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技能论文范文

时间:2022-06-10 06:03:09

序论:在您撰写教学技能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教学技能论文

第1篇

随机抽取南华大学医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卓越医师班一半学生共26人(男、女各13人)为实验组,同班级另一半学生共26人(男、女各13人)为对照组。在进行ECS教学前先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技能理论和实践的摸底考核,然后对实验组进行ECS模拟教学,对照组进行传统课堂教学。教学结束后再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技能的理论和实践考核。ECS模拟教学的程序如下:学生自由分为5个小组,每小组5~6人,由两名经过ECS培训的教师授课。教师通过计算机程序,运用模拟人设置一个临床常见病例作为教学病案,将教学病案的主诉及部分简单病史在课堂上发给学生,组内阅读病史并进行讨论,教学病案的讨论点包括患者的主要不适症状、进一步的病史采集(包括现病史及既往史)、查体时发现的阳性体征及相应的诊断治疗等,讨论之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对模拟人进行问诊(由教师控制ECS模型,通过语音系统模拟病人的声音)、详细的体格检查,再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床旁心电监护仪提供的信息等,对患者做出相应的诊断,并讨论治疗措施,然后每组由一个学生将组内讨论意见汇总并进行汇报,模拟早晨交班的病情汇报。最后教师分别对每组学生在各个诊治阶段的表现及最后的汇报进行点评,点评后各小组再次进行讨论与总结,总结各阶段的不足、失误与收获。课后对学生进行ECS模拟教学的满意度和必要性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操作、团队合作、爱伤意识及是否愿意进行ECS模拟人授课等方面的内容。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forwindows(SPSSInc,Chicago,USA)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用t检验,以P<0.05来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男、女性别比没有差别,摸底考核显示两组学生对临床技能(包括理论考试及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无明显差别,但实验组的学生在进行了ECS教学后,无论在理论知识或临床实践操作较之以前都表现出明显的进步,其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本组学生之前的摸底考核成绩,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未参加ECS教学的对照组学生在临床技能方面进步不明显。

2.阅卷调查显示,参加ECS教学后,绝大多数(80%以上)学生自我感觉临床技能(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操作方面)有所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有所增强。在“爱伤意识”培养方面,有70%的学生认为ECS模拟人能促进其“爱伤意识”的培养,20%的学生则认为ECS模拟人教学不利于“爱伤意识”的培养,另有10%的学生表示不太确定。课后100%的学生都表示愿意接受这样的教学形式且要求更多的开展ECS模拟人教学课程。

三、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民自我保护意识逐步提高,加之近年来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学生能直接在病人身上进行技能操作与训练的机会越来越少,学生人数增多、临床教学资源不足、医疗纠纷增多等问题越来越明显。随着大众对医护人员的临床操作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医学院校学生在临床技能的掌握方面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急需一批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基础扎实、专业突出、实践能力强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医师队伍。在临床技能教学中,模型是很重要的一项实验室教具,而现有的功能单一的模型如穿刺模型、心肺听诊模型、腹部触诊模型等已无法满足广大医学生对临床操作技能训练的需要,生理驱动模型系统如ECS模拟人则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国际模拟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校也引进了ECS模拟人并将其运用于卓越医师班学生的临床技能教学。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相较于单一功能的模型来说,ECS有很多优点:(1)可以自行编写软件程序从而模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各种病人,并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对象,设计不同的疾病情景,模拟病人全身状态的改变,如血压、呼吸、脉搏、瞳孔大小等,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临床病症细心观察的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疾病、对于病人形成整体的印象,将各学科如病理学、生理学等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2)通过ECS内置的语音系统可让教师模拟病人与学生进行交流,如问诊等,使两者之间产生互动,且通过设置仿真的医疗情境,如模拟ICU、心电监护仪上患者生理参数的变化,能逼真地展示临床环境中的诊疗过程及救治效果,为学生创造一种交互式情境教学和实践的机会。(3)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设置可使模拟人对不同的临床处理做出相应不同的反应,对于学生在诊疗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可以按照不同的分歧意见予以不同的诊疗处理。观察不同的诊疗措施在疾病的救治过程中的不同效果,从而选择出最为迅速、有效的诊疗措施。学生在进行了错误的处理导致病人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后,还能重新启动软件并进入该步处理前的疾病状态,使学生重新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诊疗措施,可以避免以后面对真实的患者时不正确的操作对临床患者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此外由于软件的无限可重复性,能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机会均等,保证了教学质量。(4)在整个的病案讨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诊疗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自己思考、讨论及动手操作,这区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通过模拟病例的讨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病史采集时,学生需做到边问边想,发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体格检查及临床诊疗时,学生需体贴病人,积极思考,根据不同的表现调整诊断与治疗的措施。总而言之,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分工合作、积极沟通、互相学习,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被长时间吸引到寻找答案的学习活动中,一改以往“各干各的”的学习训练方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的能力,为今后成为高素质的卓越医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2篇

论文摘要:众所周知,职工培训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培养已得到了大家的共识,但在职工培训中加强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培养的同时,不能脱离理论教学,应把二者融为一体。

一、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二者的含义

1、理论教学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基础知识是指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从一般意义上讲,知识是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文化素质,是技能形成的准备和基础。通过学习,知识转化为体验(经验)而形成技能。因此,在职工培训过程中学习书本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专业知识是指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知识。确定专业知识范围最重要的标准:一是岗位必备;二是可以接受。具体地说,就是要帮助培养对象掌握那些做好岗位工作所必备的,并符合自身基础和学习条件的知识。

