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资产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2-12-17 22:45:30

序论:在您撰写资产管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资产管理论文

第1篇

公共财政管理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管理,包括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资金是资产的价值体现,资产是资金的物化和财政支出的沉淀,公共财政管理的资金和资产都是国家的财产,只是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存在,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紧密相联,共同构成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对象,因此,在完善财政资金管理的同时,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是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财政及相关部门提出了“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的管理理念,这无疑是将资产管理摆上了更加重要、更为重视的位置。

这样一个理念的提出,既是对当代资产管理认知的跃升、工作理念的转变和管理实践的总结,同时也是对资产管理目标的重新定位。当前,作为资产管理部门和管理者认真领会,深入思考,把握其深刻内涵和全部要义显得非常必要。

“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其中的“资金”是特指财政性资金,“资产”是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中的固定资产。财政性资金经过长期的管理实践和经验积累,已经形成了一条从资金预算、执行、审计到绩效考核的运行与管理链,建立了较为严格的监管体系,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采购等一系列财政管理改革措施的深入推行,财政性资金的管理更趋于科学、透明。而由于受旧体制形成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的影响,资产管理往往与资金管理相脱节,并滞后于资金管理,资金一旦转化为资产,人们对资产的重视程度就被弱化,不自觉地会另眼相待,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往往容易产生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重分配轻效能、重审批轻监管等现象。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要的前提和条件就是要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提高对资产管理的思想层高,自觉地把它放在与资金管理同等重要位置,牢固确立“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的管理理念;其次从资产预算管理、制度建设、基础管理、机制架构等方面入手,建立较为科学、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具体地说:

一、做到“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就必须以预算管理为推手,推进资产配置管理标准化、科学化。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资产预算是部门预算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产管理涉及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三大方面,而源头是资产配置,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需要的基础上,注重对存量和增量资产的综合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增量资产的预算管理,即通过强化资产配置预算审核环节控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长期以来,资产配置方面疏于管理,随意配置、重复配置、盲目配置资产现象较为普遍,造成财政资金的低效甚至浪费。加强资产监管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对资产配置标准、预算编制程序、预算执行监督等内容研究,探索建立“统一标准、统一预算、统一采购、统一配备”的新型资产配置管理模式,最终实现资产配置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做到“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就必须从完善制度着手,推进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是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根本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具有种类繁多、构成复杂、形成多元、功能多样,且使用周期长、涉及面广、环节多等特点,要真正管住、管好资产,使其保值增值不流失,就必须建立起资产配置、使用、处置以及收益、监管、绩效考评等一整套管理制度和规定,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创新管理举措,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从而形成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保障资产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与此同时,还必须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一方面通过学习和宣传培训,增强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强化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制度意识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资产监管部门要加强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使资产管理科学规范,执行有力。

三、做到“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就必须以夯实基础为抓手,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精细化。

财政资金管理借助银行账户、原始凭证、账簿报表的记录与核对,以及会计电算化等管理手段,清晰、完整、动态地反映出每一时期内的每笔财政资金增减变化情况。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有它内在规律和特性,而任何一项管理基础工作十分重要,资产管理基础牢固与否,直接影响到财政资金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因此,要做到“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必须夯实资产管理基础,做好资产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一是要全面掌握房地产、车辆、办公设备等各类资产第一手的基础数据,摸清家底,确保这些数据真实有用、准确完整;二是要借助信息化管理技术手段,加强对资产数据信息管理,同时分析运用数据,发挥基础数据为决策服务的效用;三是要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运用条形码等管理手段,为各类资产配发“身份证”,使资产无论流动到哪里都能找到其归属;四是财务、资产、使用部门加强日常管理,确保资产账账、账实相符;五是把资产管理每个环节和全部过程的工作以制度形式进行规范和细化,最终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根本性转变。

四、做到“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就必须以健全机制为落脚点,推进资产管理协作化、集约化。

