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0 04:43:03
序论:在您撰写数据库技术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分析动机
1.1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数据库技术》课程前学习者已经学习了《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和《数据结构》等先行课程,“概念结构设计”教学内容安排上是在数据库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SQL语言和关系数据理论之后,“概念结构设计”部分包括概念结构设计的概念、方法与步骤、数据抽象和视图的集成。本部分内容的重点是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难点是根据具体系统内容的描述设计基本E-R图。
1.2学习者动机分析
“概念结构设计”较抽象,学习者需要从复杂的实际应用中找出数据库设计中的关键因素,学习者尚不知该内容在整个数据库设计中的重要作用,鉴于此内容的难度较大,易使学习者知难而退,对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
2动机策略设计及实施
2.1课程导入
2.1.1教学内容
将49名学习者分为5个小组,利用课前时间每组分别分析淘宝、京东、当当网、1号店、天猫的网上购物流程,并分组进行调查汇报。提出问题:你分析系统中的商品有哪些属性?订单包括哪些内容?订单与客户和商品之间的联系及涉及的实体有哪些?订单有哪些状态?知识回顾:实体、属性和联系的概念,选课E-R模型实例。
2.1.2动机策略应用
注意策略:通过问题引入,让学习者主动思考,引起学习者有意注意。相关策略:通过知识回顾,帮助学习者建立已有的E-R模型与概念结构模型设计之间的联系,建立脚手架从而降低新知识学习难度。自信策略:选取学习者们熟知的购物网站为例,增强学习者信心。
2.2课堂教学
2.2.1教学内容
基础任务:定义购物网站生成订单的事件,通过E-R模型进行概念结构设计。汇总各小组提交的设计结果,总结学习者的概念结构模型设计,如图1所示。来源: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6EDE07)和哈尔滨师范大学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项目(X2015-2-003)的研究成果。提高任务:上述模型中当客户提交订单但未购买商品将减少商品的库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请学习者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办法。教师提示可将多对多的联系拆分为两个一对多的联系,根据订单的状态通过程序确定是否实际减少库存。按照之前分配的小组安排学习者讨论并提出新的设计方案,学习者讨论是教师到各组进行引导和巡视[2]。讨论:经过学习者讨论,分析新概念模型设计的合理性。小组汇报并由教师汇总修改后如图2所示。
2.2.2动机策略
注意策略:教师播放课前录制的网上购物过程的动画,引起学习者注意。自信策略:教师按照基础和提高两类任务进行分层布置,利于搭建脚手架、激发学习者自主思考,增强自信。
3评价
学习者对各自小组设计的E-R模型进行评价,小组间进行设计结果互评,教师对每个模型的设计过程、小组合作情况和设计结果进行总结性评价。满意和自信策略:学习者经过深入思考进行互评,体验设计被认可和逐步求精带来的喜悦。教师的点评认可其设计结果提高学习者信心。
4结论
通过该方法的学习,学习者在练习和期末考试中能够熟练准确的对复杂的需求通过E-R模型进行概念结构设计,因此,ARCS模型应用于《数据库技术》教学有助于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韩玲玲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访问,空间数据库引擎(SDE),C/S模式,ODBC.
引言
近年来,网络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这就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作为信息密集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上升到网络平台可谓适逢其时.但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除了国外极少的公司拥有网络版的GIS之外,在国内还处于试验研制的阶段.因此,尽快地研制出我国自主版权的网络GIS的原型和产品,并在技术手段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1网络计算的几种模式及特点
(1)传统的集中式.这是一种主机-终端模式,所有的计算任务和数据管理任务都集中在主机上,终端只是主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延长.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容易管理,缺点是对主机的性能要求很高,也浪费了作为终端的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并且从性能价格比来看,在购置费用相当的情况下,一台主机的性能往往比不上几台计算机所组成网络的性能;因此这种模式已逐渐退出主流.
(2)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简称C/S)模式.一般说来,在这种模式下,服务器只集中管理数据,而计算任务分散在客户机上,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络协议来进行通讯.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数据请求,服务器将数据传送给客户机进行计算,计算完毕,计算结果可返回给服务器.这种模式的优点充分利用了客户机的性能,使计算能力大大提高;另外,由于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通讯是通过网络协议进行的,是一种逻辑的联系,因此物理上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两端是易于扩充的.它是目前占主流的网络计算模式.
