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8 17:21:24
序论:在您撰写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通过两天的学习和各位领导的专题讲座,使我认识到了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各种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把科学发展观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进一步用科学发展武装头脑,既是在新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重要任务。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是坐而论道,更不是纸上谈兵,必须联系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带着实践的需要,带着问题的需要去学习和研究,把学习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转化为提高工作能力的自觉行动。通过学习找准问题的症结,形成新的发展理念,把握新的发展规律,寻找新的发展方式,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切实把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
下面,我就结合本单位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为使思想和行动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交通运输发展的实际,推进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学以致用、因地制宜的原则,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的监督,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学习实践的重要依据。在学习实践中经受锻炼,进行自我提高,总结经验,明确方向。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一是要解决运输发展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的问题;二是要解决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运输市场有序完善;三是要解决安全生产隐患治理问题;四是要解决工作水平不够高和解决复杂矛盾、开展群众工作和服务旅客意识不强等问题。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找准了影响和制约道路运输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突破口,切入点就是把学习的收获,认识的成果转化为运输发展的政治觉悟,转化为谋划运输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工作措施和实际能力,力争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在提升服务品质、服务水平、运输安全上有新建树,使广大群众、旅客、职工切实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为能扎实作好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增强企业竞争的实力,积极推进运输业实行机制,完善国有资本合理增值,积极推进运输组织结构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做大做强运输业。
二是建立健全客运服务业“诚实信用,普遍公开”的服务体系和企业诚实信用管理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各族旅客的监督。
三是强化客运企业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预警制和重大安全责任追究制。
四是要积极探索扩展客运企业发展的空间和服务领域,以中心客运站带动乡级客运站形成的客运网络,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出行。另外,就是利用农村公路的通车,积极开展干线客运、农村客运及旅游客运、县城公交一体的运输体系,满足社会多元化的运输服务需要。
五是在运力的投放上,必须注重环保节能要求,积极探索资源节约、成本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积极促进由高能耗型向节约运输型转变。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段时间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研究,我的体会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认为应从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来龙去脉、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以及四个实践要求七个方面来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县旅游业的发展环境条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从一定程度上地改善了旅游的可进入性,使旅游业逐步发展成为一项兴县产业,旅游经济收入增加,旅游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综合效益日益显现。但是旅游业在发展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制约因素,如基础设施不完善,接待设施不足,质量不高;旅游资金投入不足,旅游信息化程度低;旅游资源还未充分发掘营销,有文化有品味有吸引力的重量级旅游资源不多,等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旅游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显得特别重要和迫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要需做到四点:
一是打造旅游品牌。要树立强烈的旅游品牌意识,下大力气开发、建设一批旅游精品,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要培育和创新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各色旅游。要注重旅游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山水文化和休闲度假景点。
二是加强区域旅游合作。要加强与其他区域景点的旅游合作,按照旅游策划,合理整合旅游资源,促进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鼓励发展旅游企业、农家乐和乡村旅游。要加大旅游投资力度,完善政府引导、部门联动、企业配合、群众参与的旅游机制,扩大影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加快乡镇旅游开发。要加强与省区、发达城市的的旅游合作,联手开发跨区域精品线路、联手推进无障碍旅游客运、联手促销、互进客源等,全面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开创旅游发展的多赢局面。
三是改善旅游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旅游开发、建设、管理和服务并重,努力营造健康、安全、舒适的旅游大环境。进一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积极加强旅游交通、景区、酒店、商场等设施建设,重点改善旅游购物条件。要大力改善旅游服务,进一步建立健全游客投诉、旅游咨询、紧急救援、散客服务等旅游服务机制,要继续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重视加强旅游企业诚信建设。完善旅游业行业管理机制,树立我县安全、文明、健康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肩负着学习实践好和宣传引导好的双重任务。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要方面,作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重要力量,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必须认真落实“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努力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发展,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生动实践引领和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不断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舆论保证和精神文化支撑。通过学习,本人有三点体会。