2、技能培养

技能培养指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活动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技能培养仅为动做(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动做技能是指在完成一项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一系列动做,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合起来,并顺利地进行。如操作设备,拆装阀门等;心智技能主要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如记忆、想象和思维等。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模块式技能培养(MES)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能系统地传授给学员完整的知识,给学员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弊端:(1)它以知识作为教师的教学重点,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2)它忽视了学员的主体作用及个性发展,过分追求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3)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以现有教材内容作为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以课堂教学形式居多,难以克服传统教材多年不变以及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致使教学严重滞后于生产实践,因此必须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MES(模块式技能培养)的学习和研讨,我们发现通过建立模块教学模式,能够使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讲练一体化,在教学上可以实现以下几个突破:(1)解决长期以来理论教学偏多,技能训练偏少,实习与生产结合不紧密的问题;(2)注重实际需要,建立起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内容实践性这个中心环节;(3)模块式教材打破了固有的学科体系,理论知识根据实际需要融化在模块中,是以技能类学习单元为一体组成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4)以技能训练场地作为课堂,以学员为中心,充分发挥学员的为主体作用,按技能形成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了新突破;(5)模块教学在实施后,可以及时评估反馈,这种评估与反馈教师围绕企业岗位劳动者的需要展开的,保证了学以致用。

因此,强化实践教学,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调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是培养学员技能的重要途径。

三、需解决的问题

1、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职工培训学校教师资源大体分为三个渠道:一是普通院校分配的毕业生,这部分人员由于他们缺少与专业一线生产实际接触了解的机会,对本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知之甚少,实践动手能力较弱,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力不从心,尤其难以解答学员的实际问题与困惑,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二是由普通院校调转来的教师。这部分人员由于长期进行普通院校的教学,他们在教学中往往是擅长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在实际操作中却显出不足和薄弱。另外由于对学员的学习特点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他们往往不能做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对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难以应付,所以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三是基层一线抽调上来的技术人员。这部分人员,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对弥补以上两部分教师的实践教学不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这部分人员未经过专业的正规师范训练,教学基本功较弱,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擅长操作,而对其原理的应用则缺乏符合教学规律的讲授,使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以上三种情形都不适合职工教育,因此必须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所谓“双师型”,一方面是指教师不仅要有本科、专科学历证书,还要有相关技术等级、职业证书,即不仅仅是个合格的教师,同时也是合格的工程师、经济师等等。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就内部结构而言,应根据教师个体的具体情况,缺啥补啥,就教师队伍的外部结构来说,应依靠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优秀人员,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以弥补教师队伍整体结构中的基础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学教师比例失调的问题。同时,这些来自一线的兼职教师也会将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动态反馈给学校,使学校在设置专业、设计课程结构时,更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关键。2、教学内容以应用为主,教学方法要适应成人学习的特点。

到目前为止,职工培训还未有一套适合成人特点的权威性的教材,因此各校在选择教材时,或组织本校教师编写讲义、教材,或借鉴使用糍普通院校高职教材。组织本校教师编写讲义、教材,可充分考虑到本校专业特点、软硬件条件和学员的接受能力,但各教师力量有限,教师编写教材的能力参差有别,很难整体上保证教材编写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在教学方法上,很多教师还习惯于灌输式教学,照搬照抄普通学校传统的教学方式,抑制了成人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职工培训中,教学内容要以应用为主,教学方法要适应成人学员学习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以应用为主旨,体现能力本位的思想,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在教材编写上,充分考虑成人的学习特点,具有可操作性,避免空洞无物,理论脱离实际。要以必要的实验材料和详实的案例分析,充实教学内容,满足成人学员立足本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需求。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调动发挥成人学员生活阅历丰富,实践经验多的优势,把以课堂为中心,教师单向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变成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结合,以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与企业联合,创建稳定的实践基地

实践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实习条件,职工培训应根据培训工种、培训任务、培训目标的不同,设置一定数量的实习项目,配备性能比较先进的、种类比较齐全的、数量充足的实习设备和模具进行模拟训练,提高操作技能,单纯靠学校本身建设一个封闭的校内实践教学场所,是很难满足职工培训教学需要的。因此,必须同企业、厂矿、集团联姻,使其成为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的坚强后盾和稳定基地,从根本上解决不能按职工培训要求组织实习和实践教学问题。

4、改革考核模式,注重实际操作能力

第3篇

一、激趣是作育门生创新本事的条件

兴趣是门生探索、创造的气力源泉,是门生的最好老师,而引发门生学习兴趣,是作育门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本事的条件,是教学中最紧张的手段之一。比喻,在学习图画的移动、旋转、转变巨细等项使用时,我使用“金山画王”软件作为教学手段,接纳多种情势,引发门生的学习兴趣,作育门生创造性。我接纳情形教学法。首先使用大屏幕向同砚们展示一幅俏丽的大森林,有种种可受的动物──山君、狗熊、狐狸、野兔、小鸟、松鼠等,同砚们一下子被这俏丽的图画吸引住了。在这时,我以童话故事的情势导人新课“在俏丽的大森林中生存着许许多多动物,但是,随着人们的乱伐森林,生态情况遭到了紧张的的破坏,动物越来越少,为了能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生存情况,动物王国决定召开大会,让各地的动物都来加入。克日,我们用学过的要领,在大森林的配景图上,填上你们喜欢的动物,将它们变多、变形、转向,使我们的图画越发俏丽。”导语刚说完,门生就争着开始画了,他们睁开想象的党羽,恣意发挥头脑创造力,画呀涂呀,一下子,一只只生动可爱的小动物便跃然纸上,这时,我又启发门生凭据自己的思绪,还可以创新、厘革颜色,勾画出越发秘密莫测的大森林。门生这时积极性又被变更起来,创作的潮水源源不停地涌出来……着末我将画得好的作品让门生举行现场观摩展示。整节课,我将学习新使用技能融入绘制俏丽的图画中,让门生在美的熏陶中掌握了技能,让门生在想象、兴趣中作育了创新本事。

