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5 20:53:34
序论:在您撰写宽容的议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论文摘要:中小企业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的企业群体,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但是,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融资问题更是成了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瓶颈。同时,这一问题也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金融危机视角下,我国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机构贷款大幅增加,但绝大部分贷款贷给了“铁公基”,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呼声愈来愈高。据报道,2009年4月底,一大批中小企业倒闭。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是城市经济的主力军,满足内需的主保障,社会就业的主渠道,农民增收的主板块,结构调整的主载体,科技创新的主动力。其稳定而持续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乃至社会的安定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按照我国政府确定的中小企业的标准,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初,我国共有中小企业1000万个,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从业人员1.74亿人。从贡献上看我国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已占全国GDP的50%以上,所解决的就业量占全国城镇总就业量的75%,所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约占出口总量的60%,中小企业所完成的税收占全国全部税收收入的40%以上。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小企业的经济权重将持续增加。目前中小企业已占到全国产出的50%以上,但获得的贷款不到总贷款的20%。
二、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处于资本快速积累、规模快速扩张的阶段,其对于资金的需求巨大,因此在发展中小企业过程中如何解决融资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不可否认,其融资存在着若干较为严重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不大,业绩不稳定,风险大
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资产少、底子薄、抗外部冲击能力弱,加之缺乏自己的自有品牌和稳定的主营业务等,使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有着较高的倒闭率和歇业率。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短短的3.5年,容易给投资者带来较大风险。
(二)担保、抵押难,严重制约贷款的发放
从抵押情况看,多数小企业由于资产少、抵押物价值低,难以达到借款银行的要求;即使有达到银行要求的抵押物,由于需要对抵押物进行评估、公证、保险、登记、封存保管等环节,往往因为办理抵押环节多、手续繁、时间长、费用高,难以满足企业的临时急需。从担保情况看,商业银行对担保企业应具备的条件做了严格的规定,如必须是AA级以上有一定资金实力的企业等,而小企业由于自身经济实力弱、还款保证性低等原因,要找到银行认可的担保单位也非常困难。加之随着市场化意识的增强,即使一些小企业找到具备担保条件的企业,也往往因为这些企业防范风险的需要而拒绝承担保人责任,从而使小企业的担保链条难以延续。
(三)财务管理与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诚信度普遍较差
很少有中小企业做过资信评级,许多企业产权不清晰及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个别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数据不真,资料不全、信息失真、以单代帐、帐外帐等问题突出,并有抽逃资金、拖欠账款现象,影响了整体的信用形象。在一些中小企业中,少数人或个别人控制现象比较普遍,多数存在法人资产与自然人资产没有严格的区分,当企业发生经营困难时,抽逃企业资产问题时常发生而且很难控制,贷款的保证往往得不到落实。
(四)经营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及信息内部化,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制度落后,信息不透明,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查难度,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较大。目前,大部分小企业规模小、分布散、成立时间短、企业经营组织形式多样,使商业银行对这些企业的组织结构、法人素质、经营业绩等资料难以准确掌握,无疑使得金融机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比较高,增大了银行审查、监管的难度,也使银行对贷款的发放难以做到心中有数,银行不愿因此支付较高的成本,而企业也无力承受过高的融资成本。
(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进一步增大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压力