第2篇

抵债资产是指借款人(担保人)无力以现金资产偿还金融企业债权时,金融企业依法行使债权和担保物权而向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收取的用于抵偿债权的非现金资产。广义的抵债资产既包括金融企业依法取得的拥有所有权、收益权、使用权、处置权的抵债实物资产,如房产、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交通工具、商品物资等;也包括抵债的股权、应收账款、版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权利资产。本文所称的AMC抵债资产,是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AMC)在不良资产收购接收、处置过程中资产置换、法院裁定或协议抵债取得的抵债资产。本文就当前AMC抵债资产财务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抵债资产取得环节在财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抵债资产入账不及时问题。从AMC抵债资产来源看,既有从剥离银行划转接收的,也有在资产处置过程中由法院依法裁定、协议抵债或资产置换取得的。后一种情况,基本不存在入账不及时的问题,但对由剥离银行直接接收的抵债资产,由于情况复杂,有的银行已部分处置,有的因移交过程中没有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而AMC的项目管理人员未及时清理档案,就存在因不知情或管理不到位而导致未及时入账,出现抵债资产滞留账外的问题。二是抵债资产无法入账的问题。无论是剥离过程中接收的抵债资产还是在处置过程中取得的抵债资产,都存在因欠缺合法的手续或法律依据而取得的情况,对这部分抵债资产就很难正常入账。三是抵债资产入账价值确定问题。AMC取得抵债资产后,主要按照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和已确认的利息作为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即按法院裁定或协议抵偿的贷款本金和表内利息之和入账。抵债资产取得时发生的税费,按实际发生金额记入“营业费用---业务费用”,不计入抵债资产入账价值。但现实中会出现法院裁定或抵债协议未明确抵债金额的情况,按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财金[2000]17号)第31条规定:“待处置资产应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计价”。而公允价值通常指市场交易价格,由于抵债资产种类繁多,并是非标准产品,要寻求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是非常困难的,缺乏可操作性,这给抵债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带来困难。四是对AMC依法提起代位权诉讼胜诉后取得债务人(含连带责任担保人)对次债务人的应收债权在财务上没有任何体现和反映。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0条规定:“债权人向次债务人提起的代位权诉讼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的,由次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予消灭。”据此,AMC在会计核算中应进行相应的账务调整,即应以取得对次债务人的应收账款冲减原“待处置贷款”或“购入贷款”科目相应的债权。

(二)抵债资产管理环节在财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抵债资产实地盘点制度落实不力问题。各AMC内部管理制度均对抵债资产日常管理中要求定期(半年或一年)进行实地盘点,以了解抵债资产保管状况,及时调整账务,确保账实相符,但现实情况是,实地盘点制度落实过程中很少有财务人员参与,项目经办人员也并非都通过实地对抵债资产现状进行勘查,账存抵债资产存在毁损、被盗或灭失的风险。二是少量抵债资产存在未经批准擅自留用的情况。特别是AMC成立初期,由于管理不规范,存在房产、机动车辆等抵债资产未经批准擅自留用的违规行为。三是对抵债资产贬值或可能发生的损失,在会计期末未按谨慎性原则提取抵债资产减值准备,致使会计信息不对称,不能真实反映抵债资产贬值和损耗程度。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45条规定:金融企业应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度终了时对各项资产进行检查,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其计提项目包括抵债资产。四是AMC财务部门大多未建立完整的“抵债资产管理台账”,以全面地反映抵债资产的取得、管理和处置的全过程,通过执行定期检查、账实核对制度,对抵债资产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

(三)抵债资产处置环节财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抵债资产“以租代售”的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和分期收款出售的核算问题。按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规定,上述租赁业务,应按资产账面价值将其转入“融资租赁资产”和“经营租赁资产”。对办理租赁业务中取得的收入,按规定计入当期租赁收入。而实际操作中,AMC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直接将当期租赁收入冲减了“待处置(抵债)资产”科目,不符合现行财务制度规定。对承租人违约延期付款的情况,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通过“应收账款(债权)”科目进行核算。对抵债资产处置中以分期收款方式出售的核算,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二是抵债资产超期限处置问题。按目前AMC内部的抵债资产管理办法,为加快抵债资产的处置,规定抵债资产(股权除外)应自取得之日起一年内处置完毕。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抵债资产都存在超期限处置问题,这固然有市场方面的原因,但财务部门缺乏必要的监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三是对一时无法入账的抵债资产的处置,AMC通常的做法是,将处置收入作为正常本息回收直接冲减“待处置贷款”或“购入贷款”。这种做法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不能真实地反映AMC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

二、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从财务会计制度上看,由于财政部一直未出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制度》,只制定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仅靠单一的财务制度远远不能规范AMC不良资产处置的财务行为和会计核算要求。况且,2000年出台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主要是规范对政策性剥离的不良资产处置的财务行为,而目前AMC的业务已不局限于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业务,还包括了大量商业化不良资产的处置业务,情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财务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现有业务需要。这是造成目前四家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不统一且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从抵债资产管理制度看,财政部也未针对AMC的实际情况,出台类似《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财金[2005]53号)的AMC抵债资产管理制度,AMC缺乏统一的抵债资产接收、管理、处置和核算的制度规范和监管标准。

(三)从AMC内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看,前述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既有执行内部管理制度不力和管理不到位方面的原因,如抵债资产实地盘点制度不落实、未经审批擅自自用等。也有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方面的原因,如租赁和代位权确立后的会计核算处理问题等。

(四)从AMC的财务体制上看,由于AMC不存在利润(损益)核算的问题,财政部对AMC的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的考核,主要以“两率”(现金回收率和处置费用率)承包考核为核心。这种财务体制的安排,决定了某些财务核算失去了意义。比如抵债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