二、设疑是作育门生创新本事的要害

统统新的工具都是从“疑”字开始,牛顿发明万有引力也是从对苹果落地的疑问开始的。西席在教学计划时要奇妙地设疑,启发门生从疑难中思索管理题目的要领和途径,要留给门生多一点的创造空间,引导门生用多种要领管理统一题目。教与学的互动关连陈诉每一位信息技能老师:只有善于诱发门生积极头脑,才气更好地让门生举行创新性活动。积极头脑源于对所学的知识的明确、消化、吸取。西席要凭据信息技能课的特点珍视引导,处理好解说与实践的关连。善于发明门生使用中的题目实时引导,这样易于门生克服使用中的单薄要害,并不停领会知识点,从而增强学习信心与刻意。在实践中要勉励门生提出题目、发明题目,实现教学互动效果,启动门生独立学习,积极思考,让其创新头脑不停地开发。

比喻在教给门生"画笔"时,在作业中给他们提出:怎么实现画立体镜框的题目。门生们积极思考,效果创造出了不止一种管理要领。若有的门生,美术观念较强,从光学的角度思考出一条三维的立体线段,就可以用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组成,而有的聪明但比力喜欢谋利的门生将windows窗口的边框线在"画笔"里放大发明边框的立体竖线也是由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组成。这样西席善于设置疑问从而更好的为门生创新性思考题目,管理题目埋下了伏笔。

三、树立“求新、求异”的看法是作育门生创新本事的手段

创新即是要求异,不要类似,在课堂教学中开心营造宽松、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勉励门生树立“实验”创新意识,敢于参与,敢于提出,即是乐成。我还积极发明门生创新的闪光点并实时表彰和勉励。

好比在教门生制作幻灯片刻,同砚面临功效云云壮大的“Powerpoint”软件,不知怎样动手,而且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没有新意,在制作历程中也很少出现同砚之间的交换与争论。这时,我为了作育门生有求新、求异的头脑,有自己的计划风格,于是细致视察门生作品中的创新闪光点,纵然很少,也议决浙大广播体系,演示给各人看,并让他们说出思绪,再让其他同砚发表意见,并勉励各人一起试一试。而被展示的门生得到我的表彰,开心万分,创作越来越努力,就这样,时间长了,门生的创作的头脑大胆了,也乐意动手实验了。门生们不光相识到了动手使用、手脑团结的紧张,同时还作育了门生的参与意识,淡化了失败的觉得,领会到了大胆实验就会乐成的原理。

再如在讲画小屋子时,为了更好地引发门生举行创新,想象,我先用多媒体演示了几多图形搭建的小屋子的图画,然后依次提问:

①图中的小屋子分别由哪些图形组成?你们还见过哪些形状的屋子呢?(门生会很容易讲出生存中见过的种种千般的屋子的形状出来,让门生形成真实的表象)

②除了现实中的屋子,你们还可以想象出什么样的屋子?(让门生从适才的表象出发举行想象,创新,形成新的工具)

就这样在老师的启发下,门生头脑中具备了新图画的大略形象,但这种表象是头脑中的。接下来,我要求门生再在实践使用中创造出来,然而预想的效果通常与现实有显着的差异,因此,门生还要充实变更自己的头脑,或与同砚讨论或自己想措施,举行再修改,举行新一次的创作。这时门生的头脑又得到启发,一些更好的想法也随着创作出来了……云云反复经过多次的想象和创作,着末有的同砚用苹果瓣来做屋子的烟囱;有的用大树作为屋子的外壳,上面还有几只小动物住在那里呢;还有的用香蕉皮作瓦片;还有的画出自己想象出的太空屋子,有的画童话中公主的城堡;有的画自己的家;有的画生存的校园……门生经过创新的作品,每一个都是新鲜特出,弥漫神奇的色彩,这是门生充实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的效果。

议决以上这种要领教学,不光引发了门生的求知欲,也作育了门生动手的本事,使门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效果良好,而且从中更大地对门生的创新本事举行作育。

第4篇

1.课程结构单一,内容陈旧,脱离实际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在保留了传统学科课程的同时,加强了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小学课程设置以综合课程为主,教学内容呈综合化的趋势,而目前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仍然是以学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实践课程明显不足。由于课程结构单一,尤其是实践性课程不足,教学实习时间短,导致师范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欠缺,难以胜任小学教学工作;学科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小学实际,尤其是教育理论的有关课程在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多样化学习方面的建构亟待完善。

2.教学技能培养观念落后,形式封闭

目前的教学技能培养观念落后,强制性的要求(有的学校明确规定,不达标则不发毕业证等)、一刀切、整齐划一的做法,与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及个性化的培养要求相冲突,难以真正调动师范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技能培养难以收到实际的效果。教学技能培养以课堂教学、单一技能培养为主,情景性、实践性、综合性不足,是导致师范生教学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

