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8 11:26:12
序论:在您撰写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但是,近几年由于受教育系统考编的影响,我园师资流动比较频繁,每年会有大量新聘教师入园,90%以上为年轻教师,体现为:音乐教学经验不足、组织能力不强,组织方式不丰富。加上音乐教学活动形式活泼,幼儿在活动中往往表现情绪激动、行为活跃,这更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因此,提高校本研修实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正是幼儿园前进的动力。我们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全员提高为目标,紧紧围绕幼儿园的音乐特色这一中心点,开展了以“分层研修,连环跟进模式”的校本研修模式。
一、团队分组,明确音乐研修方向
为了实践并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分层研修”的培训模式,首先要了解教师现状,帮助教师梳理自身专业发展的水平与能力,制定合理的成长规划方案,并扎实理论、提高技能,从思想上、制度上保障课题工作的顺利开展。
1.健全制度,营造音乐研修氛围
为创设良好的研修氛围,我园从规章制度入手,结合分层研修实际情况,革新了分层研修、师徒结对、三优考核、课例研修等《教师分层培训系列制度》,从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奖励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从宏观上调控研究过程,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们研究的主观能动性。
2.合理定位,构建音乐研修组别
我们根据教师教龄、教学能力、音乐专业技能、所获荣誉、科研水平等各项指标,通过教师们自我定位、领导考核等方式把全园教师评定为一至五星级,分别为组、起航组、搏浪组、远航组、领航组。每个星级的教师组成相应的研修小组,根据各组发展目标,分层培训。
3.调研访谈,把脉音乐教学现状
实施分层研修前对教师的音乐专业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它能为研究者有效而合理地开展研修指明方向。调查的内容包括教师对音乐课程的认知程度、对音乐教材的理解、对音乐教学策略的掌握等。调查的形式主要包括:集体或个人访谈、问卷测试、课后测试等,根据统计出的有效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
二、研修分步,开展全面递进培训
通过对教师教学的现状分析,我们制定出每一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和目标,选用适宜的培训模式,形成“连环跟进、螺旋上升”的培模式。
1.训赛活动常规化,扎实基础
为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尽快提高,分层培训实施以后,每组制定相应计划,定时定点开展理论学习、专业技能考试、课例研讨等活动,使训赛活动常规化、规范化。如每学年的分层音乐教学考核,组教师学习录像上好模仿课,启航组教师参考教案上好达标课,博浪组教师自编教案上好优质课,远航组教师发挥特长上好示范课。
2.研修重点具体化,各有所长
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多,重点不同策略不同,教学的难易程度也不同。我们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课例研修为载体,根据各组的教学经验制定了相应的研修目标和内容,明确研修课的主要模式,使音乐课例研修更加具体、有针对性,不同层级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如我们要求组教师能上好模仿课,上模仿课能让青年教师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少走弯路。我们将本园优秀音乐课例录像、网络上优秀音乐课例以及名人名家的优秀课例收集在资源共享库中,供青年教师搬课。
3.研修内容专题化,全面提升
根据当前教师存在的某种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问题或某个音乐课型等确定有预案、有目标、有过程、有反思的研修专题。每学期大教研和分层教研根据专题预案中的目标、内容、形式和实施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如:音乐欣赏专题研讨制定全园的大专题策划和各分层组的小专题策划。先由教研大组集中学习理论、邀请专家讲座、开展头脑风暴等学习活动,再由各分层组根据本组幼儿年龄特点进行一课多研等课例研讨,最后各组在全园作展示。通过大组学习、小组研讨、集中展示,使音乐教学研修专题学习得以落实。
三、研修分式,促进教师全面提升
分层研修全面实施后,为使研修全面开花、全员参与,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需求,我们开展了研训一体化培养模式进行,很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自主申报考核课,逐层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每学期幼儿园会倡导全体教师申报音乐考核课。在教师自主申报的基础上,统一编排考核课的教学时间、考核人员,在考核期间,每位教师必须参加研修7个教学活动的观摩、评析,并上交评析意见。对考核中不合格教学活动,由研究团队进行重构,并进行反败为胜课例的研讨,直到考核合格;对考核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音乐教学研修在全园持续、深入地推进了4年,促使每一位教师通过亲身参与教学改进和研究活动,来体验音乐教学的快乐,明确自己教学改进的方向。
2.师徒结对互助课,快速提升反思评价能力
随着分层研修的全面展开,我园教师群体的教研氛围逐渐形成并呈现良好态势,师徒结对“1+1”教学互助课应运而生。所谓“1+1”教学互助课即教师本着自主、自愿的原则组成教学研究小组。我园以师徒结对中的师徒和分层教研组长2~3人为互助组的形式开展。互助课针对教师申报的音乐考核课,在申报教师个人行为上对其进行教案分析―教案重构―教学研讨―方案修改―再次上课―总结反思的过程。通过互助组教师之间面对面、手把手的评价、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3.专家引领特色课,重点提升教学创新能力
为了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继续更新我校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我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确立“以校为本”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体系,有序地组织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开展了一系列追求成效、讲究创造的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可贵的经验。现将本次学习研修工作总结如下:
