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师三年成长规划范文

时间:2022-10-14 01:16:43

序论:在您撰写教师三年成长规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教师三年成长规划

第1篇

三年计划, 每年都在写每年都在给自己树立目标。 可是仔细想想自己所计划的到底做到多少时。我开始迷茫了。 也许是给自己定的计划太高了吧。总归实现的没几条。我开始反思自己这一年半到底学到什么,做了什么?有些事情自己当时觉得做的好但是过后才后悔自己没做好。 世间没有卖后悔药的,我也没有机会再重来一次。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做的更好。现将三年规划总结如下:

首先,科学备课, 高效上课。备课看似简单,实则很难。 英语学科自从实行二期课改之后, 课文内容虽然简单, 但涉及的知识比较繁杂。学生都觉得很简单,根本不用怎么上。所以一点兴趣都没有。看着学生上课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我心里也很痛苦。这样的课堂时失败的课堂。所以如何科学备课是我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 又经验的老师说过备课不是光备书本上的知识。关键是要备学生,怎样才能让他们懂学,爱学,要学。其次是课堂的高效性。 也许给性格的缘故吧, 学生总觉得上课节奏不够紧凑, 没有让他们感觉到紧张但又愉快地去学习的地步。这是课堂中的失误。一年半的时间,我还没有领会到教师教学实践的精髓, 缺乏经验和创新是最主要的。 所以要在这三年中先学会怎样科学备课, 怎样高效上课。

其次,学习各方面的知识, 开阔眼界, 在学生的英语课外活动方面多下功夫。 平时我总是注重课堂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至于课后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该给学生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英语就是要多动口,仅仅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练笔头功夫也是行不通的。 所以在今后的三年工作中我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了解更多的英语课外知识,努力把学生的英语课外活动办好。

第2篇

尽管大学所修的专业也是师范类的,但毕竟学校注重理论学习,在实际的工作中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老师”,在自己的第一步上看来不是那么的得心应手。

重新审视自己近半年的工作过程,似乎一直在不停地忙备课,“抓”学生,“盯”学生……可是,结果却差强人意。这一切在警示我,我的工作中存在偏差。与其说今天写下的是我对自己今后近三年的规划,不如说这是重新认识和调整自己的一次深思。

辛苦的工作,不尽如人意的成绩;课堂上的热烈的气氛,作业不够完善的答案;学生口口声声喜欢语文课,却没有很大的进步……这种种的矛盾让我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一大忌:教而不实,我的教学缺乏系统性。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的是细水长流,水道渠成。我恰在这点上做得不够稳扎。我想我的三年规划就该从这里入手吧。

为了能有效的“对症下药”,我仔细地阅读了二期课改的内容,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记录下自己在语文教育和教学的规划安排。

一.更新教学理念,重新确定教学目标

在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声声呼唤中,语文二期课改新教材应运而生。二期课改语文教材的特点是:从材料的选择到体例的编排上都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正确清醒的在头脑中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把它作为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影响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筹帷幄。如何巧妙地利用教材所蕴藏的人文因素,如何艺术地处理教学中的种种矛盾,为学生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这是我要把握的教学方向。

二. 变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心灵,倡导全面对话

“深刻理解了语文学科的特性,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以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变革语文课堂教学,使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变革语文课堂教学,通过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情感世界和生活世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摒弃居高临下包办式的教学,要摒弃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讲解;要摒弃机械的题海训练,真正以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指导我们进行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求知。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放飞学生的心灵,为他们铺设全方位、立体的交流渠道,为他们搭设经验分享、信息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平等、真挚的全面对话。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注重“七个方面的对话”。这“七个方面的对话”是: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与生活的对话,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与网络媒体的对话。

如果真的是这样去做了,那么,我相信,学生必将从那些文质兼美,凝聚着人类智慧,流淌着人类高尚道德、美好情感的文章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以此唤起自己内心美好而崇高的情感,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珍爱生活,珍视一切美好的事物,“能在学业之余认真而持续地向自己追问‘如何做人’这一终极命题。”