3.教学技能培养目标及内容定位低,体系不完善

目前国家对本科水平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目标及相应的培养内容没有一个基本设定。我国职前本科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应达到怎样的专业水准,在实施中缺少可依据的文本参照。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目前的教学技能目标的不足也日渐显露出来。培养目标定位水准偏低(目前的教学技能训练仍然以教学基本功为主),教学技能培养内容单一,专业教学技能训练不足,这些已明显不适应学生及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提出科学有效的培养目标是目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4.学生素质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目前小学教育专业的生源基本上是由各中学学习成绩居于中等的高中生构成,而且进入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有些对专业选择并不是发自内心,而是出于无奈。近十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教师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善,但相比之下,教师的实际收入还是较低,尤其是小学教师的工作繁重而又复杂,教师的付出和他们的实际待遇很不相称。笔者近几年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作了未来职业选择调查,结果发现,只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真正愿做小学教师。因此,大部分学生进人大学后,学习动力不足,对专业技能培养不感兴趣;虽然是高中毕业生源,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文化素质及能力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受就业选择市场化、选择多元化等(一些学生有考研打算或考公务员等其他想法)的影响,学生一入学,就为就业做准备,忙于各种过级考试,对教学技能训练热情不高,对教学技能训练时间投入不足,这些不利因素对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带来一定的困难。

5.高师教学重学术、轻培养,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目前在高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主要还是讲授式。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缺少质疑、自主探究、合作与交流学习,不利于学生形成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由于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因此教师的教学一方面难以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起到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缺少有效的方法和对策。高校教师缺乏对基础教育的感性认识及经历,课堂教学脱离基础教育实际,脱离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建议

1.改革课程结构,加强教育实习

第一,建议进行课程调整,实施3+1模式。一年级,开设通识课程,在设置学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和小学相对应的综合课程,为师范生拥有广博的而深厚的知识打下基础。二年级开设教育理论基础课程和教育类选修课程。具体做法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设置教育选修课程。例如设“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及教材研究”、“小学课程改革理论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校本课程研究”等。三年级,开设技能训练类课程。例如设“小学基本教学技能训练”、“课堂教学模拟训练”等。四年级,进行一个学年的实习。实习期间同时完成毕业论文的工作。

第二,加强教育实习。新近的研究显示:教师的专业化是凭借“实践性知识”加以保障的,而教学实习是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关键要素。为解决实习时间短、实习效果差的问题,目前一些学校实习时间增加到16-18周,但时间的安排有所不同。有的采用分散见习(每学期一周的见习)和集中实习(八周的实习)相结合的模式;有的学校采用两次实习,称之为小实习(集中见习)和大实习(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模式等。见习是近年来小学教育专业比较重视的一个实践环节,有逐渐增加见习时间的趋势。但从目前实际效果来看,由于见习本身的特点及受其他因素影响,见习的收效不大。易导致走马观花;由于见习时间多,必然占用了有效的实习时间,而实习时间短,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必然受到影响。因此,建议取消见习,集中时间实习一个学年。为解决见习问题,建议实施“拜师制”,即有目的地选择小学和小学指导教师,从学生一入学,即安排他们到小学和指导教师见面,确立“师徒关系”。师徒关系明确以后,学生要和指导教师保持一定的联系,随时可以在课余时间定期到小学观摩、助教。

2.采取多元、开放的培养理念,优化培养途径

第一,教学技能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应该多元、开放。遵循的原则应是,统一要求和自主选择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本技能培养与专业方向技能培养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练相结合、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应建立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技能主题活动相结合、校内训练和校外实际教学相结合等多元的评价方式,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结合起来。还应使实践与反思相结合、训练与环境陶冶相结合,通过多种方法与多条途径,构建全方位、全员、全程的培养体系。

第二,制订系统有效的教学技能培训计划,建立培训组织机构。为保证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应制订系统有效的培养计划,并将其纳入课程计划中统一安排实施。在计划中应规定培训的时间、学时、培训内容及达标要求,使教学技能培训落到实处;应加强对教学技能培训的领导和管理,成立由相关负责人、任课教师、学生参加的领导小组;应制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训规程》,保证技能培训工作有序地进行。

3.明确教学技能培养目标,完善教学技能培养内容

第一,应依据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师范生的发展需要及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采取长远目标与具体目标协调统一的办法确定培养目标。长远目标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适应小学教学需要的合格小学教师。具体目标分三个层次:首先,培养学生具备作为现代人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其次,培养具有基本教学技能的小学教师;再次,培养具有综合教学能力的小学教师。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目标的落实,建议采用和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教学技能等级证书”制度。

第二,完善教学技能培养的内容体系。依据教学技能培养目标,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发展顺序构建教学技能内容体系。教学技能培养包括一般技能、教学专业技能、综合教学技能三个层次。基本技能指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生存技能,是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的素质要求。一般技能包括言语技能(包括口语表达、体语表达)、书写技能、运算技能和艺体技能等;教学专业技能主要是指作为适应小学教学要求必备的基本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掌握运用小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的技能、了解学生的技能、编写教案的技能、选择课程资源的技能)、上课技能(导入技能、设计教学过程技能、选择教学方法技能、板书设计技能、结课技能、多媒体使用技能、作业布置与批改技能、课外辅导技能、教学评价技能);综合教学技能主要是指在学生掌握基本教学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强调训练的情景性和实践性,具体包括说课技能、选择运用教学模式技能、组织教学技能(沟通与交往技能、调控教学技能)、教学应变技能、教学反思技能、评课技能等。

4.创造有刺条件,提高师范生素质

第一,从根本上解决师范生的生源问题。“两会”刚刚结束,免收“六所”部属师范院校学生学费的提案令人振奋,这将是提高师范生生源素质和切实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有效措施。建议国家也能够选择一所市属师范院校实施免费教育,尤其是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实施免费,这将是提高基础教育师资质量的根本保证。同时,还应该切实提高小学教师的经济收入,提高小学教师的地位,从根本上解决小学教育的人才质量问题。

