儿欣赏观察各种各样,色彩丰富的小花伞。画面的直观优美的视觉冲击,让幼儿动态的观察了小伞各个角度的形态特征,同时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开展互动性课堂

思考是创作的源泉,课堂的互动性,会让儿童的参与性提高大大提升教学的课堂质量,美术课堂不只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互动的配合的过程,例如让幼儿体会人的情绪“喜、怒、哀、乐”如果单纯让幼儿做表情,幼儿肯定对情绪理解得不够深刻,如果设置一些环节来提问题:在什么时候会高兴呢?比如你在生日的时候,妈妈送给你个新玩具,高兴吗?高兴就是喜的情趣,那么你高兴的时候会怎样呢?幼儿很容易用肢体语言、表情把喜的情趣表达的淋漓尽致。幼儿在问题的情境中,很自然地就带着问题去想象,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了。

(三)为幼儿创设展现自我的机会

美术是幼儿最重要的自我表达的方式,通过美术活动幼儿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及思想。例如“奇怪的城堡”这节综合材料课程,有的孩子用火柴盒和牙膏盒拼组的一个确实挺奇怪的城堡,有的孩子选择积木和螺丝搭配到一起的城堡,在完成城堡后,有的孩子在城堡旁边画的交通工具停靠在城堡旁边,有的孩子画了心中认为最漂亮的公主放到城堡里面,自由创作总是会把孩子的注意力最大程度的聚集起来,在这的孩子都顾不上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创造一个奇迹。

(四)用爱心教导儿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适当的正面评价能增强儿童的自信心,但现在的幼儿园“口头表扬”教育到处都是,儿童只要做对一些小事,老师就会进行表扬。时间长了,幼儿不仅会觉得老师没有新意,而且会对老师的鼓励变的很漠然,即使表扬了也没有觉得开心、高兴,所以,作为老师要实际一些,根据实际情况对幼儿说正面积极的话语,不一定说:“你真棒”才是夸孩子,也可以用一个眼神,一个拥抱来鼓励幼儿,让幼儿感受到“他很棒”的信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幼儿的自信心就会不知不觉得增强了。

(五)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第4篇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057-01

美术教育可以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使之富于同情心和帮助别人,并为同伴的进步和成就而感到愉快。这些品质,如自信、热情、顽强、富于同情心和勤奋好学、爱创造等,还是创造型个性的性格特征。因此,幼儿美术活动是对幼儿实施创造性教育的最佳手段。

1 引导幼儿学会观察,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儿童认识世界,感知美的事物有赖于感官的发展,而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从而使幼儿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只有产生兴趣才能主动去观察。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尽量找一些有特点、感兴趣并比较新奇的对象,对司空见惯的事物也要尽量让他们看到其中新奇的一面。

例如:在观察小鸡时,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小鸡的外形特征,所提的问题既要符合幼儿的理解力,简单明确,又要给幼儿以一定的思考余地,多提一些引导性的、启发性的有助于幼儿的深入观察,使之在感知的基础上能大胆描述。若不能进行准确的描述。可以问得再细致一些:“你看看这只小鸡的眼睛是什么形状的?眼睛下面有什么?身上的毛是什么颜色的呢?”这样,幼儿就可以观察得更完整些。此外,教师在活动还应注重个别教育,对观察较弱的幼儿给予及时指导,引导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对于观察力较强的幼儿适当并逐渐提高观察要求,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2 鼓励幼儿,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儿童的想象和创造,通过开展创造性活动激发幼儿用自己创造的图式表示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培养探索发现的积极性。作为教师,万不可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去左右并要求幼儿盲目模仿,这样做势必会压抑幼儿的创造性。长期以来,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不少妨碍幼儿思维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做法。比如教师一般先出示示范画,再示范画画方法,然后幼儿照葫芦画瓢画出与教师示范画的内容、形式和色彩雷同的画。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儿童画画模式化、概念化,阻碍幼儿的思维和想像力的发展,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据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线索作为孩子思考的起点,使其展开想像,大胆创作。例如:“在大马路上”活动中,其教学的目的是让幼儿画出大马路上的一些景物。为了便于幼儿观察,我们把幼儿带到户外一起“欣赏”大马路,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喜爱去创作。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画出了恐龙汽车、飞船车、面包状的房子及各种花草树木等。一些幼儿利用提供的“红、黄、绿”三种彩纸进行撕贴,与“斑马线”遥遥相对。幼儿的自由的表现及自由创造,激发了幼儿的灵感及突发奇想,让幼儿在美的天空中展展翅飞翔。

