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1 01:48:25
序论:在您撰写平面设计教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悉PS软件的界面及其简单的操作,包括文件的基本操作、魔棒工具的使用、图层面板相关参数的设置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制作一幅平面作品,学会自主分析平面作品,掌握部分PS学习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分析平面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感受、亲历技术应用对表达所产生的神奇效力,使学生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中提升信息素养和艺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技术来实现平面表达与交流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平面作品的欣赏与评价能力。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教师语言导入:“我们习惯用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心情,其实也可以用图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从各个渠道收集和珍藏了许多的图片资料,通过图像处理软件PS对这些图片资料的处理,赋予图片新的寓意、新的灵魂,让图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心情。”
2)欣赏和分析作品(图1),其他作品略。
3)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和分析作品,体会创意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PS只是创作工具,如何将自己的创作意图用PS表达出来才是平面设计制作的最终目的。学会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创作思路。
4)作品分析。
师:每一幅平面作品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第一幅作品如果让你来命名的话,你会赋予它什么的名字呢?为什么?
生:跨越,因为那个人是从画中跨越出来。
师:外在的表现是跨越,延伸一下,他是从画里走出来,画是虚拟的世界,能否说明他从自己的个人内心世界走出来,是他个人内心成长的一个跨越?
生:两者跨越的跨度可真不一样。
师:每幅平面作品,它的背后都应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寓意,这样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作品。
5)学生欣赏其他作品。
6)总结。平面设计的难点不在于技术上达不到,而在于创意。
案例实现
1)操作技巧掌握。通过作品欣赏中的一幅“人和自然”环保平面作品实例(图2)让学生掌握魔棒工具、移动工具及图层面板的使用。
2)操作步骤。新建800*600像素的“人和自然”文件:文件/新建。打开“叶子”:文件/打开。设疑:能否更快速打开多张图片?演示:鼠标双击PS的灰色工作区域来完成打开“孩子”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PS的菜单命令操作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快速完成,提高PS操作速度。
设疑:如何将“叶子”和“小孩”图片的正确内容移动到新建的文件中。演示:使用魔棒工具正常选取“叶子”外的白色区域,通过反选,完成“叶子”的选取,通过移动工具将“叶子”移动到新建的文件中。使用魔棒工具无法完成“小孩”区域的选取,因为“小孩”图片背景色彩不单一。
设疑:如何将“小孩”图片正确的选取呢?演示:“魔棒工具”工具选项栏上的羽化值设置及添加、删除选区等的操作。设计意图:掌握“魔棒工具”“移动工具”使用,包括工具选项栏上参数的设置。
设疑:“叶子”和“小孩”图片的自然融合、叠加效果如何实现呢?演示:将“叶子”图层移动到“小孩”图层上,将“叶子”图层的图层混合模式设置为“叠加”,结果看到小孩脸部出现叶子的纹路。
设疑:是什么原因造成和模仿的成品图不一样的呢?如何才能达到和作品一样的效果呢?演示:将“小孩”图层重新移动到“叶子”图层下方,将“小孩”图层的图层混合模式设置为“叠加”,“叶子”图层的图层混合模式设置为“正常”,作品完成。设计意图:掌握PS中图层的概念及图层相对应的一些简单操作。
课堂练习基础题:初次接触PS的学生使用课内实例提供的图片,完成课内实例的效果。提高题:计算机操作熟练的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新素材,进行模仿或创作合成图片。要求学生将完成的作品以自己的姓名加作品名称(学生拟定)以PSD格式提交。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教学大纲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布置基础题和提高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平面制作练习。
案例小结使用思维导图(图3)进行课后总结。设计意图:思维导图是教师对知识理解过程的可视化,学生既能直观地看到概念,又能了解到教师的思维过程。
课后反思
让学生建立一个“超越技术”的基本理念。技术无疑是重要的,没有精湛的技术,再好的思想情感都无法表达出来,但是,现实情况正如一位辅导教师说的“技术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创意”。故这堂课先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平面作品,去体会每幅作品的寓意,让学生的创作意识大大增强,善于从创意出发,深入思考,挖掘作品的内在意义。并让学生利用最基础的PS技术初次尝试设计一幅平面作品,通过给作品起名学会提炼主题,让平面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思维导图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基础知识入手理清思路,明确知识要点,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总结。这堂课采用思维导图来总结,是教师对知识理解过程的可视化,学生既能直观地看到概念,又能了解教师的思维过程。
关键词:平面设计;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学
