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2 14:15:11
序论:在您撰写方剂学课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PBL教学模式在方剂学课程中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来获得知识:选择案例—导出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方剂学》PBL教学以病案形式开展,以“幕”的形式分阶段呈现给学生(一般PBL教案可分成3~4幕)。10人左右为一个学习小组,推选1名学生组长和学生记录员。首先设定学习目标,教师提前一周将选取的典型病例进行适当修改,典型病例要求教师掌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编写时尽量覆盖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课程内容,使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相结合;其次小组成员主动学习相关内容,学生针对问题先进行自学,即利用各种检索工具、网络、相关图书或文献资料,查阅资料,多途径探寻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组内讨论;再次课堂学生讨论案例。围绕已经设立的问题,小组成员发言陈述相关知识、对每个问题的理解并提出进一步的问题,每个小组书写本组对案例的解决方案,由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并提出讨论中的疑难问题,本组同学随时补充。最后教师重点围绕学生争论的焦点、分歧较大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指出不足及改进意见,并做总结性讲解。PBL教学模式中,案例的选择和问题的设置是否合理,能否体现课程的核心内容,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方剂学PBL教学案例应该具备以下特点[2]:①明确教学目标;②具有真实感;③较强的可读性;④情节的层次递进性;⑤整合知识性;⑥多能力的培养与人文关怀性;⑦流程的相对固定性;⑧简洁性。在案例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有现实意义、对学生辨证论治思路富有启发性的病案。PBL教学案例可以参考古代、近代的名家医案,或者编写者自己的临床案例。其次,在方剂学课堂讨论中教师不再是威严的无所不知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引导者,在PBL学习中担任Tutor(导师)的职责。教师的主要任务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监控学习的进程,使问题解决过程有计划地进行等等。在关键问题上对学生进行提示、启发、引导,但不做权威性的结论。适时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充分相信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淡化作为教师的参与。
2方剂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的优势
PBL教学在方剂学课程中有很大的教学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主动性PBL教学突破了传统方剂学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的束缚,采用一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开放型教学方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学习不应只注重获取知识或技巧的多少,更应强调素质或能力的发展。这种教与学主体角色的转变,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一大挑战。
2.2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PBL教学打破了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将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实现了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从方剂学的角度来看,病案应设计在保障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涉及多个章节的内容,拓展学生在整体观念下的辨证思维,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回忆与理解,加强了辨证的拓展性,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整理和运用。
2.3有利于学生建立临床辨证思维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理论学习与临床诊断实践人为地隔离开来。PBL教学通过对具体案例讨论,其自身的临床思维得到了锻炼,使传统方剂学教学的基础和临床脱节的现象得到改善,使学生初步建立一种面向临床问题的中医学线性思维方式,对学生临床辨证思维模式的搭建有启蒙意义,而及早建立中医辨证思维模式对今后的临床实践有着深远影响。方剂学所选病例贯穿了整个教学课堂,学生在今后临床中面对真实的病例时能够正确地做出诊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方剂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
2.4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不再被动地从师那里接受各种方剂,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网络、检索工具、医学数据库等各种手段寻找相关方剂学信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5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PBL是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生不仅要发挥各自的主体性,更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有个人独立进行的部分,又有需要协同作业的部分。每个成员各抒己见,交流观点,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逐步建立起和谐、积极、互助的氛围,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加强了人际间沟通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
3PBL教学亟待完善之处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PBL教学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尚属于探索阶段,难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仍有一些有待提高的地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PBL教学的效果,因此PBL教学对教师的培训尤为重要;学生对PBL教学的适应问题,课堂讨论学生积极性不够,有一定数量的同学仍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实施PBL模式所需课时远比LBL多,往往超出教学计划规定的课时要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缺乏量化标准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PBL在方剂学教学中的推广。因此PBL教学虽好,仍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
4结语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近期,笔者参加了第二届“中医药社杯”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在备赛及比赛的过程中,在针对中药学专业如何进行《方剂学》教学设计方面感受颇多,下文将从明确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有效进行学情分析、规范编制教案设计、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妥善安排教学步骤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以飨同道。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每一门课程目标均是为其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能够从事中药生产、分析、鉴定、销售管理(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材等)、新药研发、临床科学用药等方面的合格人才。因此,针对中药学专业的《方剂学》课程目标是立足于中药学专业,用中医药理论来指导学生分析方剂、指导用药,初步建立起以中医药思维来研发新药的科研思路。《方剂学》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是体现中医药思维的重要课程之一。
