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8 16:29:05
序论:在您撰写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学情分析:
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该以图为主要切入口,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直观的内容,理解能力还不够,所以在进行古诗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画,本来诗画一家,这样也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思路突破:
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美,是本首诗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看图想诗”——“入境吟诗”—“看图填诗”—“读诗想画”,这一过程来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1、
根据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的真实情况,让古诗变得形象直观,易于理解。
2、
诗画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这首诗。
2、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联系诗画结合理解诗意的能力,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的画面。
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看图背诵古诗文,课件出示与古诗有关的图片:《春晓》、《望庐山瀑布》,学生背古诗。
二、
2、简介作者:杜甫及诗人写诗的背景。
1、
诗中写了怎样的一幅幅美丽而快乐的春景图呢?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通诗句,
2、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3、了解“绝句”相关知识。
3、精读古诗,注意读准停顿。
两个
黄鹂
鸣翠柳,一行
白鹭
上青天。
窗含
西岭
千秋雪,门泊
东吴
万里船。
4、明了诗意,体会情感,感情朗读
看图想诗:
(1)、教师出示图片: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学生说出看到了什么?(黄鹂、翠柳)想到了什么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2)当你读到这句诗会想到什么景物?是近处还是远处的景物?
(3)出示图片:蓝天、一群飞翔的白鹭,想诗句:“一行白鹭上青天”,相机理解“青天”的意思。你读懂了什么?作者心情怎样?(轻快、喜悦)读之,想象白鹭在天空越飞越远,然后配上动作作展翅状,眼睛注视天空,再读之。
读诗句用不同的目光注视远处、近
处的景物。
(4)同样的方法学习“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你又读懂了什么?相机出示“千秋”、“万里”,一指时间长,一指路途远。
先析“泊”,后析“含”字,“含”字,联系生活理解,你透过窗户看到竹子,就可以说(
),你透过窗户看到房子就可以说(
),析“含”为包含之意,诗人说“窗含西岭千秋雪”。小朋友,老师把刚才的画面集中在一起让我们来朗诵这首诗!
入境吟诗:
(1)读全首诗,伴着古代音乐配上动作,想象画面,想象诗人倚窗之状,你从“含”中还读懂了什么?
(2)如学生有疑则释疑:为何要写“东吴”?一是“东吴”与“西岭”相配,二是诗人有东吴的情结。
读诗想画:
出示诗句PPT:(1)这是一幅多么和平安宁的画面呀,读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
(2)请同学说“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现在东吴来的船也停泊在诗人门口,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教师介绍诗人写诗的地点离东吴遥远,从而体会“万里船”的意思,老师为这幅画镶上边,画上挂线,这是一幅多么和平、安宁的画面呀!
三、品味诗美,相机课外延升
1、游戏:接对子
规则:数量词对数量词、颜色词对颜色词、动词对动词。
鸣对(
),门对(
),两个对(
)。
黄对(
),泊对(
),翠柳对(
)。
遥望千秋雪,
门停(
)。
2、看图填诗
出示图片PPT:花丛中蝴蝶飞舞,鸽子飞上天
,学生填诗句:几只(蝴蝶)舞(花丛),一群(鸽子)上(青天)。
3、相机引出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的诗句及图画,学生边读边理解诗的美。
板书设计:
绝
句
黄鹂
翠柳
近
白鹭
青天
雪
16.《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垂”2个生字。
2、能边读边想象第一部分所描写的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的不同景象。
过程与方法:
抓重点语句品读,想象、感受雷雨前景物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留心观察天气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1、
会认“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垂”2个生字。
2、
边读边想象,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第一部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教学难点:
“垂”字的识记与书写指导,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等多种手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教学方法:
课件演示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
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
2、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6课《雷雨》,学生观察
雷
字怎么写?与师一起板书课题。
3、
同学们见过雷雨什么样子吗?师介绍雷雨,雷雨又叫雷阵雨,多发于夏天的午后,它来得快,下得大,去得也快。
二、
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
播放朗读,谈感受。
2、
自读课文,提要求。
(1)、标出文中自然段。
(2)、圈出文中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请教拼音或同桌。
2、同桌互读生字,纠正同桌的读音。
3、出示生字,检查认读。(
抽读、跟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学生接龙读课文,同学们读得很流利,我们来看看图,这幅图描绘的是什么景象?(雷雨中)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写的雷雨中?(4-6自然段)
2、哪些自然段写不下雨的景象?1-3自然段和7-8自然段都是写没下雨的情境,那他们有什么不同呢?
