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9 08:53:48
序论:在您撰写体育舞蹈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与科技的飞速进步,21世纪的教育也必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让大学毕业生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从容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1]。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有较高的个人素养,还需要在专业技能上有较为深层次的发展,才能够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需要。体育舞蹈在20世纪80年代正式引进我国随后被列入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科系的必修课程[2]。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阜阳师范学院体教专业体育舞蹈专项选修课程现状为研究对象。抽样调查了2009级、2010级、2011级的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共164人,其中男生86人,女生78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法
通过查阅学校图书馆相关书籍、文献,在电子资源库中搜索各种学术论文,各种体育院校期刊等,约20多篇文献。
2.2.2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72份,有效问卷164份,问份卷有效率为82%。
2.2.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对所回收的164份有效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得出本篇论文所用的有效数据。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选择体育舞蹈作为专项,主要是从未来就业和个人兴趣考虑
表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选择体育舞蹈专项的原因(N=164)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在选择体育舞蹈专项主要是以未来就业和个人兴趣为主。首先从就业的角度来说,舞蹈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舞蹈不仅仅能够在学校扎根,更是作为一种潮流,在社会上流行起来[3]。未来的体育教师要具备多种专项技能,体育舞蹈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新颖的专业,与其他专项的体育老师相比,体育舞蹈专项的老师有着很大的优势。本科四年中,作为一名未来体育教师,必须要掌握基本的教学能力,而舞蹈专项的学生,在掌握基本教学技能的前提下,舞蹈作为一项可以提升自己就业能力的技能,在未来的就业选择上是有很大的优势。舞蹈所具有的功能,使它能够在被许多人所接受。通过学习舞蹈可以塑造良好的体形,调节压力,提高对艺术欣赏的能力,培养高雅的气质[1]。作为个人兴趣,舞蹈也是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的。现在的大学生,不仅是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素养。舞蹈不仅能够提高舞蹈、音乐的素养,对舞蹈所包含的文化也能够有所接触,是对自己综合能力整体的提高。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受同学、家人影响选择体育舞蹈专项的同学也有一部分。受同学影响,主要是自己在选择专项是盲目跟从,缺乏主见,对专项的了解程度不高,也有可能进行其他专项的可能。受家庭影响,主要是家庭中有从事舞蹈教育或表演的,对选择专项时的倾向性就较大。还有一小部分选择体育舞蹈专项的其他原因,主要是没有其他专项可以选择或是被调剂到体育舞蹈专项。
3.2课程设置符合学生的发展现状,专业课老师的授课能力较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可以得到较大的发展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课程设置满意的比例占到了59%,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在体育舞蹈专项课程中了包含了广义的体育舞蹈和狭义的体育舞蹈在内的众多课程,包括:大众健美操、民族舞,东北秧歌,竞技健美操、街舞、拉丁、现代舞。学院开设了较多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新颖,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老师的帮助下,提高专业水平。对课程设置不满意的比例占到了41%,分析原因,主要也是由于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较多,虽然学生可以学习多种舞蹈,由于需要掌握的内容较多,对大多数的学生而言,很难达到“一专多长”。这在今后的工作中,是不占优势的,老师授课能力,专业水平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肯定很满意。老师的专业水平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阜阳师范学院是一所综合型的师范类院校,其体育学院主要有体育教育、体育表演、民族传统体育三个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所拥有的人数最多,而体育舞蹈专项是一个热门专项。为了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适当的增加了专业教师的人数。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专业教师的人数也是有限的,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学院为了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展现出更多的专项技能,所以对体育舞蹈专项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增加了一些课程。这样虽然使得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掌握了较多的技能,但同时也存在“只会不专”的现象。学生对每种舞蹈都有一定的了解,但专业功底都不深,不扎实,在加上学生自身的不努力,这样对与以后的就业也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教学场地,设备完善,教学环境优越,但部分场地开放时间较短,甚至在课余时间不对学生开放,主要是因为是室内场馆,需要专人的维护,所以在课余时间很难对学生开放。
4建议
关键词:体育舞蹈价值体育运动
价值是人们对物质、文化需要的体现,价值的产生是由物质、文化自身固有的功能决定的。功能的多少,作用的大小,决定了人们需要的程度。“体育价值观是体育行为的杠杆”。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它的兴起和发展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自1984年以来先后有日本、英国、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体育舞蹈专家前来我国进行表演与教学。北京、广州、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组织了相应活动,掀起了全国各地学习与推广体育舞蹈的热潮。我国体育舞蹈在体育中的作用已被国家教委所重视,1987年国家教委为高师体育增设了体育舞蹈课,一些大学在体育课中也增加了体育舞蹈的内容。体育舞蹈在我国得到如此迅猛发展,从本质上讲,是其自身功能与价值所决定的。为了能使体育舞蹈在我国长期稳定的发展,应首先对其功能与价值进行研究,以求得共识。本文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查阅了有关文献资料,对体育舞蹈的价值进行了几方面研究,旨为广泛宣传推广这一新兴体育项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运动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征,在音乐在伴奏下,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而塑造出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和造型,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技艺,达到自娱自乐和增强体质或进行竞技的一项体育运动。