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德育实训劳动总结范文

时间:2022-09-08 06:56:37

序论:在您撰写德育实训劳动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德育实训劳动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实习实训 德育教育 技能训练

实习实训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是在实训车间内完成的。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毕业和掌握相关专业工种的操作技能,各职业学校在实训教学上都安排了较多的时间,实习训练一般占在校学习时间的30%以上。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项目式等教学新理念的广泛应用,实训所占时间和比重还有加大的趋势。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一在实训基地中进行操作练习,如何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这是我们每个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指出:实习实训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相关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及其养成训练。针对现阶段中职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德育现状,必须重视以下几方面工作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思想前途教育,增强学生对前途的信心

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人如果没有理想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也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职业学校的许多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个人理想模糊,职业规划不明确,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固而缺乏热情。针对这种心态,学校通过组织优秀毕业生回校介绍成功经验,并请企业领导介绍自己的创业历史和企业的发展前景等形式,使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从而逐步确立自己的职业思想和道德理想。教育学生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树立公平竞争和敢于竞争意识,使自己成为对社会、对家庭、对企业有用的技能型人才。

二、强调实习实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好技能的信心。

利用各种机会和形式经常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的教育;根据实训活动的特点,每班实训前,要利用时间召开实训动员大会,会议由实训处负责人、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共同主持,向学生深入介绍实训的意义、过程、要求及注意事项,明确纪律要求,公布考核方案,让学生在实训前就对实训全过程及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利用好每天早上开始前的分析会、下午结束时的总结会,做到有表扬有批评。对重点学生结合操作过程进行逐步渗透,用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刻苦学习技能的鲜活事例激励学生。

三、做好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学生遵纪守法

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重点是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它包括职业的道德规范、职业的服务规范、职业人际交往的准则,社会职业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职业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但无论什么职业的道德,都有共同的原则和要求。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岗,诚实可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劳动观念教育

加强劳动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现在的职校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不少家庭对孩子从小娇生惯养,有许多学生不愿劳动,怕苦、怕累、怕脏。对学生加强劳动教育,是使学生认识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创造了世界,同时,世界的发展还得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培养学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树立爱岗敬业,不怕吃苦的良好品德。

五、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观念,感悟时代精神。

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印证和尝试履行相关岗位职业道德规范,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感悟具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通过实习实训工作,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让学生明白当代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学生在专业实践中的体验十分深刻,有利于职业情感的培养。学生专业实践的过程也是职业定势、职业指导的过程,它增加了学生与社会和实际的接触,对众多的社会角色和价值标准能有更多、更具体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与谋生的相关本领,对确立自己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坐标,学习和加强某些方面的知识技能,将之发展成为一种特殊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六、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精业求精的学习态度。

专业技能的训练过程,是一个有峰有谷的波浪曲线式上升的过程,技能进步的速度时快时慢,学生单靠一时的热情是不行的,需要靠坚强毅力和拚搏精神及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克服障碍,保证操作技能节节而上。在实习实训中教育学生以辛勤劳动为荣,更要不断强化学生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学生不怕劳动,不怕吃苦的品质;

七、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在专业实践中,学生的个性及自我意识不仅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且会不断得到强化和完善。因为通过专业实践,他们可以发现自我,找到自我的位置及参照坐标,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重塑个性,培养良好的、完善的自我意识。 使学生真正领悟劳动的快乐。

总之,实训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对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要充分利用实训活动这一重要阶段,以学生的智能优势因势利导,以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技术应用和岗位能力为统率,将学生带入自我约束、主动学习、自觉成才的崭新领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身心方面也有所进步,使学生得到真正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宣振宇,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建设管见.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第2篇

一、教师自身提高德育教育的认识

学校的德育教育,他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只是班主任、德育处、或者德育课老师的事情,他需要我们全体老师的共同参与,无论你是文化课老师也好,还是专业课老师、专业实训课老师也好,都责无旁贷。因为我们老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这就说明我们不但要教好书,教给学生文化和专业知识,还要培育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作为科任老师,我们都应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作为专业实训课教师,我们可以在平时的实习实作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爱岗敬业、集体主义、遵章守纪和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渗透教育。

