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2-07-14 01:03:07

序论:在您撰写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第1篇

目前,中国大多数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新课改提出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辅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是基于原有的教学设计和数学理论,把握人本思想而提出的改进.新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要以实践为主,通过科学系统的知识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提升课堂质量,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及师生关系,改善学生对高中数学的恐学、厌学情绪,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2.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

(1)高中数学教材教案的探索依托高中数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师教学用书》进行探究,分析其他数学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设计,去粗存精,制定出一套完整且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当前教育改革潮流的数学教学设计.分析课堂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把握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制定教学设计,利用数学模型和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找出疑点难点,有主有次,有目标性,使教学设计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进度,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2)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根本永远要记住,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根本.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是教师高质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应达到的计划标准,是为了更好的教学实践,但其根本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是为了学生而服务.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积极参与数学模型的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发散式思维,学会联系知识间关联性,举一反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更有效的学习数学知识.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完成包含学生学的目标完成和教师教的目标完成.教师要做到分析教学主次,分析学生学习完成的条件和结果.教师在授课前要理解教学任务,分清主次,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受影响的条件,明确课堂上学生能学到什么,明确自己的位置,服务好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4)学习环境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依据教学设计,结合课堂环境,让学生每天都能了解数学,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找到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师生注意互动、交流和合作,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生活,加强课堂理解和课堂上一些疑点的思考,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模式,加强学生对高中数学思考探究.学生参考教师的教学计划,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更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更好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问题,也为今后教学设计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5)教学深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中都学过这句话,这句话告诫我们学和必须结合起来,依据教学设计教师在授课完,要从课堂学生反映、数学作业的完成、自身存在问题等方面分析思考,激发个人的教学智慧,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完善的教学模式.

第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为依据,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可以说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活动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设计的优劣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数学教学设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怎样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呢?

一、树立正确的数学知识观

高中数学传统教学反映出的数学知识观严重滞后,认为数学是由专家发明的一系列规律和公式而其他人只是应用以得出固定答案,数学知识是一种可以由教师传递给学生的绝对的、静态的、无可怀疑的真理的集合,数学家的工作是数学教育的出发点,数学是一种已经形成的系统。

正确的数学知识观是什么呢?纵观当代教育心理学理论,根据加涅的知识观,即数学知识是客观存在于学习者之外的,是可以通过教学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内部加工过程,从而使学习者更容易获得知识、累积智慧。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则强调数学知识是发展变化的,是学习者与环境双向构建的结果,反对知识客观存在的观念和外部事件作为促进学习发生的方法,而是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个人建构自己关于客观世界和社会世界的主观知识和概念,使得他们与社会所接受的知识和概念相适合。”

究竟哪个正确或更好?实质上两种知识观是由哲学层次认识论的不同所造成的,前者倾向于客观主义,后者倾向于相对主义,它们都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念,只是视角不同而已,我们认为应当将两种观念互补,在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经历教学觉醒树立这样一种理解,即数学知识是客观知识与个人建构、社会建构并存的状态,并在个体建构与社会建构上趋于融合,并深切体会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有关数学知识主张,即“数学是一种人类活动,这种活动始终是建构性的。把数学看成是一种活动,而不是一种已经形成的系统。”

树立正确的数学知识观意味着数学教育主体的回归,意味着对数学教育真正的理解和诠释。

二、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策略

1、诊断学生,做到知彼。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教师要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先要诊断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爱好、兴趣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差异,预测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才能时机适宜地切入新知识,使新旧知识合理地衔接起来。

2、合理制定三维目标,明确重点与难点。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学生要知道、了解、理解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目标和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包括实现数学科学中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战胜困难的精神、认识数学之美感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有机地融合、渗透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三维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

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合理地制订三维目标,注意体现三维目标的整体性,相辅相成。

所谓重点,指一节课中最重要的新知识,即联动全局,带动全面的重要之点,是学生认知发生转折与质变的地方,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是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所谓难点是一节课中学习起来最困难的地方,是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知识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知识跨越最大的地方,是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例如“等差数列前n项和”这节课中的重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难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倒序相加法”。只有合理制订三维目标和确定好重点与难点,才能围绕三维目标和重点与难点的突破,制定出优秀的教学设计。

