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道德经感悟范文

时间:2023-02-17 10:32:58

序论:在您撰写道德经感悟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道德经感悟

第1篇

【关键词】老子 辩证法 自然

【中图分类号】B2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072-02

大至治国用兵得天下,小至个人的家庭、事业、用人、为人处事、游艺等,人们所希望实现的一切,老子全部都能为你实现,又似乎什么也没有给,全靠自身的悟性去读他,这就是老子。

一、老子《道德经》简介

老子的《道德经》共多少字?答:五千四百多字。两千多年以来,就是这五千言,有人将其看成武学兵书,有人将其看成政治秘籍,有人将其看成养生之法,还有人将其看成修道成仙的要诀,同一书,竟能读出完全相异的道道,真是旷世罕见。明太祖朱元璋在《明太祖注道德经》中指出,老子的真经在于隐,若虚若实,初看只能看到他的表面,只有透过它的文字才能识得他的宝贵思想。老子说:“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七十二章)意思是说,我所说得很容易学到,很容易实行;然而人们却不易学到,不易实行。

老子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哲学家,是中国哲学的创始人,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典型的哲学著作,它首先介绍了人的认识与物与自然的关系,并且创立了系统的概念,比如道、名、无、有、始、异、同、玄、妙、虚、静、德、无为等等,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道德经》分为《道经》、《德经》两部分,《道经》主要阐发的是老子无名的恒道,给万物运动以本质的根据,《德经》是解决人与道、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探讨人在认识中如何认识道、体现道、践行道,是道和人的自然无为,道的实现和完成。其中的处世观念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部分,这些处世观念也成为中华民族行为习惯和思想定势的主要部分。

二、老子的辩证思想

老子的辩证思想贯穿于《道德经》的始终。“两者同出,异名同谓。”[1]这是老子辩证法的核心,异名是指相异的对立的两项事物,有无同出于道,名字不同但统一称谓。老子还用了相生、相成、相较、相倾、相合等词说明同一关系,“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2]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事物内部及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的关系,世上不存在绝对孤立的事物。

老子反对片面的观点。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3]意思是说,有部分才会有整体,有曲妄才会有正直,有低洼才会有满盈,有陈旧才会有新鲜,有少才有得多,仅仅是多则会有惑,以上这些相对而生的现象实质上是一体的,圣人就是凭着掌握这个法则来治理天下的。他又说:“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3]意思是,古人所说的偏与全的道理,哪里是说说而已啊!真正是回归到道之根本上了。

由此可见,老子坚持自然的辩证法则,反对片面的思想,不懂老子的辩证法就读不懂老子。很多人认为,老子《道德经》的中心思想是“无为而治”,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可奈何,逃避现实的冲突和矛盾,缺乏斗争进取精神,体现一种消极的避世态度,这就没有领悟到老子的辩证法思想。通过研读老子的《道德经》,可以体会到老子的贵柔守雌、以弱胜强以及以退为进。“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4]意思是,我一直有三件宝物并坚持保持它。一是慈,二是俭,三是不敢为天下先。贵柔守雌(慈悲为怀)就能勇往直前;俭约惜物就能丰而广;不敢做天下第一,就能成为万物的首长。老子的这段话集中体现出他以退为进的精神。当然,老子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贵柔守雌,对于个别违抗者,他也绝不会手软:“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夫孰敢矣。”[5]老子的三宝是统治者巩固权力之道。而当处于弱势的时候,老子又主张以弱胜强的道理。“天下莫柔弱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故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6]意思是,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凡是能攻克坚强的,没有什么能超过水,因此水是不可替代的,柔能胜刚,若能胜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却不能遵照它而行。老子讲得很清楚,“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4]他的贵柔守雌,也是克敌制胜的法宝,这就是其中所蕴含的辩证法的真正威力所在,老子是积极入世、斗争进取的。

老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明确提出辩证思想的哲学家、思想家,然而,他的辩证法并非完美无缺,历史的局限使他只看到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但没有看到事物是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

三、老子的“人与自然”

1.人与自然的对立性

老子认为,人区别于他物的特点是“欲”,老子说:“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7]意思是,圣人以不欲为欲,不以难得的东西为贵,学众人学不到的东西,而纠正众人的过失,能辅助万物顺其自然,而不敢妄为。这里的欲不仅指物欲,还包含顺从自然的方面。老子的无欲也不是杜绝一切欲望,而是指人对欲望的节制。“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8]意思是要恪守朴素,少有私念,少生欲望。老子的无欲和无为在用词方法上是相同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克服自私之为,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无欲也不是杜绝一切欲望,而是节制私欲,遵循客观规律而欲,这就是老子说的“是以圣人欲不欲”。

老子在欲与道中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对立,重要的是,老子认为自然是主要的,是不可动摇的起决定作用的,无论人表现得如何独立归根结底是被动的,人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然。人的行为是自然本身的运动之必然结果,那些对行为结果的判断标准都是人定的,人所欲望的一切都是相对的,是会改变的。