(3)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用户端只需一通用的浏览器,如Netscape或Explore,便代替了形形的各种应用软件.服务器则为Web服务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通过TCP/IP这一通讯协议进行连接.浏览器发出数据请求,由Web服务器向后台取出数据并计算,将计算结果返回给浏览器.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由于用户端所用软件只是一个简单的浏览器,用户基本上无需培训,用户端软件也无需维护;软件的升级与修改只在服务器端进行,对用户透明;服务器与浏览器可处于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其缺点为:Web动态技术不够成熟,各种标准有待统一,如各厂家的动态协议互不支持、浏览器之争等.总之,它是一种先进的但发展还未成熟的技术.
基于以上的分析,应选择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作为GIS访问网络数据库的实现模式.
2C/S模式下的GIS访问网络数据库的结构设计
设计在总体上分为C/S两层(见图1),以充分利用C/S模式的跨平台、易扩充、数据独立等优点.在client端又分两层来进行设计——GIS功能层和数据请求层,GIS功能层是GIS的功能实现部分,数据请求层是GIS的数据实现部分.数据请求层作为一中间层,起到数据转换的作用,对上是具有GIS特点的数据文件,对下是标准的数据库记录.这种分层设计的形式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单机版本GIS研究成果;另一方面,GIS功能层和数据请求层的开发可同时进行,只要接口标准不变,本层的变动不会影响到另一层.
Fig.1ThegeneralframeworkofGISaccessingdatabasebasedonC/Smodel
值得一提的是ESRI公司的空间数据库引擎(spatialdatabaseengine,简称SDE)的设计方案(见图2).它是目前国际上领先的GIS数据处理的网络计算模型.其数据的访问形式为:由用户的应用程序(userapplication)通过SDE应用编程接口(SDEAPI)向SDE服务器提出空间数据请求,SDE服务器内存放有空间对象模型,并依据空间对象的特点在本地完成空间数据的搜索,并将搜索结果通过网络向用户的应用程序返回.
对比图1和图2可以看出两者采用的都是C/S模式,并且都将GIS功能实现与数据请求进行分层处理;所不同的是面向数据库的数据请求实现的位置:图1在客户机端实现,图2在服务器端实现.在服务器端实现的主要优点为:(1)对于空间对象模型及相关的计算模式的升级可以只在服务器端实现,而且对客户机端透明;(2)由于SDE服务器与数据库ORACLE7.2的结合非常紧密,因此数据的搜寻速度非常快.对于图1来说,把数据请求层放在客户机端,对数据库的依赖程度就不同于SDE服务器,后者对数据库的选型有极强的依赖性(目前SDE服务器只在ORACLE7.2实现),相反,它是一种非常开放的结构,它所支持的服务器不但可跨数据库系统平台,而且还可跨操作系统平台.可以说,图1和图2两种设计模式的优缺点是相互对应的.
3数据库访问方式的比较
基于程序的访问数据库的几种方法如下.
(1)专用的数据库访问工具.如PowerBuilder,Delphi等,它偏向于对数据库中数据的管理和显示,具有限的计算功能.既不适于用它来开发GIS应用系统,也难以将它们的数据操纵功能与现有的GIS应用系统紧密结合.
(2)嵌入数据库语言的常规语言.各数据库厂家为了让用户程序能直接访问自已的数据库,基本上都提供了专有的面向C语言的预编译头和静态库,如Sybase公司的OPENCLIENT和ORACLE的PRO*C.
(3)开放数据库互连性应用编程接口(opendatabaseconnectivity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简称ODBCAPI)[2,3].它是微软(Microsoft)公司提出的数据库访问形式.它通过确保所有的应用系统遵循标准的调用层接口,提供对特定数据源命令进行解释的驱动程序来保持应用系统的互用性.这样的应用系统是开放的,只要有相应数据源的ODBC的驱动,它就无需改变代码而可访问相应的数据库.
在确定访问数据库的方式时,ODBCAPI的开放性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这种方式在效率上不如第二种访问形式.应说明的是:ODBCSQL语法分为3层,即最小层、核心层和扩展层,尽管目前的大型数据库都能支持到扩展层,但为了保证应用系统的开放性,在具体编程实现时,尽量只使用最小层和核心层的语法.