通过语文教学,引领学生走出原先较为狭隘的个人世界,去关注社会的风云变化,去领略人类文明的丰富多彩,去感悟人生的千姿百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也许这才是进行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和目的所在。

三. 规划细则

第3篇

转眼间,从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已经十几年,经过这十几年的历练,我成长了很多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但这十几年我一直在西部山区教学,我深感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落后,急待改变和提高。所以我积极参加教育局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带着努力学习不断成长的初心,我主动申请加入了xx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工作室,希望自己在工作室不断成长不断蜕变。

一、个人现状分析

1.

教学实践能力: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工作认真。最大的不足是上课缺乏激情,与学生的交流不够流畅。

2.

研究能力:能结合教学实际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资料,能撰写教学案例。不足在于经常虎头蛇尾,缺乏深入教研研究的勇气,关键是理论底蕴不够。

3.

反思能力:平时自己能较为自觉地开展一些针对教学上出现的问题进行的反思工作,坚持写些随笔,探讨问题的实质和改进的措施。不足在于缺乏理论上的依据,思考问题往往比较浮浅,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再加上惰性使出现的问题往往要过很长时间才会有改观。

4.师生交往能力:平时与学生关系较好,自认为对学生有亲和力,但在课堂上如何通过较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规范课堂秩序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二、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新的学年开始了,我将一如既往的努力去工作,同时将我的个人三年成长发展规划作以下阐述。

三年发展总目标:

三年时间要通过努力学习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成长为xx市的优秀教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骨干教师、名师。

年度目标:

2019—2020学年:我将以xx市的优秀教师为榜样,多与他们交流向他们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

2020—2021学年: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的基础上,认真上好学校的示范课和研讨课,提高本校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整体水平,使学校本学科追赶上市里先进单位的脚步。

2021—2022学年:积极参加全市的示范课、优质课评选活动。力争使自己成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骨干教师、名师,为xx市道德与法治学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我规划:

1.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

在政治思想上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以优秀教师为榜样,爱岗敬业。本学期,我将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在教育教学中,我始终把教育教学当成一种事业来追求,把每一堂课看成是发挥自己创造力,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看成是发展自己的一个机会,把上好一堂课看成是实现自己价值的体现。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头脑,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看新闻看报纸,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脉搏。

2.自觉加强师德建设。

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我要时刻注意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3.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我将积极参加教育局和学校的组织的各种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多听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教学的业务水平。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的任课教师,我要认真研究教材,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

堂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方面,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与同备课组的同事进行教学交流。每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三、具体措施

每学期完成以下目标:

1.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精心备课。平时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与同备课组的同事进行教学交流。

2.认真研究教材,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每学期认真上好学校的示范课和研讨课。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阅读教研论文和教育理论专著并尝试自己撰写教研论文。

4.多读书,读好书,并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

5.争取机会多外出学习培训

第4篇

一、校本教研,促青年教师扎根课堂

校级研讨总结经验定目标。每学年度结束、新学期尚未到来之前,学校就组织召开由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年组长、班主任、新任教师参加的中考研讨会,在对上一届中考工作进行总结和交流的同时,对新学年、新一届中考工作进行规划和安排。会议一项重要内容是上一届中考各学科新任教师进行工作汇报,之后学校领导针对新教师的汇报作验收性评价,并明确新学年青年教师的工作奋斗目标。

教研组教研有主题讲对策。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学校要求要有含“金”量,做到:有主题――用问题驱动研训:教研组至少需要以学期为单位设计专业性的研究主题,青年教师实行每月汇报制度;有目标――用展示推动改进:教研组引导每个青年教师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有方法――用技术突破难点:引导教研组针对听课和评课活动主动前延、后置,从集体备课到课后辅导,对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行全面、全程跟踪。