2.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老子更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对于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怎样才能正确的认识道、利用道,老子都有他独到的见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9]意思是说,世间的万物并无所谓仁与不仁的区别,因为万物和祭祀时用草编成的小狗一样,都服从自然规律,没有尊卑贵贱之分,同样,圣人和百姓也没有仁与不仁的区别,因为圣人、百姓和刍狗一样,也都遵循自然规律,同样没有善恶、美丑、贵贱之分。在老子看来,人就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与万物没有什么不同,他没有给人以任何超然的地位,反而认为人作为物,一定要服从物的基本规律。“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0]老子把万物概括为道、天、地、王四类,王就是人,是四类之一。作为物的四类是同一的,人和法和地、地和法和天、天和法和道不过是自然法则而已。人只不过是自然界中万物的一类而已。

老子认为人的本性就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本能,是自然之性,是无欲无求,老子的社会理想就是希望人能回归其自然之性。“小国寡民,使有十百人之器而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舟车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4]意思是,国要小民要少,千百人共用的器具不使用,使民惧死而疏远迁徙。有舟车但无所可乘,有军队但无需陈列,使民回归到结绳记事的生活中去。以简单的食物为甜美,以朴素的衣服为美服,以纯朴的民俗生活为乐趣,以无华的居室为安逸,邻邦相望,鸡犬之声互相都听得见,人与人到死都不相往来。人克服对立的出路就是复归自然,要想不违背道,就要认识道,进而遵从道。“夫物云云,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11]

四、老子给予我最大的人生启示

老子认为人的本质就在于人具有欲,能认识,有思想,在一定意义上说,强调欲就是强调人,说欲就是说人,解决欲就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常足。”[12]罪没有比贪欲更大的了,祸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了,过错没有比贪得无厌更惨的了,所以以知足为足,就会永远得到满足而无罪。“持之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13]意思是,抓太多了就要溢出来,不如算了。怀里揣着利器,必定先伤害自己。就算你有很多钱,金玉满堂,你也受不住它的流失。如果你因为自己有钱有势看不起人、欺负人,就会惹祸上门,自食其果。

老子给予我的最大人生启示就是人在名利面前应有节制,在欲望面前应有节制。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往往会管不住自己的欲望,过度的追求享乐,日益膨胀的欲望搞乱了无数人的心灵,甚至自伤其身。想想这是多么的不值得啊!如果我们能很好的克制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把握好适度原则,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会更有价值,也会更幸福。

〖注 释〗

1 《道德经•第一章》

2 《道德经•第二章》

3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4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5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6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7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8 《道德经•第十九章》

9 《道德经•第五章》

10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11 《道德经•第十六章》

12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13 《道德经•第九章》

参考文献

1 宇文速.感悟老子道德经[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1

2 董子竹.老子我说[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10

第2篇

有无结构中最基本的概念就是阴阳的对立统一。在被誉为“中华第一图”的太极图之中,“阴”由黑色部分表示,代表“坤道”;“阳”由白色部分表示,代表“乾”道。而“阴”又可以代表虚无和柔弱,是一种趋于无限的能量;它的对立面“阳”则可以代表实在和刚强,是一种相对有限的能量。为何我要说“阴”是一种趋于无限的能量,而“阳”是一种相对有限的能量呢?我们可以看看自己所处的宇宙:宇宙的大背景就是象征着“阴”的黑色,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在宇宙的构成中,我们看不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分别占到26.8%和68.3%;而其他一切可观测到的星系、恒星、行星和各种宇宙尘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在宇宙中仅仅占4.9%的比例。我们知道“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程度就出现相对静止,静则产生阴气,如此阴阳之气互为其根,运转于无穷。

从太极图“阴阳鱼”的表现形式可以看出:阴中有阳且阳中有阴,阴阳二气相互缠绕,似乎在围绕一个中心旋转。我们可把“道”理解成一种“无”的状态,一种“有”的能力。道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道的形态是无影无踪的,但这并不妨碍道通过“阴阳交合”来生化万物,“道”具有“无中生有”的巨大创造力。

如果说“有无结构”是在描述道的存在状态及意义的话,那么“正反结构”则侧重于表述道的存在机理和运行规律。道的“正反结构”就是从道的“有无结构”中衍生出来的。《老子》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这里的“反”具有十分丰富的意义:相反,循环往复和物极必反。反从表面上看是相反,但“反”还可以理解为“返” ,即循环往复,它是道的运行方式和轨迹:日出与日落的交替是一种循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更迭也是一种周期。大到宇宙天地,小至人类社会乃至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在遵循着一种周期律:一切从零开始而后又复归于原点,然后再开始新一轮的循环,似乎永远不会停歇。故曰:“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那么为何说物极必反呢?古语云:“ 水满则溢,日中则移,月圆则亏。”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达到某个顶点后必然会有向低谷运行的趋势,因为若非这样,就无法开始下一轮的循环。

我们中国人讲求“中庸之道”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为人处世要学会隐藏自己,逢人话不能说尽,要留三分;不能贪得无厌,要懂得见好就收;吃饭要吃七八分饱等等,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最后我来谈一下“柔性意象” 。《道德经》中的柔性意象可以分为三大类:女性崇拜、婴儿崇拜和对水的赞美。老子认为柔弱能战胜刚强。现实生活中也的确如此:人的牙齿远比舌头坚硬,但我们只听说过“老掉牙”的说法,却从未听说过“老掉舌头”的说法。看来,柔软的舌头远比坚硬的牙齿强大,岁月的流逝会让牙齿脱落,但却不能阻止舌头与我们相伴终身。