三、完善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议财政部及时出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制度》,以规范AMC商业化转型后不良资产处置活动会计核算的需要。同时,应在AMC六年来不良资产处置财务会计核算实践的基础上,适时修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进一步规范AMC的财务行为。在具体业务的核算管理上,一是对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问题,应按合理定价原则,经过严格的资产评估程序来确定抵债资产的价值,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合理定价来确定入账的“公允价值”。二是对因欠缺合法的手续或法律依据而无法入账的抵债资产,应设立“待转抵债资产”科目进行核算,以杜绝抵债资产滞留账外现象发生。三是对经诉讼由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而取得对次债务人应收账款的情形,应设立“待处置应收账款”科目进行核算,以冲减原“待处置贷款”或“购入贷款”相应的债权。四是对抵债资产贬值或可能发生的损失,在会计期末应按重新评估认定的市场公允价值,计提“抵债资产减值准备”。五是对抵债资产分期付款出售或租赁经营中出现的违约延期支付的情形,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通过“待处置应收账款”科目进行核算和反映。

第3篇

所有管理都是为了提高效益,但并不是所有的管理都是有效益的。因为,管理是让分散的人、财、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它可以有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只有明白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是哪些,才能对实现管理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针对学校资产管理的目的和任务,阐述了学校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加强学校资产管理有了一些想法和思路,并通过对自己学校情况的改革和周边同类学校的交流学习,对现在学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比较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制度,以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益,使学校财产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一个良性的循环机制。

二、学校资产管理现状及问题

1.我国学校主要执行单位预算制度,学校的发展主要靠政府财政的支持,不承担资产的经济效益责任。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学校领导一般只重视教学、教育和科研任务,对学校资产管理不够重视。

2.学校领导和教师缺乏对学校资产的主人翁精神和使用的责任感

认为学校设备设施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与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平时只是一味地提出要求,不关心不爱护,更别说如何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了。

3.现行学校资产的账务账目普遍由财务处管理,总务处负责管理实物及账目。

事实上,每个学校的资产,实际使用和直接管理大部分都在各个部门,因此,学校物资实际上是由多个部门分散管理的。如果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设备设施的好坏与使用者自身利益不挂钩,那么在资产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就会造成部门管理者和使用者不关心、不爱护资产的状况。如果对资产使用状况不及时跟踪和维护,就会造成资产的浪费。

4.学校的资产一般都分布在各个部门,而且品种繁多

大多数学校没有建立现代化的资产管理网络,使得资产管理部门和各使用部门之间信息不流通。另外,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又相互交叉、重复,因此传统的手工式的管理手段,影响了学校资产的有效管理。

三、影响学校资产管理效益的因素

从各个学校普遍存在的资产管理问题中,可以得出影响资产管理效益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1.管理者。

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在管理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起核心作用。具有指导思想的管理者将通过组织、计划、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和环节,对管理效益产生影响。因此,学校要确立“以人为本”“仁人爱物”的管理理念,领导者带头,广泛发动师生,群策群力,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校资产管理中“人和物”两大重要因素的作用,教育广大师生爱护学校资产,要有“主人翁”的意识,从而保证学校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延长使用寿命,实现资产使用价值的最大化。

2.管理对象。

管理对象是影响管理效益的重要因素。管理对象是由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人是最重要的。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组合的作用,只有通过人的活动才能实现。所以,人素质水平的高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工作责任心的强弱,决定着其他管理对象作用的发挥程度。

3.管理环境。

管理活动是在客观的环境下进行的,而效益是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活动来实现的,因此管理环境也是影响管理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提高学校资产管理效益的策略

本文所分析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是学校在资产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对于中职类学校来说还有其特殊性。中职学校的实习设备和实习材料的管理是不同于普通学校的一个特别之处也是管理的一大难点之处。实习设备占据着中职学校固定资产的很大一部分,它们保养和维护的好坏是资产保值的关键,也是提高使用效率的重中之重,更是关系到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实习材料虽不属于固定资产,但其量大、品种繁多,其中不乏一些价格较高的工具。这些材料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资金使用的效益。我校在此环境下,根据后勤管理的特点,结合影响学校资产管理效益的管理者、管理对象和管理环境三个因素,建立了一套后勤标准化管理体系,让操作有据可循、有理可依。

1.构建目标体系。

目标是指激发人们行为,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要求。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目标系统是基于一定的思想,按照有关政策,以刺激人们的行为,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或结果而形成的。中职学校后勤管理是一种多元化的,综合的管理,我校根据自身发展特点提出了有序的资产管理的目标。

2.构建操作体系。

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可操作的。在标准化后勤管理构建过程中,学校后勤部门突出构建“以工作标准为支撑、管理标准为核心、技术标准为保障”的标准化操作管理体系,力求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工作机制,为学校标准化后勤管理操作体系的建立提供有力支撑。所谓的操作体系,就是我们在标准化管理制度的体系下,每项工作完成的情况都有一个客观的工作标准,而这项工作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技术标准来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并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3.我校自行开发了一套适应中职后勤物资管理的系统

并已投入使用,能实现日常后勤物品管理:物品入库、报修、维修各流程的信息管理和审核;收付款管理:维修收费和采购付款;库存管理:出库单、入库单和缺货单的信息管理和提醒;采购管理:采购物品信息和采购合同的管理;维修反馈管理:报修人员对维修人员的维修结果进行评价等各项基本功能,以满足中职学校日常后勤物资管理需求,从而大大提高了我校资产使用的效益。