3、课堂小结要与三维目标相呼应

三维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课堂小结时要回应三维目标,要在教师引领下由学生合作完成小结。包括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收获,②教学中是怎样研究学习新知识的,融合重点与难点的突破于其中,③提炼价值,升华感情。最后教师最好用知识网络的形式给以最后的总结。

第3篇

一、构建活跃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以及兴趣爱好,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教学活动参与,达到一种积极的探究状态。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适应的教学情境,和学生多进行联系和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和探讨。对于不同思想个性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水平进行分层教学,鼓励学生个性学习的长足发展,因地制宜的进行针对性教学。比如在进行“对数函数”的时候,学生对于对数函数的知识一无所知,是一个新型的函数模型,并且函数表达式比较抽象难懂,这就使得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都比较困难,其实,对数函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指数函数的拓展类型,在一些生活实践中以及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以教材的内容为依据,结合对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转化规律,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数函数有什么性质?对数函数有无反函数,是什么样的?指数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样的,性质有那些?通过旧知识进行铺垫,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分析和总结出新知识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新知识,提高问题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在学生复习了旧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指数函数是否有反函数?是什么样的呢?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二、构建问题情境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所谓的有效的提问,就是指教师通过适宜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探究的同时进入更深入的思考。换言之,高中数学的情境教学常常是用问题为引导,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教师本着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思想,用情境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分析、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进行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构建数学知识的能力。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同样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有多样化的思考,而教师构建的具体情境则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根源。数学问题是基于相应的情境而产生的,而数学的研究是为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开展的,因此,问题学习和情境教学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教师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通过教学情境的巧妙创设,学生很容易被情境所感染,进行主动的思考和探究,找出问题的解决思路,这个过程也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让学生进行不同思维方式的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充分进行之后,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探究成果,教师要进行积极的指导,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和运算来叙述自己的思想方法,并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结合别的学生的思路和成果对自己的思路进行反思,通过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反思,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评价反思能力,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数学思想方法,建立其系统和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现,增强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

三、运用现多媒体优化教学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开展,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的方法,利用多媒体的科技优势,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的视觉冲击,有效的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加上一些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内容,可以起到优化教学形式的作用,辅助学生更容易的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中,有可以借助多媒体有效的减少教师的板书时间,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抽象、复杂的数学内容变得简单、形象,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比如在进行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对于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进行立体几何结构进行直观形象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通过推理和想象对几何体有正确的空间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空间构造的几何体,比如一些世界闻名的建筑图片,金字塔、鸟巢、天安门、凯旋门等,也可以展示一些学生常见的物品,比如足球、桌子、游泳池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图片的直观印象,只考虑这些物体的形状,从中抽象出立体构图,这样,借助多媒体的实际图片,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构造,形成抽象的立体几何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和构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空间几何构型更深入的理解。

四、总结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灵活的教学形式设计,在实践和反馈中不断完善教学形式,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综合发展。

作者:管志娟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学情分析;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开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普及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等。这就学校教师通过学情分析和调查,发现教学薄弱环节,知道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对自身的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一、了解学情,有利于因材施教

基于学情分析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其基础环节就是掌握学情,通过分析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学习情况以及课外学习情况等内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以某高中一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总结得出一下学习情况:

(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状况分析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其中有70%以上的学生对数学学科表现出“很有兴趣”以及“有兴趣”,表现出“兴趣一般”以及“完全没有兴趣”的学生占30%左右。从这个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在结合访谈调查,发现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中,大部分认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觉得学习数学能够了解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使人变得聪明,这又说明一些学生已经认识到了数学的作用。学生的数学兴趣,能够从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中变现出来。在调查学生动机时,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为了“日后工作需要”,这说明高中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对其未来职业的影响。但是依旧有49%左右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为了“升学”和“考试”。