一、要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理念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始终坚持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和思考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按照“大视野、大解放、大格局、大团结”的要求,着力树立符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规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实际工作要求的科学理念。一是树立文化主体理念。坚持把发展第一要义体现在文化发展中,始终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看待文化建设,将其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来认识,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考察,确立文化发展的主体地位,明确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推进文化自身的发展和繁荣。二是树立文化民生理念。坚持把以人为本核心体现在文化发展中,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积极探索适合基层特点、适应群众需要的新型文化服务方式,组织好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文化活动,继续搞好“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把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城乡基层。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文化惠民工程为平台,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用优良的文化传统影响社会风气。三是树立文化融合理念。坚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根本方法体现在文化发展中,主动适应当前融合发展的新趋势,积极拓展文化发展视野,自觉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适应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建立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自觉推动文化与现代高科技特别是信息传播技术的深度融合,丰富文化表现形式,拓展文化传播方式,积极抢占文化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不断提高宣传文化的生产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要着力创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文化发展思路
宣传思想文化战要线主动适应科学发展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特别是围绕推进 推进有经济社会发展“六大战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保稳定、惠民生等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全局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是由过去的总结概括为主,向超前策划、突出主题、逻辑链接、亮点聚合转变。着眼于凝心聚力、营造氛围,整体谋划、精心设计宣传内容,全方位、多角度、纵深式地进行政策宣传、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为增强全市实力活力竞争力营造氛围、提升人气。二是由过去的单向传播过程为主,向多元互动、全过程展现转变。适应现代传媒发展和区域、受众细分的需要,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实现宣传舆论的多元素集成、多渠道共鸣、多介质共振,力求整体功能的最优化,让受众在自我分析和认知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三是由过去的说教式、灌输式为主,向渗透式、感召式、以理服人转变。摒弃照本宣科式、传声筒式、上热下冷等宣传教育方式,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提供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精神产品,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由落后的文化生产方式、产业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向新的生产、供给和消费模式等现代经营方式转变。用“市场”的观念和方法、“产业”的眼光和手段、“技术”的创新和转化,强化人才和技术支撑,大力实施“数字化引领、结构化升级”工程,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近期我院按照县委和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学习了此次活动中的规定篇目,并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和20xx年——20xx年“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研讨了医院科学发展思路。通过学习研讨,我深刻体会到,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我们科学、和谐、和平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医院是为广大患者服务的非营利性场所,时刻以“病人为中心”服务于患者,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以科学的态度、方法、理念指导医院各项工作,增强医院综合实力,进一步促进医院全面建设。
一、医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前提。
医院担负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以人为本、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服务是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首要内容,把患者满意作为医院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宗旨。近几年医患矛盾非常突出,一部分是体制上的原因,一部分就是医院现阶段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造成的,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医院大大改善了就医环境、就医条件,兴建住院病房楼、门诊医技综合楼,引进先进的大型诊疗仪器设备,增加床位等,使病人能及时地得到治疗,聘请专家讲课、坐诊,在我院就能享受到权威专家的优质服务,还开展了远程会诊,既节省了病人的时间和金钱,方便了患者,又使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实现了“双赢”,大大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要进一步解决此问题,在现阶段医院还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态度,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流程,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很好地落实,把优质服务贯穿到每一位患者身上,贯穿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全院、全员、全程、全优服务,实实在在地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关爱落实到每位患者身上。
