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1 19:03:35
序论:在您撰写变电检修工转正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在电网运行期间,变电设备发挥的主要功能有:管理电网、处理事故、操作倒闸等,其工作质量同整体电网的稳定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然而,因为维护的设备较多,所以经常出现异常或故障,再加之操作较为繁琐,从而造成事故频发。一系列健全的变电检修技术能够较大程度降低事故出现的概率,所以,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思考。以下简要针对变电检修技术的内容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一、当前变电检修工作的情况
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速率的不断提升,电力企业在变电设备检修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供电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得到了明显提高。然而,因为我国以往处于计划经济模式下,对变电设备的检修工作也多采用定期巡检的方法,从而导致很多设备检修不充分,很多设备检修过于频繁的情况,造成变电检修工作存在很多不足,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检修的成本持续提高;其二,检修从业者自身专业技能较低;其三,检修的目的不清晰;其四,检修的记录不完善;其五,同样种类的设备在检修期间交流不充分等。随着当前很多较为先进的变电设备投入应用,设备的容量不断提高,很多检修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检修的要求,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深入探究新的检修技术,从而保证人们的用电稳定、安全。
二、变电检修的技术分析
当前,想要提高变电检修水平,多实行状态检修模式,包含很多内容,从技术方面来看,其主要包含:设备的状态检测及设备的检修两方面。
(一)变电设备的状态检测
对于变电设备来讲,实行状态检测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其一,定期解体检测。其指的是将变电站内所有需要需要检修的设备停止其运行,遵照相关标准、工艺,将其进行解体,从而深入了解变电设备的情况;其二,在线检测。其指的是利用检测设备将各个变电设备的工作情况及各项参数显示出来,从而分析其运行情况,保证实时、动态进行监管;其三,离线检测。其指的是对变电站内的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同时应用油液分析设备、超声波检测设备等提炼变电设备的各项参数。
(二)变电设备的故障检修
在对变电站内的机械设备进行故障检修期间,较为常用的措施有:综合诊断法及对比诊断法。综合诊断法指的是对变电站内的整体系统进行诊断。在准备阶段,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再把整理好的数据与系统数据库内的信息进行对比,获取诊断结果;对比诊断法指的是利用噪声诊断、震动诊断、射线诊断等技术获取数据信息,将其同设备以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假如不存在较大的变化,则表明设备运转正常,假如变化幅度较大,则表明设备发生了问题或故障。
三、变电检修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对变电器进行检修
在对变电器进行检修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变电器声音异常。一般来讲,变电器在工作期间形成的声音是均匀、有节奏的,假如发生特别的声音,则可能发生的故障有:荷载过大、零件松动、接地、短路等;其二,三项负载不平衡。引发此种情况的因素在于:不平衡的共相电压造成铁磁谐振问题,从而导致二相电压不稳定,出现层短路问题,中性点出现移位等;其三,分接开关发生问题。分接开关经常发生接触不良、接触头损坏、接触间短路、放电等问题。引发上述情况的因素在于:接触头处的弹簧压力较低、滚轮压力较弱、操作不正确、分项接头切换发生位置错误、绝缘距离较短、绝缘材质质量较差、温度过高等;其四,引线位置发生问题。一般,引线发生的问题有:烧断、松动等。引发上述情况的因素为:铜片的焊接不牢固、引线的焊接不牢固,从而因为温度过高而使焊接开裂,引线与接线柱的连接不牢固,从而造成接触不良。
(二)对隔离开关进行检修
在对隔离开关进行检修操作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其一,隔离开关发生载流回路温度过高的情况。引发此种问题的原因在于:设计存在不足,从而造成载流的面积较低,隔离开关温度较高的区域集中于触头、接线座等位置;其二,触头区域温度过高情况。造成此种问题的因素在于:制造存在不足,安装调试出现问题,触指弹簧出现折断、隔离开关合闸不彻底等。在对刀闸进行检修期间,假如发生触头连接及接线座位置螺母松动情况,通常因为质量问题引发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特别对其进行注意。
(三)对互感器进行检修
互感器的检修工作一般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受潮。因为底端的密封性较差,从而发生受潮、进水问题,同时,其也是导致互感器的绝缘出现问题的因素。由于U型的芯棒距离油箱较近,所以,在其弯转位置很容易发生受潮,严重的甚至引发击穿问题,造成爆炸,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其二,绝缘热击穿。当互感器出现问题时,热损耗不断提高,设备的温度逐步上升,长此以往,温度高于绝缘材质的承载能力,就很容易导致绝缘热击穿问题;其三,局部放电。由于U型卡过紧,造成绝缘发生形变,进而转变了电容位置压降分布,造成电容屏蔽被击穿,引发局部放电问题。
四、在进行变电检修期间需要注意的内容
(一)带电作业期间需要重视的问题
1、对绝缘用具的标准
在进行带电操作期间,需要选取性能良好的绝缘材料,不可以应用吸水性较强的材料。同时,绝缘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刚性强度,同时具有良好的耐腐性能。另外,需要依据不同等级选取绝缘杆的长度。在应用绝缘设备前,需要进行检测,待符合标准后才可以进行应用。
2、在操作期间需要注意的内容
在进行带电操作期间,需要安排专人进行监管,从业人员不可在此期间从事其他工作。操作人员需要通过系统、严格的培训,并且经过资格认证,方可从事该工作。从业人员应保证身体健康,如果发现从业者精神不佳,需要立即停止作业。
3、施工现场设备的应用
在进行施工期间,施工现场的工业人员需要带好安全帽,预防设备损坏造成的人员损伤;操作开关的从业者需要带好洁净、绝缘的手套,保证机械设备不与地面接触,传递工具期间,不可以直接用手接取,需带好手套,轻拿轻放,防止发生磕碰情况。
(二)当设备发展时具体的处理方法
1、对温度较高的设备进行监管
在变电设备工作期间,操作人员需要定期对一些温度较高的位置进行巡查。一般连接点出现温度较高问题,能够直接通过观测发掘。例如:当连接点温度过高,则漆皮会出现变色。
2、做好设备的防氧化处理
在对设备进行接头处理时,需要做好防氧化工作,可以应用电力复合脂替代凡士林。
五、总结
总而言之,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用电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所以,应做好变电检修工作,保证检修过程有针对性,增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从而尽可能延长变电设备的使用年限,增强设备的质量,缩减维修成本,保证人们的用电稳定、安全。
参考文献:
[1]陈贵亮,石永健,常先连.结合专业巡检开展输变电设备状态量综合分析[J].安徽电力,2011(01).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应用
1.概述
在以往电网企业运营中,电网生产工作都是按照职责分工,逐步形成并完善了电网调度、运行、检修等业务分类,这种分工方式在电网业务专业化发展、保障电网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电网的发展进步,但多年的运营模式已经逐渐固化,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电网运营发展,不能适应电网发展和生产现代化要求,同时也造成了生产作业效率较低,已有的人力资源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尤其在变电生产作业中,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人员分属不同的部门(工区),专业、岗位、职责相互独立,在变电站进行设备检修时,所管理的对象是同一变电设备,且业务交互十分紧密,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运维一体化既在对一定范围的变电设备开展一定内容的维护、检修工作时,将传统的由不同部门、人员所承担的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的职责,经过合理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由同一部门或人员承担传统的变电运行和检修的双重职责,从而达到释放资源效能,提高运营效率的目的。
