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励志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2-02-25 04:41:06

序论:在您撰写励志教育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励志教育论文

第1篇

成人教育论文致谢词范文一:

非常感谢xxx老师、xxx老师在我大学的最后学习阶段——毕业设计阶段给自己的指导,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她们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们的毕业论文,她们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她们的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在此我向她们表示我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所有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在这四年来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

成人教育论文致谢词范文二:

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xxxxxxxxxxxxxxx》终于完成了,这意味着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大学阶段,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xxx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写作毕业论文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我将铭记我曾是一名XX学子,在今后的工作中把XX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感谢各位专家的批评指导

成人教育论文致谢词范文三:

岁月如梭,如歌。转眼间,三年的研究生求学生活即将结束,站在毕业的门槛上,回首往昔,奋斗和辛劳成为丝丝的记忆,甜美与欢笑也都尘埃落定。交通大学以其优良的学习风气、严谨的科研氛围教我求学,以其博大包容的情怀胸襟、浪漫充实的校园生活育我成人。值此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谨向所有关心、爱护、帮助我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与最美好的祝愿。本论文是在导师李霞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之下完成的。三年来,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导师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赋予我终生受益无穷之道。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几易其稿,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我向我的导师李霞副教授表示深切的谢意与祝福!本论文的完成也离不开其他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与帮助。在此也要感谢王保民等各位老师在论文开题、初稿、预答辩期间所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管理学院能源课题组为本论文提供的数据和建议,还要感谢同门的师兄师妹们,在科研过程中给我以许多鼓励和帮助。回想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虽有不易,却让我除却浮躁,经历了思考和启示,也更加深切地体会了法学的精髓和意义,因此倍感珍惜。还要感谢父母在我求学生涯中给与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一如既往地支持我、鼓励我。同时,还要感谢马元平同学、张乐同学、赵洁同学、王玥同学三年来对我的爱护、包容和帮助,愿友谊长存!相关的论文致谢样本·毕业论文致谢如何写·课程设计论文致谢词·博士生论文致谢范例·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感谢信·本科毕业论文致谢·大专毕业论文致谢词求学生涯暂告段落,但求知的道路却永无停滞。三年的交大生活给予我许多珍贵的财富,教会我许多难能的品质。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这十六字箴言将伴随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勇敢地不断前行。

成人教育论文致谢词范文四:

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人生的道路有许多的坎坷,不是一条通往光明之路,有痛苦,有伤心,有无助,也有面对一切所不能忍受的,这就是生活。但是生活中确实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有些时候你不会看到它的本身的色彩,如果你用这一种方式感受不到的话,不妨换一种方式去感受,也许它正是你所需要的那种生活方式。千万不要放弃生活,你放弃了它,生活也就放弃了你,人生贵在的是感受,会感受才会有幸福,在生活中如果你感受的多了,那你才会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你才会知道你在前世所选择的是今生的最正确的人生路。

六、在校的这五年时间里很感谢老师们对我的淳淳教诲,是你们教会了我们勤奋学习,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以宽容之心面对生活。指引着我们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在点滴汇聚中使我逐渐形成正确、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陆建胜老师给予我很大的帮助。感谢我的家人,我永远的支持者,正是在你们殷切目光的注视下,我才一步步的完成了求学生涯。没有你们,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我一直很感谢你们,让我拥有一个如此温馨的家庭,让我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你们这里得到理解与支持,得到谅解和分担。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衷心感谢我的导师XXX教授。本文的研究工作是在X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研究计划的制定、技术路线的选择到系统的开发研制,各个方面都离不开X老师热情耐心的帮助和教导。在硕士研究阶段的三年来,老X师认真的工作态度,诚信宽厚的为人处世态度,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第2篇

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文化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文化性,其实质就是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所谓“育人”,就是对人进行教化、教育,必须在充分尊重人的内在因素,调动人的内在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因而,育人之根本就是“以人为本”,真正关注学生的成才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具体而言:第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既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根据自身内在的需求,通过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去接受教育的过程。两者必须同时兼顾,因而,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即充分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专业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喜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能真正解决学生在成长成才中的困惑,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其成为优秀的职业劳动人才。第二,要更新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不能把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对立起来,不能只强调社会价值,却忽视了个人价值的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要把握好两者的平衡关系,不能只喊“高大上”的口号,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使教育既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能够满足个人的需要。

