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2 21:01:32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成本核算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体制
现代项目管理的基本点是项目经理负责制,是由项目经理一个人对整个项目工程的成本、进度、质量,做出决策、承担责任。但项目经理又要把参建人员组织起来;把职权分解下去、一层层地交付下去、明确分工、各司所职、奖罚分明。使每一个负责人都有一定的权利和责任,使每一个人抱着对企业和集体负责的主人翁意识为降低成本精打细算,作到从实际出发,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禁止用“大炮打蚊子。”所以说在项目管理中建立一个严密的成本控制体系,用统一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指导每一个参建人员的工作,力争在施工过程中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2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严格把关
2.1合同方面
按合同约定的工作范围、技术规范、图纸要求,详细的编制施工图预算及施工组织设计,并以此作为制定计划成本的基础。在施工图纸中出现的设计问题应及早的提出并要求甲方尽快给予答复,以免出现怠工、窝工的现象。对于图纸以外而增加的工程量要及时的作好施工签证并申报、签字。用合同赋予的权利合理的尽可能的增加工程收入,减少开支。
2.2技术组织方面
落实技术组织措施,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依技术优势来取得经济效益。工程应在开工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技术组织措施并列入施工组织计划,详细合理的绘制施工现场布置图以达到所用材料最省、施工最方便、减少浪费节约开支的目的,根据执行情况和节约效果对有关人员进行奖惩防止“理论上节约、实际上超用”的情况发生。
2.3安全方面
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办事,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施工现场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不允许有任何细小的疏忽。否则,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必须从现场标准化管理着手,切实做好预防工作,把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4质量方面
严格按照规范的规定和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对每道工序事先进行质量技术交底,设置施工队技监点、负责对每道工序进行质量复监和验收,降低返工、停工损失;根据要求和质量标准,合理使用人工和材料,减少质量过剩支出。
2.5劳动力方面
在实行管理层和作业层两层分离的情况下,项目施工需要的人工和人工费,由项目经理部与施工队签定劳务承包合同,明确承包范围、承包金额和双方的权利、义务。当实物工程量发生变化时要及时的调整人工和人工费,对在进度、质量、节约、文明施工等方面做出贡献的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反之要进行罚款。
2.6材料方面
材料采购实行“质量好、价格低、运距近"的原则,进场材料要专人严格计量。采取“量价分离"的方法进行费用计算,密切关注市场指导价,如遇价格大幅上涨,可向甲方争取按实补贴。材料的领取可采用“限额领料单”的办法,定期盘点,严格控制材料的消耗数量。随时掌握工程进度的材料实际用量与计划用量的比值。对于周转性材料要及时的回收、整理使用完毕及时退出现场,尽量的减少租赁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2.7机械管理方面
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合理的选用机械设备,作到既实用又经济;作好工序、工种机械施工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机械效能;同时,对机械的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防止操作不当影响正常的施工从而增加成本;做好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始终处于完好状态,随时都能正常运转,保持其完好的整体性。对于必须外租的机械设备,要对其性能和价格进行市场调查、摸底。
2.8财务会计方面
财务部门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审核各项费用的支出并对各部门成本招待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成本分析,减少不必要的工资支出,控制非生产性开支的数量,把好花钱关。
3工程项目成本分析
就是根据统计审核、业务考核和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对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工程项目成本分析要随着项目施工的进展,动态的、多形式的开展,而且要与生产诸要素的经营管理相结合。成本分析既要注重时效又要为生产经营服务,通过成本分析,及时的发现矛盾,及时解决矛盾,避免造成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发生难以挽回的损失,而且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有效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从而改善生产经营、降低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1)分部分项工程的成本分析是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分析的基础。分析的方法是:通过施工图预算确定预算成本。施工预算计划成本和实耗人工、材料确定的实际成本进行“三算”对比,分别计算实际偏差和目标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寻求今后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的节约途径,为竣工成本分析和今后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提供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2)月(季)度成本分析:月(季)度的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定期的、经常性的中间成本分析。通过对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分析。可以了解成本总量的构成比例和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例如:在成本分析中,发现人工费、机械费和间接费等项目大幅度超支,就应对这些费用的收支配比关系认真研究,并采取对应的增收节支措施,防止今后再超支。如果是属于预算定额规定的“政策性”亏损,则就雁控制支出人手,把超支额压缩到最低限度。
