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课前演讲材料范文

时间:2022-11-03 21:19:41

序论:在您撰写课前演讲材料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课前演讲材料

第1篇

关键词:课前 五分钟演讲 语文 阅读 策略

课前五分钟演讲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平台,同时更深层次的考查的是学生的阅读水平,只有当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文章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阅读,才能够更深层次地把握文章的内涵,并将其应用于课前五分钟演讲当中,使演讲更加出彩。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前五分钟演讲在教育中的应用,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强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1、课前五分钟演讲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教学中在采用课间五分钟演讲活动作为教学导入后,教师以及学生都会提高对演讲活动的重视程度,并在课前演讲环节做好认真充分的准备,从而为接下来的语文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也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演讲中好好表现,从而获取更大的进步。每一次课前演讲都需要准备一个演讲主题,而演讲的内容也要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阐述,从而增强演讲的内涵以及升华演讲主题。学生在准备课前五分钟演讲时,需要事先选择好演讲的主题以及材料,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大量阅读科内以及课外的优秀文章并从中精心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符合接下来教学内容的主题以及相关材料,从而能够在演讲活动中脱颖而出,获得教师的鼓励以及学生的赞赏。学生会带着自己的主题以及目标进行广泛阅读,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让学生将阅读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在课前演讲活动的逐步深化当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也能够逐步将阅读变成一种学习习惯,为阅读能力的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古诗文时让学生以古诗文作者为演讲话题对作者的生平以及创作作品的背景进行阐述,并以此来鼓励学生在阅读古诗文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对文章作者的认识,从而更深层次的理解古诗文的人文内涵。

2、课前五分钟演讲强化阅读技能

课前五分钟演讲能够强化学生的阅读技能,其中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具有极强的表现欲,而学生为了能够在演讲中有出色表现,就会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在准备的环节当中也会自发地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在阅读当中学生能够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对自己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为了提高课前五分钟演讲的效果除了要广泛阅读之外,还必须要对优秀文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并能对课内外读物的中心内容以及思想内涵进行提炼,最后,学生还要增加自己的加工处理和口头表述,因此学生的阅读技能是逐步得到提升的。学生借助课前演讲活动能够极大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阅读分析能力以及二次加工能力,另外,在课堂的真实演讲活动中,学生也会更进一步的加深理解,使得学生的阅读技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在课前演讲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演讲活动进行讨论、点评以及总结,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学生的良性竞争,同时也能够在热烈的讨论中找到学生阅读理解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纠正,全面提升学生阅读技能。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时选择鉴赏比赛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爱的读物以及自己对它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演讲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的闪光点和不足,以便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3、课前五分钟演讲指导阅读方法

学生要出色的完成课前演讲活动就必须掌握科学全面的阅读方法,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经验,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给予学生科学的阅读指导,使学生掌握灵活多样的阅读方法,并引导学生将阅读方法应用于优秀文章阅读以及课前演讲当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科学地选择阅读书籍,并有计划和目的的进行阅读。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学习阶段要求的优秀读物,可以是语文课标规定当中学生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阅读材料,尽可能地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相互保进,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在阅读中漫无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地借助墙报、黑板报等空间为学生推荐类型多样的读物,满足不同阅读需求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图书选择方法。其次,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阅读课程,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的需要进行略读和精读,这样不仅仅能够满足客前演讲的需求,也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帮助学生节省阅读时间。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坚持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这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同时也是扩大学生阅读积累的有效手段,更可以为课前演讲活动提供素材。

4、课前五分钟演讲优化阅读模式

语文教师设计课前演讲环节,并在学生演讲过程中给予科学指导,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突破了传统的语文阅读模式,促进了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更让学生在新奇的演讲活动当中感受语文阅读的乐趣。教师可以选择一周中的某一天作为阅读课程,让学生拥有共同的阅读读物,同时也方便教师能够选择共同话题并让学生就这一共同话题进行课前演讲,不仅能够引起全班学生的共鸣,还能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取长补短。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个人阅读书目进行展示,并对自己的读书心得进行交流和分享,不仅能够为其他学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还能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进一步增强,全面优化语文阅读模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以及学生的自主自觉,更需要多样化的课前活动如课前五分钟演讲作为催化剂,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地利用课前演讲环节检验学生的阅读质量,鼓励学生展示阅读成果,将课前演讲活动成为推动学生不断阅读的动力,成为优化语文阅读模式的催化剂。

课前五分钟演讲不仅仅是一种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更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锻炼学生阅读技能以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平台。语文教师可以将课前演讲活动广泛地应用于语文教学当中,将其变成检验学生阅读质量,鼓励学生展示阅读成果以及强化学生阅读方法掌握水平的重要阵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汇波.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有效性探究[J].语文建设,2015,(3):87-89.

