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6 09:56:49
序论:在您撰写党建工作展望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党建 联动模式 党建网站
一、新时期实行党建工作联动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大类招生和学分制的全面推行、学生转专业政策的放宽,学生呈现学习自主化、住宿分散化、发展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的特点。传统的以院系、班级为载体的育人工作模式面临了新的挑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效果也有所弱化。同时,据统计,目前高校大学生大约有2/3的时间是在公寓中度过的。高校所肩负的对青年学生的三观教育以及成人成才教育等诸多教育重任如果离开了这2/3的时间,而仅仅局限于课掌灌输,其效果将是十分有限的。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党的组织体系都是建立在专业院系的基础上,学生公寓往往缺少党建工作的组织系统和有效载体,缺少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先进性作用发挥的平台。即使有的高校开展公寓党建工作,但力量也相对薄弱,而且公寓工作系统与专业学院之间缺少必要的信息沟通渠道,学生的表现也不能及时反馈到所在院系,造成公寓党建工作与专业院系管理相脱节。针对这一现状,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加强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实行公寓、分院党建工作联动模式。
为提高公寓、分院党建工作联动模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畅通公寓与分院间的信息沟通渠道,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搭建党建工作网站上做了有益的探索。
二、以党建工作网站为载体畅通公寓、分院党建工作信息沟通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日益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刻影响着高校的党建工作。这主要得益于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有便捷性,无中介性,事务容易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文字材料易于备案及查找等特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探寻更加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使得公寓与分院的党建工作实行更好的联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通过建立党建工作网站为载体,开展各项党建工作,积极推动公寓、分院党建工作联动模式创新发展。
三、应用党建工作网站信息化平台推进公寓、分院党建工作联动模式创新发展
学院组织力量设计开发了集工作展示和交流、学生信息管理于一体,能够实现公寓与专业分院信息互动交流的综合性党建工作网站,为公寓与专业分院的工作联动提供了技术支撑。网站由网站前台和网站后台构成。网站前台包含教工党建子网站、9个分院“党员之家”子网站、10个公寓“党员之家”子网站。网站后台是党建信息化平台,它以庞大的学生信息数据库系统为支撑,轻松实现了公寓、分院学生信息资源共享。
1.党建工作网的子网站建设
党建工作网的子网站设有理论学习、时事专题、通知公示、新闻动态、党员风采等版块,形成一个内容全面、版块清晰的党建工作系统。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成果、国际国内时事资讯动态、学院各部门的党建工作通知、学院各部门党建活动开展情况、教师优秀党员和学生优秀党员风采展示等都在党建网站上清晰地展现。它是学院教工党建工作和学生党建工作展示的重要窗口,是党建信息沟通和工作交流的有效通道,更是分院与公寓工作的互动平台,易于在校园里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同学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校园氛围。
2.党建工作网的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
党建工作网后台建有党建信息化平台,以庞大的学生信息数据库系统为支撑,为公寓与院系实现信息互通、工作互动提供了通道,使两个工作系统的资源和力量得到较好的整合,发挥出合力作用。
各公寓党员之家定期考核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公寓的日常表现并及时录入系统。考核结果分成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档。各分院党总支可实时查看其党总支辖属学生在公寓中的表现情况,并须关注考核结果为基本合格与不合格的学生,及时做好考核后续教育引导工作,并通过党建信息化平台将后续处理意见及时反馈至各公寓党员之家。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公寓的考核结果将作为期末考核、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学生在入党环节中,须征求公寓党员之家评价意见。公寓党员之家依据日常的考核结果,如果在一个学年的考核中出现一次不合格(及以上)或两次基本合格(及以上)的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公寓党员之家对其有一票否决权。
党建信息化平台,有效地加强了分院和公寓互动,搭建了对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的立体化考察培养平台,实现了分院和公寓党建工作的真正联动。
四、党建工作联动的现实意义
公寓、分院党建工作互相联动,是新形势下学院探索党员先进性教育与作用发挥机制的新举措。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这一举措,使党建工作进一步向务实型转变,使党员直接面向同学、贴近同学、服务同学,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这一举措,学院进一步整合了资源,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全方位、立体式强化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突破学生公寓管理难点,共建优良的学风校风。
1.提升党员队伍素质
公寓与分院党建工作联动,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核评价机制,使党员的先进性有了重要的发挥平台,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体现。也使得党员、积极分子的考察考核更为客观全面,教育管理得到加强,既保证了党员的发展质量,又使得学生党员经常性地得到先进性教育,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通过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核和教育,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树立了党员的正气,进而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2.促进公寓学风建设
公寓与分院党建工作联动,激发了广大学生党员、积极分子以身作则,签订自律承诺书或履职承诺书,以自身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广大同学树立了榜样,引领学生公寓良好的学风。通过开展学风督察、党员扶学等活动,主动对沉溺网络游戏的学生进行善意的提醒与劝导,在学习上给他们以指引,以实际行动带动周边同学一起进步。发挥了党员、积极分子在公寓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服务同学,营造学生公寓勤学、乐学的氛围。
3.确保公寓和谐稳定
公寓与分院党建工作联动,充分发挥了公寓党建组织在学生公寓的战斗堡垒作用,掌握公寓住宿学生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到分院,使得信息沟通变得顺畅,意见交换变得及时,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把不和谐因素消除在萌芽状况,为学院的安全稳定提供重要保障。
希望通过这种创新形式的党建工作联动模式,给我们学生教育和管理及党建工作带来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董世洪,胡礼祥,斯荣喜.构建学生公寓育人新模式探索学生党建工作新机制.中国高教研究,2008,(8).