2有效进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授课之前首先要做的工作,除需要掌握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与知识结构之外,还要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动态以及相应的学习兴趣、模式与习惯,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这将直接影响到师资队伍知识结构的升级以及教材的选用、授课内容的调整。
2.1了解中药学专业学生特点
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前期开设的中医类基础课时少,主要是在《中医学基础》中讲授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的知识,而同时这一专业的学生中药学专业知识却很扎实,并且学生对此更有专业认同感。曾有针对中药学专业在校生与毕业生的调查问卷表明,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集中在对现代药物的研究能力、对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药能力、指导患者选用非处方中成药能力及与医师交流用药情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的去向意愿也主要侧重于医院药师、新药研发、药品推介[1]。因此,中药学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所想要知道的并不是如何临床诊断与遣药组方;而是想要了解方的加减,了解方剂配伍的科学性,了解不同的炮制、煎煮方法、不同的剂型与剂量等都会影响方剂的疗效,了解在今后进行质量控制、含量测定时懂得君臣佐使,为今后创制新药、开发新剂型,提供依据与指导。因此,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组提出在授课时“从药性入手,以药释方”,以“药”为主线,串引理、法、方,并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来讲授《方剂学》[2],这一经验可供我们在日后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加以践行。
2.2做好方剂学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升级
目前,《方剂学》课程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进行相对应的教学设计的改革实践已蓬勃开展起来,而方剂学也进一步细化、分化为理论方剂学、临床方剂学、实验方剂学。由此带来的趋势是师资队伍的改善、调整势在必行,尤其作为青年教师不可固步自封,一方面要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提高;另一方面要针对中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针对性地学习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专业知识结构互补。如与《方剂学》联系紧密的《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等课程,将其相关知识揉入《方剂学》的教学内容,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质量[3]。这种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对教、学两方面都会产生学术思想的撞击与火花。
2.3做好教材选用
目前可选用的教材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贾波教授主编的《方剂学》(供中药学、中药制药等专业用)。该教材突出体现了中药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关内容,其特点是重点介绍各论每一章概述部分,专设“组方思路”,使学生能够提纲挈领地掌握类方的基本组方规律;具体方剂的“方解”部分简明扼要,并归纳组成药物的基本结构及配伍特点;“运用”部分专设现代应用、制剂研发和使用注意,并从药理及成分研究方面概括性介绍现代研究成果,并收载了方剂的不良反应,有助于给中药及药学专业学生在新药研发方面以启示。另有苏州大学出版社李笑然主编的《方剂学》、谢鸣主编的《中医方剂现代研究》,季宇彬主编的《中药复方药理与应用》,阮时宝、苑述刚主编的《中成药学》等也可推荐给学生[4]。泸州医学院方剂学科组提出,在针对中药学专业的《方剂学》教材编写中可有所偏重于中药学相关内容,并以附子理中丸为例,可适当增加:①制备方法(包括剂型规格、用法用量);②“主治”加入现代临床研究部分;③“方解”中突出“药对”;④增加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药理研究等[5]。
3规范编制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成功与否,体现在教学设计文案是否成功。而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文案应该包括三个环节,即设置目标、选择与开发教学策略以及对目标进行教学评价。其中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开发、目标的教学评价我们将在下文阐述,此段仅论述教学目标的设置。
3.1设定三级目标
教师在授课之前,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要符合专业目标、课程目标外,还要体现教学重点与难点,设定三级目标: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我们以泻下剂为例,将知识目标设定为:能够扼要概述泻下剂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使用注意事项;能够把握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各类代表方剂的基本知识点。技能(能力)目标设定为:通过对三承气汤组成、煎服法、功效等方面的比较,总结其相应的临床应用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比较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寒下、温下、润下、逐水的代表方剂,使学生掌握方剂的组方原理,熟悉配伍方法与临床加减运用规律,了解中药新药研发思路,具备分析方剂的基本能力。情感目标设定为:①通过对泻下剂与“下法”的联系,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对泻下剂学习的兴趣,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方剂学理论精髓,熟悉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诊疗思路。②通过讲解泻下剂方证的概念,讨论泻下剂药物的配伍、炮制、剂量、剂型对方剂整体疗效的影响,并注重对泻下剂常见加减思路的用药分析、中成药研发成果与思路的介绍、对方剂药理与毒理作用的介绍等,使学生认识到从中药学的角度对方剂的研发与临床应用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调动对方剂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方剂深入探索的欲望和热情,进一步巩固其中药学专业思想,建立起学生的系统观和整体观。
3.2注重点、线、面三个层面
我们仍以泻下剂为例,借鉴中医药课堂教学设计的先进经验[6-8],将教环节、学环节均在点、线、面三个层面展开。
3.2.1点设计
①用案例导入、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手段示以学生泻下剂所运用的“下法”,从泻下剂的适用范围(不仅仅等同于便秘)讲授,到泻下剂完整的定义(包括主要组成药物、功用、适用范围);并讲授泻下剂的分类及代表方剂,泻下剂的使用注意事项。②用案例导入、启发式教学等讲授重点方的知识点,可通过恰当的案例导入,指导学生掌握泻下剂重点方的组成、方解、功用、主治证、临床应用、使用注意事项等,通过课下学习任务的拓展及延伸课堂的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教会学生如何查阅资料、获取知识、整合信息。通过以上点设计,达到以下教学目标:①学生能够概述泻下剂知识点的整体脉络,能够运用思维导图来理解、记忆泻下剂的知识图表;②学生能够掌握重点方的组成、方解、功用、主治证、临床应用、使用注意事项等,能够为他人用药提供参考意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3.2.2线设计