二、借鉴文化素质教育之丰富内涵,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视野

(一)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等人文文化因素,要增加课程的人文内涵,首先就要充分拓展课程所包含的人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在课程的每一个专题中都可以恰如其分地渗透人文科学知识,既可以让课程体现人文性,又丰富了课程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着重培育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忠贞的爱国热情、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引导学生自觉地追求生命中的真、善、美。

(二)拓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人文意蕴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也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大特色和重要任务。这些实践项目多以演讲、辩论以及表演的方式进行,要完成这些项目,学生就必须学习和运用历史、文学、音乐等文化知识,还要掌握演讲、辩论等技巧,可以说这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良好契机。

三、借鉴文化素质教育之多元教学法

第3篇

1929年《行知书信》中提到:社会的范围很不一定,大而言之就是天下;小一点就是国家;再小就是一省,一县,一村;再小就是我们自己的家庭。大凡服务社会,要“远处着眼,近处着手”。这很适合对职业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因为这些学生原来文化课学习成绩差,总是背上落后的包袱,老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甚至自暴自弃,所以在开学的第一天教师就可以告诉他们自己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他们未来的职业工作同样是为社会服务,很有意义,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们并不比同龄人差,只要努力学习技术将来定会取得成功。同时教师应该对他们实际情况作详细的分析,对他们的教育作好长远的规划,定出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明确目标,使学生有的放矢地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彼岸。例如我烹饪职高班在校期间就制定了循序渐进的计划,高一着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高二注重各项烹饪技能的提高,高三重视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这三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增强了自信,顺利踏上了社会,凭自己的一技之长和良好的素质找到了较好的工作,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职业班学生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他们最需调整的是心态。常常听到一些教师在抱怨这批孩子真难教育,你对他们一般说服教育吧不管用,你对他们严厉训斥吧结果却换来学生的沉默寡言和强烈对抗。要知道这些学生原来由于学习成绩差或行为规范差等原因而经常成为受评的对象,所以他们的心理状态常常既压抑又敏感。对此类问题陶行知在1932年《斋夫自由谈》中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训育上的第二个不幸的事体就是担任训育人员的消极作用。他们惯用种种方法去找学生错处。学生是犯过的,他们是记过的,他们和学生是两个阶级,在两个世界里活着,他们对于学生的问题困难漠不关心。我们希望今后办训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他们应该与学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帮助学生在积极活动上行走。对此我深有感触,我班学生张某在原来的学校号称“小霸王”,刚进我校时依然我行我素,不时有欺负同学的事情发生,我对他教育了几次效果不明显。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特别喜欢足球,于是有空经常和他聊一聊球赛、球队和球星,慢慢地他对我产生了信任感,不知不觉中我把话题转向他的行为习惯上,出奇顺利地让他认识了错误。临近毕业时很多老教师感慨地说:“这些淘气的学生比刚入校时懂事多了,也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了,关键是他们在这里感受到了教师朋友般的关心和平等的对待,这在以前的学校里是无法想象的啊!”是的,这种友情方式的教育对心灵脆弱的职业学生来说真可谓雪中送炭。

