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草原教案范文

时间:2023-02-16 19:32:58

序论:在您撰写草原教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草原教案

第1篇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课文,一块儿登上安徽黄山,欣赏黄山奇石;走进北国,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来到四川松潘,看到了神奇的五彩池;飞向宝岛台湾,见到了日月潭……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无比的画卷。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草原上教学教案设计材料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草原上教学教案设计材料一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草原》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生长在北方小城镇的孩子来说,草原即是遥远的,又是陌生的,因此如何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使学生感受到草原风光美、人情美,是上好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4、背诵1、2自然段。

重点难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草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预测: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

二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

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1)读生字和词语。

A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错字:

蒙的读音是“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씓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B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容如下:

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板书:风景之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形成文章的结构和线索,使同学们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脉络,以便于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物可寻,有章可遵。]

三、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B“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G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A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四、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4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借助感性的画面内容直观场境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升华情感,滞留问题。

1同学们都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老师也看出,你们对草原充满无比热爱之情,那么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笔触表达情感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进入美丽的草原。

1、复习有关词语:教师出示: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摔跤、偏西、天涯。

学生正确朗读。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了草原的美景的?

【通过回顾,重温辽阔草原美丽风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非常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汇报:这两自然段,主要写了草原人民热情迎接: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很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抓住这句话感受草原的宽广和草原行车的洒脱。)

2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身着盛装是蒙古人民的一种热情的待客方式,他们策马疾驰而来,充分看出他们的热情。)

3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声音的嘈杂,草原的热闹,手与手的握住不放,都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板书襟飘带舞策马疾驰握手不放笑了再笑

【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学习空间,培养自学交流能力】

4同学们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你体会到了吗?那么你能够带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

5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以景激情用情品读情景一致】

三、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

1、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点拨:

(1)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引导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客人会怎样感谢?

(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说说你的祝酒辞。

(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_摔跤等。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

(5)投影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师生评议朗读。

四品味全篇总结写法

1直抒胸臆:

2精描细写:

3写实质朴不加雕琢:

五回顾情境置留作业

如果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写出你的感受,好吗?请课后认真完成。

草原上教学教案设计材料二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感受各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

2.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一碧千里、渲染、明朗、柔美、拘束、羞涩、天涯”等词语。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

1.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2.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课文,一块儿登上安徽黄山,欣赏黄山奇石;走进北国,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来到四川松潘,看到了神奇的五彩池;飞向宝岛台湾,见到了日月潭……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无比的画卷。今天,我们将和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赏大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板书:草原)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

2.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再读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美│

人情美

二、美读课文,品味佳句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

4.此时此刻,老舍先生有什么样的感受。

5.引导在多媒体欣赏中有感情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领悟,感受情深

1.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对待客人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迎客待客联欢话别

4.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用~~~勾画出来。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第2篇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

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

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二、朗读理解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

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中体会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1)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线标出、交流。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如: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2)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

(3)学习第五段: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

四、总结感悟

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2.齐唱《爱我中华》。

第3篇

教学目标

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领略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族人民的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

【出示课件8】“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洒脱”这个词结合上下文来看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3)教师描述,学生感受:“洒脱”就是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指导朗读,表现“洒脱”:看谁能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大家来比一比,赛一赛。

三、深读感悟,体会热情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先生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纠正。

4.请同学们试试看,在这些词语的前面加上一些用“情”字组成的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板书:人情美)

【出示课件9】

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

(1)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2)学生自由发言填词,教师点拨指导。在课件上完成填空,依次填上:热情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3)交流小结: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板书:热情迎接

盛情款待

深情话别)

5.我们按照老舍先生访问草原的顺序,来一步一步地感受草原人的深情?

(1)热情迎接:

①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得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的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不仅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更重要的还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和马相遇的情景,如果你在场,会有什么感受?

②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激情相见:

①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认为他们在说什么?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3)盛情款待:

①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②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③有感情地朗读。

(4)尽情联欢:

①联欢的项目有什么呢?

