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心理活动会议总结范文

时间:2022-03-18 16:51:09

序论:在您撰写心理活动会议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心理活动会议总结

第1篇

根据学院、系要求,以学生自治为原则的基础上,选举班干部。班干部职位,主要包括班长2名(一男班、一女班),团支书1名、学习委员2名、组织委员1名、宣传委员1名、文娱委员1名、生活委员1名、体育委员1名、心理委员1名,共11个职位。

一、 班长的工作职责

1、对外积极配合辅导员、任课老师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及时反映同学的意见和要求,做到上传下达,信息畅通;

2、统管全班事务,做到管理规范、分工合理。

3、每学期初组织班干部制定班干部工作计划,每学期末组织班干部进行工作总结

4、负责召开每月一次的班干部会议,总结当月工作,制定次月工作计划。

5、负责召开每月一次主题班会。

6、参加学院、系相关会议,记录并向班级学生传达会议要求及精神。

7、在各项评优工作中,包括奖学金、入党等,担任班级测评小组组长,组织开展工作。

8、分配、支持、督促和检查班干部的工作展开情况及模范带头作用 ;

9、强化班级纪律,树立良好班风,形成班级向心力、保证教学秩序,维护集体荣誉;

10、其它相关事务,包括关心同学的困难和心态,平衡自己的事务和学习时间等等。

二、团支书工作职责

1、作为班级团支部工作的第一负责人。

2、全面负责团支部工作,并与班长相互合作,共同建设班集体。

3、参加学院、系各项团总支工作相关会议,记录并向班级学生传达工作要求及精神。

4、根据学院、系团总支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团日活动,组织开展“优秀团员”、“优秀团干”的评选活动。

5、在各项评优工作中,包括奖学金、入党等,担任班级测评小组成员,承担相应的工作。

6、前期班级发展党员工作中,与党员、班长共同承担相应工作。

7、每学期末进行自我工作总结,协助班长做好班干部工作总结。

三、学习委员工作职责:

1、作为班级学风、学业、学习的第一负责人。

2、负责本班学风建设工作,协助学院、系及其他相关部门做好课堂考勤、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

3、协助老师做好课堂纪律管理、教学教务等相关工作。

4、按要求做好《13新生考勤表》、《13新生考勤统计表》的登记工作。

5、协助学院、系及其他相关部门做好有关学风、学业、学习等相关组织工作,如学习竞赛、学科竞赛

6、在各项评优工作中,包括奖学金、入党等,担任班级测评小组成员,承担相应的工作。

7、及时收集班级同学的学风、学业、学习问题及情况,汇总向有关老师反映。

8、每学期末进行自我工作总结,协助班长做好班干部工作总结。

9、组织学习小组帮助大家解决学习中的障碍、对挂科、重休等情况要及时跟踪反馈督促。

四、组织委员工作职责:

1、协助团支书开展团支部的各项活动。

2、负责班级团员统计、团费收缴、组织关系等工作

3、做好班级各项工作会议、活动的记录工作,不仅是团支部会议。

4、班级开展各项活动的第二负责人,主要承担策划、组织、开展工作。

5、每学期末进行自我工作总结,协助班长做好班干部工作总结。

五、宣传委员工作职责:

1、协助团支书开展团支部各项活动。

2、协助班长开展班级各项活动。

3、班级开展各项活动的第二负责人,主要与组织委员共同承担策划、组织、开展工作。

4、做好班级、团支部开展各项活动的文件收集、整理、汇总工作,及时做好活动过程中的记录、活动过程后的总结工作,要求每项活动需要有相片、通讯稿。

5、每学期末进行自我工作总结,协助班长做好班干部工作总结。

六、生活委员工作职责:

1、协助班长开展班级活动。

2、每学期收缴班费,控制好班费的开支,每学期末做好班费使用情况的公布。

3、协助做好各项收费和物品的分发工作。

3、组织宿舍长开展宿舍各项工作,包括宿舍的卫生评比、宿舍的创优Y工作。

4、做好《晚间宿舍人数统计表》、《周末离校学生统计表》登记工作。

5、班级开展各项活动的第二负责人,主要承担各项活动的后勤工作,如物资的使用和回收、费用使用等。

6、关心和了解班级同学生活中的各项问题,及时向有关老师反应。

7、每学期末进行自我工作总结,协助班长做好班干部工作总结。

8、带领同学们减少浪费,节约用钱,计划开支,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精神。

七、文娱委员工作职责:

1、协同班长开展班级文娱活动,每学期开展至少两次的班级文娱活动。

2、协助学院、系及相关部门开展学生文化活动,如歌唱比赛、迎新晚会等。

3、班级各项文娱活动的第一负责人,协同班长,联合其他班干部开展活动。

4、关心和了解同学的兴趣爱好,做好登记工作,并发掘文艺特长分子,组织他们带动班上同学,丰富课余生活。

5、每学期末进行自我工作总结,协助班长做好班干部工作总结。

八、体育委员工作职责:

1、协同班长开展班级体育活动,每学期开展至少两次的班级体育活动。

2、协助学院、系及相关部门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如新生杯篮球赛等。

3、班级各项体育活动的第一负责人,协同班长,联合其他班干部开展体育活动。

4、关于和了解同学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专长,做好登记工作,并发掘体育专长分子,组织他们带动班上同学,丰富课余生活。

5、每学期末进行自我工作总结,协助班长做好班干部工作总结。

九、心理委员工作职责:

1、协助学院、系及相关部门开展有关学生心理的活动,如新生心理普查。

2、协同班长开展班级心理活动,每学期开展至少一次的班级学生心理活动。

3、班级学生心理活动的第一负责人,协同班长,联合其他班干部开展班级学生心理活动。

4、关注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了解班级学生心理变化,特别是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反映到相关老师。

5、建议对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建立档案。

第2篇

以《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工作实施方案》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全校师生心理健康素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人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构建和谐校园。

二、活动目的

通过系列心理活动的开展,让广大师生在活动中获得心理感悟和体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增强广大师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提升心理素养,健全人格品质,持续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师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活动主题

教师:我运动 我快乐

学生:我阳光 我快乐

四、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五、活动时间:5月21日—26日

六、活动内容

(一)准备阶段

1.召开教科室成员会议

活动目的:研究部署活动月有关事宜,研究活动内容,明确具体分工。

活动时间:5月16日第二节

活动对象:教科室小组成员

活动要求:要求教科室成员增强责任心,立足我校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好每一项活动,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负责人:

2.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规划活动月活动安排,落实负责人和活动要求。

活动时间:5月16—17日

活动要求:全面、具体、科学规划。

负责人:

(二)实践活动阶段

1.教师心理瑜伽活动

活动时间:5月18日

活动对象:聘请瑜伽教练引领教师进行瑜伽活动。

活动目的:聘请瑜伽教练,根据教师群体的特点,设置一些基本动作,舒展身躯,拉伸颈部、肩部,带领老师们进行瑜伽冥想,舒缓压力,放松身心,以此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缓解职业压力,提高幸福指数。

负责人:

2.观看电影

活动时间:5月16日

活动对象:全校教师

活动内容:观看心理电影《国王的演讲》

活动目的:通过影片观赏,活动心理感悟,增强心理认知。

负责人:

3.观看心理视频

活动时间:5月16—17日心理活动课

活动对象:全校学生

活动内容:心理励志视频《尼克胡哲》、《生命爬行》

活动目的:通过视频,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学会感恩等心理品质。

负责人:班主任

(三)总结阶段

时间:5月18—23日

第3篇

以《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工作实施方案》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全校师生心理健康素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人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构建和谐校园。

二、活动目的

通过系列心理活动的开展,让广大师生在活动中获得心理感悟和体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增强广大师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提升心理素养,健全人格品质,持续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师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活动主题

教师:我运动 我快乐

学生:我阳光 我快乐

四、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五、活动时间:5月21日—26日

六、活动内容

(一)准备阶段

1.召开教科室成员会议

活动目的:研究部署活动月有关事宜,研究活动内容,明确具体分工。

活动时间:5月16日第二节

活动对象:教科室小组成员

活动要求:要求教科室成员增强责任心,立足我校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好每一项活动,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负责人:

2.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规划活动月活动安排,落实负责人和活动要求。

活动时间:5月16—17日

活动要求:全面、具体、科学规划。

负责人:

(二)实践活动阶段

1.教师心理瑜伽活动

活动时间:5月18日

活动对象:聘请瑜伽教练引领教师进行瑜伽活动。

活动目的:聘请瑜伽教练,根据教师群体的特点,设置一些基本动作,舒展身躯,拉伸颈部、肩部,带领老师们进行瑜伽冥想,舒缓压力,放松身心,以此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缓解职业压力,提高幸福指数。

负责人:

2.观看电影

活动时间:5月16日

活动对象:全校教师

活动内容:观看心理电影《国王的演讲》

活动目的:通过影片观赏,活动心理感悟,增强心理认知。

负责人:

3.观看心理视频

活动时间:5月16—17日心理活动课

活动对象:全校学生

活动内容:心理励志视频《尼克胡哲》、《生命爬行》

活动目的:通过视频,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学会感恩等心理品质。

负责人:班主任

(三)总结阶段

时间:5月18—23日

第4篇

安徽合肥女学生周岩被男友陶某某故意伤害一案,网上传得沸沸扬扬。2012年,遂昌周边某县一所中学里,也因学生恋爱问题,发生了极其悲惨的事件。笔者在学校心理辅导室工作近八年,接待的许多来访者也都是为情所困,因此笔者深感给学生开设以恋爱为主题的心理活动课的必要性。笔者认为开设“青春恋情”辅导课不是鼓励学生恋爱,而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进行异往。基于这样的理念,笔者设计了“青春恋情”为主题的系列课,设计思路如下:第一课时“做一个吸引人的男生(女生)”,第二课时“我的爱情观”,第三课时“我的爱情行为”。

由于本校是一所职业教育专业学校,因专业而组成的教学班中学生性别比常常差别很大,以笔者所任教的几个班级为例,11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1)、(2)、(3)班,虽以男生为主,但都有一定比例的女生,而11机电(2)全为男生。在恋爱主题的第一课时“做一个吸引人的男生(女生)”,笔者从我校傅湘奇、陈佳丽两位学生成为2010年浙江“校园歌曲”(春季、秋季)高中版封面人物的故事引入,并展示了一些网络上的“校花”“校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是一个吸引人的男生(女生),思考的角度从外在的美到内在的素质。学生纷纷发言,还有学生进行总结,课堂气氛很好。笔者发现课程进入一半以后,学生的表情更为和悦,坐姿也更为端正。

因为在电子专业的三个班级的课很成功,学生感觉也很好,笔者就想着如何在机电这个男生班也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考虑到该班没有女生,于是就从其他班中借了一个几乎全是女生的旅游班,通过调课共上这一节课,结果是想法美好,效果却不如意。少部分男生刻意表现“怪异想法”,绝大多数女生保持沉默不语,最后只得用讲座式的方法,将一堂心理活动课上完。

由此,笔者反思,问题出在哪里?学生为什么会拒绝参与?为什么同样的活动设计,几节课中成败差异会这么大?静心思忖,笔者认为主要问题是:场地不适合,团体不成熟,暖身不到位,教师不理性。

一、场地不适合

平时的心理活动课都在本班教室上,学生有一个相对熟悉的外界环境,虽然达不到专业心理辅导活动教室的水平,但均配备有多媒体及音响,通常上课的效果也尚可。这次是一个男生班与一个女生班同时上课,只得选择小会议室,虽然音响及多媒体效果很好,但由于会议室的座位所限制,学生只能形成一个相对拘束的小环境。另外,由于小会议室只有两条通道,不如教室里相对宽阔的通道,也没有类似教室后面的空余空间,不利于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客观上,学生进入这个小会议室后,会产生一定的陌生感与局促感。

延伸思考:心理活动课需要一个良好的团体心理氛围,这个心理氛围构建的基础是一个让学生有安全感和自由感的物理空间。在这个基础上,加上辅导教师对活动内容的设计与对氛围的调动,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心理活动课最佳的环境是专业辅导教室,其次是原班级的普通教室+多媒体设备及音响+窗帘,再次是普通教室,会议室之类本身就不适合上心理活动课。心理活动课中,学生的心理是逐渐打开的,安全感与自由感是心理开放的前提,活动课的场地是否合适是辅导教师所必须考虑的。