4.设立分级管理网络,明确任务,各司其职。

第4篇

1.1节约企业成本

企业成本是任何企业进行生产运行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关系到企业的健康运行及长期生存能力。油田资产管理行为可以对油田资产进行合理处理,实时监控资产运行状态,发现异常可及时有效维护,降低事故风险,减少因设备损坏等事故带来的资产流失和成本损耗。在老旧设备更新换代工程中,资产管理可通过对油田资产进行合理评估和分析后,寻找到一个使老旧设备发挥最大功效的一个极限节点,当到达节点后对老旧设备进行及时更换,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老旧设备的更新换代也带来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尤其是自动化设备的引入,既能有效保障施工质量,又能节约人力资源,间接为油田节约了大量资产。

1.2资产有效配置

资产的流入、检修、更新换代、报废、流出等是油田资产的重要流动形式,资产管理人员通过对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可确保资产流动的每一个过程严格、规范,保障油田资产的完备。同时,资产的有效管理可以使油田管理人员及时、有效、全面地掌握油田资产设备情况,对于超负荷运转的设备及时补充完善,对于闲置的设备有效地加以利用或变卖处理,避免产能不足和产能浪费,将所有的资产设备都充分利用起来,使其得到有效配置,为油田高效生产提供保障。

1.3降低企业风险

通过油田资产的有效管理,做到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合理配置资源,既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又降低了企业的运行费用和财务赤字,从而最大限度的规避企业运行风险。同时,资产有效管理可以让油田经营者全面了解自身经营情况,对于油田运行中不合理的计划、规范及时调整,对于油田现有资产做出全面合理的分析评估,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状况和问题做出有效的预期和应对手段,降低企业运行风险。

2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石油企业作为国有大型企业,担负着保障国家能源稳定和安全供应的重大责任。我国的绝大多数油田都积极、有效、圆满的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但是,石油企业资产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越来越大的生产任务和市场竞争等压力下,油田资产管理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2.1片面追求规模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我国油田的经营管理方式是经营承包的责任制度。因此,油田资产设备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无偿性,加之个别管理人员过分关心自己的个人政绩,这就导致了油田在资产投资问题上一味追求规模,试图通过大摊子掩盖生产管理上的短板。对于油田生产规模的片面增大,不仅造成了资产不能有效分配,油田无法高效运行,而且可能会导致投资大于产出的严重后果。此外,有的管理者盲目听信、追求高科技,以科技的名义频繁更新换代资产设备,使本来未达到换代临界点、不需要马上更换的设备过早失去作用,不仅是资源的浪费,而且频繁的技术更新会打乱油田正常的生产节奏,使油田运行成本增加,效率降低。

2.2资产日常管理欠缺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形势日新月异,油田也迎来大发展时期。随着国内油田的发展,我们的生产管理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一些细节还有待加强。油田资产日常管理制度的欠缺导致油田管理者不能及时获得油田生产信息,无法准确掌握油田动态。信息的阻滞不仅会造成经营管理者的盲目,而且会使管理者进行一些无意义的劳动,加大管理者的工作量。同时,日常上报制度的不完善还会造成老旧设备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和解决,导致额外事故成本。

2.3资产转移漏洞

松懈的油田资产管理工作容易导致资产转移过程中出现漏登漏报等问题。油田资产转移过程中,若资产管理人员工作不严谨,则不能及时记录和上报资产流动情况,导致资产整个转移过程中去向不明,不能实时跟踪资产设备的流动状况,极易出现账目和资产设备不相符、死账坏账问题,给后续的资产转移清查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和不确定性。同时,资产转移工作中的漏洞还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私自对公共财产处理变卖,谋取私利,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2.4员工素质不高

油田资产管理工作交其他行业资产管理工作有一定的特异性,资产管理人员不仅要对油田生产现场具有丰富的勘察经验,而且需要具有十分专业的资产管理技能,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灵活油田资产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但由于资产管理单位与资产占用单位不对等的利益关系,往往使资产管理者失去对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工作消极懈怠,敷衍了事,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粗犷不细致,不能准确及时地获得油田生产现场的第一手信息,无法全面掌握资产设备状况,容易造成资产的浪费和流失,降低油田的生产管理效率。

3资产管理策略

针对油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以下管理策略。

3.1加强协调沟通

油田资产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离不开企业各个部门间的紧密、高效合作。资产占用单位离不开资产管理单位为他们统筹配置资产设备,资产管理单位也离不开资产占用单位对其工作的帮助与支持。企业应强化油田内部各部门、单位间的协调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和规则,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违规必究,将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化、规则化、常态化。

