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2 11:35:28
序论:在您撰写可行性研究开题报告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q1:你有喜欢的明星吗?
有 没有
q2:你是怎样知道ta的?
在杂志上看到的 在电视剧里知道的 在娱乐接节目上发现的 其他
q3:你为什么喜欢ta?
长的帅(漂亮) 演戏演的棒 其他
q4:你喜欢ta多长时间了?
( )
q5:你在什么时候了解ta的情况?
课余时间 任何时候
q6:如果ta要在杭州开个人演唱会,而那天又恰巧在学校,你会怎么办?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们初步确定自己小组的专题,通过开题报告的方式,明确初定课题的背景、目的、价值,做好初步的责任分工和实施计划等准备工作。并通过答辩环节来发现课题漏洞,对课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次报告,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越秀区外国商人聚居地的特色文化,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的态度,培养学生们的集体观念,激发学生们自信的表现欲望。
学习重点
让学生们初步确定自己小组的专题,通过开题报告的方式,明确初定课题的背景、目的、价值,做好初步的责任分工和实施计划等准备工作。并通过答辩环节来发现课题漏洞,对课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制表、报告、答辩
准备工具:相机一部,每个小组一张报告表格、一张b5纸,每人一支签字笔。
学习过程:
一.教师引导:(参考时间:3分钟)
教师导入明确本次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
1.学生们按照小组就座,将之前已经填写好的表格再次拿出来进行探讨,尽量让课题完善。
2.小组依次上台进行汇报,每个小组的汇报时间为5分钟,汇报的时候要求所有组员都要参与,汇报的时候可以适当用板书或者多媒体,汇报的时候注意仪容仪表,也尽量让语言清晰,让下面其他同学能够听清楚汇报内容。汇报的过程中,下面听汇报的小组要做好要点记录,对于一些疑点,可以在答辩环节进行提问。
3.汇报结束后,所有成员留在原地准备答辩,下面的任何一个小组的任何成员都可以问汇报小组问题,问题可以针对整个小组,也可以指定回答问题的人员。当然,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也可以提出来供汇报小组参考。
二、学生们按照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堂了解学生们的初步定题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参考时间:8分钟)
关键词 小学英语;开放性教学;课题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6-0012-02
1 课题界定
在教学中实施开放性英语教学,在课堂上创造真实生活的片断,在模拟生活的情景中对学生进行英语会话训练,弥补学生在生活中因缺少外语环境带来的学后难于运用的弊端。既是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也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教学观念。
2 研究目标
1)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积极表现自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开放性英语教学的模式使充满欢笑、气氛活跃的课堂制造出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3)有效地改进了英语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教育科研的能力。
3 研究的主要方法
3.1 营造开放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体现民主、平等、和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当作朋友,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去要求学生,而是常用“Please...”“May I...”“Can you try again”“Would you like...”,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学习。这样能缓解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振奋精神,培养其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2 创设开放的语言环境
1)为学生营造开放的课堂语言环境。课本上出现的内容,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动作等进行情境教学。如在教动物单词时,让学生戴上各种动物头饰;在教学swimming、fishing、
skating等运动项目时,则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进行看动作竞猜游戏等。另一方面是突破时空限制,给学生创造贴近生活的语言环境。如教“What would you like”“Our school”“How much is it”等单元时,借助课桌将教室布置成饭店、学校各室、商店柜台,并让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从中体验不同人物角色的性格、情感、话语,再现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形象。还可以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与成长中的经历融入课堂中,让学生自己讲述,使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产生更深的体会,同时也克服学生在众人面前开口说英语的胆怯心理。
2)为学生营造开放的课外语言环境。创办英文小报,刊登一些学生喜闻乐见、具有美英文化特色的文章;充分利用班级的黑板报,每星期一句新的日常英语,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创设英语短片秀,通过讲英语故事、唱英语歌曲、表演课本剧等,使学生的口语交际面更广,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升;引导学生看英语新闻、原版的英语动画片,使学生接触地道的英语,
3.3 重组开放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活化”教材,让学生领悟到英语知识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如讲到“Happy birthday”时,跳出课本仅仅是生日这样一个单一的框架,引出Teachers’ Day、Women’s Day、Fathers’ Day等新语境,使学生意识到本课的新语言在生活中的很多场合都会用到,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了解了学习英语的渠道有很多,要做学习的有心人。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不断的创新与成功体验中迅速发展自己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4 运用开放的教学形式
1)改革课堂教学形式。努力尝试在课堂上打破传统的学生固定座位形式,组建4人或6人为一组的小组学习形式。学生的座位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进行调整,还可以离开座位,这样就为学生开阔了语言交际的空间。
2)搭建网络英语平台。针对电脑正越来越多地走进普通百姓家这一情况,依托宽带校园网络建立了“小学英语学科网”,设置了理论前沿、教案资源、试题交流、课题研究、师生互动等栏目,方便教师的业务研究与学生质疑问难,使英语与信息技术真正得以整合,也使开放性英语教学的内涵得以充实丰富。
3.5 设计开放的英语练习
1)抄写性作业。根据学生个人掌握的情况决定抄写内容和量的多少。对于缺乏自觉性的学生,多关心指导,多联系家长,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最终使英语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强制要求。
2)口语性作业。学生把朗读的单词、课文利用录音机录下来,到校后再在全班播放,让同学评讲,并选出优秀者。坚持一段时间,有些学生听英语的能力明显提高,他们的耳朵变得更加敏锐了,在课堂上也听得更加认真,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3.6 构建开放的评价体系
单一的总是以拍手高呼口号或用口头禅进行评价,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重复评价越多,学生的单调乏味感就越强。久而久之,学生的反应冷淡,感觉索然无味,学习积极性就会降低。事实上,任何人都有获得新鲜刺激的需求,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渴望变化多样的鼓励和表扬,期待惊喜,追求新鲜。教师为何不尝试多种多样的评价,在评价的方式方法上创新求变呢?