2.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的基本条件
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建设,不能盲目跟从,否则会造成生产体系混乱局面。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
(1)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必须要有完整的组织体系,成立相关机构,建立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各级组织管理和职责分工明晰,运转正常有效。还要准备齐全得基础资料,收集人员、设备、车辆、办公场所、备品备件等基础数据作技术支撑。
(2)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应结合“五大”体系建设同步开展,基本工作内容包括:前期调研、基础信息收集、方案制定审核、方案批复与实施、试运行及正式运行、评估验收、总结等环节。前期调研工作应全面深入,要把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所涉及的单位、班组全部调研到位,做好思想渗透和教育培训工作。基础信息收集应全面准确,收集内容包括人员信息、设备资产信息、车辆信息、备品备件信息、办公场所信息、生产装备、工器具信息、检修能力等。
(3)开展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还应健全保障措施并开展相关技术培训。管理单位应根据“大检修”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并逐步完善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预案。完成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的配套措施,落实规章制度保障、业务交接保障、信息系统保障、装备工具保障、宣贯培训保障等保障措施。
3.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思路、目标及基本原则
总体思路:以“五大”体系建设总体思路为指导、结合电网装备和生产管理实际,以管理创新为主线,以生产精益化为重点,通过精简规范组织架构,创新生产管理方式,优化调整业务流程,统筹配置生产资源,做强做精变电运维运检业务,构建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变电运维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变电专业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
建设目标:统筹变电专业人力、技术、装备资源,通过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全面深化状态检修,实现变电资源集约化、组织扁平化、业务专业化、管理精益化。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供电可靠性。
基本原则:在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有所创新。由于运维一体化对班组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传统的业务流程和职责界面会有很大的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
(1)确保安全,稳妥推进
在实施运维一体化工作时要首先保证人身、电网、设备的安全,在实施方案中明确各级人员安全职责,避免出现责任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避免变电站运行和维护工作出现空白期。
(2)制度先行,提供保障
应制定本单位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和相应管理制度、细则,明确工作部署和保障措施,明确分工界面,为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依据和保障。
(3)先易后难、分步实施
要把变电站设备的各种维护类检修工作进行细分,将C、D类检修项目详细列出,结合实际确定变电运维班的阶段性维护项目及时间节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通过持续培训来提升运维人员的工作能力,逐步扩大维护项目范围,最终达到全面实现运维一体化的目标。
(4)做好培训,严格考核
运维一体化是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工作模式,在新模式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班组人员只有掌握变电运行和维护性检修业务技能后,才能顺利开展相应的运维一体化工作。因而,人员培训工作尤为重要,各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按照培训方案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培训合格后方能开展相关工作。可根据不同岗位职责,重点掌握人员岗位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安全生产职责等内容,对转岗或专业交叉等人员要进行专业培训和考试,未经培训和考试合格,不得从相关岗位工作。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绩效评估结果还应纳入生产管理绩效考核范围。
4.变电运维一体化组织与建设保障措施
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必须首先调整规范变电专业生产组织架构。操作模式有两种。一是可将原变电操作队直接向变电运维班过度,经过培训使其具备实施C、D类维护检修、分析评价等工作能力。二是对原变电操作队和检修班组进行整合,从而保证变电运维班具备变电运行维护,C、D类检修能力的综合班组,实现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在机构上可在检修公司成立若干个变电运维班,每个运维班下设四个值,主要职责是负责各电压等级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巡检、运行操作,C、D类维护检修、分析评价等工作。
(1)组织保障
为统筹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工作,首先要成立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明确责任人员,落实工作要求。
(2)工作机制保障
“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组要及时向“大检修”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向基层班组传达领导小组指令。建立周例会工作制度,及时沟通,及时掌握基层工作动态,随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规章制度保障
根据“变电运维一体化”生产管理模式要求,全面梳理、修订各类生产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业务流程和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和业务有序开展。坚持“不立不破”原则,在新的制度体系没有确立之前,仍然按原有的制度体系运行,确保电网安全和队伍稳定。
(4)信息系统保障
根据“大检修”体系建设中出现的组织架构调整、业务流程调整和人员调整情况,同步调整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和生产管理信息系统(PMS)中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岗位设计、基础数据、人员权限,以适应“大检修”体系建设的需要。
(5)人力资源保障
加强管理人员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培训,强化班组人员新岗位、新设备、新业务培训,确保业务平稳过渡;制定适应“变电运维一体化”要求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一专多能”和“双师型”人才考试晋升机制,为有效实施“ 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6)装备保障
积极配备和应用满足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所需要的先进、适用、高效的检测仪器和作业装备,建立起满足设备运行状态巡检、异常诊断分析、应急抢修、供电保障所需要的现代化电网生产装备体系,提高设备运维检修工作效率。
5.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应遵循的实施步骤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五大”体系建设总体部署,变电运维建设工作终极目标计划在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应依据“统一部署,分步实施,持续完善”的总体步骤。
(1)统一部署
