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糖尿病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2-12-03 03:03:50

序论:在您撰写糖尿病管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糖尿病管理论文

第1篇

1.1指导合理运动

运动是治疗各类疾病的良方,糖尿病也不例外。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减少堆积的脂肪,消耗人体热量,增强自身体质,还能增强胰岛素的活性,有利控制血糖。医生推荐用药的糖尿病慢病教育患者在饭后一小时左右运动,未用药的患者可以空腹进行运动,并且应规律地制定运动强度。例如,中老年人可以采用慢跑、竞走、散步、打太极拳等方式运动,每周进行三次以上运动,每次持续时间为半小时以上,还可以组织老年人做游戏和旅游等。有效的锻炼胜过任何药补,运动是治疗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既能增强自身体质,有减少了医药的费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可谓是一举多得,这种治病良方经济又适用。

1.2指导适当用药

一旦患上糖尿病,就需要终身服药治疗,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调整好心态,愿意配合医生治疗,并坚持服药,才能维持和缓解病症。患病的老年人记忆力较差,经常忘记吃药,因此应设计出三餐服药的不同颜色水杯,并把药摆放在容易看到的地方,这样能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避免出现忘记服药的现象。宣讲人员还应提醒患者注意如何保存胰岛素以及怎样注射胰岛素,并且定期督促患者对血糖、尿糖进行测量,指导患者使用血糖仪等,这些都有益于糖尿病患者缓解病情,减轻病痛的的折磨。

2糖尿病的社区管理效果分析

通过在社区宣讲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使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基本了解了糖尿病,懂得应该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糖尿病并积极采取措施来缓解病情。宣讲前后,人们的思想认识和态度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在控制血糖和使用胰岛素等方面都做的非常好。调查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服药等方面没有显著的变化,因为在宣讲之前人们已经非常重视这些方面知识的积累,基本上做到了心中有数。然而在吸烟、饮酒、定期测量血糖以及采取措施控制血糖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患者大体上接受、采纳了减缓糖尿病病发的建议,并付诸行动。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宣讲前后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脂均无显著效果,但测量显示空腹血糖有明显下降趋势,效果显著。社区的宣讲促使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乐于接受社区的签约管理并欣然接受相应的管理费用。据进一步深入调查显示,与社区签约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方面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未进行签约的糖尿病患者在甘油三酯、血糖和总胆固醇均有显著的上升趋势,总体来讲,非签约组血糖整体高于签约组。

3总结

第2篇

1.1一般资料:

14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61例、女性87例,年龄47~86岁,平均年龄(64.51±2.46)岁,病程6个月~23年,平均病程(8.91±1.65)年。按照前来就诊序号将14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单)、对照组(双)(每组74例),两组上述资料(病程、例数、年龄、性别等)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社区管理模式,如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设立咨询处及时解答患者提问等;研究组在传统社区管理模式基础上给予相应强化措施,包括建立完善健康档案、举办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建立量化随访档案等。记录两组Ⅱ型糖尿病患者干预两年后各项实验室指标[空腹血糖(GLU)、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等]变化情况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冠心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3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利用SPSS17.0(StatisticalProductandServiceSolution17.0)软件包完成统计学分析,其中以t检验计量资料(由x±s表示),X2检验计数资料[由X(%)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室检验:

两组Ⅱ型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各项实验室检验结果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不同方法实施社区管理后,两组GLU、TC、TG、LDL-C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而HDL-C则较干预前显著增高,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

