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党员示范户事迹材料范文

时间:2022-09-20 19:54:44

序论:在您撰写党员示范户事迹材料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党员示范户事迹材料

第1篇

作为社会的组成细胞,个体家庭的和谐平安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平安家庭示范户先进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平安家庭示范户先进事迹材料一

xx县xx乡xx村xx的家庭,夫妻相敬相爱,遵纪守法,平等互助,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工作上互相照顾,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在生活中尊老爱幼,教子有方,取得了家庭、事业的双丰收。尤其是在创建“平安家庭”示范户的活动中树立了榜样,成为当地所有家庭的楷模。

xx一家现有3口人,他一家人和睦相处,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拥护党的改革开放的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带头践行科学发展观。xx同志自2019年10月份担任xx村委会妇女主任后,她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积极上进,为全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勤勤恳恳的耕耘。尤其是在创建“平安家庭”标兵户的活动中,作为全村的带头人,她和爱人知法守法,积极倡导无暴力、无犯罪、无违法的文明户宣传活动,努力做安全文明之家。在她的带动下,全村所有家庭全面开展了争创文明户家庭活动,全村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居民安居乐业。

在家庭中,xx是一名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对于双方的老人,她在繁忙的计划生育工作之余,总是要抽出时间,买上营养品去探望,还要为老人端茶送饭,从未让老人家吃过一口冷饭剩菜;并经常与老人家谈心,不仅在生活上关心、体贴老人,而且在思想上关心老人,让父母生活的快乐、健康。为教育好孩子,她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她的丈夫是一名医生,工作特别忙,因此一切家务活儿及照顾老人的事情都她一个人承担,但她从未有怨言,尽心尽力做好家务事,不给丈夫添一丝烦恼,全心全意支持丈夫的事业。无论工作多忙,一回到家,她总要抽出时间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他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

在村里,她不仅细心的照顾孤寡老人,和邻里之间的关系也相处的很好,每当谁家有困难,她都能热心帮忙,为她们解决矛盾。隔壁邻居都非常尊敬她,她和姊妹之间更是无话不说,相处得很融洽,她们之间从未红过脸,姊妹间总有说不完的话,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关心,遇事有商量,xx村民都称xx一家是一个和谐、幸福、平安的家庭。

老有所养,平等关爱,有事业上的成就,也有学业上的飞跃,在这个家里每个人都努力实现着自身价值,为社会大家庭在尽职尽责,“平安家庭”就在这里得到了清楚地诠释。在她们的带动下,全村村民不但提高了自身素质,也倡导了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全村的移风易俗做出了贡献。

平安家庭示范户先进事迹材料二

含山县铜闸镇塔岗村谢相飞的家庭,夫妻相敬相爱,遵纪守法,平等互助,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工作上互相照顾,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在生活中尊老爱幼,教子有方,取得了家庭、事业的双丰收。尤其是在创建“平安家庭”示范户的活动中树立了榜样,成为当地所有家庭的楷模。

谢相飞现有3口人,他一家人和睦相处,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拥护党的改革开放的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带头践行科学发展观 俞宏芳同志自**年担任塔岗村委会妇女主任后,她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积极上进,为全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勤勤恳恳的耕耘。尤其是在创建“平安家庭”标兵户的活动中,作为全村的带头人,她和爱人知法守法,积极倡导无暴力、无犯罪、无违法的文明户宣传活动,努力做安全文明之家。在她的带动下,全村所有家庭全面开展了争创文明户家庭活动,全村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居民安居乐业。

在家庭中,俞宏芳是一名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对于双方的老人,她在繁忙的计划生育工作之余,总是要抽出时间,买上营养品去探望,还要为老人端茶送饭,从未让老人家吃过一口冷饭剩菜;并经常与老人家谈心,不仅在生活上关心、体贴老人,而且在思想上关心老人,让父母生活的快乐、健康。为教育好孩子,她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她的丈夫是一名驾驶员,工作特别忙,因此一切家务活儿及照顾老人的事情都她一个人承担,但她从未有怨言,尽心尽力做好家务事,不给丈夫添一丝烦恼,全心全意支持丈夫的事业。无论工作多忙,一回到家,她总要抽出时间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他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

在村里,她不仅细心的照顾孤寡老人,和邻里之间的关系也相处的很好,每当谁家有困难,她都能热心帮忙,为她们解决矛盾。隔壁邻居都非常尊敬她,她和姊妹之间更是无话不说,相处得很融洽,她们之间从未红过脸,姊妹间总有说不完的话,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关心,遇事有商量,谢村民都称谢相飞家是一个和谐、幸福、平安的家庭。

老有所养,平等关爱,有事业上的成就,也有学业上的飞跃,在这个家里每个人都努力实现着自身价值,为社会大家庭在尽职尽责,“平安家庭”就在这里得到了清楚地诠释。在她们的带动下,全村村民不但提高了自身素质,也倡导了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全村的移风易俗做出了贡献。

平安家庭示范户先进事迹材料三

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广大群众安居乐业,事关广大群众生存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础。作为社会的组成细胞,个体家庭的和谐平安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万福村燕米山组夏登秀一家坚决拥护党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家庭中无吸贩毒、酗酒、赌博等违法犯罪和不良嗜好的发生。夫妻相敬相爱,遵纪守法,平等互助,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上互相照顾,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在生活中家庭和睦、尊老爱幼,教子有方,团结邻里,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取得了家庭、事业的双丰收,尤其是在创建“平安家庭”示范户的活动中为广大村民树立了榜样,成为当地所有家庭的楷模。

夏登秀和爱人结婚近二十年来一直互信互爱,有问题出现就及时沟通,心平气和地商讨解决,很少吵架,更没有出现过动手打人的现象。在家庭大事决策方面始终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在对重大家庭事件作出决定前都要召开“家庭民主会”,征求各位家庭成员的意见,妥善做出决定。他们夫妻即是生活的伴侣,又是事业的相互支持者,在家里时常交流沟通,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支持,彼此间的共同观点是做人放在第一位,不管社会上的环境如何变化,坚持走自己的路。

为教育好孩子,夫妻二人付出了很多艰辛。无论工作再忙,回到家,总要抽出时间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她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夏登秀和爱人虽然很重视对儿子的教育,但他们从来不搞“家长专制”,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成长空间,从没对孩子制定过任何强制学习目标,也没强迫孩子学习过任何他们不感兴趣的东西。