根据“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意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组建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然后组织制定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的细化方案、管理办法和工作推进计划,进一步明确变电运维一体化和修试专业化的相关作业项目和责任分工,组织编制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各项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等。
(2)分步实施
①启动阶段:正式启动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明确思路、目标和建设原则。
②组织实施阶段:编制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工作推进计划和管理办法,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建设工作验收细则,期间应完成人员集中培训和变电运维一体化机构调整。在建设初期,可通过对现有变电运维业务进行梳理分析,将原本需运行专业和检修专业双方配合的简易、低效作业划归单方全程负责。把变电站维护性检修业务和现行变电运行巡视操作业务进行整合,实行变电运维巡视、操作、C、D类检修维护等工作的一体化运作,达到人员精简、作业高效、成本合理的目标。
③试运行阶段:变电运维一体化试运行期一般为3个月,主要任务是磨合、暴露问题并进行整改,试运行期间变电运维班开始执行规定的运维业务。试运行前,应完成相关生产准备工作,完成记录、档案等资料建立。
④实际演练阶段,结合“春、秋检”工作正式执行工作职责范围内的运维业务,开展各项C、D类检修作业。期间可对执行C、D类检修作业进行作业现场进行检查指导,随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宜每周进行一次总结,查缺补短,完善整改。
⑤验收评估阶段:结合“大检修”体系建设评估工作对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进行评估和自建验收,形成自检报告。
(3)持续完善
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经过实际运行后要接受上级验收,并完成整改获得批准后方可正式运行。每月及时对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反复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工作流程更加畅通,形成制度化,长期贯彻执行。
6.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的效果分析
实施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后,通过生产管理职责的适当调整,实施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业务的“双向渗透”,减少了检修与变电交叉、重叠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具体工作实现了四个方面的提升。一是提升了状态检修的标准化水平,使状态检修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形成了标准化业务流程。二是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益,变电运维人员查找缺陷后自行处理缺陷,倒闸操作完毕后进行简单维护,这样不但节省时间,更免去了中间传递出现的误解和遗漏。三是大幅度提升了变电运维人员的业务水平,运维人员将从简单的办理工作票向实际的检修作业转变,明确了各类设备的机构机理,为以后的巡视、验收提供宝贵的经验。四是提高了运维工作效率,C、D类检修项目转入运维一体化之后,检修试验专业可迅速向专业化检修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流程、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7.结束语
关键词:变电一次设备;预测;检修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172
0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适应大时代的发展,电网工程的普及率越来越高。高压电逐渐成为变电设施的主要内容,电网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一系列的不可避免的问题也开始出现,如电压过高、负载量过大、线路绝缘老化等。人们需要采取措施来检测预防,判断其故障类型分析原因,采取方案进行处理,维护电网运行。
1 变电一次设备故障预测及检修方法
(1)常见方法。根据设备的运营个运营状态,利用专业的检测设备和方案,结合发生过的故障和检修人员的经验,排查其发生的故障,针对发生的事故不同情况来进行分析诊断,此后,进行合理的检修。
(2)红外诊断。作为非接触性的诊断技术,红外诊断能更准确地检测出变电设备出现的故障且精准率高,可以检查设备接触不良、设备绝缘层,并能检验出极小的温差。方便操作,不受限制,在设备运营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检查外表温度进行排查故障,为开展变电设备的检查提供了便利的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一些由于红外检测是带电装备所带来的必须点,避免光线的照射,晴天时避免阳光,室内或者夜晚避免灯光;检测电流导致热度的设备时,最好在高负荷运行下进行检测,来达到根本上的判断[1]。
(3)日常监测。对变电一次设备故障预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进行长期的预测检验和分析,以提高运行的综合柯剩降低普遍事故发生率。定期对所有设备进行检查,应用带电检测,红外线检测等方法进行检验。还可以针对变电设施的断路器变压器进行安装压力表、密度继电器和温度表表等检测调停系统,来对变电设施运行的系统设备进行监测,较少因超载、电压过高的问题带来的故障。
2 断路器故障的预测及检修
断路器作为变电设施中的重要设备,其目的是在其他电路发生故障时,将其从主要电路中快速切除,维护其他电路的基本运行,所以它的工作好坏影响整个电路安全运行的稳定性。可能出现的故障后有:绝缘体老化、操作系统故障、绝缘体材料不当、操作机构和传输系统发生故障、触头接收不良引起短路。针对这些故障总结了一些基本检测方法,以预防故障发生,并探讨故障发生后的解决办法。
一是,定期检测分闸和合闸的电磁铁,和接触器上的最低电压,根据是否超出规定值范围来判断是否出现故障。因为长期使用摩擦的关系,会使弹簧质量弱化,接触不良导致分闸合闸的时间出现变化所以要定期分期进行检查,降低因设备老化所带来的故障发生率。
二是,为了确保触头的完好,检测主回路的导电电阻,来检查触头的接受、腐蚀、磨损程度,以便于对不能使用的触头进行更换[2]。
三是,定期检测三相,三相的操作动力和尺寸不合,会造成三相的不同期,影响断路器的使用,所以要定期进行检查。
四是,对于含有SF6的断路器,可以通过定期检测检验记录进行比较的方法,来确保所含气体的含水量和密度在正常数值范围内。
五是,对于远程系统由于自身设定的自我关闭功能,在系统不完备的情况下,只能采用人工排查的方式进行检测,确定系统安全。
3 变压器故障的预测及检修
变压器是变电设备的核心设备,其故障预测和检验不容忽视,也是变电一次检修的重点。变压器的故障分为内部故障和外部故障,内部故障为发生在变压器油箱内的故障,如变压线绕组短路、引出线脱离外壳接地;外部故障有油箱外部的绝缘套和引出线出现的问题,如引出线的相间故障、绝缘套破碎,绕组变形。内部故障还可以细分为热故障和电故障。判断检测方法如下:
第一,利用人的感观进行直观判断,根据是否有运营杂音、异味、过热、不正常振动,来判断油位表、温度表、瓦斯继电器等仪器是否运转正常。第二,检查引线是否存在松动、变形、漏电的问题,存在问题的部分要及时进行检修或者更换,避免发生大面积烧毁。第三,通过观察变压器的油中含水量,油中气体的溶解性检查其绝缘性,来分析变压器的内部故障,进行绝缘检查。第四,定期检查变压器的绕组是否出现变形、鼓包、错位、扭曲的情况,这种检测方法可以被应用在变压器出口短路的情况下。
4 避雷器故障的预测及检修
避雷器的作用是限制雷电通过线路传递,对线路的运行产生危害,有效的确保变电一次设备运行的安全性,通过将过高的电流引向大地这一方法,来避免过高电压带给设备运行的危害。金属氧化避雷针已经被广泛应用,在长时间的运作和保护模式下,避雷针会受到天气影响,湿度囟缺厝换崾贡芾渍氩生老化、腐蚀、残缺等问题,从而导致功能不完善[3]。而支持绝缘套管在长期的使用下,被大大小小的电压侵袭,也会出现漏电破损的问题。就此提供了以下几种检测方法进行参考:
第一种,通过绝缘电阻的检测手法来判断,避雷针是否由于破损和受潮降低其工作性能甚至不能使用,同时检测其泄露电流的大小,来判断是否由于阀片受潮而影响运作,测试时主要电流为容性电流,阀片老化则会造成阻性电流增加。
第二种,检查绝缘体内部是否受损,对受损的部分进行修复和检修,对不能修复的进行及时更换,避免因更换不及时造成的更大程度损失。
5 总结
对变电设备进行有效地检查和及时排查故障,可以有效地确保运营的效率,一旦变电设备因为事故运营终止,必定会造成经济损失,所以还可以降低经济风险。而对于变电设施以及变电一次设备的风险预测,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认真观察及时总结,把所学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做到合理有效的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1]赖炳华.变电一次设备故障预测及检修方法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5):90.