(3)年度成本分析:由于项目的施工周期一般都比较长,除了要进行月(季)度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外,还要进行年度成本的核算和分析。这不仅为了满足企业汇编年度成本报表的需要更可以总结一年来成本管理的成绩和不足,为今后的成本管理提供经验和教训,从而可以对项目成本更有效的管理。
(4)竣工成本的综合分析:凡是有几个单位工程而是单独进行成本核算的施工项目,其竣工成本的分析应以各单位工程竣工分析资料为基础,再加上项目经理部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施工项目只有一个成本核算单位工程对象,就以该成本核算对象的竣工成本资料作为成本分析的依据,主要包括成本分析、资料节超对比分析、主要技术节约措施及经济效果分析。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单位工程的成本构成和降低成本的来源,对今后同类工程的成本管理很有参考价值。
4小结
以上论述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搞好成本控制
(1)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成本控制体系。
(2)制订和完善成本管理责任制,指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
一、企业物流成本的三种核算方法
(一)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为提供详细的物流成本信息,有学者认为,物流成本核算应首先依赖于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但是仅靠传统的会计方法难以取得足够的所需数据来核算物流成本,而折衷之举就是对其作出若干修正。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采用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利用设置账户、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专门方法来记录和反映物流成本。完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在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明确物流成本项目。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首先要根据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对象确定本企业物流成本不同核算层级的具体项目。从目前看,企业物流成本的内容可以按照物流范围、支付形态、功能分类、对象等不同标准来确定,但要注意所确定的物流成本核算项目必须能全面反映本企业物流业务所发生的成本费用。
第二,企业应根据物流成本项目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的需要,设置好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薄,这是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关键。企业可以选择采用单轨制(即在现有成本核算基础上增设与物流成本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薄)或双轨制(把物流成本核算与其他成本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的科目、凭证和账薄)两种方式。企业应综合考虑自身的管理水平、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的高低来选择相应的会计核算模式。
第三,根据物流成本的核算特点设置物流成本会计报表。编制物流成本会计报表,提供本企业物流成本信息,是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所在。企业应根据物流成本管理需要来设置物流成本会计报表的种类;根据企业物流活动的基本职能构成或物流成本的性质设计会计报表的内容,其具体内容应与物流成本项目保持一致。此外,还可以编制“物流成本明细表”反映物流成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在实施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时,笔者认为企业还应关注以下两点:第一,物流成本核算属于管理会计体制范畴,不能纳入一般的财务会计核算体制中,以避免影响企业原有会计体制的正常运行;第二,个别物流成本科目的数据在原有会计科目中是无法获取的,也不能还原到会计科目中,如存货的机会成本这类损失必须在管理会计体制中进行核算。
(二)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是一种简单、易用的核算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统计原理,以公司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进行资料搜集、加工和处理,最后汇总出公司的物流成本资料。该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尺度,包括货币和实物尺度,并采用普查、重点调查等统计方法以获取所需要的核算资料。其具体做法是:首先对公司成本核算资料进行分析,从中分离出物流耗费部分,然后再加上会计成本核算中没有包括但需计入的部分,最后根据物流管理要求对上述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分类得出所需成本信息。我国许多企业在还未建立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之前,一般都实施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体制,且许多企业不愿意改变其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
(三)物流成本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传统的会计方法主要是沿着组织预算的思路对费用进行分类和归集,而物流活动常跨组织发生,两者之间存在矛盾。通常的财务会计在物流成本核算上存在着缺陷,因而不能提供对物流成本的准确量度。为此,理论界提出了作业成本计算法来解决物流成本的核算和管理问题。