平面设计课程不但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平面设计知识,还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机设计软件,具有强有力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如采用企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方式,但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最为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课堂上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把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中,通过仔细的前期准备,在教学中使用恰当的案例,再辅以计算机设计软件的实验课程,让学生快速地把设计知识变为设计能力,从而提高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1案例教学概述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案例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案例能够使学生进入学习内容的情境中,更好地体验知识的内容和实际运用,提高了学生在面对类似问题时的解决能力。案例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改变教学方法,利用设置情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等方式来发散学生的思维,达到课堂内良好的互动效果。因此,案例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的优点是能够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缩短课堂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差距,对于学生掌握理论有着良好的助力。案例教学因为其能够模拟工作环境,老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堂内容可以对于案例进行设计,具体做法有:一是精心选择案例。案例的难度要适宜,还必须要与课程内容共通,紧密贴和课堂、课程内容。二是教师通过仔细备课对案例有总体了解,在课堂上介绍案例时,语言要生动,内容要详略得当。三是案例要将理论内容和现实问题相结合,学生课上的讨论和互动,教师要积极地引导不能够偏离课堂的主题内容。四是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教师对于案例的详解,可以让学生在软件操作中尝试解决类似的问题。
2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的规划
平面设计课程很有难度,因为一方面需要美术、美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计算机知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平衡设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使学生所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平面设计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平面设计课程存在的时间仅十多年左右,很多院校的此类课程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有些院校偏重于美术教学,有些院校偏重于计算机设计软件课程,国内没有统一的课程内容定论。第二,平面设计类课程课堂内容随意性较大,很多院校经常根据教学效果改动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对学生连贯性的教育,使老师有些无法适从。平面设计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应该以社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让学生在学习中与实际设计工作相联系,更好地进行设计实践,这样学生毕业以后,才能够更快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应该在课程内容教授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而不是仅仅借鉴美术专业的相关内容。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提升了设计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更好地适应设计工作的内容。
3案例教学法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1)案例教学法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应用的优点。第一,案例教学方法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对于该门课程更加认真和上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欢上平面设计课程时,就会更加钻研这门课程,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平面设计课程是需要设计理念和灵感的课程,如果只讲述枯燥的理论和计算机软件操作的知识,课程的趣味性不高,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此外,平面设计的灵感来源需要多方面的知识,老师也可以列举多方面的灵感例子,并对案例的设计方案、技术原理进行讲解,为学生解惑。第二,案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平面设计知识。教师在进行平面设计课程讲授时,可以通过案例来解读计算机软件的功能,然后在互动阶段与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更加了解这个案例的设计方案,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单个案例教学中,可以在实训室利用计算机的屏广功能在学生的计算机演示案例中的设计步骤,让学生能更加仔细地观察,之后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加强记忆。第三,案例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的环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向学生讲解案例,也可以在计算机实训室通过屏广功能来演示步骤,这些技术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学习平面设计。此外,通过计算机演示的案例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学习环境,这个一方面指的是互联网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通过案例教学也形成了小型网络,从而在平面设计课程中实现案例教学的效果,还可以一定程度上达到互动式教学的效果。第四,案例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课程讲授时,一个优秀的案例可以引发学生动手实践的欲望,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案例的素材,让学生在实训室中自己动手做一个同样的,甚至是改良的平面设计,以此看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动手能力。