在生活中,夏登秀和爱人既是生活中的知心伴侣,又是儿子的好父母,更是父母的好儿女。夫妻二人对于双方老人关爱有佳。父母年龄大了,没有经济来源,为了让老人安度晚年,他们夫妻商量后,主动承担老人的经济支出。作为人妻、人母和人媳,夏登秀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孩子和老人,关心体贴丈夫,并不因工作和学习而有丝毫的怠慢。家人的生日,她记在心里,放在心上,总会烧上一手家人喜欢的可口饭菜;逢年过节,夏登秀总是不忘给家人买些礼物;天寒了,她早早地就为父母们送上棉衣棉被,还为他们买保暖内衣;天热了,就及时为他们装上电扇。平时还总是给老人们买营养品,让他们加强营养。他们不仅在生活上关心、体贴老人,而且在思想上也很关心,经常与老人谈心,让老人心里暖烘烘的。

身为一名党员,夏登秀主动和邻里之间处好关系,每当谁家有困难,或吵嘴什么的,她都能热心帮忙,为她们解决矛盾和困难。邻右里有什么困难或是心里话也都愿意与夏登秀沟通,与她无话不说,隔壁邻居都非常尊敬她。多年里夏登秀一家从未与邻居红过脸。村民们都称夏登秀一家是一个和谐、幸福的家。

夏登秀一家在努力搞好家庭内部关系和邻里关系的基础上,更是不断加强对各项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措施的学习。平时最关注电视里的法制栏目,积极参加乡、村组织的各类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学习安全防范技能,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并将学来的知识技能向邻居们传授,带领左邻右里一起维护周边环境的稳定和谐,尤其是在创建“平安家庭”示范户的活动中,积极倡导无家庭暴力;无吸、贩、制、种毒;无违法犯罪;无不良嗜好。努力做到防盗窃、防抢劫、防隐患、防诈骗“四防”。

第2篇

产业结构调整事迹材料

今年以来,该镇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该镇在巩固和优化橡胶、水果、甘蔗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加大调整产业结构的力度。第一,以打造“万头母猪”镇为目标,发展养猪生产,实现“一镇一业”,在去年母猪存栏量7106头的基础上,增加存栏量2930头,年内实现万头母猪的目标,并发展和壮大生猪生产,实现养猪产业的进一步升级;第二,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养兔业,积极培育适合地的“文溪玉兔”品种,采取发放小额信贷及“公司+农民+政府扶持”,争取市政府贴息的惠民政策等方式发展养兔业,目前已发展养兔36户,年内发展至300户;第三,发展特色经济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我们结合本地区发展不平衡实际,采取强村与弱村如和祥巴布村,大户与小户联合等形式,发挥典型村、典型户示范作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科学发展。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方式,发展“一村一品”,如巴布的养兔村、美万新村的养鸭村,巴总的母猪村等,目前已有养母猪典型80户,养兔典型20户,养生猪典型80户,养鸭典型30户,综合立体养殖示范10户,通过挖掘、打造这些典型专业村,典型示范户,幅射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的收入得到明显提高,使广大农民群众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增收的实效。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该镇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信息、技术、市场、销路的帮助。一方面通过引导协调,并与市农行、农村信用社推出支农惠农平台,解决了许多农民在种养业生产发展上资金制约的瓶颈问题,目前为止,已向25户农民发放信贷资金32万元,年内计划发放信贷500万元,为我镇农业生产注入了大量资金,让更多的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另一方面积极招商引资,采取“公司+农户+政府扶持”等模式,因地制宜扶持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引进海南椰恋公司与农户合作养兔,每户扶持3万元,目前已投入资金108万元,今年内该公司计划出资900万元扶持农民发展养兔。

(和庆镇)

第3篇

2008年元月12日以来,由于受冷空气的影响,一场100年不遇的雪凝冰冻灾害袭击黎平县城乡大地,德凤镇受灾面积达100%,受灾群众达100%,人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经济损失达750余万元。德凤镇远程教育设备也不同程度受到损坏。面对突如其来的雪灾,德凤镇党委书记陈通永同志没有惊慌失措,沉着应战,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调整工作重心,紧密结合当前冰雪凌冻实际,督促和抓好远程教育培训活动,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抗凌冻,保民生”战斗中的重要作用。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抗凌冻,保民生”战斗的第一责任人,陈通永认真领会中央、省、州、县关于抗大灾抢大险指示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黎平县关于做好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凌冻灾害防治和针对凌冻灾害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及时安排部署,在镇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出30000元作为抗雪灾专项经费。把抗灾抢险任务分解到单位、到个人,并制订《学校站点防冻工作应急预案》。明确了措施、应急处理机构、事故责任追究、站点24小时值班制度等,增强全镇干部职工和站点管理抗雪灾的责任感,切实把抗灾抢险工作细化抓实抓牢,尽最大限度减少雪灾带来的损失。

让党的宗旨在雪灾中闪光

在雪凝冰冻期间,陈通永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他冒寒风顶雨雪,身先士卒,不计个人得失,不顾生命危险,以顽强的意志和昂扬的斗志,在雪凝冰冻的镇村养肠小道上艰难拔涩,深入一线开展抗灾抢险工作,谱写了一曲奉献者之歌。

地西村,距离德凤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1月18日,陈通永带着包村干部、和农牧、卫生人员肩挑背驮柴油到那里,为站点解决无电问题,组织当地党员干部和群众参加远程教育培训,重点培训雪凝冰冻期间防冻抗灾科学技术知识,并与农业技术人员一道深入田间地头具体指导群众防抗冰冻灾害。在地西村,陈通永整整呆了2天时间。两天时间里,共培训4期201人次,受益农户231户908人。通过培训,当地人民群众学到了用稻草覆盖冬种马铃薯,增施热性磷钾肥,喷施防寒剂,排除田间积水等措施防冻,切实增强了自身防灾抗灾生产自救能力。

1月21日,陈通永想起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三什江村远程教育养鸡示范户杨再和,在雪凝灾害期间,肯定需要相关防冻技术知识。连续几天的大雪,因停电移动通讯无信号,电信线路断开,无法联系杨再和,考虑到养殖场的近10000只鸡,陈通永与远程教育实用技术辅导人员徒步前进,专程赶到养鸡场,为杨再和送去关于做好防冻灾害天气相关技术资料,并为杨再和讲解了鸡的防冻技术要点和简便方法,为杨再和解决燃眉毛之急,为杨再和挽回经济损失达20余万元。陈通永的行动感动了杨再和及全家人,他们激动得眼里擒着泪花连声说到:“陈书记真是大好人,没有你的牵挂,我们的几千只鸡肯定没了,我们全家人将重反贫困。”