作业成本计算是建立在“作业”这一基本概念基础上的,其基本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用作业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需要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产品”转移到“作业”上,以作业为中心。其计算程序主要为:首先确定主要作业,确认作业中心;其次以作业中心为成本库汇集资源,并将汇集的投入成本或资源分配到每一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最后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按各种成本动因分配到最终产品。该方法是以作业为单位,把成本按作业进行分摊,并以此为依据计算出产品成本,部分地解决了传统会计方法核算的缺陷,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是一种有利的尝试。同时,由于作业成本计算把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能提供更为准确真实的产品成本信息,从而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二、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应首先明确影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主要受三种因素的影响:(1)成本与收益的配比。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提供准确的物流成本资料,找出并消除物流成本的不合理部分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但同时物流成本的核算本身也有成本,需要消耗一定的经济资源。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前应对取得物流成本资料的耗费(成本)与取得的成本资料所能带来的经济所得(收益)进行权衡,进而决定应该选择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以及核算的详细程度。(2)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会对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成本核算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需要会计基础工作的支持,而会计基础工作的效率又与电算化程度关系密切。(3)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物流成本的核算是一项以人为主体的会计活动,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的高低会对物流成本核算模式的选择产生影响。不同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这两者的要求不同,所以在选择核算方法时要考虑到企业这两个因素的现状。
其次再来谈三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特点及选择。企业应根据不同核算方法的特点,综合考虑影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选择的各种因素,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核算方法。
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是一种较简单,实施成本较低的核算方法。该方法的缺陷主要是不能连续、全面、系统地反映物流费用,采用该方法得出的物流成本信息精确度相对较差。但由于目前我国企业还不能很全面、系统地把握物流这一概念,对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较低的企业而言,这种方法是可行、有效的。笔者认为,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具有简单、成本低、对会计基础工作水平要求不高等特点,中小企业可考虑使用该种核算方法,其适用于处于物流成本管理和核算初期阶段的企业。
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利用会计原理连续、系统、全面地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核算,期末汇总出物资总成本。这种方法具有以下明显优点:(1)核算的物流成本较为精确;(2)有助于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持续进行,通过这种方法,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了解日常的物流成本;(3)与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相比,会计核算方法可以减少物流成本与会计成本核算之间的重复性工作,有助于物流工作获得财务部门的支持,便于进行成本分析,进而推动企业整体管理效益的提高。但其弊端在于核算过程较为复杂,且现有的会计核算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这种方法掩盖了企业的基本活动,忽视了各项活动之间的联系,不能适应物流跨边界性这一特征,不能跟踪物流成本的真实发生环节;另外该种方法所实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因为物流会计核算、计算与产品成本计算是一项交叉工作,需要有高水平的会计人员等等。这种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大、具有良好会计核算基础、人员素质较高的企业。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港口企业在运营上主要采用扩张策略,注重规模产生经济效益。但是在重视规模的前提下很容易忽视成本管理发挥的应有作用。对于投资决策过程中的成本核算信息收集工作还存在问题,核算数据在为经营决策提供借鉴作用还无法满足新时期港口企业的需求;会计核算效果较差,局限于对传统的装卸、堆存、运输和港口管理业务进行成本核算,忽略综合物流多式、联运方式等物流技术发展的变化,不能够全面进行分货类或单船成本核算和分析;基础工作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港口成本核算效果;港口企业粗放型生产方式与成本核算要求无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不能够准确的测算出货物在港内的精确成本;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准确的成本核算和有效管理的动力,不能够认真履行港口成本核算要求,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和数据分解的准确性不高等。成本核算工作在港口企业管理过程中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在物资的采购上没有严格落实采购制度,导致采购成本增加、库存不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金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在作业调度安排方面缺乏统一规范的流程指引,只能够凭经验根据现场情况随机处理,导致直接装卸成本居高不下,不利于成本预控;单船成本测算分析不精细,使企业忽略了工艺环节的改进,装卸效率的提升;成本基础工作不完善,使得成本预算工作质量不高。这些方面反映了港口企业成本核算管理考核机制不完善,不能够将成本管理责任纳入到港口企业部门年度经济责任考核中或者考核比重过小。
二、提升成本核算管理水平措施
(一)树立成本核算管理意识,不断创新管理方法