二、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有清晰发展思路,有长期的发展规划。
我院正处在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有很多不足需要改进,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要认清医院的现状和发展的目标,也就是医院的定位很关键,我院是二甲医院,全县服务人口不足50万,原有232张床位,人员编制420人,基本上能解决本县的就医需求,但是沙雅、新和、拜城的病源也非常多,现阶段已不能满足需求,病人多、床位少,医务工作人员少,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矛盾,县委、县政府正在着手解决此问题,并已取得一定的成绩。把我院定位于东四县的中心医院,发展方向是明确的,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长远发展的规化,并进一步地落实,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努力去实现它,首先要解决的是人才问题,现医务人员极其短缺,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是关键。现阶段引进哪方面人才,就要培养哪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几个阶段,如何实现它,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计划,这就要求医院从实际出发以科学观制定出医院长远发展的人才引进、培养计划。
其次,要有忧患意识,加快发展步伐。现阶段我院是东四县中的龙头老大,医疗环境、条件、技术水平都较其余三个县强,但不能吃老本,应该看到我院的一些优势科室和技术正在慢慢减少或丢失。因此就要保持原有优势项目和技术,开展新项目、新技术,应该做到别人有的,我精,别人没有的,我有,时刻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以此做为医院发展的动力。医院是一个技术型的医疗机构,对医疗技术的要求很高,医疗技术决定了医院的发展。近年来,我院把加快技术创新作为重要工作,以提升医院的整体实力,提高竞争力,积极抢占医疗市场。
三、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增强服务意识。
发展公共气象服务 践行以人为本发展观
大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不仅是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广大气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气象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作为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者和实践者,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标,切实转变作风,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科学分析公共气象服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是党和政府对气象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公共气象服务的主要任务。
党和政府对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并将强化防灾减灾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提出。
二、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确立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目标
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以增强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满足我市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为目标,完善三个系统,就是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气象预测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和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系统;开展三项工作,就是提供气象信息、防御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做好三个服务,就是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
三、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认真谋划发展公共气象服务
谋划发展公共气象服务,要在发展目的、重点、方式和手段等方面下工夫。
在发展目的上,要解决为谁发展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公共气象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这个宗旨,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认真履行职能,并以此来统揽和引领气象事业发展全局。
在发展重点上,要兼顾当前和未来。如何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等特点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我们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在发展方式上,要思考如何实现问题。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要始终把气象现代化建设作为兴业之路,切实加强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预报预测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
在发展手段上,要解决好靠谁发展问题。一靠建设一支过硬的队伍,二靠科技创新,三靠新技术的应用,四靠管理创新。
四、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今后几年,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谋划,以服务需求为牵引,全力推进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全力抓好雷达建设项目,增强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报服务能力;围绕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不断拓展业务和服务领域,切实做好为农服务。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气象现代化建设,抓好一项重点工程。
坚持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不动摇,提高气象的装备水平。要全力以赴抓好全国布点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雷达楼要确保20xx年4月中旬开工建设,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整体工程建成后可以实时、准确地获取更高精度的大范围面降雨量、降水过程和有关风场信息,大大增强对暴雨、冰雹、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和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气象现代化建设总体水平,提高对流域暴雨洪水及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各级党政领导提供更为准确及时的防灾抗灾决策预报。
(二)继续抓好气象服务,强化立业之本。