1)评价学生的开放。这其中包括各单元中词句掌握情况、书写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在家复习情况等。每一个内容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己的评价,也有同学、家长对他的评价。
2)评价标准的开放。在评价的标准上,它既有以课程目标为参照的统一标准,又有以学生的纵向发展水平为参照的个人标准,三者相互补充。
3)评价形式的开放。改变传统的教师单一面批的评价方式,采用评级、评语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自评、互评时,采用等级(优、良、及格、不及格)来评定;总评时,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由教师写评语。评价形式的开放使每个学生能随时检查自己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并且化被动为主动,随时调整自己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4 研究成果
4.1 改变了课堂面貌
开放式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英语素质得到提高,尤其在听、说、读、演、唱等语言实践能力方面。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大大增强。班中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活动中有明显改变,逐渐变得活泼、开朗,愿意与他人交流,愿意参与竞争,个性有了合理的发展。
4.2 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期末评定时将考试成绩与平时考查相结合,进一步督促学生认真参与课堂活动,锻炼口语、答题能力。在测试中做到听力、笔试、口试三合一,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5 研究反思
通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也发现一些问题和困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着力予以解决。
5.1 两极分化现象
原来思维活跃、成绩优良的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下,变得更为活跃,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学习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但是,平时不善言辞的学生,虽然有所进步,但是横向比较,跟不上老师与同学的节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组织中要更关心这部分学生,多给予鼓励和指导。
5.2 完善评价策略
在重视教学过程的同时,还须加强对评价策略的研究。如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间的互相讨论学习气氛热烈,但是在评价小组活动的成效时缺少一定的系统性、直观性,要建立完善的评价和检测体系。
5.3 提升科研素养
青州市团结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是一个很年轻的群体,由于年轻而充满勇气和干劲,但也正由于年轻而缺乏对教育教学本质的真正理解和把握。学校对英语教师的专业引领还显得不足,今后必须为他们科研素养的提升创造更多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成洁.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活化”[J].文理导航,2011(24):66.