老子曾说:“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认为“曲则全”,即只有适时地让步、妥协才能保全自己。人们常说“英雄难过美人关”,这其实就是柔弱胜刚强的表现。女性、婴儿和水这三种象征柔性的意象其实是互相关联的:女性可以孕育婴儿,而且构成女性和婴儿的主要物质成分就是水。这不仅仅是一个巧合,我们知道,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源泉,是组成复杂有机体的重要成分。一个星球上要想有生命存在,阳光、水和恰当的化学成分是必不可少三种要素:阳光为生命提供能量源,恰当的化学元素构成有机体,而水则是化学反应和能量转换的重要介质。可见,是水的存在促成了生命的存在。

第3篇

关键词:舞蹈;感觉;意境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099-01

美的舞蹈可以给人真、善、美的感觉,给人们的思想和情感都带来影响,所以舞蹈是一种美的教育,舞蹈的感觉和意境有很多种,包括心态的感觉和意境、情感的感觉和意境等。舞蹈的感觉和意境主要是指舞蹈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那么要想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一个舞蹈的感觉和意境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音乐与舞蹈是密切相关的,音乐与舞蹈的完美契合与相互交织有利于创造适合舞蹈情感的意境,有助于舞者在音乐中找到舞蹈的感觉,将舞蹈的情感更加准确地表达出来。乐感是展现舞蹈灵魂的重要媒介,在观赏舞蹈的过程中,很多人去关注舞蹈的动作和技巧,而对于舞蹈与音乐之间的配合和联系则关心较少。跳舞者的动作、身体比例、外貌形象等固然影响着舞蹈的感觉,但是音乐确定舞蹈的节拍和情感的声音表露,优美的舞蹈再配上动听的、合适的音乐,舞蹈的意境就会更加准确地表现出来,舞蹈的感觉也会更加容易被舞者所表现、被观者所理解。

舞蹈的编排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建立在编舞者和舞蹈演员的真实生活的基础之上的,舞者只有具有良好的乐感才能拥有较好的形体感觉,才会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够跟着感觉跳舞、跟着乐感跳舞。在表演的过程中,舞者用心去聆听音乐,自己首先就被音乐所震撼和打动,其想象力自然而然地被带动起来,其表现和表演空间随着想象力的开展而扩大,演员的心理状态和情感状态也随之丰富起来。舞蹈演员只有具备了必要的乐感,才能听得懂音乐,才能将舞蹈化成一句句诗句或话语流入音乐中。乐感有助于帮助舞者进行感觉定位,在跳舞的过程中,舞蹈是表象,而感觉才是内在。由此可见,音乐与乐感是体现舞蹈的感觉的重要因素。

舞蹈是一项肢体表演艺术,其表演必须要依赖一定的空间,景是展现舞蹈作品的特定的空间,是舞蹈的外部环境,景的设置要切合舞蹈要表现的内容与情感,从而触发舞者和观者的情感,使舞蹈更有意境,更有感觉。

舞蹈作品中的景主要是依靠灯光、布景、伴舞等来进行衬托,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只要布置得体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除了外在可见的景以外,舞者心中也有自己想象的、虚拟的景,这种景是舞者根据音乐和舞蹈本身的个人理解和体会,这种景直接影响着舞者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影响着舞者的舞蹈动作和姿态的变化。“意”主要是情与景的完美结合,舞蹈演员自身对舞蹈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悟之后,形成一种内在的情感,这种情感成为舞蹈动作的驱动力,这种内在的情感与外在的景象相结合,就传达出舞蹈的总体“意境”。舞蹈家要展现的绝不是个人的情感或舞蹈本身,而是要表达人们普遍的情感,表现出舞蹈的意境,舞蹈既要有“意”,也要有“境”。为什么《天鹅湖》人们白看不厌,就是因为其中不仅有魅力动人的舞者、丰富多彩的动作语言、优美动听的音乐、堂皇富丽的舞美感觉,更是因为舞蹈很好地表现了天鹅湖畔的唯美爱情,很好地展现了舞蹈的感觉和意境。

舞蹈创作者在创作舞蹈的过程中对生活中的细微动作加以提炼和艺术化显现,将普通的动作升华成美丽的舞蹈动作。舞蹈动作的设计关系到舞蹈的内涵和感觉,关系到整个舞蹈的意境。在动作编排和跳舞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合一,肢体动作要能够充分展现意境和味道。首先,要保证一定的动作效果,确保编排出来的动作与创作者的创作初衷与构想是相吻合的。高质量的舞蹈动作不仅能够给观众以美的享受,而且能够使观众在动作的不断变化中体会到舞蹈的内在核心主题。要多设计巧妙的连贯的动作,注意研究动作在时空中的变化,借力反弹、螺旋、悬挂、开合、折叠等动作都是在舞蹈编排中可以加以充分利用的舞蹈动作。另外,要注意舞蹈动作细节的衔接。舞蹈动作的衔接就好比是人体骨骼的关节、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那么重要,在追求舞蹈动作的“新”时,也要保证动作衔接连贯,注意动作的合理性和逻辑性,这样才会使整个舞蹈的感觉流畅自然,不会因为动作衔接不畅而影响舞蹈的整体感觉和意境。

舞蹈的感觉和意境是超越了舞蹈动作本身的形而上的部分,对于舞蹈的成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舞者在编舞和跳舞的过程中,要把握住舞蹈感觉和意境的影响因素,从音乐、乐感、景与意、动作等方面入手,确保准确表现舞蹈的感觉和意境。