第2篇

【关键词】课前演讲;兴趣;创新;写作

长久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一直以追求高效务实为目标,教师们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这样如何把握内涵和外延就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那么,语文教学到底要不要拘泥于课本?《语文课程标准》早已明确给出答案:“语文学习的外延要和生活的外延等同起来,语文学习要不拘泥于课本”。思前想后,既要以课本为中心,又要拓宽学生的学习广度,在语文课堂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课前三分钟演讲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学生经此训练之后各方面能力会有明显提升。

一、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演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由于社会的需要才产生,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演讲在人际交际、社会文化传承、教育、激励、审美等诸多方面均有重要作用,信息化时代早已来临,使学生与外界环境直接交流和沟通的方式更加多元化,真正锻炼口才与人接触交往的机会却大大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语文课不应该忽视语文母语最基本的表达和交流功能,具体落实性做法就是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说话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课前演讲限制在三分钟之内。

初一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教师就向学生公布课前演讲制度,每节课前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面对同学进行演讲。规范演讲内容、演讲的顺序、学生的仪容仪表、语言、语速、语言表述流畅度、资料准备情况、演讲材料的意义内涵、表达自己对材料的理解感悟、点评演讲的角度等逐一作出要求。语文承载着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课外书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演讲素材,给学生主动权,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充满热情地去完成演讲材料的准备。选取他们所感兴趣的文章故事在同龄人面前进行演讲,这对唤起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极有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课前三分钟演讲推行起来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在训练的最初阶段即初一起始年级,对学生要求要放低,比如引导学生做自我介绍、讲一个简单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或者是新近发生在身边的新闻等,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到了初二,大多数学生经过初一的训练已经能够自主寻找资料、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升,这时候再逐步提升对学生整合材料、感悟等方面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完全脱稿并生情并茂。初三阶段提高对演讲内容的难度,要求学生自己撰写演讲稿,可以适当引用经典故事、段落,但要有自己鲜明的观点和论述。在这种短暂的三分钟的竞争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把课前三分钟演讲这一模式推及到整个课堂教学,正是利用了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前三分钟演讲激发了学生求新好奇心理,为学生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愉悦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罗杰斯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最好的表现与发展。课前演讲将自交给学生,语文课进行之初要让学生充分享受心理自由,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当然这就要求老师适时点拨并宽容对待学生或优或劣等表现。同时,要做好班级同学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知道聆听和包容是一种美德,在最初的训练阶段学生彼此间的点评要包容多找亮点,让所有的学生都愿意去讲自己的阅读感受。

2.培养学生对文本多角度解析能力

俄国诗人克尼雅日宁说:“读书有三种: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他说的第三种阅读就是创造性阅读。学生个人能力参差不齐,但是不同个体对同一文本的阅读体验都有所不同,这时候可以淡化演讲材料的主题,容许孩子们对材料进行多元解读,锻炼学生领悟文本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一点也符合新课标的总目标“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课前演讲促使学生进入了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善于思考的品质。

3.学生快意于创意性表达

演讲提高了学生整合资料的能力,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知识面大大增强,每节语文课前学生充满了欣喜与忐忑,因为每一节课他们都可以收获到新的知识,或为传授者或为聆听者,他们充满了激情。

随着不断训练他们除了会自觉准备材料之外,开始重视语言的创新,开始想方设法让自己的表述更加精彩,在语文这块绿地上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掌声。很多孩子从刚开始的胆怯、前言不搭后语、语无伦次逐渐发展提升到字斟句酌、妙语连珠,他们在口才上的进步让同学们刮目相看。这些孩子开始更加醉心于语言表达上的展示,他们希望得到认可,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了班级里的榜样、楷模,带动了一大批孩子们朝着他们的现在而努力。课前三分钟演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越来越多的学生们渐渐开始精心设计,流连于属于他们自己的诗意盎然的语言王国,点评的同学也是巧用妙语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表各自的见解。