2008年2月16日下午,在罗寨村,为进一步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陈通永带着自己收集好的农村基层组织先进事迹材料,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同时,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黎平县永从乡管团村党支部书记吴声海同志感人先进事迹----吴声海在“抗雪灾,保民生”战斗,访贫问苦,检查国家农网线路和村寨消防安全工作,因劳累成疾倒在了岗位上,离开了人世,并号召全体党员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行动起来,抗大灾抢大险,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罗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500人次积极投入到抗雪灾中,共筑抗雪灾防线。

……

第4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meimei”为你整理了这篇基层扶贫帮扶干部优秀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歙县水利局干部姜敏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普通党员,从事防汛抗旱工作30余年,在扶贫攻坚战中,帮扶森村乡皋径村的三个贫困户,他带着对农村的热爱和群众的深厚感情主动作为,认真贯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解民忧、帮民富,精准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第5篇

一、更新观念,增强老年教育的活力

服务于时代,三是树立“时代教育”观念。立足于时代。以时代的发展为导向,不断拓宽老年教育的新领域,增添老年教育的新内容,开拓老年教育的新思路,把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特征的新型老年人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教育目标,使老年教育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近年来,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了旧的招生制度,把校门向全社会老年人敞开,并在龙马、双套、大兴等村设立了三个分校,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老年人的求学愿望,使老年教育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镇、村二级网络结构,增强了老年教育队伍的活力。

旧的办学模式已暴露出许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生源问题,由于我过去抱着“老年学校,老年大学是为离退休老干部服务”观念,人为地使学校与社会隔离,致使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徘徊于校门之外,造成了重复招生,生源枯竭的危机,由于退离休干部人数有限,两届学员的结业导致重复教学内容,年年老一套,失去了吸引力,严竣的现实使我认识到要求得老年教育的生存发展,必须从更新观念入手,勇于打破禁锢我办学思想、阻碍我办学步子的条条框框,选准老年教育的立足点,准确把握老年教育的发展方向,树立起新的教育观。

打破只面向离退休干部办学的旧体制,一是树立“大教育”观点。把整个社会老年人纳入老年教育的视野。发展壮大老年教育队伍,把老年大学办成社会老年人的家”使老年教育由“无源之水”转入“源远流长”新境地。

把提高老年人自身素质,二是树立“素质教育”观念。立足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三高”特点。增强自我服务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把老年教育真正办成适应老年人特点和需求的特色教育。

二、求实创新,增强老年教育的吸引力。

一是围绕“学用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实践性。老年人在生理变化上共同特征是记忆力、视力、听力等相对较差,在接受新事物上的突出特点是重经验、实用而轻理性,加之他们接受老年教育又具有“短时性”,而不适宜于从事高深持久的脑力劳动,难以接受注入式的理论教育,这就决定了我校老年教育必须突出实践性。首先,在学科内容方面我们注重贴近并直接服务于老年人的生活。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注重讲授与示范、课本与现实、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用结合,以用促学,真正使学员学有所得。特别是近几年来,为突出实践性办学,我们把专业实践课作为教学的重头戏,同时,我们还大胆改革完善教育内容,赋予教育内容以更加鲜明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我们根据老年人生活实际和需要,先后开设了种植养殖、家电维修及保养使用,老年养生保健、烹饪、“老年人社会问题和政策”、“识别假币与假冒伪劣产品”、“老年人购物消费指南”等学科,由于内容贴近老年人生活,注重培养和提高老年人生活技能,增强自我服务能力,有很强的实用性、指导性、现实性,因此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二是围绕“学乐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娱乐性。我们围绕“寓教于乐”做文章,努力为老同志改善和优化学习软环境。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增设了文体课,内容涉及歌舞、游艺、卫生保健、书画等,并将专业课、理论课同文体课穿插安排,同时适当缩短理论学习时间,相对延长文体课时间,使学员学习生活有声有色、有张有驰、劳逸结合,有效地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其次,在教学形式上,突出故事性、趣味性,如经常搞答辩、评比、研讨等,使课堂教学始终充满情趣和生机,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和感染力。

三是围绕“学为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服务性。老年人参加学习的动机,已从求知、求乐、求健开始向奉献、实现人生价值方面转变。“学以致用,以学促为”已成为广大老年人参加学习的追求目标。实践证明,广大老年学员通过学习,所发挥作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为地方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

三、学有所为,老年教育硕果累累。

但与全市兄弟乡镇相比,镇创办老年大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工作中,将以先进为榜样,扬长避短,真抓实干,努力把全镇老年大学的创办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为黄圩镇的三个文明”建设发挥应有的贡献。

拓宽了思路,老年大学的学员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更新了观念,增长了知识和技能,增强“老有所为”本领。为家乡的三个文明建设尽心尽责作贡献。现在校的180多名学员中,有80%成为乡、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骨干。仇堆村学员于九年,带头学习多种经营知识,全村带头发展苗木,栽植果树,年均获利3000多元,自己富有了没有忘记身边的群众,95年以来,每年为周围的特困户免费提供苗木,带动下,全村有近40%贫困户先后走上了致富路,本人也先后五次受镇党委、政府的表彰;今年73岁的离休干部王加其充分发挥自己以前当干部的优势,把在老年大学里学到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民事调解等知识结合农村工作现状,1996年请人编写小剧本,和本村的几位文艺爱好者组成响水县第一支老年业余文艺宣传队,采用跑“旱船”快板书、表演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顾年老体弱,带队走村串庄,宣传计划生育,破除封建迷信、反对赌博等。几年来,为乡亲们田头送戏100多场,近几年他组织的文艺宣传队还被邀请到涟水、灌南等县的部分乡镇演出,深受群众的喜爱;学员杨章元同志1997年自费去外地为纪圩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筹资4万多元;1999年,离休干部穆飞见大拐小学校舍破漏,主动捐出300元,修建校舍;黄圩居委会老年学员吴安江、高庄村学员陈东初、大兴村学员崔如林等老同志连续多年担任当地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了余热。1995年以来,围绕学为结合,组织了十几名离休老干部、老退休教师、老党员,搜集整理黄圩籍烈士事迹材料,撰写革命历史回忆录,总结挖掘老年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还组织学员成立了宣讲团”关心下一代协会”老年文艺队”等组织,组织他围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党的方针政策,深入田间村头、学校等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政治宣传教育和慰问活动,发挥政治优势,巩固和扩大了老年教育成果,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关心下一代工作总结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主力军和后备力量,做好新形势下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近年来,我们黄圩镇关工委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组织广大老同志紧紧围绕市、县关工工作中心,对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科技教育,通过发动“五老搞三帮”、举办农村青年科技政治学校、大力开展扶贫助学、办好家长学校等工作,千方百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办实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为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加强领导,积极创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良好环境。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党委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维护社会稳定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关心教育好下一代是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职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近年来,我们黄圩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助推工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未来工程常抓不懈,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党委工作议事日程,坚持每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会办关心下一代工作,全面部署关心下一代工作。同时,党委明确一名分管党务的副书记兼任镇关工委主任,明确村(居)关工委组织由村(居)党支部书记兼任关工委主任,统筹协调组织开展村级关心下一代工作,为了保证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镇将关工委工作坚持“三纳入”、“四统一”,即纳入党委的议事日程,纳入三个文明建设的规划,纳入年终考核评比内容;实行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表彰,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有计划、有目的定期开展关工组织骨干培训,提高其道德修养、业务素质,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充分调动和保护基层老同志的积极性,保证基层关工委工作的高效运转,我们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关心老同志,帮助老同志解决实际困难,对工作中遇到的老同志难以解决的问题,镇党委主动协调,为老同志排忧解难,特别是对镇、村(居)关工委主持日常工作的专职副主任的补贴问题,镇党委领导亲自过问,保证了关工委工作人员的报酬落实到位,从而提高了老同志的工作积极性。