第二,制订系统有效的教学技能培训计划,建立培训组织机构。

第三,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具体措施是:(1)利用新生入学的最佳时机开展专业思想教育。通过请优秀小学教师讲座、观摩基本功表演、参观展览、毕业生汇报等形式对学生渗透专业理想教育,逐步明确教师的素质要求。(2)学习有关教学技能的文件,使学生明确各阶段教学技能的培训目标要求及措施,在知晓的前提下,导之以行。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构建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形成的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形成和谐、活跃的校园气氛,是教师形成教学技能的重要环境和氛围,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开展各种教学技能大赛、教学科研立项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能力训练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这些做法能促进学生教学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第5篇

技能动作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反复练习和及时反馈两个过程。以钳工实训技能当中的锯割为例,许多学生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太重视规范的操作方法,结果锯下去后发现锯缝是歪歪斜斜、参差不齐的。实际上,规范的锯割操作,从锯条的安装方向、起锯的角度、锯弓的握法、站立的姿势、身体与胳膊运动的配合、锯削的力度与频率、眼睛的前后观察都有明确的操作要领。学生一开始训练时就要对这些方面反复练习,逐步加强动作规范性,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随着训练的持续,逐渐提高锯割的精度,锯削后的余量在0.20mm—0.30mm之间才算达到锯割技能的训练要求。再比如锉削加工时,学生对锉刀的握法、站立的姿势、左右手的平衡用力等方面的掌握也都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如何将锉刀端平,更是需要学生反复训练、反复纠正的。学生对自己的训练情况往往会“当局者迷”,所以通常会安排两个人一组,互相检查从而使锉削的结果得到及时的反馈。只有这样,锉刀在加工过程中才能尽量保持水平,避免中凸的出现,从而获得较高的平面度。

二、心理学知识与技能教学实践的结合

这里涉及到心理学知识当中的两个专业术语:练习曲线和高原现象。

(一)练习曲线

技能水平的提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用练习曲线来描述。练习曲线就是时间与训练效果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图。以钳工锉削技能训练的练习曲线为例,有以下几个特点。进步的速度先快后慢。在练习的初期进步较快,以后逐渐缓慢。先快后慢的主要原因是:开始练习时,教师往往把复杂的学习分解为一些比较简单的任务进行练习,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加之练习初期兴趣浓,情绪饱满,比较努力,所以练习初期进步较快;训练后期对锉削表面的粗糙度、与大平面的垂直度及尺寸精度要求提高,单个表面的加工速度变快,加之后期训练的积极性可能会降低,所以提高较慢。教师在指导时,应加强后期的指导和训练。经常变化训练任务,逐步提高训练难度,使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训练热情。比如开始训练时可以只要求学生把锉刀端平,保证平面度和表面粗糙度合格。接下来就要求学生提高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最后进行锉削配合训练提高配合精度。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虽然练习曲线有共同趋势,但因为每个班级学生人数众多,当然也会有明显的个别差异。个别差异的原因会有多种,除了某些客观原因,如设备问题、工具、量具有缺陷外,主要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练习方法和努力程度有密切关系。练习中既然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师就要及时了解差异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单独指导学生练习,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得以顺利巩固和提高。

(二)高原现象

学生在练习中期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即所谓练习曲线上的“高原期”。产生高原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需要改变旧的训练方法,而代之以新的训练方法。在学生没有完成这种改变之前,技能水平的进步就会处于停顿状态,甚至在适应新的训练方法的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暂时的退步,一旦适应新的训练方法后技能水平又会提高。以钻孔技能训练为例,刚开始练习的时候,钻孔的精度要靠打样冲的准度来控制。这时孔的位置精度可以保证在0.20mm的公差范围之内。但是当孔的位置精度要求提高到0.10mm的公差范围之内时,原先打样冲的钻孔方法就无法达到现在的精度要求。这时就需要采用修孔的方法进行加工。二是学生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之后,兴趣和积极性降低、身体疲劳,甚至出现厌烦情绪,这也会造成高原现象。学生在训练当中出现高原现象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指导他们采用新的方式方法,或者是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使其重拾训练信心,突破高原期从而继续进步。另外,当技能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会出现成绩相对稳定,曲线上升呈几乎停滞的状态,似乎训练已经到达了“极限”。在这里应当指出的是,每个人对技能的掌握水平与其机体的生理限度和心理状态有密切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生理限度的存在是不能否认的,但是实际上钳工技能是划线、锯削、锉削、钻孔、铰孔、螺纹加工等多项技能的综合,不可能每一项技能都同时到达生理“极限”,而且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技能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比如自信心、锉削配合时的耐心、细心等。所以说,进一步提高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尤其对青年学生更是如此。许多参加过技能大赛的优秀学生在加工同一套零件时一次比一次完成得出色就是很好的证明。所以不能轻易说某人的技能水平已经到达了极限,不能再提高了,应当指导他们改进工艺结构、调整好心理状态,鼓励他们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制定合理的训练任务

通过练习曲线可以大致了解学生的技能发展水平。这样就有利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任务。训练任务是根据教学模块进行制定的,每个实训任务都应该体现本模块的教学内容。根据钳工技能教学的特点,可以把教学模块大致分为:划线、锯削、锉削、孔加工、螺纹加工和综合锉配六个部分。例如,在进行锯削模块教学时,就要针对锯削技能训练要求给学生布置实训任务,专门进行锯削训练。训练时间的长短可以根据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确定。一般情况下当一个班级中有90%以上的学生能够达到锯削合格要求时就可以考虑进行下一个模块的实习教学。至于其他个别还没有达到合格要求的学生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督促,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训练任务的教学实施过程一般分五个阶段进行:

(1)根据教学模块制定出相应的实训任务。此时实训任务的难度要根据学生当前的技能水平,比上一个任务的难度有适当的提高。以常见的燕尾锉削配合为例,开始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在燕尾处钻工艺孔或者进行沉割处理。当学生逐渐掌握燕尾角度的加工方法后就要提高任务难度。不再钻工艺孔和沉割处理,而是让学生利用锉刀结合锯条进行“清角”处理。这样训练下来学生的技能水平才能稳步提高。

(2)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加工工艺流程。要尊重学生的思考意见,允许存在不同的工艺方案。

(3)任务实施,学生明确工艺流程后进行零件的加工。加工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规范操作习惯。

(4)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加工成果进行自评和互评,再由教师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加工当中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

(5)总结归纳并进行点评。点评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找到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锉削配合模块是钳工等级考核当中的重要内容。在进行锉削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许多问题,如锉削面不平、量具使用不规范、测量方法不正确、工艺安排不合理等等。这些都要在实训时给学生指出,使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另外,总结评价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在进步。即使是对学生进行批评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过分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三、总结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学习环境

1引言

英语视听说教学是高师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新型的视听说技能训练方式,是听、说能力培养的提高阶段。英语视听说教学借助多媒体平台,创建了教师一学生一教材—媒体互动的学习链,采用了语言真实度较高的各类影像资料对高师生进行以视、听、说为主线的综合技能培养,使学生在视听说过程中完成语言输入与输出,提高理解与表达的能力。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建构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与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该模式下学生是认知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与促进者。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建构使学生最大限度参与教学实践过程;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与意义建构四要素有利于学习环境的建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为推动认知结构发展与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培养综合语言技能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创造了条件。

2建构主义理论基础

心理学家皮亚杰是最早提出建构主义(eonstrucifvism)观点的代表人物。作为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创始人,皮亚杰(19r72)从认识的发生与发展角度指出了儿童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在该过程中逐步建构起的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两个基本过程是“同化”与“顺应”。“同化”(assimiktion)指个体将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accomodation)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顺应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同化”与“顺应”使儿童的认知结构得到逐步的建构,在平衡一不平衡—新的平衡中不断调整、提高与发展。

在皮亚杰“认知结构说”的基础上维果斯基关注学习者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作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了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以维果斯基为核心的维列鲁学派还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维特洛克(M.S.Wittrock1988)研究了学习的生成过程模式;乔纳生(Jonassen.Marra,R.&DJonassen,1992)等人提出了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建构主义的研究与发展为建构主义理论实际应用于英语教学提供了条件。

3高师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建构

3.1视听说教学

视听说教学是一种语言技能训练方式,是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阶段。视听说教学以语言视听材料对学习者进行视、听、说综合技能训练,培养学习者视听过程中的认知、理解、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视听说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丰富的影象资料,为学习者创设一个认知、实践、交流、合作的平台,使学习者在视听过程中完成语言材料的视听、了解、理解、探索与创新,促进综合语言技能的提高。

视听说教学是视、听、说实践的有机结合,其目的是培养高师生综合语言技能,使之在视听过程中完成语言能力的发展。视听说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英语听、说教学。传统意义下英语听、说教学形式单一,很大程度上依赖词汇或句型反复操练;听、说材料的选择受教学方式的影响存在一定局限性,词汇量小,知识信息含量满足不了学习需要,内容与学生的理解之间存在着差距,甚至远离学生生活而降低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教与学双方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视听说教学改变了听、说课单调、枯燥的局面,教学环境中融合了图、文、声、光、色,教师通过影像资料实施教学,有利于师生、生生互动学习。

3.2教学模式

美国学者乔伊斯(B·Joyce)的《教学模式》奠定了“教学模式”系统研究的基础。乔伊斯等人分析与研究了流行的教学模式,提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教材选择、指导在教室与其它环境中实施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稳定的结构形式。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研究提出了“教学模式”是教学实践中基于教学形式和方法的系统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性的形式。中国学者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按照教学客观规律,为完成特定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所形成的系统简明的稳定结构形式;有具体可操作的教学实践过程。传统意义下英语教学实践过程由教师、教材、学生组成。三者的作用形成了课堂教学结构即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赋予了教学实践过程新的内容,将教师一教材一学生一媒体连接在一起,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

3.3高师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建构

高师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习个体,重视学习环境的构建,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作用与地位。有以下几个方面:

3.3.1学习环境构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高师英语视听说学习环境为学生创设了优化学习(认知发展与意义建构)的平台。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借助丰富的媒体影像资料,以教师一学生一媒体一教材互动作用实现学习目标。教师一学生一媒体一教材的互动使学习环境成为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有以下环节:

3.3.1.1情境创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或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取的。理想学习情境的创设对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发展认知与意义建构有很大的帮助。高师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下学习环境的建构以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与意义建构为出发点,将情境创设纳人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通过教师一学生一教材一媒体的互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人、机对话引领学生走进经典英美电影,“身临其境”,“活学活用”。电影欣赏的过程成为“authenticEnglish”语言环境建构的过程,学生在电影的播放与故事情节的拓展中进入真实的英语生活场景,在娱乐与观赏的动感中培养起电影视听的兴趣和爱好,获得语言表达和运用语言的语感。同时,电影的精听与泛听训练使学生有机会区别英式发音与美式发音,熟悉与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学习各种经典的语句、对白与话语,并积累大量常用短语和句型,以提高英语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高师英语视听说教学环境理想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融合、探寻新知识的机会,是实现认知结构发展与意义主动建构的有效途径。