4某电信局配线系统的实现
客户机为MAPGIS/ODBC/WINDOWS95,服务器为SQLSERVER/WINDOWSNT,要访问的相关表中记录约为13万条.要求从地理底图上选中某一DP,在数据库中寻找出从这一DP到配线架的可用通路,并在数据库中作相应配线修改.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1)程序实现了MAPGIS访问网络数据库的功能;(2)客户机和服务器均为PC机(主频166MHz),每次操作反应时间为数秒,换机观察,发现服务器的性能是整个网络计算的瓶颈.
5结论
(1)C/S模式为目前网络平台GIS的首选,将GIS功能与数据库访问分层实现有利于保护现有的开发成果;(2)将数据请求层放在客户端和以ODBC作为数据库的访问方式保证了应用系统的开放性,其访问可跨越数据系统和操作系统平台;(3)实例表明,应用系统的反应速度更多取决于服务器的性能,而不是ODBC的效率.
参考文献
1/base/common/userconf/proc96/TO100/PAP094/P94A.HTM.1998.4
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了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升级,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能在满足信息统筹管理的基础上,对相关数据进行系统化整合。其一,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具有组织性特征。在计算机数据处理过程中,由于数据具有一定的连接性特征,因此,要将具有关联结构的数据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统筹化的数据库。主要是借助一种特定的关系进行数据组织以及匹配,确保组织解构特征的实效性,也能强化数据之间的关联维度[1]。其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具有共享性,在数据应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数据的共享模式,也是建立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目的,因此,要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就要结合数据模型和数据共享参数进行系统化处理以及信息管控,确保使用效率的完整度,也为信息利用效率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计算机数据库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就目前技术的发展结构而言,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实际运行过程中,整体技术维度和技术运行机制也在发生改变。第一,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范围在逐渐扩展。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频率和市场前景越来越大,无论是工业、农业以及文化产业等,都将其视为有效的信息处理工具[2]。因此,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和适配性尤为重要,各行业也在自身发展进程中不断摸索和技术优化,真正建立切实有效的管控模型和管理机制,确保管理维度的实效性,也为信息结构优化奠定坚实基础[3]。第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也在探索中逐渐得到强化,也突显出计算机数据管理项目的具体要求,只有优化其安全价值,才能更好的建构高度机密性以及敏感性数据管理维度,保证了信息备份管理以及恢复功能的有效性,对于数据信息的复制和备份,要在优化信息维度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了数据库的安全性升级。
三、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优化路径
(一)优化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安全性
要保证数据完整性,就要从安全应用以及安全管控模型出发,建构系统化管理维度和管控要求,保证数据在得到共享的同时,相应的数据信息也是安全准确的。因此,技术人员要结合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相关要求,提升信息完整度和安全性[4]。
(二)优化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实践性
在实际信息管理和信息控制过程中,要积极落实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机制,确保管理维度和管理效果的最优化。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将数据库原理和数据库管理技术模型进行深度管控,是提升数据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的重要路径,也是研究数据分析机制以及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模型的重要参数,因此,要保证理论联系实践,建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整体。
(三)优化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技术性
对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来说,最基本的就是技术参数,因此,要保证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得到推广,最基本的就是要保证技术模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并且积极落实计算机共享体系。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规避数据库被非法入侵,确保其技术安全和信息共享安全。但是,在实际管理机制中,信息的绝对安全存在风险。提升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技术安全性,能更好的落实信息应用价值,确保信息维度得到有效优化。因此,相关项目技术人员要利用加密技术对非共享信息进行系统化管控,提高管控效果的同时,积极落实技术性管理要求,借助权限管理机制、数据加密技术以及强制存取控制技术等措施,进一步优化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技术安全性[5]。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管理过程中积极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能在满足共享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的实用性价值,确保信息得到充分利用,也为实践优化提供动力,确保技术模型以及信息管理维度之间形成有效的控制机制,也为数据应用研究奠定坚实基础,保证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信息管理之间的优化契合。
作者:陈文杰 单位:
参考文献:
[1]王瑜.探究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与实现途径[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5(11):2074-2074.
[2]温林芝.试析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技术与方法[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15(04):183-183.
[3]赵宏飞,国静萍.试论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防范技术及安全管理[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15(04):190-190.