第4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设计 课程教学 学习方法 学习体会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所谓“风景”是在一定条件下,以山水景物或某些自然和人文现象所构成的足以引起人们审美与欣赏的景象;“观念中的风景”则是设计者头脑中的风景[1]。因此,设计是设计者将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对于生活的憧憬“投射”到现实世界中的一种营造行为,设计的好坏,取决于设计者如何将客观因素和基本素材进行融合,激发人,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联想以及心理等方面对于设计成果的感悟。

《风景园林设计》就是这样一门传授设计初学者运用生活素材进行景观设计以改造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的课程,对于刚接触风景园林设计的初学者来说,它开启了设计者对于各类风景的理性认识,为之后创造另一番风景埋下伏笔,对其今后的设计生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谓是“设计之匙”。

一、《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概述

(一)课程内容

《风景园林设计》是园林、风景园林相关设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其内容涉及城市规划、风景资源的评价、城市风景园林绿地系统、风景园林绿地、景园景点、城市景观环境、风景园林植物、风景园林建筑、风景园林工程等,是较为系统的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之一。

(二)课程特色

《风景园林设计》紧紧围绕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各方面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绿化等方面,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实例探讨、项目训练、外业考察等方式,有效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使得设计初学者在浓厚的课堂氛围中感受设计的美妙,激发其设计兴趣,学会紧密合作与学习并从中积累经验,对今后设计之路产生重要影响。

(三)课程目的

《风景园林设计》主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对其他学科基础课和设计专业课的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的系统理解,巩固专业知识,初步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风景园林等行业对风景园林专业知识与技能构成要求,拓宽视野,找出不足,补充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通过亲身参与设计,增强学生对风景园林行业的认识,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和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对于进一步强化学生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更好适应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于课程学习经验

(一)课堂学有所得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课堂学习内容相对于其他的一些设计课程而言似乎更丰富、有趣,具有启发意义。总结课程课堂学习所得如下:

1)课程涉及的设计知识在所有设计课程中相对较为基础及全面,使笔者全方面系统习了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知识:《风景园林设计》课堂学习涉及风景园林历史与发展、风景园林设计布局、程序、各种类型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技巧;

2)除了《园林设计》教材使用外,老师常讲解其他权威、经典设计书籍和实例来扩展视野,激发笔者对于设计的兴趣;与此同时,老师常介绍较为新颖的国内外设计观点和理念,保证了与时俱进;

3)课堂学习注重理论与动手实践结合,让笔者在实际设计中感受理论知识的重要:课堂上老师经常进行手绘快题设计训练,这对于平面构图、色彩搭配、景观景点设计等方面的提升具有很大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大家讨论分享的方式进行优秀作品解析,可以学会如何分析作品的优劣,从而取得进步。

(二)自我提升

1.作业巩固

为了保证理论知识的吸收,设计课程设计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这些绘图设计作业中,常常可以收获很多:

1)在根据命题进行方案构思的时候,一方面学会找出满足设计要求的硬性规定,再者则是通过几个方案的比较,找到最优解决途径和方案,学会比对和分析。此外,资料收集过程,也能通过观摩优秀设计师的作品,让自己有所收获和感悟;

2)在作业绘制过程对耐心、审美的培养有很大影响,可以通过作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技巧,成就个人风格;

3)此外,作业可以让理论知识融进设计,产生潜意识作用,这样在面对实际场地的时候,会养成合理尺度、遵照规范的好习惯,从而提升设计作品的质量。

2.关于课下知识扩展

为了满足课程需要,比如作业绘制、考试、设计素养的培养,笔者常在课下自我提升:

1)图书馆是设计初学者必须挖掘的宝藏,其内有大量园林设计相关实例、论文、图集、设计师手册等,对于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扩展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2)针对自己喜欢的方面,如手绘、计算机作图等进行自我发展,一方面能增强设计信心,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专长,对于今后的工作、学习很有意义。

(三)建议

结合《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课堂学习及课下实践应用,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1)关于一些规范方面的知识,课堂学习确实相对较少,以至于很多时候感觉设计只是纸上谈兵,有些不切实际,课堂上可以考虑适当介绍一些较为常用的设计规范,让学生在课堂、课下作业中应用自如;

2)关于一些国内外优秀设计流派及其发展历史介绍过少,可以适当结合课堂进行一些讲解,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视野,激发学生设计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思路诞生和个人风格的形成。

3)为学生多提供些实际设计参与平台。课程中的一些课堂内外作业可以考虑用老师实际参与的项目来进行,不要只是单纯的空白场地,应让学生学会如何结合实际地形地貌、场地情况、文化背景来综合考虑,有利于与今后与社会的接轨。

相信有指导老师的渊博知识和悉心培养,以及学生的努力,《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结语

通过对风景园林设计学习及实践过程中相关心得和经验的总结,笔者对园林景观设计学习和实践有了进一步了解和体会。文中提出的相关感受和见解,不仅增加了笔者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喜爱,也为今后相关设计学习和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指导,收获颇多。同时,希望通过笔者的一些课程建议和心得,为《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优化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基金项目:广西大学2010年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风景园林设计》(西大教字〔2010〕43号)和广西大学2011年度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风景园林设计》(西大教字〔2012〕1号)共同资助

[参考文献]

[1]王昀.从风景到风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唐世斌: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徐 婧(1989―),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大学林学院园林2008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唐世斌(1963―),男,重庆梁平人,研究生,广西大学林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建筑工程与规划设计