②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5)深情话别:

①出示课件:【出示课件10】“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②教师导引:夕阳西下,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就要分别了。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历历在目。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③这正是──【出示课件1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这句话表达了怎么的感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团结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借助媒体,进入美的意境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特殊功能,可一下子把“草原风情”——草原上的精华景点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比如在草原人民迎接远客部分,我问学生:为什么把前来迎接的草原人民比作彩虹,学生的回答就多种多样,只要是合理的我都予以了肯定,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踊跃发言。接下来的问题是:蒙古族人民见到原来的客人,为什么不下马交谈,而是立刻拨转马头?学生们同样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我与学生共同评价,教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老师在二至五段的学习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第4篇

小学高段年级的学生,是小学阶段掌握知识日益增多,生活经验日益丰富的时期,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小学低中段时更趋深刻,思想言行也更趋成熟。在音乐学习中,也较之前更具鉴赏力和判断力。兴趣是学生学习一切知识的内在驱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的前提。把握好音乐主线,让学生跟着感觉走,始终保持对音乐课的浓厚兴趣。适当的师生互动,把理性的音乐欣赏和非音乐因素的“趣味”结合起来,表现了师生在共同的活动中感受和提高教学的新理念。

教学分析:

针对学生对蒙古音乐了解较少,在教学设计上,运用了听、看、议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激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奠定学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

教学年级:六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万马奔腾》

表演《银杯》

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由蒙古族特有乐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和演唱蒙古民歌,激发学生对蒙古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银杯》并进行表演,使学生在欣赏、表现等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感受和走进蒙古音乐。

教学重、难点:

聆听马头琴演奏的乐曲《万马奔腾》。

有感情地演唱、表演歌曲《银杯》。

气息的把握、唱准前倚音、下滑音、连音。

教学准备:

课件一套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画面播放蒙古风光MTV,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学生自我感受)。

2、提问:同学们知道刚才听到、看到的音乐画面是哪里吗?(指生回答课前了解的蒙古)

3、欣赏一段蒙古民间风俗场景。

(1)播放一段蒙古民间风俗场景,让学生们谈感受。

(2)看了刚才画面,同学们,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音乐悠长,舞蹈的动作热情奔放,赛马摔跤的场面扣人心弦)

二、走进蒙古音乐

(一)马头琴

1、播放《万马奔腾》,设问:从这段音乐中, 感受到什么?(乐器音色很特别,想到在大草原上很多匹马在奔驰的场面)。

2、介绍马头琴:(课件)

(1)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2)音色深沉、粗犷、激昂。常用于独奏、民歌说唱的伴奏。

(3)演奏姿势:坐姿、音箱夹于两腿中间,琴杆偏向左侧。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在弦外拉奏。

3、简单介绍马头琴的故事。

4、再次聆听《万马奔腾》,边聆听边表演音乐。

(1)观察课本上的旋律线图谱。

(2)同学们聆听《万马奔腾》,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参与到音乐中来,可以做骑马的动作,可以做演奏马头琴的动作。

5、讨论:从刚才的参与音乐表演中,你体会到什么?(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二)、蒙古舞蹈

1、导入: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乐器,体现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而舞蹈在蒙古人的生活中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请欣赏这段蒙古舞蹈《欢乐草原》。

2、介绍蒙古舞特点:节奏明快、舞步轻捷、舞姿多遵循“手在舞,腰在扭,眼跟手,脚步稳”的特色。舞姿风格热情奔放、朴实刚健、自娱性很强。

3、学跳简单的舞蹈动作,如硬肩、跟步等。

4、谈体会及小结。刚才我们欣赏了蒙古族的拉弦乐器——马头琴和蒙古族的舞蹈,你能谈谈蒙古族音乐、舞蹈给你的印象吗?(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再做补充小结)

(三)、歌曲:

1、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唱一首蒙古族民歌。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体验。

2、聆听歌曲《银杯》,体会蒙古族民歌的特色。

(1)学生聆听歌曲《银杯》。

(2)设问:

A你聆听歌曲后有什么感受?

B这首歌曲在音乐上有什么特点(比如节奏、音高、旋律线的疏密)?