任何的创作都是从模仿借鉴开始,之后才能够超越,故案例教学能够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这对于平面设计课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2)案例教学法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应用的方法。教师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应用,应该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在课程开始前就要做出规划,研究出什么内容适合什么样的案例,并通过课题组进行仔细的研究才能够事半功倍。具体如下:第一,进行总体规划。任何一门课程都有自身的特点,也都是为人才培养方案来服务的,故应该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对于该门课程进行总体规划,在开学开课之前就应该准备好充分的案例,才能够在教学中一以贯之地进行案例的学习。这样学生在一学期的学习中至少能够具有充分的实践经验解决一类问题,通过思维扩展便能够解决更多类似的问题。第二,材料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能力。在课程讲授前选择的材料,教师要在平面设计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不断地修正,使材料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更加符合,并根据案例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地传授给学生用来学习。第三,教师的引导。平面设计课程必须要使用计算机软件作为辅助,大量的平面设计软件为设计者提供了很好的助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学会了软件都能够进行设计。所以培养出的学生要更加突出,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更多其他方面的知识,用案例来让学生获得设计灵感和艺术美感,从而设计出个性化的作品。
4结束语
平面设计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具有特殊性,既需要学生具有美术方面的知识,也需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可谓是要求颇高。案例教学对于平面设计课程来说是十分适合的,其能够创造出情景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并且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达到了互动式教学的效果。本文在案例教学的概念和平面设计规划下,研究了案例教学对于平面设计课程的促进作用和应用方法,希望能够为案例教学在平面设计课程的使用上提供浅显的建议。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方格法。平行四边形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2-13页例1、例2、例3。
[教材简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共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第二课时主要是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本设计是第一课时。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题。例1从比较方格纸上每组中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入手,引导学生把少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相对简单的熟悉的图形,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方法在图形面积计算中的作用,并为进一步的探索活动提供基本思路。例2引导学生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教材一方面突出了平移在转化过程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实现转化的目的。例3的重点则放在探索平行四边形与转化成的长方形之间的联系上。
[教学目标]
1、懂得用转化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探索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理解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操作、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探究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行了《面积是多少》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你们还记得求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吗?(学生回顾并交流了上节课学习的“四种”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来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1插图。判断每组中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
(1)观察每组的两个图形说一说自己判断的方法。
生1:我是通过数方格的方法知道每组的两个图形面积相等的。
生2:我是通过平移的方法知道每组的两个图形面积相等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方法一:数方格法。
方法二:平移法。
(2)师问:比较上面两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呢?学生经过比较和交流,一致认为方法二比较简便。
(3)师小结:把每组左边的图形经过分割平移,就转化成了和右边一样的图形。转化法是我们以后经常要用到的方法。教师利用课件演示。
2、课件出示例2插图。你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
(1)师问: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呢?(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方格纸、直尺和剪刀动手操作)。
(2)组织学生汇报。