①将不同章节泻下剂的配伍规律和常用药物组合进行横向比较,使单元内各分类的代表方之间形成“线”,如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温脾汤中都运用到泻下攻积的常用组合大黄配芒硝;在学习各代表方的辨证时,要用到前期中医基础理论的藏象知识,以及中医诊断学的八纲辨证和便秘常见的致病特点等知识;在学习各代表方的临床运用时,又要联系到后期中医内科学的病证———便秘,从而形成不同课程之间的“线”。②指导学生讨论“下法”与“消法”,从治法特点与临床应用等方面加以鉴别,将“八法”的知识融会贯通,指导学生掌握这种学习方法。③可请学生结合所学药学、中药学专业,设计一个三承气汤对实验动物的泻下作用的影响实验,指导学生确定实验指标,设计实验步骤,设置实验讨论,启发学生的科研思路。④指导学生将中西医理论进行比较,如现代医学的肠梗阻、习惯性便秘、老年性便秘与里实证的关联性,并就此知识点进行分析、评价,提出自己见解,最后以小论文形式完成作业。通过以上线设计,达到以下教学目标:①分析比较归纳不同章节的泻下药的配伍规律和常用药物组合,以及与前后课程的内在联系,并且能记忆重点知识线(如大黄、芒硝的配伍组合,泻下药与行气药的配伍意义)。②采用列表的方法,将“下法”与“消法”进行比较,对治法与方剂在整个中医药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深入分析,融会贯通。③查阅资料,设计出合理的动物实验,训练科研思路。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在小论文撰写过程中,要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3.2.3面设计
①将泻下剂如麻子仁丸、济川煎等与果导、开塞露等西药治疗习惯性便秘、老年性便秘的功效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医药的优势,坚定中医药可靠性的信念,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②通过德育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引导行为与价值观保持一致。通过以上面设计,达到以下教学目标:①学生应主动去了解里实证常见病症(如肠梗阻等)的研究进展,并养成跟进阅读文献的习惯、持续更新知识,以此来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问题。②学生能认识到目前临床上里实证的诸多常见症采用现代医学治疗手段的优势,思考其背景与原因,并思考哪些情况下采用相应的泻下剂具有优势(如大承气汤可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等属阳明腑实证,大黄牡丹汤可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等属湿热瘀滞证)?因此,学生并不是盲从书本与权威,而是在批判思维中创新实践,以培养高阶能力。
4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妥善安排教学步骤
4.1突出教学重点,紧扣中药特点
在讲授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方剂学》的教学重点仍在于《方剂学》的精髓———配伍。在教学中应以“方解”作为教学重点部分,了解“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其中强调炮制、剂量、剂型、道地药材、入药部位、煎煮方法,这些对于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均可在该部分展开。如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组提出“从药性入手,以药释方”[2]、福建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组提出在“方解”中突出“药对”等[4]。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体现了这一思路,如讲授六味地黄丸的君药熟地黄,强调是属于“四大怀药”之一,熟地黄经生地黄九蒸九晒,从寒性转变为微温之性,功效也从“清热滋阴凉血”变为“填精益髓、滋阴补肾”,而想要在临床发挥较好的疗效,必须在药物选用的源头环节就要讲究“道地药材”和炮制方法。六味地黄丸全方“三补三泻”,“三补”者,补其不足;“三泻”者,祛湿浊,清虚热,并平补药之偏性,这种配伍思路正是方剂学的精髓。
4.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目的之一是加强教学互动。笔者在比赛中发现,如果不注重教学互动,即使教师在讲台上如何慷慨陈词,学生在台下仍反应平平。启发式教学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互动方式,我们往往将设疑的环节放在教学重点与难点上。以泻下剂为例,具体包括:
4.2.1设置相关的多重情境,以问题的方式引导
整个课程如通过询问同学们的排便习惯引出问题“保持大便通畅有什么重要意义?便秘有哪些类型?分别有什么临床表现?”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式提问如“针对便秘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治法”,引出泻下配以行气,并结合温、清、补等相应治法,进一步分析泻下剂的配伍规律。又如“便秘患者愿意长期使用泻药吗?如果形成长期依赖对人体是否会有不良影响”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意识,从而引出具体泻下剂的使用注意事项。总之,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巧设问题,引导课程,可以大大提高师生互动的效率。
4.2.2也可采取多种形式的大班课堂讨论
①启发式提问引起课堂讨论:温脾汤中为何要用大黄、芒硝,何以实现“去性存用”?讨论大黄与芒硝的配伍意义,回顾泻下药相关概念。②分析某些知识点引起课堂讨论:关于十枣汤的用法,分析其原因。另外,方中不用甘草而用大枣的原因是什么?并与学生共同探讨治疗悬饮与水肿的常用治法与配伍。③用类比和对比引起课堂讨论:比较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异同点,结合前期知识,让学生参与讨论,共同分析为何不同配伍与煎煮方法会影响疗效的中药药理学原因。
4.3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一般教学步骤包括导课、学习新课、结课、自主学习资源。导课环节较常采用的是案例导入法,在案例选择上,应侧重临床指导患者用药的案例,并注重方剂学与中药学的渗透[9];也可以PBL方式进行[2]。但并不是一概而论,如大承气汤,我们就可以《伤寒论》所涉及条文展开,提醒学生注意大承气汤出现的条文如此之多,说明适用范围之广泛,启发学生对大承气汤组成与功效的学习兴趣。学习新课环节,我们一般有两种讲授方式,一种以六味地黄丸为代表,可以先从组成开始说起,再推导出功用、主治等等,该类讲授法还可用于藿香正气丸、二陈汤、银翘散等。一种以大承气汤为代表,可以先从方证、病机开始说起,一般当病机较复杂深奥时选择该种讲述法,因病机不说透、说清,则立法、组方无立足之地,这种讲授法还可用于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等,一般以出自《伤寒论》方剂为多。另外我们还可以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思路,如在祛痰剂中选择二陈汤,讲透其组方配伍思路,再以此为基础串讲其他祛痰剂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等;又如在补益剂中讲透四君子汤的组方配伍思路,在此基础上串讲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归脾汤。这样既可以节省课时,又可以将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掌握。在讲授新课环节,我们也要时刻注意把握学生的专业特点,如可设置方药一体化实验,或可鼓励同学自主设计实验,并以此为基础参加申报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同时在授课中也要时刻关注现代方剂研究进展,可介绍近年新开发成功的药方,如由安宫牛黄丸研发为清开灵,由逍遥散化裁后开发出中成药舒肝颗粒,均是剂型或方剂配伍改革的成功案例,应重点说明其成功的原因和关键点,可培养学生日后在药品开发企业的就业竞争和长足发展[9]。结课环节,我们除提纲挈领地总结课程内容外,也可借助一些现代网络沟通方式,如注册微信“对分易”等软件,在课堂即时答题;或在PPT上设置穿插一些以中药为主角的动漫答题环节,增加趣味性,可使学生更有参与感。自主学习资源除了对网络资料、参考书目、文献的推荐外,还可介绍同学关注中药汤剂与中成药使用率、古方中成药开发、剂型改革等情况[10];并可指导学生分组进行选题、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开展相关研究。并将自主学习成果纳入形成性评价中,采用即时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真正的形成性评价,是应该特别注重教学反馈的。教师在此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注重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做好教学反思,激发思想的火花,最终培养起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也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璞,王亚旭,王嘉伦,等.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问卷调查和分析[J].中医教育,2015,34(2):18-20.