目前,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与内需仍存在一定的运行失衡。今年世界各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次贷危机及人民币持续升值固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贸易顺差过大,抑制了投资过快增长,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但也不得不承认,内需相对不足、出口不断萎缩对大多数中小企业产生了致命的威胁。
三、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几点政策建议
(一)动产质押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较好方式
长期以来,银行贷款业务的担保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不动产抵押和保证为主,因而“担保难”无疑是融资难的一大核心问题,进而也成为制约银行业做大做强资产业务的一大障碍。在安泰资产监管公司了解到,针对部分企业因采用租赁的土地、厂房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融资时无可供抵押的土地厂房;部分企业原有的土地、厂房(商铺)、设备已向他行设定抵押,因再无固定资产可供抵押而无法取得更多的银行贷款支持;设定抵押的机器设备、尤其是专用设备,难以变现,一旦依法处置相当困难,且价值难以实现;贷款客户之间相互提供保证担保,构成了事实上的银行贷款自己给自己担保,一旦出现风险依法追索担保单位的连带保证责任,难免会导致贷款企业间的连锁风险等诸多问题,动产质押贷款业务应运而生。动产质押贷款业务,顾名思义,就是以出质人合法取得所有权的动产作质押,获取贷款行人民币短期贷款,并引进专业管理公司作为第三方监管质押物,质押物存放于银行、监管公司和出质人均无异议的监管仓库,实行信贷资金归还与质押物出库的同步实施。以企业生产经营的、大宗的、高流动性的主要原材料(如石油、煤炭、成品金属及其他矿产品、等级粮油制品、木材、通用化工原料等)等动产设定质押担保,具有易保值、易保管、易变现、易处置等显著特点,是一种极佳的信贷担保方式,也一定是贷款担保的新趋势。
(二)地方政府应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政府应从推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中小企业发展重大意义的认识,以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引领、保障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从坚持严格依法办事的角度进一步加大对“两法”贯彻实施的力度,形成合力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想方设法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题,整体推进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在创业扶持、创新推动、市场开拓、资金支持、人才培训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指导和支持。改善、提高中小企业信用,对于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和信用评价体系,向银行等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表彰守信用的中小企业,树立信用典型,大力宣传和推广信用管理先进模式和经验。超级秘书网
地方政府要积极组织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障。要鼓励和支持设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充分发挥其作用,寻找合适的市场切入点,积极有效地开展业务。要建立担保机构的资本补充机制,吸收社会资本进入,鼓励大企业、大公司参股、壮大担保公司实力,提高担保公司支持中小企业的能力。要改进现行担保机构的运作办法,按股份制、市场化原则规范运作,坚持经营的非盈利性和服务性。通过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三)人民银行应适当放宽对中小企业贷款规模的限制,增强金融机构的放贷能力
应适当放宽地方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规模控制,划出专项额度专门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形式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晓弟,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现代会计,2007(4):40-44
[2]赖小民,缓解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思考[J].中国金融,2009(2):61-63
宽容是什么?宽容意味着共存,意味着各种相异的事物之间的多样化的共存。宽容承载着平等与公正的理念。它即存在于道德层面,也存在于哲学和政治层面。从微观上看,宽容是一个人行走于世的态度,一种度量,一种胸怀,它告诉我们以平等、互敬之心看待世间的人与事;从宏观上看,宽容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理念,历史告诉我们宽容是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类世界前行之翼。
宽容意味着关爱与尊重
宽容是一种智慧和勇气。宽容他人,需要宽广胸怀,容人之时也勇于自我审视。我们常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有哪些内容呢?曾子告诉我们每天都要从三个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说的是,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这虽然是古人所言,但是,对于今天的现代人来说,虚心学习借鉴他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完善和强化自身,以开放的求知心理形成良性循环,不断进步仍然是十分重要的。生活中细节中常常折射出人们的品格,互敬互重、平等待人、关爱他人都是宽容胸怀的表现。
