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2-03-16 16:16:44

序论:在您撰写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第1篇

自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高中地理学科根据教育局的部署,对包括郊区各县(区)在内的约40所普通高级中学进行了集中调研。被调研的学校中,既有生源情况较好,教学水平较高的省一级重点中学,也有生源情况较差,教学水平一般的普通中学;既有软硬件配备较好的城区学校,也有软硬件配备较差的农村学校。被调研的学校数约占杭州普通高级中学总数的2/3,累计听课近100节。本次调研的主要任务是调研各学校高三年级在第一轮和第二轮阶段的复习教学情况。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主要采取了随堂听课、集体反馈的形式,把高三地理备课组教师集体研讨和与任课教师个别交换意见相结合,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这些学校高三地理复习目标和复习进度计划制订和完成的情况,高三地理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情况,学生课内、课外的作业和训练情况。本次调研对于我室地理学科今后更好地指导全市高三地理复习工作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调研情况分析

1.关于第一、二轮复习目标和复习进度计划的制订问题

高三复习目标和复习进度计划是高三备课组教师在每个复习轮次开始前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对于复习目标的制订,是备课组成员通过分析和分解当年高考的考试目标和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特点,将整个高三地理复习过程划分为若干复习阶段(轮次),对每个复习阶段分别提出复习要求和复习重点。其目的在于规范全体任课教师的复习内容和复习要求,也便于教师将复习任务进一步分解成为课时复习目标。而复习进度计划的制订,则是备课组教师根据本阶段复习所需要的课时数(包括课堂教学时间、测试和试卷反馈、分析的时间),结合学校课时开设情况,将复习内容进行分割,其目的是规范全体备课组成员的复习进程和速度。

通过与所调研学校高三地理备课组的交流,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学校都有成文的高三第一轮或第二轮复习进度计划。

同时我们也发现,大约有一半左右的学校备课组制订的复习进度计划比较粗略。在这些计划中,或者只列出了本阶段需要复习的内容而没有进度分割,或者没有制订阶段复习目标,或者阶段复习目标不合理。尤其是在生源相对较差的学校或者高三文科班数量较少的学校,只有阶段复习进度计划而缺少阶段复习目标的情况非常普遍。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由于文科班数量少,担任高三复习教学任务的教师人数少,备课组力量薄弱,无力确定阶段性复习目标。个别学校甚至采取几名教师分别只担任一个高三文科班教学,同时跨年级兼任其他非毕业班年级的教学,使高三地理备课组有名无实。二是少数学校由于地理组整体力量薄弱,高三备课组缺少核心成员,对高考考试要求、目标等的研究不到位。

另外,学校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也会对高三地理备课组的复习计划和复习目标制订产生影响。例如,我们对杭州源清中学、建德新安江中学的调研发现,两所学校的高三地理备课组复习进度计划中不仅包括了对本校学生的学情分析,对高考的考试目标、要求的解读,整个高三阶段(所有轮次)的复习内容、重点、进度、达成复习目标的措施等内容,而且将整个高三阶段的复习目标分解到具体课时之中。每一位高三教师对于整个高三阶段每一节课的复习内容和复习要求都做到了如指掌。在与备课组交流时,我们了解到这两所学校的管理层对备课组所制订的复习计划有非常具体的要求和严格的检查措施。

2.关于对高考考试说明中的内容条目解读和历年高考试题呈现的问题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在第一轮次还是第二轮次的复习课,教师都会在课内向学生介绍或分析与本单元或本课时复习内容相关的高考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纲)内容条目,以及历年高考试卷中曾经出现过的,与本单元或本课时复习内容相关的试题。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一般需要3―10分钟时间,其中用时最多的近15分钟。对于这一现象,可以从两方面思考:

从有利方面看,在单元复习或课时复习时向学生呈现、讲解考纲中相关内容条目和历年相关高考试题,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复习内容与考纲内容条目之间的联系,明确复习内容的目标与要求。我们认为,如果处理得当,对于学生明确复习内容的重要性,了解复习重点和复习要求是有帮助的。

从不利方面看,在绝大多数课中,对考纲相关内容条目的分析和解读主要是由教师陈述,而学生在全面掌握复习内容之前,对于内容条目的认识也不深刻,这种解读的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同样,在学生对复习内容尚未全面掌握之前,就向学生介绍历年相关内容的高考试题,也很难使这些试题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们认为,对于考纲条目的解读和对历年高考试题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三备课组和任课教师个人对高考研究的水平和深入程度,同样可以体现教师对上好高三复习课的认真负责态度和自身的专业素养。不少地区的实践证明,重视考纲研读,重视研究高考试题,对提高高三阶段的复习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是,教师对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重点应该是通过对这些试题命题视角、涉及内容、命题意图、设问特点的分析,推测复习内容的价值,明确复习内容的重点,引领复习的方向,而不能仅停留在曾经考过什么。并且,教师的这些研究成果,应该更多地体现在内容复习的过程中,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

