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三年级口算练习题范文

时间:2022-10-12 15:07:26

序论:在您撰写三年级口算练习题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三年级口算练习题

第1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4分)

1.

(2分)

李爷爷家去年养鱼收入15万元,今年收入是去年的13倍,李爷爷家今年

养鱼收入是(

)万元。

A

.

195

B

.

185

C

.

175

2.

(2分)

25×27的积与26×26的积相比(

)。

A

.

同样大

B

.

25×27的积大

C

.

26×26的积大

3.

(2分)

下列算式中,计算正确的是(

)。

A

.

64×20=1280

B

.

62×40=2460

C

.

52×30=2740

4.

(6分)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位数

A

.

B

.

C

.

三或四

(2)

35×8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A

.

3

B

.

2

C

.

1

(3)

计算32×48时,用48中的4乘32的积是(

)。

A

.

128

B

.

126

C

.

1280

5.

(2分)

妈妈买了14盒蛋糕,每盒12个,一共有(

)个蛋糕。

A

.

148

B

.

158

C

.

168

6.

(2分)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位数。

A

.

2

B

.

3

C

.

4

D

.

3或4

7.

(2分)

45×20=(

A

.

43

B

.

72

C

.

900

D

.

240

8.

(2分)

(2020四上·嘉陵期末)

与51×300的得数相等的算式是(

A

.

510×30

B

.

51×30

C

.

510×300

D

.

50×300

9.

(2分)

大华超市平均每天要用电60度,这个月(30天)一共要用电(

)度。

A

.

180

B

.

1800

C

.

1860

10.

(2分)

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和差分别是(

)。

A

.

99,990

B

.

990,89

C

.

100,89

D

.

89,990

二、非选择题

(共15题;共43分)

11.

(5分)

最大的三位数是________ ,最大的两位数是________,它们的积是________。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积可能是________位数,可能是________位数。

12.

(1分)

39个20的和是________?

13.

(1分)

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相乘,积是________。

14.

(1分)

看图回答

________

15.

(2分)

横线上最大能填几?________×24<100   53×________<302.

16.

(2分)

先用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1)

167×59=________

(2)

918×45=________

17.

(4分)

(2016四下·泸县期中)

在横线里填上“>”“<”或“=”.

325﹣147﹣53________325﹣(147﹣53)

135×32________135×8×4

57×99+57________44×25×3

4×9×25________(4+25)×9.

18.

(6分)

(2017二上·罗湖期末)

车上选出几个数,组成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2分)

(2018二上·云南月考)

摆,的个数是的3倍。

________

算式:________

20.

(1分)

498×21的积是________。

21.

(4分)

填上“>”、“<”或“=”。

13×20________12×20      30×60________30×40

40×13________23×35      28×32________40×29

22.

(1分)

8乘613得________

23.

(3分)

李浩的书柜里有3种书,其中连环画有8本,故事书的本数是连环画的3倍少2本,故事书的本数比科技书2倍多2本,故事书有________本,科技书有________本,他的书柜里共有________本.

24.

(5分)

(2016·石棉模拟)

红光小学准备买28台电视机.甲、乙两个商家每台电视机原价都是500元.为了做成这笔生意,两商家作出如下优惠:

请你先算一算,再比一比,为学校拿个主意:到哪个商家购买更便宜?

25.

(5分)

352个125连加的和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4分)

1-1、

2-1、

3-1、

4-1、

4-2、

4-3、

5-1、

6-1、

7-1、

8-1、

9-1、

10-1、

二、非选择题

(共15题;共43分)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6-2、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第2篇

一、小学三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现状

口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的重点培养技能之一。但是从目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来看,存在明显的问题,比如,口算速度慢、错误率高,未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基本上以笔算为主。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口算存在抵触心理。抽象性的逻辑思维,与学生的情感认识发展不符,对数学计算的感知相对比较肤浅,因此,难以有效掌握口算的内在规律,甚至选择逃避口算。二是,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征不相符,也没有意识到口算教学的重要性,比如,存在家长、老师使用“数手指”的方式教导学生进行计算,导致学生在形象思维上难以达到口算的要求,故不能进行口算。

二、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

(一)练习形式多样,激发口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表象能力,且已经基本上掌握和理解基础的算理,但是却没有形成对应的计算技能,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练习和训练。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计算技能的提升离不开大量的训练,而一些口算题都比较枯燥乏味,长期的训练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并降低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口算练习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题,并具有趣味性,这样的口算练习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