3、《雷雨》按照雷雨前(1-3自然段)、雷雨中(4-6自然段)、雷雨后(7-8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自读自悟
(一)、研读雷雨前的景象
1、请同学们默读、思考:雷雨前作者写了哪些景物的变化?在文中用“—”画出来。然后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
(1)、乌云(学生画乌云)
A.
看课件乌云图,课文是怎样描写乌云的?
B.
体会词语:满天、黑沉沉、压(仿说ABB类词,动作演示“压”),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乌云多、厚而且低的特点。
C.
读出乌云逼近、天气闷热的感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D.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此时好安静啊,为什么这么安静?他们害怕了,
因为狂风暴雨即将来临。)
过渡:除了乌云,还写了哪些景物?
(2)、大风(学生画大风)
A.
指名读第2自然段
B.
小组讨论:大风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按照老师刚才学习乌云的方法,进行小组学习。
C.
给忽然换个词:突然
D.
看课件图,感受大风的猛烈,演示小树乱摆的样子。
E.
指导朗读该句。(风来得好急好猛啊)。
F.
这么大的风,你们害怕吗?不仅你们害怕,蜘蛛也害怕了。指名读描写蜘蛛的句子。
G.
看图理解“垂”字什么意思?观察写法,组词,用“垂”字造句。对比句子,把垂换成“爬”字如何?体会“垂”字的精准(蜘蛛因为害怕落下来的情景)。
H.
蜘蛛害怕了,别的小动物害怕了吗?谁来说说。
(3)、闪电、雷声(学生画闪电)
A.
播放闪电雷鸣声,体会越来越写出了闪电雷声的不断加剧。
B.
练习用“越...越...”说话。
C.
指导朗读
雷雨前,先是乌云密布,接着狂风大作,后来又电闪雷鸣。这就是雷雨前的变化,你能读出这种变化吗?(自由读-展示读—分小组读)
三、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了解了雷雨前景物变化及特点,其实下雨前除了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还有其他的现象也表示要下雨了,比如: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游出水面……
大自然可真神奇啊,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像本文的小作者那样认真观察,细心体会,去发现大自然的许多奇妙之处。
作业:(任选一个)
1、
爱绘画的你,不妨根据课文内容,画画雷雨前的景色。
2、
爱观察的你,不妨观察一下最近几天的天气变化,把它记录下来。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及有关的柳树图片)
(这里最好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柳叶、柳树形象。)
2.
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课题,解题。
3.全班齐读课题。
4(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5.
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1)(放远看柳树的图片)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四、想象意境,美读成诵
1.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的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
2.直到有感情的朗读,能背诵的自己被一遍。
五、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六、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六、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小组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说说怎样记住它们。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指导书写“妆、柳、丝”。先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再师范写。
3.
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四、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晓、慈”等生字,会写“湖、莲”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
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3.情感与价值
(1)感受大自然的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联系图文等方法理解诗意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诗的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激情导入
1.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或荷叶。(课件出示:荷花、荷叶)
2.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荷花视频)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做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被人们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古诗)
二、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正确。
2.指名读古诗。
3.理解词义,在诗中识字。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映”是“阳光反照、照射”,所以“晓”“映”是“日”字旁。
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的佛寺。“慈”可以组词“慈爱”“慈母”。
毕竟:到底。“毕”由“比”和“十”组成。“竟”是“镜”去掉偏旁。
4.小组合作学习。
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词语?找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5.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三、指导写字
1.观察“湖”“莲”“穷”“荷”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说说写这几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3.老师示范,边写边说出笔顺。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深入研究学习
1.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
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他的心情怎样?
2.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一下。
反馈交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假如你们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把这首诗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同桌之间试试吧。
3.看着这满湖的荷花,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4.整首诗写得很美,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大家一起来读一读。(配乐)
5.大家能背下来吗?试试吧!