关键词:综合自动化系统;故障分析;应对措施
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民众正常生活都离不开电力,电网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变电站,变电站运行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电网的运行。随着我国对变电站深入研究,目前在变电站中建立综合自动化系统已成为变电站改革的主要方向。变电站综合化系统应用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故障,影响变电站工作质量,文章中作者主要阐述常见故障的解决措施。
1 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分析
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有三种形式,作者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主要分析各种形式特点。
1.1 分布式自动化系统
变电站分布式自动化系统主要结构是主从CPU协同的工作形式,多个CPU同时工作大幅度提高系统运行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及速度,有效解决CPU运算处理缓慢的问题。分布式自动化系统中各功能模块数据通信工作通过网络技术或串行的方式实现,该系统组装过程中主要由分层组屏与集中组屏两种方式,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适用于中低压变电站[1]。
1.2 集中式自动化系统
集中式自动化系统功能划分时按照信息类型进行,该系统功能主要与软件存在联系,与硬件关系不大,模块化的软件连接各个功能模块,对信息采集、处理与运算进行集中处理,其结构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硬件水平受到限制,应用在早期,系统运行过程中处理能力不是很强,开发手段单一且抗干扰能及较弱。
1.3 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系统
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系统结构设计中“面向对象”,这种结构特点实现分散功能与集中管理的目标。目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广泛应用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减少电缆连接,将电缆传送信息过程中造成的电磁干扰降到最低,系统运行可靠,当某一模块出现故障时不会对其他部分产生影响,除此之外系统具有极高的扩展性与开放性,设计及应用中易于操作。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故障分析
目前我国新建500kV以上的变电站都已实现综合自动化,但受到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水平的限制,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故障发生率占变电站总故障的30%以上。
2.1 站控层故障问题
站控层故障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故障最多的地方,主要问题如下:后台系统硬件故障问题,表现为计算机设备经常出现死机情况,故障产生的原因在于设备持续运行造成老化,主板与硬盘出现损坏。除此之外,后台机系统的参数显示器等硬件设施出现严重损坏的情况;其次后台系统参数设置出现错误,表现为报文名称定义模糊,且主画面与分画面显示内容和实际情况存在差别,造成这种故障问题的原因在于信息量较大,或者工程验收传动不到位;除此之外,报文名称不规范同样是造成问题的原因;前置软件故障,表现为死机、应用程序卡死,应对措施就是重启前置软件[2]。
2.2 间隔层故障问题
间隔层故障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二次回路是故障发生概率最多的地方,主要表现为操作设备每次操作后,绝缘点接触不良、辅助接点不到位等造成通信状态与实际情况并未实现良好衔接;测控装置故障,主要表现为硬件设备故障,这是因为内部插件与模块存在问题,造成通信中断情况的出现,实际中测控装置软件很少出现问题,但一旦出现问题就是严重的故障问题,比如丢失同期定值,或是现场检测不到位,都会造成操作失误情况的出现。
2.3 网络设备故障问题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很少出现网络通信设备故障,但一旦出现故障问题很大可能引发严重后果,造成变电站与设备数据采集工作中断,影响到变电站的正常运行。通过分析网络故障设备发现,造成问题的原因在于设备质量较差,特别是各类集线器、交换机等网络通信设备容易出现故障问题。
2.4 远动系统故障问题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因为远动系统产生的故障屈指可数,通常情况下故障产生的原因无非两方面:设备存在质量问题,远动系统中大部分采用工控机器,实际传输中容易造成终端问题;再者就是参数设置存在问题,调度系数数据库设置与远动信息转发表二者的不同,造成信息传输出现问题。
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故障完善措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故障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日常运行中有必要做好系统的保养维护工作。
3.1 建立健全硬件设备管理制度
通过总结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故障可以发现,后台系统、远动系统等是故障的高发区,一般情况下这些设备基本上都是监控系统生产厂家从外面采购的,部分厂家为降低成本有意识的选择一些质量较差或是不适合电力系统使用的硬件设备,这些设备在使用一段事件后显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完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硬件设备管理制度:首先选择硬件设备时依据行业标准与规范继续,避免在外随意购买设备,确保符合标准的设备质量上乘,可以在长期充满电磁干扰等环境中正常运行。计算机硬件设备中的电子元件受到使用寿命、运行环境等条件的限制,使用时间最多不能超过五年,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对这些电子设备进行定期更换,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3]。
3.2 控制调试与验收工作质量
建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后,需要及时进行调试与验收。初次调试试验都是在电气设备安装结束后进行的,初次调试中开始需要电气通电检查;接着需要进行空载及带负荷调整试验;确保电气设备运转正常后需要对机械保护整定值进行核对,确保整定值的真实可靠等。电气设备调试工作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因此对工作人员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调试人员在开始调试前,应该做好相关资料的了解工作,并详细研究制造厂家给出的实验报告,根据具体的规章制度给出相应的调试方案。除此之外,调试人员还应该熟悉掌握设备现场分布的具体情况,确保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做好验收报告的检查与管理工作。
3.3 做好系统检修维护工作
做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检修与维护,及时发现系统中潜在的故障与问题,做到故障提前预防。实际中首先做好定期核查工作,后台系统与远动系统使用的计算机一级网络通信等设备工作环境的维护,保证实际工作环境符合相关标准;其次系统运行过程中开启空调设备,做好设备清理工作,保证设备运行状态;最后定期检测隔层设备,保证隔层设备工作状态正常。
4 结束语
变电站发展的趋势就是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但因为系统正处于初级阶段,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做好常见故障的分析工作,促进变电站运行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芳.220kV传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运用[J].自动化应用,2015(11):45.