在杭州举行的2007女足世界杯上,德国女足得到了主场般的待遇,而其对手日本女足却受尽了在场中国球迷的冷遇甚至还遭到了嘘声。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比赛结束后,日本女足队员仍然向现场球迷拉出了写有中、英、日三国文字的“谢谢中国”的横幅,并深鞠一躬。对此,湖南媒体人孙耿在《学习日本“感谢中国”的胸怀》中写道:“正如印度圣雄甘地说过的,‘不宽容本身就是一种暴力’。历史固然不能忘却,尤其是在‘九一八’之际,但与此同时,‘面向未来’永远不能只是一句空话。无论如何,当日本女足扯出一条‘感谢中国’的横幅之时,她们获得了一种超越情绪的勇气,而我们仍然没有。” 此文刊发后受到好评,但也有不少网民发表了不同意见,认为对日本人就是该狠一些才是,谁叫他们侵略过中国。看来,培养民众的宽容胸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和平崛起,必不可少一种面向未来的健康的大国心态。宽容应该是这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孔子说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马太福音》中也认为“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心理学上将这种理论称为“心理位置互换”,即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想想对方此时此刻的外部环境影响和内部生理、心理感受。由于心理位置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站在对方的位置上,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了,心理感受不同了,利益关系也不同了,自然也就比较容易做到与人为善了。
当然,心理位置互换,只是寻求联系双方感情相融的一个基本前提,并不是要求完全站到对方的立场上特别是对方错误的立场上去牵就对方,包庇对方,那样,不仅帮助不了同志,有时反而害了朋友,这是我们应该把握的。
在思想领域中,要承认多种思想、思潮并存的客观事实,在人际关系领域中,要承认个人、群体、派别并存的客观事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落后和进步,保守和创新之间,差别并不是绝对的,双方都有合理的和不足之处。所以,进步者应注意吸取一切合理的因素,以“求达于真理”。
实际上,很多人的不宽容源于恐惧或绝对的自信。害怕事物的发展、更改、交替会影响既有资源或利益的分布,进而压制异见。或固执己见,心胸狭隘,不能明了善待异见的好处,更难以虚心学习他者的长处。在判断是非时,不能以平衡的心态来做出评价,从心中所惧或固执己见出发,必然无法做出正确的衡量。这种简单的判断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
宽容意味着创新和进步 宽容伴随着人们的社会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进程。科学的发展开启了一扇又一扇未知之门,传统的认识也常常被新的发现所修正。人类的历史已经有力地证明了唯有宽容才有进步,哥白尼与布鲁诺的悲剧才能不再重演。唯有秉持谦逊的态度,逐渐了解错综复杂的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我们的认识才能无限趋近于完备。科学探索存在很多不确定的风险,自然科学探索方式的演变也体现了宽容的必要。现代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在探索性演绎法基础上提出的“试错法”,揭示了科学知识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试错”、“排错”的过程,即不断为解决遭遇的问题而提出各种大胆的尝试性猜想、试探性理论,通过演绎推理和实验检验,排除错误理论,选择出其中逼真度高的理论的过程。允许出错,容忍失败才能真正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辩论会 宽容心 尝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27
严于律己,宽容待人是大中华做人之美德。但今天的少年儿童大多都是爷爷奶奶们的心头肉,是爸爸妈妈们的掌上明珠。他们在比较优裕的环境中长大,不知不觉地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天性,哪里受得了一点委屈和挫折。然而,一个班集体总是由几十个天性活泼好动的孩子组成,生活、学习、活动中总少不了摩擦和矛盾。让孩子们成长,让孩子们团结,让孩子们宽容,这是我教学小学语文的初衷。下面我就一个实例展开对通过辩论会培养学们宽容心的阐述。
有一次,我提前5分钟站到教室门前等待上课的铃声。几个活泼乱跳的男生你追我打,正玩得开心,不料确把一个女生给撞倒在地。一个男生好心过来拉女生,却被女生吐了一脸的唾沫。这男生扯开喉咙大喊:“喂,谁是她十年后的老公?快来扶扶她吧!”女生听男生这么一喊,气得倒下地又哭又滚。我好说歹说,好不容易才把她劝进教室。女生还在嚎啕大哭,委屈得死去活来。于是,我临时将语文课与班会课作了调整,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十年后你的老公是谁?”几个大字。同学们一看这几个字,有的拍手大笑:“老师的精神出问题了。”有的大惊失色;有的一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待我用手势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后,才把上课前的一幕一五一十地给同学们述说了一遍。然后指着黑板上的字说:“今天,就是这句话惹出了事端。这节课,就让同学们作为正反两方开一个小小辩论会。正方同学是持以这句话不道德的观点,认为千万不能这样说。反方同学是认为这句话并没有不道德的因素,说这句话并没有侮辱人格的意思。”于是,同学们自动地分成了正反两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正方一位女生说:“这句话乍听起来,十分刺耳,让人难以接受。细细一想,十年后,我们已经是二十二、三岁的大姑娘了,有的已经结婚了,是有一个老公了。但同学之间开玩笑不应该这么说,我认为说这句话的男生应该给那个女生道歉。他应该懂得要尊重别人,说话要先想一想什么话可以说,什么样的话不能说”。
反方的一个男生站起来说:“下课时间开玩笑嘛,又不是真的,何必就这么认真呢。如果我是一个女生,有谁对我说这样的话,我会大大方方地告诉他,十年后,我会指给你看,我的老公就是他,这不就完了吗?”