我们在杭十一中调研听课时发现,他们在课内解读考纲内容条目的做法与绝大多数学校不同:采取自编的学案,让学生在课前先行对考纲相关内容条目进行分析,包括内容条目与复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复习要求和复习重点等,课内由学生介绍他们对相关内容条目的认识。我们觉得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突出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参与考纲条目内容的研读,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复习内容的重点和关键点;通过聆听学生的发言,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复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找到学生的认知缺陷,以便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3.关于知识梳理与能力提升怎样衔接的问题

高三不同复习阶段的复习目标是不同的。在备课组的复习计划中,第一阶段,复习的目标更多地指向知识网络结构方面,在第二阶段及以后各阶段,复习的目标更多地偏向方法总结和解题能力方面。而对于涉及体现思维过程、提升思维品质之类的“软”目标,虽然在不少学校备课组的复习计划都有罗列,从本次调研听课和与备课组交流的情况看,多数学校并没有真正将这些“软”目标的落实列入复习过程中。而近年高考试卷中,考核“软”目标的试题比例在不断提高。我们觉得,对于各种层次的学校,“知识梳理”与“能力提升”都应该同步进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校来说,“知识梳理”与“能力提升”都需要很好把握“度”的问题。当然,也有部分学校备课组或者教师个体对怎样实现这些“软”目标非常重视,而且收效也很明显。现结合听课与交流情况列举如下。

学军中学教师甲:根据高考对能力的要求和需要梳理的知识,课内提供全新情景材料(图、表、文字)――引导同学观察、分析、讨论情景材料――还原复习内容的主干知识点――回归教材,进行补充和完善。

评议:复习课充分考虑“观察、提取、分析、思考、运用”信息的过程,复习内容的主干知识点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都建立在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上,由学生自行归纳和总结得到。这种复习课形式,适合学生学习基础特别扎实、学习习惯良好的学校。

学军中学教师乙:根据高考对能力的要求和需要梳理的知识,学生阅读教材中相关复习内容――通过自行归纳或同学交流寻找本部分知识的核心点和关键点――根据核心点或关键点自行构建知识网络――师生交流完善网络――学生尝试将复习内容整合成图或表的形式。

评议:复习课内容源于教材,但最后学生却得到被整合了复习内容的图或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和方法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这种复习课形式,虽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校都有一定借鉴价值,但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也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很好的学习基础。在富阳中学、杭二中、萧山中学、严州中学也听到类似课。

杭师大附中教师甲:根据高考对能力的要求和需要梳理的知识,将其中的核心(或关键)知识点设置成问题――层层设问,不断拓展或深入――形成完整知识网络构建。

评议:复习课内容源于教材,但通过教师精心准备,将复习内容转化为围绕核心点展开,复习课过程就是学生的思考、分析、探索等思维活动过程。这类课比较适合学生学习起点不高,但学习习惯良好的学校。在昌化中学、杭四中听到类似课。

新安江中学教师甲:根据高考对能力的要求和需要梳理的知识,在一轮复习时,教师将重要知识点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形式,由学生课前自行学习(学案)。课内,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网络构建情况,同时通过对核心点或关键点的分析、讲解、训练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构建。

评议:复习课的重点在知识网络的构建,通过学生自行学习的过程和教师布置课内训练使学生能够进行思考、分析、探索等思维活动并感悟复习方法。这种复习课对学生基础无具体要求,但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寿昌中学、杭十一中、萧山二中、富阳二中听到类似课。

三、调研情况总结

从整体调研情况来看,不同学校、教师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复习课组织形式、复习目标制订以及课时复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差距更大。按照执教教师对高考目标的认识、复习任务的把握,随堂课的课时效能高低等,各学校大致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的共同特点是:备课组力量强;教师熟悉历年高考情况;对高考试题的特点以及演变有研究;复习课目标明确;了解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情况;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能力发展;编制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复习资料;复习课效能比较高。

第二种类型的共同特点是:学生基础好;教学硬件设施到位;教师熟悉历年高考情况;复习课目标比较明确;但教师课堂教学趋于保守;教法陈旧;过于强调知识到位,对学生思维特点和能力发展关注不够;复习课密度大,但课堂效能不高。

第三种类型的共同特点是:教师对高考的研究不足,对复习课的目标把握不好,课堂教学比较随意,教法陈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节,复习课效能较低。

四、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

1.学军中学:严格执行复习进度和复习目标;按部就班不赶进度;重视学生基础落实到位,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和能力发展。

2.富阳中学: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作用,教师之间团结协作、资源共享,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注复习课效能。

第2篇

本学期是高中三年的最后一个学期,高三地理备课组在年级组领导下,认真制定备考计划,落实各项备考措施,改进备考方法,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备考工作,全组教师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扎实有效地开展备考复习,争取能获得较好成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依据,针对本届学情,制订本计划。

二、本期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和领会考纲,扎实开展考纲研究活动,优化教学方式提高二轮复习效果。

2、每周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优质完成学校的任务。

3、加强练习的批阅和评讲,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二轮复习进度安排

本期共14周左右的正常行课时间,但二轮复习的时间比较紧,只有一个月多的复习时间,按要求在四月低或五月六日前完成二轮复习,内容多,任务紧。具体教学进度计划如下:

起止日期教学内容安排

14月1日----4月7日专题一:地图

专题二:等值线

专题三:宇宙环境

2、4月8日--4月15日专题四:大气环境

专题五:陆地和海洋

专题六: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3、4月16日-----4月23日专题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专题八: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专题九: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专题十: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4、4月24日--5月1日专题十一:人口与环境

专题十二:文化景观与旅游活动

专题十三: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5、5月2日----5月6日专题十四: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

专题十五:热点问题

6、5月7日-----5月31日查漏补缺,学生答题技巧培训,学生心理辅导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在备课组活动中,认真研究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认真研究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训练。经常性的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2、夯实基础,推进备考复习。备课根据考纲要求,认真进行备考的二轮复习。复习中以学校所订资料为线索,以教材为依托,扎实开展课堂教学,为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精选习题,精讲多练。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配合章节和阶段性复习,应该课课有练习,章章有测试,做到全收全改,注重讲评,较好地将复习与练习结合起来。

4、做好尖子生和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根据年级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

5、加强备考研究。认真学习“考试说明”,研究近年高考试题,精心收集高考信息,分析考试命题走向,与兄弟学校加强联系,密切关注高考动向。

五、教学中应注重高考备考的基本方法的指导

鉴于地理学科特点和近年高考的变化,针对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将采取以下对策:

1、依据《考试说明》全面指导考生复习。《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规范高考复习和考生备考的依据,可使师生明确把握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克服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因此,认真学习钻研《考试说明》,认真研究近年高考试题,是搞好综合备考的重要一环。

2、落实“双基”,突出主干、核心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培养。因为综合科考的是基础知识,主干、核心知识。所以,必须弄清哪些是基础知识,哪些是主干、核心知识,并且要把它们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夯实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是十分重要的。指导学生在深入理解本学科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的同时,能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并能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中心,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提高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其分析综合能力。课本是各科知识的载体,如学科用语、概念、规律、原理等都具有规范性、权威性。因此,重视课本,落实基础是备考复习中的首要任务。

3、立足本学科的特点和理论体系,突出能力和方法的综合。综合科的复习要以现实问题为中心,以能力立意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涉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关注我国国情,体现考试中国家意志考核的功能。在创设题目意境和对信息、材料进行收集处理时,要突出热点、焦点问题与学科主干、核心知识的结合。

4、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强调对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近年来,综合能力测试命题原则是学科内综合。因此,在整个备考过程中,都要以学科内综合为主,把学科知识与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到了高三,进行“讲练结合”式专题复习,小综合复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基本结构和体系有进一步的深刻理解,灵活应用。同时注重训练、注重实效。

总之,复习要全面,讲解要精练,选题要精干。提要有区分度,能够检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又能提高学的学习成绩,从而激发学的学习积极性,在高考中考出理想的成绩,上个理想的大学。

【高考地理复习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认真研读《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说明》,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加强学法指导,争取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届学生基础较差,成绩不太理想,要使学生在高考中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高考地理试题趋向分析

通过对《考试说明》的研读和分析,高考的能力导向会继续保持不变。在考核内容方面,空间位置、原理和规律仍会是考察的重点;试题难度调低,意味着适中题的比重上升;考试目标进一步注重考核信息提取、逻辑推理、知识运用能力。

四、主要复习策略

1.整编专题试题,归纳考核方向

(1)整合内容,归类专题

计划在高考二轮复习中,设置如下专题,分为四大类:

ⅰ 主干知识系列 专题一 地理过程的原理和规律

专题二 地域差异的特征及成因

专题三 人地关系的协调和问题

ⅱ 区域热点系列 专题四 中国主要热点问题

ⅲ 地理图表系列 专题五 地理信息分布图类

专题六 地理信息关联图类

专题七 地理统计图表类

ⅳ 考核目标系列 专题八 空间定位题型

专题九 地理计算题型

专题十 信息提取题型

专题十一 知识运用题型

(2)分析试题,归纳考目

认真分析高考试题中考查某类专题的主要项目、主要角度、主要层次等,把握好复习的深度。

(3)选编习题,分层训练

面向学生实际,选择适合习题,根据学生实际层次,编辑习题。

2.深析训练试题,探讨解题思路

(1)理清题意,提取相关知识和思维,注意应变能力的培养

(2)探讨题型,归类相关知识和思维,注重知识的迁移

第3篇

高三地理教学是面向高考的教学,因此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及2011年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及本届学情为依据制定本计划。

二、教学目的

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至用。

三、具体复习计划及对策

全年度高三复习分三轮:

第一轮复习,从2011年7月底到2011年3月底,通读教材,主要是基础能力过关。

复习对策:1,对照考纲,夯实基础不遗漏,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地理知识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

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变化,把握高考脉搏;

3,实行滚动复习,做到适当回顾,合理练习(复习过的内容),提升应用能力。

4,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5,狠抓落实,特别注意目标生中地理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

6,合理安排考与练,引导学生注意总结归纳考试和练习中反映出的自己在知识、能力及方法上的缺漏,在日后学习中注意调整提高。

第二轮复习,2011年3月底至5月中,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

. 复习对策:本轮复习可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通过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全面提高学科思维能力.。

1,自然地理原理的图式化:自然地理的很多原理,其实都蕴涵在某些图式中,而图就在课本上;

2,人文地理思维的模式化;

3,热点区域联系的自然化:(1)不盲目追逐热点;(2)多联系自然地理特征,少联系人文特征.