职业班学生不仅需要心灵的关怀,而且需要行为的感召。这些学生是未来的厨师,掌握扎实的烹饪技术是当务之急,但是他们平时是家中的宝贝,别说烧菜做饭了,就连碗也很少洗,那应该如何教育他们呢?陶行知早在75年前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正好谈到了这点,其方法论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十分重视“做”在教学中的作用,认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要在做上教,做上学”。陶行知甚至把是否重视“做”作为衡量教育是否真实的标准。他明确指出:“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烹饪本身的实践性就很强,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所以与其说教不如在操作过程中启发、引导和教育他们更为有效。职业班学生不但学习能力较差而且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能力也不强,怕苦畏难的现象明显。如学生首先要练习的是站的功夫,通常一站就是半天,开始有一部分同学坚持不了了,有的东倒西歪,有的甚至蹲在地上,作为班主任的我故意站在大家都看得见的位置,足足半天就这样和同学们一起听师傅讲课,放学后才找这些同学谈,未来做厨师可能站的时间要更长,现在正是打基础的时候,老师虽然不当厨师,但是愿意和你们比谁能坚持到底。没过多久情况有了改进,当个别同学有点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他们就会看看我,想想我说过的话,然后自己给自己鼓劲并坚持下去。刀功对亲手来说又是一道难过的关,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切伤手,鲜血直流,所以其中几个学生望而怯步,甚至想要放弃学习。我于是加入到他们一小组中去,照着师傅的要求由我先切,让他们在边上看,然后再强调一下要点,轮到他们去切,偶而我也会切到手,简单处理过后继续操刀操,而且提醒同学要注意刚才老师为什么会切到手,从中吸取教训结果每人都克服了原来害怕的心理,即使有时切到手了,也不会象以前那样惊惶失措了。于是这批孩子在实践中接受了教育,教师同样在实践中达到了目的。经过师生三年的共同努力,全体学生均通过烹饪三级考试,其中60%的学生还获得了烹饪二级证书,具备了一技之长,能为社会服务和发挥自身的价值了。

第4篇

历史学科教育具有很很重要的德育作用。因为历史长河涵盖了很多不同的社会现象,这些都是极好的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政治和阶级观点教育;还有仁人志士的英勇事迹都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关于思想教育,历史教育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全部历史课程中都渗透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历史学习,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还有助于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运用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二、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

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历史教育所承担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且独特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历史教育的本质。也就是说,相对于哲学提供的是具有价值理性的思维逻辑,而文学提供的是具有价值理性的情感体验。而作为人类以往实践的集体记忆的历史,它为人们提供价值理性累积经验就更加全面和综合。在历史上发生过由于价值理性缺失而造成的失衡,这里主要是指社会发展的失衡,人们由此产生了极为深刻的教训。学习这样的历史也让我们明白了“以史为鉴”所具有的价值和作用。历史教育也可以称之为一种人文素养教育,其具有综合性。学史有助于明智,历史是有生命的,其具有的现代价值就是能够让人们站在更高的起点,继往开来,高瞻远瞩,更好地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三、历史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等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和政治意识。”[2]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和传统。历史教育中关于本国史的教育,可以借助对本民族形成和发展历程的学习来促使学生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形成和进一步强化,有助于促使其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增强,从而增强其对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责任心。历史学科到了十九世纪才开始在学校课程中被重视起来,而其中一大重要原因就在于响应那时兴起的民族主义号召。可见一国的历史也就体现了一国国民的意志。通过历史教学便能促使学生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形成,使其成为“国民理想”的拥护者。就道德意识的培养而言,历史一直以来都被用作道德教育的手段。孔子的《春秋》体现了对历史的道德作用的最大限度地发挥。杜威认为历史学科作为促进人的道德品性形成的学科来说,无疑使最优良的。他始终相信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是有历史可以追溯的,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中都涵盖了类似的典范,同时得出了历史是永恒的道德遗产的结论,并且是具有建设性的。历史学科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丰富的内容。历史教科书中蕴含了丰富的材料,尤其是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关于其品格高贵、情操高尚、意志坚强等方面的素材都是可以拿来借鉴,从而帮助学生获得美好、高尚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是较强的感染力。历史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的道德形象是生动具体的,道德精神更富有感染力,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同时也更容易引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四、结束语

第5篇

各种不同的社会科学,其本身都具备一定的科学的范式发展模式,范式的发展和转化通常也是科学不断成熟的过程。对于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新范式的发展,应该对过去的范式进行批判继承,进行适度的扬弃,促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的诞生。不过,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范式以及新形态并不能够被预先描摹,其必然是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发展和转化,所以,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范式研究主要是对其发展的趋向进行描摹和思考。