①从平行四边形左边(或右边)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向右(或向左)平移,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②将平行四边形沿高剪下,然后向右平移,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设计说明:学生可能想出很多方法,分割平移转化成长方形,让学生体验各种方法的合理性,并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掌握简单、易于操作的方法,并且在头脑中形成表象
3、课件出示例3。
(1) 要求学生从教材第127页上剪下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
(2)组织学生把它转化成长方形,求出面积。完成例3中的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填表)。
(3)指导讨论:(课件出示讨论提纲)
① 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②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4)、教师启发性小结:我们用割拼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什么发生了变化?,从什么变成了什么?,什么没有变?。再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板书:(略)。
如果用S.a.b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和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b
(5)教学“试一试”(先独立完成,集体反馈时指名说一说所应用的面积公式。)
设计说明:学生经过动手操作、转化、计算、填表、比较等一系列实验活动,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探究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三、巩固练习
1、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前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右图的面积是( )
①15m ②15m2 ③15cm2
2、操作练习:(先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测量出有关数据,再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设计说明:练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公式计算面积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同桌交流自己的体会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资料链接]《新课标》九年义务教育学段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和平行四边形有关的知识有:
1、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3、平行四边形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关键词:平面交叉、交通安全、规划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就公路安全的角度而言,平面交叉可以说是公路网中最关键的因素。据统计,发生在交叉口的交通事故约占道路事故总数的1/3,如英国24%、日本41%,我国为50%,而在城市中这一比例高达60%以上。由于相交公路上的各种车辆在交叉口汇合、转向、穿行,互相干扰或发生冲突,不仅使车辆减速,引发交通堵塞并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事实上,我国高等级公路在平面交叉处成为事故多发点这一现象与我国目前的公路建设理念中仅重视建设项目主体本身如选线、路基、路面、桥涵的设计等,而对于关系到公路使用者以及受公路影响的“人”关心不够不无关系。设计与管理部门均未对路线平面交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设计文件对平面交叉路段一般仅采用一览表的形式,而未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因此,充分考虑交叉口的通行和驾驶特性,改善其规划和设计,将对提高交叉口车辆运行的安全畅通,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高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交通安全,应对大型平交进行渠化以及注重对行人、自行车交通的处理。下面是笔者结合设计实践的一些体会。
1、渠化和行人、自行车交通的处理原则
1.1渠化的处理原则
渠化是通过导流岛与路面标线相结合的方式,以分隔或控制冲突的车流,使之进入一定的路线,从而满足平面交叉的基本要求。其目的是通过渠化来减少冲突或明确分开冲突,以控制交通流,调整冲突角度,减少不必要的路面铺装。经过渠化设计的平面交叉在时间、空间上得到了充分地利用,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并增加其安全性。设计合理、适用的渠化交叉比同样面积的非渠化交叉,在通行能力上将有着明显的差异性。然而,在渠化交叉时,往往会因设计不当而造成一些事与愿违的事情发生,这就要求在渠化设计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对渠化设计有着明确的规定:⑴渠化的行驶路线应简单明了,过于复杂的设计容易使车辆误行,反而降低其使用效果;⑵应避免交通流的分流、合流集中于一点;⑶导流车道的宽度应适当,过宽会引起车辆并行,容易发生碰撞事故;⑷驾驶者驶近导流设施前应能醒目地觉察到导流设施的存在。以上4点为平交口的渠化提供了设计的依据,也是设计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2行人及自行车交通的处理原则
在交叉口设计中,道路的构造和交通管制的实施,都是以汽车交通为主要服务对象,而将行人和自行车作为道路交通干扰因素给予考虑。但在我国,尤其在城市中,由于行人和自行车交通的大量存在,在平面交叉设计中如何处理好行人和自行车交通问题往往成为主要矛盾和难点。
行人和自行车交通,在道路区间,通过设置专用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极易与汽车交通分离,从而排除其对汽车交通的干扰。但在交叉口处,大部分情况是汽车与自行车和过街行人混在一起,给交叉口处的交通处理带来极大困难,这往往是交叉通混乱和通行能力极端下降的主要原因。为此,在平面交叉设计中应对其给予充分的考虑。
在交叉口设计中,对行人和自行车的处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⑴在交通条件安排上,应优先考虑给行人以较好的通过条件,如路径要直捷,受其它干扰要小。
⑵自行车在进入交叉口后如无分离条件,应与汽车交通一起考虑,行驶路径在汽车交通右侧。
⑶在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交叉口,信号显示应充分考虑行人及自行车交通需要,应优先考虑解决行人和自行车对主交通流的干扰,黄灯时间安排应以保证行人安全通过交叉为控制条件,并要使汽车对行人交通威胁最小。
