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0 14:12:47
序论:在您撰写拼布艺术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拼布;艺术;文化
拼布,英文为patchwork,又称piecine,quilting,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古典唯美主义的时尚 [1]。通常是指将各种零碎的布片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设计目的拼缝起来的工艺。拼布艺术在欧洲、美国及日本得到重视和发展,并成立了许多拼布艺术群体和俱乐部,更有专业的拼布课程培训班、专业杂志出版、专店的拼布材料销售。相比于国外,我国的拼布艺术还处于初级自发阶段。本文通过对拼布艺术的缘起以及艺术特色的研究与分析,期望引起更广泛的注意,推动拼布艺术更广泛的普及,是这门古老的艺术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一、拼布艺术探源
拼布工艺历史悠久,据载最早起源于欧洲和中国北方地区,人们为了御寒而产生的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受到寒流侵袭,由于物资匮乏,穷人只能将废旧的衣服和零碎小布裁剪成布块缝缀成可以御寒的棉被、毛毯等生活必需品。随着欧洲移民潮的兴起,拼布又流传到了美洲大陆,因其趣味化、个性化与实用性结合而深受大众的欢迎,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在1971年,美国惠特尼美术馆首次将拼布以艺术作品展出,将拼布提升到了艺术的层次,并在美国和欧洲各地掀起了一场“拼布艺术运动”潮流。“美国六大洲拼布展”则标志着拼布已经超越了对于生活实用性的一般技巧和传统材质而成为一种全新的手工艺术形式 [2]。中国传统的拼布称之为“百衲”。在民间,有小孩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习俗。家中有新生的小孩时,家里人会向亲戚朋友、左邻右舍讨要一件他们孩子小时候穿过的衣服或布片,缝制成衣服或被子给自家孩子穿,希望小孩平安顺利,长命百岁。这样由拼布做成的衣服叫作“百衲衣”,被子则称为“百衲被”。
现在拼布艺术风潮已经席卷了欧美、南亚、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成为世界各地艺术创作者表达个人情感和理念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在日本,拼布技艺已经成为人人可学的一门文化艺术课,在市场上有专业的拼布杂志出版发行,专门销售拼布材料的专店;在我国台湾,也有从欧美和日本等国引进拼布艺术进行交流和研习,并开办了拼布课程;张道一先生说过:“当我们回顾中国的女红文化,一方面看到它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又感到难以为继。” [3]目前拼布艺术也在我国的几个大城市慢慢普及起来,受到越来越多都市白领的亲睐,成为人们时尚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看到了应有的文化的自觉,人们开始了解它、欣赏它、热爱它,这也是继承和保护它的一种方式。
二、拼布的艺术特色
拼布的艺术特色,即在于“拼”,通过把不同的布料、花型、颜色的布“拼”起来,创造出一种特殊的视触觉效果,来表现在色彩、肌理、针法、秩序等方面的混合交织的重构之美。
1、色彩美
拼布艺术作品的色调取决于搭配在一起的各种面料的颜色。将花色各异的面料重新组合形成丰富的色彩变化和不同的风格。如名为“上升和闪耀”的作品,作者先将面料颜色进行分类,然后剪成六角形并将它们缝合成“Y”形的小单元。作品的顶部使用了最明亮的色彩,其他颜色组合慢慢过渡到最深色,白色、淡黄色和黄色构成一个光束,代表冉冉升起的太阳。
2、肌理美
不同材质的面料拼合使拼布艺术具有独特的肌理美感。最常用的棉、麻面料,最能表达原始、质朴的创作情感,丝绸是艳丽、高贵的诠释者。针织面料、机织面料、毛皮面料不同搭配拼接,是质地与色泽形成对比,形象鲜明。
3、针法美
拼布针法讲究,手工拼布给人亲和力和怀旧感,借助于缝纫机的拼布体现机械简洁的美。绗缝是现代拼布常采用的一种缝纫方法,即在两层面料之间夹有絮状物再采用手工或大型绣花机缝制。国外很多艺术家和设计者也将这种工艺和拼布结合来创作作品。如图3,花的幻想就是一幅手工贴饰、手工绗缝的巴尔的摩拼布,使得大面积较单一的颜色不至于显得单调,具有丰富和统一画面的作用。除了绗缝,最能打动人心的莫过于手工缝制作品。手工缝制可以运用多种针法,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采用平针法、藏针法、回针缝、千鸟缝、疏缝、卷针法等针法,还有周边压、自由压的压线针法,这些变化各异的针法使拼布艺术更加魅力独特。
4、秩序美