一、有力的领导小组是成功的前提
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提高对学校发展必须教师队伍整体建设优先发展的认识,针对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构成、知识构成和教学能力素质的构成特点,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具体实施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专人负责、分工明确、分层培训、分类推进、高效务实”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原则,确立形成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网络”,制定了“通识教育与分层次校本教师教育”的培训计划,有力的督促和推进了校本教研的工作进程。在开展工作中,领导小组经常深入教学工作当中,全力促进素质教育,围绕科研氛围的营造、教育理论的宣传、常规教研的落实、考试改革的研究等重点工作,开拓创新,真正突出以校为本的教研,使我校逐渐形成了以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成名之源。
二、积极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
在实施校本研修中,学校开展以理论培训、思想教育、经验交流、制度管理等方式,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切入点,认真贯彻实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以《解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书,全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广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宣传,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利用升旗仪式、政治学习介绍)、经验交流、未成年人教育法规、师德教育文件和“八荣八耻”教育等培训。真正把师德教育落实在培养教师事业荣誉感、岗位责任感、生活幸福感和对学生充满爱心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实施校本研修中,我校教师积极申报小课题,并得到了教研室的立项批准。为此,学校观看了郑州市教科所专家卢臻等三位老师的讲座,学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在实施校本研修中以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教师新课程培训,提高其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开展新课程标准研究、新教材研究,新教材教学设计与典型案例分析,学习《用心做教研》、《高效课堂22条》和《有效备课》等书籍,通过多种形式的通识性培训和自学教育理论专著,切实更新了教师教育理念,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增强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意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完善了教研组织,健全了教研制度
学校教研组根据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安排,结合各组教师实际,均制订出了切实可行的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和学科课题工作计划,加强了对教师教研、教改的课题指导。真正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保障机制,整合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和课题组等的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专业人员等校内外各方面的作用,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了平台。在实施研修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设立不同的内容,采取专题系列培训、自学辅导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使教师的业务学习常学常新,与时俱进。严格检查,注重过程管理,建立教师继续教育个人档案,详细记载了每学期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资料,包括课后反思、论文、学习体会、教学点滴及研究的原始资料等。同时,在研修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查继续教育内容,从长远的角度确定教师的发展方向,尊重教师的个性,每个人都制定自身发展计划,确定活动内容,与时俱进,走自身特色发展的道路。
四、加强教育教学的研修
1.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本学期教导处对教师的备课、说课、听课、评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等环节开展培训,主要通过教学评优、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经验交流、课后反思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培训,并对教师进行了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与此同时开展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专业知识更新与拓展等专业培训。各项培训主活动贯穿于学校的教研活动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了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2.教育教学能力的研修。开展小学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育教学评价、教育科学研究的培训,通过校本研训的方式,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和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武装教师,使他们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拓展专业知识,提高教研能力。并能紧密结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撰写教学经验总结及学科论文,探讨继续教育和小学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五、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1、继续开展读书活动。采取通读、选读、摘录读等形式,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自修和反思相结合,以教育教学专著为内容,开展读书活动,要求教师每人每年记读书笔记,并撰写读书心得。