基于岗位能力素质的培训体系是以岗位定制化的素质要求为主,注重的不仅是专业的知识、技能等显性素质的提高,还注重员工隐性素质的培养。以此为基础开展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极大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2选拔为先
选拔是新员工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以“可用”为核心,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上的侧重点为清“知”、辨“情”、谋“意”。清“知”是以企业为主体,充分理清企业现有的岗位及定员冗缺情况,认清储备整合式招聘的现状。辨“情”是立足企业实际,做好需求分析,辨识最有利于企业的价值需求计划。谋“意”是谋划设计最有效、最能选拔到适合企业新员工的具体实施方案。具体流程措施:
(1)定员测算。根据南方电网公司《供电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标准》对现有岗位数量和岗位工作量计算定员人数,掌握各专业口人员配置现状,了解冗员、缺员情况。
(2)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结果如何结合定员测算结果,科学、准确地提出招聘需求。按照“加强管理,控制总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人员数量、学历层次、专业配置4个因素编制需求预测,科学、准确的为招聘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3)招聘方案。完善人员招聘甄选机制,创新招聘方法,丰富招聘手段拓宽招聘渠道,坚持招聘录用高质量的应届毕业生。本着“适岗胜任、人岗匹配”的原则,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挑选“有用、能用、好用”的可培养、有创造力的适合人才,为实现战略目标及创先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3培养为重
培养要作为新员工管理的重点环节,以“能用”为核心,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上的侧重点为:明“知”、疏“情”、育“意”。明“知”是以新员工为主体,通过多样化培训课程设计、岗位能力素质模型讲授、任务式学习手册,让新员工对企业及自己的目标有明确的认识。疏“情”是通过服务式的生活指南,互动式的联谊活动,让新员工感受企业的关怀,帮他们疏导过度焦虑的“情”,并以最佳身心状态度过见习期。育“意”是通过观察式的轮岗实习、体验式的定岗见习、仿真式的技能培训等,培育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水平,成为能用之人,服务企业。具体流程:
(1)课堂式培训课程设计。新员工培训从不规范到规范,公司级培训不能兼顾企业自有特点。在公司级培训课程外,结合能力素质模型要求,设计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短期课程式培训。
(2)任务式学习手册。针对在实习期里,新员工到基层班组后没有学习目标,基层班组老员工不管不带,转正答辩突击应付等问题,编制《学习手册》,每周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计划及完成情况摘要、学习笔记、心情签到、班组长检查4个模块。学习任务中包含安全知识、管理制度、电力通识、基层班组要求、相关拓展5个方面的内容共计383道题目。电力通识中又针对基础知识、变运检修、电网调度、线路、电能计量、配电、电价电费、营业用电、用电检查等专业分类编制了学习任务。此举体现了学习型组织的管理;帮新员工明确学习目标,从多角度熟悉企业,了解各专业工作主要内容,对兴趣专业、努力方向有所思考,促进其全面成长。
(3)服务式生活指南。针对外地生源多的情况,采用80后惯用的方式,编制生活指南、在招聘专用QQ空间开辟“完美昆明”栏目,共享各类生活服务信息,给新员工生活提供便利。加快新员工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有效增强了新员工的归属感。
(4)互动式联谊活动。开展新员工联谊会及电力知识竞赛,局领导与新员工座谈会、文艺表演、新老员工经验交流、达人秀等,动员新员工自编自导自演,邀请有经验的优秀老员工及中层干部与新员工座谈,言传身教,与新员工分享成长历程,分析得与失,帮助新员工更好地了解企业。为新员工提供舞台,发挥才艺,增进凝聚力,加深归属感和认同感,快速融入企业、了解企业。
(5)预备式持证培训。新员工入职后组织参加特种作业证取证培训、岗位准入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保证新员工上岗前100%符合持证上岗和安全上岗的要求。
(6)观察式轮岗实习、体验式定岗见习。安排新员工在入企培训后进行1-3个月的轮岗实习,之后5个月定向岗位见习。不论是现场的严寒酷暑、抢修的挑灯夜战,还是巡线的翻山越岭,各种正常的、急难险重的工作都让新员工参与其中,从而使其逐步形成对电力工作性质、环境的全面体验,逐步积累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并对自己的专业兴趣方向、职业生涯岗位意向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实现新员工在校学习的符号、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环境及设备的关联。
(7)仿真式技能培训。针对新员工在转正前一年的见习期里,为了保证设备人身安全,他们只能看不能操作,转正后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优化培训流程,把定岗见习由原来直接到一线班组站跟班转变为先到一线班组跟班3个月,对设备运行情况、相关操作流程先产生一定的认识,然后再进行2个月的集中培训。除了理论培训外,还对变电运行岗位所有日常可能遇到的操作进行一次全面的仿真演练讲解,之后新员工再回到一线班组站,对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进行回味、强化。集中培训内容包括了技能知识实操、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等内容。技能实操是重中之重,培训不是单纯的在教室里照书讲授,而是到仿真实训基地的设备面前边学边操作,真实地接触设备,真正地动手操作。让新员工带着问题听课,带着书本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更好地巩固了技能水平,加快新员工的自我提高和成长,缩短新员工岗位能力上手的时间。
4使用为本
使用是新员工管理的根本,以“好用”为核心,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上的侧重点为:变“知”、激“情”、促“意”。变“知”是通过职业能力测评、理论考察、个性分析等方式方法,在充分了解新员工的前提下结合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确定新员工的定岗方向,转变新员工对自己和工作环境的不合理认“知”。激“情”是通过提前转正的方式激励新员工,树标杆、树榜样,引导新员工积极上进;激发推动职业发展的积极“情”感。促“意”是定岗配置后,进行持续跟踪,关注新员工成长轨迹,及时纠偏,及时指导,以便新员工能够“意”志坚定、“行”之有效。具体流程措施:
(1)测评(知识、个性、本人意愿)。局级培训时针对新员工的专业知识能力、个性特质和本人岗位意愿进行测评调查。基本了解每个新员工想干什么、会干什么和适合干什么,为整个见习期里培训、辅导提供支持,为定岗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2)激励——提前转正。一年期满前3个月提前开展一次转正考核,根据“知情意”三分法的主旨,打破原先仅限于“知和情”的单一纸上谈兵的答辩,结合岗位说明书,创新采用真枪实弹的专业技术问答和现场实操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对通过转正上岗考核的在工资岗级上予以提升,对其师傅予以奖励。对2次转正考核都不能通过的予以辞退。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逐步将理论型的转正答辩转变为综合型的转正考核,促进了理论与实操的结合,进一步提升了新员工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以岗位说明书为依托,立足岗位考核,深化了岗位能力素质及行为的应用,促进了人才开发工作重心下移,落实了人才到一线培养的举措。
(3)定岗配置。结合新员工在入职培训、考试考核、心理测评、轮岗实习、团队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所学专业方向、个人意愿等因素,结合各基层单位定员测算情况,对新员工定岗进行了科学的思考、合理的分配,力求做到“适岗胜任、人岗匹配”的人才配置理念。既有效缓解了各部门、单位缺员的情况,同时也为新员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4)跟踪调查。轮岗实习后进行一次岗位意向的调查,与招聘时求职表的意向对比,及时了解对岗位工作的认识变化给予交流指导;人力资源部定期收回《学习手册》了解新员工学习、工作情况,基层单位不定期收取查阅;人力资源部不定期到基层与新员工负责人进行访谈,一起帮助新员工培养正确的职业发展观;不定期找新员工进行个别谈话交流,明确自身发展方向;新员工入职2年后,要求提交工作总结,重点为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针对性的安排参与有关竞赛、论坛。
5实施成效及创新点
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的成功运用结合供电企业及80后新员工的特点,创造性地将心理学“知情意”三分法理论具体应用于选拔、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创新管理机制。摒弃了过去新员工管理存在的弊端,是人力资源精细化、差异化和规范化管理的体现。用80后的方式沟通,满足新员工情感需要在招聘及入企阶段都选择些80后惯用的沟通方式,如通过QQ、空间、微博及达人秀等方式与他们联系、交流,为他们提供情感沟通的渠道、表达意愿的平台、相互了解的媒介。入企后服务式的生活指南和互动式的联谊活动既满足了80后享受生活、崇尚参与、有良好沟通环境等需求,又体现了企业对新员工的尊重与关爱。形成80后新员工管理的应用模式及成果物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经过4年多的实践、完善,形成了基于“知情意”三分法的80后新员工选拔、培养、配置的完整应用模式,具有在其他供电企业推广应用的价值。形成“四个一”可为其他单位直接应用:一本学习手册、一本生活指南、一套实操考核题库、一个管理办法。新员工招聘质量提高在理清企业现有定员及中长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招聘方案,明确了招聘指导原则、创新了方式方法,引入了能力、性格测试等手段,大大提高了新员工与企业的匹配度,招聘质量逐年提升。适应期缩短,上岗进入角色快预备式的持证培训保证新员工100%持证上岗。仿真技能培训让原来需2年才能使新员工达到技能水平在一年内熟练掌握;提前3个月让具备岗位胜任能力的优秀新员工转正上岗,大大缩短了新员工从“生手”到“熟手”的培养周期,更激励他们向“能手”努力的意志愿望,同时也有效缓解生产任务重与人手紧张的矛盾。有效加快新员工成长,成就企业技术骨干2007年后入企的448名80后新员工已在局内各关键岗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上一个5年相比,新员工成长速度加快近3倍。
关键词:10Kv电力变压器:维护:检修
Abstract: it summarizes some power transformer in operation of the project and how to must maintain maintenance, to 10 kv power transformer with change daily maintenance and overhaul to provide some help.