3-3.1.2协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认知个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协作学习有助于学习资料的搜集、分析,对假设的提出、验证,对学习成果的评价及意义的最终建构。协作学习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是实现意义构建的重要环节。高师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下的协作学习指视听实践涉及的方方面面;情景融人、问题展示、小组协商、小组讨论与结果评价;还包括视听资料收集、分析、假设、验证与学习反馈。协作学习过程是视、听、说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学生综合语言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径。协作学习中学习群体(师生、生生)在教师的组织带领下融人视听实践中,了解语言知识,创设问答、对话、讨论、辩论、协商与交流。协作学习培养学习群体对协作学习环境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到心中有数,对涉及的学习信息进行协商、讨论,共享思维与智慧,最终实现并共享学习群体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多媒体辅助下的协作学习改变了传统听说教学从教师到学生的单一学习方式,转为通过多媒体传递教学信息、实现人机对话的交互式与多功能立体学习方式,师生一媒体—教材一语言信息输入语言信息输出语言交际实践的学习链创设了一个综合语言技能提高的实践平台,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实践与创新。

3.3.1.3会话交流

会话交流是协作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环境建构不可缺少的内容。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建构为师生、生生协作学习、会话交流提供了实践平台。在协作学习的平台上,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交流进行协商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与帮助,以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合作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群体中每个成员的想法为大家所共享,有利于推进学习进程与意义建构。英语视听教学环境的构建促进了学习者语言输入与输出,有利于激发兴趣、培养自信心、提高学习水平并发展综合语言技能。同时,多媒体声、光、图、色的优点为会话交流提供生动、直观的立体画面,创设真实语言学习场景,营造出丰富多彩、充满信息交流、活泼生动、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语言环境。学生是媒体语言教学的参与者与语言知识的接受者,也是语言活动交流者与意义建构的实施者。学生与媒体信息的交流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学习自信心,培养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

3.3.1.4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是学习的最终目标,需要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教师与外部环境的作用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英语视听说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指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筛选,确定视听“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帮助学生对视听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如:在视听中能看懂或理解所选电影资料,基本掌握电影的主要语言表达,听懂电影人物词语、对话并积极参与视昕后的语言实践并能在交际实践中对视听内容用流利、连贯的英语交流。学生在视听中获得视听材料信息的多少或视听质量的高低不是靠记或背诵,而是取决于学生自身经验与建构相关知识意义的能力。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总之,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属于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3.2教与学的角色

3.3.2.1教师角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组织者、指导者、及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最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建构为教师提供了组织、指导、帮助学生实现意义主动建构的机会,让视听说实践成为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同时,教师在视听说实践活动中给学生安排更多的机会和充分的时间去参与探究、发现、评价与修正,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规律与学习规律,诱发学习兴趣,培养反思并通过反思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此发展创造性思维。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引导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引进自身的实际经历与生活经验进行点评、总结、提升,引领学生走向成功。同时,要引导学生建立视听知识与实际经验的对比体系,找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将视听知识与经验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体系与学习方式。另一方面,教师要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忠实支持者。要努力创设多元平等的课堂学习实践,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指导,使之朝着主动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3.3.2.2学生角色

英语视听说学习环境的建构为学生综合语言技能的提高创设了实践平台。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要求创设符合教学内容、促进认知结构发展的学习环境以帮助学生主动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使学生成为视听说的积极参与者与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理想的视听环境使学生融人情景、参与协作、合作交流、主动实现意义建构。与传统听说教学相比,视听说教学的优越性赋予了意义建构新的内容;学生不再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对象,学生也不再是一张任由教师画图的白纸。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在教师的组织、促进与指导下能动地借助各种有利条件实现意义建构。同时,教师一学生一教材一媒体的互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完成探索、发现与意义建构。

4高师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建构的意义

4.1推动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研究成果有助于教师了解建构主义的内涵,认清教与学的中心与关系,在指导教师寻求、建构更加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方面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高师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建构突破了传统听说教学围城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不受课堂、教材、教师话语、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在多媒体的学习环境中按教师的指引朝所需的目标互动学习。课程设置的创新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与陈旧;情景创设、协作学习、合作交流推动学生主动地意义建构,发展探究、分析、归纳与总结的能力,有助于综合语言技能的提高。

探究式与讨论式的教学优于传统语言教与学的方式,创造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主导的新型人机对话教学模式。师生与生生问的交流有利于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实践效率,是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发展认知结构的有效途径。多媒体技术实现了媒体语言学习环境的构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元化、多视角、多功能的学习平台,改变了传统听说教学一个中心(教师)的局面,使学生在平等、宽容、和谐与合作的氛围中认知、探究与创新。因此,高师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建构对推动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赋予了实际意义。

4.2培养综合语言技能

综合语言技能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语言学习的目的是培养语言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是一个积极、动态、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发展自我认知结构与主动建构意义为目的,在学习环境的建构、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创新等方面都紧紧围绕学生需要而实施。学生的学习成为改变方法、提高效率的过程。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也是完成语言技能培养,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视听说教学实施与教材选用应关注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途径。视听材料全部采用英美电影影象资料,其优势在于内容丰富、展示现实生活场景、贴近生活、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直观的语言学习、模仿,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培养综合语言技能。