(二)数学课堂自主学习状况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的提问,基本能够做到“自主发言”的有21.4%,而“不愿意主动发言”或者“不愿意发言”的则有23.6%左右,针对这个这个结果深入剖析,不爱发言的学生主要是由于自卑,说错了跑丢面子等因素造成。而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基本呈现出被动学习的状态,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高中生所期盼的学习方式

在调查中发现,只有5%左右的学生希望独立学习,而有55%左右到额学生希望与同学、教师一同学习,有40%的学生希望“教师讲授为主,自己的学习为辅”从这个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接收合作学习,并喜欢合作学习,之后极少部分的学生希望全部由教师讲授,自己被动接受。通过谈话调查,我们还发现,结合课内与课外两种学习方式以及趣味性、活动的教学形式,是学生最喜欢的。

二、基于学情分析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为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觉得,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比如:进行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可以进行以下情境的创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课件:唐憎师徒在取经回来之后,猪八戒回到了自己的老家———高老庄,并开了一家自己的连锁店,但是因为经营状况不好,需要向大师兄借点钱,于是打通孙悟空的电话:猴哥,我的连锁店遭遇了一些麻烦,急需一些资金周转,你能够借给我3000万周转呢?这是电话那边的悟空回答:我可以将钱借给你,从今天开始我每天给你100万元,但是你第一天还给我1元,而后第二天要给我2元,第三天给我3元,以此类推,以后每天还给我的钱都是头一天的两倍,觉得怎么样?猪八戒想了一想,觉得非常划算,但是又向,这猴子每次都算计我,这次怎么让我占这么大的便宜。听说这个班级的学生都非常聪明,想请求你们帮助我算一下这笔帐,看看我要不要答应猴哥的这个建议?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等差数列的问题,将这个问题设计成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最终学生得出答案:猪八戒收入的钱数:100*30=3000万元猪八戒支出的钱数:1+2+22+23……229=?这个钱数怎么算呢?同学们又发现1,2,22,…229,是一个以1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差数列,这恰好就是求其前30项的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探究的问题。

(二)提出猜想,重视探究

基于学情分析结果来看,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比较低,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组织学生小组学习,合作探究,最终由他们自己将问题的答案找出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比如: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熟悉的图片,比如操场的跑道,单杠双杠,旗杆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地面抽象成平面,把“跑道白线”,“旗杆”,“单杠”抽象成直线,请先独立尝试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然后将自己思考的结果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后,请回答下列问题形成统一答案。2.1直线与平面的交点个数有几种情况?2.2直线与平面分别有哪几种位置关系?通过创建这样的疑问,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被激发,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总结答案,思考还会有几种情况,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什么?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三)优化教法,因材施教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能够发现,大部分的高中学生都希望数学教学方法能够更加多元化,并富有趣味性,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一刀切的教学法方法,并不利于因材施教。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目前,高中数学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包括:探究式、自主式、讨论式等等。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语

本文对学情分析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何政源.学情分析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J].语文教学通讯,2014,(09).

第5篇

关键词:深度学习;核心素养;数学教学

随着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数学课程目标的提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一线教师面临的问题。诸多研究指出,深度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致使深度学习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深度学习,即深层学习,是美国学者FerenceMarton和RogerSaljo基于学生阅读的实验,并针对孤立记忆和非批判性接受知识的浅层学习,于1976年首次提出的关于学习层次的概念[1]。与浅层学习相比,深度学习的特征具体体现在:认知深度,即高阶思维的运用;参与深度,即积极主动地参与;目标深度,即通过学习达到知识理解迁移及发展批判创造性思维[2]。因此,作为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智力资源的有效路径,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地积极参与,并从中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一种有意义学习过程[3]。近年来,学者们对深度学习的研究论述主要聚焦于宏观视角下的深度学习或零散的学科教学设计案例研究[4-7],而对深度学习落实于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分析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从理解性、思想性、整体性、逻辑性四个方面对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行深度剖析,进而对深度学习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提出了几点优化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的数学教学设计提供一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一、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数学教学要在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8]。对此,数学教师应切实做好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设计,即深入理解分析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内容蕴涵的思想方法、梳理教学内容内在的框架结构、遵循教学内容严密的逻辑生成。简言之,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要体现“注重理解性”“渗透思想性”“把握整体性”“恪守逻辑性”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1.注重理解性