2、严格按照教学常规要求和课程表上课,每一节课后都要写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教案书写要规范、要有创新,要及时对学生的各种作业进行细致批改。
3、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按时完成各项任务,并作好记录,写好心得。
4、教师要积极按时参加教导处组织的业务学习,做好记录,完成各种任务。
我校在实施校本研修中积极为教师搭建了三个平台。即“走出去”与“请进来”的交流平台、领导班子与普通教师的交流平台、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交流平台;实现三个结合。即个人自学反思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学研究培训与专业人员引领相结合、新课程标准学习与新理念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培带训,发挥老教师的经验、年轻教师的激情、骨干教师的专业的三大群体力量,实现新思维的突破、新模式的突破、新方法的突破。
六、其它
这些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根本、是关键。一个区域,通过引进人才可以调整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和学历结构,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持续、主动、有进阶地研修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研修必须转型,通过专业地服务教师学科育人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有实际获得。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理念就是“成就教师、发展学生”。
一、教师研修:关注教师学科育人能力提升
学科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每门学科的课程对于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科育人是以学科核心知识为重要载体,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基于真实的情境任务,在学生团队或个人开展实践性学习、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落实学科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达到学业质量标准的育人行为。课堂教学是学科育人的一部分。
学科育人要坚持价值观与能力并重,要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学生需要通过学科课程的学习,获得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全球化能力等。这些需求对教育的目标、内容、组织、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教师的学科育人能力是一种学术能力。它是教学的学术、育人的学术,是高度专业化的表现,其实践性极强,具有学科性、现场性、个性化等特点。学科育人能力不是一项简单的技能,是有教无类的、动态发展的学术能力,要求教师具备学生知识、课程知识、教材知识、教学知识、评价知识以及学习设计、实施和自我发展能力等。以学科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现场并不只是单向的输出,无论是授课、组织活动以及师生之间互动,都对教师有很高的学科教育专业要求,教师的学科教学,在不同学段、不同学校、不同班级都不一样,个性化极强。
只有坚持学科育人,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教师研修要超前思考、跨界思考,要关注教师学科育人能力的提升,要帮助教师获得“带得走”的理念和能力,内化成教师的自主行动。只有这样,教师回到教学现场,才有可能创造性实施,解决现场问题。
二、研修转型:专业提供高品质教师发展服务
教师研修,要满足需求,更要引领需求。唯有专业,才更能体现教师中心,才能立足现在、面向未来。
1.尊重客观规律
这一点非常重要,是专业精神的表现。教师研修机构具有研究、指导和服务的职能,首先要研究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学科发展、学生学习和成人学习的规律。当然,也可以直接掌握并应用已有的关于规律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过程当中生成的成果,一定要在区域层面把研究成果进行实践应用,最终转化成教师研修的资源,服务教师发展。
2.依据标准研修
素养导向、标准导向、问题导向的教师研修,有利于教师的学科育人能力提升。专业性的重要表现是依据标准开展研修。标准引导方向、明确目标、规定内容。教师发展标准体现了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和进阶发展要求。教师在不同的专业发展阶段,从新任教师、发展期教师、成熟教师到名师,素养特征和发展需求是不同的,育人能力是呈现进阶发展的态势的。
目前,国家正在研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各地分类、分科、分层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引导各地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进行科学诊断,设置针对性培训课程,确保按需施训。促进各地按照教师专业成长规律,系统设计课程内容,创新研修模式,持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也为探索教师研修学分管理奠定基础。
3.建设专业队伍