自己背、两人比赛背、男女生对抗赛背。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大家以前也曾学过一首写荷花的诗,是什么?(课件出示:小池)
2.这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3.西湖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杜甫,唐代诗人,他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被平定,人们又过上了和平安宁的生活。杜甫在四川成都定居下来,心情较好,看到的春景也格外美丽。对此,同学们也有同感,心情好了,花儿会
,天空会
,鸟儿会
。
二、指导方法,自学古诗
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幅怎样的春景图呢?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通诗句,读读诗,看看图,想想意思。
2.学生自学古诗。
三、精读古诗,明了诗意,体会情感
1.学生读诗,教师范读。
2.你读懂了什么?作者的心情怎样?(轻快、喜悦)
3.学习生字。
学生自己圈出生字,反复拼读、认读。
同桌互相指读。
用生字卡片抽读。
说说“鸣、鹂、鹭”为什么都是“鸟”字旁,“岭”为什么是“山”字旁,“泊”为什么是“三点水”。
4.你还有什么字词不懂?
联系诗句再读,联系画面读,联系生活读。
5.理解诗意。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窗含西岭千秋雪。”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你透过窗户看到竹子,就可以说
;你透过窗户看到房
子,就可以说
。
(3)“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从哪来的船?
现在东吴来的船也停泊在诗人门口,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一幅多么和平安宁的画面呀!读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
6.读整首诗,配上动作,想象画面。
四、布置作业
把诗中描绘的景象写下来,也可以加入自己喜欢的春天的画面。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西湖
莲叶 无穷碧
荷花 别样红
绝 句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动态千秋雪万里船静态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注意课内外结合,使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开拓了学生的想象力,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准多音字“尽”,会写“布”这个字,理解“尽心竭力”等成语。[来源:学,科,网]
2.
学习3-7自然段,结合故事内容,感知描写小毛虫心理的句子。
3.
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讲故事。
【课时重点】
1.读准多音字“尽”,会写“布”这个字,理解“尽心竭力”等成语。
2、学习3-7自然段,结合故事内容,感知描写小毛虫心理的句子。
【课时难点】
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小毛虫一生经历了三个成长阶段:小毛虫—茧—蝴蝶。当它还是小毛虫时,既笨拙又可怜,面对这样的生活状态,它是怎样想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二、研读课文,感受心理
1.学生自读三、四段,找出描写小毛虫心理的句子读一读。
(1)“尽管如此,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小毛虫不羡慕什么呢?
预设:小毛虫不羡慕其他昆虫可以开心唱歌、欢快跳舞。[来源:学§科§网Z§X§X§K]
2.启发思考:假如你是这只小毛虫,别人开心唱歌、欢快飞舞,而自己只能笨拙地挪动,会是什么心情?这说明小毛虫有怎样的心态?
预设:伤心、失望、悲观、失望,说明小毛虫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
3.“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小毛虫认为自己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其他事物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出示课件30:
[来源:学,科,网]
4.
小毛虫织的茧屋是怎样的呢?请你在文中找一找,引出“的”短语。
(牢固)的茧屋
(温暖)的茧屋
5.
为了编织茧屋,小毛虫是怎么做的呢?圈画出相关词语,理解尽心竭力的意思。
(1)
大胆猜一猜“尽心竭力”是什么意思?
(2)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毛虫“尽心竭力”?
预设:一刻也没有迟疑,说明小毛虫争分夺秒的去织茧;织啊,织啊”说明织的时间比较长。
6.认识多音字“尽”。
自读两个句子,找出多音字,并给多音字组词,从字义上记读音。出示课件33:
[来源:学,科,网]
过渡:从织茧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小毛虫具有坚持、努力的品质,你们作为学生也应该具有这样的品质,努力学习,坚持到底。面对现在的自己,小毛虫心中有什么疑问吗?小毛虫又是怎么想的呢?阅读五、六自然段。
7.提出阅读要求:
(1)认真阅读,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2)思考“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这句话的意思。
(3)讨论交流:自然界还存在哪些自然规律?老师归纳总结。出示课件35:
过渡:时辰到了,它清醒了,小毛虫经过耐心等待,最后变成了一只蝴蝶。这是一只怎样的蝴蝶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七自然段。
8.朗读第七自然段,小毛虫化茧成蝶,体会心情。
(1)
自读第七自然段,圈出描写蝴蝶的词语。
(板书:灵巧、轻盈、色彩斑斓)
(2)
从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3)
体会笨拙的小毛虫变成了灵巧、轻盈的蝴蝶,此时它的心情怎么样?