港口企业应该加强对成本核算管理的认识,树立全过程成本核算管理意识,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强化危机感的培养。只有建立成本核算管理意识才能够提升港口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市场竞争力。在成本核算管理完善的过程中应该强化基础核算,将生产单位作为核算管理的重点,强化制度建设和落实,充分提升目标考核效果,将生产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作为港口企业发展的重点。
(二)不断强化基础工作,提升操作过程中的成本核算能力
基础核算工作是港口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重点。班组核算是队部核算的基础。加强队部和班组的核算工作,建立三层甚至多层核算体系,逐级汇集责任成本实际消耗数据及装卸机械运行情况是装卸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并且要做好操作过程中的成本核算,将港口分货类进行集中成本费用的统一分配。同时,利用这种操作确认每吨单位装卸或运输成本的核算。这将有助于不同货类间单位成本的比较,有助于同一货类不同航次间单位成本的对比,分析差异原因,有针对性加以改进,提升港口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市场竞争力。港口在工艺流程上要开展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根据港口企业码头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货物、不同船舶、不同操作机械等进行成本测算,从而制定有效的货物集疏方式,避免低效率、高成本的作业线;通过不同货物的单船成本测算,分析船舶作业中各种成本所占的比例,对所占比例较大成本项目,寻找形成成本高的原因,探索解决的办法。开展港口企业装卸成本核算管理应该与实际操作情况进行充分的结合,按照操作过程中的工艺流程进行详细的核算。同时根据港口部门交叉作业,装卸设备交替作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合理的分摊方法,这也是港口成本核算的重点和难点。
(三)完善成本管理责任制
港口企业要做好成本控制就要完善成本核算管理责任制的建设,包括成本核算制度、成本管理实施制度、考核规章制度等,建立起港口企业各层级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和成本考核的较完整的体系。强化成本意识,全员投入是成本管理的前提,通过增强员工的成本效益意识,提升成本核算和管理效率,最终实现全过程成本核算和管理。
(四)成本核算管理考核
保证港口企业各部门都能够做好成本核算管理的考核工作,将目标责任成本考核发展成为一种高水平的有效管理方式。
1.确定目标操作成本
在港口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效益为先的理念,加强港口企业经济效益成本目标建设。在进行成本核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年度目标计划要求,根据计划要求制定各项目标操作成本,同时要根据管理要求和机械状况变化对目标操作成本项目的适时调整。将目标成本建设融入到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并且使自身形成一定的压力,这样才能够保证围绕目标成本切实采取控制措施,能源等消耗,控制支出,提高效益。
2.分解目标成本,形成责任成本
为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必须把目标成本分解成为责任成本,把成本指标的压力、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成本职能部门和有关部室的各个层次上,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千斤重担众人挑”的成本责任意识,以此来调动全体员工人人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在目标成本的分解中,必须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成立由公司总经理为组长的成本控制领导小组,召开成本责任落实会议,把各项变动逐项分解落实到职能科室。第二,各职能科室将每项变动成本向每个成本消耗单位分解,使成本消耗单位都有一定的指标。指标分解到哪个层次好,主要看指标是否真正落实,有没有人具体负责。具体负责人是否能够控制,坚持谁能控制谁负责。
3.严格考核监督,奖惩分明,确保目标实现
为明确成本管理责任的界限,根据管理会计中的有关原理将目标责任成本进一步划分为不可控成本和可控成本,公司在考核时分别按责任成本的控制特性进行考核。第一,对不可控成本重点考核成本管理的职能科室,实行只罚不奖的政策。若成本没有控制在目标之内,按超支程度同比例扣减责任科室的年终奖励。第二,对可控成本(如:材燃料费、修理费、能耗等)实行双向考核。既考核成本管理的责任科室,也考核成本费用的承担部门。对成本控制的责任科室和成本费用承担部门按各要素费用的月度或季度支出总额进行核算,年度考核对支出总额进行汇总清算。另外还要制定配套政策,奖励那些控制责任成本成绩突出部门和个人,激励广大职工在控制成本中想方设法,献计献策;同样要扣罚在成本管理工作中松懈不力的部门和个人。对于条件成熟的成本费用承担部门,再进行班组责任成本三级考核,最终达到单机核算、单船核算,使责任成本控制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实质性地挂钩,达到增强职工成本意识,人人关心成本,处处精打细算的管理效果。
三、结束语
(一)银行等金融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方法尚不科学
分步法与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量、重复、生产单一产品品种的企业。银行等金融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更不同于生产企业。目前,分批法是该类企业实施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基本方法。然而目前,我国很多金融企业仍然采用分步法和品种法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与管理,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
(二)银行等金融企业成本核算的对象不够规范
成本核算对象是指企业在成本核算与分析中,应对企业的哪些成本进行核算和归集。成本核算对象的规范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本管理效果。目前,我国很多银行等金融企业都未实际认识到成本核算对象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成本核算中,没有对金融产品的品种和规格以及具体数量等问题进行充分分析与明确。企业所做的成本核算对象仅是以同一个核算对象作为依据。这样的成本归集势必不正确,也必然会导致金融企业会计期末所计算出的损益与实际数值之间差异较大。
(三)银行等金融企业费用分配方法不合理
企业在成本费用的核算与归集中,常会遇到一些“共同费用/成本”支出。很多金融企业面对这些共同消耗的成本费用,并没有制定一个恰当的分配标准,而是不管产品的数量、特点等因素,将当期的所有成本费用开支均全部分配给完工产品。这样的成本费用分配方法无疑会导致企业产品成本虚增,成本费用分配的方法明显缺乏合理性。
二、完善银行等金融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要点”分析
(一)成本核算与管理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