深度学习是学习者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方式,学习者可通过深度学习灵活理解学科知识并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所谓注重理解性,是对知识通性、通法、共性的深度认识,它是数学教学中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素养的有效手段。《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9],但相关研究表明学生仅通过简单记忆和机械式应用无法达到课标的要求。而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解和教学设计模式,旨在通过理解分析教学内容,设计有助于学生深度思考的教学活动,使体现学科本质、关注学习过程和富有深度思考的学习活动真正发生[10]。可见,深度学习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进而组织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获得发展,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理解数学的核心内容,并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历程中把握所学内容的数学本质,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总之,要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学设计就必须基于学情,确立“适切”的深度学习目标,且精心设计教学及评价任务,进而引导学生深度理解。

2.渗透思想性

在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路径,它能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逐步提升学习效率。所谓数学思想,是指数学知识、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概括和最本质的认识。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研究发现:教师深度教学与学生深度学习相结合是渗透数学思想的重要方式,即深在学生参与,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深在课程内容,倡导知其所以然的思想意识;深在学习过程,倡导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深在学习结果,倡导批判思维的学习策略[11]。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时,要让学生学会通过深度学习将自身获取的点状、片段、孤立的知识、思想内化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让学生经历深度学习的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批判思维、创造思维等能力得到显著发展,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思想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把握整体性

整体把握数学学科主题,聚焦核心素养主线,系统设计课堂教学是指向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设计基本策略。所谓把握整体性,即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点”,数学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彼此联系的基本命题或概念体系等[12]。从深度学习的目标来看,数学整体性教学设计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从中体现数学的抽象性;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从中体现数学的严谨性;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从中体现数学的应用性。从深度学习的内容来看,数学整体性教学设计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讲解教材中显性知识时,应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数学的本质,深度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等隐性知识,进而达到显隐知识的动态转化;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将零散的数学知识整合,能系统梳理知识框架,能架构科学的、合理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把握整体性,积极引导学生在知识迁移与应用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总之,整体把握数学教学设计需要有效解决课时间的零散性与知识间的孤立性,单元间的割裂性与学科间的无关联性等问题,从而更好地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类推,进而达到深度学习,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奠定基础。

4.恪守逻辑性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引领和驱动,而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问题不断得以解决的认知过程,故问题特色是设计教学的逻辑起点,它贯穿于目标、过程、评价及反思等环节之中。同时教材的内容体系编排总是遵循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框架的逻辑结构。对此,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要恪守逻辑性是重中之重。所谓恪守逻辑性,是指教学内容设计符合逻辑框架、具有一定的逻辑特点和逻辑规则。可见,教师需按照合情合理、合乎逻辑的学习要求,整体梳理数学知识框架、把握数学本质促进知识理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深度学习。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及要求,从知识逻辑结构的视角研究课程、组织学材,关注知识点间的内在逻辑,使得相关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和结构体系,从而把握知识的系统性,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13]。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对学科知识本质和学生学习的具体的、深入的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体理解教学内容、目标、学情的基础上完成教学设计,具体应掌握如下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1.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本质

数学本质是教学设计的本意和本然状态,教学中的创意不能偏离教学的本真意义,不能脱离学生的原有经验,更不能背离教学目标制造虚假的创造。如“三角函数的概念”的情境引入环节,教师可设计:一个游乐场的摩天轮设施,假设它的中心离地面高度为h0,它的直径为2,以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转动一周需2分钟,若此刻座舱中的你从初始位置OA出发,过了15秒后,你离地面有多高?过了30秒呢?45秒呢?教师借此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见,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借助信息技术整合相关数学教学资源,教学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践,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本质,从而构筑栩栩如生的数学课堂。

2.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中的深度探究由数学问题情境引发,在解决数学认知冲突中展开,并在不断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总结两个核心目标。如“三角函数的概念”的探索新知环节,教师可设计:若在摩天轮座舱中的你从初始位置OA出发,过了15秒后,你在什么位置呢?你离地面有多高呢?过了30秒呢?45秒呢?60秒、75秒、90秒、105秒呢?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探究其中蕴含的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可见,在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有效的、丰富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更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探究问题的思路及如何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整体把握教学思路,引领学生实现知识迁移