两组Ⅱ型糖尿病患者经不同方法实施社区管理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11%)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57%),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目前临床尚无有效治疗措施,患者需终身服药控制血糖,对其身心健康均造成严重伤害。研究表明,有效控制血糖含量是保障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若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将引发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应引起相关医护工作者高度重视。有研究显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过程中,若加入针对性的社区干预措施将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及依从性,对患者获得满意预后具有积极意义。但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患者经传统社区管理后血糖、血脂较干预前仅小幅改善,且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7.57%,干预效果并不理想。分析原因可能为:①Ⅱ型糖尿病患者对遵医嘱用药重视程度不高,认为偶尔不遵医嘱服药并未造成严重后果;②患者因病程长、服药时间长,对药物治疗失去信心,无法积极配合治疗甚至排斥治疗;③不了解病情,过度担心临床疗效,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④家属无法对患者治疗过程提供有效配合,患者治疗自信心较差。针对上述因素,有学者提出在Ⅱ型糖尿病社区常规管理基础上加入针对性的强化措施有利于其获得更为满意的疗效及预后。本文中研究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以往社区常规管理基础上加入建立完善健康档案、举办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建立量化随访档案等强化措施后,其血糖、血脂检验结果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8.11%,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Ⅱ型糖尿病社区强化管理措施:①根据患者病史、家族史、药物治疗史等情况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有利于社区工作人员准确掌握患者实际情况并提供针对性的管理服务;②准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如治疗依从性、负面情绪、治疗自信心等,根据评估结果提供正确有效的心理干预,如讲解遵医嘱治疗重要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列举临床治疗病例提高其战胜病魔自信心、指导家属积极配合患者治疗提高其积极性等;③不定期利用宣传册、展板、讲座等方式提供糖尿病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等内容,消除其对疾病的恐惧感;④根据患者家庭关系、自身近期血糖控制情况等内容建立量化随访档案,对近期血糖控制不佳或家庭关系紧张者可适当增加随访次数,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积极性;⑤设立24h服务热线、网络答疑、咨询处等多种形式社区服务,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适当采用其提出的合理建议,使其由糖尿病社区管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提高其积极性及责任感。

4结语

第3篇

A组为对照组,治疗方法:二甲双胍0.25-0.5g/d,瑞格列奈片0.5mg-1mg,3次/d,阿卡波糖50mg-100mg,3次/d;B组为实验组,在前述口服西药基础上加(1)中医药体质辨识(2)中草药汤剂治疗(3)每季度随访评估调整(4)评价。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算p值,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研究结果

经过1年的综合干预和随访,干预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如下:(1)分别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情况。结果表明两组数据在干预后PBG、FBG、HbA1c等方面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肾脏病变、神经病变、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以及皮肤感染的情况。结果表明两组数据在干预后肾脏病变、神经病变、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和皮肤感染等方面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研究分析

干预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在一年的随访和干预之后,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在干预后较干预后均有明显好转。

3讨论

由于目前的医学水平的局限,糖尿病仍然是终身性的疾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是糖尿病控制能否成功的关键。由上述研究可知中医药健康管理对控制血糖指数有一定的促进性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指导。

3.1饮食指导

不良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往往会导致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肥胖等症状的发生或加重,适当地控制饮食能使糖尿病患者获得均衡的营养。合理的饮食习惯应该是(1)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上吃得少。(2)粗细粮搭配适宜,肉奶蛋适量,蔬菜必不可少。(3)每顿不宜吃多,八分饱即可。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不宜吃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和不宜喝酒。

3.2运动指导

众多研究表明,历来有氧运动是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的运动类型。即使运动强度低,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常见的有氧运动有步行、快走、慢跑、竞走、骑自行车、长距离游泳等。

3.3药物指导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有口服降糖化学药和胰岛素。口服降糖化学药分为磺酰脲类和双胍类,由于其导致的胃肠道反应大,应于进餐中和餐后服用。胰岛素则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3.4中医特色指导

第4篇

【关键词】糖尿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非酶糖基化;微血管;并发症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glyclationend-products,AGEs)显著增加,这与持续高血糖症紧密相关,AGEs促进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形成,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现结合有关文献,对AGEs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予以综述。

1AGEs的形成

体内蛋白质发生的糖基化反应分为两类:一类是酶催化的缩合反应,以细胞质内质网为反应场所,如蛋白质翻译后的糖基化修饰;另一类是非酶(催化的)糖基化反应。

非酶糖基化反应是在生理条件下,体内富含醛基的葡萄糖、果糖及葡萄糖6-磷酸酮糖与富含氨基的多种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分子发生缩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薛夫碱(Shiffbases),薛夫碱则可发生分子内的重排而生成较为稳定的阿马多里(Amadori)重排产物。上述两步反应均为可逆性反应,生成的产物称为早期糖基化产物。此后该产物缓慢地经过一系列脱水、氧化及化学重排,产生高度活性的羰基化合物,如3-脱氧葡萄糖酮醛(3-deoxyglucosone,3-DG),进而与蛋白质的自由氨基起反应,凝聚形成不可逆的终末产物,称之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