(二)坚持视算和听算的训练

速度、正确性是口算能力的关键性指标。在进行口算练习时,熟练和准确的口算是口算练习的主要目标。口算训练要每天、每课长期地进行,且保证口算的训练量。可根据本节课教学的内容对学生开展适当的口算训练,训练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口算题数量控制在15道以内。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时,采取老师读题目,让学生在纸上写出口算答案,然后教师展示15道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改正,接着将口算结果准确率最高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并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口算兴趣,激发学生的口算热情,并始终保持渴求的心理状态。

(三)抢答口算题

利用课堂前5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将口算题写到卡片上,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展示时间为3秒,让学生抢答,共计15道题目,抢答正确率最高的学生,将获得教师为学生准备的一份小礼物。比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教学中,拿出卡片“8900-700”,知道答案的学生快速站起来说出答案:8200。这种抢答式口算练习,既能提升学生的口算速度,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促使学生对口算训练保持积极的态度。

(四)小组口算比赛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利用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口算技能训练,对一些爱表现的学生而言,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因此,在口算训练中引入竞赛机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口算训练,根据全班学生的数学量,平均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为5人,将提前准备好的6组口算练习题分配给对应的小组,要求每组各派一名成员答题,共计5人。每个人完成一道题目后,下一位成员则可以计算下一道题目的答案,最后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小组口算试题,且必须全部准确,用时最短、回答全部正确的小组则为冠军,并对该小组成员进行奖励。这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算训练的方式,既能提升、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

(五)运用直观手段开展口算训练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口算已经不是完全新颖的学习内容,在前两年数学学习中已经接触,由于口算是一项持续的教学内容,故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必经之路。在口算训练中,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数学计算有着直接的感知,然后通过大脑运转和过渡,建立计算表象,并得出最终的口算结果。因此,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可通过运用直观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可将课本中的图例以实物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观看,比如月饼,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先将月饼平均分成4份,然后分给4名学生,问:每名学生所得到的月饼数量是整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在没有接触到分数的知识时,学生对老师的问题感到陌生。此时,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出最为直观的内容,将正方形平均分成4分,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分割动画操作,目的是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分数知识。最后将分割法运用到课本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对课本内容进行积极思考,并口算出课本中的题目答案。教学任务完成后,对学生进行分数口算训练,比如: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占多少?5角钱等于多少元?最终提升学生的分数口算计算能力。

又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教学中,计算“23+65”的结果,向学生展示:一捆木棒共有10根,共有10捆,10根小木棒。问:如何利用这些木棒快速计算出本道计算题的答案。学生回答道:先利用木棒摆出23和65,然后直接数木棒就行。23为2捆木棒和3根小木棒,65为6捆木棒和5根小木棒。共有8捆木棒,8根小木棒,总数为88。这样学生在无形中学会了快速简便的口算,并为学生出几道类似的题目,要求学生以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提升学生的口算正确率。

(六)数形结合,掌握口算方法

口算教学不仅仅是为了确保学生计算的准确性,更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与理解算理内容,促使学生对口算基本方法有全面的掌握。而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记忆时间短,单纯进行口算训练,很难有效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因此,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实现对算理内容的掌握与理解。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中秋来临之际,小红去买月饼,准备送给长辈,每盒月饼共有9块,买3盒一共多少块月饼?这种以学生实际生活为情境的问题导入,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先用加法的方式快速计算出答案,然后引导学生尝试用乘法计算,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的算理,实现对学生口算能力的有效锻炼,并掌握对应的口算方法。

(七)积极组织竞赛活动,提高口算技能

小学三年级学生拥有该年龄段不可缺少的年龄、性格特征,比如好胜心较强,凡事都习惯争取第一。因此,在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组织竞赛活动,吸引学生对数学口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在组织竞赛活动时,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特别是学生喜欢老师的关注与表扬,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潜力、展示自我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投入其中,才能在竞赛活动中提高口算能力。当然在课堂组织竞赛活动时,必须给予相应的奖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规模大小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当然也可以在课前几分钟开展竞赛活动。比如,在新课教学前,利用课前10分钟时间,组织两组学生开展口算竞赛,也可以面对全体学生开展,口算竞赛内容要基于三年级课本知识,并围绕教学内容出题,用时短,且回答全部正确,则为胜利者,针对胜利者给予鼓励和表扬,并把握度;针对失败的学生要积极鼓励,促使学生更愿意自主开展口算练习,并保持参与竞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愿意主动投入到数学课堂中,注意力集中,并与教师之间保持紧密的联系,锻炼胆识,久而久之,学生的口算技能也就得到有效的提高。