坚持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测预报准确率作为气象服务主要任务,以“一年四季不放松,一个过程不放过”为宗旨,努力实现气象服务“无所不在,无微不至”,做到服务准确、及时、优质、高效,切实当好决策气象参谋,切实加强应急气象保障。发挥气象灾害的监测系统效益,拓展预警时空。提高科研与业务结合能力,促进内在质量的稳定提高。
(三)突出为农服务,建立城乡一体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把服务“三农”作为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水平,着力增强农村气象灾害预警接收能力。提升气象信息和农村综合经济信息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气象协理员队伍,强化农村气象服务公益化。推进和实施安徽省《粮食增产气象服务工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加强农业气象业务能力建设,促进农业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技术发展。加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四)继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确保基础业务质量稳定。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抓好国土资源七项工作
一、全面做好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工作
要深入宣传和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国策,坚守耕地红线,逐级落实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充分运用土地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严把土地供应“闸门”,挖掘城乡土地潜力,清理闲置土地,使节约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进一步落在实处。在人增地域,人地矛盾进一步加剧的新形势下,在建设用地上要坚持“六个必须”即:必须坚决落实“统一规划、统一征购、统一开发、统一储备、统一出让”的管理制度,确保建设用地统一供应,保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关系,力争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本和技术,在空间和时间上充分挖掘城镇土地潜力,获取城市土地最佳的综合经济效益,使城市化建设走内涵发展、节约集约用地的道路;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把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放在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上,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城市的发展质量,使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须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严格执行,坚决查处违反规划和计划的用地行为;必须改变对土地低度利用的状况,增加对土地的投入,提高土地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增加土地产出;必须坚持节流与开源并举,挖掘城乡土地潜力,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
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要切实做好保障发展的工作。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会落空。要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实保障国家和全州重点项目工程用地,雷厉风行、求真务实地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的重大决策和科学部署,为全州经济协调、稳步、健康、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
二、坚决落实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保护耕地、坚守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发展战略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开发或开垦新的耕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减少耕地损失。具体要做好八项工作:第一、要抓好土地开发,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第二、要加大农地整理力度,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地整理规划,以田、水、路、林、村为中心进行综合整治,归并零散地块,整治空心村,实施旧村改造,增加耕地面积;第三、注重土地复垦,对采矿、采煤、取土等受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恢复耕种条件;第四、将废弃的旧宅基地改造还田;第五、充分利用闲置和闲散土地;第六、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占用耕地,非占不可的,要坚持占一补一措施,占多少补多少,且要未占先补,补充耕地质量不低于占用耕地质量;第七、严格控制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发展林果业应尽量占用荒山荒地,不占耕地更不要占用基本农田;第八、大力倡导节约集约用地。
三、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严把土地供应“闸门”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为我们调控土地,严把土地供应“闸门”提供了政策依据,要全面贯彻《通知》精神,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有关税费政策、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强化土地管理行为监督检查、严惩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特别要全面落实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国土部门必须牢牢掌握土地供应权,坚持不让那些盲目上马的项目获得土地;对那些资源消耗高、对环境污染大的项目不予供地;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发展规划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不予供地。
四、必须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严格管理土地应坚持五条措施:一是依照法律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控制城乡建设占用耕地;二是按照已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认真逐级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三是坚决执行“占一补一”规定,保证质量未占先补,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四是严格控制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毁坏耕作层;五是严格执行“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的基本农田保护方针,对保护基本农田尽职尽责。
五、坚持依法管地,严励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要认真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察,加大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要建立健全州、县(市)、乡、村四级联动执法网络,州、县(市)国土部门执法人员每星期有2至3天深入实际进行动态巡查,加大了严惩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力度。对土地违法行为发现一起、决不姑息迁就,使土地违法行为无处藏身。