[2]刘兴隆,贾波,张丰华,等.基于能力培养的中药学专业《方剂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8):1997-1999.
[3]侯少贞,高洁.针对中药学类专业特点的方剂学教学体会[J].中医杂志,2012,53(9):807-808.
[4]马少丹,苑述刚.对中药学专业《方剂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5):123-124.
[5]廖慧玲,寇俊闯,王全,等.中药学专业《方剂学》的教学与学习[J].内蒙古中医药,2012,(23):114,128.
[6]周桂桐,张志国.中医药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创新与设计实务[D].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7]谭峰,樊巧玲,张卫华,等.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在方剂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6):152-154.
[8]贾波,刘兴隆,张小丹,等.基于培养目标的中药专业《方剂学》课堂教学探讨[J].现代中医药,2015,35(5):201-203.
[9]王璞,邢丹,黄新峰.基于中药学通用人才培养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7):9-10.
关键词:方剂学;课程;评价;探究式教学
方剂学是中西医学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重视中医理论知识教学,也结合了西医理论,是中西医学中的必须课程,《方剂学》课程中包含很多的重难点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的临床技能,因此,需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来开展教学,下面本文就针对高校《方剂学》课程的探究是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
1 传统方剂学教学存在的弊端
1.1 教学模式死板
《方剂学》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极大的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剂学》传统教学模式,极大的约束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无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方剂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相对较强,但是临床技能运用相对较差,并且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方剂学》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单一、死板的不足,往往学生的学习只是单纯的为了应付考试,对知识只是死板的记忆,却并不了解知识的深入内容,这样就会使得方剂学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2 教材落后
我国目前高校所采用的《方剂学》教材其中所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总论和分论两个重点,在教学讲解中,着重强调内科方剂,这样就使得讲解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而且我国的方剂学教材在制定的时候,并没有结合当前的临床中西医发展情况,在病例的运用上也较为落后,并没有融入最新的病例,这样就使得我国高校学生所学习的方剂学知识无法有效的运用到临床中,医院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如果教学教材无法与时俱进,就会使得培养出的人才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而我国的《方剂学》教材就面临着这种问题,甚至有些高校的方剂学教材中内容的规划也不合理,出现了很多并不适用的教学重点内容,而一些实用的教学内容却并讲解不明,造成了学生综合技能的不足。
1.3 教学评价单一
《方剂学》教学中,考试的形式较为单一,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闭卷考试,而且在考试内容上也偏于理论知识,实践的内容考察较少,而且在考试之前,都存在划重点的现象,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
2 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优势
2.1 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方剂的能力
传统的《方剂学》教学采用的是听讲的教学形式,也就是教师讲课,学生停课的单一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影响到学生临床技能的发挥。而探究式教学则以问题为主,利用探究的形式,以实践活动为契机,打破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以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问答的教学模式下,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使得高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临床技能应用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
2.2 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探究式教学法主要是利用一些临床病例来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生在通过讨论和探究之后,能够更加的熟悉方剂学中的各种临床知识,从而有效的降低临床中脱节现象的出现和发生几率。在方剂学教学中,病例的列举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通过实例教学,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在真正的临床实践中,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使得其综合的分析能力得到提升,使得学生具有良好的发散性临床思维。
2.3 有利于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方剂学》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其也是知识的传递者以及探讨者,探究式教学法,在目的的基础上,设置了相应的教学步骤,利用网络环境来进行教学的开展,在网络上搜寻相关的方剂学知识点,依据这些知识点来解决方剂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多种渠道来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除了网络还能够利用图书馆以及广播新闻等进行方剂学知识点的积累,从而可以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探究式教学在高校方剂学课程中的应用
3.1 病例设计要精细化
病例是否符合教学的要求,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就现阶段的方剂学教学中的病例设计来说,病例在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临床表现都较为明显,而且体征归纳也很具体,因此,高校学生无法依据从病例中获取的信息来进行自身归纳总结能力的提升,另外,就是因为病例中的临床表现相对较为简单,其中的诊断内容也残缺不全,学生无法依据这些内容来掌握方剂学教学中的重点。