体育学是研究人的身体全面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综合性学科。作为体育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实现体育目的手段与方法的体育舞蹈,是体育文化系统中的新生事物,是体育研究的对象。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了科学化、自动化、信息化时代,人们繁重的劳动量将减少,工作时间缩短、休闲时间增多,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必然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满足自我需要的高级精神享受和追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体育内容、手段和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通过在娱乐中运动,达到更好地完善自身,改造自我,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
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兴起与蓬勃发展的实践证明,它是实现体育目的,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是人们十分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
体育舞蹈的形式有个体练习,但更多的是群体练习,在运动过程中要求参加者相互配合,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体育舞蹈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美、创造美、实现美的过程,参加者在活动中可以表现美、欣赏美,获得美的享受。
运动学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对象是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把运动知识化、系统化、理论化,更好地指导体育运动实践,实现体育的目的。体育舞蹈遵循了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运动形式,丰富了体育运动的内容,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和可靠方法。体育舞蹈动作,以人体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促进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机能的增强,满足肌肉负荷后的需要,维持机体在新的情况下的平衡。由此可见,体育舞蹈具有明显的体育运动学价值,因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是当今社会中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2生理学价值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的学科。根据运动负荷的价值或理论,学术界曾提出如下结论:即心率在110次/分以下,机体的血压、血液成分、尿蛋白和心电图等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健身价值不大;心率在130/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接近或达到一般人的最佳状态,健身效果明显;心率在150次/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缓慢的下降;心率增加到160—170次/分之间虽无不良的反应,但亦未能出现更好的健身迹象。因此,通常把一般人的健身效果的最佳区间保持在120—140次/分之间。生理学实验证明,心率在120—140次/分情况下活动,身体各组织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代谢状态最好。查阅有关资料可知,华尔兹最高平均心率为142.8次/分,探戈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2.6次/分,恰恰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5.2次/分,牛仔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72.8次/分,以上四种舞蹈对健身效果明显,具有生理学价值。
3心理学价值
体育舞踞是一项全身性娱乐运动,对参加者的身心很有好处,有明显的心理学价值。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注意是受指向性刺激制约的。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人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和依照音乐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能使其它部分机体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所以体育舞踞具有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康复机体、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另外体育舞蹈还具有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由于体育舞蹈是一种群体运动,在集体场所进行,能使参加者体验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我”置于“我们”之中,起到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作用。
4美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一项融体育、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其综合性、艺术性很强,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
在学习体育的动作技巧之时,常常会用到已有的知识以及身体的机能,也就是说,在学习新的动作技巧时,学生就会分析原先以后的知识和新学的知识,然后选择性的学习是否需要掌握新技巧.因此,学生在挑选学习技巧的时候,其脑部就会将原先已学的运动技巧和目前要学的运动技巧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如若分析得到新技巧和以往学过的技巧其动作模式几乎相同,那么大脑就会自动提取学过的动作技巧提取出来,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新技巧的学习方法.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这种形式的存在能够帮助学生和老师加快教学的进度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运动技能的种类多样化,但就迁移方式而进行分类的话,主要有正迁移与负迁移这两种.正迁移主要是能够通过提取已知的运动技巧,帮助加快掌握新运动技巧.这种方法通常能够帮助学生对于多种运动技巧之间的相互掌握,同时加快了新运动技巧的学习,也帮助学生在牢记已知运动技巧的同时增添多种技巧的掌握.因此,已知运动技巧和新运动技巧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帮助.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运动技能之间的迁移十分普遍,因为,在运动过程中,一个技巧的形成对于新技巧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帮助,主要是依据项群训练的原理而得出的结论.然而,负迁移则是另一种情况.负迁移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已知的运动技巧妨碍了新技巧的学习.该状况是因为大脑认为新技巧的形成会妨碍到已知运动技巧的巩固.它们在同时了解的过程中,会形成相互的干扰.原有运动技巧会对新技巧的学习产生阻碍作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很好的掌握.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受到阻碍,因而学生较难理解新运动技巧的形成.