Keywords: 10 Kv power transformer: maintenance: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TM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伴随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10Kv电力变压器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所以变压器的可靠性、保证性、维修性也显得尤其重要,变压器一旦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本身的性能以及其他电力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故正确地做好电力变压器日常维护与检修是保障其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一、加强变压器的定期检查
变压器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因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在表面黏附灰尘、氧化、生锈等不良现象,这些都会影响变压器的寿命,所以要做到经常性维护 ,做到定期检查和日常巡视检查。
(1)定期检查瓷套管及绝缘子的清洁度,及时清扫黏附在表面的灰尘,清除导体的氧化膜或者是锈迹。
(2)变压器运行中会产生震动,影响紧固件,所以要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停电进行紧固件的维护,保证电气连接的紧固可靠。
(3)定期检查分接开关。并检验触头的紧固、转动灵活性及接触的定位。
(4)在油浸式变压器中,要检查器身有无渗漏、生锈、污垢淤积以及任何限制油自由流动的机械损伤。
(5)定期检查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绝缘油够不够,干式电力变压器的风机的运转、温控器的显示正不正常。
(6)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分接开关的定期检查包括绝缘油的检查和开关的吊心检查,检查周期可按DL/T574-95规定进行。分接开关中的绝缘油在多次切换后颜色变黑,耐压下降,一般在耐压值降低到20kV-25kV时应更换新油。分接开关应根据切换次数或使用时间定期吊心检查,主要检查快速机构和触头的磨损情况以及储能弹簧、触头压力弹簧等部件的疲劳情况。
二、加强变压器日常巡视检查
(1)日常巡视每天应至少一次,夜间巡视每周应至少一次。
(2)下列情况应增加巡视检查次数:首次投运或检修、改造后投运72h内;气象突变(如雷雨、大风、大雾、大雪、冰雹、寒潮等)时;高温季节、高峰用电期间;变压器过负荷运行时。
(3)变压器日常巡视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油温应正常,应无渗油、漏油,储油柜油位计油位应正常;变压器音响应正常;散热器各部位手感温度应相近,散热附件工作应正常;吸湿器应完好,吸附剂应干燥;引线接头、电缆、母线应无发热迹象;压力释放器、安全气道及防爆膜应完好无损;分接开关的分接位置及电源指示应正常;气体继电器内应无气体;各控制箱和二次端子箱应关严,无受潮;干式变压器的外表应无积污,风机运转正常,温度控制器显示正常;变压器室不漏水,门、窗、照明应完好,通风良好,温度正常;变压器外壳及各部件应保持清洁。
三、变压器的日常检修
(1)变压器运行中常会出现如漏油、油位过高或过低,温度异常,音响不正常及冷却系统不正常等问题,应设法查明原因进行纠正并做好记录。
(2)当变压器的负荷超过允许的正常过负荷值时,应按规定降低变压器的负荷,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3)当有如下现象时,变压器应立即停电进行检修:变压器内部音响很大,有放电声;温度不正常并有上升现象;储油柜或安全气道喷油;油面下降到油位计的指示限度;油色变化过快;瓷瓶有严重的破损和放电现象等。
(4)当发现变压器的油温较高时,而其油温所应有的油位显著降低时,应立即加油。加油时应遵守规定,如因大量漏油而使油位迅速下降时,应将瓦斯保护改为只动作于信号,而且必须迅速采取堵塞漏油的措施,并立即加油。而变压器油位因温度上升而逐渐升高时,若最高温度时的油位可能高出油位指示计,则应放油,使油位降至适当的高度,以免溢油。
(5)干式变压器的日常维护,如可停电,可检查紧固件是否松动,擦拭上面的灰尘。大中修主要是测一下绝缘电阻,如高低压对地电阻即可。
四、常见问题处理
变压器在运行中如果出现不良现象或者是故障,应停电查明原因,提出纠正措施,对变压器进行检修,现场不能解决的需运回厂家处理。
3.1、油箱砂眼或焊缝处渗漏处理
(1)砂眼不大、渗油量小,可在运行时堵漏。先擦净渗油部位,再用肥皂堵住渗油孔,涂上LD-1型速效堵漏密封胶便可。
(2)焊缝渗漏油量小,先清理渗油部位的漆皮、氧化层,露出箱体本色,再用酒精擦洗干净涂上密封胶便可,如果渗漏部位光滑,可在表面打麻增糙,增强密封胶的粘附力。
(3)渗漏油量大,变压器需停电运回厂家处理,建议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或自动弧焊,焊好后要加压试漏(一般要求315KVA以上15KPa,250KVA以下20KPa),解决后再补上漆。
3.2、高低压瓷瓶的老化处理
为了减缓变压器油的氧化以及防止渗漏,在油箱上各连接部位都会放置有密封胶圈,作为密封作用,在变压油长期运行时,由于温度高会加速密封胶圈的老化,导致变压器漏油现象常有发生,因此在日常的检查和维护中,如果发现有部位渗油现象,就要停电进行加紧螺帽或更换胶圈。在更换过程中就要注意:(1)看是否需要放油(2)胶圈接触部位要清洁干净(3)防止金属物掉进箱身内 (4)换好后重新再紧固。完成更换后重新投入运行,在24h内要查看是否还会渗油。
3.3、气体继电器的运行维护和有关故障处理
(1)户外变压器应保证瓦斯继电器的端盖有可靠保护,以免水分侵入。
(2)新装变压器或停电检修在投入运行时,必须将继电器内空气排尽,方可将重瓦斯保护投入跳闸。但变压器在冲击合闸或新装变压器在空载试运行期间,重瓦斯保护必须投入跳闸。
(3)变压器运行中发现油面突然升高或突然降低时,应查明原因,在瓦斯跳闸连接片未改接至信号位置前,禁止打开各种放气放油阀门,以防误跳闸。
(4)当变压器轻瓦斯保护信号动作后,应尽快查明原因,并作好记录,如信号动作时间间隔逐渐缩短时,说明变压器内部有故障,可能会跳闸,此时应将每次信号动作时间作详细记录,并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
(5)当重瓦斯保护动作后,无论变压器跳闸与否,均应尽快查明原因,并立即从瓦斯继电器中收集瓦斯气体和油样,迅速进行瓦斯成分的分析和色谱分析,以确定故障的性质。若变压器已跳闸停电,必须对变压器作外观检查,再进行绝缘试验,在确认变压器绝缘正常,瓦斯气体分析又未发现有故障,系外部穿越性故障或继电器本身引起的误跳闸后,才可重新将变压器投入运行。
3.4、干式变压器出现铁心对地绝缘电阻为零的情况的处理
当出现心对地绝缘电阻为零时,说明(1)可能是由于毛刺、金属丝等,被漆带入到铁心上,两端搭接在铁心与夹件之间;底脚绝缘破损造成铁心与底脚相连;拉板与铁心间的绝缘破坏。解决方法:使用2500V绝缘电阻摇表逐一排除(2)如果是放置很久没有运行的变压器,可能就是表面受潮引起绝缘电阻为零了。解决方法:现场用高发热灯进行烘烤,也可以重新拉回厂家重新干燥。焊机地线端与接地片相连,用焊条点击底脚(电流为250A左右),只一下即可解决问题。