1数据库技术在工程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1建筑工程管理的理念。如今我国的社会不断地进步,和谐社会建设成就突出,建筑工程的经营管理已经不再是单一的高效益,如今工程企业所追求的不仅有高效益的工程质量还要有较低的成本,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成本的控制,才是一种有效的合理的全方面的管理过程。
1.2目前建筑企业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以往相比,我国的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业水平还很低,存在着很多经营管理上的问题,比如执行力较差、科技含量不高、方法比较老旧、管理者思想保守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困扰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如何利用科技的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是管理们迫在眉睫的任务。
1.3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的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我国也不例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在广泛的使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成果,并且把这些成果渗透到工厂的生产,公司的管理上来,不仅提高了生产的效率,还能不断的节省成本。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金进步。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高效的处理各种事物,能够利用逻辑的关系来结实一些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的控制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预算,可以根据预算的数据不断的控制工程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对工程的施工提供可靠的保证。如今数据库不断的运用到建筑工程经营管理中,可以利用数据库高效准确的对数据进行管理,如今设计一个以数据库为核心的管理平台极为重要,可以发挥数据库的优势对建筑工程企业的各项管理进行服务,不断的深化企业的管理制度,控制工程的成本。
2建筑工程管理的数据库设计
2.1选择合适的建筑工程管理数据库系统。在建筑工程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数据库的选择,数据库的选择直接影响系统的功能和效能,因此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结合系统的应用平台以及数据库的开发支持的情况来选择数据库,经过分析和研究,得出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在选着数据库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由于在成本预算和核算的过程中处理的数据比较多,因此必须选择功能强大的数据库作为系统的核心;第二,选择的数据库必须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还要能够让很多的用户进行访问;第三,一定要能够进行扩展和伸缩,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确定数据库的使用;第四,所选择的数据库的维护功能必须完善。在选择数据库时可以参考以上几点进行选择。
2.2建筑企业管理数据库的设计。在数据库的设计中包含一个名词叫表空间,它主要是数据库的逻辑划分,基本上每一个数据库都会有一个表空间,数据库中的表空间主要是用来存放数据字典和回滚段,在数据库的运行中一定要减少输入和输出的冲突,在这里表空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表空间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输出量进行逻辑的划分,可以做到表空间和系统应用的衔接,具体的实现方式主要还是通过数据段、索引段以及回滚段来实现。
2.3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顾名思义就是存储数据的仓库,它主要是按照数据的结构来组织和存放、管理数据,在这个系统中管理的对象就是建筑工程企业在施工项目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的基础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是来自基层的管理人员,并且这些数据都是一手的资料,比如,施工过程中运用的一些钢筋混凝土的标准表数据以及混凝土的一些标号等,除了需要这些数据以外,还要有一线的管理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确认、合适以及提炼,经过相关工作人员的手工处理以后,才能得到一些原始的数据,这些数据是计算机无法得到的,只有得到这些数据以后,才能输入计算机进行逻辑的运算,这些原始数据都是成功利用数据库原理控制经营成本的前提。建立数据库不但能够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还能对数据进行共享,这样就能保证数据的独立性实现数据的集中控制,这样还有利于数据的维护。