C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可以从歌词方面进行思考)。

(3)学生讨论后回答:旋律悠长、音高起伏较大,情绪比较欢快、热烈。蒙古人在请客时唱的歌曲。

3、教师总结:

《银杯》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风俗性宴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家 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高唱宴歌,载歌载舞以示对宾客的盛情。歌词内容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这首歌曲旋律悠扬、音高起伏较大,中速,在音乐上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

4、体会歌曲感情,学唱《银杯》。

(1)教师表演歌曲,让学生在心里默唱。

(2)解释蒙古族同胞唱酒歌时的风俗习惯。在敬酒、唱酒歌时,要把酒杯举至头顶;客人要恭敬地接过酒杯并把酒喝干。

教师弹唱,学生放声跟唱(两遍,要求学生唱准音高、节奏)

教师指导、练习歌唱时的呼吸、前倚音、下滑音、连音。

(5)教师伴奏,学生齐唱,(两遍,要求学生唱出欢快、热情的音乐特点)。

(6)学生分成两组,配合敬酒、喝酒动作唱歌。

三、体验蒙古音乐

1、学习蒙族问候语:你好吗?你好。

2、分组创作表演,模拟在蒙古包中宴请亲朋。

要求:按照蒙古族人民的风俗和礼节,相互问候并唱酒歌《银杯》。

3、小组表演。(在小组表演之后,先由学生相互评价优点和不足,再由教师总结评论。)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蒙古族代表乐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和演唱了《银杯》这首风俗性宴歌,对蒙古族音乐有了一些了解。比如,它特有的音乐风格和舞蹈动作等等,从而使其综合性、多角度地表现了蒙古族音乐的魅力。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今天学习的只是祖国众多民族音乐中的一种,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就能欣赏到各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体会到各民族音乐的精神。

五、课程结束:学生在《银杯》的音乐声中下课。

教学反思:

本教案试图从蒙古音乐入手,探讨与感受蒙古音乐中有本民族特色的弦乐、舞蹈、歌曲以及它们的艺术魅力。让学生通过课前查找有关“蒙古”的资料,使其知道除了课堂以外,还可以从多渠道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材料,使之形成自我寻找答案、自我构建知识的意识;继而在课堂上不断地为学生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使学生在欣赏、想象、表达、模仿、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获得经验、获得能力。本课例力图激发学生对“蒙古音乐”的兴趣以及进一步了解蒙古音乐文化的愿望,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乐趣和回味,符合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这节课设计了三个教学领域。

感受与鉴赏。从课前热身的蒙古音乐到蒙古文化的

了解都是基于学生自身对蒙古的印象,目的是让课的序幕在一种学生纯自然感受上拉开的,而并非老师强加上去的,老师的角色只是个引导者。

第二,体验与表现。音乐源自于生活,课的开始借用影像片段将同学们的视线、听觉逐渐拉向传统的蒙古音乐。课的主线是蒙古弦乐、舞蹈和歌曲,通过学生欣赏、模仿、表演等来完成,让他们觉得原来遥不可及的音乐与自己的距离如此贴近。

第5篇

小学音乐。

二、课例名称

《草原》。

三、执教教师

吉林市吉化第一实验小学校滕征。

四、课型

音乐综合课。

五、年级

小学三年级。

六、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音版)。

七、教学设计

(一)学生和内容分析

《草原》安排在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二课。本课以“草原”为主题,让学生体会我国蒙古族民间音乐,初步感受这一地区音乐的民族风格。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带有浓厚草原风格的儿歌,旋律流畅自然,朗朗上口;情绪热烈、欢快;节奏跳跃性强,具有舞蹈的律动感,表达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喜悦自豪的心情。

在歌曲演唱方面,教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引导学生在演唱时注意把握好速度,启发学生唱出自豪、欢快的情绪。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随着音乐唱好歌曲已不是难点。在歌曲的情感表达方面,要以启发为主,多听、多体会,真正让学生的情感从内心中流淌出来。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舞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使学生在参与中能够喜欢蒙古族音乐。

2.引导学生用自豪、欢快的情绪,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3.分别用甜美、活泼的声音演唱《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表现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

(三)教学重点

在听、唱、舞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和体验蒙古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四)教学难点

感受、体验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方法

将视觉、听觉、动作与想象有机结合,在互动中享受、在体验中发展。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钢琴。

八、教学流程

(一)唱草原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

(二)赏草原

问:你们对草原都有哪些了解?

观赏草原风光的视频。

(三)综合表现

1.问:看到这些画面,你都有哪些感受?