就这样正方说,反方驳,反方说,正方驳,辩论会上的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的态度也十分认真。你来我往,唇枪舌战,连刚才哭得似泪人儿的女生也卷进了这场舌战之中。经过三十分钟的辩论,同学们好像突然懂事了许多。正反两方的同学都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同学之间的关系及产生了矛盾后的见解。
那位说了这句话的男生和气得泪如泉涌的女生又重归于好,坐到同桌的原位。男生说:“对不起,我不知道你不喜欢开玩笑。”女生也笑着说:“没关系,其实是我太小气了。今后我一定要大量一些。再说,我的个性太内向,这次的辩论会真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灵之窗,使我深深体会到宽容待人的重要性。”
这次小小的、临时的辩论会不但使同学们对文明行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培养宽容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给了我一个提醒:是否可以尝试以辩论会的形式培养学生们的宽容心,塑造学生们的良好品质。就这次实战的经验告诉我,这是一种很可行的方式。辩论会中,我们是以学生为中心,是学生们各抒己见。学生们在一个大集体中生活,他们的个性、想法、情感等的表现方式均不同。可以说,学生之间并没有那种了解、默契、共鸣。辩论会中,学生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谈谈自己的梦想,可以说是畅所欲言。这将会为学生们之间相互了解、理解埋下伏笔,也会给学生们各自带去心灵的震撼,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们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在辩论会中教师们还应重视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辩论点的选择。一场好的辩论会首先是标题要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和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的冲劲和兴趣是紧密联系的。当学生们面对的是感兴趣的话题,他们的思维、情感就会更加活跃,这样教师们才达到了开展辩论会的最低标准。因此,教师们在选择辩论点时,应就学生们周围发生的、为学生们所熟悉的,或者是所困扰的事情引申为论点。另外在选择辩论点时,教师们还应注意该辩论对学生们的意义。学生们可以从中获取怎样的信息,能否达到成长、成熟的目的,能否影响他们的品质。这些都是十分关键的。一个好的辩论点,可以获取关注,可以铸就成长。
【关键词】观点材料;区分;发现联系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文,比较简单是显而易见的,观点鲜明,材料具体。学生学习议论文,如果能够区分观点与材料并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那做出自己的判断就比较容易。怎样让学生能够从区分观点与材料并发现联系上进行议论文学习呢?
一、让学生在多读上认识观点
应当说入选于初中语文教材的议论文其观点都是比较明确的,有的观点完全就是题目。但也必须看到的现实是,初中学生还不见得就能够完全理解作者所议论的观点,这就必须让学生去比较充分地读文,当学生能够把简单议论文读到一定的境界,文本所议论的观点学生就可以去感悟出来。这感悟不仅仅就是看到文本题目意义上的感悟,而是从自己的心理真实意义上明白这观点就是人们所必须去崇尚的观点。学生在多读上认识观点,还必须能够在阅读基础上去提炼观点。从相关意义上说,初中语文教材中一些相关性的议论文,其观点有时也不都是直白的,这就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提炼出观点。可以这样去说,初中生阅读简单议论文,从教材文本中提炼观点有难度,但也完全有可能。关键要充分信任学生,要敢于放手于学生,要善于引导好学生。譬如教学《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应当说学生从文本中去发现作者所说明的观点,是比较容易的,但不能在初中学生中建立起比较深刻的印象。因此,则有必要在学生学到一定地步时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个人灵魂的高贵的体现,再让学生去比较“高贵”和“高尚”,进而在比较真实意义上去发现作者所阐明的观点。学生便比较深刻地明确一个人灵魂的高贵必须是那样的有思想,必须是那样有丰富的精神财富,更必须具有一种纯正的追求。学生便比较准确地感悟到人的“高贵”强调的应是人要“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二、让学生在多读上认识材料