2.4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建立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建筑工程企业管理系统,首先就必须把数据的管理作为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利用数据库的功能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全方面的参与到工程的管理中去,可以实现一个人输入的数据可以让很多人使用,每个工作人员都可以随意的调用一些有用的数据进行管理,系统也会自动的进行数据的流传。
2.5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在系统设计的初始阶段要根据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调研,这里主要调研的对象是工程的成本,只有结合实际的情况以后才能了解建筑工程企业的需求,根据软件的基本原理来建立数据库的基本结构模型,本文所设计的系统在明确了工程的基本需求以后给出了以下几种功能:在本文的系统设计中需要强调的是在系统的设计初始阶段要对工程的任务进行详细的分解,利用项目的进度以及项目的成本控制来对项目中的各个数据进行采集额处理,这样才能实现项目建设过程的重精细化管理,可以为项目的管理者提供决策的根据。
2.6经营管理系统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本系统可以实现项目的事前计划控制,还可以加强项目中的一些过程的控制,可以使得在项目的进行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不断的反馈项目中所产生的问题,可以利用现在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把一些数字化的管理模式运用到每一个环节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好工程的成本,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1)数据库信息系统在事前经营管理中的应用。项目开工的起初,由一些预算人员对项目进行预算,完成对总体项目成本的预算,并且分工协作把预算的工程量进行分类和整理,并且把这些数据进行输入计算机中建立数据库,通过信息系统传到各个部门进行审核。成本控制是企业的主要任务,上级的公司必须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成本的控制,严格的核实工程的量,可以利用信息平台来编制一些核算表,并通过数据库进行处理,可以对每一个经费进行分类,分成几个核算的分表,然后把这些表发到每一个部门进行审核并且通过数据库系统提供一些提料计划;(2)数据库系统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数据库信息系统可以在管理中严格的执行合同上的条款,这样可以严格的控制一些用料的浪费,并且制定一些奖惩的措施,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3)数据库信息系统在事后管理中的应用。在信息系统使用以后就可以处理一些事后的纠偏控制,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更方便的管理方法,还可以根据工程建设的进度对成本进行控制,非常方便实时的成本控制。对日后的一些新的项目也有一些参考的价值。
3结束语
论文摘要:该文概述了广东省水文数据库现状,讨论了水文数据库表结构3.0与4.0的主要差异,针对水文数据库由表结构升级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流程与解决方法,并用以对表结构3.0进行优化、调整、补充,完成了表结构到4,0的升级。
1我省水文数据库现状概述
水文资料是水利工程的基础,为了达到准确快速地提供水文资料,资料的 科学 存储是个关键问题。当前水文资料主要包括:降雨量、蒸发量、水位、流量、含沙量等内容。数据库是现今 企业 数据存储的主要方式,应用数据库技术来存储水文观测资料就形成了水文数据库。在水文数据库中数据以表的形式存储,这些表的名称、表中每列的名称、数据类型等称为表结构。
广东省水文数据库由1991年开始建设,到1998年建成验收,至今每年都加人新的整编数据。水文数据库的建立改变了水文资料以纸介质存储数据的方式,使资料的存储进人磁介质的时代,以 电子 版本的方式提供数据极大方便了数据的查询和使用,为水情专用数据库、三防指挥系统、流域水信息与管理等许多水利信息化项目提供了方便,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文数据库使用sqlserver2000做数据库管理系统,表结构经历了由1.0版本到3.0版本的演变过程。WWW.133229.cOM3.0版本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版本,历经十年的应用,在水文数据存储的标准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长期的应用中3.0版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于是部水文局组织有关专家在3.0的基础上修订形成了4.0版本。从而使我省水文数据库从3,0版本到4.0版本的升级成为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2水文数据库表结构3.0与4.0的对比