依据AGEs的生成途径和特性,可将AGEs分成2种:一种类似于咪唑衍生物,可能是由2个Amadori产物缩合形成的,为棕褐色,具有蛋白特征性荧光光谱,如羧乙基赖氨酸(CEL)、glyoxalderivedlysinedimer(GOLD)、methylglyoxalderivedlysinedimer(MOLD)、deoxyglucosonederivedlysinedimer(DOLD)、戊糖苷素(pentosidine)和咪唑酮(imidazolones)等;另一种可能是由一种Amadori产物与多种糖酵解产物缩合形成的,缺乏荧光性,如羧甲基赖氨酸(CML)、吡咯素(pyrraline)等。AGEs大多具有荧光特性,可通过荧光技术和酶联免疫分析技术进行检测。

除蛋白质外,核酸及含胺的脂质因能提供氨基也能形成AGEs。

2AGEs的代谢

在生理条件下,AGEs的形成需要经过几周乃至数月的时间。对机体大部分细胞和血浆蛋白质来说,因其寿命较短,因而通常并不能有效完成糖基化产物的后期转换过程,机体组织AGEs含量很低;但当蛋白质半衰期较长或者蛋白质更新延迟,如发生淀粉样变和机体衰老,以及持续高血糖状态,如糖尿病及其血活性的羰基化合物水平增高时,则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增加,可自发地不断形成AGEs。

AGEs一经形成便具不可逆性,其清除途径主要通过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降解为可逆性的低分子糖基化终产物(lowmolecularweight-AGEs,LMW-AGEs),再经肾脏排出。LMW-AGEs水平与肾脏功能密切相关[1],正常人LMW-AGEs的清除率为0.72ml/min。此外,AGEs与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AGE受体(RAGE)相互作用而被清除和降解。

3糖尿病与AGEs

Cerami等[2]发现糖尿病患者体内蛋白质受持续高血糖症因素影响,极易被非酶促糖基化修饰。Lorenzi等[3]和Pamplona等[4]的相关研究进一步证实,持久的高血糖会导致人体内许多结构蛋白、功能蛋白和核酸蛋白的非酶糖基化,最终形成不可逆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Monnier等[5]对于糖尿病的相关研究显示,随着年龄增大及血糖升高,各种组织中AGEs增多,可引起组织细胞蛋白质结构异常和功能障碍,其中组织内AGEs的含量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AGEs可能通过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等,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4AGEs与糖尿病血管病变

AGEs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主要表现与可能机制包括:AGEs对细胞外基质、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壁的作用,以及AGEs-RAGE途径。

4.1对细胞外基质的作用AGEs可在血管腔内形成网状结构以捕获游离的蛋白质,它在血管壁沉积后作用于内皮细胞外基质,刺激胶原蛋白发生交联,引起血管壁增厚;与此同时,可抑制正常的细胞外基质中内皮细胞粘联蛋白(如透明连接蛋白)的粘联和伸展,使内皮细胞之间的结合力下降,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壁增厚和血管通透性增加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特点,也是导致血管舒张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4.2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AGEs一方面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产生,引起新生血管增生和血管通透性增加,甚至引起血管壁水肿[6]。另一方面,AGEs通过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一氧化氮(NO),并增加蛋白激酶C(PKC)和血栓素A2的水平,使血管舒张功能障碍[7]。

4.3对血管壁的作用AGEs可作用于内皮细胞外基质,刺激胶原蛋白发生交联,引起血管壁增厚;另一方面,在AGEs形成过程中,氧自由基使低密度脂蛋白脂质氧化生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oxLDL是一种重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它在泡沫细胞形成以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AGEs还对血小板膜蛋白产生作用,使血小板膜上的纤维蛋白原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增强,并通过氧化应激反应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这种高凝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也影响着微血管的舒缩功能。

4.4AGEs-RAGE的致病机制AGEs通过与其受体RAGE结合,在血管病变的病理生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如AGEs对血管基质和内皮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依靠受体完成。而富含RAGE的组织器官,如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血管内皮、平滑肌、肾小球系膜和成纤维细胞等,也成为AGEs和受体相互作用产生生理作用和病理损害的效应场所。如AGEs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泡沫细胞中独特的RAGE结合,可显著提高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的水平(可达对照组的7倍),由此产生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引发动脉粥样硬化[8]。