一份高质量的病例中,需要包含病人发病的历程以及病人接受治疗的经过,同时在病例中也要突出体现出相应的辩证思想,并且要融入一些用药的过程,高校学生通过这样的病例,可以充分的了解到病人发病的全过程,就如亲身出诊一样,依据其中的辩证思想,来锻炼自身的归纳总结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对方剂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更加的理解,也能够使得学生可以提高对方剂学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病例设计在方剂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高校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就需要对与教学相关的病例进行集中收集,在课堂教学中活用各种相关病例,从而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利用病例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建立有效的探究式教学内容
在高校《方剂学》教学中,要想能够使得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得到合理的利用,就需要对教学大纲进行有效的制订和修改,以构建全面的探究式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着重强调方剂的使用方法,突出强调方剂应用的作用,对药物的组合形式以及所能够带来的功效进行科学的讲解,从而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得教学的重点可以得到突出,加深学生的记忆。
3.3 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高校方剂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应该将方剂学的考核形式进行多样化的划分,并且依据教学的重点,选取合适的方剂学考核形式。每种考核形式在方剂学教学中都占有不同的比重。在实验课中,考核的次数被分为3次,只有3次试验都通过,才能够算是考核合格。问题是探究式教学法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依据病例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来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对问题进行解决。而针对案例考核也是通过3次的病例分析来进行,依据重点的病例材料或者是相关的视频来进行考核训练,依据病例分析,总结出相关的诊疗过程以及症状特点等。在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建立合理的方剂学考核方法以及内容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也会使得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更加符合现代高校教学的要求,在《方剂学》教学中,合理的应用探究式教学,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依据探索来进行《方剂学》教学的开展,从而使得高校的《方剂学》教学能够得到长远和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正祥.对推进探究式教学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6,(13):44-45.
[2]姚利民.史曼莉.大学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6):64.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中医药类各方面人才的培养要求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中药学专业旨在培养从事中药流通、生产、检验、鉴定、分析以及制药或合理用药等方面的高级人才。中药现代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中药新药开发、中药制剂创新、中药制剂分析、中药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人才。由于中药复方用药的显著特色,方剂是被誉为“开发中药新药的金矿”,《方剂学》课程的教学在中药学专业人才的继承创新、新药研制开发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在中药学专业作为基础课、主干课、必修课开设。在近年的方剂学教学中,我校根据中药学专业的特点,在《方剂学》课程教学中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1调整教学大纲,突出专业特点
中药学专业的《方剂学》课程教学,长期以来混同于中医专业,使用与中医专业相同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时数。教学要求是掌握100首常用方剂的组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及其加减运用,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及临床遣药组方的能力。与中医专业的教学要求相比没有实质性的差别而只是方量略少。教学大纲没有体现专业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学习压力大,对今后工作的指导和帮助不大,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通过分析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该专业《方剂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通过一定数量方剂的介绍,使学生掌握方剂的组方原理,熟悉配伍方法和配伍规律,具备分析方剂的基本能力,了解方剂包括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及中药新药的研发思路,能够在今后工作中给予正确指导与启发。我们通过修订教学大纲,减少掌握方剂的数量,同时调整教学内容的着重点,使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根据教学实际,参考中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起草并拟定的《中药学本科教育标准》,将掌握方剂的数量减少为70首。为突出专业特点,我们精选与常用中成药相关度高以及配伍特点突出的方剂作为重点讲解,并适当调整方剂讲授的侧重点。如六味地黄丸系列方剂的介绍,在介绍三补三泻配伍用药的基础上,讲解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七味都气丸的组方特点及适应病证。
考虑到《中药药理学》课程在中药学专业中作为专业课开设,且实验项目中涉及到复方药理研究,因此本校《方剂学》教学中不开设实验教学,但在理论授课中针对性的介绍某些名方实验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研究进展。
调整后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更加符合教学实际,也克服了以往教学内容太多,教学任务繁重,学生难以理解透彻,对学生今后的工作指导帮助不大等缺点,使学生体会该课程学习的实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较以往使用统一的大纲有明显改观。
2授课紧扣教学大纲,突出重点难点
就我校中药学专业的方剂学课程而言,是在学习了中医学基础、中药学之后开设的,课时为64学时,使用与中医专业相同的教材。由于课程设置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合并为《中医学基础》,从而中药学专业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知识的学习深度不足,学习方剂学时对理法方药中的基础问题“理、法”的理解难以透彻,学生学习有较重的畏难情绪。考虑该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是临床执业医师,学生毕业后很少直接从事临床诊疗方面的工作,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上进行调整,不再把方证的理解做为重点,而着重阐明中医治法的特点,重要方剂的配伍规律。从药物组成切入,理解单味中药对方剂整体功效的影响。针对中药学专业学生的特点,适当介绍药物的品种、炮制等对方剂功效的影响,注重相关方剂剂型改革、毒副作用的讲解,增强方剂学与专业课的关联性,引导学生新药研发的科研思路。