二、团体不成熟

一个成熟的团体应当具有安全、宽容、支持、和谐等基本特征。就本课时来讲,纯女生班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与男生交往相对较少,突然要将自己内在的心理活动展示在另一个男生班的群体面前,必然导致女生在课堂上展示出矜持的一面。对于男生班来说亦然,虽然他们可能有很多想法,但在一个临时组成的团体中,也不会随意展开自己的心扉。

延伸思考:作为一名心理辅导教师,在班级心理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必然要推动班级团体走向成熟。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也经历了诸多挫折,逐渐形成了“不接嘴、过脑子、不嘲笑、不攻击、气氛好、不能乱”的班级团体规则。在每个学期初的几个课时中,课前均让学生朗诵上述内容;在活动课中,通过语言及非语言信息引导学生将上述要求内化,避免了心理活动课中的调侃与冷场现象。

在一个班级团体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破坏力最大的是极少数学生的说怪话、唱怪调、做怪动作、故意展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等行为。对此现象,笔者也曾压制、嘲讽过,却不见效,这部分学生依然如故。思考之后,渐悟到行为背后必然有一定的心理需求,那就是这些学生极其渴望展示自己,但是他们在学业、体育、娱乐等方面几乎无任何特长,这种“怪异”的课堂表现是经历长期失落后的结果,这些学生不应是我们的批评对象,而应当是我们辅导的对象。应当通过课外的同质小组辅导,引导他们认识自己,进而改变自己。引导这部分学生改变,对于推动团体的优化与成熟,具有重要

影响。

三、暖身不到位

在本课时中,笔者通过展示网络中及本校现实里的“校花”“校草”图片,如奶茶妹章泽天,我校傅湘奇、陈佳丽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而后用傅、陈两位同学成为2010年浙江《校园歌曲》(春季、秋季)高中版封面人物的故事引入。这样的引入对一个正常的教学班来说,已足够调动学生的情绪,达到暖身的效果。然而这个由两个原本独立的异性群体组成的团体,有其特殊性。而笔者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在上课时依然沿用上几节课的模式,必然导致暖身活动不到位,在课堂上学生处于封闭、僵硬、高度防范的心理状态下,心理活动课的失败是必然的。

延伸思考:心理活动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暖身活动,通过暖身活动让学生放松下来,融洽班级氛围,打开紧闭的心扉。对此,笔者认为,对于同一课题、同样的暖身活动,在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时,却不一定都适用。备课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群体特点,设计不同的暖身活动,或对原有活动进行小修改、小调整,如同数学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例题一样。

心理辅导教师在活动课中,要重视暖身活动是否到位。因为这关系到心理活动课的效果,如果学生的心灵没打开,那么在一节活动课中,就不会有深刻的心理体验。辅导教师应当熟悉暖身活动的运作,手头有一些短小的、有效的营造氛围的活动,当原本设计的暖身活动达不到效果时,辅导教师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另外,辅导教师要充分了解所任教班级的活跃分子,适时让他们打破沉闷气氛,避免出现教师一言堂式的“讲座活动课”。

四、教师不理性

在这次失败的教学中,首先,笔者有些头脑发热,认为活动设计合理,已有三个班级课堂效果很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能够调控好这一节实验课,面对两个平时独立的、没多少交往的班级,在课程的设计上没作有效的调整。其次,在发现暖身活动失效,极少数男生故意展示自我的“怪异”时,笔者作为学科教师的“本性”暴露了出来,采用了压制、批评等常用手段,结果导致学生更为沉默。而最实质的问题是,笔者没有理性地分析一个女生班与一个男生班突然相遇到一起时,学生应该有的心理状态,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话语、行为。没有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理性的分析是这节课失败的主要原因。

延伸思考: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在心理活动课中,教师需要更加理性地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还应分析学生在活动中所面临的环境因素、心理因素,而不是想当然地猜测。不同年级、不同班级都有各自的特点,只有当辅导教师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状态时,活动课的设计才是紧贴学生的,活动课的效果也才能好。

理性地分析学生的心理现状,可以采用问卷法、个案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还可从学生的周记、科任教师、班主任等处了解情况,一言以蔽之,唯有用心而已。