Renard认为[9],RAGE信号转导是通过氧自由基的产生来介导的。内皮细胞上的受体与AGEs结合后,可激活并诱发一系列促炎、促凝血反应,并产生大量活性氧(ROS),ROS激活核转录因子(NF-κB),促使靶细胞中损伤反应基因的表达;同时,ROS又能使糖酵解过程中间产物增加,进而促进AGEs的生成。Wautier等[10]也证明,AGE-RAGE作用产生反应氧中介物,可促使还原型辅酶Ⅱ氧化酶激活,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氧化应激作用增强,产生自由基介导的组织损伤、血管收缩和促凝血状态,进而促进了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展。

4.5其他张卫茄等[11]研究表明:循环AGEs潴留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脂质沉积,促进病变局部巨噬细胞、T细胞浸润及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增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局部的细胞炎症反应;并认为,AGEs修饰的蛋白质很可能通过增加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而发挥其促炎效应。

5AGEs、糖尿病血管病变及其并发症

5.1糖尿病肾病从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来看,首先肾脏的血管、肾小球基膜、系膜等结构含有大量胶原蛋白,胶原蛋白的寿命较长易形成AGEs[12];其次,肾脏是富含RAGE的组织器官,其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肾小球、肾小管上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均表达RAGE;再者,肾脏是AGEs的清除器官。以上特点,使得肾脏易受到AGEs的损害。

一方面,AGEs的形成与沉积,可引起细胞外基质的分子结构、功能发生改变而致基质功能改变。

肾脏的细胞外基质主要由Ⅳ型胶原分子、层粘连蛋白、硫酸软骨素(HS-PG)3种分子组成,Ⅳ型胶原分子之间相互联结形成空间支架,层粘连蛋白和硫酸软骨分子连接在支架结构的两个表层,并使表面带负电荷。这种结构可使小分子自由通过,对于带负电荷的白蛋白则形成一道电荷和空间屏障。AGEs形成后,可直接影响Ⅳ型胶原分子间结合能力,使其结合能力下降,空间支架结构受到破坏。AGEs形成后,层粘连蛋白其自身多聚性及与Ⅳ型胶原分子和HS-PG的连接能力均下降,因此使肾小球基底膜支架结构孔径增大,通透性升高,引起蛋白尿和糖尿病肾病[13]。

Makion等[14]采用高分辨率扫描电镜技术,证实AGEs引起糖尿病肾脏系膜基质微观变化:孔洞的直径显著增加(24nm),基质屏障作用受到破坏,支架结构孔径增大,通透性升高;Makion等认为AGEs可能通过损害细胞外基质蛋白质的组织结构而对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AGEs通过与特异受体结合造成肾脏损害。主要引起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产生和分泌,以及引起系膜增生。

AGEs可刺激系膜细胞产生2种重要的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其中PDGF在Ⅳ型胶原的积累中起重要介导作用,而TGF-β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通过控制蛋白酶的合成、降解而影响肾小球产生各种细胞外基质成分造成肾组织增生,这也是引起肾小球硬化的重要原因[15]。

由此可见,AGEs导致糖尿病肾血管损害,引起肾小球硬化和蛋白尿,它在糖尿病肾病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5.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AGEs直接改变细胞内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导致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视网膜血管基质中形成的AGEs可影响血管结构和功能,干扰活性氧物质作用,使血管的舒张功能受损[16]。Segawa等[17]有关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视网膜AGEs实验性研究表明,AGEs不仅影响视网膜限制性内膜层和网织内层以及视网膜血管的内皮、平滑肌的结构和功能,还可对外膜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使之数量减少,并通过促进VEGF的表达参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RojasA,CavedaL,RomayC,etal.Effectofadvancedglycosylationendproductsontheinductionofnitricoxidesynthaseinmurinemacrophages[J].BiochemBiophysResCommun,1996,225(2):358-362.

[2]CeramiA,VlassaraH,BrownleeM.Proteinglycosylationandthepathogenesisofatherosclerosis[J].Metabolism,1985,34(12Suppl1):37-42.

[3]LorenziM.Glucosetoxicityinthevascularcomplicationsofdiabetes:thecellularperspective[J].DiabetesMetabRev,1992,8(2):85-103.