3改革教学方式
以往《方剂学》课程授课模式上遵循临床“理-法-方-药”的诊疗过程,按教材编排顺序依次讲授方剂组成、功效、主治、病因病机、组方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内容。由于中药学专业学生中医基础相对较薄弱,对方证的理解不深入,导致学生学习难度比较大。通过教学方式改革,我们在授课模式上针对方剂的特点采用多种授课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如药物功效结构析方法[1]、方证相应教学法、案例式教学[2]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方剂的教学效果。
在中药学专业《方剂学》课程教学中,按照教材编写体例,从药物组成入手,先用提问的方式复习中药学知识,通过单味药物的功效分析成方的功效主治,教师再进一步分析方剂的主治病证、组方结构和配伍特点。如在学习麻黄汤时,可先引导学生复习中药学中麻黄、桂枝、杏仁、甘草4味药物的功效主治,让学生分析综合出麻黄汤的功效主治,教师再进一步分析主治病证外感风寒表实证的病因病机,以及组方基本结构和配伍特点,麻黄与桂枝相须为用峻汗解表,麻黄和杏仁宣降相因恢复肺的宣发肃降以平喘止咳。甘草一方面化痰止咳为佐助药,一方面缓和麻桂之峻烈为佐制药,一方面调和麻杏之宣降为使药。全方药物功效配伍结构严谨有序。从药物组成入手学习方剂,可以充分利用中药学专业学生对中药功效特点掌握较好的特点,从中药功效特性合理组合的角度理解方剂严密的君臣佐使组方结构,从而有效规避其中基、中诊知识相对薄弱的缺陷,提高学生学习方剂的积极性,改善其对于方剂的理解与记忆,培养学生分析成方的能力。这是中药学专业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针对部分方剂,我们仍然可以依据“方证相应”的思路讲解。如清热剂白虎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的讲解,应首先介绍温病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及各阶段的病证特点,制定相应的治法及组方用药规律。如清营汤主治热入营分证,病机特点以热邪扰乱心神,耗伤营阴为主要病机特点,针对这样的病证特点,制定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的治法。方中以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散瘀为君,生地黄、麦冬、玄参助君药清营凉血解毒为臣,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轻宣透邪,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黄连清心泻火,丹参凉血活血,诸药共用为佐药。重点介绍方中透热转气的治法配伍特点,通过对丹参和丹皮两味药物的功效比较,引导学生掌握方中丹参清热凉血防热与血结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以药成”的组方思想和“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同时让学生学会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所学知识运用到方剂的学习之中, 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
案例式教学法, 是通过以临床实际案例, 让学生了解、分析、思考, 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尽管中药学专业今后不从事临床,但在方剂学的教学中仍然有必要适当安排少量案例式教学,使学生领会中医临床辨证组方的思路方法,切实体会方剂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管是那种教学方法,都需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层层推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4强化方歌记忆
《方剂学》的学习强调必须记忆一定数量的基础方,在《方剂学》规划教材最后也附有方歌。教师授课时可以介绍一些趣味方歌的记忆方法,如麻黄汤“干妈姓贵”,三仁汤“三人爬竹竿,扑通滑下来”,以及组成药味相近的方剂的比较记忆,如小柴胡汤“柴芩参夏姜草枣” ,半夏泻心汤“芩连参夏姜草枣”。此外,可以采用课前课中提问的方式督促学生背诵方歌,学期末安排方歌默写考试,选择50首掌握类方剂,要求学生默写方歌或方剂组成功效主治,以考查全部学生方歌记忆情况,并计入平时成绩,占期末总评10分。从近几届学生的情况看,教学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摘要】 通过方剂学课程市场调研实践教学活动实施,探索方剂学调研式教学法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意义,为方剂学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新经验。
【关键词】 方剂学;市场调研;实践活动;教学改革
方剂学课程如何在传统理论教学中穿插实践教学环节,是方剂学课程改革的新命题。近年来我院在贵州省精品课程《方剂学》课程的建设中,注重方剂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就如何通过市场调研活动来促进和创新方剂学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较长时间的探索,逐步形成方剂学调研式教学方法,这种可操作性强而富有乐趣的实践教学活动既能巩固方剂学课程教学效果,又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为方剂学优良教学效果提供有力支撑。
1 市场调研实践活动的设计思想
将实践教学引入学生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医院药房、街边药店、药品超市、药业公司、社区街道等实践场地,安排学生进行方剂汤剂饮片调剂和中成药运用销售等情况的调研活动,使之对周围事物产生亲身体验,注重书本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的联系性,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鼓励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与社会的联系性,激发学生产生对方剂学科学习、理解与探究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市场调研实践活动实施过程
2.1 调研方式
利用课后闲暇或周末假期的时间,采取实地走访、采访交流、资料查阅等方式,独立或自愿结伴深入药品市场3~5家,亲临其境进行市场调查并收集资料,在老师提供的选题范围内确定主题跟踪进行深入调研,按要求完成市场调研报告以作业形式记分。向学生提供贵阳市主要药品超市、医院药房、街边药店等实践场地详细地址。
2.2 选题内容
根据医学与药学专业的不同而提供相应的调研选题,内容可以涉及:方剂功用与主治病证的相关情况,方剂剂型现状、改良与思考,中成药生产与价格情况,中成药与中药汤剂的使用率调查及原因分析,中成药、复方汤剂和西药的选用情况调查及原因分析,方剂汤剂与新剂型疗效和价格比较分析,复方饮片配方情况,中医方剂成药化相关问题,中成药研发、运用与销售等综合情况等等。
3 市场调研实践活动开展的教学意义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时间通过调研式教学法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能很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加深认识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增强对方剂及其运用的认识理解,扩展学习范围,训练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融学习性、实践性、知识性、社会性、趣味性、操作性于一体,深受学生欢迎。
3.1 巩固方剂学课程理论教学成果