第三轮复习:2011年5月中至5月底,注重查漏补缺和解题技巧的培养。

复习对策:注重,精选练题,,回归课本,,个别辅导.

1、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

2、重地图,抓区域核心。

第4篇

一、制定整体教学复习计划

多数学校高三的地理复习分为三轮,第一轮从8月中旬到次年3月初,主要目的是培养基础能力;第二轮从3月初至5月中旬,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第三轮复习从5月中旬到5月底,最主要是应试训练,提高应试能力。由于特长生既要进行术科专业训练,又要进行文化课的复习,因此他们文化课的复习时间相对来说比普通文化生要少得多,再加上每年的1、2月,特长生为参加术科高考,一般会离开学校,直到3月中旬才陆续回到学校。因此特长生的第一轮复习要从3月底才能开始,而第二轮专题复习时间为4月至5月中旬,第三轮为5月中旬至高考。

二、重视主干知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从近几年的地理高考来看,试卷并不注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而是逐步以知识立意转化为能力立意,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师必须注意对照考试大纲,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着眼于主干知识,突出重点。引导学生认真梳理基本知识,强化知识系统,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与各地学校的特长生一样,我校特长生在离开学校去参加术科高考前,除了正式上课(每周5节)安排在教室进行外,自习课与课外时间均在术科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术科高考前的强化训练,文化课的课外复习时间几乎没有。因此特长生第一轮复习的效果主要是看课堂的复习效率,不能因为特长生文化课的复习时间少而过分强调赶进度。教师必须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使课堂的信息量增大;同时改革教学方法,做到讲解少而精,对重点、难点各个击破,特别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练习题处理要有的放矢,不能搞题海战术,精选习题,删除偏、怪、难的题目,学生的练习教师必须当堂讲解处理。复习完一个单元,就进行单元测验,及时批阅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针对普遍性的问题在讲评时要讲透,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精心编写复习资料,克服遗忘

每到1月份,特长生会因为要参加术科高考而离开学校。为增加被录取的机会,除了参加全区术科统考外,大多数特长生还要参加几所区外艺术院校专业高考,直到3月中旬才陆续回到学校。期间隔了两个多月,如果他们不注意复习,前面已学习了的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精心编写了《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归纳》讲义,其中包括了水循环原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地质作用原理、城市化原理、农业区位原理、工业区位原理、人口再生产原理、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水平运动物体偏转规律、气温水平分布和垂直变化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及移动规律、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规律、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河流径流季节变化规律、火山地震分布规律等重要知识点。我们将讲义印发给每一位特长生,让他们在外出考试的空闲时间翻阅记忆,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非常好。

四、抓大放小,精选复习专题

普通文化生的第二轮复习从每年3月初至5月中旬,时间比较长可安排十几个专题,而特长生的第二轮复习只能由4月初至5月中旬,时间较短。为此,我们在对近几年来高考考试大纲与高考命题趋势的分析基础上,对专题进行了大胆的取舍,确定进行以下专题复习:(1)区域地理空间定位;(2)各类等值线图和统计图表的阅读分析应用;(3)气候类型判断与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4)人类活动(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空间格局的区位分析;(5)区域国土开发与整治;(6)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7)世界与中国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

第5篇

>> 高三物理后期复习策略 高三物理后期复习策略探讨 浅谈高三后期复习的策略 高三后期英语复习的几点建议 浅谈高三后期物理复习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三物理后期复习的注意点 高三物理复习的几点建议 高三物理复习建议 高三化学后期复习策略 高三物理复习的策略探析 高三物理复习的策略 高三物理复习策略的尝试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现状与后期复习建议 高三物理复习策略 浅淡高三后期物理复习方法和增分策略探讨 浅谈高三物理复习中的学习策略及建议 提高高三物理复习的几点建议 高三物理后期复习之我见 浅谈高三物理后期复习方法 高三地理后期复习冲刺的几点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高三物理后期复习策略的建议 高三物理后期复习策略的建议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孙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笔者相信,只要在后期复习中师生密切配合,巧抓实干,定会取得巨大进步,在高考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关键词:物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355-01

高三复习持续时间较长,通常情况整个高三阶段都是复习时间。高三复习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轮复习为单元复习,时间:为上年9月至次年3月中旬,第二轮复习为专题复习,时间为次年 3月下旬至4月底,第三轮复习为综合复习,时间为次年5月。高三后期复习通常指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该阶段是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知识的查漏补缺的重要过程,因即将面临高考,学生普遍感觉时间紧任务重,且刚完成第一轮复习,学生身心较为疲惫,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学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整体策略