主体素质层面: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信息素质
执政能力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党员干部。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学习网络技术,熟悉网络设施的使用方法,掌握网络媒体,绝不能甘当“外行者”和“门外汉”。适应信息化的需求,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信息素质的培养。
要注重对党员干部正确信息观念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党执政的过程就是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的过程,执政党职能的有效履行,有赖于适时、准确的信息。换言之,信息及信息网络已成为现代执政党的神经系统,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对党员干部正确信息观念的培养,使他们强烈意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力量”。要引导党员干部勇于学习各种新的信息技术,善于用新的信息技术来为更好地执政服务。不要认为与网络相距较远,其实就是建立在现代科学进步的基础之上的。
加强对党员干部信息能力的培养。信息能力是指人们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分析判断信息的能力。要加快建立党员干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制度、统一标准和培训大纲,编制一批高质量的实用培训教材;将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培训纳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教学计划,举办各种培训班,对党员干部进行在岗培训,充分利用院校教育资源,开展相关培训;制定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等级考核制度,将该考核纳入公务员业务考核范畴。
加强党员干部信息道德的培养。在执政信息化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既是信息生产者、加工者,又是信息传播者、使用者,他们是否严格遵守信息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是否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保守商业秘密、维护信息安全等都事关执政效果的好坏,事关社会安定,因此要强化他们的信息道德教育,使他们能够严格自律、自觉践行信息道德义务,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法律规范层面:建立健全适合中国国情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
信息化的健康有序发展,公民信息权力的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都离不开法律和制度的有力保障。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不同程度地对传播媒体实行干预和控制,以保证他们不偏离社会主流文化的轨道,并要求它们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服务。由于网络媒体在技术上难以完全控制网络上信息的和传播,我们更需要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网络法律法规及网络市场管理与规范体系。
完善我国的信息法。要加快建立电子文件法、电子签名法、电子版权法、数据保护法、电子身份证法、信息资源的管理、传递、交换条例等。为了更好地打击网络犯罪,保护网络安全,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律,为打击计算机犯罪提供必要的依据。
建立我国的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尤其须对电子信息的公开作出明确的规定。党在执政过程中的信息化意味着党和政府的决策信息公开,意味着党和政府通过信息网络为社会提供信息和其他服务,因此建立我国的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将党务信息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对于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和完善必要的技术标准。加强信息化建设,关键要搞好整体规划,制定统一的电子公文交换技术标准,这是国外政党和政府推进信息化过程中的普遍经验。我国虽然在这方面做出过一些具体规定,但至今还没有制定出相关标准,特别是在技术标准方面几乎还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为推进信息化的发展,我们必须制定和完善必要的技术标准。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采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资源建设层面:充实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所需要的网络资源
主动建设好网络资源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执政党资源建设层面可以分为两项内容,一项是意识形态资源,另一项是民主效率资源。
主体素质层面: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信息素质
执政能力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党员干部。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学习网络技术,熟悉网络设施的使用方法,掌握网络媒体,绝不能甘当“外行者”和“门外汉”。适应信息化的需求,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信息素质的培养。
要注重对党员干部正确信息观念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党执政的过程就是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的过程,执政党职能的有效履行,有赖于适时、准确的信息。换言之,信息及信息网络已成为现代执政党的神经系统,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对党员干部正确信息观念的培养,使他们强烈意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力量”。要引导党员干部勇于学习各种新的信息技术,善于用新的信息技术来为更好地执政服务。不要认为与网络相距较远,其实就是建立在现代科学进步的基础之上的。