水文数据库表结构3.0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时间维的处理不合理;②一些表表列数太多;③一些有用数据没有建表存储;④没有字典表。
表结构4.0针对以上缺点做了改善,首先使用时间数据类型(dt类型)统一时间维的表示,如:逐日平均水位表3.0表结构如表1;逐日平均水位表4.0表结构如表2。
对比表1、表2可见日平均水位3.0表结构有66列,而4.0表结构只有4列,3.0表结构的时间维中年份、月份、各日在列中表示,4.0表结构中的时间维统一在一列中表示,这样极大方便了sql语句的编写,而且时间集中到一列上表示有利于随后的数据分析工作。其次,一个表包含太多的列时,说明这个表缺乏内聚,它试图存放来自几类实体的数据,使用垂直分割将一些列移到另一个表中,可以减少表的规模,改善性能。如:表结构3.0把月、旬、年的数据放在同一表中,导致一个表中有上百的表列,而4.0把月、旬、年的数据分开到三个表中存放,改善了性能。再次表结构4.0增加和修改了一些表,使得存储的内容得到扩充,存储更加合理高效。如增加了关系线表来存储水位流量关系,修改了实测大断面表等。最后表结构4.0增加了字典表类,这样有利于元数据的描述和使用。
3表结构升级实现技术
3.1表结构升级转换需要解决的问题
表结构的升级可能会涉及很多问题,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有:
1)新表的建立。新表的建立主要讨论新表结构的合理性,确保新表的设立是正确的。
2)数据质量控制,要控制从旧库到新库转移数据时出现的数据转换错误。新库中错误的数据可能来自于旧库中的错误,也可能来自于转换程序的错误或考虑不周。应该确保新库的数据质量比旧库有所提高。
3)功能恢复,主要是参照完整性、方法(存储过程、存储函数、触发器)、外部程序的恢复。水文数据库是多应用数据库,有许多外部程序对其进行访问,数据库升级人员对这些程序几乎是不能控制的,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库的修改必然对外部访问系统造成影响,解决的方法有二:一是进行功能恢复,升级人员与应用程序开发者协作,修改应用程序使其能适应新的数据库表结构;二是设立过渡期,在这其间使新老数据库同时运行,原来的应用程序继续使用老库,新应用使用新库。通常会结合使用上述两种方法,即进行部分功能恢复同时设立过渡期。
4)数据加载策略,由于水文数据量较大,而且每年都有新增数据,所以数据加载要有增量加载功能。同时,在过渡期间如果数据的增、删、改比较频繁,应该保持新旧库内容的同步。
3.2升级转换的过程
在生产环境中安全的数据库升级转换流程如图1:
验证数据库是否需要升级转换是综合考虑转化所获得的价值与投人之比,以确定是否需要这样的转换,是否开销过大。水文部门的数据源很多,如基础水文数据库、水情专用数据库等。升级人员要确定各种数据所放的位置才能引用。数据库的转换是一个重复的过程,每次形成一个新表都要经过建表、编写数据转换加载及同步代码、数据加载、结果测试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测试无误了才进人下一个新表的建立,这种采取每次一小步的办法容易降低实现程序的复杂性,容易发现转换错误所在。所有新表测试通过后才可以使用。
3.3实现方法
首先对sl324-2005《基础水文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标准》(即表结构4.0)进行分析以验证转化的必要性,由于存放测验数据的表类是常用的表类,而且测验数据格式比较固定,表结构比较完善,所以优先转换该类表,方法如下:
使用sqlserver 企业 管理器创建新表结构,如图2。
使用t一sql语言编写数据转换与加载程序,如:使用语句(insertintohyyrzfselectstcd,yr,yravz,yravr,yrmxz,yrmxr,yrmxmd,yrmnz,yrmnr,yrmnmdfromzmystwhereyr=2007)就可以把表结构3.0水位月年统计表中2007年的数据增量加载到4.0的年水位表中。
如果转换过程中有类型转化、数据格式检测等质量控制要求,则需要用比较复杂的程序段来完成。如:降雨量摘录表的t一sql转换程序如下:
声明变量@sled,@yr,@and,@bghrmt,@edhrmt,
@p,@prm存储查询数据
声明变量@bgdt,@eddt存储转换后的时间数据
创建游标my_cursorl关联到降雨量摘录表prex
通过游标读一条记录到变童@sled,@yr,@and,@
bghrmt,@edhrmt,@p,@prm中
while@@fetchstatus=0)
begin
处理降雨量结束时间、
if@edhrmt=2400)
begin
处理降雨结束时间为24:00的情况
end
else
if@edhrmt<@bghrmt)
begin
处理摘录时段跨日的情况
end
else
摘录时段无跨日的情况
处理降雨量开始时间、
插人数据、
insertintohy_prex_bvalues(@sled,@bgdt,@eddt,@p,@prm)
取下一条记录
end另外,可使用触发器保持旧表和新表的同步增删,这样当数据加人到旧表或从旧表中删除数据的时候就通过触发器在新表中作相应的修改,如:对3.0中降雨量摘录表写插人触发器,插人相应记录的t一sql程序如下:
createtriggerprexinsertonprexforinsertas
同时写删除触发器,删除相应记录的t一sql程序如下:
createtriggerprexdeleteonprexfordeleteas
这样就维护了旧表到新表的同步更新。
3.4成果
应用以上技术笔者完成了广东省水文数据库表结构3.0到4.0数值表类的转化,并通过触发器同步技术使每年新增资料的转换过程自动化。通过表结构4.0的转换及向用户提供数据表明,新表结构使用方便,提供的数据格式更为 科学 合理。而且由于在升级转换过程中严格数据质量控制,改正了旧库中许多错误,统一了数据表达方式,使新库数据质量得到了提升。
论文摘要:该文概述了广东省水文数据库现状,讨论了水文数据库表结构3. 0与4. 0的主要差异,针对水文数据库由表结构升级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流程与解决方法,并用以对表结构3. 0进行优化、调整、补充,完成了表结构到4, 0的升级。
1我省水文数据库现状概述
水文资料是水利工程的基础,为了达到准确快速地提供水文资料,资料的科学存储是个关键问题。当前水文资料主要包括:降雨量、蒸发量、水位、流量、含沙量等内容。数据库是现今企业数据存储的主要方式,应用数据库技术来存储水文观测资料就形成了水文数据库。在水文数据库中数据以表的形式存储,这些表的名称、表中每列的名称、数据类型等称为表结构。
广东省水文数据库由1991年开始建设,到1998年建成验收,至今每年都加人新的整编数据。水文数据库的建立改变了水文资料以纸介质存储数据的方式,使资料的存储进人磁介质的时代,以电子版本的方式提供数据极大方便了数据的查询和使用,为水情专用数据库、三防指挥系统、流域水信息与管理等许多水利信息化项目提供了方便,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文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 2000做数据库管理系统,表结构经历了由1. 0版本到3. 0版本的演变过程。3. 0版本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版本,历经十年的应用,在水文数据存储的标准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长期的应用中3. 0版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于是部水文局组织有关专家在3. 0的基础上修订形成了4. 0版本。从而使我省水文数据库从3, 0版本到4. 0版本的升级成为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2水文数据库表结构3. 0与4. 0的对比
水文数据库表结构3. 0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时间维的处理不合理;②一些表表列数太多;③一些有用数据没有建表存储;④没有字典表。
表结构4. 0针对以上缺点做了改善,首先使用时间数据类型( DT类型)统一时间维的表示,如:逐日平均水位表3. 0表结构如表1;逐日平均水位表4. 0表结构如表2。
对比表1、表2可见日平均水位3. 0表结构有66列,而4. 0表结构只有4列,3. 0表结构的时间维中年份、月份、各日在列中表示,4. 0表结构中的时间维统一在一列中表示,这样极大方便了SQL语句的编写,而且时间集中到一列上表示有利于随后的数据分析工作。其次,一个表包含太多的列时,说明这个表缺乏内聚,它试图存放来自几类实体的数据,使用垂直分割将一些列移到另一个表中,可以减少表的规模,改善性能。如:表结构3. 0把月、旬、年的数据放在同一表中,导致一个表中有上百的表列,而4. 0把月、旬、年的数据分开到三个表中存放,改善了性能。再次表结构4. 0增加和修改了一些表,使得存储的内容得到扩充,存储更加合理高效。如增加了关系线表来存储水位流量关系,修改了实测大断面表等。最后表结构4. 0增加了字典表类,这样有利于元数据的描述和使用。
3表结构升级实现技术
3.1表结构升级转换需要解决的问题
表结构的升级可能会涉及很多问题,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有:
1)新表的建立。新表的建立主要讨论新表结构的合理性,确保新表的设立是正确的。
2)数据质量控制,要控制从旧库到新库转移数据时出现的数据转换错误。新库中错误的数据可能来自于旧库中的错误,也可能来自于转换程序的错误或考虑不周。应该确保新库的数据质量比旧库有所提高。
3)功能恢复,主要是参照完整性、方法(存储过程、存储函数、触发器)、外部程序的恢复。水文数据库是多应用数据库,有许多外部程序对其进行访问,数据库升级人员对这些程序几乎是不能控制的,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库的修改必然对外部访问系统造成影响,解决的方法有二:一是进行功能恢复,升级人员与应用程序开发者协作,修改应用程序使其能适应新的数据库表结构;二是设立过渡期,在这其间使新老数据库同时运行,原来的应用程序继续使用老库,新应用使用新库。通常会结合使用上述两种方法,即进行部分功能恢复同时设立过渡期。
4)数据加载策略,由于水文数据量较大,而且每年都有新增数据,所以数据加载要有增量加载功能。同时,在过渡期间如果数据的增、删、改比较频繁,应该保持新旧库内容的同步。
3. 2升级转换的过程
在生产环境中安全的数据库升级转换流程如图1:
验证数据库是否需要升级转换是综合考虑转化所获得的价值与投人之比,以确定是否需要这样的转换,是否开销过大。水文部门的数据源很多,如基础水文数据库、水情专用数据库等。升级人员要确定各种数据所放的位置才能引用。数据库的转换是一个重复的过程,每次形成一个新表都要经过建表、编写数据转换加载及同步代码、数据加载、结果测试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测试无误了才进人下一个新表的建立,这种采取每次一小步的办法容易降低实现程序的复杂性,容易发现转换错误所在。所有新表测试通过后才可以使用。