3 丰富绘画表现形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求异、好奇是儿童的重要的特点,枯燥单一的临摹绘画,会抑制幼儿的创造思维,使之渐渐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而运用形式多样的手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思维,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在“房子”的教学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美术材料,让幼儿采取撕、剪、贴的方法来画房子,幼儿不但剪贴出了各种各样的房子,并在房子周围画上了小草、小花、树等。形式也非常多样,有的剪,有的撕,还有的画。这样,幼儿更容易对绘画产生兴趣。

又如,泥工及折纸活动也是手工活动的内容,将一张纸、一团泥在幼儿的小手中反复的折、不停地捏、团、压,就会变出幼儿“眼”中的“苹果”、“水饺”、“飞机”、“小鱼”等等,幼儿对此就象变魔术一样,产生了无穷的好奇与兴趣,同时还锻炼了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及协调性。

4 遵循幼儿成长规律,理解和尊重幼儿作品

幼儿美术活动的目的决定幼儿美术活动必须建立在尊重幼儿创作意图和特点的基础上,而不能用成人所谓的标准评价幼儿的作品画得“像与不像”。在日常的美术教育中,往往老师不经意的一句:“你画的什么,怎么胡画呀!”、“画得一点也不像!”深深挫伤了幼儿的积极性。只拿“像”与“不像”作为评价一幅儿童画的好坏标准,给幼儿的美术教育带来许多的误区。由于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但这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因此,教师应珍惜和爱护幼儿的这一特征,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好不好”,应该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并快乐着的,就足够了。一旦幼儿作品受到老师的承认和赞许,他们会表现出更大的创作热情,从而增强自信心,对绘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就会越画越多,越画越好。

第5篇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研究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种语言。幼儿美术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的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1.美术教学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1.1教学活动的题材选择

新《纲要》中说: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具有美术的特点:既要考虑幼儿心理规律和生活规律,也应考虑美术教育活动中所具有的独创性,让幼儿在教育中培养兴趣。

1.2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与教学内容密不可分的。新《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的形式的采用中教师也应遵循这一规律。恰当的将游戏的形式运用其中,让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步骤,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活动中带来的直观和快乐的体验。

1.3教学活动中适当的竞争形式

对于竞争可能我们都会想到比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竞争”,笔者认为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教与学的互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的活动。这里的“引导”就好比放风筝的线,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否则风筝都会飞不高。“引导”应该既给幼儿自由的想象空间,又具有一定的目标和要求。

2.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激发

在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丰富幼儿的经验,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的愿望和能力。在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应适时恰当地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的表现技巧。

2.1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是信任幼儿,也就是在相信幼儿能力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能充分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其次,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和想法的价值,不因为其想法幼稚而盲目否定,更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幼儿的想法。宽松的心理环境还要求减少僵硬规定,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势必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2.2丰富幼儿的经验

丰富的经验是幼儿创造的基础,只有当幼儿存储了丰富的经验的时候,教师才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例如:在组织出游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行人的服饰、建筑、环境布置、不同的花草树木。让幼儿在欣赏和感受的过程中,认识不同的形状、颜色、人物、表情,通过这些方式,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培养他们有意识地去关注事物的变化,用自己的行为去体验,那么,长此以往,幼儿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

2.3美术技能和创造力的有机结合

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而技能是实现这个目的的前提条件,两者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又相辅相成。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零件”,如:几何图形、半成品画等,启发幼儿用这些组装新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幼儿去表现,幼儿会把各种“零件”转化成看到的物体。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新的作品,每个幼儿意愿和喜好都不同,创造的作品也会不同。这既提高了幼儿的技能,又留给幼儿创造的空间。就像小鸟借助风力自由地飞翔,并感觉风的阻力。幼儿好比小鸟,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进行着艺术表现,那么技能就是幼儿要借助的风力和空气的阻力。没有翅膀的小鸟无法飞行,同样在没有风力、空气阻力的真空中,小鸟也飞不高。

3.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快乐体验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眼、手、脑的配合,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创作过程中带来的乐趣,并在教师及时给予的引导和鼓励下,获得克服困难的过程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使幼儿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1幼儿在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在幼儿美术创造的过程中,他们涂涂画画,不仅仅是因为需要一份作品,而是将这一过程作为幼儿表达情感、进行情感沟通的方式,使幼儿产生愉悦感。幼儿愿意和喜欢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比如将花儿、小草画的跟他们一样开心或难过,将作品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在创作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快乐。