专业的研修需要专业的队伍和专业的机构。每个区域都应有一支高度专业化的培训者团队。培训者队伍的能力建设至关重要。目前,这支队伍的名称在各地不同,包括教研员、研修员、培训者等,一些地区的培训者队伍还存在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化程度较低、学术性不够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亟须改善。在各地,教师研修机构的名称更是多样,包括教研中心、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局教研室、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师进修学院、教师研修学院、教育学院等,其主体职能大体相同,部分职能略有不同。当前的主要问题是,要服务教育改革的需求,机构的职能需要丰富,内设机构需要匹配,以此来提升专业性。
4.不断超越自我
这也是专业精神的一种体现。自我突破、自我超越,需要有前瞻性、宽视野,更需要教师培训者有使命感、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教师的培训者应基于教育改革的需要,基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需要,基于教师的实际需求,超前研究与实践,给一线教师提供专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指导学校和教师发展。这样的组织具有专业型、学习型、实践型、研究型、创新型、合作型、生态型、服务型的特征。
5.加学科建设
重视学科建设是专业研修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要从课程、教学、评价、资源、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职前职后衔接等方面,重点开展研究与实践,促进学科建设,这非常重要。要科学地把握学科建设的方向,建设一流的学科队伍,才能专业地服务教师的学科育人能力的提升,着力推进研究成果的转化。
唯有研修转型,才能更好更专业地支持教师发展。具体包括:研修工作重心从“学科教学”转向“课程育人”;教学目标从“知识获得”转向“素养提升”;研修内容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学改进从“基于经验”转向“基于实证”;教师研修从“专家传授”转向“教师众筹”、从“统一培训”转向“个性发展”。
在研修转型实践中,我们聚焦课程改革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以课题或者项目为载体,教研员牵头整合高校专家和一线骨干教师资源,建立多个团队,研究、解决真问题。例如:“促进学科能力发展的教学改进”“义务教育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研究”“基于学习者分析的教学改进”“基于学法指导的教学改进”“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等30余个项目。在项目实施中,建立研究、实践、改进和追踪机制,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的过程,问题解决了,教师的能力也就提升了。教师自己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非常重要。其中,微团队培训的做法非常好,有利于团队成员互相支持、共同解决问题、持续改进。
三、合作研究,提升中国特色教师教育的品质
当前,教育改革节奏快、力度大,我们要顺势而为、趁势而上,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确保教师培训机构、教师培训者队伍的专业性,研修机构和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要共同创新发展,共同开展研究。
1.服务区域教育
教师研修机构是区域的专业智库,服务学校、教师发展,服务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面对多元需求,要通过高水平的研修转型面对挑战、解决问题,主动求新求变,转变理念、丰富内容、创新方式、建立机制是转型的重点,体现了中国特色教师教育系统的核心能力。
2.共同创新发展
教师教育研究的宽度和深度在不断发生变化,研修制度具有中国特色,不可替代。我们要共同实践,共同创新,发挥团队力量。研修机构之间要开展合作,同时,研修机构也要与高校开展合作,做好教师职前职后衔接。对于教师职前培养,无论是本科、硕士或者博士学位,都应在职前加强教育教学学习与实践,区县级教师研修机构可以作为教师职前培养实践基地,经过教学现场的学习、研究、实践、改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胜任教学工作。例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开展合作项目,共同开发本科生或者教育硕士的教学实践类课程,教研员可以去授课,做兼职教授。
3.共同开展研究
21世纪以来,国际上高水平的教师教育研究呈增长态势,美国占据中心位置。但中国大陆处于弱势,研究成果较少,缺乏国际化的教师教育研究机构和团队,缺乏相对聚焦的研究主题,缺乏持续稳定的追踪研究。
未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研修机构的研究力量可以结合在一起,聚焦关键的问题,共同_展持续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不断地应用。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共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过开展STEAM教育的教师研修,提高教师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水平。我们还要总结、提炼中国教师教育的实践经验与智慧,在国际上分享与交流,扩大国际影响力。
我们一行农村数学老师放下粉笔,拿起钢笔,走下讲台,做回学生,迅速完成了角色的转换,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仔细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以及精湛的理论,让我们仿佛返回到学生时代,忘我地享受着这一顿知识的饕餮大宴。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进一步了解了课改的发展方向以及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反思了平时教学中的不足,更新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深深地体会到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针对老师们教学效率低、教学成绩差的问题,重庆朝阳中学的胡世川老师和熊英老师分别作了《初中新课标下的教师成长》和《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胡世川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他参加工作以来的心路历程,他从刚参加工作的苦恼、焦虑逐渐转变为平和、淡定,进一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期间离不开他对学生的了解和关注以及对课标的深入研究。