激励斗志,坚定信心;回归教材,夯实双基;考点同顾,防止遗漏;错题重温,避免再犯;强化重点,关注热点;定时训练,提高能力;规范解题,减少失分;自丰复习,强化落实。

二、复习建议

l、激发学生斗志,坚定必胜的信心

经过第一轮的系统复习,学生均已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具备了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但对于知识的熟练应用以及较难的综合应用能力还比较欠缺,因而做综合训练时感觉时间紧且准确率不够理想。因而会造成学生对自己第一轮的复习效果产生怀疑,进而动摇学生后期复习信心。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第一轮的复习效果进行正确评价以及对后期的复习方向进行准确把握,树立学生自信心上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应在后期复习过程中不断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鼓励,及时指出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是短期内能取得明显成效)并协助学生及时解决。这些都有助于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另外,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强化对学生的督促也尤为重要。学生到后期身心疲惫,体能已到达极限,难免会出现懈怠等状况,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督促非常重要,课堂和学生的作业必须强化督促,学生作业最好全批全改,随时提醒学生。

2、指导学生制定后期自主复习计划

后期复习的主体在于学生,而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差异较大,学生应针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状况制订后期自主复习计划,重点在于知识的查漏补缺和能力的提升,强化重点、难点、热点知识的掌握,提高典型题型、重点题型、常规题型的解题和得分能力,同时学生应结合高考考点,以便在制定复习计划时遗漏考点,另外在制定计划时必须考虑短期内效果要好,避免得不偿失。这些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同时,教师要加强督促落实。

3、回归教材,夯实双基,形成知识网络

教师应统一安排课堂或自习时问让学生回归教材,可将高考考点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考点阅读、理解教材,形成知识网络,犹其是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渗透,注重对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注意结合考点回顾典型、重点题型。强化知识的记忆,比如记忆内容较多的章节,如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分子动理论、气体性质、电场、磁场、光学、原子物理等。同时不可忽视实验和阅读材料。

4、巧设专题,分类强化

专题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强化,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重点、难点、热点、典型题型、重点题型、常规题型。因此教师在专题的选择上既要有针对性,也要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既要针对重点、难点、热点、典型题型、重点题型、常规题型,又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接受能力,不需要面面俱到,且难度一定要适中,切忌一味拔高难度,同时要注意控制专题个数和时间,讲、练、评有效结合,注重让学生动手,注重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归纳、总结和点拨。例如可设置以下专题:选择题专题、实验专题(力学实验和电学实验)、动力学问题专题、天体运动专题、动量、功和能专题、电磁感应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的专题。

5、适度训练,提升解题能力

教师应精选习题,切忌题海战术,练习题应以常规题型、典型题型、重点题型、知识的综合应用等为主;可充分涉及信息题,如与奥运体育项目相关的问题。(如接力、跳水、滑板等),新能源问题(太阳能汽车、电动汽车,核能的安全利用等),航天科技问题(如神舟飞船、登月工程等);注重一题多变,陈题翻新等。教师应视学生的练习效果进行适度评讲,评讲时应侧重解题思路的形成、解题方法的归纳,题型的类比和延伸、解题技巧的把握,规范解题的示范等。

6、规范解题,强化技巧,巧抓得分点

后期复习一定要强化学生规范解题能力,强化学生合理分配时间能力,强化解题技巧、巧抓得分点的能力,强化审题能力,运算准确度的能力,规避低级失误能力。如解选择题应先通读题干和所有选项,充分运用分析法,临界分析法、假设法、图像法、优选法、逆向思维法、赋值法、排除法、相生相克选项法。论述题应强化过程分析,状态分析,关系式建立,不确定时可采用模糊答题技巧。版面设计最好一分为二。强化过程量的准确计算,避免因计算失误而功亏一篑,浪费时间。培养审题能力应注重关键条件的梳理,排除干扰因素。同时记忆性知识拿捏不准时应相信第一印象,尽量避免仓促更改答案。

7、强化实验复习,提高实验得分

第6篇

关键词: 高三地理教学 教学设计 备考模式 问题

高三地理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更好地领会新课改精神,贯彻高考要求,提高学生的成绩,是摆在高三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而优化教学设计,形成科学的备考模式,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高考命题从传统的知识考查向能力立意转变,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因为“学生所需,即教师所为”。

1.从关注自己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

“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因而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要“弯下腰看学生”,充分了解学情,掌握学生的需要,由原来的教师“一言堂”向促使学生积极学习发展。教师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知能提升,力求“公平、有效教学”。

2.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转变。

教师要合理创设地理情境,细致设计研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探索中强化知识掌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从关注课堂的形式向注重课堂实效转变。

一节好课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还应动静相宜,和谐自然,环环相扣,联系实际,因势利导。教师既要有感性认知,又要有理性分析,培养学生良好思考习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索,打造生命化的地理课堂。

二、教学计划的落实

高三教学伊始要有高三教学大局观,构建整体复习计划,然后再分阶段制定较为详实的计划并付诸实施。

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复习阶段。一般从开学至次年2月初,用时最长。知识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此阶段以单元复习为框架,系统、准确、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要结合高考要求,制定单元计划,适度进行单元内的知识综合。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阶段。一般从2月初至4月初,应遵循“巩固、完善、深化、提高”的原则,合理划分专题,进行必要的组内分工设计专题复习学案,可适当增加高考真题、经典模拟题,逐步形成科学的地理思维模式、正确的答题方式、准确的表达形式。