(八)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粗心大意是三年级学生最典型的特征,由于年龄原因,学生在口算时经常出现明显失误,导致最终的计算错误,出现这种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因为小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计算不认真,也没有反复检验的意识,认为自己计算出的结果肯定是对的。比如,在口算时,把符号看错、写错甚至把数字看错,如果学生拥有良好的计算习惯,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从而有效避免了低级错误的出现,并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另外,还存在审题问题,对题目中的信息没有进行认真的阅读和思考,导致最后计算出的结果是错误的。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笔算,还是口算,都应该拥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针对每一个计算题目进行检验,确认是否正确,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第3篇

一、变“平面”为“立体”

教材中的练习题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但并不代表是“平面”、“静止”的。它有时蕴藏着丰富的情境,有时平面化的背后潜藏着很多无形的数学思想。如果不能很好使用它、挖掘它,损失将是巨大的。如:低年级“看图列式”这类练习题,在成人甚至教师眼中不就是“看着图列算式”吗?学生会列出算式就达到目的了。其实不然,如果换一种用法“变平面为立体”,也许你就会真正体会到它的魅力和价值,而不再被“看贬”、“看平”了。如:1、列式之前说一说.如能养成列算式前用简短的三两句话描述动态图意的好习惯,能让学生在说中,感悟到部分数与总数的关系、每份数、份数与总数间的关系。把“图”转化为“文”的描述,还可以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加减乘除这四种基本数量关系框架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同时为后继学习半图半文、或直接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作好准备。2、列式之后比一比。“看图列式”这类题目中,有时一幅图也会有多样化的算式,通过比一比,还能促进认识的不断深入、思想得到渗透、思路得到拓宽。

二、变“全”为“缺”

如果一个知识点分散在各个知识领域的练习题中,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多次,学生已达到巩固目标,又能轻而易举解决它时。我们不妨重新改一改,提高一些要求,正确而又巧妙使用它,不仅学生练习的热情提高了,有时还能无形中达到阶段整理所学知识的效果。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37页练习题:

杨树168棵,今年种的松树的棵数是杨树的5倍。

⑴今年种松树多少棵?

⑵杨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

在使用中,我把它完整的条件变为缺少一个条件,如:有杨树168棵,今年种松树有多少棵?生一看,就发现不能求了,松树和已知的杨树没任何联系,都认为要补上一个条件。于是我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结果认为可以补上:A、松树的棵树是杨树的2倍。B、松树比杨树多40棵。C、杨树比松树少40棵。D、松树和杨树共300棵等。经过观察对比,学生都猛然发现:其实不管怎样补,所补的条件只要能反映这两种树棵数间的关系的就行。多好的总结啊!经过这样稍稍一变,学生练的不再是一两道题,而是一组具有很强对比性的习题,不仅解答了练习题,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梳理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关系。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敏感度、清晰度;也有利于感知基本数量模式。

四、变“练”为“梳”

新教材中。如:练习一、练等,这种单元练习课常被理解为学生做、老师讲评的“做作业课和“讲评课”。练习中的大量练习题往往成了每一个单元测试前的训练场。在实践中我慢慢地悟到:让练习课成为梳理各知识点,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深化,并在练习中学生能力得到提升,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要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还是要改变我们对练习题的使用方式:抓住整个练习中最能集中反应本单元内容的一、两道题进行改变,达到我们的目标。如:北师大一年级下册26页练中的第一题:

看似简单的八道口算,却完整地包括了这一单元所有口算类型。在使用上,首先我把这八题做成可移动的口算卡片,让学生先分一分类,分类方法多样,①有按加减法来分的,②有按加减一位数与加减两位数来分类的,③也有按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来分类的。然后,以第三种分类为载体(因第三种分类能“突出”本单元算理的差异性):从A、B、C三组算式中各选一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给一定的时间让每个学生独自说说,后自选一题汇报。汇报时让生充分展示、交流。最后,让学生各自模仿这三组算式(即这8道算式),各自出题共15道,并计算。这样使用练习题比传统让学生算一算、并说一说算理更胜一筹:能从整体上去感知,理清知识脉络,增强学生数感以及对算式的敏感性。并在典型的分类中,便于对比、强化、清晰各类的算理算法,进一步熟练口算。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得到了学习方法上的引导,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将有很大帮助。

五、变“散”为“聚”