拼布艺术通常是选取一些几何形元素如方形、三角形、圆形、矩形、弧形等按照一定的构图,排列、组合成新的形式。如上面说的“上升与闪耀”也是先裁剪成六角形,然后用这一基本元素组合成“Y”型的小单位并重复排列,形成强烈的秩序感。
当然,这些美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比如不同的面料当然会形成不同的肌理,不同的肌理、图案,也要由不同的色彩来表现。而为了实现统一中求变化这一艺术法则,在针法上也要寻求多样。因此,色彩、肌理、针法、秩序等是拼布设计中的必要环节,也是体现拼布艺术特点的重要因素,而由这些多重因素才能共同体现拼布艺术的混合交织的美。
三、拼布艺术的文化意义与前景探索
拼布的独特意义在于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不管你有没有艺术天分,有没有创作灵感,只要敢拼,多动手动脑,寻找色彩布料,裁剪、制作,就能缝制出一件让自己心的东西,就会是一段开心的回忆,每一件作品都充满灵气。拼布艺术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拼布是一项格调高雅,节奏舒缓,讲求创意的艺术活动。重试拼布制作时,一般要求要有宽裕的时间,放松的心情,因此更多的是吸引那些向往美好生活、精致细腻的女性积极参与。在拼布艺术制作中,达到调节情绪、陶冶情操的作用,进而逐步提高个人品味和修养。传统拼布主要是基于经济拮据的无奈选择或祈福驱邪的心理需要;现代拼布更具有艺术性的属性。传统艺术拼布讲究图案与构图的整齐划一,现代拼布艺术则少了一份秩序美,多了一份灵动。
拼布具有独特的、长期稳定的盈利模式,在欧美地区、日本、韩国、台湾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市场体系。在我国,拼布艺术的发展也初见雏形,展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一个发达城市中,100名15-40岁的女性里面,超过90%的女性愿意购买自己喜欢的拼布、手工等产品。其中超过50%的女性经常操作手工制品,如十字绣和一些生活用品。有30%女性愿意学习动手制作拼布。这表明,我国的拼布产业蕴含了不亚于欧美的庞大市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向往低碳生活的人越来越多,拼布艺术品收到广泛亲睐并成为都市人时尚趣味追求的一部分。变废为宝、物尽其用,从废旧材料的拆解、边角余料的重拼再创造中寻找灵感,挖掘其利用价值,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低碳生活、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作用。(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杜杰.浅谈拼布艺术发展轨迹、现状[J].河北: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2)
从商周时期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荷包、香囊之类的产品中已经开始出现贴、绣等工艺手法,可以称之为贴布的雏形。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袈裟这种又称百衲衣、福田衣的衣服形式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唐朝时期佛教繁荣,布艺形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佛教蒲墩垫、经幢中可以看到贴绢、堆绫的独特工艺手法。贴绢是将面料平贴形成图案,而堆绫则是将面料层层叠叠堆成立体的图形,这是民间贴布早期的形制。明代妇女中流行的水田衣就是吸收了百衲衣的特征,以各种零碎布头拼接缝制而成,因其纵横交错,大小不等,犹如水田而得名。明清时期,贴布的工艺手法达到鼎盛,明官服上面的“补子”,被认为是民间贴布艺术较早的完整形态。从中国民间贴布艺术的发展历史来看,贴布艺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流行开来,到了明清时期达到顶峰。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审美的不断发展,贴布艺术有着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在现代,贴布成为面料二次设计中最常用的艺术设计手法之一,以其丰富的面料视觉效果、多变的设计手法和丰满的立体造型形态,正逐渐成为家用纺织品造型设计的新方法和新趋势。而在西方国家,贴布起源于17世纪20年代的美国,来自欧洲各国的移民在丢弃的旧衣服中寻找可以使用的部分,并将之拼缝在一起,做成棉被或者抵御寒风的壁挂来使用,这种工艺手法在当时很流行。虽然工业革命的兴起曾经使这种工艺手法一度衰退,但是威廉莫里斯的“艺术与工艺”运动又使这个古老的手工艺术重新焕发了生机。直到今天,贴布在西方国家,依旧是以艺术品的身份而存在。