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阶段。一般从4月初至高考,要处理模拟训练与回扣基础的关系。根据考试说明,紧扣考点,以各地模拟调研试题为基础,细致设计冲刺试题;通过训练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解题方法指导和应试心理疏导;要注意突出重点与查漏补缺相结合,使三轮复习教学效益达到最大化。

三、教学策略的应用

教学策略包括课堂教学策略、备课策略、质量监控策略、分层教学策略等。因为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效果的主阵地,尤为引人关注。课堂教学策略包括:(1)培养情感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2)营造氛围策略――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3)训练方法策略――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4)掌握知识策略――把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落实在知识点的教学上。课型多以复习课为主,可采用学案化复习,通过考点认识、基础填空、典例分析、好题训练、细致讲评,充分发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打好基础,提高解题、审题、答题能力。

四、教学资源的整合

1.整合教材,准确领会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现在有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中图版4种不同版本的地理教材,编排各有优缺点。在使用时教师需走出两种误区:一是以“本”为本,死守教材,不知变通;二是迷信教辅资料,教材使用边缘化。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优化使用教材,整合不同版本的教材。其主要包括:(1)必要的内容补充;(2)合理的结构调整;(3)准确的概念修订,从而形成完善的符合课标教材知识体系。

2.整合试题,准确处理试题与考试说明的关系。

不少教师认为高三教学应以试题为主,“见多识广”,从而大搞题海战术,使得学生不堪重负,高耗低效。其实教师应结合高考考试说明,充分做好对各地调研、模拟试题的重新整合,严格参照高考样题要求,合理控制试题难度,精心设计试题。只有训练对路,讲析才能到位。

3.整合信息,准确把握课外与课内教学的关系。

信息资源主要有媒体信息和生活信息。媒体信息包括网络、电视、报纸等,生活信息则来自于身边生活实践。许多高考试题命题来源于这些课外信息,更需要在教学中联系实践,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五、教学反思的撰写

1.反思的必要性。

高三教师往往更多地把精力投入在备课、设计试题及批改上,而很少反思教学得失。其实如果把自己的教学过程静心重新审视,坚持写好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反思的全面性。

包括:(1)对教学观念的反思;(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3)对教学过程的反思;(4)对教学反馈的反思。教师要更新观念,合理设计,注重过程引导,结合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行为,从而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效果。

3.反思的操作性。

包括:(1)写教学中的成功之处;(2)写教学中的不足之处;(3)写教师的教学机智;(4)写学生发言的闪光点;(5)写二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多在每节课后进行,贵在坚持。

六、教学心态的调整

高三教学非常辛苦,又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巨大成绩压力,许多教师可能心情烦躁、心理失衡,对待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容易走极端,从而大大降低教学效益。这就要求教师调整好教学心态。

1.对新高考方案变化的心态调整。

近几年江苏高考方案变化较大,地理学科由强调分数(满分150分)转为要求等级(B级及以上)。2008年高考本科划线对两选修科要求为B、B以上,09年高考本科划线对两选修科要求为B、C即可,进一步弱化了地理分数在高考选拔人才中的要求。由此有的地理教师便认为地理学科地位下降,重要性大不如以前,个人教学能力得不到充分认可,个别教师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实际上,这是认识上的误区,高考方案的变化并非针对地理学科,其改革是经过细致探讨调研并得到各方面充分认可的。地理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认真学习新地理课程标准,研究考试说明,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最大程度地保证上线学生的地理等级要求。

2.对新课程教学学情的心态调整。

许多高一学生的初中基础都极为薄弱,地理知识基础和地理基本技能非常不理想,学习几乎从零开始。进入高二后选修地理科的学生多数是年级中的文化后进生,学习习惯不良,个别学生甚至学习态度都不端正,使得教学难度较大。一些高三学生在回答地理问题时往往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一些常识性问题也错得离谱。许多教师便认为付出不会得到相等回报,没有成就感,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错误不能容忍,乃至大发雷霆。其实教学本身就需要极度耐心,学生的错误实际上正是需要改进的地方。高三一轮复习应该巩固基础,同时特别注意补弱;二轮专题复习应拓宽深化,夯实基础;三轮复习尤其强调答题方法及规范性教育。

3.对新测试教学考情的心态调整。

第7篇

1、总体复习计划

遵循以往的经验做法:三轮复习。我们的第一轮复习时间应该更长,根据以往的教学中出现的普遍基础知识薄弱的实际情况,而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又是高中地理中重点、难点、考点最多的自然地理,因此我们的复习目的很明确:打好基础,也只有打好基础,才能顺利的完成综合复习,才能有信心迎接高考,而也会使二轮专题复习的重点性、难点性,更加突出。这种复习计划特别适合平行班。

我们把高三这一年的时间可以划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时间:8月1日-次年3月初

内容:第一轮复习

要求: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做到查漏补缺,争取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课前小考,既巩固复习知识又能提升应试能力。内容的确定主要以前一天复习的基础知识为主,综合内容所占比重较小。