他还提出了新教师成长的注意事项,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对情感态度的的把握,要了解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二是对课堂的把握,要还学生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三是跟师傅、读课标、多反思,要多学习师傅的经验,研读课标,反思自己的不足。做到这些,新教师就能快速成长起来。熊英老师则从课堂教学入手,用实际案例提出了课堂教学中的五个方面:1、创设情境,感知数学。2、动手实践,体验数学。3、加强直观,感悟数学。4、当小老师,再创数学。5、做好总结,升华数学。她提出: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地位,用学生的眼光来看待数学;我们教师首先要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才能呈现给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有用的数学。这两节课对我们一线教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值得我们学习和实践。
肖红教授的讲座《素养时代下数学文化内涵解读及其教学》则给我们深层次地剖析了数学文化和核心素养。他指出数学不能演变成空洞的解题训练,而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真善美,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真善美的过程。他指出教师发展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能胜任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书匠”的境界;第二种境界能做到给予学生思维启迪的“智慧型教师”的境界;第三种境界能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素养的“数学文化教育者”的境界。我们每个老师都应该努力向第三种境界发展。张廷艳教授的《数学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路径》则首先指出:作为教师一定要俯视教育,俯视教学,俯视课堂。我们一定要站在一定的高度,适应这个变革的时代。她从社会的变革联系到了学校的变革,教育的变革。指出了未来学校的三大特质和未来学生的三大特质。分析了我国数学教育观的变化历程以及数学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指出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特征。并且为我们详细剖析了最新版的课程标准的十大核心概念以及新课标下数学的落实途径,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美丽的班主任钟晓燕老师耐心细致的给我们讲解了PPT的制作方法,一步一步地教会了我们怎样简单快捷的制作PPT,为我们的教学中又增添了一项新的技能。莫婷老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经验交流》具体从教学过程中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学业评价四个方面分别运用什么样的教学资源,怎样运用等方面给我们进行了指导。骆鹏教授则教会我们怎样通过铺设语言轨道,直达学生内心。我们讲课的语言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中要尽量避免这些问题,让我们的语言既能表达清楚又可以吸引学生。
带着期望,带着梦想,我们如约相聚在株洲田心中学。参加2015年国培计划——初中美术种子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学科研修培训。在此之前,我一直工作在美术教育的一线。在七天的学习中,聆听专家们由浅入深、生动详尽的讲座,不仅使我对学校美术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我的思想、观念、心灵都受到了一次触动、提升、洗礼和升华。此次培训虽然时间很短,但安排的紧凑有序,学习内容丰富,讲授精彩纷呈,观摩大开眼界。下面我就谈谈培训学习中的一些感悟,与大家共勉。
一、专家讲座,高屋建瓴。
听取教授的课,让我认识到教育要回归原点。作为美术教师,对学生所实施的不只是专业美术教育,更多的是生活美术教育,在教学中,淡化美术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不仅如此,美术教学还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应当把教学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把他们特有的游戏生活、身边的校园环境、家庭和社会生活变成习作的丰富源泉。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生活,用画笔去记录生活,使他们从中品尝到生活和绘画的乐趣。只有追求学生的需求,营造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美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联系,才能使孩子们真正的爱上美术课。并且美术并不是单纯的学科,它与信息技术、音乐、体育、语文、数学等学科融为一体,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不仅如此,教授的课让我懂得创新思维方法有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等。这些思维都要由原生态的东西,一层一层联想,这样的创意是无限的。还有废旧,乡土,简易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所以上好一堂美术课要求我们美术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素质,专研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把美术课上好。
二、交流研讨,共同提高。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从而适用“新教育”“新技术”“新课堂”的要求。
二、研修目标
1、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及各科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2、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语文及各科教学不断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3、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三、研修方式
1、认真聆听专家们的教授,虚心向专家及同行请教