2贴布艺术的艺术语言及表达手法
从结绳记事到纤维材料织成的织物成为人们的第二层肌肤,纤维材料与人们不断接近,成为了一种表达艺术美感的语言,也是表达设计者设计构思的最直接的基础物质。贴布艺术可以说是对材料美的发现和运用的过程,棉布的柔软轻松,朴实无华又平易近人;麻布的古朴粗犷又自然醇厚;丝绸的细腻光泽及毛料的丰满奢华等,这些面料的特性在贴布艺术中都能够得到最好的发挥。贴布艺术与绘画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贴布设计师需要读懂各种材料的语言,能够恰到好处地组合运用各种面料,通过改变面料的外部特征并赋予面料新的面貌和性格,从而达到丰富视觉效果的目的。另外,不同贴布手法的运用,也能将贴布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2.1平贴手法
平贴是比较简单且视觉效果比较平面的装饰手法。即按照设计好的图案,在选好的面料上剪下相应的样子,然后在底布上拼贴缝合即可。这种手法主要强调塑造块面,强调块面的颜色或轮廓,少用或不用填充物,适宜塑造一些复杂又色彩多变的图形。一般采用的是现成的色布,但为了达到更好的装饰效果,可以将选好的面料染色后进行贴缝。将本色的坯布漂洗之后,放在调好的颜料水中煮开,加入适量食盐,等其上色之后晾干。然后对干好的布进行上浆处理,再次晾干后即可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丰富色彩的选择范围,制作出更有个性的作品。
2.2浮雕手法
在贴布的发展历史中,绗缝、拼缝、暗缝、补花等手法被频繁运用。绗缝由于其能够运用特定的线迹将底布、填充物及面料表布缝合在一起,起到结实、耐用、均衡、保暖的效果而备受贴布设计师青睐。绗缝工艺特有的装饰线迹与面料凹凸起伏的肌理效果,更是浮雕手法中不可缺少的工艺之一。另外,不加填充物,将面料按预想的图案剪下,用暗缝手法缝在底布上,然后在图案上手缝线迹,也能实现图案的浮雕效果。在制作具有浮雕效果的贴布作品时,材料的肌理感及制作技巧产生的自然连续的形式都能够改变人们对面料的最初感受,使人们体会到或粗糙或细腻、或轻柔或坚硬的肌理质感。
2.3综合技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面料层出不穷,了解面料间的内在规律,掌握面料的特性,运用各种不同工艺手法,艺术地展现贴布作品显得尤为重要。镀金、喷漆、拓印、压皱、打摺、缠绕、系扎等工艺手法越来越多的运用到贴布艺术的创作中,纽扣、珠片、花边等辅料也成为了贴布作品的点睛之笔。多种工艺手法与多种面料的搭配使用,能够极大地增强贴布作品的视觉效果,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
3贴布手法在家纺产品中的运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家纺产品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它的实用性及美观性,而是对产品个性、配套性、文化内涵及功能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贴布工艺融入到现代家纺产品设计之中,既能丰富家纺设计的元素,又能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使贴布艺术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和延伸。另外,新材料及多种工艺手法的混合使用,使贴布这项传统的艺术形式散发着时尚的美感。但是由于家纺产品必须兼顾审美性与实用性,贴布工艺在家纺产品中多以田园、卡通等风格出现。
3.1田园风格
运用中间色调的自然色系,营造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光,将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人、树、屋等元素,经过简洁概括的图案处理之后,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馨画面,多出现在靠垫等客厅家纺用品上。作品《心花一瓣》中,以贴布手法为主,并结合手绣、拼布、打摺等工艺手法,选用自然色系的棉麻面料,并对自然界中的花、鸟、景物等进行简洁化处理,营造出清新浪漫、温情脉脉的现代田园风格的家纺作品。其中,靠垫1中的树枝、房屋、小鸟都是根据图案在纸样上裁剪好,在面料上面放缝、熨烫之后,在里面铺上填充物,接着用暗缝的手法缝到面料上。为了避免块面面积的单调,特意在房顶和房屋上手缝几条缝线来打破块面的单调感,增加房屋的肌理感。纽扣的使用可以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触感,树枝和花朵采用虚实结合的刺绣手法,增加了画面的视觉效果。在靠垫2、地垫、靠垫3中,分别使用了立体花及抽褶花的工艺手法。在靠垫2和地垫中,先将面料裁剪为长条状,再用手缝,缝完后抽起来,重复的几条重叠起来就形成一朵立体花。靠垫3中的立体花则是先把每两个裁片背面相对缝起来,留出缝口,然后再翻到正面,塞好棉,将缝口进行暗缝,6瓣花朵都塞完棉之后需要把6片组合起来成为一朵花,再将花朵固定到靠垫的面料上。整套作品中,平面及立体相结合,一种工艺手法为主,多种手法补充。