要求学生基础知识一定要精准,能使用地理语言。在教学中我们尤其注意加强学生基础知识教学,第一轮复习更要扎扎实实不能求快,教师精讲,发挥学生主动性,对概念、原理、方法论区分透彻。不管试题的背景材料、问题立意、设问角度多么新颖、多么深,其答案的知识落脚点都必然落在基本内容或理论范围内。本阶段每单元结束后做一套单元检测题。训练答题方法和答题的规范性,教材语言的使用,特别是综合题的答题要具有条理性,注意语言表达的层次。

本阶段复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基础知识欠缺。在知识的梳理过程中,每个班级都有部分同学跟不上,知识欠缺很多。这部分同学的问题可以利用晚自习时间通过答疑解决。

2、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现在复习的自然地理难度较大,既需要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又需要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而这又是文科生的弱势,解决的途径是:强化训练+个别辅导。

【第二阶段】

时间:3月初-5月初

内容: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要求: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

策略:选择小专题,巩固主干知识。依据:学生现状、高考动向,如地球运动,区位分析等常考点,能力点,交叉点,热焦点,特别是热焦点,一定回归教材。对某一具体的教材知识(能力)点,从该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入手,易掌握。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对重点的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可以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应战能力。重点、难点的专题复习有: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地球仪、地图、地球运动、统计图表的判读)

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大气运动、水循环、地质循环、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专题三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专题四人口和城市

专题五生产活动和地域

联系(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

专题六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专题七区域地理与国土整治

专题八热点地区与热点问题分析

每个专题复习至少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做每个专题考点的体系整理,之后配一套精编的习题巩固,这套习题学生课后做,利用课上进行习题分析。另外,在复习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能随时就某个知识点设立一个专题,巩固所学。专题复习的理论部分的安排也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如:区位因素的内容安排三个方面:一是区位的内涵;二是区位问题的分析程序,从影响因素入手,这个因素就是两大方面:自然和社会,前者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自然资源等方面,后者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技术、动力等;三是主要区位问题(农业、工业、城市、商业中心、港口等),程序是,由概括到具体,并结合实例,最后小结规律。此间我们使用的资料是《优化探究》二轮复习资料。

【第三阶段】

时间:5月初-5月中旬

内容:考前适应性训练

要求:准确把握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

策略: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有:

1、答题训练:在此环节,需要训练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丢分现象。如: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审题、做题、反思与总结);在答题技能与技巧上,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技能与技巧,训练学生熟练简答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题的基本模式(思维、应用、语言);同时,要学会使用标准答案。

2、做好考前冲刺阶段的工作:考前冲刺阶段,"文综"进行了有重要意义的几次测试。我们及时地从综合的角度、学法辅导等方面,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另外,此时期,学生的学习状态极不稳定。我们既要时刻关注学生也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沟通,帮学生调节好状态,迎接高考。

【第四阶段】

时间:5月中旬-考前

内容:答疑

要求:回归教材,夯实基础;适当做题,查漏巩固。

策略:我们以书面形式把此间的复习内容和要求印发给学生,使他们在复习中能有据可依,减少盲目性,提高实效性。

此间重点内容有两部分:一是过教材关,二是纠错。

1、教材内容:巩固教材主要内容及细节内容,提高综合题答题的准确率;规律性的文字准确记住原文,并能理解其含义,知其因、其果。教材内容一定要记准、记全;课后的文字材料和图,特别是以图巩固教材的内容,熟悉图,了解文字材料。

教辅材料用的是《考前一个月》,"该背的就要背,不背就要吃亏",这部分基本包括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这是每个同学必须要看要记的内容。基础差些的,时间紧些的同学,可以只看这部分内容以巩固教材。

2、试题

(1)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资料中的错题,再看一遍,真正做到"知错"。

(2)要特别注意综合题的答题方法、规律及条理性。

为了更好地把握高考的脉搏,我们近2年的高考题找出来,研究高考题的命题趋势、考查目标,训练规范答题;选择权威模拟试题,训练学生的答题能力,分析增分方向,找到突破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试题练习不仅是为了巩固基础知识,而且进一步熟练每类试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训练"信息获取、知识迁移、表达及应试的能力"等。

图像题一直是学生失分较高的题型,究其原因,一是读图不细,二是语言表述不全。特别是后者,问题更突出,所以必须选择代表题型,总结规律,归纳方法。

特别说明:选修教材内容的复习,知识点多,记忆量大和难度小,所以我们利用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之间的时间,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教材的知识一定要掌握。

总结以往的教训,我们应该把比较重要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编成小考题,利用课前10分钟检测,复习教材的基础知识,从一轮复习结束后开始,一直到考前,既有效地巩固了教材,又训练了答题能力。但苦于时间有限,这一点没能实施。

高三地理复结与反思

二、高考地理试题评价

与去年相比,今年文综地理都是平时常见考点,无偏难怪题。试题学生普遍反映良好。从试卷地理部分的组

成情况看:试题以主干知识为主导,主要考察了大气、人口、工业区位、水资源的利用、等值线图(多年平均降雪量和雪期等值线)、农业区位,选修部分考察滑坡和沙尘暴;题目难度适中,绝大多数为基础题,即使是综合题的考察学生也能入笔,但综合题的考察学生得高分不易,试题的区分度较好;选择题中多以图表为载体,引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察。