郭 松(1979―),男,重庆双桥人,硕士,广西大学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园林植物应用

第5篇

国家鼓励更多的百姓学习道德模范,靠近道德模范,让更多的道德模范影响身边的人.我们学习完全国道德楷模事迹最好写一下心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第八届2021全国道德楷模优秀心得感悟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第八届2021全国道德楷模优秀心得感悟1这段时期,全国全省范围掀起了学道德模范的。

道德和法律不同。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个人品质的一种根本体现,一个具有崇高品质的人,也同样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道德和法律有相同之处,它们都可以约束人。但道德对人的约束更多的取决于个人的品质。而法律对人的约束则是外在的,是一种强制性手段。因此,法律是制止违法犯罪的有效手段,但同时也是一种治标的手段。而道德虽然不是制止不良风气的有效手段,但却是治本的手段。所以,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最终需要每个人道德素质的提高。这是一个漫长的困难的过程。当今社会,权、钱、色等欲望让人们不惜做出重大的牺牲而做出违法的事。因此在全社会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道德观念深入人心,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次,国家推出的道德模范分为5大类别: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见义勇为。我在班会课上向学生宣讲如东的见义勇为模范葛纪军时,讲到他不畏歹徒,机智勇敢地和歹徒做斗争的故事;讲到诚实守信的南通第三人民医院的院长拒收红包,开展“无红包医院”活动,在全国引起反响。这些我们身边的道德模范典型,不仅感染了学生,也感染着我们每个教师。

作为“灵魂的工程师”的我们,有必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的人,更有责任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的人。只有人人成为有道德的人,我们的社会道德风气才会积极向上。学校是道德教育的原始之地,好的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有重要的影响。我们教师更有必要在这道德教育的沃土上辛勤耕耘,上好晨会课、班会课、以及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时刻渗透思想教育,把道德教育的弦时刻绷紧。在这次全国性的学模范的过程中,让我们学生学得更多,更透。

第八届2021全国道德楷模优秀心得感悟29月16日,紫薇小学组织教师观看《德耀中华----第_届道德模范颁奖仪式》。之后,紫薇小学校长许捍平带领全体教职工进行交流研讨,让全体教职工再次感受道德的温度与力量。

第_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分为五个篇章,分别为“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敬业奉献”等。颁奖仪式中老师们听着一个个平凡的名字,看着一张张普通的面容,被他们的事迹感动着。这些道德模范们以勇敢、善良为墨,以坚持不懈为砚,以实际行动为毫,书出了大写的“人”字,苍劲有力的一撇一捺间展示了道德模范们的崇高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丰富,倾洒了道德甘露,滋养着广大民众的心田。这一刻,可歌可泣的平凡故事尽为人知;这一刻,可亲可敬的道德榜样走近视野;这一刻,可学可仿的道德标杆立于心中。观看中,老师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带来一场难得的盛宴,同时也是对自身努力修为的鼓励。

颁奖仪式结束后,老师们深受感动之余,也引发了对自身的思考。交流研讨中,大家表示,作为教师,更要严格地规范自己的言行,让每一个个体都闪耀着道德光辉:或见义勇为,舍己为人;或孝老爱亲,不离不弃;或助人为乐,传递真情;或诚实守信,表里如一;或敬业奉献,勤勤恳恳。教师当以德润身,更应立德树人,道德建设同样应从娃娃抓起,让他们练就坚实的道德“童子功”,给他们的人生打上鲜亮的底色。

观看了《德耀中华----第_届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后,紫薇小学的老师们更加清晰地明白德为人之本,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基。少年有德,则国更辉煌。道德模范是旗帜,领着大家向前去;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大家前行的路。“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祖国的天空,需要更多闪耀道德之光的星。研讨结束,全体老师表示:德润中华,必有你我!

第八届2021全国道德楷模优秀心得感悟3通过认真学习英雄人物的道德模范事迹之后,我的“榜样”词典里又多了很多闪光的名字!从而有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涌动、翻腾。我十分感动于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的业绩;感动于他们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的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于他们对工作一丝不苟,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感动于他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标兵。

通过学习,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向道德模范学习,要学习他们刻苦钻研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应用到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坚信定能逐步走向成功。

模范的事迹告诉我,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争创一流的干劲。刘国红是贵阳市公交出租汽车公司四车队三班班长,一名的普通的士司机。多次在营运中做好事、见义勇为。李远红带着许士强改嫁,和现任丈夫蔡德全开始共同抚养幼女,照顾瘫痪前夫,演绎了一段感人的真情故事。“保姆妈妈”李泽英带着卓遵琴抛下的卓欣和卓欢(双胞胎弃婴),艰辛地走过了十多个春秋。如今卓欣和卓欢慢慢长大了。现在,她带着姐妹俩和自己的孩子,用汗水和劳累兑现自己的承诺。_是一名贵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村民。他平常就乐意帮助和关心别人,他始终认为帮助别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见义勇为是人间正气。近六年以来,_先后抓获抢窃手机、项链、耳环的犯罪分子就达9起。他总是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的精神去和一切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感人故事等等。