二、实习实作开始进行纪律教育

数控车床的操作是一门要求非常严格的技术,它不但要求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操作,还要求具有很强的纪律观念。否则就容易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为了保障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安全和车间设备的安全,强化学生的纪律要求,在每一轮实作课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操作规程和要求,要求必须穿工作服,女同学必须将长发盘在帽内,在实作过程中,每个同学只能在自己的工位上,不允许在车间内随意走动,更不允许在车间内嘻戏打闹等。并将安全操作规程和纪律要求制成 挂在车间醒目位置,随时提醒学生。

另外,在每节实作课前,对学生进行集合整队,强调要求和检查学生的穿戴。在每天实作结束后,要求学生必须将机床打扫干净,工件和工具摆放整齐,这些都将作为学生实作成绩考核的内容,以此来促使学生养成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

三、实训过程中渗透集体主义教育

在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处于明显的位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车工实训》教材中,充满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因此,可先在各章中深入挖掘教材,在此基础上将它们分类、归纳,进行再加工,以形成一定的德育渗透要点。如对车削加工中产生积屑瘤的认识,既要看到它给我们带来有利的一面:积屑瘤保护刀尖,增加刀尖强度,适用于粗加工,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降低尺寸精度和增大已加工表面粗糙度,积屑瘤对精加工是不利的;介绍车削外圆时,增大切削速度,可以改变外圆的表面质量,相应的背吃刀量应适当减小,总结出“事物是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这一唯物辩证法观点;从子课题的训练方法和技巧到综合技能的训练方法和技巧,说明辩证唯物主义中的“从特殊到普遍”这一规律;加工轴类零件时外圆、切槽、外锥、螺纹的加工方法和技巧,同样也可以转换为套类零件的加工方法和技巧,这说明“事物是可以互相转换的”等。在教材中还蕴含着许多类似的唯物辩证观。挖掘出这些分散的德育因素以后,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再使其形成一定的系列,就为车工实训专业课教学渗透德育提供了较好的素材。这样,学生能感受到课堂中蕴含的质朴、辩证之美,一次又一次感受到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升华。这些将为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数控操作技术实作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掘德育渗透教育的因素。比如,在零件的加工训练中,结合学校的实习实作条件,有意识地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进行有机的搭配组合,每四个同学分成一个小组,操作一台数控车床,共同完成一个零件的加工,在加工零件的过程中,有的安排加工工艺,有的编写加工程序,有的修磨车刀等,共同参与,分工合作。为了把自己小组的零件加工得最好,每个人都尽力去发挥自己的才能,把自己分担的工作做得更好。同时也从中体会到了集体给他们所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其次,在零件的加工实训中,参照企业的生产模式,将一个零件分成几道工序来完成,由一台车床完成一道工序,几台车床团结协作,共同来完成一个零件的加工,如果某一道工序没做好,那么整个零件都将是不合格产品,让同学们从中体会到强烈的集体责任感。

四、实训教学中渗透爱岗敬业教育

以《数控车床》实训课为例,这种用于应对日新月异的数控技术的操作实践,对于学生来说充满着挑战。针对当今学生存在的比较浮躁的缺点,教师可以对学生加工的工件,按小组进行互评。学生都有好胜心理,会对对方的工件一丝不苟地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接着教师可以请获胜的组谈谈他们的方法,最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出综合性的评价,或者让学生保存自己满意的作品。在实训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技能实训,一定要有团队精神,否则,你争我抢,不互相配合,实验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使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中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数控车床具有加工精度高、加工效率高、操作者劳动强度低、能够加工比较复杂的零件等优点。通过零件加工全过程的演示操作,让同学们感受到数控车床加工的优势和魅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热爱自己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

第3篇

关键词:中职德育;理论知识;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32-01

中职德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重点。我们的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中职德育工作,特别是中职德育的发展。 目前中职德育的特点是"贴近学生实际,顺应企业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笔者一直以来就从事中职德育工作,在中职德育的实践中,围绕上述的特点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究,总结出了中职德育的"四大优势",认识了发展中职德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1.德育理论传授――树立正确观念