总结、对于生活中使用的常规10Kv电力变压器,我们忽略的往往就是对变压器的日常维护,当变压器投入运行后就不再管理它,只有出现故障时才处理,这就常常给用户造成很大的损失,甚至发生致命性故障,所以做好变压器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不但可以延长变压器的使用寿命,还可以保证安全的运营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杰.《变压器》沈阳变压器研究院主办,2011年第6期
[2]王志红.变压器常见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J].科学之友(B版),2007,(9).
[3]何小河.变压器运行故障现象与诊断[J].甘肃科技纵,2008,(6).
实施背景
供电企业高安全性、高技术性、高专业性、业务流程长且彼此关联性极强的特点,造成新员工上岗胜任培养周期长,按需补缺式的招聘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使用的需求;在昆明电网设备、客户数、工作量成倍增加,而人员却没增涨的情况下,企业迫切需要新员工加速成长。
与此同时,昆明供电局近5年入企的新员工接近全局在岗员工总数的五分之一。80后新员工的融合、成长与发展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抓好80后新员工的管理就是打造企业未来核心人才队伍的关键。
理论支持
心理学“知情意”三分法
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心理过程指导下进行的,而认知、情感与意志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是行的基础和人性的根本,是构成人的高级行为的三个基本要素,也是人之为人的素质体现。用“知情意”三分法的心理行为理论及其体现的辩证关系、逻辑思维方法作为管理理念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既符合人心理行为的过程,也符合事物在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实践关系发展中的辩证关系。
岗位能力素质模型
基于岗位能力素质的培训体系是以岗位定制化的素质要求为主,注重的不仅是专业的知识、技能等显性素质的提高,还注重员工隐性素质的培养。以此为基础开展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极大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成果的内涵和做法
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辩证关系及
逻辑导向 人力资源管理环节及措施
选拔 培养 使用
各环节重点 选拔为先
清“知”
辨“情”
谋“意” 培养为重
明“知”
疏“情”
育“意” 使用为本
变“知”
激“情”
促“意”
认知 ·事实关系
·是什么 ·定员测算
·岗位能力素质模型
·课堂式培训课程设计
·岗位能力素质模型
·任务式学习手册 ·测评
·岗位能力素质模型
情感 ·价值关系
·为什么 ·需求分析 ·服务式生活指南
·互动式联谊活动 ·激励
·淘汰
意志行为 ·实践关系
·怎么办 ·招聘方案 ·预备式持证培训
·观察式轮岗实习
·体验式定岗见习
·仿真式技能培训 ·定岗配置
·跟踪调查
图1 基于岗位能力素质的培训体系结构图
选拔为先
选拔是新员工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以“可用”为核心,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上的侧重点为清“知”、辨“情”、谋“意”。清“知”是以企业为主体,充分理清企业现有的岗位及定员冗缺情况,认清储备整合式招聘的现状。辨“情”是立足企业实际,做好需求分析,辨识最有利于企业的价值需求计划。谋“意”是谋划设计最有效、最能选拔到适合企业新员工的具体实施方案。具体流程措施:
(1)定员测算。根据南方电网公司《供电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标准》对现有岗位数量和岗位工作量计算定员人数,掌握各专业口人员配置现状,了解冗员、缺员情况。
(2)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结果如何结合定员测算结果,科学、准确地提出招聘需求。按照“加强管理,控制总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人员数量、学历层次、专业配置4个因素编制需求预测,科学、准确的为招聘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3)招聘方案。完善人员招聘甄选机制,创新招聘方法,丰富招聘手段拓宽招聘渠道,坚持招聘录用高质量的应届毕业生。本着“适岗胜任、人岗匹配”的原则,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挑选“有用、能用、好用”的可培养、有创造力的适合人才,为实现战略目标及创先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培养为重
培养要作为新员工管理的重点环节,以“能用”为核心,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上的侧重点为:明“知”、疏“情”、育“意”。明“知”是以新员工为主体,通过多样化培训课程设计、岗位能力素质模型讲授、任务式学习手册,让新员工对企业及自己的目标有明确的认识。疏“情”是通过服务式的生活指南,互动式的联谊活动,让新员工感受企业的关怀,帮他们疏导过度焦虑的“情”,并以最佳身心状态度过见习期。育“意”是通过观察式的轮岗实习、体验式的定岗见习、仿真式的技能培训等,培育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水平,成为能用之人,服务企业。具体流程:
(1)课堂式培训课程设计。新员工培训从不规范到规范,公司级培训不能兼顾企业自有特点。在公司级培训课程外,结合能力素质模型要求,设计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短期课程式培训。
(2)任务式学习手册。针对在实习期里,新员工到基层班组后没有学习目标,基层班组老员工不管不带,转正答辩突击应付等问题,编制《学习手册》,每周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计划及完成情况摘要、学习笔记、心情签到、班组长检查4个模块。学习任务中包含安全知识、管理制度、电力通识、基层班组要求、相关拓展5个方面的内容共计383道题目。电力通识中又针对基础知识、变运检修、电网调度、线路、电能计量、配电、电价电费、营业用电、用电检查等专业分类编制了学习任务。此举体现了学习型组织的管理;帮新员工明确学习目标,从多角度熟悉企业,了解各专业工作主要内容,对兴趣专业、努力方向有所思考,促进其全面成长。
(3)服务式生活指南。针对外地生源多的情况,采用80后惯用的方式,编制生活指南、在招聘专用QQ空间开辟“完美昆明”栏目,共享各类生活服务信息,给新员工生活提供便利。加快新员工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有效增强了新员工的归属感。
(4)互动式联谊活动。开展新员工联谊会及电力知识竞赛,局领导与新员工座谈会、文艺表演、新老员工经验交流、达人秀等,动员新员工自编自导自演,邀请有经验的优秀老员工及中层干部与新员工座谈,言传身教,与新员工分享成长历程,分析得与失,帮助新员工更好地了解企业。为新员工提供舞台,发挥才艺,增进凝聚力,加深归属感和认同感,快速融入企业、了解企业。