通过反复深入的调研活动,能加强学生对方名、组成、功用、主治证的自然强化记忆,巩固方剂教学内容;在实践现场的眼观手摸中亲身了解方剂临床应用及其疗效,增进对方剂临床实用性的感性认识;了解方剂剂型多样性与汤剂饮片的具体销售情况,促进学生对方剂剂型的直观认识,熟悉临床常用剂型及其选择,为学习临床各科奠定良好基础。
3.2 增强方剂临床应用感性认识
学生走进药品销售实践现场,可以直接与购药患者、销售人员、管理人员等各类人群接触交谈,了解来自患者的疗效体会,倾听购药者、销售者、管理者对中药复方关于疗效、剂型、价格、毒副作用、服用便利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心声,感受巨大的中成药市场和中药饮片市场,尤其可以从患者对疗效的评价与期待中启发自己对
3.3 激发学习方剂的热情与兴趣
通过不同调研场地的实践活动,学生亲身体验中西药药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存在必然,近距离观察市场上玲琅满目、客观实在的中药复方制剂或中药饮片配方过程,势必引发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互动启发,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同学们学方、识方、记方的热情与兴趣,化课堂上的被动学习为实践中的主动求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品味方剂学习的趣味性、实效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强化方剂学教学效果,为临床课程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3.4 扩展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调研实践活动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根据不同的主题追踪探求相关知识理论,在好奇与兴趣的引导下自觉探究与方剂学相关的医药学知识或经济学、社会学常识,达到扩展知识视野的良好作用。同时,鉴于对中成药市场基本了解,可以促进学生关注方剂传统剂型与新改剂型的联系比较,探究影响中药方剂疗效因素或中成药质量标准等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新药研发奠定基础。
3.5 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综合能力
学生在市场调研实践中会遇见许多他们意想不到的问题和难堪。学生在与社会进行广泛接触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对社会复杂性的认知程度,通过磨练如何打开调研被动局面的过程来培养与人友善交往的能力,逐步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综合能力和综合写作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毕生的工作实践奠定基础。
四年来,我院方剂学教学中适时穿插药品市场调研实践活动的调研式教学法,先在药学专业试点获得成功后逐步向医学专业实施,取得十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方剂学教学中穿插市场调研实践活动后,学生普遍体会到方剂学习的乐趣与信心,学习热情高涨,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探究创新精神,师生双方教学相长,取得满意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中药学 方剂学 课程改革 临床实践
论文摘要:作为中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方剂学主要阐明常用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规律等理论及临床应用。方剂学课程为中医学不同层次的人才提供了临床实践必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学生成才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近年来方剂学课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许多地方仍需经过改革来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本文首先描述了方剂学课程教学的现状,然后探究了方剂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以期与专业内人士共同探究,充分发挥方剂学课程的应有作用。
方剂学课程对中医学不同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作为中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在于阐明常用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规律等理论及临床应用技巧。可以说,方剂学课程为中医学不同层次的人才提供了临床实践必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学生成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然而,近年来方剂学课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许多地方仍需经过改革来进一步完善。下文在描述方剂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基础上,探究了方剂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思路。
一、方剂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方剂学课程教学与中医专业的其他学科教学是混同的,不排除当前仍存在国内部分高校的方剂学课程无学大纲和专用教材的现象。
以我校的方剂学课程教学为例,其教学要求 是把握85首常见常用方剂的主治、功用、组成、加减运用及配伍意义,引导学生理解组方原理,培养学生运用成方和临床组方的能力。相对于中医专业的教学要求,此要求并无实质性差别,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性。在此背景下,有相当部分学生意识不到方剂学课程的重要性,不仅方剂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严重不足,而且选方用药、辩证立法的能力十分欠缺,甚至有的学生对临床经典明方的主治与功效还不清楚,导致有的处方有方无法,表现在方与法之间逻辑性不强甚至相互矛盾,有的处方有法无方,表现在药物组成杂乱无章或者基本属于堆砌同类药物的行为。学生大多数也是为了考试而学,整个方剂学课程教学的质量令人担忧。
出现此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未体现出专业特征,教和学都缺乏相应的指导。所以,要想实现通过一定数量的成方学习来让学生掌握组方配伍或者依照患者病情需要灵活调整成方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的课程内容改革。
二、方剂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思路
1.制定明确而又具体的教学目标
明确而又具体的教学目标是方剂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第一步。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能够从事中药生产、分析、鉴定、销售管理(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材等)、新药研发、临床科学用药等方面的合格人才。该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药事管理、药品销售、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物研发、新药推广等方面,直接从事临床中医治疗工作的毕业生所占比例较低。所以,学生在校期间更加重视中药新药研发、方剂配伍等方面的知识学习。方剂学课程教学目标应该基于学生需要,通过一定量方剂的教学,让学生把握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及方法,培养其基本的方剂分析能力,为其今后工作所需做好准备。
2.抓住重点调整教学思路