德育理论传授,是中职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所有德育课程的指导和中职德育大纲的要求。中职生有了扎实的德育理论基础才能在实际的学习生活和进入社会的发展这个广阔的大舞台上树立正确的观念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中职德育理论的传授有别于普通高中的德育理论的传授。中职德育必须按照"贴近学生实际,顺应企业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特色,不允许像普通高中那样全面系统、连章累节地讲授德育理论知识,而应该讲在点子上,讲到节骨眼上,贴近学生实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所谓树立正确的观念,即是说中职德育理论要尽可能地精炼到位,不必古今中外、来龙去脉地面面俱到,只需讲清主要观点、主要原理、主要规则,应该是最新颖的,最有实用价值的,最能体现中职教育特色和德育特色的理论。这种德育理论知识有如夜行的灯塔,"拨亮一盏灯,照红一大片",使学生能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永不迷航。

2.专业知识感染――确立服务意识

专业知识感染,是中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一个核心内容,也是中职德育的重要内容。当代的中职生,只有学到了扎实牢靠的专业知识,才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更有效地报效祖国和人民。"胸中有大志,头脑有知识,手头有本事"才能真正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责任。作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职生,更要下狠功夫学好专业知识。为此,我们在面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时,首先要全面,其次要得体。所谓"全面",指凡是本专业所要涉及的知识,或者专业的发展进程中需要了解的问题,都要必修或选修。所谓"得体",就是说我们的专业知识传授要因人、因时、因专业而异,有的讲深讲透,有的则点到为止;有的分门别类讲清来龙去脉,有的抓住要点,概括介绍。总之,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要领,恰到好处。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确立服务意识。

3.技能训练熏陶――理论联系实际

专业技能训练,是中职学校最有特色的课程之一。同时,专业技能训练,也是向学生传授中职德育的重要的特色手段,通过技能训练,使学生受到德育的熏陶,使学生认识到技能训练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成长为实用性的人才。技能训练课程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围绕一个"训"字,着重培养学生实训意识和动手能力。"学富五斗,技高一筹",说的就是职业教育这一特色。正因为有了这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过程,所以中职学校的学生一出校门,才能较快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实用人才。因此,教师在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指导时,要紧扣"实训"和"动手"这两个环节,既要"具体"更要"到位"。所谓"具体",就是说实训操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像师傅教徒弟那样,言传身教,手把手地指导。所谓"到位",就是指导时要讲清规则,道明要点,教会"绝活",切不浅尝辄止,更不能放任自流,不了了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技能学好,才能胜任岗位工作。

4.多元实践活动――培养活动能力

"密切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用性强",职业教育的这些特色,又决定了中职德育需要有较多的、持续的、有序的社会活动。让课堂走进社会,将社会引入课堂,目的就要让中职学生有更多的社会活动机会。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创造了许多灵活多样的多元实践活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高一重点提高学生的德育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高二上学期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训技能,高二下学期开始到酒店、工厂、种植基地和实践基地实地见习活动等社会活动形式,在这些活动的指导中,教师遵循"寓教于乐,寓教于训"的原则,精心设计、巧妙引导、适时点拨,使学生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趣,历练了气质,提高了能力。

中职德育的上述特点,决定了中职学校的学生走向社会之后有着许多优势。一是由于我们在抓专业教学工作时,紧扣"贴近学生实际,顺应企业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特点。所以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学以致用,建功立业;二是我们90%的学生由于实干精神强,技高一筹,所以他们一加盟企业生产就可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三是由于学生平时的学习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所以不少学生出来工作之后善于总结提高,不断创新,不断跃上新台阶。近几年来,我们学校的学生就业率一直不断提升,而且出现了一批学有所成,创业拔尖的人才,正是体现了中职德育的不争优势。

总之,中职德育要紧跟中职教育发展的步伐,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密切关注学校的专业发展、学生专业技能的素质提升、学生的品德成长、更新发展观念,健全学校管理模式,树立"特色求发展,德育创品牌"的意识,为推进中职德育持续健康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J],中国德育,2004年第11期.

[2] 常丽青:《 网络对中职学校德育的机遇与挑战》[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2期.