(一)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范式,应该是对现实问题进行关注和挖掘,从而对现实的问题提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方法论,而不是单纯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现实问题实际上是社会的标志,只有对现实的问题进行关注和回应,才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以及回应,对于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框架的构建也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一些具备前提性的问题,要能够形成一系列的研究和针对性的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范式发展,应该如同马克思提出来的,一个时代的关键问题,并不是为了提出答案,而是为了提出一些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是能够根据时代的共同命运提出来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的研究,应该对于一些具备格局性的大问题、对现实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问题进行关注,同时也应该对于一些老的问题进行关注。问题是研究和探索的动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不仅仅诞生于时代,也孕育于过去时代的理论成果。所以思想政治理论是一个革命的过程,需要一个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野,从各种土壤养分当中逐渐成长起来。

(二)对各学科知识、思维的吸收与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跨学科的社会科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探索新范式时,需要进一步在更高的层次上吸收各种不同的学科知识,特别是集合了不同的学科知识之后,能够更好地促进不同学科的学术思维的碰撞,从而在更深入的层次之中进行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是富有层次的学科,如果单纯采用数量极少的学术知识进行研究,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身也是起到阻碍的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对于不同的学科知识进行吸收之外,更对于不同学科本身的思维模式的吸纳以及弘扬。思想政治教育在过去的理论范式当中还是存在思维模式系统性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注释和整合有关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但是并没有形成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思维模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内容的发展,更是学术思维模式的成长,这样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研究模式和探索问题的方法,对于社会的意识形态的把握和分析,以及对于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水平提升也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学科支撑与关键研究点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应该是以中国当前的发展问题作为研究的关键点和学科支撑。因为当前中国的改革开发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只有配合当前中国的发展实际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和研究成果,才能够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学科价值。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具备时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种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互相之间碰撞和融合,因此,在上层建筑的构筑和发展方面,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这一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过程当中的理论研究落脚点,更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科支撑。

二、结束语

第6篇

1.教授内容宜全,涵盖中西礼仪的方方面面英语新课程标准如是说: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因此利用预制语块对初一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就是要利用话语功能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大家都知道口语交际规则大多从打招呼开始,以告别而结束,会话保持就是开启会话、提出话题、维持交谈、结束交谈等。例如在学习七下Unit4Don’teatinclass时,(1)打招呼:Excuseme,hey,hi,hello,howareyou,what’sup,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2)开启会话:Thisisagreatschool,buttherearealotofrules.(3)提出话题:Whataresomeoftherules?ALICE:Well,don’tbelateforclass.Thisisveryimportant.JOHN:OK,sowemustbeontime.(4)改变话题:Bytheway,canyou...?/what.../Do...?ALICE:No,wecan’t.Wehaveto...(5)结束交谈:Imustbegoing,Well,it’sgettinglate.Imustbeoffnow.Nicetomeetyou.(5)告别:Goodbye,Seeyoulater,Solong,Nicemeetingyou.Bye-bye.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要根据不同的礼仪交际需要,受话和发话来回轮替涵盖中西礼仪的方方面面,受话者的反应要取决于发话者的言语行为,从而表现出互动性。