加强对党员干部信息能力的培养。信息能力是指人们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分析判断信息的能力。要加快建立党员干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制度、统一标准和培训大纲,编制一批高质量的实用培训教材;将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培训纳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教学计划,举办各种培训班,对党员干部进行在岗培训,充分利用院校教育资源,开展相关培训;制定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等级考核制度,将该考核纳入公务员业务考核范畴。
加强党员干部信息道德的培养。在执政信息化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既是信息生产者、加工者,又是信息传播者、使用者,他们是否严格遵守信息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是否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保守商业秘密、维护信息安全等都事关执政效果的好坏,事关社会安定,因此要强化他们的信息道德教育,使他们能够严格自律、自觉践行信息道德义务,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法律规范层面:建立健全适合中国国情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
信息化的健康有序发展,公民信息权力的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都离不开法律和制度的有力保障。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不同程度地对传播媒体实行干预和控制,以保证他们不偏离社会主流文化的轨道,并要求它们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服务。由于网络媒体在技术上难以完全控制网络上信息的和传播,我们更需要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网络法律法规及网络市场管理与规范体系。
完善我国的信息法。要加快建立电子文件法、电子签名法、电子版权法、数据保护法、电子身份证法、信息资源的管理、传递、交换条例等。为了更好地打击网络犯罪,保护网络安全,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律,为打击计算机犯罪提供必要的依据。
建立我国的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尤其须对电子信息的公开作出明确的规定。党在执政过程中的信息化意味着党和政府的决策信息公开,意味着党和政府通过信息网络为社会提供信息和其他服务,因此建立我国的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将党务信息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对于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和完善必要的技术标准。加强信息化建设,关键要搞好整体规划,制定统一的电子公文交换技术标准,这是国外政党和政府推进信息化过程中的普遍经验。我国虽然在这方面做出过一些具体规定,但至今还没有制定出相关标准,特别是在技术标准方面几乎还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为推进信息化的发展,我们必须制定和完善必要的技术标准。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采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资源建设层面:充实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所需要的网络资源
主动建设好网络资源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执政党资源建设层面可以分为两项内容,一项是意识形态资源,另一项是民主效率资源。
一是敢。调研中笔者发现,党建网站存在的另一个普遍现象就是过于严肃,有的甚至有些呆板。面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成就,专家、学者和官员都同样感慨,成果源自敢于突破;在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中,提得最多的仍然是要敢于突破。党建网站要发展,同样要“敢为人先”,要敢于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拿到网站来讨论,哪怕是理论界意识形态领域问题的争论,经过慎重选择后,网站可以本着不支持、慎表态、纯理论角度的初衷,把严肃问题大众化。
二是快。调查中笔者发现,除了人民网、新华网等少数大型的党内网站,其它省级以下党建网站有一个通病:每到节假日,网站信息就不更新或者更新很少,相对于赢利性的其它门户网站而言,不如人家敬业。1991年美国cnn在海湾战争中一炮而红,就是因为它对战况的报道的速度始终做到了“世界第一”。同样道理,党建网站要想保持较高的点击率,一个“快”字显然是关键中的关键。
三是热。党建网站要聚集人气,需要紧扣国际国内和本区域的重大热点问题,要把人们关注的热点及时显现在网站上。除了诸如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冰雪灾害、台湾选战、美国救市等国际国内之类的重大事件,笔者认为,一些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同样可以出现在党建网站上。比如房价问题、“正龙拍虎”,以及近日的“奶粉事件”,甚至前期的“艳照门”事件,党建网站都不应该以严肃性为由而回避这些老百姓极度关注的热点问题。
四是特。在网站层出不穷的今天,各种形式的党建网如果不办出自身特点,就会被淹没在千千万万的网站大军中。政策性和权威性是党建网站的自身优势,因此,结合热点问题,第一时间的政策解读就应当成为党建网的一大特点,以解民众之之惑、百姓之难。一言之,没有自己的“招牌菜”,网站就招不来“回头客”。
网站是我国各级机关履行职能、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官方网站,是机关实现政务信息公开、服务社会公众和企业、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我市网站自开办以来,在信息、扩大宣传以及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省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网站管理工作的领导。要把办好网站放在本单位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推动我市电子政务工作迈上新台阶。通过网站加强本单位本系统的政务信息公开,加大网上服务深度和广度,及时回应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密切党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强化管理和责任,做到领导同志读网常态化,确保网站管理不缺位,内容保障要到位。