第5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紧张性木僵;心理护理

紧张性木僵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是在言语、行为动作普遍性抑制的同时,以全身骨骼肌的僵住不动为突出表现。轻者言语动作明显减少,可出现刻板言语动作、模仿言语动作和违拗等症状。严重时不语、不动、不食、不饮。生活不知自理,以及拒食,抗拒治疗等。在临床上,还要将心理护理贯穿在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中。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使其配合治疗。

1 临床资料

从2003~2013年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紧张型木僵病例42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14~45岁,初次发病10例、有家庭史16例,均受情绪刺激。24例患者痊愈出院,18例患者显进出院。

2 接触患者的方式方法

要做好心理护理,首先必须了解患者的病史及思想动态,而入院时患者家属代叙的病史,只是患者的表面现象,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是心理护理的首要问题。

木僵状态的病理机制,有许多学说。巴浦洛夫曾用催眠时相来解释精神分裂症木僵状态,认为此时患者往往处于反常相和超反常相状态。所谓反常相即机体以弱刺激出现强反应,而强刺激却引起弱反应。超反常相即抑制性刺激产生反应,而强或弱的阳性刺激却无反应。

病例说明:陈某,女,入院时整天躺在床上,缄默不语,拒药拒食,对任何人都不理睬,一般刺激无反应。工作人员为其做治疗和护理时,与其交谈,不做任何回答和表示。后来,我们发现患者在夜深人静时会起床活动,此时我们以和蔼的态度,轻声细语地询问患者,关心患者有什么需要。有时患者能够做出正确的回答,说出部分内心体验,讲开始觉得大家都在采取各种方式害她,所以不敢吃饭和吃药。又说:如果工作人员态度生硬,声音很大,她会感到害怕。后来,患者发现医生,护士都对她很好,态度和蔼,生活上关心,所以才消除顾虑,将一切苦恼倾诉出来,经过精心的医疗治疗和心理护理,患者的症状很快得到了改善,恢复了正常的精神状态,最后痊愈出院。

根据我们对42例患者的临床观察体会到,对木僵状态患者的接触方法:①应选择夜晚或白天较安静的时候进行;②工作人员在交谈中应注意自己的表情、语言和动作,以免患者误会工作人员的意思,而产生相反的作用;③有些患者在交谈时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还有些患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拒绝暴露自己的思想内容,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耐心,以免引起患者反感;④寻找机会多与患者接触,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使治疗能顺利进行。

3 木僵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和心理护理

木僵患者由于其特殊的临床表现,患者的心理活动也会发生改变。其心理活动特点:从临床病例外观察,总结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病理性依赖性增强 患者在木僵状态时,生活完全不知自理,衣食二便也要他人料理。当病情好转后,这种依赖心理,往往还表现出来,吃饭要人连叫带拖才会到餐桌前,甚至不喂就不吃,饭留在咀角也不会{一下。因此,对此类患者在护理上既要细心照顾,又要多加督促,激发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猜疑心加重 患者虽然处于木僵状态但对周围事物却特别敏感,而且往往还伴有幻觉妄想。特别是有被害妄想的患者,会认为大家都在集体议论和谋害他,有时还会怒目注视着人家,认为人家是在讲他,商量着要怎么害他。因此,对这类患者尽量不要在患者面前议论和讨论问题,患者发生误会时要多加注意安慰解释,给予诚恳的关心和帮助,配合药物等治疗尽快消除其猜疑和幻觉妄想。

3.3害怕孤独 患者虽处于木僵状态,看起来孤僻独处、木然呆滞,但内心却怕受人岐视、冷落和嫌弃,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关心和帮助。例一女患者,李某,入院后因木僵状态,受到同室病友的嫌弃,不愿靠近她,甚至讥讽她,使她甚为苦恼,病情好转后仍与别人格格不入,情绪消极悲观,甚至出现厌世轻生行为。其后通过与患者接触,了解了患者的思想动态,我们给予患者关心、体贴,利用一切机会和患者谈谈心,使患者感受到重视和温暧,改变悲观情绪,逐渐使之合群。