2运动迁移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为了将学生的动作技能学习更专业化,尽可能的减少或防止负迁移的消极影响,导师应在学习指导过程中运用一些新型教学方法,主要需做好以下几点.
2.1提高学生自身身体素质,为技能迁移做好基础
首先应将教学重点放于基础知识中,良好的技能知识掌握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而后阶段性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良好的体质素质能增加动作美感.相反而言,身体素质低下不但影响动作美感,还会造成身体平衡性不够,影响动作质量,无法顺利完成特定动作.肌肉是基础练习内容,肌肉力量是重要的条件之一,肌肉力量不够在训练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体力不够,无法完成特定动作.柔韧性也同样重要,身形舒展对防止练习过程中的意外发生有很大帮助.最后就是体力,体育舞蹈自身就是一项非常消耗体力的运动,体力不支而造成舞蹈失败的例子也不在少数.所以,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需从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着手,充分发挥身体各机能的最大极限,特别在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等基础塑形的练习.
2.2开展同类教材的归类教学,促进前后技能的迁移
体育舞蹈教学会由于同类教材内容中的特定动作技能导致动作迁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事先认真备课,充分理解教材的中心思想,再与可能迁移教材相结合,将两者差距或关联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最大可能的为学生前后动作的衔接和迁移制造条件.比如在拉丁舞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恰恰手势与伦巴手势结合在一起.在学习的初期,应把伦巴手势置于教学前者,而将恰恰手势置于后者,原因是恰恰手势要求更高,其音乐速度快,神经兴奋度要求高.对于相互关联小,难以迁移的内容可以穿插自身理解,将两者顺利关联,从而获得其学习意义.
2.3运用归类对比的分析方法,分清技能的正负迁移
导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先对动作技术掌握开始要求学生.优先了解技术动作基本要领,理解着力点加以练习,其次是要求学生充分了解特定动作前后结构关联特点和本质,让学生不仅从基础动作上了解该动作,更要了解该动作背后的本质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一味急功近利,要求学生掌握更多动作,应将同类型动作进行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同点,促进动作的迁移的正常导向,以免发生负迁移.新旧动作之间的迁移往往存在三方面的影响情况:(1)正迁移影响.(2)负迁移影响.(3)正负迁移并存.正负迁移并存为特殊情况,所以本文特别说明.例如,在伦巴和恰恰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经常分析两个舞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而这两者本身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伦巴舞需要在胯的转动过程中腿一定要先踩直后才可弯曲膝盖,所以需将伦巴的律动教学放在恰恰教学过程之前,防止学生在经过恰恰律动学习后学习伦巴律动发生负迁移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经常性比较两者差异,让学生清楚的明白动作技能的正迁移和负迁移,在充分了解两者后,加快学生动作向正迁移发育,避免负迁移发生.