3.2细化资产管理规范

油田运营倚重技术,更倚重管理,细化油田资产管理规范是重中之重。按照资产设备的分布和流动实际,由资产管理部门根据资产所处的不同环境特点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分为不同的小组去处理应对环境中的资产管理问题。由面到线、由线到点,最后将资产管理工作精确到每一个节点上,做到有的放矢。

3.3提高员工素质

建立资产管理工作奖惩机制和约束机制。对于管理工作中严谨细致、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贡献的工作人员,按照制度积极奖励;对于消极怠工,懒散敷衍的工作人员,及时惩罚教育。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培训会议,加强资产管理理论的学习,提升管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在培训中可以将油田资产管理实际中遇到的问题集中反馈和讨论,使管理人员之间相互学习,促进提高。

4结论

第5篇

(一)医院对于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缺失

我国医院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计划经济管理,医院的资金主要部分来自于财政拨款,这就让医院很难拥有严格的成本管理意识,资产管理的工作力度不够,很多地方出现了漏洞,不符合市场经济的管理规律,这种弊病一直延续到今天。此外,医院在品牌、形象等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的缺乏,削弱了医院的持续发展能力,不利于医院的健康发展。而且,医院的资产管理对于相关规定的执行情况不佳,在新时期改革背景下,医院资产的产权归属、利益的分配问题是十分重要,在长期政府拨款的体系下生存的医院对这方面问题不是很重视,很容易造成新时期中的医院资产流失,影响到医院的持续发展。

(二)资产管理体系的缺失

如今的医院对于资产管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根深蒂固的传统管理模式影响下,医院资产管理体系依旧不是很健全,具体科室中的资产管理的现状堪忧,是医院管理重大隐患。其实,在实际操作中,每一个科室的经营都涉及到资产管理,按照相关规定,医院科室是负有着相当的义务对资产进行管理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院的资产管理成为一个良性的闭合循环。但是,如今医院的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着分工不明确、责权不清的问题,医院的资产管理无法实现及时跟进以及全面覆盖,账务不符的现象频频出现,致使医院的资产流失,医院的利益受损。

(三)内部审计不健全

内部审计是医院财务管理以及会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资产管理有着重大意义,如今的医院战略管理水平不是很高,在实施内部审计工作时质量也不高,不少医院的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审计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首先,内部审计的监督不够致使医院采购的科学化难以得到保证,资产管理审计没有发挥作用,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应有效用得不到发挥,采购的盲目性较大。其次,内部审计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医院的深层次工作无法开展,进而致使整个资产使用的各个环节问题频发,致使医院的效益降低。

(四)资产管理较分散

我国现阶段的资产管理存在着过于分散的问题,大多数医院中并没有相应的部门对资产管理进行规范处置,在卫生行政部门当中,因为缺少相应的资产管理部门,各大医院的资产管理往往各自为政,医院之间关于资产管理的交流也较少,造成了当前医院的资产管理效率低下,资产管理发展缓慢,大型设备的使用以及维护存在着很大问题,使资产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弊端。

(五)管理中不重视资产效益分析

近年来,我国增大了对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各级医疗部门也逐步提高了自身的服务质量,但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计划经济管理,以及后来政府对医院投资管理采用的管办结合的处理办法,导致医院的内部管理者缺乏经济效益的意识。其次,一些医院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内部的相关组织部门的基础性工作比较薄弱,台账不全、数据不实等问题也时有出现,使得医院在后续的数据分析之中,难以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

二、关于加强资产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组织完善资产管理

首先,卫生主管部门应对预算不严、标准不细、统筹不力、核算不清的医院进行强化改革。要树立管好用好资产、强化统筹主官问效、重点建设软硬件基础的三个观念,有效地增强医院的资产管理。其次是要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医院全体职工的资产管理意识。医院要树立从上到下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学习资产管理知识,克服思想障碍,提高医院工作人员对资产管理改革的积极性。最后是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医院的领导管理。院领导要以建立健全医院资产管理组织结构为入手点,强化对资产管理的组织领导,尽快成立资产管理部门,坚持“六位一体”的模式,明确组织间的职责权限,明确管理分工。

(二)推进制度建设,作好基础管理

首先要推进医院规章制度的建设,强化医院的制度管理,要切实地加强医院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依据国家的法律规定,制定一套较为全面的资产管理制度,注意制度的可操作性,有效地实现资产管理的效用。其次是要将医院的资产总数统计清楚,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对医院资产进行科学分类。在做好清查登记工作之后,如果出现资产虚增的现象,医院可以以资产账以及资产实物为依据,逐条过滤,实现账实相符。最后是要建立定量标准,将医院的资产配置科学化。在摸清资产存量的基础上,医院可以建立预算控制的限额管理,可以以五年为单位建立数据库,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审核最终制定五年的资产购置方案,将资产提取、购置严格化,形成按实评估的体系。

(三)统筹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能

首先要严格地执行医院的财务预算,将医院的财务资源统筹规划,坚决按照预算方法进行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的执行,做到钱物并重,考核各部门各科室的预算实际执行状况。在预算方法上,如果是周期长、耗费大的资产可以采用项目预算,如果是日常行政需要的资产,可以突出保障的原则进行预算编制。其次是要强化成本核算,切实落实资产的监督考核,盘活闲置资产,发挥资产的效益,避免无效益的需求。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医院要从全程对医院的资产进行监督,强化医院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四)创新管理办法