数学课中的教学内容都是相应数学分支中的点,只有教师站在整个分支的高度来设计教学,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所授内容的地位与作用、能力与要求、系统与建构,才更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内涵、方法运用、思想本质。如“三角函数的概念”的巩固训练环节,教师可设计:小明同学在游乐园乘坐旋转木马,他在半径为2的圆上按顺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为1rad/s,求2s时他所在的位置。可见,教师在进行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时应整体把握教学思路,既要注重知识技能的讲解,也要注重基本思想方法及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并通过巩固训练环节引领学生探析知识的迁移运用,增强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4.巧妙设计思维导图,启发学生厘清逻辑关系

第6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教学设计

在高中数学的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是根据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到目前,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行已经近十年,十年来,我们看到高中数学的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作为先于课堂而存在的教学设计,亦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根据课改以来的实践与思考,笔者觉得对高中数学课堂设计可以有这样的理解: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是高中数学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主要依据,结合自身教学理念,将教学意图物化为文字、图形、表格等的过程与结果. 在课改背景下,教学设计理念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依靠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高中水平的发展,与此同时,又要注意渗透数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依托数学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通过具有数学学科特质的引领,使学生能够处于一种具有数学气质的“场”中,从而全面促进学生具有高中水平数学思维的发展.

很显然,数学教学设计就是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实现教学目标的蓝本,是一节课的具体规划. 在常规要点已经被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同时,笔者以为以下几点必须注重:

有效的数学教学设计必须能够体现先进的数学理念

教学理念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常见观点在此不再赘述.只着重说明一点:先进的数学教学理念并不仅仅依托于以前的数学大纲或现在的课程标准,更依托于高中数学教师所受到的数学教育及自身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理解,即高中数学教学理念存在着主观性. 对于当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而言,有些理念是必须坚守的,要让数学课有数学味.

例如,笔者在一次高中数学教学观摩的活动中,看到一位数学教师教“利用单位圆中的正弦曲线作函数图象”,在教学过程中,如下一段师生对话在后来评课时被数次提及.

教师:在这之前,我们学过用描点法作图,那时是分哪几步来完成的?

学生:先根据数据列表;然后在坐标上描点;最后用平滑的曲线将点连起来.

教师:对于一般函数,我们往往是在定义域内先任意确定一些自变量,然后通过函数式求出相应的应变量的值,然后找点、描点. 但正弦函数不同,因为它有着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因此,我们可以将一个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变成在[0,2π]区间内相应的三角函数来进行处理.所以这里,我们就从函数y=sinx在[0,2π]区间内的图象开始着手研究.

评课者对这段抛锚式的教学给予了诸多好的评价. 在这个简单的对话里,我们可以管窥到该教师的两个比较有益的教学理念:一是将正弦曲线作图与原先学过的描点法作图进行联系,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先前数学经验,注意“将新知泊于旧知的锚上”,而这恰恰是认知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所大力强调的,这位教师之所以注重这一点,也一定是内心认同的缘故;二是分析出正弦函数的周期性重复的特点,将生疏化为熟悉,一般化为特殊,从而使复杂化为简单,数学上常用的化归思想得以在此渗透.

有效的数学教学设计必须能将三维目标有机融合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但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将三维目标分列开来,以此来体现对新课程的理解,这是有商榷余地的. 因为后两个维度其实更多的是发生在知识产生的过程当中,犹如“盐在汤中”一样. 人为地剥离,不一定能保证在实施教学时能够得到体现. 也就是说,类似于下面这样的三维目标呈现方式是需要的,但并不是最好的.

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掌握正弦函数图象的作图方法;2. ……

过程与方法:1.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形结合与化归思想.

笔者曾看到过这样的一份教学设计,其三维目标融合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之中,出现的时机与位置恰到好处,个人觉得是比较好的:

一位高中数学同行用屏幕向学生展示一幅温度变化曲线图(图略),其中可以看出某城市某年的4月20日、5月20日、6月2日的最高气温分别为12.4℃、23.5℃、32.5℃.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请观察并思考,你对这两个时段内的气温变化将有什么样的感受.