⑷在条件允许时,应对各类交通实行分离,各行其道,或以过街桥、过街地道解决行人和自行车交通问题。
2、平面交叉的设计实例分析
2.1G206线揭阳市东山环形平面交叉设计(图1)
图1
该平交为G206线与S236线交叉处,设计采用了环形交叉形式。环形岛的采用是消除冲突点十分有效的方式。所有车辆均绕中心岛环行,由切线方向驶入,也从切线方向驶出,形成环流,且在环道上行驶方向一致,有利于连续通行;车辆能顺利完成左转或直行,保证行车安全,避免了大角度的交叉冲突点;交通主流方向即G206线汕头至丰顺方向线形指标较高,交通顺畅;
该平交自建成投入使用以来,未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据笔者自驾车感受各行车方向均较顺畅,现场多次观察,车流也较井然有序,通行能力适用现况。
2.2揭西县京棉公路入口平交(图2)
图2
该平交为T型渠化交叉,为S335(该路段为一级)与京棉公路(一级公路)相交处。根据交通流及交通量的特点,在平交口增设左转弯车道,使得S335在平交范围成为双向六车道的断面,同时揭阳方向往棉湖方向有2个车道。在断面划分时,将公路的硬路肩设置为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以方便城镇非机动车辆的行驶。平交口可设置人行横道,以方便行人及非机动车辆穿越。在该平交口的渠化设计中,首先将交叉公路的非机动车辆分离出去,又辅设1条非机动车道,这样就使非机动车辆在未进入交叉口前就被分离出去,减少了交叉口的交通量,同时缓解了交叉口的交通压力。S335线将原有的路面宽度适当加宽的方法,在满足了车辆行驶所需要的行车道宽度的情况下,适当地留出非机动车道的宽度,这样就减少了非机动车辆与机动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针对交通流的具体情况,采用了分隔式断面,限制了行车方向,缩小冲突区,减少冲突点,并消除冲突点;约束行车路线,使车辆减速转弯,组织渠化交通,保证行车安全,提高了通行能力,且此方案布置较为紧凑,占地面积小,涉及拆迁建筑物少,修建费用较环形交叉要低。
3、渠化和行人、自行车的安全处理措施:
3.1渠化的安全处理措施
⑴分流岛的设计应能引导车辆驶入的曲线顺适,分流岛形成的侧向限制和漏斗形收缩有利于车辆驶近进入点时降低车速。分流岛、中心岛和路面外缘,应设置半可越式路缘石,以改善轮廓标示和防止“啃角”。
⑵适当偏移正在进入环形交叉的车辆的运行路径是保证安全营运最重要的因素。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方式调整入口车行道的几何设计和保证“直行”车辆的迹线作较大偏移就能达到上述目的:
a.设计好入口车行道的线形和定好引道分流岛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b.设置大小和位置适当的中心岛;
c.在出、入口之间采用错列或不平行线形。
⑶安全交叉口停车视距应符合规范规定。
⑷分隔式公路所有平面交叉都应设置左、右转辅助车道,以保证安全。
3.2行人、自行车交通安全处理措施
⑴条件可能,设置行人、自行车过街天桥;
⑵在交叉口的各出入口处设置人行横道,人行横道距交叉口距离要适当,过近或过远都对交通安全十分不利;
⑶利用分隔带、分流岛为行人提供过街安全岛,提高行人的安全保证条件和过街通行能力,并减少其对行车的干扰。
4、结语
公路平面交叉作为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功能、通行能力和安全程度。这就要求在平面交叉选型时,应根据交叉口现状、交通量、交通组成、行人和自行车、地形、用地条件和工程造价等因素调查分析,做出不同方案加以比较,选择符合行车、行人安全的类型。当各交汇公路进入路口的交通量接近且较大,或用于城市的边缘联结公路与城市道路分散入城的车流,交叉公路为十字型时可参考G206线东山环形平交。当交通量大、转弯车辆多且车速快、车辆类型复杂、交通主流方向明显或行人多的情况下,采用类似揭西京棉公路出入口平交类型可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能力。考虑行人、自行车的交通安全,可通过增设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予以分隔,这样就减少了非机动车辆与机动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平交口设置人行横道,以方便行人及非机动车辆穿越,另外,可增设为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在行人、非机动车未进入平交前即被分离,这样可同时保证行人、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和车辆畅通。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是科学探究的要素,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水平是教研部门的职责。2012年3月,讷河市召开了教育学会物理分会第一届年会。与会的5位教师,对“平面镜成像”探究课以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为视角,从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反思、作业讲评等多个侧面进行了展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以及了解它们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虚像概念。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投入到箱子中的硬币怎么不见了?让学生在疑问中,留有悬念。
[设计意图:教师表演魔术,学生观察并感到惊奇,从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直接引入课题。]
(二)深入展开,体验过程
提出问题、引导猜想:
师:现在大家观察我手中的平面镜,针对镜子中的像和你本人这个物做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你能提出与平面镜有关的问题吗?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预计可能的问题及猜想:(1)平面镜成的像和物本身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3)像的大小是否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4)物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利用课桌上的平面镜自我观察,并提出与平面镜有关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实际大胆进行猜想,说出猜想的依据,并把猜想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这样的鼓励、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猜想的能力就会有很大提高。]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思路见课堂实录。)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内容:
(1)选择并组装仪器。
(2)画数据记录的表格。