医院在创新管理办法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地推进信息化的建设,利用现代基础设备以及管理平台对资产进行检查盘点,建设一个信息化的共享平台,确保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安全性。其次,医院可以引进条形码技术,及时地将出入库资产进行记录,做到一物一码,实现有效地及时的数据采集,解决数据分散的难题,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最后,医院可以加强自身的智能化建设,加强物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资产进行全封闭式的管理。将医院的卫生用品、医疗材料、办公用品等方面的资产全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之中,建立出入存一体化的资产管理流程,在医院体内实现内部物流,努力实现数据间的共享联查,防止账实不符的现象发生,保证资产实物、账目、台账的一致,减少资产的流失,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第6篇

“敲竹杠”往往发生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所以,应该建议财政部门应该对于资产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这可以通过编制预算的机会进行。可以把财政部门和单位使用资产过程看做一个博弈的过程,单位往往会报高预算,这种行为极为常见,主要表现在资产配置数量增加、要求提高等。对于管理资产来说,则对于存量资产的情况,单位往往就不愿意进行申报处理,这样就造成了问题,资产部门也没有办法要求使用单位进行如实申报,就出现了信息不能共享,造成了管理资产和原理预算资产部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另外,资金的申报和安排也就不能被资产管理部门弄清,预算资金部门也弄不清楚资产存量,极容易出现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的“两张皮”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预算安排过程就应该充分利用好单位申报预算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完成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的有效对接,同时,能够使得委托-成本有所降低。

二、以预算管理为中心进行资产管理的探讨

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则是进行政府预算的基本,所以应该严格执行政府预算,同时,这也是人们对于财政进行监督的有效手段,也是进行财政有效分配的重要手段。在进行政府预算过程中,则应该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保证公开性。在进行政府预算时,一定要让广大人民知情,并了解其执行情况,只有接受人民的监督,才能保证其有效性。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往往看懂预算的人太少。第二,具有法律性。应该保证政府预算的法律效力,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没有足够可靠的预算,出现了频繁的调整问题,存在大量的预算追加,在落实《预算法》过程中,并没有相关的有力的惩戒措施,这就不能保证有效执行初预算。第三,具备可靠性。应该采用科学方法进行计算其中的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变化经常发生在预算之前,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单位往往存在报低预算收入而报高预算支出的问题,行政单位经常同财政部门进行博弈,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等。第四,具有统一性。对于预算来说,所有的政府的收入和支出都应该包括其中,而不能存在预算之外的收支计划。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难避免存在预算外资金的情况。资产管理在预算管理的角度来说,也就是可以简单理解为由“钱”变成“物”的过程,通过消耗的物体,能够增加社会效益,保证相应的政府职能的有效实现。另外,资产从会计学角度来看,主要包括投资、固定资产、现金、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但是,分析财政部所涉及到的资产管理,以及预算管理中涉及到的资产管理则是不应该把财政资金包含其中,主要涉及的仅为固定资产部分,所以,为了使得预算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就应该对于资产预算进行细化。

第7篇

对于顾客资产的涵义,学术界存在分歧表现在顾客资产的界定标准上,主要体现为顾客范围的确定。顾客资产被首次定义时,顾客的范围仅是指现有的顾客,后来鲁斯特等人指出顾客资产所指的“顾客”,是最有价值的顾客而非所有顾客在其生命周期内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增值。显然他们是从顾客价值角度分析这一问题。RobertE.Wayland和Paul.M.Cole(1998)通过调查一些企业,对他们的顾客进行走访,得到企业顾客盈利能力的相关数据,测量分析后得出企业顾客的盈利分布状况模型,发现顾客忠诚度与企业利润贡献量确实存在正相关关系。他们按照顾客忠诚度和利润贡献量二维标准得出结论:忠诚度高、利润贡献量高的顾客越多,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基于此,企业应该将贡献最大利润流的忠诚顾客作为顾客资产的计算对象,而不应将非忠诚顾客或零散顾客纳入到顾客资产范畴。“顾客”的范围应是那些持续为企业创造利润贡献的现有或未来顾客。