3.4可突然出现冲动行为 有些木僵患者平时一言不发,呆若木鸡,有时却突然出现伤人毁物,兴奋紊乱等冲动行为,在护理上切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是精神分裂症紧张型患者,往往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可交替出现,有时也受幻觉妄想的支配和影响,出现毁坏电视机等行为;有时怀疑人家议论她,漫骂她而与人发生冲突,甚至于突然出手伤人。所以,对木僵性患者,为了防止突然性的冲动行为,我们在安排床位时应将其安排在较安静,少受干扰的单间,注意勤查房,多观察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掌握病情变化,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4 讨论

对精分症木僵状态患者的护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既要准确执行医嘱,又要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还要精心照料患者的生活。医疗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缺一不可。而且还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熟炼掌握专业技术和技巧,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才能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1-7]。

参考文献:

[1]雷慧,马悦华.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86.

[2]陈淑清,王述彭.刘静芬,精神科护理学[M].长春:吉林科学出版社,1994:72.

[3]李武举.26例木僵患者的护理体会[A].精神科护理新进展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4]戴柏秋.13例木僵患者的护理[A].湖北省民政康复医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

[5]黄大菊.对1例木僵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体会[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

第6篇

关键词:写作;远程教育;提高能力

所谓“作文”既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又是对学生进行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训练,学生作文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注意、感知、汇忆、想象、思维、情绪等多种心理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研究,我总结了如下一些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观察、积累、表达能力的方法与经验。

一、远程教育环境下作文教学优势的分析

远程教育环境以其教学信息呈现的多媒体化,教学信息组织的超文本方式,教学信息储存的大容量,教学过程具有的交互性、可控性、协作性和开放性,以及学习资源独特的共享功能等优势,使学生作文的自主性以及教学信息反馈的功能大为增强,教学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

二、远程教育环境下作文教学实施的策略

1.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新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讨论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提前上网,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与学生写作相关的材料,给学生提供一个“素材仓库”,运用超文本方式把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信息链接在一起,构成一个超媒体系统。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新课标在作文教学中强调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学生做到勤积累而厚积薄发,积累愈厚实,写作就愈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因此,我们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扩大阅读面,克服课堂教学读写量的不足及学习内容较窄等问题,起到“补偏救弊”的作用。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多媒体这个具有展示直观形象画面的优势,创设优化情境,用无意识引导学生有意识,以形成学生最佳的心理趋势和情境氛围,从而达到使学生愿意表达、积极参与的目的。

三、利用远程资源进行作文教学实施的过程

第7篇

【关键词】 脑性瘫痪/诊断; 脑性瘫痪/治疗; 心理疗法; 护理; 儿童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异常姿势[1]。脑瘫在有运动障碍的同时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发作、行为异常、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等,是继小儿脊髓灰质炎后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是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重要原则。但由于脑瘫患儿常伴有诸多异常心理,影响康复治疗效果,现将其异常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策略归纳如下。

1 心理的定义及心理发展的内容

1.1 心理的定义 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映像。这种映像本身从外部是看不清也摸不着的。但是,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可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心理活动是脑的功能表现,心理活动健康、活跃,反过来也可以促进脑细胞的发育与成熟。

1.2 心理发展的内容 心理发展包括许多方面内容,其中感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注意特征、情绪和情感特点、意志特征、气质特点、自我意识水平等都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而语言、动作和行为发展状况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 脑瘫患儿常见异常心理

2.1 脑瘫患儿常见异常心理产生原因 (1)脑瘫患儿由于肢体动作受限,活动范围小,户外活动少,不能正常入托、入学,缺乏与同龄儿童的交往与情感交流,易产生不良心理;(2)家长由于经济、心理等原因对患儿流露出或厌烦、或溺爱等情绪,也会对脑瘫儿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3)社会上,由于公众对脑瘫这种疾病缺乏了解,对脑瘫患儿抱有歧视和偏见,导致患儿异常心理特征的产生。