预设:“惊奇”“愉快”
(4)对比第一、二自然段小毛虫的可怜,带有情感的朗读一、二、七自然段。读出小毛虫的可怜和化蝶后的愉快和惊奇。
三、回忆故事,完整讲述
1.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字词,练习简述故事。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只既(
)又(
)的小毛虫,它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但它并不(
),也不羡慕任何人。它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因此它尽心竭力地编织(
),最后把自己裹了进去。在与世隔绝的茧屋里,它依然坚信:(
),要学会耐心等待。时辰到了,它清醒了过来,并从茧子里挣脱了出来,变成了有着一对(
)的翅膀的美丽的蝴蝶。
2.
同桌合作,借助插图和相关词句讲故事,比比谁讲得完整。
3.借助3个词语、两句独白的话,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生动地讲述小毛虫的成长过程。出示课件41:
4.引导交流:通过三次的成长,小毛虫变成了灵巧、色彩斑斓的蝴蝶,从这个蜕变过程中,体现了小毛虫什么样的品质?此时你分别想对小毛虫、美丽的蝴蝶和你自己说些什么呢?
四、作业布置
根据课上所学内容,尝试将这个故事分享给你的家人和好伙伴。
板书设计:
小毛虫
小毛虫
可怜
笨拙[来源:Zxxk.Com]
自信
乐观
蝴蝶
灵巧
轻盈
色彩斑斓
雷雨
▶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字,正确读写“雷雨、乌云”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字运用的妙处,并抄写句子。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以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的景象的,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2.能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认识“压、蝉”等5个字,会写“户、新、迎、扑”这4个字。
2.能联系语境理解词语,体会“挂、坐”等字词运用的准确性。
3.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试着背诵课文。
4.能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以及自己见到的下雨的情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巩固生字,回顾前文
1.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读。
课件出示:
压力
蝉鸣
窗户
垂下来
扑过来
2.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3.雷雨前,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背一背。
在复习检查第一课时内容的同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板块二
理解感受,雷雨中景象
1.过渡:雷雨中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自由读一读第4~6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2.作者听到了什么?
3.理解“哗,哗,哗”。
(1)作者为什么连用3个“哗”?
(2)学生交流:连用3个“哗”可以让读者感受到雨下得大,下得急。
(3)指导朗读。
4.理解“看不清”。
(1)你还能从哪儿看出雨下得大?
课件出示:
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2)想象:雨越下越大,能看清什么?
(3)词语积累:这么大的雨,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倾盆大雨、滂沱大雨)
5.体会雨的变化。
(1)理解“渐渐地”:你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用上“越来越……”这种句式说说雷雨中景物的变化,比如:雨越下越大,房子越来越看不清,后来雨越来越小,雷声也越来越小。
(3)结合图片,朗读第4~6自然段。
6.试着背一背第4~6自然段。
【设计意图】把文字转化成画面,是语言文字的内化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雷雨的美妙。
板块三
理解感受,雷雨后景象
1.默读第7~8自然段,说说雨后又是怎样的景象。
2.边读边想象画面。
(1)感受天空的变化:天亮起来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①出示彩虹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彩虹像什么一样挂在天空?你有哪些感受?
②理解“挂”。
(2)感受空气的变化。
仔细闻一闻,你仿佛闻到了什么?
(3)感受小动物的变化。
课件出示:
蜘蛛又坐在网上。
①体会蜘蛛的心情:这时的蜘蛛是怎样的心情?
②对比体会“坐”,与“垂下来,逃走了”作对比,从而体会到“坐”字表达出的蜘蛛的心情。
(4)和雷雨前的景象对比朗读。
(5)试背第7~8自然段。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是语文课上的主要训练点,也是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过程。通过朗读体会景象,能有效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板块四
迁移表达,整体提升
1.学生借助板书,说一说变化。
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变化。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先和同桌说一说,再全班指名说。
2.朗读全文。
3.试着背诵课文。
4.联系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见过的雨。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上节课学习的词语,利用课件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回忆上节课讲的内容。
雷雨前:
乌云(
)树叶
(
)蝉(
)树枝(
)
蜘蛛(
)闪电
(
)雷声(
)
二、品读课文
1.描写“雷雨中”的部分,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等等。
2.为什么说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呢?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回答问题。
3.雷雨后,说一说这部分描写了哪些景物?引导学生对比雷雨前后有什么不同?
天
空气
蝉
蜘蛛
池塘
青蛙
雷雨前
雷雨后
三、诵读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课后作业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__了,__也__了。
3.照样子写词语:黑沉沉__
五、板书设计
前
闷
雷雨
中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