(3)分组实验。
(4)记录并分析数据。
[设计意图:教师巡视指导,进一步提出:“怎样研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学生实验探究,强调分工合作,相互交流。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小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分析论证:
小组内、小组间学生展示交流探究结果。然后师生共同整理探究结果,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概括实验结论。根据教师板书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内容加深记忆理解。]
评估:
教师在指导学生评估环节中要重点考虑下面几个问题:(1)实验过程是否合理;(2)结论的可信度;(3)改进探究的方案。
[设计意图:各组之间交流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提供自己的成功经验,找出实验的不足。培养学生在探究各个环节中进行评估的能力,养成评估的习惯。]
交流合作:
教师组织交流,学生按组汇报。各小组将自己的探究过程,收集到的证据和作出的总结向全班报告。教师进行质疑与答辩。
[设计意图:交流汇报自己的探究过程、思路、方法、步骤、结果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合作意识。]
(三)总结提高,突破难点
1. 引入“猴子捞月”的故事。
2. 演示“水中蜡烛”。
3. 利用多媒体,从理论上分析平面镜成虚像。
教师演示实验:“用白纸承接多媒体投影的像”。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虚像,突破教学难点,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四)课堂训练,学以致用
1. 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如果小镜子的镜面可以选择,在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 ) 。
A.凹型镜面 B.凸型镜面
C.平面镜面 D.乳白平面
2. 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所成的像如下图所示,这时电子钟指示的真实时刻应是( )。
A.21∶10 B.10∶21
C.10∶05 D.12∶01
[设计意图:第1题主要纠正“物体距平面镜越近,像越大”的错误观念,是本人设计的原创题;第2题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际应用。]
(五)布置作业,体现拓展(略)
四、板书设计
平面镜成像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关键词: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改善;设计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据统计,我国发生在平面交叉口的交通事故占城市交通事故的30%左右,由此可知,平面交叉口对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只有通过对现有交叉口的安全改善设计,可显著提高平面交叉口的安全水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已建平面交叉口的安全问题
1、交叉口选位不当
平交路口选位( 位置选择) 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该平交路口的交通安全性。一个平交路口必须与邻近的平交路口或任何一个交通接入点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交通流能平稳到达,降低车辆之间的速度差( 速度差是产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又能确保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进入该平交路口;公路平交路口垂直和水平( 纵向和横向) 的几何特征( 线形) 也会对平交路口的交通安全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驾驶员的安全视距和安全行车有显著影响。
2、相交角度不合适
两条道路相交时,其交角应该大于45°,过小的交角不仅在行车时容易造成对向冲突,而且司机也不容易判断被交道路的距离和交通状况。
3、交叉口面积过大,缺少必要的渠化
交叉口面积过大,导致车辆行车轨迹混乱,冲突增多,因此容易发生事故。另外交叉口清空时间过长,造成相位间隔时间的浪费,使行人过街困难。这种类型的交叉口应该进一步深入渠化,可以考虑做交通岛、导流岛,并规范进口道的车道宽度和行车轨迹。
4、畸型多路交叉
畸型多路交叉往往会给交通组织带来麻烦,一般情况下采用环形交叉来解决。但是当相交道路的角度、间距、等级组合不当时也会带来很大的问题,需要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和渠化来进行改善。
5、视距不良
在交叉口视距三角形内如果存在障碍物,会造成一定的盲区,司机驾车时不仅没有安全感,而且很容易与被交道路的车辆发生冲突,致使驾驶员遇紧急情况时来不及反应,采取应急措施不当而造成事故。这种类型的交叉口在支路与主线相交时特别容易出现。在不可能移除障碍物的情况下,应该在支路上设置停车让行标志。
6、行人过街安全保障不够
很多地方的交叉口普遍缺少行人过街等待区域,道路较宽时,弱势群体( 老人和儿童) 过街就比较困难。另外即使在绿灯期间通过,行人仍有可能同右转车流甚至左转车流冲突,使得行人过街时缺少安全感。这样就造成一种心里暗示: 既然绿灯、红灯都不安全,那么就不一定非得等绿灯了,于是闯红灯现象就屡见不群了,造成交通状况更加混乱。
二、公路平面交叉通安全技术设计分析
交通安全技术按应用的方式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类:交通安全诊断技术、交通安全改善技术、交通安全评价技术。这三类技术之间相互紧密联系,共同构成公路交叉通安全技术体系。
交通安全诊断技术是利用非事故预测、通过现场调查方法判断交通事故产生的可能原因,然后根据实践经验和理论经验分析科学评价交叉口的安全隐患,提高交通安全的预防性方法,为交叉通全改善措施的提出指明方向。
交通安全改善技术主要包括交叉口几何设计技术、交叉口接入管理技术和交叉通控制技术,它们分别通过改善公路交叉口的几何特征、支路接入和交通运行条件而改善公路交叉口的道路交通安全,是交叉口更好地服务于道路使用者的安全要求,减少交通冲突的数量,降低交通冲突的严重程度,从而达到提高公路交叉通安全的目的。公路交叉通安全改善技术以交通安全改善措施为基础,与交叉口安全诊断技术有着直接的联系,针对每一个交通安全问题,交通安全改善措施都有一个或多个改善措施与之相对应,也即针对公路平交通安全诊断技术的分析结果,交通安全改善技术就可以提出与之相匹配的交通安全改善措施,交通安全改善技术并对各项改善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确定改善措施的效益和成本,为公路交叉通安全改善方案的制定提供支持。