3.2卡通风格
由于贴布手法采用的面料块面比较大,立体感比较强,能够营造丰富的视觉效果,工艺手法比较安全,常用在儿童家纺产品的装饰之中。鲜艳的色彩,不同尺寸块面的对比,不同辅助装饰品的使用,营造出一幅活泼快乐的画面。多用于儿童床品的局部,或者儿童房的装饰靠垫及壁挂装饰上。
3.3混合风格
多种手法与多种风格混合使用,营造或唯美或奔放、或清新或厚重的艺术氛围,常见于装饰壁挂。
4结语
[关键词]歌曲体裁歌剧咏叹调艺术歌曲艺术处理
作为一名声乐爱好者,我们经常接触的歌曲体裁主要有歌剧咏叹调、艺术歌曲、民歌和流行歌曲,那么它们的艺术处理有什么异同呢?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他们的定义和特点,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熟悉各种风格的歌曲,掌握好歌曲的感情基调。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经常接触的外国歌剧咏叹调、古典艺术歌曲民歌以及流行歌曲的一些基本风格,希望能为声乐爱好者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一、歌剧咏叹调
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有多种样式和体裁,可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等。音乐在歌剧中并不处于从属地位,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演员必须具备歌唱与表演的艺术才能,根据剧本与作曲家谱写的歌曲来塑造人物的形象,器乐除伴奏声乐以外,并担负着刻画人性格、揭示剧情和发展戏剧矛盾冲突、烘托环境气氛等任务。歌剧中的咏叹调是歌剧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独唱形式出现。咏叹调往往安排在戏剧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着重表现剧中人物在特定情景中的思想感情,这时,剧情的发展暂停。咏叹调的旋律比较优美动听,并且强调声乐演唱技巧,是最有艺术魅力的唱段,也是最易于流传的。如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在西方惯例由戏剧女高音唱图兰朵,总是把中国公主表现成为一个头脑简单,愚昧,凶狠傲蛮,冷酷无情的女人,看了令人反感。可是卡索拉饰唱的图兰朵却与众不同,虽然一些戏剧处她也采用了有力和激昂的唱法,但其本质仍然保持着spinto女高音的声型,用声不那么猛,用情不那么狠。如第二幕中的“在这宫殿里”,唱得激昂有力,声情兼优,那个Highc很有穿透力,以铿锵有力的歌声来表现角色复仇的心态,在声音的造型上效果很好。最妙的是,她在第三幕中所唱出的“泪汪汪”。轻柔而优美,明亮而羞人,角色完全变成另一个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温顺抒情的图兰朵。这也是卡索拉的成功所在。
又如比才的歌剧《卡门》,女中音史蒂安斯塑造的卡门,性格是多方面的,时而热情、倔强,时而直率、放荡。最成功的一点是她将卡门那罕有的女性魅力给表现出来。“爱情好像一只小鸟”(哈巴涅拉舞曲)一曲,一下子把卡门高傲、热情的性格表露无遗。史蒂安斯以性感的声音唱出的“城墙外有家小酒店”(塞吉迪拉舞曲),声线粗犷,活跃有力更有极强的诱惑力。自始至终史蒂安斯的歌声都是那么浓厚、饱满、舒展、稳健。由此可见,我们在演唱一些歌剧作品的时候,并不可以把作品的情感表现在自己的喜怒哀乐中,而是表现到角色中,演唱时要单纯、深入。
二、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其特点是歌词采用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重要地位。在德国称为“lied”,代表作曲家是舒伯特,他采用歌德、席勒、海涅、米勒等人的诗歌为歌词,他的艺术歌曲曲调优美,意境深邃,《野玫瑰》、《春天的信念》、《魔王》等已成为流传世界的名曲。艺术歌曲大致有两个特点:(1)是诗与音乐的结合:歌曲根据原诗含义及原诗的抑扬顿挫进行创作,所以歌曲所呈现的是作曲家对诗歌的主观看法。(2)是钢琴伴奏的地位和声乐旋律同等重要。钢琴是伴奏不只是起和声和节奏的衬托作用,往往是用特定的音型或更复杂、更精致的织体以表现歌曲的意境与内容。