成本核算与管理无法一蹴而就。尤其是对银行这类金融企业而言,该体系的实现更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与耗费,并且在具体实践中需要不断的进行修改与完善。因此,笔者建议银行这类金融企业,可以以工序成本法为前提,由粗到细确定产品分类,循序渐进地取得产品成本的详细资料。其次,成本核算与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多部门协作方能实现。唯有各个部门都重视成本节约与有效管理,方能最终实现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盈利的目的。
(二)银行等金融企业应根据市场金融环境不断更新成本管理理念
现代金融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企业能否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理念。尤其是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金融企业应将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与成本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得到提高。面对复杂的金融市场环境,企业应密切关注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的发展状况和行业规划,了解竞争对手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威胁,从而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现状并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成本管理战略。另外,金融企业要注意不断更新成本管理理念,注意关注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潜在变化,加强企业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最终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三)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信息传递成为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企业对于信息传递的要求则更甚。日常经营中,金融企业应注意对于企业内部、行业市场、竞争对手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搜集,要做到全面且多样。同时,金融企业应建立自身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加强对市场行情变化、竞争对手动向等信息的重视,强调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速度和质量,注重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有利于公司领导层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加强成本控制。
(四)强调对于成本控制的监督和考评
加强金融企业对于成本的监控是企业最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首先,企业应时时关注大额资金的动向,对企业的大额开支要实行动态监控。严格大额支出的审批管理,检查该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有效。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纠正,确保成本管控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合理合法的;其次,金融企业应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企业应首先建立一套完备的成本预算体系,该体系可以将成本预算具体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部门再根据本部门的岗位设置等情况将部门预算分解到每一个人员,各岗位人员对本岗位的成本预算负责,进而建立起一套覆盖全企业各个岗位的成本管理控制网,使成本管控落到实处;再次,金融企业要加强成本管控考核,对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成本控制效果进行考评,再将考评结果与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相挂钩,以切实的奖惩提高每一个员工对成本控制的执行力度;最后,企业应注意对成本控制结果的分析,注意对于各职能部门成本管理原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掌握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阶段成本管理的第一手资料,研究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将研究结果及时反馈给公司高层领导和各部门领导。同时,各部门领导应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对前一阶段的成本费用情况加以分析和总结,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经营成本。
(五)适当引用高科技方法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关键词:知识经济;成本核算
知识经济(KnowledgeEconomy),又作“基于知识的经济(KnowledgebasedEconomy)”,是一种正在形成中的崭新的经济形态,它对我国甚至世界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当今知识经济正开始替代工业经济。
软件知识产业的勃兴是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初具框架的标志;以知识作为资本发展经济,知识将作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软(件)的比例在整个经济中的份额大大增加,包括专利、商标等在内的无形资产在整个经济资产中的比例大大上升,咨询业日见兴盛,作为工业经济主干的制造业已注入越来越多的新科技知识。信息是知识经济发动机的燃料。在知识经济社会里,我们必须熟悉半导体、芯片、光盘、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网络的产生、虚拟技术等的广泛应用。
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包括教育、经营管理乃至领导决策等活动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工业经济时代,可以设置各种壁垒来保持竞争的一方,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再有壁垒可以保护落后。任何企业,都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那么,企业核算应该从哪方面入手呢?