公路交叉通安全评价技术可分为交通事故评价技术和交通冲突评价技术。交通事故评价技术以交通事故的统计数据为分析的基础,意义明确可靠,是广为接受的评价方法,但由于交通事故数据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交通冲突评价技术通过观测人员对公路平交通冲突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进行观测而实现对其交通安全状况的评价。交叉口评价技术必须根据交叉通安全诊断技术和改善技术的实际需要开展研究。
交通安全诊断技术和改善技术提出各种可能的公路交叉通安全问题和改善措施,交通安全评价技术则根据要求分析和界定交通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获取、积累和分析交叉通安全改善措施的改善效果;交叉通安全改善技术的研究也必须和交叉通安全诊断技术的研究有机地融合起来,对于诊断技术所提出的每一交通安全问题,改善技术都要有相应的改善措施。通过交通安全技术之间的紧密衔接,不同技术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紧密联系的技术体系。
三、平面交叉口的安全改善设计
1、渠化设计
(1)明确分隔交通流,分离交通冲突区域,明确定义所有冲突的交通流,尽可能的把有冲突的交通流分隔开来,主要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进行分流。时间上主要采用信号灯周期的不同相位进行分隔。空间上主要是物理分隔,采用各种渠化交通措施 ——路面标线、设置分隔带和交通岛(导流岛)等措施,将对向车流、直行和左右转车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车流和人流等分隔开,使之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确保了主要交通流的优先通行权,避免了不同交通流之间的一些不必要冲突,使车辆、行人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2)对主要交通流应给予优先通行权,并允许它们形成一队自由行驶的车流。在进行改善设计时,小型交通流应该与明显或高速交通流区别开来,并设立交通标志或对其进行速度控制。
(3)避免相向行驶侧流小角度相交,通过改变相向行驶车流的夹角,从而缩小冲突面积,降低事故风险。
(4)设置转向车道,设置转向车道能够使转向车辆提早与直行车辆分离,并为转向车辆提供一段缓冲空间以等待合适的转向机会,这样就能减少转向车辆与两个方向直行车辆之间交通冲突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可通过拓宽交叉口、挤压出口道或增加中央分隔带来实现。左转、直行、右转进口车道数设置应与相应方向的交通量相协调,并与出口通行能力相匹配。在左转或右转车辆多时,可在邻近交叉口的路段内分别增设左转或右转专用车道,以保证直行车道的通行能力。
2、保护交叉口的功能区
交叉口的功能区是车辆进出交叉口的区域,驾驶员需要在这里进行加减速、更换车道、转弯等机动动作。公路接入点与功能区距离太近会导致严重的交通冲突,交叉口选位不当会造成交叉口的功能区范围内交通冲突严重,引发交通事故。故在交叉口功能区范围内道路两侧不设置任何形式的开口,尤其是机动车辆的开口。
3、行人过街安全设计
(1)在设有行人通道的交叉路口,渠化交通应与行人交通安全结合起来,尤其是设置位置恰当、形状合理的导流岛、中央隔离带,不仅能对渠化交通起到关键作用,而且能对行人的安全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2)人行道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行人安全岛。行人穿越时间过长,与机动车流发生冲突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虽然有时设置行人安全岛意味着占用一定的空间,但是合理的设计可以给车辆和行人带来双重的便利。
(3)信号灯相位保证。如果有较多行人穿越,应设置行人过街信号灯,提供安全的通道。对左右转交通较大的路口,应设行人过街专用相位,即单独的与车辆没有冲突的相位,以完全避免与机动车流冲突,确保行人过街安全。
4、交通控制设施
对于一些已建交叉口,存在交通隐患但又无法对其进行土建改造时,采用交通控制设施对其进行改造可以非常有效的达到预告、警示、限速、减速等目的。面对多个交通冲突时,驾驶员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动作,从而造成交通事故。通过交通控制设施,给驾驶员一个相对简单的公路环境,能够大大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高速运行道路上的交叉口可能会使驾驶人员产生“突然变化”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必要的措施迫使驾驶人员注意到交叉口的存在,提高安全意识,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我国现在交叉通安全改善设计,对我国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要合理解决各方向交通流的相互干扰和冲突问题,以保障交叉口的交通安全和畅通。
参考文献:
[1]韩凤春,曹金璇.平面交叉口的安全设计[J].公安大学学报,2012(07)
关键词:平面设计;案例教学法;实践思考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它以教学案例为对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先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解构,然后通过学生探讨和思考,最终达到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案例教学法符合学生教学活动的认知发展规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平面设计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平面设计业发展的需要。
一、目前平面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校对于平面设计专业教育不够重视
一些大学重视其他专业教学,忽视平面设计专业的教育,因为平面设计是近些年才产生的新兴行业,也属于我们常说的冷门,在就业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所很多院校更重视本校重点专业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在平面设计专业投入的资金和政策不够,导致平面设计专业软硬件皆不足,课程设置不科学,课时设计较短,教师专业水平有限。
2、师资力量薄弱,部分教师专业性较低
部分院校教师队伍不够完善,一些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学校对于平面设计教师缺乏专业的培训,一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甚至个别教师是由其他专业转变而来,教师的专业水准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师资力量薄弱是影响平面设计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有待加强。
3、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手段缺乏,案例教学法应用收效甚微