《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动力研究》经过充分准备,于xx年6月20日在北京正式开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国东,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坚出席了开题会并讲话,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科院职成所、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崇文区教委等单位的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了开题会。课题主持人赖立作了开题报告,较为详尽地阐明了该课题的意义、目标、内容、方法、实施步骤,并提出具体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分工。大家一致表示,要以科学和创新精神,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现将《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动力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报告如下: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21世纪终身学习已呈现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终身学习将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共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将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生存发展最基本权利,社会将尽其所能为其全体成员提供学习机会和条件。xx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求。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最近,他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上明确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为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1. 社区教育正在成为我国成人教育新的增长点
社区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社区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回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建立学习型社会,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求的必然结果。xx年,教育部确定了北京等八个大中城市的城区作为社区教育实验区,启动了社区教育的改革实验。改革实验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社区教育以成人教育为重点,成人教育深入社区,正在从补偿性教育转变为发展性教育,沟通教育与社区的联系,以满足社区成员多样化学习需求。“九五”期间,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已经起步,出版了一批有学术质量的成果。厉以贤的《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叶忠海的《社区教育学基础》、黄云龙的《社区教育的管理与评价》、马叔平等的《论社区教育发展模式》都从基本理论、战略规划、宏观管理等方面,概括了当前我国社区教育的新经验、新观点,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九五”课题《面向21世纪中国社区中的终身学习的调查与研究》,运用社区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论,从未来社会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未来社会人的生活基本单位——社区建设出发,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社区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变动对终身学习的影响,探索实现终身学习目标的途径。
【编者按】:论文频道为您提供各类开题报告范文参考,以及开题报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开题报告写作中的难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课题研究成果预测即研究过程可能出现哪些情况、问题?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有什么对策?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全面铺开的需求
20世纪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全球范围内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课题,其核心部分就在于信息技术课程。按国家教育部的部署,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时间在我国中小学逐步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紧迫形势要求开展行动研究,探索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规律。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层面研究的不足
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从提出到实施仅仅两年多,加上国际上可借鉴的研究成果不多、研究队伍力量薄弱,造成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相当不成熟,尤其是实践层面上的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从国际比较研究的状况来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特别是实践层面上的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研究远未形成一定的共识研究成果。这种状况对于已经全面铺开的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不仅十分不利,甚至是十分危险的。本课题正是基于对国内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现状的考察与反思而提出的。“行动研究”一词,一方面是指行动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是指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就在于实践层面上的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研究。其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实施模式、课程评价量规等将成为重点研究内容。通过这些研究尽快改变“行动在先,研究在后”的不利局面。
(三)信息技术教师在职培训与专业发展教师在职发展问题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毕竟教师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是不可代替的。但是我国依据计算机教育理念、目标培养出来的教师,应该怎样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承担起教育信息化基层尖兵的责任是一个非常有意义、非常紧迫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几所著名师范大学在这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但是这些研究更多地针对“在职培训”这一理念而并没有关注到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层次。此次行动研究的一个重点是希望通过对教师较长时间段内的专业发展状况跟踪,分析专业发展状态变化的原动力,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建立以及面向专业发展的培训活动设计提供依据。
(四)学校发展、学习环境改善与校长之间的关系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产业信息化带动工业现代化”。在教育领域中,教育信息化也逐步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细胞——学校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发展,更是影响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结果的关键因素。
(五)目前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手段单一,状况令人担忧
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一直是信息技术课程实施领域中最受关注的方面。不仅在信息技术课程领域,在整个中小学教育领域里,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关于评价的问题。什么样的评价适用于信息技术,什么样的评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什么样的评价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六)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的探索
同所有的学科一样,信息技术学科也应有自己的教学理论。但由于该学科在我国刚刚诞生,因此,学科教学理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可喜的是,许多研究者开始注意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的重要性并积极的它的建立付出努力。但是,现阶段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对近两年来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经验的总结,并且保留着大量并不适应教育改革的、原有的计算机教育理念。此次行动研究将在研究课程实施的同时,关注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的发展。
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历史很短。2000年10月,国家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正式在中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虽然只有两年多的时间,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研究队伍,并在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研究方面、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训方面,在信息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都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随着信息技术教育实践工作的开展,与课程实施相关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信息技术教师是怎样理解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怎样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评价?如何建立适当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如何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怎样开发与利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资源?要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理论层面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行动研究》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而提出的。本课题试图立足于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环境,依据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有关问题,特别是实践层面上的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问题,以及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解决方案。
二、指导思想
(一)实施层面上的问题要在实践中找到解决的途径