一般说来,即使是比较简单的议论文,也都是利用具体材料来表现观点的,材料为观点去服务是议论文的一个最为明显的要求。观点与材料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但表现观点的材料也多有不同,表现观点之材料的表现手段也有着一定的不同。学生学习议论文,不仅仅就是知道服务于观点的有着哪些材料,而且应当让学生去思考这些材料是否就能够去服务观点,或者就是怎样去服务议论文之论点的。平时的议论文教学,让学生去多读,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材料。以教学《怀疑与学问》为例,这篇论文围绕“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并以两个分论点进行阐述,第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第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教学时,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去认识证明论点的具体材料,如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要求学生去细读,让学生去思考:这里的材料有“怀疑、思索和辨析”,这样的材料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学生在读后进行比较,发现这里所论证观点的材料是不能去调整位置的。学生经过比较,不但说出不能互换的原因,而且说出一些比较具体的道理,学生们说出对于书本和学问不容易产生怀疑,人们很容易对传说产生怀疑,只有人们对传说产生怀疑,才有可能对书和学问产生怀疑,这是一种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的排列顺序。学生学习议论文,学生多认识材料比较重要,只有学生能够认识材料的议论文教学,才应当是比较实在和有效的议论文学习。
三、让学生在多读上发现联系
议论文围绕论点进行论证是议论文的基本特征,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议论文论证过程的具体体现。初中学生学习的议论文虽然都比较简单,但学生通过学习发现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那种逻辑关系是完全必需的。离开了学生的发现,那学习议论文就等于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初中学生所学习的论文一般都是立论性的,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是立论性论文的具体表达方式,这对学生发现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有一定的帮助。但不让学生去读,学生是很难感悟到论点和论据的逻辑联系的。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多一些宽容》,学习本文就是要让学生能够领会提倡宽容的意义,就是要让学生在探究文本思路严谨结构紧凑上理解宽容的涵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譬如让学生认识作者论述多一些宽容的方法,学生在多读多悟中,悟出了论点和论据之间先总说后分说的处理方式,学生从三个“一种”知道作者对宽容进行了定位。学生从读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分说中,感到作者所证明的内容由轻到重,安排得相当讲究。议论文一般都是以摆事实和讲道理去行文的,《多一些宽容》是怎样行文的呢?学生在自己读时,就比较理想地发现:这篇论文是以讲道理为主的,基本没有摆事实。在学生发现后,给了学生这样的机会,让学生为这互谅、互让、互敬和互爱补上几个事实论据,并要求学生所补充的事例具有高度概括性,且能够与上下文比较自然地衔接起来。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时,所选的材料都能够与观点相匹配,比较理想地证明着作者的观点,如有学生围绕“互敬”,举出的一个实例,说总理工作了一整夜,清晨回家时,碰见一个清洁工人,总理主动紧紧握住工人的手说“同志您辛苦了!”十分尊重别人,所以他也得到了全国人民对他的尊重的例子,较好地形成了学生与作者的有效互动。
区分观点与材料并发现联系的议论文学习,作为语文老师还不仅仅只去思考和研究这些,还必须去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予以实践,并做出比较深刻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好议论文,使他们形成更为理想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一、“鱼头”巧设,简明靓丽
清代文学家李渔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妙语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对于议论文的“鱼头”来说,一般以开门见山、落笔入题为好,简明扼要的直接触及论题或论点(鱼眼)。如:《谈骨气》一文中“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一句话简洁明了,表明中心论点,有一种能使读者一望便知全文重点的效果。