2.2 脑瘫患儿常见异常心理特征

2.2.1 情绪障碍 (1)孤独感:脑瘫患儿行动不便,不能与同龄儿在一起玩耍、游戏、入托、入校等,常呆在家里,很少与人交往,脱离人群,久而久之便常生孤独感;(2)自卑感:脑瘫儿由于发育滞后,活动受限,动作笨拙,生活、学习困难很多,没有别人帮助很多事情办不成,总觉得不如别人;受到别人的歧视或讥笑,更感到低人一等,更易常生自卑感;(3)恐惧心理:家长对脑瘫患儿不能正确对待,将其搁置一边,脑瘫患儿长期缺乏与交流,宜产生恐惧心理,担心随时被抛弃;(4)依赖感强:脑瘫患儿因生活能力差,家长给予包办代替,从小习惯于依赖别人。失去锻炼机会,逐渐养成胆小退缩,缺乏自信心,过度依赖别人;(5)情绪异常:大多数脑瘫患儿有情绪异常。经常爱打人,发脾气,打自己的头,拔头发,抓东西往嘴里啃咬,喊叫,破坏东西等;年长儿可见恐慌症,以四肢和躯体运动障碍、痉挛型患儿多见。表现为发抖、下颌颤动、心悸、出汗、呼吸短促、害怕、失去控制力、害怕拥挤人群及声音,喜欢孤独自己玩[2]。

2.2.2 认知障碍 认知异常是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脑瘫患儿在记忆、学习、集中精力方面多存在困难,这主要取决于其脑损伤的程度,而且遗传与环境因素也有一定的作用。

2.2.3 行为异常 表现为性格改变,如固执、反抗、多动、强迫行为、攻击行为甚至自我伤害。强迫行为常在患儿2岁时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反复固有动作,同时有害怕情绪、遗尿甚至尿便失禁[3]。

2.2.4 社交障碍 脑瘫患儿由于社交活动较少,多有退缩、孤独、不敢、也不善于主动与人交往。

转贴于 3 脑瘫患儿常见异常心理护理策略

3.1 脑瘫患儿心理护理阶段 一般分为4个阶段:(1)了解病情病因,建立相互依赖的医患关系。患儿的信任是治疗的前提。首先要真诚地关心和同情患儿,获取患儿的信赖;详细了解其病情,了解其心理、社会背景,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及治疗。(2)分析认识问题,确定治疗目标。在了解病情病因的基础上,对可靠材料分析比较,找出问题的关键之处,确定治疗方案及方法。其病因若是潜意识中的矛盾,可用分析疗法;如属于习得的不良行为习惯,则适合行为疗法;如属于认知歪曲,则应帮助病儿发现认知错误,通过认知疗法来解决。(3)矫正不良情绪和行为,培养新的适应能力。医护人员凭着良好的医患关系,改变患儿认知、情绪和行为,鼓励支持患儿矫正其歪曲的认知或消极的情绪与行为,并督促训练患儿培养新的能力,重建健康心态及人格。(4)巩固成效,结束治疗。通过矫正和重建之后,患儿病情逐渐好转,治疗目标得已实现。此时应鼓励患儿将重新习得的经验和技巧付诸实践,并布置适当的任务和家庭作业;如患儿的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人格得到了新的建树和完善,即可终止治疗;如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症状无改善,则应对原方案进行调整,甚至放弃原方案,更换新的治疗措施。

3.2 脑瘫患儿异常心理护理策略 (1)对有自卑感的脑瘫患儿,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他们作不到的事不要强求,他们能做的事给予赞扬与鼓励;多议论他的长处,表扬他的优点;教育他勇于正视生活的困难,向残疾的躯体挑战,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充分发挥潜在的天赋。(2)对过度依赖的脑瘫患儿,父母不要过度的溺爱、百依百顺,养成过度依赖的习惯。要经常鼓励患儿树立生活的信心,从精神上战胜疾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3)对有认知障碍及智力低下的患儿,更要耐心教育与管理,促其智力发育。

4 总结

总之,脑瘫不仅给患儿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影响其正常的心理发育,还导致康复训练效果不佳,甚至康复训练无法正常进行。只有掌握了脑瘫患儿的异常心理特征,并把相应的护理策略融于作业治疗、运动疗法、语言疗法、推拿按摩等治疗过程中,同时,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宣教,为患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治疗环境,才能对矫正其心理障碍、增强治病信心、提高治疗效果,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子才,姜志梅.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届儿童康复学术会议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9届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交流会议[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4):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