新教材打破了旧教材对传统应用题单独设单元,集中训练的方式。把传统各类型应用题(即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分散到各个知识领域中,特别在计算教学中,几乎每天的课后练习题中都出现,各种题型较多,难易相伴。有些练习如果只做不点评,部分学生将得不到帮助,也不利于后继的学习;如每天都挤出时间来点评,不仅耗时、最为关键的是效率低下,学生在老师的点评过程中似乎更在乎结果,忙着把不对的改正过来,而不在乎分析与思考。经实践与对比,我认为可这样去处理:把这些练习先占缓,先学习本单元主要知识,然后把课后相关练习题型集中起来,融到一个大情境中,单独成为课时进行系统教学,课中即有单项训练,也有综合练习,大大增强了题与题之间的可比性,促使这类知识系统化、清晰化,更高兴地是,学习方式也从“被动讲评抄答案”变为“主动参与分析思考”。学生情绪高涨,参与性强,又没有讲评时“炒冷饭”之烦,达到省时高效。

如:(北师大版三下第一单元人)分析此单元所有解决问题后,我把它浓缩到一个大综合中。做到每一步一个训练侧重点。

1步:出示:比一比,谁贵些?蜡笔说:3盒24元,彩笔说:5盒45元。在交流中明白:比单价才准确比出结果。不能只看花的总钱数,也不能只看数量。从而计算得出:蜡笔( )元/盒、彩笔( )元/盒。为后面练习提供素材。

2步:出示:圆珠笔2元/枝,提出问题:100元,只买圆珠笔,能买几枝?(先不出示单价,根据问题需要再出示)从而让生明白:问题与条件的相关性。

3步、出示:日记本4元/本,三角板3元/副。提出问题:100元,如果买10本日记本后,剩下的钱可买多少副三角板?100元如果买日记本用去10元后,剩下的钱可买多少副三角板?通过两个问题的对比,明白:两步与三步解决问题的区别。知道什么时候需求用去的钱。

等等这种方式。

第4篇

1.积累本的合理使用能促进孩子们及时整理知识,巩固知识,反思不足

本学期我们借鉴了高年级的经验,让孩子们准备了数学积累本。由于刚刚设立,开始阶段我们只是让孩子们把每天的作业卷粘在积累本上,周末每人都把积累本带回家,和家长共同把积累本上做错的练习题重抄一遍,自己再做一遍。由于经常检查监督,大部分学生们渐渐养成了每天自觉粘试卷,自觉改错题,周末自觉重做错题的习惯。但也有小部分孩子总是等着老师督促检查才能粘卷、改错、积累。

积累本不但可以整理错题,反思不足。在一单元学习之后我们又指导学生运用积累本整理一单元的知识网络。课堂上我带领孩子们边讲边把知识点记录在黑板上,梳理知识点之后我就指导孩子们把这些知识点自己整理下来,孩子们在老师启发指导下各自发挥聪明才智,设置了小提示,小点评、小例子等,并且这些知识点梳理之后,他们还能自己填画上简单的图案、边线,使构图更加清晰、美观。应用积累本梳理知识网络在整理《千克、克、吨》和《年、月、日》这两单元的知识时,孩子们做得特别出色,我就把两个班级中的优秀成果相互交换展览,孩子们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积累本使用得更加自觉。

2.大胆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动起来

本学期的很多知识需要学生亲手操作,亲自体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本学期教学《搭一搭》、《有多重》、《年、月、日》《摸球游戏》,这些内容时都可以设计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孩子们在操作中能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学习过程生动有趣,特别吸引孩子愿意主动参与。

2.1 在教学质量单位时,提前让学生到超市了解日常用品的重量,看看有多重?然后掂一掂。让学生准备:苹果、土豆、食盐、黄豆……课堂中分小组(4人),发记录单(物品名称、估的质量、称的质量),体验后学生很感兴趣,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玩”融入血脉之中。

2.2 学习“年月日” 。查万年历:在学习这一单元的知识之前,与计算机课整合,学生通过查找万年历,查连续20年,每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将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调查完成一年中有几个月,以及你如何记住每个月的天数,2月的天数,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调查,学生向生活和资料学习,从而了解到更多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2.3 实践:“数豆子”,让学生自学,和家长一起做“数豆子”的实验,并及时写数学日记。体验如何估一估,怎样估更准确。

建议:

(1)12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转换建议通过对比学习,上面是12时计时法,下面是24时计时法,学生通过一一对应理解它们之间如果转换,帮助学生由具体向抽象转化。但两种计时法的互相转换仍是个困难。有待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2)推理:建议用图示法帮助学生找到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画出图示(箭头图),便于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3.控制好作业量及作业难度,不让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学习不在于学生做了多少练习,也不在于学生做的练习题的难度有多大,关键是要让学生会学、乐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设计学生的作业练习要特别控制好作业量和作业的难度。千万不要让大量的作业磨灭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不要让高难度的练习题打击了孩子们学好数学的信心。特别是每学习一种难度较大的新知识时,一定要针对当天学习的知识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作业而且难度要降低,给孩子学习新知识建立充分的自信。

4.训练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

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生重要的数学能力之一,这种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具有特别关键的作用。

4.1 利用好课前的两分钟进行口算。每天的课前两分钟都是训练学生形成良好计算能力的好机会。我们班级从一年级就开始这样训练,因此每次的口算竞赛和计算竞赛,学生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也说明坚持口算训练有收效。

4.2 每天的作业题中都应该设计计算练习。俗话说“熟能生巧”,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必须有持续的练习,而且练习设计要有易错计算题的对比练习,例如“24×5”学生常常当成“25×4”,这样的易错题就应该经常在作业题中出现。这学期学习了许多乘除法计算题,因此不管学习什么内容都可以在作业中增加计算练习题。

第5篇

1.正确看待三年级学生计算能力

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不仅与他们的年纪有关,而且和他们自身的情况相关。因此,在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时候应该分情况讨论。根据每个小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制定不同的标准,保证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提升,不能好高骛远。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从小就将基础打好,通过大量的练习维持。许多二年级小学生不能踏实学习,贪玩,更应该保证这些小学生每天的数学计算题练习量,保证训练的效果。同时,学生家长、教师及学校三方应该同时对小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尽管大部分学校都在强调家校互动,但是实际开展情况并不乐观。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的是,学生的能力不只是数学学习的能力,还有其他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切忌以偏概全,更不能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放任自由,不对其进行教导。在这个问题上,所有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做到一视同仁。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小,心智不成熟,生活上学习上许多方面都未曾接触,并不了解,所以数学教师对于那些反应不快的小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耐心与重视、鼓励。

2.培养三年级学生良好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及日后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课堂秩序进行认真听讲,紧跟数学老师的思路,课下独立完成作业。并且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练习中要学会独立钻研问题,通过逻辑推理,独立解决,不要随便请教他人或验证答案,要自己做到对结果有把握之后再请老师评判。同时自觉检查、验算的习惯也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计算的时候,培养小学生养成先看后想,再算再验证的习惯。其实就是掌握正确的计算顺序,首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及负号和要求;然后思考应该使用什么方法解答这个问题,解答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计算的先后顺序,等等;再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要细心;最后进行演算验证,发现自己在数学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并改正。在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对小学生的书写格式进行正确指导,让小学生从小就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这样可以减少计算过程中出错的几率。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还应该注重对口算能力的锻炼。笔算以口算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如果没有口算,笔算也就无从说起。实际上,小学生的笔算能力可以从其口算能力上反映出来。在口算时,记忆和思维同时活动,因此合理进行口算训练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其记忆力。

3.强化三年级学生计算能力训练

在小学生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在课堂上,应该多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对算术理论进行理解,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方法之于问题就像钥匙之于锁,而算术理论又是计算方法的理论依据。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方法相辅相成,但实际中并非如此,许多教师过于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而忽视算术理论的探讨。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因此,在数学计算课堂上,计算方法和算术理论应该同时教给学生并让其掌握。例如在进行乘法交换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时观察数字特征,总结出在什么时候可以使用加法交换律,什么时候使用会让解答过程变得简便。

在计算教学时首先让小学生对计算的道理有一定的掌握是保证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兴趣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并处于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上既要做好对数学知识的讲解,又要做到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计算教学内容占小学数学总课时的一半以上,所以,在计算教学中应该突出估算。估算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因素,有效提高计算能力。正确地进行估算可以得到得数的取值区间,有效结合估算、口算与笔算,为数学计算创造有利的条件。

第6篇

回顾一下自己在三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现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和现象反思一下:

1、学困生比较多: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特别多,我针对这个现象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后就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上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如:在评讲练习题时特别注意学困生是否能理解题意以及有没有做好笔记。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以不断促使自己努力。

2、学生家庭作业质量不够好:

三年级的学生写字速度慢而且不端正,写得不干净。课堂上有老师监督字写得还比较干净,但是家庭作业就写得比较马虎了,一个字大一个字小的,写错了又擦不干净就继续写。这与学生自身的习惯有关,同时与监督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于是采取家庭作业上家长签名同时要检查作业是否做得够工整。这一点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三年级是学生学习的起始点,很关键。

3、学生不喜欢演算的现象较为严重,学习习惯严重滞后。

第7篇

一、课前五分钟常规练习

把它作为每天数学课的第一项内容,操作方法:每天课前由老师或值日班长准备一定量口算式题,一般在20-30道题之间,题目内容是近阶段的学习内容,书写算式要求,字体要清晰,大小要合适、均匀,排列要成行。要求学生每天上课前准备好练习本和笔,练习时要求学生不抄题,直接写答案,然后集体批改,批改的方式可以是一人读答案,其他人根据所读答案,判定自己所做题目的对错,之后再与上一次的口算速度和准确率进行比较,全对的同学可以在答案下方写上100分作为对自己成绩的肯定,有进步的同学,可以奖励自己一颗小星或一朵红花,教师可以每次抽查3―5名同学,也可以让同桌互查答案,这样可以避免部分学生偷懒或不写,达到全员练习的效果。

二、课外时间

小学生上午第一节上课时间是8:00左右,下午第一节上课时间是2:00左右。但是,有很多小学生有提前到校的现象,比如:早晨7:40就有一半的学生到校,下午1:40就有2/3的学生到校,这一时间段如果老师讲课或处理练习题,则没到校的学生将无法听课,如果老师不进班辅导,则学生就会在班内和校园追逐打闹,给学校的管理和安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合理运用这段缓冲时间,把早晨这段时间安排为读书时间,让学生背诵一些古诗词、名篇、名段、名句,即可以扩大知识视野,又储存了写作素材,有利于学生作文的写作。午后这段时间就可以安排为口算练习时间。

三、家庭作业

为保证学生学习口算的连续性及持久性,如果只是靠在学校里的时间进行口算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缺乏必要的练习势必会影响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但小学生的自觉性与自控能力通常比较差,在家中,如果没有家长的监督,家庭作业效果会不理想。应积极争取家长合作,与他们携手练习,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在家的时间,把它作为一项常规作业,每天自编30―60道题,要求一次编定,算数一气呵成,家长监督所编题目的质量,记录做题完成的时间,检查完成的情,并记录结果。如果学生出现错题,可以进行适当的惩罚,比如:错一题,罚两题或三题。

四、建立兴趣小组,定期组织比赛

每周设一节或两节活动课,以游戏为主,多种形式变换练习。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夺红旗、“对抗赛”、“接力赛”等等。由老师读题,学生抢答。比一比谁算的最快,抢到的最多,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又可以培养学生口算练习的情感。班级每学期组织一次口算达标,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口算能力,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即10分钟内作对85题,题目类型为本学期的口算内容。对于不达标的同学,给予一定的练习时间后,再次进行测试,直到每一位同学都达标。每期的口算成绩都要在学生的通知书上显示。学校每期末举行一次口算比赛,时间一般安排在口算达标后一周到两周,提前一个月公布比赛事宜,给师生充分的时间准备,校园内张贴标语,营造比赛氛围。赛后对学生和老师进行表彰,以激励学生练习口算的信心和决心。

五、注意事项

1、低年级要扎实,高年级重技巧。在低年级,2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表以内的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每个学生都要达到烂熟于心,中、高年级也要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乘法算式,熟记了这些算式的结果,可以方便学生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速度。比如:

25×2 25×4 25×6 25×8

125×2 125×4 125×6 125×8 ……

12 22 32 42 52 62 72 82 92 … 202

13 23 33 43 53 63 73 83 93……

1π 2π 3π …10π。

另外,还要让学生熟记一些特殊的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如:

2、口算题目要规范,要求要合理。设计的练习题目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符合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要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的题目。如:一年级上学期测试内容是20 以内的加减法,下学期是100以内的加减法;二年级表内乘除法;三年级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四年级小数的四则运算 ;五年级分数的加减;六年级分数的乘除 。试题要明确清晰,可操作性强,不要出现结论不唯一的题目,在每次练习之前,要根据学生近阶段的口算能力提出速度和准确度的合理要求,使学生每天都有进步。

3、监督要到位。大多数孩子学习自觉性差,要想使每个孩子都有好的成绩,监督必须要到位,要充分调动家长、学生、及班干部积极配合老师,使学生的每一次练习成绩都能得到充分的认可,错题与失误能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