二、健全组织,不断壮大和优化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

从老同志实际出发,其次。做好组织工作。根据老同志的特长,分别组织老同志成立了中小学校外教育辅导队伍,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主义宣讲团、法制教育报告团、转化失足青少年帮教队等,定期开展教育活动。

镇认真挖掘全镇关爱资源,动员、组织老同志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是做好关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不断充实和优化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加入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行列。按照省关工委“建设开放型关工委”要求和市、县各级关工工作要求,首先把有条件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尽可能多地动员出来。首先对全镇“五老”分布状况进行排查,特别是老科技、老政法、老教师,哪些人可以“出山”向党委分管领导作汇报,请他出面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大造老同志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光荣的社会舆论,普遍宣传动员的基础上,学习“三顾茅庐”精神,登门诚请老同志“出山”同时,还以镇党委名义向“出山”老同志颁发聘书,从而增强了老同志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至目前为止,己吸纳63名老同志投入到关工队伍中,从而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关心下一代骨干队伍。冯光红,1917年出生,就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后从事教育工作,位具有近60年党龄的离休老干部,教育下一代的活教材,1995年镇关工委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为了请冯老“出山”镇党委分管副书记亲自出马,做冯老特别是其家人的思想工作,当时年近八旬的冯老住在响水县城的儿子家里颐养天年,让他参加宣传团,全镇各中小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虽然冯老同意“出山”但其儿子怎么说也不同意,这也难怪其家人,都己年近80老人了当然舍不得让老人再去操这份心,受这份罪,后来我又请与冯老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上门做其儿女工作,诚心感动下,冯老终于“出山”近十年来,冯老亲自编写宣讲稿,参加宣讲活动,至今累计宣讲近百场。

三、强化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

1、筹建教育基地,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教育。

我们黄圩镇作为革命老区,曾经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些都是教育青少年的生动教材,为了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用身边的革命烈士事迹教育下一代,1995年,我们组织老同志在全镇范围内宣传建碑立传育后人的重要意义,得到了全镇广大干群的热烈响应。为了核实烈士身份,补充分征集史料,我们组织老同志一边到县党史办、县志办、民政局查找历史资料,一边到全镇24个村140多个村民小组,走村串户,召开老党员、老干部、老复员军人、老农民座谈会,挖掘老人头脑中的历史记忆,寻找线索和证据。为了核实王习纯、郑友艮等烈士材料,关工委副主任杨金台先后6次去淮安、5次去连云港,走访近千位老人,召开近百次座谈会,辗转近万里,南京、上海、山东、河北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1996年腊月,在调查核实湾圩村烈士刘政权事迹材料时,杨金台冒着零下十多度的严寒在射阳县几个镇村调查近1个月,白天挨家挨户找老人了解情况,晚上在灯下整理材料,由于疲劳和寒冷,杨金台的胃病复发,虽然疼起来是满头大汗,可他一刻都没有停止调查工作。通过几年的调查取证核实整理,最终确认黄圩镇共有烈士83名,在原来县志记载的59名基础上增加了24名,并对每位烈士都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档案材料,为开展对青少年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

为了筹集建碑资金,镇关工委在向县民政部门和县关工委积极争取的同时,还组织老同志积极宣传动员全镇广大干群和师生为建碑伸出援助之手,在老同志的倡议下,全镇党员干部带头捐款,广大群众、师生员工纷纷解囊,在很短的时间内,镇关工委先后收到捐款6万多元,全镇先后建立了24座“革命烈士纪念碑”和1座“日军侵占黄圩罪证碑”。

建好教育基地是基础,用好教育基地才是真正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教育基的作用,用烈士事迹更好地教育下一代,每逢重大节日,镇、村(居)关工委老同志都要组织青少年到附近教育基地祭扫活动,各村青少年入党、入团、入队的宣誓仪式,也在教育基地举行,几年来,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己达5万多人次。为了使革命传统教育真正行之有效地开展,并深入到每个青少年的心中,1997年,镇关工委组建了一支由退休教师杨章元、陈东初等13位有一定知名度、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组成的老年巡回报告团,明确内容、制定计划,按计划到学校讲课,每周一次,不管风霜雨雪,还是严寒酷暑,报告团从未间断。去年4月7日,大风裹着黄砂,刮得人眼都睁不开,报告团的同志们仍然骑着自行车去离镇10多里的双烈小学作报告,6月下旬,老同志们冒着36摄氏度的高温到湾圩、云彩、均平、龙马等小学作报告,离休老教师陈东初,身患多种癌症,靠药物维持生命,可他一场报告都没有缺过,他说,属于我的时间己经不多,再不抓紧时间多作几场报告,一倒下去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报告团所到之处,深受师生的好评。

2、开展法制教育,提高法制观念。

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镇关工委积极配合学校、综治办,建立完善中小学法制学校3所,由3名优秀干警任法制副校长,由24名离退休老干部任校外辅导员,我们每学期定期组织法制报告团深入学校作法制报告,采用以案说法,剖析犯罪原因,引导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深受师生及家长的欢迎。近年来,年均向中小学生宣讲达10场,中小学生受教育率达100%,今年春学期,我们还组织2500多名中小学生举行联名向网吧告别签字仪式。为配合“建设平安黄圩,创建最安全地区”活动,我们组织老同志深入各中小学、各村(居)广泛宣传创建最安全地区的意义,组织开展“建设平安黄圩,从我做好”万人签名活动。