试题以地图为载体,联系其它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析图和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延续了一贯高考地理“无图不成题”的特点。从考查的内容来看,没有一道题是纯粹的记忆性知识的考查,可以说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地理学地名加物产的记忆方式,考查的主体是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特别是对地理事物的分析能力在综合题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综合题中的区域地理部分,强调事因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强调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并对逻辑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绝大部分题目特别是大题目都具有门槛低、坡度缓、把握主干不偏不怪的特点,使学生感到题目熟悉、答题顺手,误以为可以得高分。实际上,试卷在平易近人的背后有一些小的机关,如对解题思路的完整性、答题用语的规范度的要求明显提高。

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特点看,高考的导向是“用”知识,而不是“记”知识,它要考查出考生今后的学习潜能,因此,只有在平时教学和学习中,重视掌握基础知识(包括原理、概念、事实)和基本能力(包括技能、方法、思路)以及基本理论和观点。并在掌握学科最基本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一直坚持渗透给学生。

三、学生培养

1、对于尖子生来说,结构化的知识、系统化的复习和综合化的训练是最为重要的。首先要学会把零散知识变成结构知识。考察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分辨、归类并总结同类知识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其次是学会将考点知识变成题型知识。考点知识是很抽象的,要具体通过题目才能得以体现。最后就是学会把缺漏知识变新增知识,把残缺知识变成系统知识,也就是查缺补漏,综合运用。尖子生的培养重在平时,重在细节,重在积累。平时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帮助、指导尖子生收集、整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信息、新题型。建立尖子生之间相互交流所收集、整理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信息、新题型的机制。找尖

子生谈话,不断给尖子生暗示,挖掘尖子生内在潜力,调动尖子生的非智力因素,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2、抓后进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首先抓后进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即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今天的事今天完成的习惯、专心听课的习惯,其次培养后进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学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渔”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其三是抓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有让后进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这时老师体现出关爱与体贴。其四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结合,发挥各自的特长,互补不足,形成合力,同步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由于学生的自我控制意识差,因此,教师注重学校与家庭的配合,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班主任、科任教师经常与后进生家长相互交流思想,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在校的表现及变化,以求步调一致,共同教育。

3、学法训练

(1)综合法:通过各种自然和人文因素等方面进行整体分析

①自然地理特征分析的思路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②人文地理特征分析的思路从居民、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环境问题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综合法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

(2)比较法:通过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分析,找出它们的相似与差异之处,多采取列表比较的形式。它用于对同类地理事物或具有相似特点的地理事物问,进行异同比较。比较总是根据一定目的,按确定标准作比较,常用形式是列表。

比较法对理清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学了七大洲的地形特点之后,可按海拔、地形起伏、地形种类和分布立项作比较。例如要认识我国东部河流汛期自南向北的变化规律,用比较法易理解。

(3)归类法:我们把事物做一点理顺和归类,记忆起来就比较方便。如山脉、河流、岛屿、湖泊等分别归类在一起,再进行记忆就比较容易。

四、班主任工作

进入高三,我接任了一个普通班的班主任工作。回首这一年来的工作,从最初的战战兢兢到现在的把握节奏,树立自信,在感慨整个过程的艰辛的同时,更珍惜自己在思想上的提高和收获。

1、树立班主任形象,提高威望

首先,从细节小事入手,卫生、纪律、迟到、早退等问题,在解决,处理过程中有意沿用一些上一班主任的说活做事习惯,让学生感觉应该是这样的同时,再加上个人“论调”,让学生不经意间接受,认可我的管理方式。

2、让学生做好克服困难、知难而上的思想准备

高三一年是每个同学必须面对的最为艰苦的冲刺阶段,所以对全班同学加强思想教育,做好打一场硬仗的准备,使学生在精神上、身体上调整到最佳的拼搏状态。使其知道,要想收获更多,必须有能力付出更多、承受更多。

3、加强班级学风建设

班级是一个集体,学生共同创造一个学习环境,这个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所以让学生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加强课堂与自习课的纪律管理,尽全力杜绝害群之马的产生。最为有效的途径是加强班级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注意学生干部的培养,组织并指导班委会开展工作。对本班学生遵守纪律情况、考勤情况、卫生情况,做到及时了解,及时教育。

4、及时了解学生状态

高三学生各方面的压力很大,而学生的承受能力又不同,班主任必须对每个学生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班主任既是引导学生成长的带路人,又是联系科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充分理由科任教师与家长,全面掌握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等各方面的情况,熟悉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优缺点,并随时掌握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5、注重与科任教师、家长的配合

经常与本班科任教师保持联系,负责协调本班科任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调整各项教育教学措施。了解本班学生各科学习情况,协调各科作业负担以及课内外出现的问题,必要时召开本班科任教师会,共同研究,设法解决。召开家长会,通过电话等途径同家长保持经常联系、沟通,发挥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