靓丽,即要精彩。精彩的开头,能吸引读者,给人留下好印象,可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故事导入话题。如:科学家的意气,让他们登上学术的高峰;工人的意气,让他们不畏艰苦的条件;学生的意气,让我们拥有勃勃的精神。意气当它代表人类坚韧的意志和宽广的气概时,是自古不变的美德,是永远经典的操守!(《谈意气》)这个开头,排比手法的运用达到彰显气势炫示文采的效果。
二、“鱼身”丰满,典型精要
议论文的结构要严谨,条理要清晰,论证要严密,论据要典型精要,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丰满“鱼身”的写作。
1、如何确立分论点。“鱼身”部分主要是分析问题,论证为什么,从而使中心论点令人信服地成立。因此,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就应当是因果关系,即中心论点是“果”,分论点是“因”。那么怎么确定分论点呢?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例如,“宽容”这个话题,中心论点是“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分论点就要回答“为什么”和“有何结果”这个问题。如:“宽容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宽容需要我们不斤斤计较”或者“宽容就像一扇窗,照亮了人的内心世界”等。
2、事例要典型鲜活。摆事实在“鱼身”的论述中是必不可少的。事例论据首先要典型,所谓的“典型”就是事例与观点高度吻合。
其次是力求“鲜活”。如果在文章中选用一些新颖的具有时代感的事例,会令人眼睛发亮,效果岂不更好?要举出新颖的典型的事例,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阅读积淀。这就要求大家平常要多读报刊时文,留心积累新鲜素材,这样写作时才能派得上用场。
3、事例要高度概括。议论文事例不同于记叙文事例,叙述语言要精炼简要、高度概括,切忌拖沓冗长。叙述时不必强求细节,只需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运用短例列举的形式高度概括事实,大大强化了语势,增强了论证效果。
4、事例要多角度。列举事实论据时要多角度,最好是正反结合,古今结合,中外结合。正反对比,鲜明有力;不同时空事例进行组合,因跨度大、概括性强,能增强论证的力度。
5、叙议结合有深度。在分析论证过程中,有的同学往往缺“议”,只有“分论点+事例”,没有讲道理。议论文举例只是手段,讲道理才是目的。因此要力求做到精选事例与深入议论相互配合,做到事与理之间的契合、呼应与阐发。如果只是一味举例,举例之后不作必要的阐发和分析,就会使文章肤浅,缺乏思想深度。因此,举出事例后一定要有精要的分析论证,使材料与观点融为一体,如果缺乏分析,那就成为堆砌材料了。
三、“鱼尾”响亮,清音留响
明代谢榛《四溟诗话》中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议论文“鱼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严谨、自然、和谐、统一,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这种结尾方式能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元代古文论家陶宗仪认为:“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议论文写作亦是如此。
参考文献:
1、夏丽 余音绕梁 语文教学的另一窗风景《陕西教育》2013年第Z1期。
所有的议论文都提出观点,然后运用不同根据,通过不同方法,对观点进行证明,这就是论证。论证,是议论文的基本表现形式。
议论文都提出要证明的观点,这就是通常说的论题。从形式逻辑学来看,论题,是被证明的判断,也叫论断、论点。从总体来看,多数议论文的论题都出现在文章开头部分,出现方式,多种多样。
有的议论文,开门见山亮出论题。冯骥才的《警惕自我糟蹋文化》(2010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在文章开头,干净利落地摆出了论题:一种文化上的自我糟蹋的现象不能不使人忧虑。这种方式出现论题,明快、醒目。
有的议论文,通过名言警句引出论题。高深的《对探路者适当宽容》(2012年7月14日《人民日报》),文章开头部分引用了晏子的话语:“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从中自然引出了文章论题:对探路者要适当宽容。这种方式出现论题,其根基,有哲理,有文采。