2.教师范唱歌曲。

问:这首歌曲好听吗?小牧民放牧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节奏练习。

(1)跺脚模仿马儿跑的声音。

(2)按要求拍击节奏。

■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 |

拍手 跺脚

(3)随音乐拍击节奏。

4.再次聆听歌曲。

师: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草原上的歌曲(学生齐读歌曲名字)。这是一首以蒙古族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歌曲,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请同学们再次欣赏歌曲,体会歌曲在情绪和速度上有什么特点。

5.随着音乐用“Lu”来演唱歌曲的旋律。

6.朗读歌词。

7.轻声随音乐填唱歌词。

8.教唱八分休止符和四分附点音符。

9.慢速随琴演唱歌曲。

10.随伴奏演唱歌曲。

11.歌曲处理。

问:通过演唱歌曲,你认为歌曲中的哪一句最能体现小牧民喜悦的心情?

用什么方法与其他的乐句区分?

12.随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感悟体验

1.问:《我是草原小牧民》和《草原上》都是表现“草原”这一主题的歌曲,这两首歌曲的速度和情绪一样吗?

2.问:对于不同速度、情绪的歌曲,演唱的声音是否一样呢?

3.分组填写答题卡,为两首歌曲选择正确的演唱声音和情绪。

4.运用不同的声音演唱两首歌曲。

(五)拓展升华

学习蒙古族舞蹈动作并进行表演。

(六)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草原上美丽的风光、演唱了草原上的歌曲、表演了草原上的舞蹈。可以说丰富多彩的蒙古族音乐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而且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最后,让我们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草原”为主题,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了精美的草原风光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上感受到大草原的美丽,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歌曲的演唱与舞蹈的表演又让学生用歌声与肢体语言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气质,真正让学生的情感从内心中流淌出来。通过《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两首歌曲的对比演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表达对蒙古族音乐的喜爱之情。把听觉、视觉、记忆与情感融为一体,扩大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兴奋点。

在教学中,我把着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以及舞蹈的律动感上,同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蒙古族舞蹈的常用动作。所以在课前我让学生简单做了一些准备,查阅了一些蒙古族风土人情的资料。整节课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的热情也很高,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但仍存在几点不足:

1.在舞蹈动作的学习中,对学生的组织没有做好,整个程序的进行有些仓促,不够细致。应该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把动作做得再整齐规范一些。

2.课前曾计划把座位摆放得更加合理、更能适合于本节课的分组表演,但是由于客观原因没有实现,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

第6篇

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语文草原教师备课案例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语文草原教师备课案例一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草原》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生长在北方小城镇的孩子来说,草原即是遥远的,又是陌生的,因此如何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使学生感受到草原风光美、人情美,是上好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4、背诵1、2自然段。

重点难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草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预测: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

二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

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1)读生字和词语。

A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错字:

蒙的读音是“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씓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B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容如下:

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板书:风景之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形成文章的结构和线索,使同学们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脉络,以便于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物可寻,有章可遵。]

三、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B“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G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A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四、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4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借助感性的画面内容直观场境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升华情感,滞留问题。

1同学们都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老师也看出,你们对草原充满无比热爱之情,那么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笔触表达情感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

语文草原教师备课案例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进入美丽的草原。

1、复习有关词语:教师出示: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摔跤、偏西、天涯。

学生正确朗读。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了草原的美景的?

【通过回顾,重温辽阔草原美丽风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非常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汇报:这两自然段,主要写了草原人民热情迎接: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很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抓住这句话感受草原的宽广和草原行车的洒脱。)

2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身着盛装是蒙古人民的一种热情的待客方式,他们策马疾驰而来,充分看出他们的热情。)

3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声音的嘈杂,草原的热闹,手与手的握住不放,都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板书襟飘带舞策马疾驰握手不放笑了再笑

【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学习空间,培养自学交流能力】

4同学们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你体会到了吗?那么你能够带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

5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以景激情用情品读情景一致】

三、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

1、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点拨:

(1)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引导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客人会怎样感谢?

(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说说你的祝酒辞。

(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摔跤等。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

(5)投影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师生评议朗读。

四品味全篇总结写法

1直抒胸臆:

2精描细写:

3写实质朴不加雕琢:

五回顾情境置留作业

如果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写出你的感受,好吗?请课后认真完成。

语文草原教师备课案例三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本科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教学难点:

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 :

教师准备

课件、课文朗诵磁带。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草原风光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草原的美丽让我们流连忘返;这节课,我们将近一步了解生活在草原上得人们。

二、自主读书

1、今天的草原,以美丽的自然风光与独特得民族风情吸引这越来越多的游客。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该怎样向游客们作介绍呢?