二,向道德模范学习,要学习他们工作细致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在工作中很多细节不容忽视,唯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业务精湛,兢兢业业,他参加工作后,在基层工作,刻苦钻研业务,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学习老同志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细致认真,一丝不苟,受到大家一致赞扬。他们除正常工作时间外,常常中午不休息,夜晚加班,由于长期过度劳累,积劳成疾,他终于病倒了,在领导、同事和朋友的关怀鼓励下,最终转危为安,完全康复,创造了生命奇迹。

三,向道德模范学习,要学习他们坚守忠诚的品质。

坚守忠诚是一种习惯,是忘我的投入,是创新的前奏,是一种道德信念,他们对待工作一直是坚守忠诚的态度,他的工作环境艰苦,办公条件差,生活清贫、枯燥、寂寞但这些都没有让他退怯。他每天在完成本职工作后,都坚持学习水文业务知识和专业理论,记录大量的读书笔记。长期的勤奋学习、刻苦练兵,他做出了自己的成绩,曾两次在全国大赛上大显身手。他勤奋敬业,不懈追求,平凡的岗位见证了水文工作者的奉献和忠诚。

四,向道德模范学习,要学习他们持之以恒的品质。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然而张宗良的事迹告诉我们,一辈子做好事再难,他也要做!张宗良多少年如一日地照顾一个非亲非故的老人回保才,回保才老人是一名受过伤的残疾军人,在中失去了左臂。张宗良从小就崇拜英雄,崇拜那些在战争时期扛过枪、立过功的抗战英雄。了解到回保才不幸的经历,他真正的走进了他的家,冬季为回保才老人买煤取暖,夏季为老人做足防暑防雨工作,每次去老人住的地方他都要把所有生活垃圾都清理干净,每一个节日都提前为老人准备好过节的东西,数年如一日,成了老人家里的义务维修工和服务员。

我作为一名大一学生,在经历这次精神教育和学习后,像是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为我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明确了如何做好教育管理,我要以他们为榜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梦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我人生的又一新开始增光添彩!

第八届2021全国道德楷模优秀心得感悟4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和他所接受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在“古代”,也许这样说有些遥远,但中国传统的教育目的是教我们做人,做一个知道爱护、尊敬、关怀和帮助别人的人。现代人受到西方科技文明的冲击,将这个传统的教育有些舍弃了,注重科技而忽视思想道德。特别是近些年,盲目效仿西方科技教育,崇尚竞争。可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升级为战争。我觉得先人的教育观值得我们去思考,去重新审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乃至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我们中国的教育从儿童开始,就教我们尊重长辈,待人接物有礼貌,爱护大自然,这是爱的教育。儒家教学的理念,非常重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仁爱的教育。时时处处,遇境逢源,想到自己就想到别人。《弟子规》一书在中国差不多有一千年了,从宋朝开始推行。无论读书不读书都学,才会有那么好的社会,那么好的风俗习惯。

从拍的古代的电视剧、电影和记史料记载等各个方面都能从中感受到孝敬老人,与人为善的氛围。在当时那种氛围中,不会有那么多玩忽职守、不孝敬老人、贡高我慢的人了。

作为一名平凡的机关职工,我要向道德模范人物学习,通过多看、多听、多学等不同的学习形式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使自己的行动向道德模范人物靠近。

时代在前进,潮流在更新,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去随波逐流。社会的进步而人的思想不能止步不前,我们既要宽恕自己,从宿命的束缚中解脱自我,同时,我们应用一颗博爱的心去帮助和善待我们周围的朋友和亲人乃至整个社会。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同享和平社会中的美好的同时,我们也要勇于共同面对和顶扛海啸、地震、洪水、暴风和黄沙等带给我们人类的不幸和灾难。我们身边的模范人物已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兢兢业业、尊老爱幼,帮弱扶残,抛弃利己主义,这正是我们传承中华文明的美德!

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个人品质的一种根本体现,一个且具有崇高品质的人,也同样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道德和法律有相同之处,即都可以约束人。但道德对人的约束更多的取决于个人的品质。而法律对人的约束则是外在施加的,是一种强制性手段。因此,法律是制止违法犯罪的有效手段,但同时也是一种治标的手段。而道德虽然不是制止不良风气的有效手段,但却是治本的手段。所以,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最终需要每个人道德素质的提高。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今社会,权、钱、色等欲望让人们不惜做出重大的牺牲而做出违法的事。因此在全社会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道德观念深入人心,本身就是一个漫长和过程。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快这个过程。现在,胡提出了“八荣八耻”,我认为这必定是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的一种很好的催化剂。

今天,国家推同了307位道德模范的代表人,我是其中一位。北京一行,使我有机会接触到了更多的先进事迹,看到了很多品质高尚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身也有很多以前没有发现的缺点,自己也必须向其它的道德模范们学习。这让我想到,我们虽身为道德模范,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道德素质已相当高了,我们知道,十全十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我们上大力提倡公民向道德模范学习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这些道德模范也要学习,不仅要学习其它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也要学习那些未评上道德模范的优秀人物。

这次,国家推出的307道德模范分为5大类别: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见义勇为。但这并不表示各个道德模范只在其所在的一个方面具有良好的素质,而是这个方面的事迹最为突出。所谓道德模范应该是一个全面的模范,而不应该只是某一个方面的模范,否则就不能称其为道德模范了。我们学习道德模范时,要全面的去学习,而不能只学习其某一个方面。

我们一方面用道德模范的事迹去感召人,另一方面发动人民群众向道德模范学习,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如果只让优秀的事迹去感召人而不提倡大家去学习,或者只提倡去学习好的东西而没有实实在在的事迹,这都是行不通的。

第八届2021全国道德楷模优秀心得感悟5我认真学习过道德模范事迹之后,发现这些道德模范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他们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和大家一样工作和生活在平凡的岗位和家庭中,却让人十分感动!