二、顾客资产的驱动要素

Rust等(2000)提出顾客资产的驱动要素模型,此模型基于顾客价值理论,与他们所提出的顾客资产概念相匹配。该模型指出顾客资产由三个驱动要素组成,分别是价值资产、品牌资产和维系资产,并伴随有11个亚驱动要素。此后诸多学者在此模型基础上研究顾客资产相关内容,但在随后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一些不易被观测的因素也在影响顾客资产,资深咨询顾问FrederickReichheld(2001)发现推荐效应、增量采购、知识建议、价值溢价以及成本节约等这些重要因素影响忠诚客户产生利润。随后,Berger引用弗雷德里克﹒莱希赫尔德的研究成果发现影响客户现金流的重要驱动要素有:时间关系客户收入的自然增长、满意客户的推荐收入、老顾客的成本节约和老客户所支付的溢价。由此可以发现难于观察的非购买行为影响顾客资产,这些非购买行为称之为感知资产。国内学者邵景波等(2009)对传统的顾客资产模型进行改进,得到四维驱动要素模型,这对于顾客资产相关研究是一个新的思路。本文借鉴Rust等人的研究结论,认为价值资产的驱动要素是质量、价格和便利性;品牌资产的驱动要素略有不同,本文认为品牌认知、品牌偏好以及品牌美誉度影响品牌资产,其中品牌认知反映顾客对品牌认识和了解的程度,品牌偏好是指顾客对品牌的一种偏爱,品牌声誉、顾客对品牌的接受程度以及顾客对品牌的道德感觉组成品牌美誉度;关系资产的驱动要素也略有不同,本文从关系理论出发,认为关系资产是由顾客信任、顾客满意以及顾客忠诚这三个要素影响的,是指顾客对企业的信任程度,满意程度以及忠诚程度。但由于关系资产的特殊性,需通过具体维系活动来表现其影响因素具体形态,这里笔者借鉴帕拉苏拉曼关系营销的三个层次,将企业顾客维系活动划分为金融层面活动、社交层面活动和结构层面活动。邵景波等人(2009)提出的四维驱动要素模型,认为感知资产是由口碑宣传和交叉购买两个要素影响的,本文则认为感知资产是由以下五个因素影响:口碑宣传、交叉购买、知识建议、重复购买以及价格溢价。其中,重复购买和交叉购买是相似的。重复购买是指顾客购买相同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行为。知识建议是指客户向企业提供的信息,包括客户满意度信息、客户需求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改进知识信息等。价格溢价是指对企业产品价格敏感度低的忠诚顾客购买企业边际利润大的产品,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感知驱动要素是顾客对公司产品整体感知结果对顾客资产的影响,它与其他驱动要素共同作用影响顾客资产价值。

三、顾客资产的测量

对顾客资产的测量建立在顾客终身价值(CLV)计算基础上。Blattberg和戴顿用以下方法来计算顾客终身价值:首先,测量每位顾客整个生命周期内对公司的期望贡献。然后,按照公司投资的目标收益率将上一步的期望贡献折现成净现值。最后,将所有现存顾客折现后的期望贡献加总得到顾客终身价值。后来诸多学者研究CLV和顾客资产测量问题都延续这一思路。国外学者的顾客资产测量方法主要是在顾客资产三个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测量和评估,分析不同方法、策略对这三个不同驱动因素的影响,最终得以提升顾客资产。学者们已经建立了诸多模型来描述顾客资产测量的问题。这些模型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计算CLV的模型。此类模型可以概括出五种:这类模型包括计算顾客终身价值的模型和配置资源使CLV最优化的模型。以上模型均是使用企业内部数据库的模型。企业内部数据库的数据有时间序列性,用于测量单个顾客、某个群体以及整体顾客的顾客终身价值。前三个模型需要大量个人层次的信息,若从整体层面上使用需要对每个参数进行单独估计。数据可用的情况下,它们的优势在于易于实施,但这三个模型没有考虑参数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考虑竞争者行为,更无法模拟出顾客潜在的行为。后面两种模型适用于顾客处于流失的情景,这种情景下很难观察顾客是保留下来还是离开。相较于前三个模型,这两个模型考虑了顾客购买可能性,将顾客购买行为的不确定性结合到测量过程中,不易观测的行为得以显现,测量结果更为精确,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以上这类模型所使用的数据可靠、具体、详细,企业根据模型测量结果,将资源进行分配,针对不同顾客制定不同营销方案,体现个性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这类模型存在以下缺点:首先,缺乏与竞争企业的交易信息,没有模拟竞争的影响,所得测量结果存在偏差;另外,该类模型需要大量的个人信息数据,数据不详细会导致测量偏差,这就要求企业需拥有较成熟的数据库技术,这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很有难度。第二类是顾客群分析模型。此类模型可以为顾客终身价值计算提供数据。Pareto/NBD模型是这一类模型的代表。Schmittlein和Peterson(1994)还提出了Pareto/NBD模型参数的合适的估计方法。此类模型是在第一类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顾客群模型,所用的数据也是来自企业内部的数据库,只是将具体参数扩大到群体,以整体来进行测量。这类模型考虑了顾客购买行为的不确定性,在测量过程中首先测量整个顾客群的过去购买行为,以此推出下个时期顾客购买的可能性,这样使测量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第三类是CLV规范模型。主要是通过调查数据来计算顾客资产的模型。这类模型的优点是,它不需要复杂数据库中的数据和建模技术,这对于缺乏数据的小型企业更有意义。这类模型均很好地模拟了竞争的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大大提高。此外,企业通过此类模型可以明确顾客资产驱动要素的重要性,资源配制得以优化。目前对基于调查数据的模型应用最为广泛,因为通过使用调查数据建立的模型新颖、全面、真实,比较符合学术研究人员的不同要求。但是调查数据的随机性特点,可能使样本数据的质量易受到多方因素影响,在数据收集完成后,尚需对这些因素进行处理,增加了研究工作量。对上述测量模型比较分析,Rust等人的营销收益模型是最佳的,虽然仍存在诸多局限,但它已在顾客资产测量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原因有三点:首先,营销收益模型考虑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的期望终生价值的同时,考虑了顾客的“获得”和“保留”。在计算净获利时,使得顾客获得成本更加准确。其次,营销收益模型进行了明确的模拟竞争和品牌转换。再次,Rust等人在提出该模型时进行了实证研究,有详细的统计过程,所用数据是稳定且无偏。最后,营销收益模型根据购买次数折现,而不是根据时间折现,这对于某些需要长期经营获利的行业来说更为合适。