2.4把握舞蹈表演节奏,将学生个人情感和舞蹈融为一体
对于同一曲舞蹈而言,舞蹈演绎者不同,演绎出来的舞蹈表演就会带给观众不同的感受,这和舞蹈演绎者的专业素养、文化修养、审美观点等方面密切相关“.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就算是同一位舞蹈演绎者在不同时期舞蹈演绎的同一部作品也会由于个人的情绪、外界环境、阅历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一般情况下,舞蹈演绎者都希望能够将其情感融入其中,一旦把握不到位反而会影响舞蹈演绎的效果.但是在舞蹈演绎过程中将自己的个性、情感融入其中,依旧能够感动观众,让广大观众朋友们喜爱.因此,将舞蹈演绎者有个性的舞蹈演绎融入到舞蹈演绎的过程中是舞蹈演绎中情感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蹈演绎表演的过程中,舞蹈演绎者需要把握作品的舞姿变化,从而采取最有效的情感表达方式将其表演出来.因此,舞蹈演绎众,首先要看一下是否能够将自己打动,如果自己舞蹈演绎的舞蹈表演不能将自己感动,又怎会打动观众呢?舞蹈演绎不能只依靠娴熟技巧和高亢声音,高亢但是没有情感的声音就不能打动观众;技巧完美,但是没有情感帮助也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要想打动观众,必须将情感充分的融入作品中.相反,将情感过分的夸张表达作品,其结果同样事与愿违,依旧打动不了观众.因此,舞蹈演绎者需要把握情感表达过程中的情感变化,进而实现将情感完美地表述出来.舞蹈演绎作为一种艺术,在舞蹈演绎表演的过程中还需要舞蹈演绎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在舞蹈演绎的过程中只有运用好想象才能表达出丰富的情感.
2.5提高巩固学生的动作技术,形成技能的自动迁移
对于体育舞蹈教学,动作技术结构差异小的动作会在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形象性产生,因为其动力定型过程基本相同.如果学生将原有动作练习娴熟,可到达无反应自动化的程度,那么从此基础出发,学习与原有动作相接近,但难度较高的舞蹈时,就可以不受自身意识控制自动快速掌握.比如,在教学过程初期,教师教给学生一套铜版级别舞蹈技术套路组合,要求学生高标准完成,了解动作结构技术,练习娴熟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为更高难度技术结构的迁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使今后的学习更加轻松快速.
2.6控制舞蹈教学真实性,形成创造性舞蹈动作
舞蹈演绎者在表演的过程的表达主要是通过舞姿来完成的.但是,舞蹈演绎中的素材应该来源于舞蹈演绎者的生活,进而才能在舞蹈演绎的过程中融入其真实的情感.同时,经过舞蹈演绎者的再创造后,才能进一步体现舞蹈演绎过程的真实性.具体来说,在进行舞蹈演绎的过程之中,只有不断的寻找在演绎之中的切入点,才能够提升舞蹈对人们的感情度.不同的音乐作品所包含的情感因素也不一样,因此,舞蹈演绎者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演绎的方式也不同.同时,重视舞蹈演绎过程中情感表达的特殊性显得非常重要.在舞蹈演绎的过程中,技巧的表达是多样性的,并且表达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舞蹈演绎者选曲上.由于舞蹈演绎作为一种艺术的表达主要源自于生活,并且舞蹈演绎的过程主要是舞蹈演绎者将其生活中的情感表述的过程.但是,丰富多彩的曲库为舞蹈演绎者提供了很多的素材.同时,舞蹈演绎者还需要关注其生活中的情感元素,并且使生活中的情感元素更加多样化,从生活中引进的情感才能够更好地打动观众.
2.7加强知识技能的分析概括,发展学生的智能水平
体育舞蹈教学在教师给学生讲解动作技术的过程中,可适当要求学生自主对所教动作分析,了解动作技术特点和差异,逐步理解体育舞蹈教育的思路和规律.例如,在对伦巴、恰恰和桑巴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其技术中心思想进行分析,推导出“这些教学内容的重点都是腰部跨步的转动技术”的中心规律,使学生理解到,只要良好的掌握了胯的转动技术,就可以更好的掌握这些舞蹈,甚至是其他更多的舞蹈技术.经常性的对技能特性进行分析,加强学生自主理解能力,提高学习综合素质,加快其他类技术动作学习和迁移.