六、严格执行省政府“四个办法”,加强矿政管理
结合我州实际,主要是做好四项工作:一是严格采矿权、探矿 权管理,有效维护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秩序,促进我州矿业经济协调、健康、 有序发展;二是全面实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各类采矿权人必须依照省政府“四个办法”之规定,按期如实缴纳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三是依法进行矿业权交易,要按省政府《矿业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严格管理,规范进行。要建立健全矿业权交易机构,公开、公平、公正、诚信、透明、自愿进行矿业权交易;四是积极推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补偿制度,要按照省政府关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和《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规定,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有效防止矿山地质灾害,深入推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补偿制度,采矿权人必须按《办法》规定,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义务,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交存保证金。通过严格管理,依法逐步建立完善统一规范的矿产资源市场。
军队作为国家的一个特殊职能部门,其自身的发展必然包含在社会的总体发展过程中。因此,科学发展观也就包含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指出社会总体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任何背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短视和没有生命力的。那么军队作为国防建设的主体,它的现代化首先要以军人为本,激发军人的创造力,让军人具有正确的军人价值观、军人道德观和职业归属感。
在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中,我国军队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与千千万万名现役和曾经为军队做过贡献的每一个军人息息相关。在新的世纪,新的历史时期,军人要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完成过去尚未完成和将要完成的历史任务,但仅仅靠传统的政治教育和爱国、爱军教育是远远不能激发军人的潜力和创造性的,必须重新定位军人的价值,重新审视军人的道德,从军人出发,以军人为本,才能保证军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总在强调军人应该奉献,但军人首先是人,科学发展观要求始终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军人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维护了人民的安全,那么军人是脱离人民之外的特殊人吗?我们不能因为军人职业的特殊性,而抹杀军人作为人的普通性,军人也是人民,科学的发展观也应该维护军人的根本利益。要让军人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不仅仅是军队自己认识到军人的价值,而要求上到国家高层,下到黎民百姓认识到军人的价值,才有可能使军人的价值真正得到体现。军人是人,因此军人有正常人的任何需求,而且军人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导致军人产生比普通人更强、更多的需求,但中国军人却没有得到满足他们需求的合理供给,这也就是产生了军人需求与供给极不均衡。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谈到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和生存的需求,我们且撇开生理的需求,只谈生存。毫无疑问,军人是国家供给制,不用考虑生存的问题。那生存的质量呢?我们在谈小康社会,在谈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好象这一切把军人刨除在外,只谈军人应该随时随地奉献,但光让军人吃饱肚子是远远不够的。当然,中国军人知道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很不完善,全国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所以中国军人可以忍耐,可以奉献,但不代表中国军人只能忍耐,只能奉献。军人得不到有效的激励,是国家巨大的隐患。我们的中国军人是人民的儿女,是广大工人、农民、知识份子的孩子,我们的军人更加了解父辈的艰辛,我们的军人更加希望全国的人民过上富裕殷实的生活。但让军人忍耐、奉献是不能让全国普通人民进入小康社会的,也不能让几千万贫困人口脱贫。因此,不能让军人一味的忍耐和奉献,军人的价值虽然用货币无法衡量,但却是不可估量的。要让军人体现价值,全社会要尊重军人,首先要从人性的角度认可军人,承认和满足军人的客观需求,才能让军人实现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所谈到的人的最高需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才能在和谐社会中建立和谐发展的军队,才能让军营的绿色成为社会的和谐色。
道德是一种意识的事物。脱离军人本身,而空谈军人的道德,违背了人的发展规律。军人的道德是建立在承认其价值和体现其价值的基础之上,如果军人得不到其付出相对等的补偿,那么军人的道德对军人没有任何约束力和说服力。过去,我们总在对军人进行道德教育,教育军人应该怎么样,但现在看来,这些教育对军人的激励作用很小,反而造成了很多军人的抵触情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军还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只有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才能提倡军人的道德。但仅仅是生存还解决不了军人的道德问题。军队不是真空,军人不是超凡脱俗的圣人。在经济学中,通常以恩格尔系数的大小衡量生活水平的高低,系数大,说明最基本的生活支出比例大,生活水平低,而现阶段我国军人的主要支出还是生活必须品,生活支出占家庭全部支出的比例较大,恩格尔系数很大,可以说生活水平和质量很低。甚至,很多军人整天在为家庭的生计而奔波。可以想象,在这种条件下,军人怎能爱岗敬业,怎能有正确的军人职业道德观。古语讲重赏之下有勇夫,现代新军事革命更是人才的竞争,合理的物质激励是基础,合情的精神激励相配套才能让军人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军队是执行国家特殊任务的职能部门,也可以说是国家所有的一个大集体。要让这个大集体产生较好的效益,必须让集体里的成员热爱这个集体,让他们身在这个集体里有强烈的归属感,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这个集体,更好的行使自己的职能和完成国家赋予的任务。因此,军队本身必须合理的配置军事人力资源。目前,我军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即使一些留在部队的高级技术人才,也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这么多军队优秀人才离开军队这个大集体,除了军队的待遇低这个原因外,军队自身不能很好的使用配置这些人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要让军队中的每一个人产生职业归属感,必须根据每一个军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决定他们的报酬、奖励、晋升等。要充分了解军队人才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给他们提供各种发展机会,创造其发展才能的最大空间,使各类军队人才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部队的发展前途,以增强其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尽心尽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