对于方剂学课程中关于经典方剂的配伍方法、配伍结构、配伍变化的内容以及反映治法的代表方、基本方都属于重点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要在课堂教学中剖析深刻、详尽说明,让学生充分理解。但是,以往方剂学重点在于阐述单个方剂,重视方剂个性方面的理论,而忽略基于整体角度归纳、总结不同类型、不同方法方剂的配伍规律及方法,导致学生难以意识到不同方剂之间的逻辑性关联,忽略了方剂的共性之处。现有大部分教材章节内容实质上即为由不同要素所构成的方剂集合体,导致教学内容之间缺乏逻辑关系,甚至出现雷同和重复,整体方剂学课程体系欠缺规律性、逻辑性,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循着既定的思路掌握所学内容,所以死记硬背,产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反感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方剂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基于宏观角度把握全部教学内容,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和思路组织教学,在教学思路上作一定的更新和改善。
3.充实与革新教学内容
方剂学大部分参考教材选用的方剂通常是数十年未做更新的,但是实际上随着现代临床研究的日新月异,一些名方、经方的治疗效果相对于以往的更具优势,而这些最新研究成果并未融入教材之中,导致教学内容落后于学科发展实践,制约了人才的成长空间。对此,教
师应该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平衡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对以往的方剂学经典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强化对类方的归纳和总结,抓住类方所共有的配伍规律,确保教学内容的精炼、有序、富有逻辑,使学生通过学习类方和基本方的配伍规律及方法,达到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阅读国内外最新研究文献、访问专业性学术网站等方式获取方剂学方面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方剂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4.优化教学设计过程
在既定教材体系下,优化教学设计过程十分重要,如明确单元教学目标、采用灵活化教学方式等。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地方包括:第一,布置自学任务。自学任务一定要体现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动手的环节,例如调查分析中药汤剂与中成药使用率、古方中成药开况等;第二,推荐学习参考书。应该选择最新出版的、教材内容逻辑性、系统性较强的版本,例如王北婴、李仪奎主编《中药新药研制开发技术与方法》、谢鸣主编的《中医方剂现代研究》等。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钻研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中药学专业的方剂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应该保持与时俱进,强化逻辑性,强化与学生学习需要的吻合。相信随着方剂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化改革,课程教学效果必然得以改善,也必定将会为我国中医人才的培养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少丹,苑述刚,阮时宝.对中药学专业《方剂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5):123—124.
[2]熊洪艳,奏 竹,张 胜.方剂学教学改革探讨[J].中医杂志,2007(4):368—369.
关键词: BB平台 成人高等教育 方剂学 混合式教学 自主学习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平台正逐步应用于教育领域,对有效传播教学信息、更新教育理念与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促动作用。BB平台是Blackboard数字化教学平台的简称,是一种在线学习、辅助课堂教学并能交流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2010年,我校引入与开始BB平台的课程建设工作,并在全日制本科教学中推广运用。我结合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介绍BB平台应用于方剂学课程教学的一些经验,为成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方案
1.1试点班级。因我院每年中医学专科专业招生人数少,课堂出勤人数极低,且学生多来自市四郊五县,上课学习路途远,故选定2013级中医专班作为试点班级,人数6人。
1.2试点课程。方剂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我校方剂学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具有教学大纲、教案、授课录像、课件、综合实验指导、自测练习、考卷等资源,对面向成人学生开设的方剂学课程建设已具备基础。
1.3教学方案。制定了《网络课程教学管理办法》和《网络课程建设标准》文件,规定了网络课程建设及教学要求、网络授课与面授的学时比例、运行方式、考核方式等。
2.网络课程建设
结合成人教育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及要求,开学前教师在BB平台上构建教学平台模块,以文本、图像、视频等形式展现教学内容,满足教学需求,详见表1。
3.教学实施
其教学与考试安排详见表2。面授讲课主要阐明课程教学方式和要求,以串讲、复习、答疑为主,旨在解决学生自学期间的问题及满足更多的学习需求;BB平台学习主要是学生登录BB平台,完成视频与课件学习、作业提交、在线练习等,并及时查看通知公告,参与讨论;BB平台考试可用时间为一周,一周内未提交视为缺考,为方便学生答题,未限制一次性完成考试的时间,可允许多次尝试,并以最后一次尝试结果进行评定。
4.结果反馈
BB平台课程统计和成绩分别见表3、表4。
由表看出,除1名学生外,其他学生均按时完成课程学习,表现为:①在线点击数不高,讨论参与度很低,原因可能为成人学生因工作、家庭等因素已很疲惫,可利用学习时间不多,缺乏积极性,期望通过集中面授掌握课程重点及获取更多知识信息。②期末成绩较高,原因可能是成人学生都具有中医专业中专学历基础,多年从事医院临床工作,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具备一定能力。
综上所述,BB平台对辅助课堂教学起到一定作用。教师借助BB平台开展教学,能更好地设计与安排课程,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针对性地讲授、提炼课程内容精华,通过平台自动完成评阅作业、试卷的客观题部分,并核分、加权计算、生成总成绩,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省了教学档案的实体存储空间;学生能自我掌控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有效解决单一面授学习带来的知识断缺和不连贯,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逐渐能主动获取知识。总之,BB平台为成人教育提供了一个灵活方便的新型教学方式,为解决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良好渠道,我们会在成人高教课程学习中继续努力探索,逐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改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杜庆红,王谦,潘彦舒.Blackboard教学平台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4,32(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