1改进对无形资产的核算
我国目前财务会计中涉及的无形资产仅有专利权、商标、商誉、版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和专有技术,对于自创的无形资产很少单独进行准确的计价和核算,且无形资产的价值都在不少于周年的期限内均衡地摊人管理费用。然而,知识经济社会中无形资产的内容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目前美国评价公司时涉及的无形资产已达20多种,且有日益增多之势,除了以上所列内容外,还有公司名称、企业品牌、服务品牌、业务伙伴、融资关系、长期顾客、职工的教育状况、业务能力、工作能力以及企业文化。管理水平和各种有益协定等等。这些无形资产已构成企业资产的主体部分,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因而必须改进现行的无形资产核算。(1)正确计量各种无形资产,提供完整的核算资料。企业的无形资产一般有外购、自制和接受投资三种。对于外购的无形资产应以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入账;对于接受投资的无形资产应以评估价值或协议价值人账;对于自制的无形资产则应以其研究开发成本或未来收益的现值计价入账。(2)应将无形资产的价值摊入产品成本。知识经济社会中,有形资产的地位急剧下降,产品成本中知识资源磨损价值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如果无形资产还像现行财务会计那样核算,则产品成本会严重失真。因而计算产品成本时,应计算四大生产要素的消耗特别是知识资源要素的消耗,对于有些无形资产如商誉、企业品牌、管理方法等在摊销时,可保留其传统的核算方法,将其价值摊入管理费用;对于服务品牌、业务伙伴、长期客户等无形资产可以在其摊销时记入“经营费用”,也可以仍然记人“管理费用”;对于职工教育状况、工作能力、业务能力等人力资源则应摊销记入成本;对产品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则必须在摊销时记人产品成本,可增设技术、专利、人力资源等成本项目进行核算。(3)适当调整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知识资源一方面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其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快,因而应适应其更新的速度调整其摊销的期间和方法,可以像当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那样采用快速摊销的办法,也可以适当缩短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这样,既能准确地核算无形资产,又能准确地进行知识产品成本的计算。2改进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关键词石油企业成本核算成本控制
1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是中国石油企业实现新世纪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石油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运行效率低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而随着中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科技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石油生产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在充分认识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前提下,制定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是中国石油产业在新世纪开始最迫切的任务。中国石油企业面临的挑战来自多个方面,一方面国际竞争环境日益严峻,而同时企业自身缺乏足够的应对这种竞争的实力。在中国石油产业传统的政府规制体制下,石油产业的主要业务由中央政府垄断经营,也就造成石油生产企业长期以来是事实上的自然垄断行业。但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石油工业必将受到强烈的冲击。这种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关贸壁垒将被拆除,中国的原油开采将随国际油价波动。国内外市场接轨后,通过石油进出口,中国国内的油价与国际市场油价会相互影响,通过市场的机制和力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价格接轨。由于国际石油市场容量和交易规模极大,这种相互影响将主要表现为国内油价追随国际市场油价变动,并受国际市场制约。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状况,将因国际石油贸易量和交易价格的波动处于不稳定状态,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增大。而且国内的原油价格和国际市场接轨后,由于国内石油生产企业没有直接影响石油价格的能力,而只能被动接受国际价格,因此,国际油价波动将能够直接影响上游企业的收益;
其次,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一些实力强劲的跨国石油企业已经开始进军中国的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直接与国内石油生产企业展开上游竞争。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壳牌、埃克森、美孚和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等一些外国公司进一步深入参与了我国陆地、海上油气项目的勘探开发。这对于长期以来在国内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一些石油生产企业来讲,无疑是非常大的冲击;
第三,国内石油缺口逐渐变大,出于国家战略考虑,对石油生产企业的要求将越来越高。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石油需求量也是节节攀升,并且国内石油生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2000年我国的原油进口曾达到7027万t,创下最高纪录,此后2001年、2002年原油进口数量都有所下降。按照2003年上半年中国原油进口4380万t计算,2003年全年的原油进口量估计会突破8000