2、请同学们认真读第2-5自然段,可以列列提纲,或摘记一些词语。

三、小组交流

小组内一人扮演导游,其他人扮演游客,到陈巴尔虎旗去游览。导游要主动热情的向游客作介绍,回答游客感兴趣的问题。

四、集体交流

1、那位同学愿当小导游,带领大家到陈巴尔虎旗去游览?老师希望你在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还可以结合你在课外收集到的资料。当游客的同学,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一定要请教导游啊。

2、在导游的带领下去感受草原独特到的民族风情和草原人民热情和好客。

五、体会情感

1、在这位小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结识了新朋友,蒙古族老乡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畅谈:热情好客、淳朴、亲切大方等。)

2、蒙汉两族人民尽管语言不同,但心心相通,大家用握手、微笑表达着亲热;用音乐、舞蹈传递着真情。请同学们找出最能体现蒙汉两族人民情深意重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知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2——5自然段。

4、教师小结:老舍先生和我们一样,留恋草原上的景,草原上的情,草原上得人,所以他动情的写下了“是呀!盟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板书),结合你对全文的理解,试说一下这两句话得意思。(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情意深厚,怎么能够舍得马上分别呢?虽然已夕阳西下,仍在草地上依依道别。)

5、全班有感情的其读课文。指导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六、随文练笔

第7篇

1、对中草药产生兴趣。

2、认识几种常见的中草药,知道它们可以治病。

3、知道中草药最早是中国人发现并使用的,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些常见的中草药实物,并知道其名称与作用。

2、课件(1):中草药的由来与采制。课件(2):可以用作中草药的各种动植物及矿物质等。课件(3):李时珍及《本草纲目》。

3、准备一些常见的中草药

活动流程:

一、导入部分

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些中草药,这几天小朋友带来了这么多的中草药,你在哪儿找到这些中草药的呢?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中草药?引导幼儿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说一说,从而激发幼儿探究中草药的愿望。

二、展开部分

1、引导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名称及作用

师:老师把大家收集到的中草药布置成了一个小小的药店。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仔细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这些药材,看看你认识多少种呢?它们叫什么名字?都有什么作用?是植物类的还是动物类的呢?一会儿老师请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幼儿自由观看)

(1)提问个别幼儿,介绍自己认识的药材的名称及其功效。

(2)教师介绍名贵药材——灵芝

师:老师也认识一种药材,它是生长在山林中的一种植物,是一种非常名贵的药材,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它叫灵芝,可以治很多病,还可以增强抵抗力,延长寿命呢。据说千年灵芝还可以让快要死去的人活过来呢,神奇吧!

小结:原来,植物做成的药材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帮助的,有些还可以治病呢!

2、了解中药的由来与采制

师:小小的植物也能治病,是哪个国家的人这么聪明发现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课件你就会找到答案的。播放课件(1)。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吗?对!就是我们的祖先发现的,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发现植物可以治病的,所以我们称这些药物为中药。你觉得我们祖先聪明吗?他们的确非常聪明,不仅发现了有些植物可以治病,而且还发现了许多动物和矿物质也可以做成药材用来治病呢!那么,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这些做成药材的动植物和矿物质呢?

播放课件(2)

师:原来,大自然中到处都可以找到用来制成中药的动植物和矿物质呢,又方便又便宜,而且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离不开大自然,我们要保护好大自然。

3、介绍中药名医李时珍及其著作《本草纲目》播放课件(3)

师:在明朝,有个非常有名的大夫,叫李时珍,为了给老百姓寻找治病的药材,不怕苦,不怕累,带着徒弟走遍了千山万水,亲自尝尽各种奇花异草,最后终于编写了著名的医药用书《本草纲目》,这本书里面记载了一万多种中草药的作用,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珍贵产物。因为中药的副作用特别小,所以很多外国人十分佩服我们中国的中医药,也来学习我们用中药来给病人治病。李时珍爷爷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呀!

三、结束部分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很多关于中草药的知识,谁能告诉大家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关于中草药的知识?个别幼儿发言,教师总结(如:灵芝是名贵药材,中草药是中国人发现的,李时珍是一位名医等等)。

拓展延伸:

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中药店,增加对中草药的亲身体验。没有条件参观中药店的幼儿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区域,请幼儿进行中药店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