2.理解记忆要深,联系听说读写背来巩固表示客气、询问、请求、遵守、断言、认同、反对等有关的预制语块通常被用来描述会话功能。如表示客气的语块:thanks;表示询问的语块:AreyouX;表示遵守的语块:ofcourse,sure,I’dbeglad/happyto;表示不赞同的语块:Sorry,but,Idon’tagree等。初一的学生在交际中往往表现出无所适从,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造成交际受阻或中断,因此学生必须联系听说读写来巩固掌握这类会话的预制语块。如教师在教给学生使用请求预制语块:CouldIborrowyourpen?—Sure.时,可以采用交互法,模拟特定语境,采用一问一答式练习;邀请/接受:Wouldyouliketocometomyparty?—Yes,thanksalot.可以采取听录音后复述的形式巩固;邀请/拒绝:Howaboutgoingtoamoviewithme?—I’dreallyliketobut...可以采取朗读、分读、对读后表演的形式联系;帮助/接受:CanIhelpyouwithyoursuitcase?—Yes,thankyouverymuch.可以通过自编自演一组对话来记忆。3.强调熟练运用,在模仿中感悟表达魅力利用预制语块进行礼仪教学时,设计有效的、高效的、有意义的模仿学习活动会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首先要设计具有明确意义的材料,如使学生掌握七上Unit7Howmucharethesesocks?的预制语块,我们设计了口头模仿材料Howmuchis...,Iwanttosee/buy...,...costsme/you/them...dollars/yuan.Whatsize...?I’lltake/buyit.使学生逐步形成对购物话题的交流能力。然后在学生理解掌握了模仿材料的意义之后提供示范带动,要求学生不要刻意按照材料进行模仿,不要为了记忆而进行简单重复。最后规范仿用,要通过有意模仿形成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在学生掌握了这些语块后,可以训练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对饮食、服饰、文化用品等的个人好恶进行表达,力求做到真实的交流。如A:Howmuchisthebag,please?B:Seventyyuan.A:That’squitecheap.I’llhaveone,please.B:Whatcolordoyoulike?A:Green!B:Whataboutthisone?A:That’sverybeautiful.I’lltakeit.要求学生尽量用上述所有语块,从而提高学生的连续表达能力。4.注意正确流利,强调具体情境的适度得体运用预制语块能加快语言输入的速度,但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口语形式,熟悉在实际场合的用法,了解英语礼仪的功能,从而自如地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以达到最佳的效果。长期以来的英语教学由于不够重视文化差异,导致内容或方式不够得体,而且在交流时常常会造成语用错误。例如:JOHN:Yourshirtisverybeautiful.Mary:Where?Where(哪里哪里)?JOHN:Everywhere!(到处都漂亮!)再如:A:Whatanunusualnecklace!Itisreallybeautiful.(多别致的一条项链啊!真漂亮。)B:Oh,No.It’sonlyacheappresent.Youmayhaveit.(啊,不漂亮,它很便宜。送给你吧。)A:No.No.I’msorry.(不要,不要。对不起。)B:That’sallright.(没关系。)不难看出这样的话语会把别人弄得十分尴尬。这也反映了预知语块在口语礼仪中的得体性与文化背景、民族传统、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学生要掌握各种话题的预制语块应该什么时候说,怎样说,对谁说,在什么场合说以及用何种方式说等,才能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交流。

二、利用语块进行口语教学的过程

第7篇

一、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坚持的五个原则

(一)坚持全员性原则

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主要是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观察、实验、掌握物理方法等技能都穿插和渗透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由于客观上知识的相似性及不同学生个人人为的同义性,造成混淆客观上并不相似的事物;由于不习惯展开想象或用静态想象代替动态想象,常常以回忆代替想象,从而产生片面性的分析。导致错误;由于不能用发展的、开放的、全面的方式思维而以个人日常经验和从日常概念出发,以想当然或片面的方式思维,草率地得出结论,从而不能自觉地把握整体、深入本质,造成错误。还由于认知水平的差异及其它心理因素的障碍,妨碍学生正常地接受物理的概念和规律,使一部分学生从心理上觉得物理难学。一些物理教师针对好学生进行偏爱性教育,加重培养,对“差生”歧视或根本放弃,这样做只会使一部分学生在关爱下得到较好发展,而使另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自信心受到打击,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因此,物理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全面、科学地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不以“人人升学”为目的,而以“人人成才”为方向,以全面提高民族的科技素质为己任。

(二)坚持全面性原则

智育,是物理教学中的基本成分,它包括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技能训练等等。另一方面,物理教育的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学成果,又在意识和实践的领域以某种高于或异于智育的效果发挥着能动作用。应试教育重视的是智育,侧重于物理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测试,忽视了实践,忽视了物理学与科学技术发展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关系,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好坏,以升学率判定教学的优劣,使得物理教育只侧重于学科的专业性而失去了德育、美育、劳动技能等多种教育功能。

(三)坚持有效性原则

物理教学素质教育的长期有效性集中体现在:物理学使用的、物理教学倡导的科学思想方法,物理学所培养的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2.树立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信念和求实精神。

3.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和善于同别人合作的习惯。

4.重视培养意志力,使学生以坚定的信心克服学习上的一切困难。

(四)坚持差异性原则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由于在智力水平、已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在掌握生活经验多少多方面存在的差异,都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把每个学生看成是一棵棵不同品种的小树,要给他们提供适合自身生长的条件,帮助他们按其特定的能力和自然趋势发育成长。即选择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实施最优化教育,促进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发展。