[4]PamplonaR,BellmuntMJ,PorteroM,etal.Mechanismsofglycationinatherogenesis[J].MedHypotheses,1993,40(3):174-181.

[5]MonnierVM,VishwanathV,FrankKE,etal.RelationbetweencomplicationsoftypeIdiabetesmellitusandcollagen-linkedfluorescence[J].NEnglJMed,1986,314(7):403-408.

[6]DuhE,AlielloLP.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anddiabetes:theagonistversusantagonistparadox[J].Diabetes,1999,48(10):1899-1906.

[7]ChakravarthyU,HayesRG,StittAW,etal.Constitutivenitricoxidesynthaseexpressioninretinalvascularendothelialcellsissuppressedbyhighglucoseand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J].Diabetes,1998,47(6):945-952.

[8]ShojiT,KoyamaH,MoriokaT,etal.Receptorfor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isinvolvedinimpairedangiogenicresponseindiabetes[J].Diabetes,2006,55(8):2245-2255.

[9]RenardC,ChappeyO,WautierMP,etal.Recombinant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receptorpharmacokineticsinnormalanddiabeticrats[J].MolPharmacol,1997,52(1):54-62.

[10]WautierMP,ChappeyO,CordaS,etal.ActivationofNADPHoxidasebyAGElinksoxidantstresstoalteredgeneexpressionviaRAGE[J].AmJPhysiolEndocrinolMetab,2001,280(5):E685-E694.

[11]张卫茄,侯凡凡,刘尚喜,等.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的炎症反应[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21(6):360-363.

[12]BucalaR,VlassaraH.Advancedglycosylationendproductsindiabeticrenalandvasculardisease[J].AmJKidneyDis,1995,26(6):875-888.

[13]张凯丽,李恩.糖基化作用与糖尿病肾脏并发症[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99,19(3):122-124.

[14]MakinoH,ShikataK,HironakaK,etal.Ultrastructureofnonenzymaticallyglycatedmesangialmatrixindiabeticnephropathy[J].KidneyInt,1995,48(2):517-526.

[15]PankewyczOG,GuanJX,BoltonWK,etal.RenalTGF-βregulationinspontaneouslydiabeticNODmicewithcorrelationsinmesangialcells[J].KidneyInt,1994,46(3):748-758.

第5篇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患者,男33例,女12例,年龄48~67岁,病程10+5年。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

病因分析

(1)血管病变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糖脂代谢紊乱,机体处于高糖、高凝、高粘状态而发生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下肢供血逐渐减少。

(2)神经病变高血糖微血管病变导致神经内膜缺血缺氧而发生神经病变,导致周围感觉神经缺失,肢体末梢的保护性感觉减弱或丧失,周围运动神经病变,骨间肌萎缩,足部脂肪垫变薄,跖骨头突起。

(3)合并感染因神经病变患者痛觉减低或消失。当外界因素损伤局部组织造成伤口感染,引起糖尿病足,严重者导致坏疽。其次,糖尿病患者的白细胞功能障碍,多核细胞的移动趋化功能降低,噬菌能力下降,是导致感染的另一重要原因。{3}

(4)其它诱因

①患者缺乏糖尿病相关知识,对末梢神经病变如肢体麻木,蚁走感、灼痛感等不及时就医,足部溃烂不及时诊治而造成糖尿病足。

②生活习惯不良,如嗜酒,不讲卫生,不注意防范。

③忽视足部护理,只注意心脑肾的防护。

治疗方法

(1)控制血糖:

使FPG控制在4.4~6.1mmol/L

PPG控制在4.4~7.8mmol/L

(2)控制感染

根据药敏结果或经验用药选用两种或以上抗生素联合应用。

(3)伤口处理

清创去脓,每天换药1~2次,局部用红外线照射,及湿敷,湿敷液配制:生理盐水100ml,胰岛素8u,庆大霉素8万u,654-210mg,局部坏死严重者,可予以祛腐生肌药外敷。

(4)扩管改善微循环

(5)营养神经

(6)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促纤溶

(7)营养支持

(8)截肢:病变严重损坏骨质感染扩大明显,及时截肢。

护理方法:

(1)糖尿病知识教育

(2)戒烟

(3)每天检查足,看足底有无大疱,割伤或跛足,尤其是要注意足趾之间。

(4)每天洗足,仔细擦足,特别是足趾之间。

(5)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洗澡前手试水温。

(6)不要赤足。

(7)不要使用化学制剂。

(8)不使用足操作的一些工具。

(9)经常检查鞋内有无异物。

(10)对干燥的足,可以在洗澡后稍擦护肤油。

(11)直着修前剪趾甲。

(12)确保每次就诊时均检查足。

(13)足皮肤有大疱或溃疡时均看医生。

参考文献

[1]邓尧利,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体会[J],使用医技杂志2005;12(2)七月:385

第6篇

1.1干预措施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社区干预措施,具体包括:

①饮食指导。患者应少食多餐,禁止暴饮暴食,多食五谷杂粮,少食淀粉含量高、糖分高的瓜果类食物,日常生活中适量运动,合理控制体重。

②运动指导。给予患者运动方面的指导,指导患者多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行、散步等,不做剧烈运动。日常生活中通过适量运动减轻体重。

③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养成良#的饮食习惯,教导患者正确进行血糖监测,通过宣传单页、报纸等对患者实施糖尿病疾病的教育,鼓励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多参与社区举办的健康知识讲座,以提高自身及患者对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储备量。

④心理指导。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治疗周期长,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指导,通过语言辅导以及列举成功病例等开导患者,降低疾病治疗期间的消极因素,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耐心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及时协助患者调节自身情绪’必要时可及时就医。通过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防止患者出现代谢紊乱情况,并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帮助病情好转。

⑤开展健康体检。对该社区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汇总并建立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机构每年为糖尿病患者实施1次体检,体检内容包括血压、体温、脉搏、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等;社区卫生机构每年定期组织巡诊,对纳入档案管理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随访,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用药措施以及生活指导等,并及时记录患者病情,将记录表归档。

⑥实施双向就诊。社区管理过程中若发现糖尿病高危患者,应及时转到上一级医疗机构确诊;上级医疗机构将控制效果较好或巳康复的患者转到社区卫生机构中,反馈患者的基本信息,方便社区对患者进行管理,及时将患者纳入健康管理服务中。

1.2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床表示,用f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试验组患者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3讨论

第7篇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3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的2型糖尿病患者244例,其中男128例,女116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44.28岁。全部患者符合1999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9.24±2.14)mmol/L,餐后2h血糖(14.08±1.78)mmol/L。

1.2监测指标

治疗1年后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情况。

1.3管理方法

1.3.1健康教育

要叮嘱患者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合理饮食、戒烟、限制饮酒、加强身体锻炼。指导患者要定期到医院监测血糖、血脂、血压、眼底和体重等情况。教予其正确的血糖测量方式和良好的血糖值。使患者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1.3.2药物治疗

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的用药,勿机械用药。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要告知患者一个部位不能多次重复注射,应交替使用,防止脂肪萎缩和硬结的发生;对于行口服降糖药的患者,要嘱其用药时间和进餐时间的配合,要注意剂量的准确应用,如发生低血糖可口服糖水。

1.3.3血糖的监测

加强患者血糖的监测。对于有条件的患者嘱其每周行1次血糖和尿糖监测,病情稳定后可每月检测1次,掌握好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以期能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维持患者正常的血糖水平,这样才能延缓病情的发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3.4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本社区随访的患者中老年患者占有较大比重,针对这一特点,合理应用治疗糖尿病和其他基础疾病的药物,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制定个性化的

2型糖尿病的社区管理

药物、饮食和运动方案,使其与患者个体特征相符。要使患者有正确的疾病治疗观,使其能够接受规范化的治疗方案,约束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3.5运动疗法

2型糖尿病与肥胖、缺少运动相关。运动可加速脂肪的分解,加强脂肪细胞中酶的活性,使得血脂降低,体重减轻。对于2型糖尿病,运动还可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加强血糖的消耗,使得血糖降低。要使患者知晓运动疗法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应循序渐进、长此以往、持之以恒。要根据不同的患者和不同的病情制定不同的运动方案,嘱其勿空腹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1年的积极管理,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7.22±1.18)mmol/L、(9.27±1.32)mmol/L,与在社区管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