备课组研讨有步骤求拓展。我校集体备课不但要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主讲人,而且更要青年教师做到备教学目标,重、难点要求;备学生情况;备教法、学法和考法,特别是学法的指导;各备课组要求青年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个人撰写反思叙事找不足。换作学生的角色来反思自己;与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作比较;听学生评价后的自我反思;听同行、专家研究评价后的自我反思;在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后的自我反思;在理论学习时结合自己教学行为的自我反思;在听家长对学生的发展意见时反思自己的教学。

二、校本培训,润青年教师内在涵养

岗位砌磋――开阔技能视野。学校每年有不同层次的岗位练兵活动。如有教研组长开设的示范课、骨干教师开设的展示课、年轻教师开设的比武课;有35 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包括片段教学、板书设计、课件制作、专业知识同步测试;组织教师参加市教学能手比赛。为加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发展梯级与空间,我校制定了《常平中学初中教师专业梯级成长方案》,扶持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分子捷足先登。

主题沙龙――聚焦课题研究。以课题促教改,以教改促科研。我校申报立项了二十多个省、市级科研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以“学校文化建设”总课题为抓手,以实施“精巧教学”为青年教师技能建设突破口,实行“总课题――二级子课题――三级小课题”管理模式,要求青年教师以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起点,进行小课题立项研究,真正做到了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这既是一个非常好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过程,也是课堂优化,教师观念更新,专业化水平提升的过程。

师徒结对――助力青年成长。学校提出了青年教师“三年合格、五年成才、十年成名”努力目标。制定了《常平中学初中部四年发展规划》及《常平中学初中部青蓝工程结对方案》,建立新教师三年成长的跟踪档案。并为每一个新教师配备一名骨干教师作导师,开展“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等活动。责成各教研组组长协同引领、监督,为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准,教务处、教科室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学历进修。

名师工程――促进整体进步。学校加快推进“名师工程”,每年教师节前夕,我们都组织评选学校“学科带头人”“十佳教师”“优秀教师”。在学校师生大会、学校宣传栏、校园网上大张旗鼓地宣传名师事迹,形成了“学名师、做名师”的氛围。通过名师的带动辐射作用,实现群体效应,大多数教师看到成长的好处和途径,促使自己自觉成长主动成长。

专家引领――提高理论素养。一方面我们聘请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专家为学校教学顾问,邀请省内外课改专家到校进行专题讲座,与教师面对面的研讨交流和对话。还邀请省内、外名校名师参加教研组会,有针对性地实施校本培训。学校选派青年骨干参加省、市级高级研修班、骨干提高班等各级各类培训,极大地提高了青年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三、研训一体,筑青年教师成长平台

构建教学范式――提升课堂实效。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经过实践和探索,逐渐形成了常中初中部新授课、复习课和习题课教学的基本操作规范。新授课教学范式为例,它的基本操作步骤: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思探索、研究问题;反思归纳,解决问题;巩固深化,应用问题;总结拓展,升华问题;检测反馈,评价问题。各教研组根据学校模式,结合学科特点创建本学科教学模式。

构建通讯系统――延伸交流平台。由学校主要科室牵头主办了《教研通讯》、《德育建设》《常中简讯》及《鹤鸣》等刊物,搭建一个反映学校办学理念、促进教师信息交流的立体信息平台,其主旨是营造“行动研究”的氛围,搭建智慧碰撞的平台。实现了校本教研中的自我反思的全过程、全方位信息反馈,这也是我校校本培训重要基地。

区域教学观摩――博采他人之长。校本研训是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直接目的,实施过程中,我校利用区域间教学观摩的形式开拓教师视野,主动介入穗、莞、深三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题研讨活动,多次参加省际间兄弟学校的“同课异构”活动。

第5篇

一、扬长教育理念先进内涵丰富扬长教育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为办学核心理,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激发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将长处发展成为立身济世之本的教育模式。

扬长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一种“扬学生所长,越扬越长”的成长教育。它提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空间、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个性发展。