这些道德模范都是我学习的好榜样,他们用不悔的付出和不懈的追求,演绎着人生不朽的篇章;他们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行动诠释了人的光华。他们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的灵魂经受了一次庄严的洗礼,也让我深深懂得了“道德”二字的份量,留存于心中的除了感动,还有震撼,敬佩,更多的是反思,是领悟,是鞭策

这些道德模范,有助人为乐的、有见义勇为的,有诚实守信的,有兢兢业业,长期与病魔抗争,刻苦钻研,敬业奉献的,有孝敬老人,教子有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数十年如一日,照顾孤残老人的,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个不同寻常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迹感人,发人深省,催人奋进。象一盏温暖之灯,引领着我们在道德之路上不断前行。

学习了这些道德模范的事迹后,我觉得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我学习的好榜样。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信念,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人。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增强了搞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从而更加坚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组织纪律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更加热爱自己从事的本职工作。要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工作,兢兢业业,严格要求自己,以道德模范为楷模。

第6篇

关键词:“获得感”;辅导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019-02

2015年2月27日,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协调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改革举措,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从此,“获得感”成为时代的热词,深深地触动了每一位国民大众的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的执政理念。

一、何谓“获得感”

所谓“获得感”,必是基于“获得”而产生的心理感受。没有“获得”必然不会产生获得感,但某些时候,有了获得,也未必一定能产生获得感。“获得感”有别于“幸福感”,它强调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你幸不幸福,或者有多大程度的幸福,这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如果不讲“获得”而一味强调幸福,往往会流于形式。

“获得感”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在特定阶段,精神层面的“获得感”比物质层面的“获得感”意义更大。

从心理学角度看,“获得感”是驱使我们持续积极工作的动力,是克服职业倦怠的灵丹妙药。职业倦怠的工作需求-资源模型(Job Demand-Resource Model,JDR)认为,每种职业都有其特定的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不论这些具体的影响因素是什么,都可以归为两类: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1]。而“获得感”就是一种工作资源的获得。

二、“获得感”的缺失成为导致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

辅导员由于工作量大、处理的事务极其烦琐,重复性高,加之情感的高投入、学生安全稳定、个人发展受限等各方面的压力,成为教师队伍中职业倦怠尤其突出的一部分。辅导员“获得感”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待遇不匹配。辅导员的工作时长和工作量无疑是高校教师中最高的,即使在深夜处理学生突发事件或周末指导学生活动等都被定义为本职工作,不能计算报酬。高校的薪酬分配制度往往也会向一线教师和管理干部倾斜,辅导员成为高校中的低收入人群。久而久之,这种工作量和报酬的不对等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2.社会认同感下滑。当今对于教师的社会认同感在下降,作为管理学生的辅导员更加突出,有些家长和学生甚至不认为辅导员是老师。在学校内,绝大部分辅导员属于学院聘用人员(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占98%),没有编制,岗位存在不稳定性。同时,部分教师和其他行政人员对辅导员也存有偏见,他们认为辅导员的工作只是处理学生的琐碎事情,层次不高,谁都可以干,可有可无。这些看法影响了辅导员对自身岗位价值的正确认识,导致其减少对工作的投入。

3.发展道路受限。从理论上看,辅导员可以走行政和教师两条道路,但实际上都是极其艰难。走行政道路,可谓僧多粥少(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科级干部岗位约为30%),正科岗位更是寥寥无几,绝大多数辅导员不能在职务上有所提升。由于辅导员的工作以学生管理为主,很少能参与科研项目的申请,因此,在职称评比的条件上不占优势。发展道路不畅,让辅导员对工作丧失了信心和动力。

三、“获得感”语境下如何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1.以确保辅导员物质层面的“获得感”为基础。辅导员作为一门职业,获得经济收入是其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尤其以青年作为主力的辅导员队伍,正处于财富积累的起步阶段,对薪酬的重视程度较高。近年来,国家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度重视辅导员待遇,在设立专项津贴、规定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定,某些高校甚至针对性地设立辅导员专项发展基金、专项课题基金和额外津补贴等,形成了很好的做法。在确保这些显性的物质获得前提下,高校尤其应该重视辅导员在知识更新、业务进修、职称评聘和发展通道这些隐性的物质获得,这对辅导员个人待遇的长期性、稳定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前情况下,要释放辅导员活力,关键是两点,一是畅通发展道路,二是鼓励辅导员走专业化、职业化道路。

2.以加强辅导员精神层面的“获得感”为主线。教师的工作,在人类文明的延续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教师既是精神文明的继承与传播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对教师的行为规范要求、教育对象对他们精神文化方面的期待,使他们需要对精神文化有着特殊的爱好和兴趣,同时也要求他们有着较高层次的理想和信念追求。在当前党和国家特别强调教育和教师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环境下,辅导员对尊重和认可的需要成为他们关切的重要方面。这种认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社会认可、同行认可和工作对象认可。