[3] 汪宝德:《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中职生德育工作》[J],卫生职业教育,2009年23期.

第4篇

【关键词】印刷 专业 德育 方法

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强调“高职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形成融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一体的育人格局。”可见高职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目前高职学校德育教育现状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仅仅是利用思想政治课,通过思政老师的讲解来进行德育渗透的,其实高职德育教育仅依靠思政课的渗透是不够的,因为德育教育是全方位的,因此,高职学校内所有的教师都有责任、义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尤其是专业教师,他们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很长,可以在开展专业教学时,有意识的将德育渗透到技能训练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德育水平。作为一名高职教师,下面我以《产品印刷》课程为例介绍德育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体现。

一、专业教学的渗透

1、深挖专业教材。专业教材看似与德育无关,但深挖下去可以挖掘出很多的德育素材。高职院校要从“教书育人,育人为先”的角度出发,结合高职专业需要开发自己的课程以及编写符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专业教材。比如印刷技术专业编写了《书刊印前制作》、《产品印刷》等教材,都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渗透了德育教育的内容。

2、挖掘教学内容。专业教师要有“立德树人”意识,在备课时充分挖掘专业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从教学内容上挖掘出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爱国主义、勤劳勇敢、遵守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等德育内容。比如在《产品印刷》课程中“印刷发展史”教学单元,会讲到毕N的活字印刷术。教师在讲授此内容时不能一言带过,要进一步讲解毕N在雕版印刷的艰难条件下,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这样学生在了解了印刷发展史的同时也会受到毕N的影响,在今后工作中学习毕N吃苦耐劳、用自己的劳动服务社会等精神。

二、教学方法的挖掘

专业课程中教学方法的应用也可以渗透德育。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之中,去体验、感受,从中实现德育目标。比如小组合作法,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需要互相启发、互相鼓励、相互协作,因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现代道德规范、职业价值观、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意识。另外还采用了现场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头脑风暴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教学课堂的挖掘

德育教育的渗透不仅仅局限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专业教师还要注重课堂的德育教育,比如课堂卫生、纪律等。

1、教室或实训室卫生。教室或实训室是学习的地方,每个学生有责任保持学习环境的卫生,但是由于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劳动能力和自觉意识很淡薄,这样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将来的工作要求,因此每位教师要担当起监督日常行为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护环境卫生、主动劳动的习惯。我在《产品印刷》教学时,第一次课都会对实训室卫生提出要求,要求学生进入和离开实训室时保持地面、机器设备干净。学生刚开始都不太愿意,但只要在老师的要求下坚持这么做,学生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成爱护环境、主动劳动的习惯。

2、上课纪律。课堂纪律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每位教师都要要求学生上课不能迟到、早退,课上不能玩手机、睡觉等,进而培养学生有时间观念,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开学初,第一次的《产品印刷》课,我都会强调上课的纪律,并宣读学校的《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学生管理条例》,要求每位同学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我经常找迟到、旷课次数多的学生谈话,尽量让每位学生遵守上课纪律,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意识。

四、课余时间的渗透

课余时间也是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很好的时间。辅导员可以有计划的找学生进行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生活、家庭等。当了解到学生哪方面有困难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帮助或引导,进而进行德育教育。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实行了“学生的第二父母”制度,学院每位教师挑选本系两名学生作为学生的第二父母,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学生,真正从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学生关心和帮助,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五、教师一言一行的渗透

教师的德育素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细致认真、一丝不苟、表里如一,对业务精益求精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声的美德教育。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在教室里看到纸屑要主动捡起来;在操作类课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表现出不怕脏不怕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在教学中体现敢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进而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

总而言之,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念,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每一门课程中去,尤其是专业教师,跟学生接触时间较长,要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对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的教育,让每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周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几点体会[J].

科技信息,2009,(33).

[2]施俊波.法律课程渗透德育教学的途径及效果评估[J],

高教高职教育,2011,(06).

[3]杨明.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与探索[J],德育园

地,2011,(09).

[4]方桐清.试论高校专业课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J].煤

炭高等教育,2007,(05).