扬长教育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各种智能的水平及其组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弱项,因此,学校教育必须针对学生的不同特长。从课程、方法与评估等各方面入手,发现并挖掘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和独特优势,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扬长教育坚信,每个孩子都是有独特潜能和独特长处的。学校教育为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成长课程和成长规划,使其在各自的起点上实现“扬长发展”,培养自我规划、自我发展的本领,让他们“学会负责、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二、扬长教育四大实施策略科学有效

扬长教育模式的实施必须依据一定的前提和基础,才能更好地推进教育教学的有效化,更全面地推进和谐教育的发展。

1.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是实施扬长教育的前提。以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为目标,健全后勤服务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德育支撑体系、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将管理的目光前移至每个年级、班级及每一位学生、强化了在校长负责下,各处室对年级工作的整体协调和专业指导,加大了各级组结合年级、班级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学校办学精神的力度,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和谐校生关系、师生关系。

2.师资队伍的优质化是扬长教育的基础。学校专门成立教育科研、培训机构,培育并发挥教师专长。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息影响,教师的发展决定教育成败。“想学生扬长,教师务必有所长:想让学生成功,教师必须先成功”。每位新人职的教师都要接受校情、学情岗前培训,本校的名师负责传、帮、带。每位青年教师都有自己的三年成长规划,学校分类指导。现在,学校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提供国际、国内培训,每年外出深圳培训可达100多人次。师德高尚、开拓进取、育人和科研俱佳的优秀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扬长教育”的保障。

3.推进教学的有效化是扬长教育的核心。我们始终坚持把教学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坚持将高中新课改要求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克服教学唯分数论,面向每一位学生,直面教学对象差异性,有效提升教学有效性,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学生们学习目标明确,每个学生都有一份在教师指导下定制的高中三年成长规划:分层教学、学案教学等教学模式在不同班级广泛推广,学生们学习动能得以有效激发。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为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我们结合自身强大的师资水平、课程研发能力和多年积淀的科技、体艺专项优势,根据学生特长,广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短短三年,我们就开发了50多套综合实践教材,建立了21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聘请了20余位校外专家。通过科学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一批学生明确了未来发展的专业志向。在此基础上,对特长鲜明的学生进行专项辅导培训,促进走特长成才之路。

4.德育工作的全员化是扬长教育的最重要推手。校内,努力将教学和德育管理有效整合。以加强和谐班级建设为核心,通过落实校级学生助理培养机制,开展创建书香班级、共同制定班级愿景、班级公约、评选校园之星等活动,不断丰富德育内涵,激发学生自律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校外,与社区、家庭良性互动,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现在,家长委员会协助学校管理的运作模式已实现常态化、有序化、规范化,面向社区群众开展的送教活动得以不断深化,利用自身资源,为社区群众打造的社区教育服务中心也初具规模。社会的支持、家庭的配合为学校扎实推进扬长教育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三、扬长教育的四大特色项目成效显著

在“扬长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超越自身原有水平。实现特色优质发展,学校德育、科技、艺术、体育等特色教育效果显著。

1.德育教育品牌:育德树人,培养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现代公民

德育工作必须深入实际,了解学生的构成。将学生和家庭、社会联系起来,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研究。学校充分发挥坐落于全国文明村——南岭村社区,毗邻文明中外的大芬油画村,周边德育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名村、社区”创名校。学校、社区、家庭有效互动,实现家校教育和谐统一的德育工作特色。注意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指导、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服务。积极构建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促使学生人格健全、身心愉快、顺利成长。学生自主参与班级愿景订立活动,每个班级均是书香班级。同时,文体设施入宿舍,文体活动到寝室,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第6篇

初次见到朱静萍,她亲切而又热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种女强人形象。然而,随着采访的进行,她的“霸气侧漏”让人顿生敬佩。朱静萍19岁参加工作,工作未满六年即成为全校最年轻的年级组组长,28岁成为重庆市南岸区知名小学副校长,34岁时破格评上中高职称,37岁时更是以笔试第一、面试第一、综合考量第一的成绩通过公招考试,华丽转身为重庆市南岸区教委副主任。从一线教师到校长,再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朱静萍在教育领域的不同岗位上跨界成长,实现了一个教育人向着优秀出发,从朴素愿景到自觉规划的行动超越。