四、顾客资产的增值

顾客资产增值是通过提升顾客获利能力来实现的,企业将精力集中在传递顾客利益上,最终使企业的利润(即顾客支付的资金与服务于顾客的成本之间的差值)全面增加。顾客资产获利能力分析有效地指导了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其成功之处就是可以确保企业能在获取、保持与发展其目标顾客上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即以最适当的投入获取、保持和发展目标顾客)。国外学者对顾客资产增值的研究主要建立在两大基础上:首先是划分顾客群,其次是确定顾客资产驱动要素。研究思路是:影响不同顾客群体的顾客资产驱动因素之间存在差异,针对不同顾客制定不同营销策略,能够使企业顾客资产增值的机会加大。国外学者Rust等(2000)通过对银行业顾客的数据进行调查统计,技术分析后得出他们的顾客金字塔营销理论模型在银行业的适用性,顾客金字塔中不同层级的顾客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随后,他们针对顾客金字塔模型的各个不同层级,通过价值、品牌和关系驱动要素的影响作用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把获利能力差的顾客变成获利能力强的顾客。在此基础上,国内学者郑浩、胡正明(2005)结合PhilipKotler对全方位营销架构的论述,提出了顾客资产增值管理的实施模型,包括价值探索过程、价值创造过程和价值维系过程。探索过程是指顾客资产份额和顾客金字塔结构的确定过程,这是实施模型的基础;创造过程是指价值资产、品牌资产的创造过程;维系过程是指维系资产的创造过程,然而此实施模型缺乏感知资产的创造过程,一些不易观测的非购买行为未被考虑,顾客资产的测量可能不准确,从而影响企业制定切实的营销策略。刘建新、陈雪阳(2005)提出顾客资产增值的实施策略—顾客范围策略,主要通过加强价值权益、品牌权益和关系权益的开发和管理,提高顾客的获得率和顾客增值购买率。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尝试新的研究思路,希望通过改进顾客资产测量模型来实现顾客资产增值。邵景波等(2009)以移动通信企业的顾客资产提升为例,利用四维驱动顾客资产测量模型先确定了影响顾客资产的各亚驱动要素的权重因子系数,随后进行了定性分析,提出企业顾客资产的相关提升策略,为顾客资产增值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顾客资产增值的研究中,学者们对顾客群划分的结果虽然有多种,但基本都是以顾客的盈利能力为划分标准,而在确定顾客资产的驱动因素时,存在不同的界定方法,这使得学者所做的实证分析数据来源标准不一,一定程度上缺乏信度,在这一点上仍有待学术界深入探索,形成归于统一的方法。

五、结论

通过上述对已有研究的归纳、分析,顾客资产管理研究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拓展和深入。

1.在会计分录下对顾客资产加以衡量,增强模型的可操作性。

研究学者们认为与会计分录下的其他有形资产相比,顾客资产可以在未来较长的时间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但是顾客资产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无形性等特殊性质。目前学者们对于顾客资产的研究,仍只停留在理论模型和概念上的认识,可操作性的模型甚少。且大部分研究主要针对过去静态地去考虑顾客的经济获利能力,忽略了动态因素对它的影响。因此,要真正的在会计分录下对顾客资产加以衡量,即结合实际,对测量模型的假设和相关参数予以修正,使其准确反映顾客资产的价值,最终将顾客资产纳入会计核算系统中,进行资产平衡运算。

2.基于顾客资产视角的企业动态能力可以提升顾客资产价值。

无数事实证明顾客资产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企业应将吸引、维系顾客的相关活动与提升企业竞争力联系起来,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与顾客资产的管理联系。已有的研究通过对顾客资产的驱动要素模型的改进,对提升顾客资产价值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静态的组织能力已经不能保证企业可以获得持续较高的顾客资产,必须开发动态能力,才能应对竞争环境下顾客资产价值提升。顾客资产视角的企业动态能力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影响顾客资产的价值资产、品牌资产、关系资产以及感知资产。

3.企业营销活动促进顾客资产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