[5]肖志明.浅谈职业学校实训课的德育教育[J],职业,

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德育途径

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中职德育大纲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要求,更是现代企业用人标准的基本要求。因此,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是德育课教师的职责,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以下分别从激发与利用学生学习技能兴趣、强化安全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意识、组织项目活动、开展校企合作和特色班级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德育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1在激发与利用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对中职学生的教育,简言之,其重要内容是道德教育,主要内容是技能教育。在中职教育的实践中,学生对技能的学习兴趣优以道德教育。因此,中职德育可以利用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比较浓厚的动力,巧借“东风”,“捆绑营销”,来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实现“殊途同归”的教育目的。

不过要借好这个“东风”,搞好“捆绑营销”,首先要帮助学生走出道德无用论的误区。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会比较高,特别是激发起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之后,学生们常常又会陷入另一个误区,即学技能有用,学职业道德知识无用。因此要帮助学生走出这个误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是不仅需要劳动者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更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简单地说,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是“缺德”之人是坚决不用的。

其次,要借好这个“东风”,搞好“捆绑营销”,还要依赖专业课教师在教授专业技能的过程中要自觉进行德育渗透与正确引导。一方面,专业课教师要多加利用教学环境、实训环境积极创设德育情境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还要善于挖掘学科建设中的德育机会、要擅于捕捉教学实训过程中的德育机会,进行德育渗透。另一方面,古有严训:师者“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所有教育工作者自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德育教材。只有具备渊博的学识、才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成为学界的精英、道德的楷模。因此,要求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谨行慎言、言传身教,当好学生的榜样,发挥好表率作用。

再则,要搞好“捆绑营销”,还要“两厢情愿”,即德育工作要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德育实效。而要提高德育实效,德育课教师除了要上好德育课外,要积极弥补自身的“短板”,也就是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实训活动,了解实习过程有关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对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这些对德育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职业规划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的教育过程中,更能贴近学生实际、学生专业实际、实训实习生产的实际,做到理实结合,有的放矢,更能提高德育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在强化安全意识过程中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

安全是生存、生活、生产的第一要素,安全出现问题,一切都可能归零。安全问题是企业生产活动中的不可触及的底线,也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不可触及的底线。从校企方面的共同点作为契人点,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既是当下也是未来的基本要求。同时,安全意识也是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安全教育人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是一个非常好的契人点,并且能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教育目的。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可以利用校园、教室、食堂、宿舍、实训基地、实习企业、生产车间等一切与学生有关的环境进行安全教育宣传,时刻警示大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教师更要把安全教育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并积极地探索有效的教育形式。比如,车工实训,除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仪器的使用,还必须熟知安全注意事项等,教师在训练前要详细讲解安全文明生产知识,强化学生的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实训中,要求全体学生严格遵守设备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要加强巡视,安全隐患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防微杜渐;教师还可以通过总结历届学生在技能训练时出现的典型的安全问题,结合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把生产事故的图片,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直观展现,向学生讲解大部分生产事故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操作者精力分散、不遵守安全规程或缺乏安全意识等。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使他们完成学生到工人的角色转变,使其在安全意识上提高对自身的要求。然后在实训中进一步强化,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与实践中体验,从而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3通过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促进学生责任意识养成。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

一方面,抓住了学生质量意识的培养,实际上就把握住了中职人才培养的“要害”。众所周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职校大多数学生将成为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员工,他们要为企业创造效益,保证产品的质量非常重要。而保证质量不仅依赖于劳动者的专业技能,更依赖于劳动者的责任意识。因此,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培养与强化他们的产品质量意识十分重要。当学生在心目中有一种质量意识时,才会有一种相应的责任意识。而责任意识是一种很高境界的职业道德品质。如果员工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影响产品质量的风险系数将是无法估量的。

另一方面,学生质量意识的培养和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对在校学生树立自我教育与自我完善意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产品质量关乎企业,而学生的质量关乎学生个体发展、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培养和强化学生产品质量意识,可以更好地唤起学生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主动“学知识”,积极“学技能”,认真“学做人”,先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需要、企业需求的合格的“产品”。