万t。正是由于原油缺口逐渐变大,国内石油企业必然将承受在降低消耗的前提下提高原油产出的巨大压力。因此,石油生产企业也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以适应新时期国家战略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中石油和中石化相继将“低成本”和“走出去”战略作为新世纪的重点发展战略,试图进入开发成本相对较低的国际石油开发市场。同时对投资者承诺,将大幅削减操作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从本质来看所有这些战略都是围绕一点进行,就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最终增强企业应对日益增强的国际竞争的能力。因此,降低油气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已经成为新世纪石油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关系到中国石油企业的长远生存和发展。
2对产量的片面追求和成本考核的不合理是石油企业成本过高的重要因素
最近10年的相关数据显示,国外石油公司的生产操作成本发展趋势是稳中有降,保持在2~4美元/桶之间,低于国内石油生产企业5美元左右的水平。从综合生产成本来看,国外石油公司基本稳定在10~12美元/桶左右,而2003年中石化石油企业年均17.8美元/桶,折合人民币约950元/t,并且在中原等部分开发较早的老油田区块,综合生产成本还在逐年上升。国内石油企业生产成本远高于国外企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很重要的两点在于:对石油产量的片面追求和成本考核体制的不合理。
2.1过分注重产量而不是经济效益使企业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由于石油的重要意义,多年来在石油企业内部始终都是“成本服从于产量”,不论是在前期勘探还是后期开发环节,都将产量的保持和提升作为资源投入的最重要的核定标准。尤其中石化和中石油上市后,各大油田更是感觉到了保持和提升产量的巨大压力。而且在对于企业管理人员和一般基层生产者的绩效考核中,产量始终都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但是对于一个应当以盈利为目的的现代企业来讲,过分注重产量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其深远。一些油田和区块经过了几十年的勘探开发,本身已经进入了正常的产量递减期,勘探和开发的难度将逐渐加大。出于对经济效益的考虑,国外公司对高操作成本的油田和油井一般进行废弃处理,而国内企业注重产量,为了稳产和高产往往会加大成本投入而忽视由此产生的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重大影响,大量采用增产措施。这些措施所发生的费用并不等同于一般的维修费用,其强度要远远超出一般的维修费用。在油田(区块)开采的中后期,措施费用要占到操作成本的30%~40%。
由于目前开采技术的限制,对于很多老区块的高投入往往很难收到高产出。过分注重产量而不顾开发的经济效益,最终造成了对资源投入缺乏合理科学的评估,无法规避和降低投资风险。再加上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石油企业没有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机制,使得石油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缺少和国外大型石油公司竞争的实力。
2.2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国内石油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无法做到对投资效果的科学评估,不利于企业的成本控制
美国石油公司的油气成本核算方法———成果法堪称世界上最为成熟、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油气成本核算体系和技术方法。根据美国SEC颁布的《SX4—10条例》的规定,油气生产活动分为四个阶段,相应的油气成本也分为矿区取得成本、勘探成本、开发成本和生产成本四个组成部分。各部分的基本定义和主要构成如下所述:①矿区取得成本。是指购买、租赁或以其他方式取得矿区(即矿产权)时发生的成本。包括租赁定金、购买或租赁矿区选择权的成本土地租金、经纪人手续费、登记费用和法律费用以及为获得矿产权发生的其他成本。②勘探成本。是指发生在可以保证勘查的确定区域和被认为具有油气储量前景的正在勘查的特定区域的成本。勘探成本可以发生在取得矿产权之前或以后。其主要类型有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成本、未开发矿区的持产和保留成本、干井贡献和井底贡献、钻井和准备钻探井的成本以及勘探型参数井的钻探费用。③开发成本。是指为了获得接近探明储量的机会和为建设用于开采、处理、集输和存储石油和天然气的设施而发生的成本。特别是为建立提高采收率系统的成本也包括在开发成本中。④生产成本。是指运行和维持井与有关设备和设施而发生的成本,换言之,是指为把石油和天然气提升到地面并对其进行处理、集输和储存的成本。其内容主要有运行井和有关设备与设施的人工成本、修理和维持费用、材料及供应品和消耗的燃料及动力、探明矿区及其之上的井及有关设备与设施的财产税和保险税、生产税。
成果法与我们石油企业核算方法最大的不同在于,国外勘探开发的资本化支出(不含辅助设备支出)是按生产的油气产量逐年折耗、摊销,投资回收与产量挂钩。在这种核算方式下,投资的效果直接反映在石油产量上,可以科学合理地对投资效果进行量化和考核,从而决定投资的合理性,能够更为有效地决定资源分配比例和流向。是把资本化的采油气井、注水井及地面设施等固定资产,按规定的年限计提折旧,没有与产量挂钩,使油气产出与成本不相匹配,造成油田高产时效益虚增,低产时成本压力加大。考核方式的不科学使得在确定投资效果时,无法真实反映单位产量的成本消耗以及不同区块之间、不同油井之间的成本分摊情况,而只能反映一段时间和范围内成本消耗和产量情况。这就造成在进行投资的可行性分析以及项目后评估时,很难得到准确的信息,对于科学合理地进行投资决策是非常不利的。
3对石油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几点思考
3.1对勘探开发资本化成本应按“产量法”摊销
目前,很多油田以及区块已经进入开发后期,含水量大,开发困难。但是在原有的成本核算体制下,很难真正反映出这部分区块的勘探开发成本消耗,从而给企业决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油气成本核算方式与国际通用方式的接轨,有利于客观考核油气生产活动的经营状况,保障降低成本措施更有针对性地实施。同时对于石油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评估和决策体系,增大勘探开发的合理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2应逐步由注重产量向注重经济效益转变
原有的过分注重产量的生产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经济时代对企业提出的严格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决策时将重点放在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由于大量油区的老化和减产,如果产量大幅下滑就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石油企业拓展勘探开发领域,在更大的范围寻找优质储量。获得高品位的经济可采储量,既是增强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基础,更是从源头降低油气成本的重要途径。因此,从企业长远效益出发,必须拓展勘探开发领域,力求在新的勘探领域寻找到优质储量。