有的议论文,通过事实导出论题。路勇的《出书应有底线》(2010年6月29日《人民日报》),通过客观事实自然导出论题。文章写道:“今天,出版市场是空前繁荣了,出书是空前的方便了,但是能够留之后世的‘大书’却少了,感情苍白,面目可憎,无思想无洞见的垃圾作品越来越多。”从上述事实,文章自然导出论题:出书也是该有底线的。这种方式出现论题,有事实根据,有现实依托。
论题提出之后,要进行证明,要证明,必须有根据,证明论题的根据,叫论据。为了证明论题,常常要摆事实,说理由,打比方,这样一来,就有了习惯上所说的事实论据、理由论据和比喻论据。
通过摆事实证明论题,其论证的根据,习惯上叫事实论据。艾斐的《文化有什么“用”》(2012年6月1日《人民日报》),为了证明文化之用用于有重大作用的精神建构的论题,用、大庆创业、航天人对飞天梦的不断追索、汶川人在地震后的坚韧重生无不是精神力量在起重要作用的事实予以论证。其论据,习惯上叫事实论据。
通过讲理由证明论题,其论证的根据,习惯上叫理由论据。高深的《对探路者适当宽容》的论题是对探路者要适当宽容。为了证明这一论题,文章写道:“既然‘人无完人’,那么用人,就少不了宽容这一条。”文章用上述理由论证了对探路者要适当宽容的论题,其论据,习惯上叫理由论据。
通过打比方证明论题,其论证的根据,习惯上叫比喻论据。周奉真的《接地气才有生气》(201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为了论证“干部要深入群众”这一论题用了比喻论据“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其论据,习惯上叫比喻论据。
有了证明论题的根据――论据,还要自觉地理解论据与论题的逻辑联系方式,即用什么推理方法来证明论题。由于用了不同的推理方法,因而有了不同的论证方法。常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等。
列举一个个事实,然后进行归纳,概括出一般道理,用这种推理方法证明论题,叫归纳论证。柳斌杰的《灾难也是大学校》(2008年6月5日《人民日报》),通篇是归纳论证。论题是灾难也是大学校。论题提出后,列举出“5・12”大地震后的一个个具体事实:党学会了临危不惧,快速决策;政府学会了科学应急,果断指挥;军队学会了非战争使命的快速反应;人民学会了关爱他人,热爱生命……最后得出归纳推理结论:灾难变成了大学校。以此论证了论题。
从一般道理推出个别事实,用这种推理方法证明论题,叫演绎论证。高深的《对探路者适当宽容》为了论证论题对探路者要适当宽容,不少地方用了演绎论证,如用了“人至察则无徒”的古训。其演绎推理式可以书写为:“人至察则无徒(人过分挑剔别人,要成为孤家寡人)”;不要“无徒”,因此,不要“人至察”。其推理结论与论题相一致,因此,论题获得论证。
从事物的相同、相似之处推出它们在别的地方也有相同、相似之处,用这种推理方法论证论题,叫类比论证。隋星的《接好“地气”才能更有“底气”》(2011年3月8日《人民日报》)引用了同志用种子比做党员干部的比喻。其类比思路是:党员干部与种子有相似之处,种子依靠土地,党员干部依靠群众,依靠基层,于是推出新的认识:种子遇到土地就扎根、开花,党员干部也会像种子那样,在人民群众中扎根、开花,即留得住,创建事业。以此,论证了要论证的论题:党员干部下基层要留得住。
由此可见,论证,就要提出论证的观点――论题,然后用论证的根据――论据,通过不同的论证方法,对论题进行证明。这就是论证,议论文的基本表现形式。
议论文的基本表现形式是论证,论证什么?论证道理,就是用各种推理获得的新判断证明要证明的判断,也就是用各种推理获得的已知道理证明要证明的道理。这就是议论文表现的基本内容。
那么什么是道理呢?道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什么是本质?本质是事物的基本属性,或事物的主要性质。如人有种种性质,人能说话,能思维,能用生产工具从事劳动活动,能团结互助,能尊老爱幼,等等,其中人能说话,能思维,能用生产工具从事劳动活动,为人的基本属性,或人的主要性质。由此,构成了人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抓住事物的本质与他人进行交流。如,李明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是好学生。
什么是规律?规律是现象间的必然联系。必然联系,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联系,即现象间的普遍联系。列宁说:“必然性=‘存在的一般性’(存在中的普遍性)。”(《列宁全集》第38卷,291页)如,摩擦生热。摩擦是一个现象,生热又是一个现象,两者存在着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必然联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揭示事物的规律。如,勤奋学习,推动学习成绩提高。
所有的议论文都提出论题,有的议论文没有直接提出论题,但在论证过程中可以看出论题,否则,就成为无的放矢的滥议论了。论题,通常都具有本质性意义或规律性意义,因此,具有道理意义。论题提出之后,要进行证明,其实是通过不同推理方法来证明论题,而推理本身都具有本质性意义或规律性意义,因而具有道理意义。