学生质量意识的培养和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可以安排学生参加集体劳动、组织学习竞赛及技能竞赛,安排产品的加工实训,到企业实习等方式,让他们在劳动过程中、竞赛过程中、实习实训过程中,专业技能水平得到锻炼与提高,更重要地是让他们体验工作的艰辛、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以及劳有所成,劳有所得成就感,从而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呼唤起应有责任意识,这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合格员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在开展系列项目活动中要创造性地融入德育,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德育是情感教育,通过实践活动的体验更能感悟、内化和升华。因此,德育要创造性地融入到一系列的项目活动中,形成内容丰富具体、形式多样可操作、且有趣味性、有吸引力、有感染力的德育活动模式,才能达到德育实效。

目前我校开展了很多项目活动,包括课程教学活动、个性化培养活动、技能体能才艺竞赛活动、班班有歌声活动、晚间1小时专题教育活动、学生日常“三化”的管理活动、特色班级创建活动等,能很好贴近学生实际,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有感染力,活动开展卓有成效,促进了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

其中课程教学活动是育人的主渠道。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能为提高技能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重塑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课程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由简入难,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生动的教学方法,比如把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转变为目标任务式、学习竞赛式、趣味课题式等教学模式进行,让学生们快乐学习。在技能竞赛活动中,甚至在日常的实习环境中,教师都可以通过技能竞赛的模式,在学习中营造出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技能训练氛围,让学生们在“赛中学”。同时对于技能训练的效果应及时评价和反馈,采用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的激励方式,重塑学生的自信心。

我校的“特色班级建设”德育模式的探究与实践,自2011级新生入学就开始进行了。该活动模式包括班级德育情境创设与实践、班级企业文化的探究与实践、班级品牌建设的探究与实践等。以上活动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教育学生的活动为中心,贴近学生实际,特别是要紧扣新时期下的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和特点,有针对性、时代性;在实践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德育情感,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潜移默化中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5校企合作为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第6篇

    一、幼儿教育学基础教学的特点

    1、缺乏实践性

    《幼儿教育学基础》一书是幼教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涉及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幼儿教育概论和基础知识、幼儿园教育中的各种要素和幼儿园教育的相关实施路径,通过递进的方式把这三个方面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幼儿教育学的主要内容。从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来看,主要以理论知识介绍、教育教学方法为主,而较少的涉及到实践性的内容,因此,在幼儿教育学教学中,该门课程教学呈现出缺乏实践性的特点。

    2、教师容易把握教育对象的规律

    《幼儿教育学基础》一书的教育对象是中职生,该书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对幼儿、幼儿教育、幼儿园教学等都进行了一定规律的概括。因此,在幼儿教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总结出来的规律合理的开展教学活动,降低了教学中的难度。因此,呈现出了容易把握教育对象规律这一特点。

    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

    1、把教材与学生培养目标相统一

    《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缺乏实践性的课程,教师把教材与学生的培养目标巧妙地统一起来,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实践在提高教学能力中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实践性。中职生的培养目标涉及到人际关系的培养、岗位胜任的能力等。因此,在幼儿教育学的教学中,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识充分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讲授“幼儿德育”这一内容时,教师不但要讲授到幼儿德育的培养方法,如多参加劳动,增进与劳动人们的感情,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师还可以把这些方法正确地应用到对中职生的德育培养中去,让学生在接受幼儿德育教育方法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这种教学方法就达到了教材授课与学生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目标,最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2、开展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把学生身边的人和事系统整编出来,用生动的案例模拟教学过程,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调动起来的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去尝试扮演各个角色,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幼儿教育学》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有条理地进行:

    一是系统整编教学案例。在幼儿教育学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案例都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整编,比如可以把《幼儿教育学》中出现的案例进行收集,还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整理等。

    二是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根据收集到的案例,给予学生讲解,在讲解《幼儿教育学》中出现的案例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教材了解案例,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分析解决,学生在解决案例的过程中,要正确的运用教材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是对案例进行总结和回顾。总结和回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教师不但要总结案例,而且还要及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差异性。在总结和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的态度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不要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通过对案例的总结和回顾,不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加深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地指导知识的深化,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性有重要的作用。

    3、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内外实训是开展学生实践能力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实训教学却充满生机活力。对此,学校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一需求,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