朴素愿景:做一个优秀教师

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是朱静萍成长的起点。刚参加工作时朱静萍并没有明确的规划意识,想法也很朴素:做一个优秀的老师。优秀就是学校很信任自己,所教的班级各方面表现名列前茅,学生、家长很信任自己,能够出来上公开课。“对于骨干教师、特级教师也没有很明确的概念,就是想成为老师当中的佼佼者,成为大家的榜样、领路人。”

“最初的规划很朦胧、粗放一些,对自己只有一些关键词的愿景目标:热爱、勤奋、踏实、创新。”朱静萍说。

至于怎样达成这些目标,朱静萍表示:“第一步,坚定做一个优秀教师的决心;第二步,对优秀有一些粗浅的认识;第三步,努力去想怎样做得有新意、有创新。”

在她看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做好每一件事,把握好每一次机会,谦虚踏实地向那些老同志学习,向每一位优秀的教师学习,抓住每一次给自己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哪怕只是一个工作的机会,也要求自己做到最好。”于是每次公开课、教研活动、演讲比赛等,朱静萍都精心地准备,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慢慢地,她在这些活动里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渐获得了领导的肯定和信任。

朱静萍意识到自己的专业功底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学历,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参加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学考试。那个时候工作任务繁重,她包班,当班主任,任教除音乐、体育外的所有学科,后来还当年级组长。即使工作任务很重,她依然坚持自学。

除了个人的积极进取,朱静萍认为个人的成长还得益于所在学校精神的感召。那时珊瑚实验小学的老校长对学校有一个很清晰的规划,想把学校办成南岸区最好、重庆知名、全国有影响力的小学,还提出了每个“珊瑚人”应该具备的精神:团结、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正是在这个环境和团队的感召影响下,朱静萍的潜能得以充分激发,加快了自身的专业成长步伐,一步一步从一线教师成长为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并在28岁那年,成为珊瑚实验小学最年轻的副校长。

自觉规划:构建“教师成长金字塔模型”

朱静萍走上学校行政岗位后,开始自觉地规划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果说之前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下来的结果是天道酬勤,那么走到副校长这个岗位,分管科研、教学,我开始有意识地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

当时,朱静萍作为主研,参加了一个省级重点课题“建设一支跨世纪的师资队伍”的研究,她开始认真思考:一个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优秀的老师,成长的路径在哪里?怎样才能带出一个优秀的团队?

借助课题研究,朱静萍当时所在的学校构建了一个“教师成长金字塔模型”。这个金字塔模型,最基层就是从一线教师开始培养,经过三年入门期、六年成长期等几个阶段,使教师逐渐成长为校级骨干、区级骨干、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市级名师等。

“这实际上就是从学校层面要求老师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朱静萍说,“我们要求老师做的规划,并不是很长远。骨干教师要做五年规划,一般的老师就做三年规划。每个老师每年分解下来都还要做年度计划,进行动态调整,确保规划切实可行。”

朱静萍作为一个行政干部,也开始做一些规划。比如,要带多少徒弟,要培养几个老师;打造出来的公开课要获得哪些级别的奖励,全校的文章要推出去多少篇获奖、发表等等。“有了这些阶段性的规划和计划,就能看到下一个台阶该怎么上。在立足今天事情、踏实今天的时候,再谋划和奠基明天。”

正是得益于科学合理的规划,朱静萍的工作得到广泛的认可,30岁刚出头便被任命为另一个大型学区的主委、百年老校龙门浩小学的校长。任校长期间,她对学校进行了科学的规划,找到了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她用了三年的时间,把龙门浩小学提振为区级示范校,在社区教育、科技教育方面取得让人瞩目的成绩,让这所老校重新焕发了青春。后来,她被委派到另一个更大型的学区――海棠溪学区,成为四公里小学(现在的江南小学)的校长,同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超越个人:在行动中规划,在规划中前行