朱晓驰的《细节为何决定成败》(2012年7月25日《人民日报》)的论题是:细节决定事业成败。这一论题本身揭示了是否注重细节与决定事业成败的内在联系,这具有规律性意义,因而具有道理意义。接着文章运用各种推理对这一道理进行论证。文章运用了归纳推理:日本汽车企业把精细化理念贯彻到生产经营中去,取得巨大成功。我国的海尔公司大力倡导“抓细节,无缺陷”的生产经营理念,成为家电制造巨头。可见注重细节,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文章运用了演绎推理:引用了老子的话语:“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其演绎推理式可以书写如下:必须从细小的事情做起,才能成就大事业;要成就大事业,因此,必须从细小的事情做起。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演绎推理的一种。文章运用了类比推理:引用了荀子的话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事物的细节,与小步、细流是不同的,但有相似之处:都是细小的东西;它们还应有相似之处:既然小步能至千里,细流能成江河,因此,重视细节也就应该成就大事业。这些推理的结论与论题相一致,因此,论题获得证明。这些推理本身都具有规律性意义,因而具有道理意义。
由此可见,议论文写作,就是用各种推理获得的已知道理证明要证明的道理。这就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表现内容:呈现道理。
第一环节:请你来当小老师――读懂文意
主持人语:大家好!宽容关乎人格修养,不是一个小话题啊!作家郭安凤是怎么阐述这个话题的呢?让我们走进文本,浸润其中,领会作者的意旨所在吧!
1.速读全文,你能说说什么是宽容,为什么要宽容吗?文章的中心论点又是什么呢?
2.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宽容。但怎样才能做到宽容呢?“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温馨提示】
阅读议论文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们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议论文的思路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作者提出观点之后,必然会解决“为什么”或“怎么做”的问题,顺着这条线索往前走,一切疑难都会迎刃而解。
第二环节:请你来当解说员――读出思路
主持人语:对于议论文,我们不但要善于抓住“文眼”,读出作者的观点,还要能读出作者的思路。让我们再次走进文章去探索吧!
3.在论述了“什么是宽容”和“怎样才能宽容”之后,文章似乎就可以结束了,但作者没有在此处戛然而止。有人说,文章最后一段并不是在论述要“多一些宽容”,因此是多余的,应该删去。你能说说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吗?
【温馨提示】
议论文的作者要想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思路一定要清晰,只有这样,读者才能明白他在表达什么。同时,为了使读者信服,议论文的结构必须严谨。因此,本文文末将“多一些宽容”和“无原则的迁就”做了区分论述,这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环节:请你来当小作者――补充事例
主持人语:事实胜于雄辩。无论怎样严谨的逻辑论辩,如果缺少事实的佐证,会让人觉得不踏实。所以,还是让我们用生动的事例来说话吧!
4.有时候只讲道理,会使人觉得枯燥,缺乏说服力。如果能给课文补充一些事例作为事实论据,便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请你来试试吧!
【温馨提示】
议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准确表达作者的见解与观点,因而在一般情况下,作者都会选取典型事例来论证文中提出的观点。生动、丰富的事例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能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第四环节:请你来当实践家――学以致用
主持人语: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是为了做人。遇到下面这些情况时,你会怎么做呢?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请思考:如果你是宋就,会如何处理这件事呢?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梁国大夫宋就,曾在一个与楚国相邻的县担任县令。当时,驻防的梁军与楚军都开垦了瓜园。梁军勤劳,瓜长得好;楚军懒惰,瓜长得差。楚军心怀不满,晚上就偷偷地把梁军瓜园里的许多瓜蔓扯断,导致瓜秧枯死不少。梁军发现此事后,准备对楚军实施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