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理论层面上的探讨所不能完全了解和解释的。无论是理论研究的依据、素材、问题的引出,还是理论研究结果正确与否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从唯物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因此,所有的问题——不论是实践层面上的还是理论层面上的,都必须在实践中研究、检验。
(二)行动研究的对象是实践层面问题,但目的是为了透过课程的实践表象抓住课程设计的本质
课程的一切问题,从表象上来看都体现为实践层面的问题。或者说课程研究者遇到的问题,绝大多数出现在课程的实施这一阶段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行动研究,关注的不仅是课程实施这一因素本身,更主要是通过对实施环节的研究寻找、验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
(三)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是面向过程,面向知识、能力、情感的综合评价
基于信息技术学科实用性强、变化迅速、难以书面表述等特点,其课程评价将通过描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进步程度这一关键“帧”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进步”将体现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提高和完善,甚至仅仅是“变化”。通过学生的变化了解变化背后的原因,并通过对原因的分析帮助学生以后的学习。
(四)关注教师的发展,使教师真正能动、自主地参与课程实施和课程设计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强调教师与课程研究者之间的合作,整个研究活动中的许多具体项目更应该由教师设计完成而不是在课程学者的“指示”下完成。
(五)校长
在一所学校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变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校长通过变更学校的学习环境影响课程的实施作为学校的行政主管,校长对课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调整“学习/教学环境”,间接地通过学生和教师来实现的。因此,行动研究必须关注校长的行为,加强对校长这一学校特殊角色的研究。
三、基本设想主要观点:
①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践层面上的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研究是现阶段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重点;②通过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行动研究探索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模式与方法;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目标:探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实践层面上的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研究内容与子课题设计本课题分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研究和基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研究(分别简称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综合研究)三类子课题。其中,理论研究已经基本确定研究方向。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理论研究的研究方向
这一类子课题试图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政策、设计、实施等方面开展理论性的研究,为实践研究和综合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课题研究周期为1~2年)。已确定的研究方向如下:1.信息教育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与理论基础2.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论研究3.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理论研究4.信息技术课程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5.信息伦理与法规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6.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7.学校发展与信息化学习环境改善研究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研究
这一类子课题试图从区域发展、教学研究、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等视角开展实践性研究,适合基础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作为负责人承担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2~3年)。主要研究方向(建议):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区域性研究。包括区域整体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行动研究(例如:h省(l市、n区)、区域特色性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行动研究(例如: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区域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政策研究等。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包括信息技术主题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质化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等。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校推进。包括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环境研究、信息技术课程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校推进策略及模式等。4.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发展。包括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教师培养研究、教师培训研究等。
【关键词】无锡机电高职 体育保健 选修课 可行性
前言
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体质与健康教育及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其主要内容包括:体育卫生、保健按摩、体育疗法、体育伤病的预防和处理等。通过运用医学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务监督和指导,使体育锻炼更好地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效果。将体育保健纳入课堂,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都很有帮助。本文试就我校开设体育保健选修课的可行性做初步的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查研究对象无锡机电高职信息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二年级学生共20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10多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设计制作问卷是通过参考大量的网络资料,针对我校的基本情况设问,并经过反复修改后完成的。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即发即收的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回收率100%。
1.2.3 数理统计法。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对调查所获得的各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获得体育保健知识的途径多是通过电视、网络、书籍等媒体的介绍,依赖于家人朋友的推荐,从而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体育保健知识的愿望;另一方面也看出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比较单一,学校未能及时向学生提供有关体育保健的更直观的信息。
表2:该项在调查中有效问卷为196份,通过统计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学生中自认对体育保健与养生知识完全不了解或非常了解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5.1%和0%,两项之和约占总人数的5.1%;了解的学生有26人,占13.2%,与初步了解体育保健知识的人数相加可达到总人数的88.2%。这表明学生们对体育保健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真正了解的人却很少,这就在提醒我们学校需要快开设体育保健选修课,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对体育保健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从表3:可以看出体育课堂对体育保健知识的普及严重不足。这是我国体育课堂模式的局限性导致的。也是我国学生体质状况不佳的直接后果。体育课实践课都被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体育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普及。选修课的形式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2.1.2学生对学习体育保健的态度。
另外,在回答“在各种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如果学校开设体育保健选修课,你会参与学习吗?”这一问题时,有160人选择“会”,占接受调查总数的81.6%。
2.2 分析
2.2.1 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体育保健课的开设提供可能。通过统计调查中的其他可多选的题目得知:117人想通过体育与保健课了解运动与营养的相关知识,82人想了解科学健身的方法,另外还有131人想学习推拿按摩的基本方法。想学会以后帮助自己或家人缓解学习和工作之后身体的疲劳与不适。学生大都了解一些体育保健的保健和治疗功能,希望学习体育保健课程。
2.2.2 对学习体育保健学的认识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我校学生对体育保健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学习体育保健的动机是很明确的,所以列入选修课课堂,必将填补相关方面的空白、更好地迎合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使更多的学生通过学习和运用体育保健知识达到在今后的工作中减少职业病的发病率,缓解工作压力的目的。
3 无锡机电高职校开设体育保健选修课的条件
3.1师资水平
我校专职体育教师人数众多,都学过体育保健这门课程,其中不乏理论知识过硬,操作能力强,又善于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我校还拥有三名校医,也可以和体育教师联合起来进行教学,相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以目前我校的师资力量完全能够满足学校开设这门课的需求。
3.2教学环境与设备
体育保健课采用选修课的教学形式,便于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也都具备。简单的医用器械也可以买到,价格方面也便宜,而且重复课使用。
4 结论
综上所述,学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的学生接受程度、师资水平、教学环境与设备等也完全能够满足需要。相信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们既能够学到理论知识, 又能够在推拿按摩的实践活动中有效舒缓学习带来的身体疲劳,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并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受益良多。所以,在无锡机电高职开设体育保健选修课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姚鸿恩.体育保健学(第四版)[M].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