第6篇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157-01

一、陶冶良好情操,促进个性发展

美术教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幼儿期是人类艺术才能的萌芽期,这一时期的艺术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情操陶冶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其中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它以其特有的可视形象和色彩,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典型地表现出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美,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知,激发幼儿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其一生的文化修养和精神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所创作的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从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幼儿大胆、主动、热情、敏感,而有的则表现得呆板、懦弱、缺乏独立性。通过观察幼儿的美术作品,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幼儿的心理倾向和个体素质的差异,做到因人施教,促使其个性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二、走进心灵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理性科目,它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的强制性。首先,走进童心世界,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他们的创作欲望。要使幼儿对所画的内容、形象有强烈的兴趣,观察并明了幼儿的所见所思所闻,让他们在头脑中对所要表现的事物有鲜明、清晰的形象,内心产生创作的欲望,并使之呼之欲出。如:小班的绘画“小脚丫”,通过了解小鸡的脚丫像青竹叶,小鸭的脚丫像芭蕉扇等形象的比喻,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讨自已的脚丫像什么,使幼儿在欢快的议论中发挥想象力。其次,结合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如让幼儿欣赏美术作品,使其逐浙从感知美到理解美,从表象美过渡到内在美,提高审美能力。与此同时,随着幼儿对艺术兴趣的浓厚,这时候就要抓住时机将幼儿头脑中丰富的美感知觉引入到美感体验的表现阶段,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创作欲。可以将幼儿带入大自然,启发幼儿用眼睛观察大自然中各种具体事物的形象,并用画笔画出自已的所见所想。这样他们在创造过程中会表现得想象力充分,情感丰富,思维积极性高,操作能力强。第三,寓教于乐,配合教学开展游戏活动。对幼儿来说,那些美的素材、剌激是幼儿满足安全、生理等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新需要,是激活思维的触点,是激发其造型操作、实际行为动机的主因。在幼儿心中,美术活动也是一种游戏活动。所以,针对这种特点,应该让幼儿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在玩中观察事物,在情境中产生对绘画的兴趣,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如:大班在美术活动中的“小老鼠上灯台”,可以先组织幼儿玩游戏,通过游戏知道小老鼠想偷吃油才上灯台,并观察周围环境,然后提出问题,激发幼儿作画的愿望,接着在作画过程中紧紧围绕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大胆想象:怎样上灯台,怎样偷油吃。最后让幼儿说说自已的作品并让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三、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创新精神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某些孩子的画面,方不方,圆不圆,非常乱,既和老师的不一样,也和小朋友的不一样。对这样的作品,许多老师会否定幼儿,认为其画的什么也不像。这种现象从表面上看是成人要让幼儿学习范画,遵守常规,其实却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把幼儿的一些独特的见解和想象力否定于萌芽时期。把“苹果画成方的”、“把人画成三头六臂”,显然,幼儿的标新立异往往会脱离实际。假如成人不能认识到孩子这种独创性表现,而轻易地代替或剥夺孩子的这类机会,粗暴否定孩子的作品,会使幼儿备尝失败、挫折的体验而变得循规蹈矩,懒于动脑,疏于尝试,从而泯灭创造潜能。因此,要承认幼儿的个性差异,相信幼儿的绘画潜能,允许幼儿按自已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要鼓励幼儿去标新立异,努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训练孩子的扩散思维。首先,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教学是激发幼儿创新热情的主要手段。要让幼儿每天感受到一个新老师,教师的独特新颖会使幼儿感到好奇、兴奋,从而诱发出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美感。因此,教师要勇于开拓创新,精心设计并组织好每一次美术活动,让幼儿每天都能感受到美术活动的新、巧、奇、趣、活,从而激发幼儿美术创新的热情。其次,丰富想象空间,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对幼儿来说就是要“自已想,自已做”。每次上课时都象是带幼儿做一次探险,做一次想象中的旅游,不拘形式,不择手段,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创作,不断为他们新奇、离奇、变形、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而加油,让全体幼儿为他们自已的敢想、敢画的求异精神而鼓掌。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只要有趣,画什么都可以,让他们勇敢地、大胆地、毫无顾虑地安排好自已的思路,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第7篇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3――6岁的幼儿常常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进行思维的,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各种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美术具有丰富多彩的色彩、形状、结构和材料,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的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此,幼儿美术教育不仅是幼儿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除了其特有的知识技能目标外,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创造力、想像力和独立健全的人格等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应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标出发,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并且教会幼儿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一、绘画教学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让幼儿对绘画感兴趣。