二、认真解决网站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各县区、各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网站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检查,重点检查以下内容:一是网站管理单位和运行维护单位职责是否明确;二是信息审核和保密审查机制是否健全;三是网站安全防范工作是否到位,是否采取了防攻击、防篡改、防病毒等安全防护措施,并制订了应急处置预案;四是网站链接是否经过管理单位审核把关,是否存在错链和断链;五是网站页面能否正常访问,各栏目及其子栏目内容是否及时更新;六是网站提供的各项服务和互动功能是否正常。
各县区、各部门对检查清理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上网信息准确、真实,不发生失泄密问题,确保公众能够及时获取信息、获得便利的在线服务,确保链接正确有效、网站安全平稳运行。对确实无力管理好的网站或栏目,要予以关闭;要对网站管理工作开展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并使之制度化、常态化,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全面推进网上政务公开工作
各县区和市各部门要参照《市信息公开指南》、《市信息公开目录》,按照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及时通过市门户网站公开规范性文件、发展规划、统计信息、财政预算、决算报告、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重要信息和有关政策。要围绕市委、市工作重点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组织热点专题、政策法规解读等权威信息,及时,引导公众理解、支持和配合工作。
加强内容保障工作。市门户网站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各部门要通力协作,及时提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信息,共同维护好市门户网站。各县区、各部门要积极做好市网站信息报送工作,切实履行好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提高行政效率。
四、不断提升网站管理水平
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要求,建立完备的安全责任体系。要针对安全、带宽和服务等需求,逐步规范服务器托管,确保托管环境安全可靠、响应高效,为网站安全、有效运作提供有力保障;完善系统建设,做好机房建设、Web安全系统、防火墙系统、病毒防治系统、邮件过滤系统等基础性工作;定期备份网站数据,并进行系统安全测评;建立预警、应急方案,防范页面篡改、黑客攻击、病毒入侵、系统故障等情况,确保网络安全。
市信息化办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和开展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对各县区、市各部门网站工作人员进行经常化的管理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办网、管网能力。
关键词 高校档案 网络体系 建设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1 网络信息化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1.1 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影响
(1)路径方便快捷。在以往传统媒介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面对面档案管理与服务的方式进行,常常因为受到时间、场地、人员、成本、信息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有时无法在第一时间或异地进行,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在网络信息化下,由于信息形式的多样,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沟通交流,使得管理工作素养得到升华。(2)相比传统的传媒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网络信息化更具有高效率、高准确率,传统管理方法在效率、准确性、及时性方面都不如网络信息化,因此,对于网络信息化而言,对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发挥了良好作用。在网络信息化下,在上述传统管理手段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信息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网络和手机短信平台上的档案管理工作手段逐渐成熟并有快速发展的趋势。
1.2 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消极影响
在网络信息化的作用下,虽然可以让各部门和各单位更快地获取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内容和关键,但由于这些信息安全性都需要考量。并且由于信息存储的容量和上传下载的速度都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
2 网络信息化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网络体系建立的重点和难点
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地方和高校领导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随着网络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实践全面展开,高校档案工作网络体系应在全面总结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进网络的工作经验基础上,开始对网络环境下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二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与学校管理实际结合不紧,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不强。在经验和对策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体系已经在一些局部领域展开,重点集中在网络作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介体的研究方面。研究者更加关注网络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所带来的机遇和条件,在理论认识上不再局限于对网络负面影响的分析,更强调了档案管理工作网络的必要性、构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网络阵地的原则等。另外,档案管理工作实效性和开展性不强,方法和手段单一。三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队伍整体素质不强、数量不足问题未得到很好解决。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发展目标不明确,待遇偏低。有的学校专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职称、待遇得不到落实。