(五)坚持主动性原则

学生们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往往具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物理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自然兴趣进一步升华,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去自行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坚定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念,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探求知识,使智力潜能得以充分发掘。

二、物理教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应把握以下四个具体的操作环节

(一)理论教学环节的把握:在进行物理理论知识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在建立概念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如:力的概念就是对生活概念(如推、拉、提、压等)的概括和抽象,突出了相互作用这一本质。“匀速直线运动”、“光滑面”、点光源”这些理想化的过程和模型,就是对生活中复杂的现象和物体,采取条件单纯化的近似处理后形成的。

2.在运用概念对事物、现象作出肯定或否定结论的思维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的判断力。随小车一同向前运动的物体,在小车突然停止时向前倾倒,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在这一过程的分析、判定中培养学生的判断力。

3.在进行规律教学时,培养推理能力。如对串、并联电路,以为基本依据,推导总电阻与分电阻关系的过程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4.在进行抽象知识教学时,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对分子模型的想象及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模拟,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5.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对公式的分析中,让学生懂得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由P、L、S三个量值统一决定的,再通过比较,从中“养学生“辩证思维。

(二)实验教学环节的把握:物理实验是实现物理教学目标的基本手段,是实现脑、眼、手综合运用的过程,是培养能力、发展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环节。

1.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初中物理新教材中对概念和规律的学习侧重于实验演示,而教师就要根据这一特点来合理地安排演示、讲解与练习的顺序,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和分析。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教师可首先安排学生观察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粗糙平面上运动的实验,并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然后再安排学生观察同一小车在不很粗糙平面及在较光滑平面重复这一过程的实验,并比较三者的不同。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象,引导学生设想若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会怎样运动。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这样一环扣一环地演示、提问、分析,最好得出结论的过程,可使学生自始至终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的思路,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在严谨的分析推理中培养思维能力和科学素质。

2.组织好学生实验,培养操作能力。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分组实验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分组实验中,学生既是实验的主体,又是观察的主体。实验前教师要安排并指导课前预习,实验中可安排些与实验有关的小竞赛,以调动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实验操作的兴趣和技能,将学生从对观察的兴趣转入对操作的兴趣,进而体会物理中常遇到的逻辑关系,进入主动实验者和研究者的状态,在无意识中提高物理实验能力。同时,还要不断地从实地中发掘出素质教育的基本因素,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勇于探索、实是求是的科学品质。

3.通过尝试实验,培养创造能力。实验前。教师可安排学生预习实验的目的、实验所用的仪器、实验的步骤及处理数据的方法。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可鼓励学生寻找更好的方法去安排实验,或用其它可替代的仪器改进实验,并在学生已完成规定实验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可能的条件帮助学生完成他们自己设计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规定实验中或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中,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取得的数据会有与预想的或已知规律不符的情况,应教育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并认真从理论上探讨实验结论与规律不符的原因,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思维。

(三)习题及测验环节的把握:

1.课堂提问深浅要适中教学过程冉不开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有学生感到有兴趣,才能把问题讨论下去,因此教师的提问应注重深浅适中,符合学生的实际,要使他们“跳一跳才够得着”。教师的提问还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除了教师设置问题启发学生之外,学生之间也可提问题进行互相启发,这样可以减轻学生个体的思考压力,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敢于发问、各于发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信念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练习要精确、得当。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搞“题海战术”,只能使学生机械地记忆一些习题的固定解法,对解题的必要知识及为什么这样做不求甚解,达不到通过习题加深对知识理解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做习题时,要侧重练习用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物理知识建立准确的描述物理过程的模型,让学生学会善于从习题叙述的句子中找出隐含的条件,然后搜寻解决该问题相关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并按照正确、科学、严谨的思路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测验要灵活物理测验的试题要灵活多样,并尽量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试题的立意、情境设计、问题设计等着重考查学生掌握知识及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通过对实际物理事实、物理现象和物理图象的分析和对动态变化的物理过程的分析中考察学生的思维水平,鉴别学生的科学素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