3总结
本文作者:刘伟校工作单位:西安体育学院艺术系体育舞蹈教研室
结果与分析
专项柔韧柔韧是指人的各个部位关节的活动幅度和肌肉与韧带的伸展能力[3]。这种能力有人体关节活动的灵活性、肌肉与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肌肉紧张与放松的协调性所决定。将柔韧一般分为动态柔韧性和静态柔韧。体育舞蹈是以动态表现为主,以静态表现为辅,同时表现出一定的力量性。体育舞蹈不仅包含一般体育运动所需要的关节动作,而且集合了舞蹈所需要表现出来的艺术性动作,对选手的柔韧性要求比其他一般运动项目高。如果选手的柔韧素质较高,各个关节的灵活性较大,那么可以更好的发挥选手的身体速度、协调性和力量,可以完成较高难度的体育舞蹈动作,提高选手的综合竞技能力。所以,较高的柔韧素质是体育舞蹈选手所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也是选手进行高质量动作训练的条件,更是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在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教练员、专家对选手的柔韧素质训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出了许多针对肩、腰、膝、踝的灵活性进行训练的方法和技巧。随着体育舞蹈向着更高方向的发展,需要体育舞蹈选手在高韧性的前提下,表现出更高的速度和更强的力量,这也对体育舞蹈选手的训练和比赛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柔韧性的方法与手段:放松性练习一般按照12%-15%的比例递增练习;重复弹性动作;被动地保持最大幅度动作;主动地保持最大幅度动作;逐渐增大幅度的摆动。在第一个训练周期,柔韧性练习要循序渐进,每隔一天训练一次,以便身体各部位都能适应训练。以后则需要每天进行训练,以免柔韧性反弹或不能得以更好的进展。在正式进行柔韧性训练前,先要有充分的热身性准备活动,预防身体损伤;训练的最后还应安排恢复性练习。专项协调性在现代体育理论中,协调能力理论的讨论,属于最复杂、最难以明晰的范畴。其实,这一概念最早的定义是非常简单的“协调性”一词。早在拉丁语起源时就定义为:和谐、配合之意,词意至今未改变。然而,协调能力的形式及合理性在“科学与理论”中并没有达成一致,直至今日。有些国外的运动训练学专家在其科研理论中,通常将协调能力划分为6种形式:①对动作的动力性和“空间———时间”参数的判断与调节的能力;②保持身体姿势平衡和稳定的能力;③节奏感能力;④空间定向的能力;⑤放松的能力;⑥动作配合的能力。还有一些专家认为,除以上6种形式外还有4种能力。①变换动作的能力;②连接动作的能力;③对变化的情况和不习惯动作及姿势的适应能力;④对动作反应时间的控制能力。在体育舞蹈运动中,常采用协调性和灵活性以及相适应的概念。协调能力是指在完成动作时通过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指挥选手全身各部位肌肉进行的有机配合,包括有主动肌与协同肌交替协调的收缩与拉伸[4]。体育舞蹈运动的协调是指选手在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完美配合下完成复杂多变的高难度技术来展示舞蹈套路的运动能力。体育舞蹈技术动作复杂多变,同时又是双人配合完成套路动作。当今的体育舞蹈正朝着快节奏、强旋转、动作密度及数量急剧增加的方向发展,这对体育舞蹈选手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专项协调性的手段有:肌肉放松练习;快速反应练习;身体各部位间协调动作练习;按时间、空间和肌肉用力的变换参数再现动作的准确性练习;技巧动作练习;非常规动作灵活性比赛。还有反向完成动作练习;改变已习惯动作速度和节奏练习;采用不习惯组合动作练习;使已掌握动作更加复杂化练习。
研究结论与建议
柔韧性练习对身体姿态的控制和完成高难度动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选手的高柔韧素质使关节的灵活性较大,可以更好的发挥选手的身体速度、协调性和力量,可以完成较高难度的体育舞蹈动作,提高选手的综合竞技能力。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协调性决定着高质量的完成动作和运动水平的发挥。针对提高专项协调性的训练,要加强选手对于体育舞蹈动作及技能的储备,对体育舞蹈运动员提高协调能力是极为重要的。柔韧与协调性的训练尽量结合体育舞蹈具体的舞蹈动作,不只是单一的拉柔韧与协调性训练,要融入到平时的训练动作中。在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实践中,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体育舞蹈柔韧与协调性的含义,重新认识本项目特点对柔韧与协调性的突出要求,在全新的科学观念下展开柔韧与协调性训练。广泛应用多学科知识和科学仪器设备加强对体育舞蹈柔韧与协调性的监测。
经常训练的小学生通过体育舞蹈的伸、拉、提等动作的重复锻炼,尤其是一些经常使用脚尖的动作更是增加了小学生的下肢长度,使得下肢比不进行体育舞蹈锻炼的普通孩子较长。保持优美的下肢长度对于强化体育舞蹈学员的运动能力和塑造形态之美有着直接的作用,从完成动作的动力学原理来说,较长的下肢可让体育舞蹈选手表现出更加开阔的步伐、起伏错落有致的升降左右移动及灵活多变的方向转换;另外从动作形态美的主要表现形式来说,较长的下肢也有利于塑造挺拔高昂的体态。
二、增强呼吸系统和扩充肺活量
时下流行的小学生体育舞蹈相对来说运动强度适宜,并不像专业的比赛那样高强度、大规模的训练。适宜适度的训练可以使小学生的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功能得到加强,具体表现是在静态测量时,心率和呼吸频率较平缓、血压的指数增加,肺活量增大,心肌肌红蛋白含量增多,单位心肌营养性粗壮有力。血液输出量增加也就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率和功能效率,提高了小学生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带来的好处就是呼吸器官机能良好变化,较大的胸廓保证了呼吸肌收缩的力量和收缩幅度的加大、肺活量增加,也保证了小学生在运动时充分的氧气供应,能活跃大脑细胞,减少突发的晕倒等情况出现。
三、改善身体速度及耐力素质