3.以促进辅导员个人价值的实现为目标。成就需要是人的一种较高精神境界的体现,它可作为一种人格力量推动人的行为活动。作为知识水平较高的群体,与其他行业员工相比,高校辅导员应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通过辅导员团队建设,使他们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事务,而是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从而使他们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于学生工作更加积极,把攻克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在新的形势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改革辅导员工作模式和管理体制,实现职业化、专业化培养。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能引导辅导员把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从事的职业,自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就会自觉地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自己的专业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并且就本职工作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进而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就会不断得到提升和完善,一批受学生泶鳌⑹苌缁嶙鹬睾统腥系淖家型辅导员也会逐步涌现。在他们的示范和带动下,更多的辅导员会受到影响和鼓舞,辅导员队伍建设就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队伍不稳、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等问题就会得到根本的解决。[2]

四、学院的相关做法

1.学院在辅导员中进行专业团队建设,将每个辅导员编入一个专业团队,主要方向有:思政队伍建设、大学生党团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班级建设、困难资助与奖罚管理、学风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危机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应对与管控、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业指导、社会实践指导。团队辅导员重点研究本领域的工作,力争成为行业精英,每年发表相关论文、撰写并申报相关课题,并且可以进行本领域的基本培。

2.学院成立了“辅导员成长俱乐部”,作为辅导员专业团队建设的主要载体。“辅导员成长俱乐部”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的文件精神成立,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按照学校辅导员岗位要求,着眼于全方位提升辅导员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拓展辅导员视野,加强辅导员交流,引导和培育辅导员队伍,增加辅导员团队实际业务能力的获得,让辅导员相信今天的获得是可持续的,相信明天的获得会更多。“辅导员成长俱乐部”通过专家讲座、专题研修、同行交流、网络课堂、团体辅导、素质拓展等多种方式组织培训与学习,拓展辅导员视野,增加辅导员技能,舒缓辅导员工作压力。主要项目有名师之声、大咖秀、辅导员大百科、他山之石、心灵之旅、网络大讲堂、超级星期五等。

参考文献:

[1]李萌.基于JDR理论的职业倦怠模型研究――以教师样本为例[A].2006.

[2]张治春.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J].人民论坛,2009,(17).

(Changzhou University Huaide college,Changzhou,Jiangsu 213016,China)

第7篇

区分单纯病毒感染还是合并细菌感染

急性上感患者大多数表现为单纯病毒感染,但部分患者初起为病毒感染,数天后症状无好转或加重,表现为合并细菌感染,少数患者直接由细菌感染引起。分析下列因素有助于上述病情的判断。

发病诱因 发病前接触感冒患者,参加在相对密闭的空间举行的集体活动如唱歌、看电影、地下超市逗留等,多为病毒感染的诱因;发病前劳累、明显着凉者,多为细菌性上感的诱因。

咽部表现 咽部充血局限在舌腭弓和咽腭弓,且颜色较暗淡,无明显咽部黏膜水肿者多为病毒感染;咽部充血范围广泛、颜色鲜红,伴有明显的咽部黏膜水肿者多为细菌性上感;但甲流患者咽部充血呈火焰状且范围广泛;咽部充血伴疱疹多见于病毒性上感;咽部充血伴脓点多见于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上感。

全身症状 腹泻、肌肉酸痛、皮疹与病毒感染相关;高热、畏寒、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多与细菌感染相关。

病程 病毒性上感病程5—7天,如病程迁延反复应考虑合并或继发细菌感染。

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的变化一般情况下,病毒性上感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总数在正常范围,但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甚至绝对计数降至正常下限以下。细菌性上感则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但要注意几种特殊情况:重症细菌感染患者可以出现外周血白细胞的减少;甲流时淋巴细胞减少可使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急性上感时血象变化的一般规律:单核细胞最先升高,无论病毒还是细菌感染;随即出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变化;在疾病的恢复期,单核细胞再次升高伴随淋巴细胞比例的恢复。另外,还要重视血小板的变化,病毒性上感多出现血小板的减少,而急性细菌感染有时会出现血小板的反应性增多。

根据症状体征经验性判断病原体种类

对于一般人群而言,症状典型、病情轻者多为鼻病毒感染。

伴声嘶喉炎者,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

伴咽部疱疹,多为柯萨奇病毒A。

伴显著的眼部症状如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多为腺病毒、柯萨奇病毒。

咽部充血、咽部黏膜或扁桃体脓点,见于细菌感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

根据病原体种类选择抗感染药物

肺炎支原体感染 可选择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治疗,重症患者可用莫西沙星。目前已发现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肺炎支原体菌株,尚未发现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肺炎支原体感染。

当某一时期上感患者明显增多时,应重视流行初期患者的病原体判断。—般来说,门诊治疗的上感患者不要求做病原学检查。但在流行初期,应对典型患者做病原学检查,了解致病的主要病原体,以便进行有效的治疗,并对后续患者的治疗起指导作用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 为RNA病毒,应选择利巴韦林治疗。利巴韦林是广谱抗病毒药物,对RNA、DNA病毒都有效,但以抗RNA病毒感染疗效好。

巨细胞病毒 为DNA病毒,可选择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治疗。更昔洛韦对RNA和DNA病毒都有效,但对DNA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好。

肺炎球菌 可使用头孢菌素第一、二代药物或呼吸道喹诺酮如左氧氟沙星治疗。

流感嗜血杆菌 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氨苄西林合并酶抑制剂、新型大环内酯类或呼吸道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