在学习中对专家讲解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在学习中总结、反思,在总结、反思中提升
加强业务学习与进修,主动关心国内外及周围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每周至少抽出几个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技能水平,如各种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上网等,汲取信息技术的新知识、新技能。⑴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⑵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⑷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俗话说“长到老,学到老”,我决心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并拟写质量较高的教学反思、教学或者教学设计与同事交流,把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教科研成果征集活动。
三、具体
1、上课期间每天利用1至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假期可以每天适当延长3至4小时),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由于每位音乐教师的个人素养不同、专业不同、基础不同、学习习惯与方式不一,个人专业发展愿景有差异,目前的研修方式显现出了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音乐教师的个性化、创造性的持续发展。从而,面向音乐学科“课改”实施和推广的关键――音乐教师的师资研修活动,也面临着诸多新的思考与挑战。
本文以学科研修组织者的角度,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入手,提出了以“项目化自主研修”促进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常规研修的有效补充的实施策略,希望能引发更多对提升音乐教师研修有效性的思考。
一、“项目化自主研修”的主要内涵
所谓项目化自主研修,是指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能力情况和发展需求,选取一个研修专题项目,明确目标,在个人专业发展内驱力的促进下,立足课堂教学,自觉主动地进行研修活动。
根据小学音乐学科的特点,项目可以是器乐课、歌唱课、欣赏课等课型的教学策略研究;舞蹈教学、合唱教学等特色拓展课的教学研究;音乐教学的多元化评价、音乐学科育人价值等的专题研究;对小学某个年级、学段的教学实例进行研究;或是音乐教师专业特色能力的提升、专业发展方向研究等。
这种研修强调教师的主体实践,强调与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借鉴、思考,要求教师在研修过程中要有具体的目标、途径和实践载体,以提升教师落实研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实施项目化自主研修的必要技术支持。在落实自主研修的同时,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分享,使每一位教师都能从研修实践的过程中受到激励、鼓舞,从而获得主动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专业素养与能力,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二、“项目化自主研修”的实施策略
项目化自主研修的实施过程中,研修的具体组织者――教研员,需要从诸多成功的专业成长案例中吸取有用的经验,引导教师思考:我需要什么?我需要从研修过程中得到什么?并指导教师在自主研修时必须把握好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1.“一课多思式”的单元课题研讨项目
音乐教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一课多思式”的单元课题研讨项目,就是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同一单元或课时的课题在教学平行班中,作多种教学设计方案的思考和实践,通过记录、对比课堂实践的反馈效果,记录有效教学设计与过程,发现其中的不足和问题,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实践经验,从而从公式化的教学思维中走出来,并且通过在学科集体研修过程中互相交流借鉴,激活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扩展教学思路,改进教学策略。
2.“微格剖析式”的音乐教学方法对比研究项目
目前,便捷的网络、信息传递手段,使各具特色的、不同理念、不同侧重且丰富的中外音乐教学法呈现在音乐教师们面前。在上同一个音乐作品的同一个教学环节时,许多教师会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对作品的理解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微格剖析式”教学法的对比实践中,不同教师将自己对一个教学环节的思考以及教学法的课堂实践运用情况,用录像剪辑的手段,以微格形式有针对性地呈现出来,大家通过网络共享微格录像,进行对比剖析“同一环节的教学,哪些教学方法用得巧妙,能有效引导学生?巧妙在哪里?哪些不适用?操作的背后是怎样的理念支撑?”等等一系列问题,能够引导教师进行系统、整体的思考。体悟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需要有科学的理念,并且与教学目标、重难点紧密联系。
3.“自我跟踪式”的案例反思项目
“自我跟踪式”的案例反思项目,是利用便捷的家用媒体技术手段进行的教学研究。如:某教师自行选择三年级作为重点研究的年级,此年级有六个平行班。教师用同一教学内容在给第一个班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课上用自己的手机,或者在手提电脑上接一个小型摄像头,用“拍拍”等软件,拍摄下教学过程;课后通过回放观测,并参照音乐课标和学科集体研修中教学的指导意见,进行自我评课,记录课中的优点与不足,并对教学设计的电子文档用“修订”格式工具进行修改;然后回到课堂上进行再次课堂记录,并做同样的自我评课与反思改进。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务安排、反思修改进展等情况,灵活地选择录像记录的次数。一般六个平行班,以前、中、后三次记录为佳。
从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持续的实践、反思与改进的过程,能够积累最有研究价值的实践材料,对于教师来说,这样的教学研究的过程,能直接提升自己的科研实践能力;并且,建立在这种认真实践与自我主动反思基础上的专家点评,会进一步促进教师内化专家的点评和指导,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4.“即时实践式”的教学研究项目