4.3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下学习环境的建构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发展自我认知结构与实现主动意义建构的平台。语言学习的过程不是孤立的,特定的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国家、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视听说教学教师一学生一教材一媒体的互动是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交融点。视听模式下教师引导学生在学语言的同时学习、了解、探究文化,提高跨文化意识。另一方面,教学过程充分利用了英语教材目的语文化知识及文化信息量大的优势,教学实践设计关注语言与文化的比重,以文化“渗透”与“旁白”的形式引导学生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学习、熟悉语言中的文化现象与文化涵义,对比并找出异同,提高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语言素质。语言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转变“语言教学只教语言”的传统教学观与教学方式,为高师英语教学提供—个“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同步实施的借鉴,为语言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了创新途径。

第7篇

论文摘要:众所周知,职工培训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培养已得到了大家的共识,但在职工培训中加强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培养的同时,不能脱离理论教学,应把二者融为一体。

一、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二者的含义

1、理论教学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基础知识是指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从一般意义上讲,知识是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文化素质,是技能形成的准备和基础。通过学习,知识转化为体验(经验)而形成技能。因此,在职工培训过程中学习书本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专业知识是指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知识。确定专业知识范围最重要的标准:一是岗位必备;二是可以接受。具体地说,就是要帮助培养对象掌握那些做好岗位工作所必备的,并符合自身基础和学习条件的知识。

2、技能培养

技能培养指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活动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技能培养仅为动做(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动做技能是指在完成一项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一系列动做,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合起来,并顺利地进行。如操作设备,拆装阀门等;心智技能主要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如记忆、想象和思维等。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模块式技能培养(MES)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能系统地传授给学员完整的知识,给学员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弊端:(1)它以知识作为教师的教学重点,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2)它忽视了学员的主体作用及个性发展,过分追求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3)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以现有教材内容作为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以课堂教学形式居多,难以克服传统教材多年不变以及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致使教学严重滞后于生产实践,因此必须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MES(模块式技能培养)的学习和研讨,我们发现通过建立模块教学模式,能够使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讲练一体化,在教学上可以实现以下几个突破:(1)解决长期以来理论教学偏多,技能训练偏少,实习与生产结合不紧密的问题;(2)注重实际需要,建立起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内容实践性这个中心环节;(3)模块式教材打破了固有的学科体系,理论知识根据实际需要融化在模块中,是以技能类学习单元为一体组成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4)以技能训练场地作为课堂,以学员为中心,充分发挥学员的为主体作用,按技能形成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了新突破;(5)模块教学在实施后,可以及时评估反馈,这种评估与反馈教师围绕企业岗位劳动者的需要展开的,保证了学以致用。

因此,强化实践教学,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调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是培养学员技能的重要途径。

三、需解决的问题

1、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职工培训学校教师资源大体分为三个渠道:一是普通院校分配的毕业生,这部分人员由于他们缺少与专业一线生产实际接触了解的机会,对本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知之甚少,实践动手能力较弱,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力不从心,尤其难以解答学员的实际问题与困惑,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二是由普通院校调转来的教师。这部分人员由于长期进行普通院校的教学,他们在教学中往往是擅长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在实际操作中却显出不足和薄弱。另外由于对学员的学习特点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他们往往不能做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对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难以应付,所以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三是基层一线抽调上来的技术人员。这部分人员,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对弥补以上两部分教师的实践教学不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这部分人员未经过专业的正规师范训练,教学基本功较弱,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擅长操作,而对其原理的应用则缺乏符合教学规律的讲授,使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以上三种情形都不适合职工教育,因此必须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所谓“双师型”,一方面是指教师不仅要有本科、专科学历证书,还要有相关技术等级、职业证书,即不仅仅是个合格的教师,同时也是合格的工程师、经济师等等。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就内部结构而言,应根据教师个体的具体情况,缺啥补啥,就教师队伍的外部结构来说,应依靠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优秀人员,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以弥补教师队伍整体结构中的基础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学教师比例失调的问题。同时,这些来自一线的兼职教师也会将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动态反馈给学校,使学校在设置专业、设计课程结构时,更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关键。2、教学内容以应用为主,教学方法要适应成人学习的特点。

到目前为止,职工培训还未有一套适合成人特点的权威性的教材,因此各校在选择教材时,或组织本校教师编写讲义、教材,或借鉴使用糍普通院校高职教材。组织本校教师编写讲义、教材,可充分考虑到本校专业特点、软硬件条件和学员的接受能力,但各教师力量有限,教师编写教材的能力参差有别,很难整体上保证教材编写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在教学方法上,很多教师还习惯于灌输式教学,照搬照抄普通学校传统的教学方式,抑制了成人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职工培训中,教学内容要以应用为主,教学方法要适应成人学员学习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以应用为主旨,体现能力本位的思想,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在教材编写上,充分考虑成人的学习特点,具有可操作性,避免空洞无物,理论脱离实际。要以必要的实验材料和详实的案例分析,充实教学内容,满足成人学员立足本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需求。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调动发挥成人学员生活阅历丰富,实践经验多的优势,把以课堂为中心,教师单向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变成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结合,以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与企业联合,创建稳定的实践基地

实践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实习条件,职工培训应根据培训工种、培训任务、培训目标的不同,设置一定数量的实习项目,配备性能比较先进的、种类比较齐全的、数量充足的实习设备和模具进行模拟训练,提高操作技能,单纯靠学校本身建设一个封闭的校内实践教学场所,是很难满足职工培训教学需要的。因此,必须同企业、厂矿、集团联姻,使其成为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的坚强后盾和稳定基地,从根本上解决不能按职工培训要求组织实习和实践教学问题。

4、改革考核模式,注重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