3 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网络体系建立的途径
3.1 构建和谐的档案管理网络文化
首先要求档案馆积极挖掘馆藏历史文化资源,为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内容素材,并且充分发挥档案馆的人才、设备、设施和经验优势,依照社会文化需求,以用户需要为导向,扩大信息采集范围,实现服务内容多样化;其次,要求档案馆打破地域限制,依托整个网络实现服务对象的社会化;再次,网络文化中个性的张扬,要求档案馆在满足用户一般档案信息需求的同时高度重视特殊性文化信息需求,根据本馆资源及人员知识水平建立自己的特色数据库,组织特色资源上网,实现服务特色化。
3.2 构建网上网下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立体交叉网络
要通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网络体系建立与开展,拓展和丰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载体、途径和形式,打造高品质、多样化的档案管理网络文化。这些文化品牌一方面依托于校园文化的优势资源,能够弘扬学校历史传统,培育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另一方面紧跟网络技术发展的新动向,紧贴师生需求的新变化,能够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极大地延伸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空间,充实教育资源,丰富校园网上精神文化生活。
3.3 拓宽信息服务渠道
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一方面要利用优势馆藏,开发具有本馆特色、地域特色及时代特色的数据库上网,健全档案文化服务内容资源。另一方面,应充分挖掘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网络沟通与数据交流的便捷性与其他档案馆及信息服务机构展开合作,提供多角度的信息来源,帮助用户一站式地获取所需信息知识。
3.4 培养管理人员的网络媒介素养
要通过网络信息化形态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媒介素养。这包括使管理工作人员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强化;使管理工作人员学会如何选择信息、挖掘信息、处理信息、分辨信息、综合利用信息;使管理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网络观,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合理使用网络资源,达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3.5 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网络环境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除了要掌握档案学基础理论和档案工作基本技能外,还要适应新的信息环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较高的外语、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掌握相应的检索、信息存储与处理及通信技术等。另外,档案人员还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知识评价水平,能够对繁杂的信息进行分类标引和有效管理,能够开发出有价值的信息产品,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才能成为一名网络环境下合格的文化服务提供者。
4 结论
建设以师生为中心的服务文化是档案馆适应网络文化要求的重要手段。网络信息化形态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只懂得一些网络技巧是不够的,还必须是现实生活里做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行家里手,要继承和发扬传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优良传统、成功经验、有效形式和方法,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关玲.浅析信息化时代高校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J].贺州学院学报,2013.2:99-101.
[2] 陆帅帅.浅谈电子校务背景下的高校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3.11:97.
[3] 潘昕,李名家.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基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视角[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33-136.
[4] 金俊兰.现代高校档案管理的价值体系和跟踪[J].兰台世界,2013.8:60-61.
[5] 初庆华.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7:289.
[关键词]档案 开放鉴定 问题 探讨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139-01