2007年,凭借着在公招考试中笔试第一、面试第一、综合考量第一的优异成绩,朱静萍华丽转身为重庆市南岸区教委副主任,开始了她分管区域教育的生涯。此时,她的职业生涯规划,已超越个人的意义,而着眼于一批学校乃至一个地区教育的发展。

到区教委之后,朱静萍除了分管她熟悉的小学教育,还要分管以前从未涉足的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等领域,跨度之大、领域之宽,给她带来了全新的压力和挑战。“这么大一个面,运作的方式不一样,机制体制也不一样。要怎样协调联络,整合资源,规划组织,我都是很刻意地学习怎样把事情做得更好。”

朱静萍坚持 “走一步也要看三步”――在行动中规划,在规划中前行。“我觉得教育既是慢的事业,也永远是一个与时俱进发展的事业。教育管理者要有面向未来的眼光,不停地进步,不停地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会觉得有做不完的事情,然后把它一件一件地做好。”

在她任职南岸区教委副主任期间,南岸教育亮点频现:成为西部教育综合改革示范试验区、重庆市首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县督导评估的区县、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书香南岸、幸福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区域“课程领导力建设”更是备受社会关注。南岸区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也对教师提出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并在经费投入、教师培训、职称荣誉等方面积极行动,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第7篇

一、“阳光教育”理念统领,发展幼儿园教育内涵

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发展思路是确保幼儿园稳步发展的基本前提。为此,我们率领教职工集思广益、反复研讨论证,制定了发展规划,树立起“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观,提出了“与阳光同行、与自然交融、与时代共进、与未来适应”的“阳光教育”办园理念。为了让幼儿教师对先进的教育理念达成共识,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我园围绕着阳光教育理念,实行育人责任制度化、学生鼓励系列化、心理辅导立体化,构建起阳光育人工程与阳光幼儿园两大框架。与此同时,优秀的幼师团队也与阳光理念相得益彰,教师们用爱心来关怀、理解、激励学生,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孩子。实践证明,阳光教育理念有效地推进了教师幼儿园内涵的充实与发展。

二、拓宽文化课程体系,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以阳光教育理念为核心,我们规划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蓝图,而课程的创新和有效实施正是落实阳光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朝阳区教师幼儿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和要求,结合实际准确定位、特色发展、拓宽路径,构建唯美、向善、求真、关注生命的幼儿园课程,为满足幼儿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途径。我们在自我提升和发展的基础上,还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每学期幼儿园都利用互动教研的方式带动区内各个幼儿园协同发展。

三、突破传统培训模式,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团队是育人的主导力量,教师幼突破传统培训模式,使教师专业发展走上了良性轨道。

1. 学习在线――让培训无时不在。“学习在线”主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专家讲座、案例交流、在线讨论、答疑解惑、考核评估等。教师幼儿园采用“学习在线”进行了“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正确的课程观与儿童观、家长工作策略”等六个专题讲座、多次线上案例交流和在线讨论,通过讨论、交流,帮助教师加深了认识,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2. 教学相长――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针对近年来新教师的增加,我们在2010年启动了“青蓝工程”,提出了一年入门、两年上路、三年成长、四年成为骨干教师的目标。2011年,又针对转岗教师开展了师徒结对、岗位练兵活动,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并通过技能培训、教学研讨、送教下乡等形式,带动全区校办幼儿园转岗教师能力的提高。

3. 自我提升――打造学习型团队。“学习在线”、“教学相长”促进了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要想打造学习型团队,则要求教师形成主动学习、自我提升的习惯。2010年,教师幼儿园启动了首席、名师工程,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使在岗学习成为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幼儿园还进一步完善了教师培训制度,把教师培训作为对教师工作的奖励,更激发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四、发挥教育科研引领,创设鲜明园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