(5)预备式持证培训。新员工入职后组织参加特种作业证取证培训、岗位准入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保证新员工上岗前100%符合持证上岗和安全上岗的要求。
(6)观察式轮岗实习、体验式定岗见习。安排新员工在入企培训后进行1-3个月的轮岗实习,之后5个月定向岗位见习。不论是现场的严寒酷暑、抢修的挑灯夜战,还是巡线的翻山越岭,各种正常的、急难险重的工作都让新员工参与其中,从而使其逐步形成对电力工作性质、环境的全面体验,逐步积累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并对自己的专业兴趣方向、职业生涯岗位意向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实现新员工在校学习的符号、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环境及设备的关联。
(7)仿真式技能培训。针对新员工在转正前一年的见习期里,为了保证设备人身安全,他们只能看不能操作,转正后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优化培训流程,把定岗见习由原来直接到一线班组站跟班转变为先到一线班组跟班3个月,对设备运行情况、相关操作流程先产生一定的认识,然后再进行2个月的集中培训。除了理论培训外,还对变电运行岗位所有日常可能遇到的操作进行一次全面的仿真演练讲解,之后新员工再回到一线班组站,对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进行回味、强化。集中培训内容包括了技能知识实操、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等内容。技能实操是重中之重,培训不是单纯的在教室里照书讲授,而是到仿真实训基地的设备面前边学边操作,真实地接触设备,真正地动手操作。让新员工带着问题听课,带着书本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更好地巩固了技能水平,加快新员工的自我提高和成长,缩短新员工岗位能力上手的时间。
使用为本
使用是新员工管理的根本,以“好用”为核心,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上的侧重点为:变“知”、激“情”、促“意”。变“知”是通过职业能力测评、理论考察、个性分析等方式方法,在充分了解新员工的前提下结合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确定新员工的定岗方向,转变新员工对自己和工作环境的不合理认“知”。激“情”是通过提前转正的方式激励新员工,树标杆、树榜样,引导新员工积极上进;激发推动职业发展的积极“情”感。促“意”是定岗配置后,进行持续跟踪,关注新员工成长轨迹,及时纠偏,及时指导,以便新员工能够“意”志坚定、“行”之有效。具体流程措施:
(1)测评(知识、个性、本人意愿)。局级培训时针对新员工的专业知识能力、个性特质和本人岗位意愿进行测评调查。基本了解每个新员工想干什么、会干什么和适合干什么,为整个见习期里培训、辅导提供支持,为定岗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2)激励——提前转正。一年期满前3个月提前开展一次转正考核,根据“知情意”三分法的主旨,打破原先仅限于“知和情”的单一纸上谈兵的答辩,结合岗位说明书,创新采用真枪实弹的专业技术问答和现场实操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对通过转正上岗考核的在工资岗级上予以提升,对其师傅予以奖励。对2次转正考核都不能通过的予以辞退。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逐步将理论型的转正答辩转变为综合型的转正考核,促进了理论与实操的结合,进一步提升了新员工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以岗位说明书为依托,立足岗位考核,深化了岗位能力素质及行为的应用,促进了人才开发工作重心下移,落实了人才到一线培养的举措。
(3)定岗配置。结合新员工在入职培训、考试考核、心理测评、轮岗实习、团队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所学专业方向、个人意愿等因素,结合各基层单位定员测算情况,对新员工定岗进行了科学的思考、合理的分配,力求做到“适岗胜任、人岗匹配”的人才配置理念。既有效缓解了各部门、单位缺员的情况,同时也为新员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4)跟踪调查。轮岗实习后进行一次岗位意向的调查,与招聘时求职表的意向对比,及时了解对岗位工作的认识变化给予交流指导;人力资源部定期收回《学习手册》了解新员工学习、工作情况,基层单位不定期收取查阅;人力资源部不定期到基层与新员工负责人进行访谈,一起帮助新员工培养正确的职业发展观;不定期找新员工进行个别谈话交流,明确自身发展方向;新员工入职2年后,要求提交工作总结,重点为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针对性的安排参与有关竞赛、论坛。
实施成效及创新点
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的成功运用
结合供电企业及80后新员工的特点,创造性地将心理学“知情意”三分法理论具体应用于选拔、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创新管理机制。摒弃了过去新员工管理存在的弊端,是人力资源精细化、差异化和规范化管理的体现。
用80后的方式沟通,满足新员工情感需要
在招聘及入企阶段都选择些80后惯用的沟通方式,如通过QQ、空间、微博及达人秀等方式与他们联系、交流,为他们提供情感沟通的渠道、表达意愿的平台、相互了解的媒介。入企后服务式的生活指南和互动式的联谊活动既满足了80后享受生活、崇尚参与、有良好沟通环境等需求,又体现了企业对新员工的尊重与关爱。
形成80后新员工管理的应用模式及成果物
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经过4年多的实践、完善,形成了基于“知情意”三分法的80后新员工选拔、培养、配置的完整应用模式,具有在其他供电企业推广应用的价值。形成“四个一”可为其他单位直接应用:一本学习手册、一本生活指南、一套实操考核题库、一个管理办法。
新员工招聘质量提高
在理清企业现有定员及中长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招聘方案,明确了招聘指导原则、创新了方式方法,引入了能力、性格测试等手段,大大提高了新员工与企业的匹配度,招聘质量逐年提升。
适应期缩短,上岗进入角色快
预备式的持证培训保证新员工100%持证上岗。仿真技能培训让原来需2年才能使新员工达到技能水平在一年内熟练掌握;提前3个月让具备岗位胜任能力的优秀新员工转正上岗,大大缩短了新员工从“生手”到“熟手”的培养周期,更激励他们向“能手”努力的意志愿望,同时也有效缓解生产任务重与人手紧张的矛盾。
有效加快新员工成长,成就企业技术骨干
2007年后入企的448名80后新员工已在局内各关键岗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上一个5年相比,新员工成长速度加快近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