小学生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改善了身体机能,提高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的转换能力,加强了各肌群之间的协调协作关系,改善了身体肌肉的供能情况,从而会提高身体整体素质。而身体素质又是小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小学生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证明身体素质有着较为明显的提高。体育舞蹈对于提高孩子腿部力量和小腹部力量较为明显,这一点与身体形态的改变也是相一致的,正因为这些部位多余的脂肪消退和肌肉力量加强为提高身体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锻炼前后对比数据发现,速度和耐力两项素质指标均有提高,但是速度素质的提高相对不明显,而反映心血管机能的耐力素质提高却很显著。
四、提升学生气质,提高学生意志力
【论文关键词】体育舞蹈 价值 体育运动
价值是人们对物质、文化需要的体现,价值的产生是由物质、文化自身固有的功能决定的。功能的多少,作用的大小,决定了人们需要的程度。“体育价值观是体育行为的杠杆”。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它的兴起和发展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自1984年以来先后有日本、英国、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体育舞蹈专家前来我国进行表演与教学。北京、广州、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组织了相应活动,掀起了全国各地学习与推广体育舞蹈的热潮。我国体育舞蹈在体育中的作用已被国家教委所重视,1987年国家教委为高师体育增设了体育舞蹈课,一些大学在体育课中也增加了体育舞蹈的内容。体育舞蹈在我国得到如此迅猛发展,从本质上讲,是其自身功能与价值所决定的。为了能使体育舞蹈在我国长期稳定的发展,应首先对其功能与价值进行研究,以求得共识。本文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查阅了有关文献资料,对体育舞蹈的价值进行了几方面研究,旨为广泛宣传推广这一新兴体育项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Www.133229.cOm
1 运动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征,在音乐在伴奏下,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而塑造出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和造型,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技艺,达到自娱自乐和增强体质或进行竞技的一项体育运动。体育学是研究人的身体全面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综合性学科。作为体育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实现体育目的手段与方法的体育舞蹈,是体育文化系统中的新生事物,是体育研究的对象。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了科学化、自动化、信息化时代,人们繁重的劳动量将减少,工作时间缩短、休闲时间增多,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必然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满足自我需要的高级精神享受和追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体育内容、手段和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通过在娱乐中运动,达到更好地完善自身, 改造自我,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
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兴起与蓬勃发展的实践证明,它是实现体育目的,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是人们十分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
体育舞蹈的形式有个体练习,但更多的是群体练习,在运动过程中要求参加者相互配合,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体育舞蹈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美、创造美、实现美的过程,参加者在活动中可以表现美、欣赏美,获得美的享受。
运动学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对象是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把运动知识化、系统化、理论化,更好地指导体育运动实践,实现体育的目的。体育舞蹈遵循了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运动形式,丰富了体育运动的内容,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和可靠方法。体育舞蹈动作,以人体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促进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机能的增强,满足肌肉负荷后的需要,维持机体在新的情况下的平衡。由此可见,体育舞蹈具有明显的体育运动学价值,因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是当今社会中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