在拓展可开采区域的同时,还必须注重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含量,降低成本消耗。利用Solow模型对大庆、胜利等石油管理局的历年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国内石油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最好也就是48%左右,而国外大公司一般可以达到80%以上。石化集团公司创造1元利润需投入的管理费和销售费为国外公司的8~9倍。中国石化拥有员工比世界前四大公司员工总数还要多,人均创利仅为壳牌公司的1%。因此,提高经济效益必须要求不断提升技术创效能力,同时不断降低人工成本,精简机构和管理层次,提高组织效率,最终培育石油企业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萧琛.全球网络经济[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朱国宏,刘子馨.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1.不合理使用材料,以至严重浪费
现今,我国大多企业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材料浪费。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现今企业的材料审批制度不够完善,也没有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限制材料的使用和发放,以至于用料程度没能够达到最大化和材料使用不够合理。第二是在材料使用的过程中,对消耗的控制力度相对比较薄弱,而且企业材料回收利用率低。
2.库存不合理使材料严重堆积,管理成本增加
一些企业为了保证能够正常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免不了堆积大量的材料,因此,企业库存管理成本大大的增加,不能充分的利用有效资金。在保证企业能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材料的库存,才能减少材料堆积成本。
3.材料库管不够严格,导致难以保证材料的质量
材料的质量是企业产品的根本,重视材料质量的审核已成为企业保证生产出好产品的保障。就我国的现状来看,材料库管和审核没有能够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材料入库时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验收,材料出库时也没有采取相应的程序进行严格把关,导致不能够有效保证材料的质量。
4.材料账务核算不够规范
财务管理人员采用不当的处理方法,以至材料成本核算不切实际。在审核领料单、验收单、调拨单、购货清单、购货发票、购货合同的过程中,财务人员不够仔细认真,导致所处理的票据与材料实际流通量不相符、与相应的财经制度不相符,甚至由于金额计算的差额导致材料账务核算不实。因此,需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端正工作态度。在审计监不够严格的情况下,企业甚至虚拟操纵材料出入库,进而获取相应的利益,例如库房虚拟增加入库,然后同时出库,财务账挂应付账款或暂估材料,作出库成本,已达到非法获取利润的目的,也有减少出库,达到虚增利润造成潜亏的情况发生。现今,我国的企业材料管理的过程中还有着比较大的不足,企业相关部门不能做到仔细的盘查库存材料,企业材料账目做得不够规范,以至于企业材料管理不能够顺利有序的展开工作。又因为企业的生产状况与材料管理严重的脱节,材料浪费的情况日益严重,以至于企业没能够最大化的实现经济效益价值。
二、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1.加大材料采购的控制力度
顺利地开展企业材料采购的工作,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首先是验收要先分析材料市场的具体情况,且把握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两者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相结合,制定出相应可行的采购计划;然后是在采购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对采购人员进行从业素质培训,帮助他们全面的了解自身的工作从而知其重要性,抵制各种不良诱惑;最后是需要完善相应的验收入库出库制度。做好材料入库的验收,并做好相应的报告,在获得质量部门的批准之后才能进库,同时,应该做好出库材料的登记和检查,保证出库材料记录的有效性。在降低材料成本的同时需要保证材料的质量。
2.科学地管理库存,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秩序在不断地完善,企业材料市场相对比较成熟,为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企业需要结合内部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积压库存模式进行改进,完善企业发展的库存制度。同时,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材料的库存量要适当地增加。科学地管理库存,才能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使企业仓库管理的成本降低,确保企业的有效资金达到利用最大化。
3.完善材料的使用管理制度,避免材料浪费
为了保证能够提高企业材料的高效利用率,需要完善的材料使用管理制度提供依据和理论指导。现今,我国大多企业材料使用管理制度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要完善企业材料使用管理制度,需要制定合理的材料定额、进行科学的材料预算管理、提高材料的综合利用率和合理的产品材料用量等方面的改革。因此,企业要一材料使用管理制度为基础,结合企业在生产中利用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的利用材料的有效性。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企业资源回收的利用率不高,不仅会增加企业的材料成本,还会对资源造成浪费和污染了环境,不符合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引进先进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并将其应用到企业的废弃物回收环节中,对废弃物进行合理适当的处理,实现回收再利用。
4.要有严格的对账记录,保证账实相符
对账制度在会计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对账是把账本记录数据与库存数据进行核对,能够确保账本记录的真实准确性和正确性。企业必须对库存实物进行定期的盘点统计并编制材料分类盘点报表,还要与其相关材料的总账明细账进行核对。在对账的过程中,需要审计等相关人员在场进行监督,以确保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对账能够确保材料出入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防止利用材料出入库操纵从中获取利益的不良行为。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