3. 3实现方法
首先对SL324-2005《基础水文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标准》(即表结构4. 0 )进行分析以验证转化的必要性,由于存放测验数据的表类是常用的表类,而且测验数据格式比较固定,表结构比较完善,所以优先转换该类表,方法如下:
使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创建新表结构,如图2。
使用T一SQL语言编写数据转换与加载程序,如:使用语句(Insert into HY YRZ F select STCD, YR,YRAVZ,YRAVR,YRMXZ,YRMXR,YRMXMD,YRMNZ,YRMNR , YRMNMD from ZMYST where YR = 2007)就可以把表结构3. 0水位月年统计表中2007年的数据增量加载到4. 0的年水位表中。
如果转换过程中有类型转化、数据格式检测等质量控制要求,则需要用比较复杂的程序段来完成。如:降雨量摘录表的T一SQL转换程序如下:
声明变量@sled , @ yr , @ and , @ bghrmt , @ edhrmt ,
@p , @ prm存储查询数据
声明变量@ bgdt, @ eddt存储转换后的时间数据
创建游标my_ cursorl关联到降雨量摘录表prex
通过游标读一条记录到变童@sled , @ yr , @ and , @
bghrmt,@edhrmt,@P,@prm中
WHILE@@fetch status=0)
Begin
处理降雨量结束时间、
if@edhrmt=2400)
begin
处理降雨结束时间为24:00的情况
end
else
if@edhrmt
begin
处理摘录时段跨日的情况
end
else
摘录时段无跨日的情况
处理降雨量开始时间、
插人数据、
insert into hy_prex_ b values(@sled,@bgdt,@eddt,@P,@prm )
取下一条记录
end另外,可使用触发器保持旧表和新表的同步增删,这样当数据加人到旧表或从旧表中删除数据的时候就通过触发器在新表中作相应的修改,如:对3. 0中降雨量摘录表写插人触发器,插人相应记录的T一SQL程序如下:
Create trigger prex insert On PREX For insert as
同时写删除触发器,删除相应记录的T一SQL程序如下:
Create trigger prex delete On PREX For delete as
这样就维护了旧表到新表的同步更新。
3. 4成果
应用以上技术笔者完成了广东省水文数据库表结构3. 0到4. 0数值表类的转化,并通过触发器同步技术使每年新增资料的转换过程自动化。通过表结构4. 0的转换及向用户提供数据表明,新表结构使用方便,提供的数据格式更为科学合理。而且由于在升级转换过程中严格数据质量控制,改正了旧库中许多错误,统一了数据表达方式,使新库数据质量得到了提升。
然而,针对给定系统环境,数据作为必需数据项,不能和其他实体存在联系,联系仅在实体之间表示。考虑因素。对于数据库设计,是将现实世界信息向信息世界的转变过程。因此,在数据库设计中,需考虑如下问题:一是数据库作为现实世界信息有效、真实反映,通过DBMS开展数据库设计,在数据库使用过程中,需要确保较高性能、效率,保证方便维护、有效实施。二是设计方法。对于数据库设计而言,主要包含六个阶段: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模型的获取、分析数据库细节、建立数据库、维护数据库、改进数据库。对于数据库设计而言,这六个阶段十分重要,必须认真研究、反复推敲,方可确保数据库正确实施。
在数据库设计中,信息设计十分重要。因此,针对数据库设计,必须重点研究信息设计。针对信息设计,E-R设计法是最佳方法。利用E-R设计法,将信息设计属于数据世界、现实世界的纽带。在数据库设计中,E-R设计模型优势十分明显,该模型约束因素较少,具有较强随意性、灵活性。同时,E-R设计模型稳定性较强,若启动新数据库系统,通过E-R设计模型,即可重新设计数据,省略了诸多烦琐环节。在E-R设计图作为直观性工具,容易被客户接受,即使是非专业人士,也可实现交流。
在数据库设计时,非常依赖函数,一个数据库好坏与否,需检验数据库与用户需求是否相符,能否真正满足用户需求。因此,我们必须优化、解决数据库问题。数据库使用时,查询过程的等待执行时间较长,这是数据库的最明显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分析、优化。实施问题优化,必须考虑查询执行时间较长的原因,在运算过程中,为什么花费时间较长。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优化方法如下:第一,尽可能选择先做。在数据库查询时,极大缩短了执行预算时间,大多数选择中间计算,使得中间结果明显变小。第二,在建瓯之前,实施联结之前,对文件进行提前、适当的处理。第三,运用正确表达式,尽可能确保公式简单化,防止复杂、烦琐处理。第四,对于部分选择乘积联合为一个联结,由于联结特殊,尤其是相等联结,必须同一选择乘积要节约时间。利用一些具体措施,在数据库使用之前实施优化,提升数据库的高效性,进而为人们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服务。第五,加强数据库保护。为提高数据库安全性,必须加强信息保护,通过数据库保护,实行并发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