1、用灵活的方法导趣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绘画特点,涂鸦期幼儿有明确的绘画目的,给他们一张纸、一只笔,就会涂涂画画,这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的乱涂乱画,教师不但不能随便责怪,还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幼儿听到赞扬后越画越带劲儿,真的按照妈妈绕线团的样子画起来,这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教师只有按照幼儿年龄,绘画特点施教,才能使幼儿的绘画技能得到提高。

2、用生动的语言兴趣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用生动灵活的语言更能激起幼儿的绘画兴趣,比如:大雨下了一夜。天亮了,鸡妈妈要送孩子们上幼儿园,开门一看,周围都是水,它的家变成了小岛。孩子们出不了门,鸡妈妈急得直打转。乌龟妈妈知道了,赶紧爬回家。不一会儿,水面上冒出了一排圆圆的“石头”,一直排到对岸。“多奇怪的桥呀!”鸡妈妈高兴得叫起来。鸡妈妈和孩子们一个跟着一个小心地过了“桥”。等它们回头看的时候,“桥”不见了,一只只乌龟正从水中伸出头来向它们招手呢!老师边讲边画,最后老师说:“小朋友想不想也画出一座奇怪的桥呀?”小朋友们齐声说:“想。”说完都赶快拿起画笔专心的画起来,不一会儿,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在我的眼前,不少幼儿都帮助小鸡们画了桥。在绘画课上教师多运用生动的语言,不但能激起幼儿的绘画兴趣,还能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3、用鼓励的方法引趣

幼儿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不管画的好坏,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评讲孩子的作品时,对不满意的作品绝不能简单粗暴地说:“你画的是什么?撕掉重画。”如果这样批评孩子,孩子对绘画不但没了兴趣,还会失去信心,相反,如果换个方法,说不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实践使我认识到,指导幼儿画画,关键在于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种手段对幼儿进行导趣,激趣,引导幼儿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幼儿只有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自愿地去探讨,去学习,在他们自愿求知时,方可传授知识,方法及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各种能力。

二、幼儿时期是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萌芽期,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1、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创造的欲望。

创造激情来源于兴趣和好奇心,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幼儿的好奇心重,对有趣的物体,有意思的事物,出于好奇常引发兴趣,好奇心驱使他们喜欢寻找奇异的、有刺激的事物,引起探索兴趣,激发创造的激情,促进创造思维活动。因此,教师要巧妙地抓住儿童纯洁稚拙的童心和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依据兴趣和绘画技巧特点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挖掘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绘画活动对他们来说,这一种感兴趣的快乐的游戏,一切教育的概念都应立足于这个现实基础之上。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儿童感到需要时,教给他们一些美术的知识和技能,这将会有助于儿童更好地进行创造活动。

2、 调动幼儿的感性认识,培养幼儿创造的潜力

人的创造活动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是创造活动的源泉。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教育家蒙台梭利主张:“应让儿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自我,自己的思想,让孩子学会驾驭自己的才能。”儿童美术教育理论家罗恩、菲尔德认为:“美术教育并不是教人画画,其作用是通过造型训练,促进人健康成长”皮亚杰说:“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以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去使现实被他同化。这里没有强制,也没有处分,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幼儿进行的游戏很多,绘画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方式。”

3、 动手动脑,激发幼儿创作的灵感

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手脑并用。当幼儿产生了创造意识后,就会迫不及待地通过自己的双手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在验证过程中,他们会一次次地改进自己原有的思路,通过再思考再动手,最终达到完美的结果。教师启发幼儿进行创意设计。每个幼儿都积极思维,

这一过程,训练了幼儿的横向思维,创造精神得以体现。

4、保护幼儿个性发展,开发创造潜能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在传统的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喜欢用同一的绘画工具,同一的绘画方法来要求幼儿完成任务,其结果是幼儿很想去尝试一些与众不同的绘画作品,但最终必将导致幼儿的从众性。因此,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方法后,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创造力的发展。大大开发了孩子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了幼儿独创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