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也就成了必然趋势。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档案目录数字化的基础上,进行部分档案的全文数字化,并经过严格的鉴定程序后予以开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档案开放,通过突破现有到馆利用的传统方式,扩大档案利用范围,实现网络查询利用档案信息,来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有利于转变利用服务观念,拓展利用方式,建立利用服务新模式。虽然档案开放工作在一些档案馆已经开始实施,但大多数档案馆对开展此项工作还处在实践和摸索之中,加之开展此项工作各方面的投入都较大,同时还要面临“公开”和“保密”的双重压力,致使档案开放工作进程缓慢。正确处理档案开放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档案开放工作就能够顺利进行,将那些可以向社会公开的档案及时开放,便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档案、认识档案、进而利用档案,才能真正发挥档案的作用。
1 正确理解档案开放鉴定的基本概念
档案开放鉴定是档案工作者对档案划控解密的一种称谓。各级国家档案馆是档案开放的主体。而档案开放鉴定的主体则不然,在我国现行档案法和保密法规框架下,以1991年1月1日为界,各级国家档案馆保存的1991年1月1日前形成的档案,其解密工作由国家档案馆负责。而档案形成单位如认为形成已满30年的档案到期仍应延长保密期限的,也应书面通知国家档案馆。对于1991年前形成的尚未进馆的档案,其解密工作也由档案形成单位负责。由此看来,档案开放鉴定的重点在解密,而解密的主要责任在档案形成单位,国家档案馆从事的开放鉴定工作主要是划控,它不应也不可能承担全部档案解密与划控的责任。这也是近年来把形成单位出具解密函作为档案接收进馆的前提条件的原因。
2 开放档案的鉴定工作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2.1 保守党和国家秘密的关系
许多档案文件都是有密级的,但密级是变化的,总有一个降密乃至解密的过程。档案解密,就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解除档案文件上原来的秘密等级,使之成为可以向社会开放的非密档案。所谓降密,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与方法,降低档案文件原有的保密等级。档案的解密与保密实际上也是开放与延期开放的问题,处理这方面的关系就要注意了解有关保密法规的规定。如我国《保密法》第16条就规定:“国家秘密事项的保密期限届满的,自行解密,保密期限需要延长的,由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决定。”“国家秘密事项在保密期限内不需要继续保密的,由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及时解密”。
2.2 “档案解密”和“档案开放”的关系
“档案解密”和“档案开放”虽然都是涉及社会公众对档案中有关事项知情权的行为。但这两个概念却有不完全相同的内涵。“档案解密”是解除档案中所涉及的国家秘密,赋予社会公众对国家秘密的知情权,但不包括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秘密[1]。而“档案开放”是指档案馆向全社会有利用需求、具有知情权的公民和组织提供利用档案。 “档案开放”通常涉及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在解密后,无条件向全社会开放,落实公民对国家秘密的知情权。其二,涉及社会组织、个人秘密的文件,仅向利益相关、具有知情权的国家机关、组织或公民个人提供利用,保障有关人员的合法权益。
2.3 卷内开放与控制使用两部分档案文件的处理
传统的立卷保管的基本单位一般是案卷。以往按照传统的立卷习惯,我们都是以“卷”为单位进行鉴定的。如果一个案卷内既有开放的文件,又有控制使用的文件,就涉及到拆卷来将这两部分分开。但是,一拆卷就可能拆散卷内文件的历史联系,破坏档案原貌,打乱原有的整理基础,使原有的检索工具失效,而重新整理组卷的工作量将会很大,还会延缓开放档案的进度,也不利于保护档案。在这种情况,一般都以保密为重,不采取拆卷的方法,而将整个案卷定为控制使用。在数字化条件下,档案馆完全可以对已经数字化的档案按“件”进行鉴定。这样,使得档案能够摆脱传统立卷方法的束缚,极大地提高档案的实际开放率和利用率。
3 正确把握划控理由
除“国家秘密”外,“个人隐私”也是一个经常使用的概念。对于一般档案馆而言,其保密的档案中涉及国家和商业秘密的档案并不会很多,大量的难以把握的内容都涉及“个人隐私”。档案馆在开放鉴定时,为避免可能会遇到的麻烦,一般都会采取比较慎重的操作方法。有些档案形成时间虽已满30年,但其中涉及的“个人隐私”内容开放后可能会给当事人及其后代、当事单位带来不可预计的后果。对此,国外一般采用适当延长开放期限的做法,如对某些档案的开放时限是形成年满50年、70年或者更长。而我国则并没有这种规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对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档案给出比一般档案形成年满30年开放更长的期限或指导性意见。
4 网络环境下档案开放鉴定标准的拟定
在网络环境下不予进行开放鉴定的档案大致有以下内容:对有密级或者附件有密级的全文、内部材料;全宗内有其他上级单位、平级单位、下级单位的文件;党委记录、会议记录、学习记录、汇报材料、调查材料、讨论稿;没有盖章或签字的正式文件;没有印章或签字的规划、意见、方案等;涉及个人隐私,对社会开放会损害公民声誉和权益的档案,如:政审、案件调查与取证、个人检查、内部点名通报批评等方面的档案或涉及个人家属情况和家庭住址等通讯情况的个人相关档案;涉及人事管理工作中,对干部进行考察、奖惩、任免、职称评定等酝酿、讨论、决策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字迹模糊不清,无法看清的档案;会议通知、会议发言稿或会议简报等文件;本单位年度或季度的工作要点、发展规划、工作简报、总结报告;本单位向外单位征求意见或外单位向本单位征求意见形成的意见稿;不完整的文件或文件后注明有附件而实际上没有附件或附件不全的文件;没有批复的请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等在专利权保护期内的专利档案;在著作发表权、使用权保护期内的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和计算机软件等档案;对于涉及财产纠纷和债务的档案;涉及国防、安全等保密机构和涉及军工生产、战略物资储备、机要工作等方面的机构设置、计划、预算、设计、生产、订货、仓储、运输、总结、统计、决算、保卫等方面的档案;项目的设计思想、工作图纸、关键技术等档案。
网络环境下应当予以积极开放的档案:各级人大和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有关政府机构设置、职能划分、人员编制、领导分工、办事程序的文件;有关机关、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登记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规章、办法、标准、制度;有关人事录用、培训、定级、调动、职称、任免、工资、考核、奖惩、辞退、伤残、抚恤、住房、医疗、保险等相关政策的文件;单独归档保存的干部任免、奖励、职称通知等档案;基建、产品、设备等档案;项目的宣传结论性档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