四、增强服务观念,坚持为青少年办好事办实事。

近年来,我们黄圩镇关工委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少年办好事、办实事。

培训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心教育好下一代。一项系统工程,关工工作任重而道远,黄圩镇关工委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并不满足,今年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努力做到思想上贴近时代,工作上贴近中心,服务上贴近青少年实际,狠抓重点,力创特色,勇争一流,努力把我镇关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6篇

一、更新观念,增强老年教育的活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旧的办学模式已暴露出许多问题,特别是生源问题,由于我们过去抱着“老年学校,老年大学是为离退休老干部服务”的观念,人为地使学校与社会隔离,致使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徘徊于校门之外,造成了重复招生,生源枯竭的危机,由于退离休干部人数有限,两届学员的结业导致重复教学内容,年年老一套,失去了吸引力,严竣的现实使我们认识到,要求得老年教育的生存发展,必须从更新观念入手,勇于打破禁锢我们办学思想、阻碍我们办学步子的条条框框,选准老年教育的立足点,准确把握老年教育的发展方向,树立起新的教育观。

一是树立“大教育”的观点。把整个社会老年人纳入老年教育的视野,打破只面向离退休干部办学的旧体制,发展壮大老年教育队伍,把老年大学办成社会老年人的“家”,使老年教育由“无源之水”转入“源远流长”的新境地。

二是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立足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三高”特点,把提高老年人自身素质,增强自我服务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把老年教育真正办成适应老年人特点和需求的特色教育。

三是树立“时代教育”的观念。立足于时代,服务于时代,以时代的发展为导向,不断拓宽老年教育的新领域,增添老年教育的新内容,开拓老年教育的新思路,把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特征的新型老年人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教育目标,使老年教育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近年来,我们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了旧的招生制度,把校门向全社会老年人敞开,并在龙马、双套、大兴等村设立了三个分校,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老年人的求学愿望,使老年教育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镇、村二级网络结构,增强了老年教育队伍的活力。

二、求实创新,增强老年教育的吸引力。

一是围绕“学用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实践性。老年人在生理变化上共同特征是记忆力、视力、听力等相对较差,在接受新事物上的突出特点是重经验、实用而轻理性,加之他们接受老年教育又具有“短时性”,而不适宜于从事高深持久的脑力劳动,难以接受注入式的理论教育,这就决定了我校老年教育必须突出实践性。首先,在学科内容方面我们注重贴近并直接服务于老年人的生活。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注重讲授与示范、课本与现实、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用结合,以用促学,真正使学员学有所得。特别是近几年来,为突出实践性办学,我们把专业实践课作为教学的重头戏,同时,我们还大胆改革完善教育内容,赋予教育内容以更加鲜明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我们根据老年人生活实际和需要,先后开设了种植养殖、家电维修及保养使用,老年养生保健、烹饪、“老年人社会问题和政策”、“识别假币与假冒伪劣产品”、“老年人购物消费指南”等学科,由于内容贴近老年人生活,注重培养和提高老年人生活技能,增强自我服务能力,有很强的实用性、指导性、现实性,因此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二是围绕“学乐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娱乐性。我们围绕“寓教于乐”做文章,努力为老同志改善和优化学习软环境。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增设了文体课,内容涉及歌舞、游艺、卫生保健、书画等,并将专业课、理论课同文体课穿插安排,同时适当缩短理论学习时间,相对延长文体课时间,使学员学习生活有声有色、有张有驰、劳逸结合,有效地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其次,在教学形式上,突出故事性、趣味性,如经常搞答辩、评比、研讨等,使课堂教学始终充满情趣和生机,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和感染力。

三是围绕“学为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服务性。老年人参加学习的动机,已从求知、求乐、求健开始向奉献、实现人生价值方面转变。“学以致用,以学促为”已成为广大老年人参加学习的追求目标。实践证明,广大老年学员通过学习,所发挥作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为地方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

三、学有所为,老年教育硕果累累。

老年大学的学员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拓宽了思路,更新了观念,增长了知识和技能,增强“老有所为”的本领。为家乡的三个文明建设尽心尽责作贡献。现在校的多名学员中,有成为乡、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骨干。仇堆村学员于九年,带头学习多种经营知识,在全村带头发展苗木,栽植果树,年均获利多元,自己富有了他没有忘记身边的群众,年以来,他每年为周围的特困户免费提供苗木,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有近的贫困户先后走上了致富路,他本人也先后五次受镇党委、政府的表彰;今年岁的离休干部王加其充分发挥自己以前当干部的优势,把在老年大学里学到的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民事调解等知识结合农村工作现状,年请人编写小剧本,和本村的几位文艺爱好者组成响水县第一支老年业余文艺宣传队,采用跑“旱船”、快板书、表演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顾年老体弱,带队走村串庄,宣传计划生育,破除封建迷信、反对赌博等。几年来,为乡亲们田头送戏多场,近几年他组织的文艺宣传队还被邀请到涟水、灌南等县的部分乡镇演出,深受群众的喜爱;学员杨章元同志年自费去外地为纪圩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筹资万多元;年,离休干部穆飞见大拐小学校舍破漏,主动捐出元,修建校舍;黄圩居委会老年学员吴安江、高庄村学员陈东初、大兴村学员崔如林等老同志连续多年担任当地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了余热。年以来,我们围绕学为结合,组织了十几名离休老干部、老退休教师、老党员,搜集整理黄圩籍烈士事迹材料,撰写革命历史回忆录,总结挖掘老年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我们还组织学员成立了“宣讲团”、“关心下一代协会”、“老年文艺队”等组织,组织他们围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党的方针政策,深入田间村头、学校等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政治宣传教育和慰问活动,发挥政治优势,巩固和扩大了老年教育成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我镇创办老年大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市兄弟乡镇相比,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以先进为榜样,扬长避短,真抓实干,努力把全镇老年大学的创办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为黄圩镇的“三个文明”建设发挥应有的贡献。

关心下一代工作总结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主力军和后备力量,做好新形势下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近年来,我们黄圩镇关工委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组织广大老同志紧紧围绕市、县关工工作中心,对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科技教育,通过发动“五老搞三帮”、举办农村青年科技政治学校、大力开展扶贫助学、办好家长学校等工作,千方百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办实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为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加强领导,积极创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良好环境。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党委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维护社会稳定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关心教育好下一代是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职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近年来,我们黄圩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助推工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未来工程常抓不懈,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党委工作议事日程,坚持每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会办关心下一代工作,全面部署关心下一代工作。同时,党委明确一名分管党务的副书记兼任镇关工委主任,明确村(居)关工委组织由村(居)党支部书记兼任关工委主任,统筹协调组织开展村级关心下一代工作,为了保证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镇将关工委工作坚持“三纳入”、“四统一”,即纳入党委的议事日程,纳入三个文明建设的规划,纳入年终考核评比内容;实行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表彰,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有计划、有目的定期开展关工组织骨干培训,提高其道德修养、业务素质,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充分调动和保护基层老同志的积极性,保证基层关工委工作的高效运转,我们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关心老同志,帮助老同志解决实际困难,对工作中遇到的老同志难以解决的问题,镇党委主动协调,为老同志排忧解难,特别是对镇、村(居)关工委主持日常工作的专职副主任的补贴问题,镇党委领导亲自过问,保证了关工委工作人员的报酬落实到位,从而提高了老同志的工作积极性。