在这段教学设计的旁边,教者注明了这样的设计意图(其实体现的就是三维目标):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与经验为高中数学教学服务,可以让学生体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同时可以感受到生活需要数学.

这样的三维目标渗透于具体的教学之中,在呈现时也附在相应的教学内容旁边,因此不至于像以纲目的形式列在教学设计之首的三维目标一样,无所归依.

有效的数学教学设计必须有明晰的数学课堂行为动词

明晰的行为动词是课堂实施的重要保证,是师生在数学课堂上行为的参照目标. 一个教学设计若没有明晰的行为动词,则教师走进课堂可能不知道重点该做什么,一个知识点该落实到什么程度,一个数学思维应该如何展开. 相反,如果在教学设计时重视本节课需要通过哪些行为动词来产生教学实践过程,就更容易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解读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高中数学有这样一些行为动词:对于知识与过程目标而言,有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对于技能与方法目标而言,有模仿、操作、迁移等;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而言,有经历、体验、探索等. 这些行为动词还可以进一步细化,有兴趣的同行可以研讨有关课标解读类的书籍.

例如,笔者在讲“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时”出示了如图1所示的一张图,并给出题干:图1是一堆电线杆,已经知道最上面一层有4根,往下每一层多一根,请根据总的层数算出这堆钢管共有多少根.

图1

在借此引入课题时,笔者在这段教学设计后面写了这样的一段话:通过实例来创设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问题情境;通过对这一实际例子的思考与回答,使学生“了解”(此处引号为行文时所加,以便明确此设计中的行为动词,下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数学意义;必要时可让学生通过“模仿”用粉笔堆砌的方法进行“操作”;通过对这一过程的“经历”并在此过程中“体验”,进而“探索”将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模型的方法,从而形成化归能力.

第7篇

学习者应该是积极主动地去获取吸收学习知识,不应该被动的被灌输知识.尤其,高中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正处于青春叛逆期,面对枯燥的知识,兴趣本就不大,加上家长逼迫,老师灌输性的教学,学习效率怎么能提高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辅助学生,利用教学模型、数字化等工具,搭建一个情境学习、互动学习、竞争学习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掌握知识,并从中发现知识的关联性,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

二、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

1.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生成发展

目前,中国大多数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新课改提出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辅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是基于原有的教学设计和数学理论,把握人本思想而提出的改进.新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要以实践为主,通过科学系统的知识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提升课堂质量,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及师生关系,改善学生对高中数学的恐学、厌学情绪,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2.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

(1)高中数学教材教案的探索

依托高中数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师教学用书》进行探究,分析其他数学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设计,去粗存精,制定出一套完整且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当前教育改革潮流的数学教学设计.分析课堂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把握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制定教学设计,利用数学模型和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找出疑点难点,有主有次,有目标性,使教学设计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进度,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2)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根本

永远要记住,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根本.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是教师高质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应达到的计划标准,是为了更好的教学实践,但其根本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是为了学生而服务.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积极参与数学模型的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发散式思维,学会联系知识间关联性,举一反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更有效的学习数学知识.

(3)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完成包含学生学的目标完成和教师教的目标完成.教师要做到分析教学主次,分析学生学习完成的条件和结果.教师在授课前要理解教学任务,分清主次,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受影响的条件,明确课堂上学生能学到什么,明确自己的位置,服务好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4)学习环境

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依据教学设计,结合课堂环境,让学生每天都能了解数学,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找到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师生注意互动、交流和合作,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生活,加强课堂理解和课堂上一些疑点的思考,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模式,加强学生对高中数学思考探究.学生参考教师的教学计划,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更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更好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问题,也为今后教学设计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5)教学深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中都学过这句话,这句话告诫我们学和必须结合起来,依据教学设计教师在授课完,要从课堂学生反映、数学作业的完成、自身存在问题等方面分析思考,激发个人的教学智慧,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完善的教学模式.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