现今很多人对于该怎样演唱艺术歌曲,特别是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问题,仍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大多数认为,应该以想象中极戏剧化的夸张手法来诠释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才能将其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如果用这种过度渲染的夸张手法,时而低吟呢喃,时而情感激昂、爆烈以及速度急速、渐慢……等等的诠释手法,我想会让人有一种莫名的惊慌、恐惧感。利奥波德·冯·桑莱斯勒说过:“我曾亲自聆听过他(舒伯特)伴奏排练自己的曲子不下一百次,不说其他,光是速度方面来说他的节拍总是维持一定,除非常特别需用加强表情的乐句。才会有适当的渐慢。回复原速,加速等表情术语旁注,否则他绝不允许在演唱时有任何过度激越的表演方式。”由此可见,演唱艺术歌曲的歌手只能间接地反映他人的经验与情感,而不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融八其诠释的角色中,也就是说。无论诗人,作曲家或者歌手都必须将歌曲视为一种抒情的,而非戏剧性的表达。演唱舒伯特作品时尤其如此,作曲家早已将其深刻的表现力、深挚的情感,表现在优美的旋律中,再加上钢琴伴奏的画龙点睛之效,实在不需要无端的缀饰掺杂其中,任何有碍旋律的流畅或者干扰伴奏的手法,绝对是违背作曲家意愿的残害音乐之举。
三、中国民歌
所谓的民歌就是民间的歌,劳动人民的歌。它是历代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社会实践中,为了适应劳动、生活和表达各种思想感情的需要,而集体创造的一种世代口耳相传的歌唱形式。另外,一些专业音乐工作者在民歌基础上编创的,并能为群众作为民歌传唱的歌曲,也应称为民歌。如王洛宾先生根据新疆民歌《洁白的前额》改编而成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另外还有尹宜功填词,黄虹采用云南民歌《十大姐》和《大田插秧》编创而成的《小河淌水》等等。
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地区的音乐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在歌曲演唱中,应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去熟悉各种不同风格的歌曲。尤其是我国的民族唱法中,由于民族和地区的区别,演唱风格也不一样,如北方地区的民歌粗犷豪放,而江南地区的民歌则柔婉秀丽,因此在演唱用声上也有不同。如果将不同的风格混淆起来,将各国各地区的民歌曲唱成一种风格,那就会破坏歌曲的艺术形象和艺术特点,所以唱民歌我们不但要唱得有声、有情,还要唱得有色、有味。
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技巧是相当丰富的,是我国声乐传统的瑰宝。此外,传统民歌与新民歌在时代的风格特点上也有所不同。新民歌在气质上更加开朗,格调上更加明快,在感情表达上也更加舒展、豪迈,这说明在演唱民歌时还要注意时代特点。
四、通俗歌曲
流行音乐又称通俗音乐,严格地说,它所包含的内容和所覆盖的范围比较广阔,这些称谓都不是很确切的。流行音乐包括有声乐和器乐两个方面,这里主要谈的是前者。
就通俗歌曲来说,群众性、即兴性、生活性、创造性、旋律节奏鲜明性、广阔包容性都是需要注意保持的特点。由于这种特性,就决定了它必须力求能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在歌曲的写作和表演上,就要注意音调动听,流畅顺口、词句通俗、读字清晰、亲切生动,不然就达不到流行的目的。有不少流行歌曲并不流行,而且寿命短暂,其主要原因可能就在这里。由此可见,流行歌曲也像许多艺术现象一样,它的词、曲、表演,有格调的差异,有高下之分,有好坏之别。所以,通俗歌曲的艺术处理也要遵循一般的艺术规律。比如声音的虚实,真假声的比例调整。节奏的对比等等,所以不能把通俗唱法定为业余唱法,随着时代的发展,通俗歌曲以及通俗唱法也将变得更加专业,更加绚丽多姿。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现在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新现象,比如美声歌曲的通俗化,通俗歌曲的民族化,民族歌曲的通俗化等等,多种唱法趋于融合,把不同唱法不同题材的作品的优点集中起来,形成了美通唱法、民通唱法,因而也诞生了一批美通作品和民通作品,这些作品的演唱怎么处理,每个歌手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有一点,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和风格特点来选择作品和处理作品。要不然将使自己的演唱大打折扣。所以不同题材的歌曲要采用不同的唱法,不同的唱法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但前提是,无论是那种艺术处理方式,都应该遵循基本的美学原理,符合人们的审美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