一些学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手法陈旧,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用一台电脑简单的重复一些基础平面设计软件技巧,这是不能达到网络时代对于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不够广泛,案例教学法运用不够深入,不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征分析
1、师生互动性强,教学过程开放
案例教学法的一个特点是师生互动,平面设计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首先要向学生讲解案例并加以解构,使学生对案例有一种明确认知,第二个环节是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中的平面设计方案与技巧进行分析和研究,与教师加强有效互动,有利于快速掌握知识和深入理解知识点,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效果的深刻性。
2、学生自主性发挥明显
案例教学法另一个特征是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案例分析时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指出案例中可以借鉴的平面设计知识,如果自己担任该案例平面设计师,自己会从那些角度出发进行方案设计,案例设计的优缺点,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可以直接反驳,有利于学生共同提高和进步。
3、理论探究与实践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是从实际出发,将现实生活中的平面设计案例真实、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它强调的是平面设计基础知识的应用,案例教学法从问题入手,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应用于案例解构,这也是实践的一种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平面设计中的有效实践
1、教师对于案例的选择要慎重,案例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师选择案例要有针对性,指的是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要时时刻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于案例的针对性要把握好,以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和情感需要为依据进行案例教学,案例要贴近学生生活,不能脱离生活。案例还要有实用性,主要指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要能够使学生提升设计能力,将案例中提取的知识和技巧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在未来的设计方案中加入一些自己在案例教学中学到的元素。
2、合理的课程设置与有效的案例教学相结合
当前部分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水平还很有限,造成这种情况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平面设计课程设置不合理、不科学,课时设置较少,解决这一问题学校首先要加大对平面设计专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设备投入,完善课程设置,有效的增加课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完善的课程设置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能够提升课堂教育的效果,教师要根据时代要求,合理组织教材学习,但不能完全依照教材顺序学习,要自己组织好学习内容,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讲案例教学法充分运用,那些重点知识更适合用案例教学法去展示,那些不适合,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这对于学生平面设计知识的掌握与吸收是有利的。
3、积极组织案例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性
组织案例讨论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掉案例中不重要的细节,将那些重点信息集合起来,发现案例中的知识与所学的平面设计知识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将专业知识与案例内容相结合,创设轻松自由的讨论环境,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宏观上把握学生讨论的大方向,允许不同的声音与见解的存在,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的交流,使学生在轻松地环境中得到知识的巩固,例如做一些优秀广告设计的展示,学生讨论设计方案的利弊,进而提高自己的设计综合能力。4、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案例教学法要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才会焕发突出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将案例设计通过图案、声音、视频等形式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平面设计的魅力,增加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与综合素质。
四、结语
在飞速发展的下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于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只增不减,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不可或缺,这有赖于学校有效监督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与手段、专业知识、文化修养和创新能力,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学生可以有效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掌握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
作者:李翠翠 单位:河南省轻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肖煜辉.案例教学法在coreldraw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