2 生理学价值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的学科。根据运动负荷的价值或理论,学术界曾提出如下结论:即心率在110次/分以下,机体的血压、血液成分、尿蛋白和心电图等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健身价值不大;心率在130/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接近或达到一般人的最佳状态,健身效果明显;心率在150次/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缓慢的下降;心率增加到160—170次/分之间虽无不良的反应,但亦未能出现更好的健身迹象。因此,通常把一般人的健身效果的最佳区间保持在120—140次/分之间。生理学实验证明,心率在120—140次/分情况下活动,身体各组织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代谢状态最好。查阅有关资料可知,华尔兹最高平均心率为142.8次/分,探戈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2.6次/分,恰恰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5.2次/分,牛仔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72.8次/分,以上四种舞蹈对健身效果明显,具有生理学价值。
3 心理学价值
体育舞踞是一项全身性娱乐运动,对参加者的身心很有好处,有明显的心理学价值。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注意是受指向性刺激制约的。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人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和依照音乐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能使其它部分机体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所以体育舞踞具有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康复机体、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另外体育舞蹈还具有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由于体育舞蹈是一种群体运动,在集体场所进行,能使参加者体验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我”置于“我们”之中,起到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作用。
4 美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一项融体育、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其综合性、艺术性很强,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
美学观认为,美既不是人的主观精神意识的产物,也不是纯自然进化的结果,美是人类社会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产物。从摆脱自然生产开始,人类社会就朝着物质生产实践和精神生产实践两个方向发展,并具有审美属性。在今天,现代体育运动许多项目对美的要求愈来愈高,如艺术体操、健美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武术等等。而体育舞蹈是美中的佼佼者,她为人们创造大量的审美客体,其运动过程,还是创造美的过程。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可使人体外型更加匀称和谐,体态更加刚健、优美,动作刚柔相济。这既能满足自我实现美的愿望,也能成为他人的审美客体。另外,体育舞蹈中的团体舞更是美不胜收,群体的配合位置,队形的变化,伴以相应的音乐,构成一幅幅刚健、优美、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给别人以欣赏的同时,把自己看到的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服饰美和听到的音乐美结合起来,在情感上进行调整疏理和谐,自我欣赏,得到美的享受。一个人审美能力除了与社会条件、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有关外,还受着自我身体条件的限制。经常参加体育舞蹈运动,人们改变着自我的形体、姿态等身体条件,并在体育舞蹈优美的音乐和优美动作的影响下,不断地进行着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审美活动,提高审美能力。
论文摘要:从身体形态、身体健康、身体的吸引力和身体自我能力3个方面,阐述了体育舞蹈对提高身体自我发展的作用,对人们形成良好的体育舞蹈锻炼意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身体自我观念是指个体上关于自己身体的看法和感觉的总和[1]。在心理学上,自我是一个独特的、持久的同一身份的我[2]。对自我最早的研究区分出了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主体的“我”是一种能动的,工作于个体内部,负担起组织管理责任以获得自身最大成就的功能;而客体的“我”则是自我知识的总和,是产生自我概念的基础。把自我作为知觉对象来研究,自我也称为自我概念,它作为一种假设的结构用以解释和预测人类的行为,被认为是个体通过自身经验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自我觉知[3]。自我是具有层次性的,身体自我作为自我系统中最早发展起来的部分是个人对自己身体方面的看法,是整体自我概念中一个基础而重要的部分。身体自我由4个部分组成,即身体吸引力、运动能力、力量和身体条件[4]。而体育舞蹈对提高身体自我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身体自我的外表和身体自我能力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中身体自我的外表由身体形态、身体的吸引力和身体健康等几部分构成。经常从事体育舞蹈可以使运动者在生理、心理及体能三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对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体育舞蹈对提高身体形态的影响