二、健全组织,不断壮大和优化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

动员、组织老同志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是做好关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镇认真挖掘全镇关爱资源,不断充实和优化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我们首先把有条件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尽可能多地动员出来,加入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行列。按照省关工委“建设开放型关工委”的要求和市、县各级关工工作要求,我们首先对全镇“五老”分布状况进行排查,特别是老科技、老政法、老教师,哪些人可以“出山”,向党委分管领导作汇报,请他们出面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大造老同志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光荣的社会舆论,在普遍宣传动员的基础上,我们学习“三顾茅庐”的精神,登门诚请老同志“出山”,同时,我们还以镇党委名义向“出山”的老同志颁发聘书,从而增强了老同志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至目前为止,己吸纳名老同志投入到关工队伍中,从而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关心下一代骨干队伍。冯光红,年出生,就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后从事教育工作,是位具有近年党龄的离休老干部,是教育下一代的活教材,年镇关工委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为了请冯老“出山”,镇党委分管副书记亲自出马,做冯老特别是其家人的思想工作,当时年近八旬的冯老住在响水县城的儿子家里颐养天年,让他参加宣传团,到全镇各中小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虽然冯老同意“出山”,但其儿子怎么说也不同意,这也难怪其家人,都己年近的老人了,当然舍不得让老人再去操这份心,受这份罪,后来我们又请与冯老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上门做其儿女工作,在我们的诚心感动下,冯老终于“出山”,近十年来,冯老亲自编写宣讲稿,参加宣讲活动,至今累计宣讲近百场。

其次,从老同志实际出发,做好组织工作。我们根据老同志的特长,分别组织老同志成立了中小学校外教育辅导队伍,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主义宣讲团、法制教育报告团、转化失足青少年帮教队等,定期开展教育活动。

三、强化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

⒈筹建教育基地,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教育。

我们黄圩镇作为革命老区,曾经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些都是教育青少年的生动教材,为了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用身边的革命烈士事迹教育下一代,年,我们组织老同志在全镇范围内宣传建碑立传育后人的重要意义,得到了全镇广大干群的热烈响应。为了核实烈士身份,补充分征集史料,我们组织老同志一边到县党史办、县志办、民政局查找历史资料,一边到全镇个村多个村民小组,走村串户,召开老党员、老干部、老复员军人、老农民座谈会,挖掘老人头脑中的历史记忆,寻找线索和证据。为了核实王习纯、郑友艮等烈士材料,关工委副主任杨金台先后次去淮安、次去连云港,走访近千位老人,召开近百次座谈会,辗转近万里,南京、上海、山东、河北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年腊月,在调查核实湾圩村烈士刘政权事迹材料时,杨金台冒着零下十多度的严寒在射阳县几个镇村调查近个月,白天挨家挨户找老人了解情况,晚上在灯下整理材料,由于疲劳和寒冷,杨金台的胃病复发,虽然疼起来是满头大汗,可他一刻都没有停止调查工作。通过几年的调查取证核实整理,最终确认黄圩镇共有烈士名,在原来县志记载的名基础上增加了名,并对每位烈士都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档案材料,为开展对青少年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

为了筹集建碑资金,镇关工委在向县民政部门和县关工委积极争取的同时,还组织老同志积极宣传动员全镇广大干群和师生为建碑伸出援助之手,在老同志的倡议下,全镇党员干部带头捐款,广大群众、师生员工纷纷解囊,在很短的时间内,镇关工委先后收到捐款万多元,全镇先后建立了座“革命烈士纪念碑”和座“日军侵占黄圩罪证碑”。

建好教育基地是基础,用好教育基地才是真正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教育基的作用,用烈士事迹更好地教育下一代,每逢重大节日,镇、村(居)关工委老同志都要组织青少年到附近教育基地祭扫活动,各村青少年入党、入团、入队的宣誓仪式,也在教育基地举行,几年来,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己达万多人次。为了使革命传统教育真正行之有效地开展,并深入到每个青少年的心中,年,镇关工委组建了一支由退休教师杨章元、陈东初等位有一定知名度、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组成的老年巡回报告团,明确内容、制定计划,按计划到学校讲课,每周一次,不管风霜雨雪,还是严寒酷暑,报告团从未间断。去年月日,大风裹着黄砂,刮得人眼都睁不开,报告团的同志们仍然骑着自行车去离镇多里的双烈小学作报告,月下旬,老同志们冒着摄氏度的高温到湾圩、云彩、均平、龙马等小学作报告,离休老教师陈东初,身患多种癌症,靠药物维持生命,可他一场报告都没有缺过,他说,属于我的时间己经不多,再不抓紧时间多作几场报告,一倒下去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报告团所到之处,深受师生的好评。

⒉开展法制教育,提高法制观念。

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镇关工委积极配合学校、综治办,建立完善中小学法制学校所,由名优秀干警任法制副校长,由名离退休老干部任校外辅导员,我们每学期定期组织法制报告团深入学校作法制报告,采用以案说法,剖析犯罪原因,引导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深受师生及家长的欢迎。近年来,年均向中小学生宣讲达场,中小学生受教育率达,今年春学期,我们还组织多名中小学生举行联名向网吧告别签字仪式。为配合“建设平安黄圩,创建最安全地区”活动,我们组织老同志深入各中小学、各村(居)广泛宣传创建最安全地区的意义,组织开展“建设平安黄圩,从我做好”万人签名活动。

四、增强服务观念,坚持为青少年办好事办实事。

近年来,我们黄圩镇关工委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少年办好事、办实事。

为了帮助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掌握一技之长,加大对外出务工青年的培训力度,年至今,我们通过与县职业中学、镇成人中心学校以及用工单位等以定点培训、委托培训等方式举办服装裁剪、烹饪、电焊等培训班年均达期,年均培训青年多人次,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村种植、养殖示范户等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年均举办种养加工等科技培训班多期,使农村青年普遍掌握—门农村实用科技,使大部分农村青年走上了致富之路。