    一是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可以把校园内的空教室改幼儿园仿真实训室,以学生自身为对象,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轮流模拟教师,其他学生模拟幼儿的方式进行。比如,在开展“幼儿游戏”这一环节的教学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模拟成幼儿去开展各种活动的游戏,也可以让模仿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充分想象幼儿的特点去模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表情等。通过这种模仿幼儿的游戏教学,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幼儿的情感,体会到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内容的重要性,而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一般是以本校附近的幼儿园或者是与本校关系较为密切的幼儿园为主,这类幼儿园可以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提供实战性场所。对此,学校和教师要广泛联系建立学生的实训基地,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在幼儿园实际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在开展“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教学时,先让学生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然后再根据幼儿的整体情况、个体差异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最终确定选定幼儿教育的相关内容。

    4、课后布置具有实践性的作业

    课后作业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每一小节的课程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作业,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是要布置探究性的作业。探究性的作业有助于学生自主去探究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比如,在讲授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布置一些学生家访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获取调查信息后进行探索总结。通过这种形式的锻炼,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利用所学知识去提高探究意识、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因此,这样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是要布置实践性的作业。比如,在对幼儿园教学环境这一部分讲授完毕后,先让学生去调查当前幼儿园环境中的问题及不足等现状,再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教师再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再如,可以布置学生一些合作型的作业,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去,针对教学中教师留下的问题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予以总结、探索,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性。

第7篇

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在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方面优化德育教育,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完善德育制度,形成有效机制

笔者所在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由分管副校长、学生科长、团委书记、教务科长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有《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规范和约定,在全校范围内做到时时育德、处处育德、事事育德、课课育德。每学年制订有详尽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学期有初评,学年末进行总结、评比、奖惩。

还制定了《班主任工作制度》和《班级量化管理办法》,每周汇总,作为评价班主任和班级工作的主要依据,每学期的总量化成绩作为评选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团委、学生会的工作积极性,让学生实施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 自我调节、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驾驭。执行《导护制度》,每天由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带领多名教职工全天候在校内巡查,确保校园平安,杜绝违规违纪事件。

二、优化育人环境

1.在校内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

一是学校的整体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具有技工教育的特色,标语、口号、板报、墙报、专栏、广播要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班级的主题班会要有声有色;三是开办业余党校,培养学生骨干;四是以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感恩教育为基本内容的活动定期开展。五是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和青少年志愿者服务基地;六是定期进行“和谐班级”“文明宿舍”的评选活动等。

2.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完美结合

学校教育环境与企业文化氛围之间存在偏差,导致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在就业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与企业发展需求脱节。实施企业文化教育对提高技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有积极作用。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将竞争、合作、奉献、创新的现代企业精神传递给学生,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学校积极探求,并与相关企业合作,一是在校内建设体现企业典型产品生产工艺的实训(基地)车间;二是企业冠名原有实训(基地)车间,并进行相应改造;三是在企业建设(改造)适合技能教学的车间,以便于安排学生进行生产性实习或顶岗实习;四是接受企业委托进行“订单”培养,招收冠名班学员。通过一系列的动作,使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触生产实际,毕业后能尽快融入社会,适应新的生活。

三、突出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基层的德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最重要的具体实施者。要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职工担任班主任。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对班主任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积极帮助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同时将班级工作成绩纳入教师量化总评,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聘、绩效工资分配及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学生,深入班级,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规范他们的道德行为,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四、优化德育课堂教学

1.优化德育课程体系

在部颁德育课大纲基本框架的指导下,组织学校的相关德育工作者,根据技校学生的特点,在总结原有德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德育教程做了适当调整,形成了一套德育教本,其中融合了常用法律知识、劳动法常识、职业道德、常用礼仪、就业指导、创业基础、企业文化等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学、易懂、易做,收效明显。

2.提升德育课教师素质,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采取多种方式对德育课教师加强培训指导,不断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改善原有的教育教学方式手段,在德育课教学中,更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案例教学、场景教学,走出去,请进来,将课堂摆到庭审现场、酒店大堂、招聘现场,让学生亲身参与,不断提升教师道德水平。

3.优化其他课程的德育作用,收到课课育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