体育舞蹈能有效的改善人的身体形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育舞蹈能促进青少年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和正确的身体姿态的形成;另一方面,经常从事体育舞蹈可以减少人体多余的脂肪,有助于形成或保持一个自我满意的身体形态,从而有利于自信心的提高。而自我满意的身体形态对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有重要意义。有调查表明,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的身体自我描述有积极的影响,每周参加3次以上和累计达到1h的体育活动就能够提高大学生对自己身体描述的认识[5]。也正是因为体育舞蹈对身体形态的特殊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都主动积极的参加体育舞蹈锻炼。
2体育舞蹈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充分的说明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而通过体育舞蹈可以改进人体形态,改善身体机能,增进身体健康,对发展自我满意的身材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育舞蹈的重要性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投入到体育舞蹈锻炼当中的人也越来越多。体育舞蹈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提高运动系统的功能。(2)体育舞蹈对促进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也有很重要的作用。(3)对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体育舞蹈能够使人的心理素质身体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许多研究表明坚持经常性地体育舞蹈,不仅是一种积极性的休息,同时对增强体质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锻炼,能更好地改善大脑的营养状态,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不断增加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尽快消除身体疲劳,始终能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6]。
3体育舞蹈对身体的吸引力的影响
由于体育舞蹈能有效的改善人的身体形态,所以对提高身体的吸引力也有着很好的作用。拥有一个自我满意的身体形态,人们对自身的满意程度会不断提高,同时,自信心也会得到提高。因此,无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能拥有一个积极的情绪,而积极的情绪对人体经常活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效率,有助于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能力,从而使自我身体的吸引力和自我价值感得到明显的提高。
4体育舞蹈对身体自我能力的影响
实践表明,通过体育舞蹈锻炼能有效提高身体自我能力。例如:人们可以通过练习华尔兹、狐步和伦巴等节奏稍慢的这一类型的体育舞蹈项目,使人们得到高层的幸福感,即精神的幸福,是一种摆脱了一切人世束缚苦恼的超现实的幸福。而对于主观幸福而言,人的主观身体感受比客观身体形象更重要。当一个人感到空虚时,他可以通过体育舞蹈来充实生活,消除空虚感,提高人的自我调节能力。同时,人们可以通过参加集体舞蹈表演和团体舞等团体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协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有利于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的各种关系,以提高身体自我的吸引力和适应能力。此外,有研究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专业训练,人的舞蹈技能会有所提高,而随着舞蹈技能的提高而产生的骄傲和愉快的情绪能促进高自尊心的发展。
总的来说,体育舞蹈对提高身体自我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经常从事体育舞蹈锻炼能够使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体力、极强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形成科学的身体自我概念、良好的身体自我调节能力和高自尊心,无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都能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台北:华东书局,1998.
[2]潘建芳.青少年身体自我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
[3]孙延林.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描述的影响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2004,(1):20-22.
[4]郭东明.体育舞蹈的学生体质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