第7篇

全镇共有10个村(居)60个村民小组,响水县黄圩镇地处三市五县交界处。31512口人,其中老年人口3462人,占全镇总人口数的10.9%为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努力营造健康的养老环境,全面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镇于年月在全县率先创办了第一所老年学校,1998年更名为“老年大学”10多年来,认真贯彻落实《老年法》教育法》以及中央、省、市下发的有关老年教育的文件精神,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增加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办学宗旨,坚持“学为结合,以学促为”施教方针,结合老同志的兴趣爱好,以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先后开设了书画、卫生保健、文艺、体育等6个学科,通过不断的探索、改革、创新,逐步走出一条颇具特色的老年教育的路子,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至目前为止,全校共有40多名学员先后受到省、市、县表彰奖励。

增强老年教育的活力

一、更新观念。

旧的办学模式已暴露出许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生源问题,由于我过去抱着“老年学校,老年大学是为离退休老干部服务”观念,人为地使学校与社会隔离,致使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徘徊于校门之外,造成了重复招生,生源枯竭的危机,由于退离休干部人数有限,两届学员的结业导致重复教学内容,年年老一套,失去了吸引力,严竣的现实使我认识到要求得老年教育的生存发展,必须从更新观念入手,勇于打破禁锢我办学思想、阻碍我办学步子的条条框框,选准老年教育的立足点,准确把握老年教育的发展方向,树立起新的教育观。

打破只面向离退休干部办学的旧体制,一是树立“大教育”观点。把整个社会老年人纳入老年教育的视野。发展壮大老年教育队伍,把老年大学办成社会老年人的家”使老年教育由“无源之水”转入“源远流长”新境地。

把提高老年人自身素质,二是树立“素质教育”观念。立足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三高”特点。增强自我服务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把老年教育真正办成适应老年人特点和需求的特色教育。

服务于时代,三是树立“时代教育”观念。立足于时代。以时代的发展为导向,不断拓宽老年教育的新领域,增添老年教育的新内容,开拓老年教育的新思路,把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特征的新型老年人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教育目标,使老年教育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近年来,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了旧的招生制度,把校门向全社会老年人敞开,并在龙马、双套、大兴等村设立了三个分校,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老年人的求学愿望,使老年教育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镇、村二级网络结构,增强了老年教育队伍的活力。

增强老年教育的吸引力。

二、求实创新。

接受新事物上的突出特点是重经验、实用而轻理性,一是围绕“学用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实践性。老年人在生理变化上共同特征是记忆力、视力、听力等相对较差。加之他接受老年教育又具有“短时性”而不适宜于从事高深持久的脑力劳动,难以接受注入式的理论教育,这就决定了校老年教育必须突出实践性。首先,学科内容方面我注重贴近并直接服务于老年人的生活。其次,教学方法上,注重讲授与示范、课本与现实、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用结合,以用促学,真正使学员学有所得。特别是近几年来,为突出实践性办学,把专业实践课作为教学的重头戏,同时,还大胆改革完善教育内容,赋予教育内容以更加鲜明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根据老年人生活实际和需要,先后开设了种植养殖、家电维修及保养使用,老年养生保健、烹饪、老年人社会问题和政策”识别假币与假冒伪劣产品”老年人购物消费指南”等学科,由于内容贴近老年人生活,注重培养和提高老年人生活技能,增强自我服务能力,有很强的实用性、指导性、现实性,因此受到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努力为老同志改善和优化学习软环境。首先,二是围绕“学乐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娱乐性。围绕“寓教于乐”做文章。课程设置上增设了文体课,内容涉及歌舞、游艺、卫生保健、书画等,并将专业课、理论课同文体课穿插安排,同时适当缩短理论学习时间,相对延长文体课时间,使学员学习生活有声有色、有张有驰、劳逸结合,有效地增进他身心健康。其次,教学形式上,突出故事性、趣味性,如经常搞答辩、评比、研讨等,使课堂教学始终充满情趣和生机,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和感染力。

已从求知、求乐、求健开始向奉献、实现人生价值方面转变。学以致用,三是围绕“学为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服务性。老年人参加学习的动机。以学促为”已成为广大老年人参加学习的追求目标。实践证明,广大老年学员通过学习,所发挥作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为地方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

老年教育硕果累累。

三、学有所为。

拓宽了思路,老年大学的学员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更新了观念,增长了知识和技能,增强“老有所为”本领。为家乡的三个文明建设尽心尽责作贡献。现在校的180多名学员中,有80%成为乡、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骨干。仇堆村学员于九年,带头学习多种经营知识,全村带头发展苗木,栽植果树,年均获利3000多元,自己富有了没有忘记身边的群众,年以来,每年为周围的特困户免费提供苗木,带动下,全村有近40%贫困户先后走上了致富路,本人也先后五次受镇党委、政府的表彰;今年73岁的离休干部王加其充分发挥自己以前当干部的优势,把在老年大学里学到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民事调解等知识结合农村工作现状,年请人编写小剧本,和本村的几位文艺爱好者组成响水县第一支老年业余文艺宣传队,采用跑“旱船”快板书、表演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顾年老体弱,带队走村串庄,宣传计划生育,破除封建迷信、反对赌博等。几年来,为乡亲们田头送戏100多场,近几年他组织的文艺宣传队还被邀请到涟水、灌南等县的部分乡镇演出,深受群众的喜爱;学员杨章元同志年自费去外地为纪圩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筹资4万多元;年,离休干部穆飞见大拐小学校舍破漏,主动捐出300元,修建校舍;黄圩居委会老年学员吴安江、高庄村学员陈东初、大兴村学员崔如林等老同志连续多年担任当地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了余热。年以来,围绕学为结合,组织了十几名离休老干部、老退休教师、老党员,搜集整理黄圩籍烈士事迹材料,撰写革命历史回忆录,总结挖掘老年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还组织学员成立了宣讲团”关心下一代协会”老年文艺队”等组织,组织他围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党的方针政策,深入田间村头、学校等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政治宣传教育和慰问活动,发挥政治优势,巩固和扩大了老年教育成果,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但与全市兄弟乡镇相比,镇创办老年大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工作中,将以先进为榜样,扬长避短,真抓实干,努力把全镇老年大学的创办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为黄圩镇的三个文明”建设发挥应有的贡献。

关心下一代工作总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主力军和后备力量,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做好新形势下关心下一代工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近年来,黄圩镇关工委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组织广大老同志紧紧围绕市、县关工工作中心,对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科技教育,通过发动“五老搞三帮”举办农村青年科技政治学校、大力开展扶贫助学、办好家长学校等工作,千方百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办实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为实现“两个率先”宏伟目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积极创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良好环境。