“即时实践式”的教学研究项目的实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为宜,也可以说是一种头脑风暴式的研修。如:选择“歌唱教学”作为研究项目的教师,针对同一单元中的同一课题分别备课,并各自先行在自己的班级进行执教和改进;然后大家带着自己的实践与思考,进行分组(通常以四人左右为宜)现场研讨,各组的现场研讨过程一般需要四个课时。第一节课由一名教师执教自己的实践课;第二节课组员一起评课、修改教学设计;第三节课可由另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设计,并结合大家的修改意见,在另一个平行班执教,同时,听课教师边听课边进行进一步思考;第四节课由剩下的教师针对自己听课中产生的新的思考,进行片段教学。小组现场研讨后,每个小组推荐一位教师拍摄录像课,参加区里的同课异构的研讨活动。
实践中的即时体悟是最真切、印象最深刻的。“即时实践式”提倡快速、高效分享教师个体的教学智慧,使教师保持思维的活跃兴奋状态,并通过即时的课堂实践进行现场反思、改进,提高教师的剖析能力与实践能力。同时,即时实践对教师常规课的教学实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必须加强对日常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关注经验的积累。尤其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是很好的专业能力锻炼和提升过程。
5.“共享启发式”的专业提升项目
“共享启发式”的专业提升项目,是针对音乐教师的自身专业提升需要而进行的。首先是根据本区音乐教育和师资基础的实际情况,集合来自市级的学科重点培训和专家培训的视频、音频、文本等资源,为教师提供一个较大的研修资源库;然后,请音乐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需求进行选择,分享培训中的资源。如:在区级音乐研修过程中,和大家分享由专家提供的美国合唱教学系列视频中具启发性的精选片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解析,引发大家的兴趣和思考;然后,将完整的视频发在学科网上,做到资源共享;同时,针对美国合唱教学视频中呈现的最具借鉴价值的内容,安排进行区级合唱教学专题研讨与展示,请进行合唱项目研究的各位教师,以现场课和录像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交流,以促进学科教师在研修活动后的持续专业学习,发挥优质资源的实效。
6.“生活积累式”的音乐特色课程开发项目
有些成熟型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之外,还有着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生活积累式”的特色课程项目,即鼓励每位教师结合自己音乐之外的爱好与特长,充分挖掘和应用音乐教学中的可用素材,为建设自己的校本特色音乐课程服务。如:某位音乐教师,喜欢旅行、喜欢摄影,于是在旅行的过程中,会有意地寻找当地的音乐等艺术素材,并用自己的摄像机、摄影机记录下来,这些一手资料经过整理、处理,编制成校本音乐教材,是音乐课程资源的补充。在与学生共同分享中,不仅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激发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也让师生关系更融洽了。并在教师丰厚了自己文化底蕴的同时,体现了自身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相结合的价值。
7.“多元比较式”的国际音乐教学比较项目
今天的互联网,使英语基础好的音乐教师,采集与借鉴国际音乐教学的信息变得非常方便。“多元比较式”的国际音乐教学比较项目,正是鼓励拥有语言专长的教师,关注并收集国际音乐教学研究与活动的动态,来发展自己的专业特长。如: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比较侧重对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应用,则可以此作为国际音乐教学比较研究的项目主题,或通过网站与国外有相关研究的音乐教师进行交流,有针对性地了解关于奥尔夫教学法在国外研究和应用的最新进展,收集相关的案例,并在自己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实践。这一自主研修的过程将极大地发挥教师的专业潜力,而且有利于教师创新专业发展的视角,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
开展“项目化自主研修”的途径与策略还可以有很多,它为不同研修需要和愿景的教师提供了自主专业发展的多种可能,同时也引发了以教师研修活动促进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一步思考。
三、对自主音乐研修活动的再思考
我们的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本”,那么,面向音乐教师的研修工作也要“以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本”,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1.音乐研修需要关注每一位教师
一方面,音乐研修活动应基于教师个体专业能力的基础和发展愿景,在明确学科总体研修的方向的同时,引导教师增强参与研修的目的性,明确自己的研修主体性,真正提升研修的参与度。同时,音乐研修活动需要激活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智慧,并使每一位教师有应用的机会和动力,让“实践”这个最好的老师推动教师的成长。
2.音乐研修需要创新提效
1)提倡灵活规划与实施。音乐研修活动应运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创新、丰富研修机制、组织形式等,以减少教师参加研修过程中的路途、时间等方面的额外消耗和负担,提升研修活动的效率。
2)提倡激趣开放式的研修引领。不能仅拘泥于课本的内容研讨,需要激发教师对音乐艺术各领域信息的兴趣,为教师后续的自主学习提供引导和学习资源的支持,以适应不同教师自主选择性学习的需要。
3)提倡课堂、团队统整研修。音乐研修活动应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领域中展开,不能仅局限于基础型课程课堂教学。应为音乐教师在各自学校开展校园音乐特色建设提供专业方向与能力的引领,以及专家支持,帮助教师弥补专业能力上的不足,提升音乐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
4)提倡多元化发展引领。音乐研修活动要针对不同研修项目,为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提升教师的成就感,使其感受专业发展的多元化可能,增强研修的信心和动力。
3.音乐研修要重视打造研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