一、加强领导。

更是维护社会稳定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党委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关心教育好下一代是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职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近年来,黄圩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助推工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未来工程常抓不懈,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党委工作议事日程,坚持每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会办关心下一代工作,全面部署关心下一代工作。同时,党委明确一名分管党务的副书记兼任镇关工委主任,明确村(居)关工委组织由村(居)党支部书记兼任关工委主任,统筹协调组织开展村级关心下一代工作,为了保证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顺利开展,镇将关工委工作坚持“三纳入”四统一”即纳入党委的议事日程,纳入三个文明建设的规划,纳入年终考核评比内容;实行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表彰,此基础上,还有计划、有目的定期开展关工组织骨干培训,提高其道德修养、业务素质,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充分调动和保护基层老同志的积极性,保证基层关工委工作的高效运转,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关心老同志,帮助老同志解决实际困难,对工作中遇到老同志难以解决的问题,镇党委主动协调,为老同志排忧解难,特别是对镇、村(居)关工委主持日常工作的专职副主任的补贴问题,镇党委领导亲自过问,保证了关工委工作人员的报酬落实到位,从而提高了老同志的工作积极性。

不断壮大和优化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

二、健全组织。

镇认真挖掘全镇关爱资源,动员、组织老同志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是做好关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不断充实和优化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加入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行列。按照省关工委“建设开放型关工委”要求和市、县各级关工工作要求,首先把有条件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尽可能多地动员出来。首先对全镇“五老”分布状况进行排查,特别是老科技、老政法、老教师,哪些人可以“出山”向党委分管领导作汇报,请他出面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大造老同志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光荣的社会舆论,普遍宣传动员的基础上,学习“三顾茅庐”精神,登门诚请老同志“出山”同时,还以镇党委名义向“出山”老同志颁发聘书,从而增强了老同志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至目前为止,己吸纳63名老同志投入到关工队伍中,从而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关心下一代骨干队伍。冯光红,年出生,就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后从事教育工作,位具有近60年党龄的离休老干部,教育下一代的活教材,年镇关工委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为了请冯老“出山”镇党委分管副书记亲自出马,做冯老特别是其家人的思想工作,当时年近八旬的冯老住在响水县城的儿子家里颐养天年,让他参加宣传团,全镇各中小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虽然冯老同意“出山”但其儿子怎么说也不同意,这也难怪其家人,都己年近80老人了当然舍不得让老人再去操这份心,受这份罪,后来我又请与冯老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上门做其儿女工作,诚心感动下,冯老终于“出山”近十年来,冯老亲自编写宣讲稿,参加宣讲活动,至今累计宣讲近百场。

从老同志实际出发,其次。做好组织工作。根据老同志的特长,分别组织老同志成立了中小学校外教育辅导队伍,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主义宣讲团、法制教育报告团、转化失足青少年帮教队等,定期开展教育活动。

努力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

三、强化教育。

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教育。1筹建教育基地。

曾经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黄圩镇作为革命老区。这些都是教育青少年的生动教材,为了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用身边的革命烈士事迹教育下一代,年,组织老同志在全镇范围内宣传建碑立传育后人的重要意义,得到全镇广大干群的热烈响应。为了核实烈士身份,补充分征集史料,组织老同志一边到县党史办、县志办、民政局查找历史资料,一边到全镇24个村140多个村民小组,走村串户,召开老党员、老干部、老复员军人、老农民座谈会,挖掘老人头脑中的历史记忆,寻找线索和证据。为了核实王习纯、郑友艮等烈士材料,关工委副主任杨金台先后6次去淮安、5次去连云港,走访近千位老人,召开近百次座谈会,辗转近万里,南京、上海、山东、河北到处都留下了足迹,年腊月,调查核实湾圩村烈士刘政权事迹材料时,杨金台冒着零下十多度的严寒在射阳县几个镇村调查近1个月,白天挨家挨户找老人了解情况,晚上在灯下整理材料,由于疲劳和寒冷,杨金台的胃病复发,虽然疼起来是满头大汗,可他一刻都没有停止调查工作。通过几年的调查取证核实整理,最终确认黄圩镇共有烈士83名,原来县志记载的59名基础上增加了24名,并对每位烈士都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档案材料,为开展对青少年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

镇关工委在向县民政部门和县关工委积极争取的同时,为了筹集建碑资金。还组织老同志积极宣传动员全镇广大干群和师生为建碑伸出援助之手,老同志的倡议下,全镇党员干部带头捐款,广大群众、师生员工纷纷解囊,很短的时间内,镇关工委先后收到捐款6万多元,全镇先后建立了24座“革命烈士纪念碑”和1座“日军侵占黄圩罪证碑”

用好教育基地才是真正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教育基的作用,建好教育基地是基础。用烈士事迹更好地教育下一代,每逢重大节日,镇、村(居)关工委老同志都要组织青少年到附近教育基地祭扫活动,各村青少年入党、入团、入队的宣誓仪式,也在教育基地举行,几年来,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己达5万多人次。为了使革命传统教育真正行之有效地开展,并深入到每个青少年的心中,年,镇关工委组建了一支由退休教师杨章元、陈东初等13位有一定知名度、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组成的老年巡回报告团,明确内容、制定计划,按计划到学校讲课,每周一次,不管风霜雨雪,还是严寒酷暑,报告团从未间断。去年4月7日,大风裹着黄砂,刮得人眼都睁不开,报告团的同志们仍然骑着自行车去离镇10多里的双烈小学作报告,6月下旬,老同志们冒着36摄氏度的高温到湾圩、云彩、均平、龙马等小学作报告,离休老教师陈东初,身患多种癌症,靠药物维持生命,可他一场报告都没有缺过,说,属于我时间己经不多,再不抓紧时间多作几场报告,一倒下去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报告团所到之处,深受师生的好评。

提高法制观念。2开展法制教育。

镇关工委积极配合学校、综治办,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建立完善中小学法制学校3所,由3名优秀干警任法制副校长,由24名离退休老干部任校外辅导员,每学期定期组织法制报告团深入学校作法制报告,采用以案说法,剖析犯罪原因,引导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深受师生及家长的欢迎。近年来,年均向中小学生宣讲达10场,中小学生受教育率达100%今年春学期,还组织2500多名中小学生举行联名向网吧告别签字仪式。为配合“建设平安黄圩,创建最安全地区”活动,组织老同志深入各中小学、各村(居)广泛宣传创建最安全地区的意义,组织开展“建设平安黄圩,从我做好”万人签名活动。

坚持为青少年办好事办实事。

四、增强服务观念。

黄圩镇关工委结合自身优势,近年来。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少年办好事、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