三、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先行官

1.为作文积累素材

语文教材的入选范文无论是从选材立意、思想情感,还是从表现技巧上看,均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然而教材质量虽高,但却不能满足学生作文获取素材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课前演讲无疑是促进学生搜集素材的好方式,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在长期推行课前演讲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会自觉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多读古人写的诗词歌赋,多读今人写的优美诗文,多读中外精美的小说,随时摘录,坚持写读书笔记,把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佳词美句、诗词名句,分类摘抄在笔记本上,很多学生能做到每天一摘抄,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另外,通过演讲谈感悟,很多学生开始渐渐学会观察生活,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本身就是为作文积累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三分钟演讲内容虽然不长,但这些零碎的片段经过学生创造性运用可以形成千差万别的篇章。

2.陶冶学生心性

第3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演讲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而且强调“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所以,研究出一种有效的演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借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是语文教学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85%是靠他的人际沟通和演说能力,只有15%跟他的专业技能相关。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符号,人们需要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良好的演讲能力与口才,能够帮助我们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生活与事业。

在美国,从幼儿园到大学设置了不同级别的演讲练习课;而在中国,从小学到初高中几乎没有设置演讲课。虽然课本中设置了演讲单元,新课标对演讲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仅仅一个单元的课程很难将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落到实处。为了提高学生演讲水平,老师们大多采取了“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模式。但多年以来,这种寄予了语文老师莫大希望的教学模式收效却不尽如人意。有的课前演讲表面热闹,却流于哗众取宠;有的上面的同学面无表情,下面的同学昏昏欲睡;有的演讲时间过长,影响了主要课程的进行……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是时间的安排随意无定。演讲的设置往往成为某个老师的个人行为,如果中途换了老师,原来的内容很难进行下去,会让学生难以适从。

二是内容的安排没有层进性。不同老师内容差别很大,或是内容相同但前后缺乏一个由浅入深的层进性,不符合学生的接受规律。

三是演讲的要求不够明确。既缺乏对每个阶段的具体要求,也没有演讲技巧的点拨,没有必要的检验环节。这样结果就是演讲的同学难以操作,应付了事,最终没有提高,做听众的同学则事不关己,索然无味。

四是目标的设定孤立单一。“课前演讲”没有很好地与作文、阅读等教学相联系、相结合。

二、研究现状

目前,有关高中语文演讲的研究成果不多,见诸期刊杂志上的论文不过十几篇,主要集中在对语文课前演讲的作用、开展原则、活动形式等方面的研究。如:房玉清《课前演讲的整体效应》,葛成石《课前演讲DD奏响在语文课堂上的一段序曲》,王进《课前演讲DD听说训练的有效途径》,周宝玲、沈道成《课前演讲:作文教学与口语训练的双赢模式》等文讨论的都是语文课前演讲的作用;张洪的《课前演讲: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和安光祥的《语文课前演讲中的循序渐进原则》重点阐述了课前演讲要遵循的原则;彭伟的《课前演讲DD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方式》,桂启升的《雕虫也要有好技DD课前演讲谈片》,王作云、刘淑萍的《课前演讲的“分级训练”法》讨论了课前演讲活动的形式。 由此可见,在以前的研究中,研究者已经开始意识到语文课前演讲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作用,都提及了语文课前演讲对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写作水平、加强思想教育的积极影响。找到一套切实可行、循序渐进、要求明确的教学模式是我们的研究任务。针对演讲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要求不够具体、落实难以到位的现状,本课题主要想通过行动研究法,分层训练,对每步教学提出具体要求,注重检测结果,阶段性巩固升华,从而切实提高学生演讲能力。

三、研究目标

(1)使学生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2)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组织材料能力,阅读写作能力。

(3)提高评价、分析能力,增强竞争与合作意识。

(4)锻炼发表个人见解的胆魄,培养完善的人格。

(5)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发展的意识。

四、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研究初期,调查学生演讲存在的问题,选择、确定课题;个别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了解中学生心理表现及演讲的现状及成因。

(2)文献研究法: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价值等。

(3)行动研究法:研究培养高中生演讲教学的有效模式。

(4)个案研究法:对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前三分钟演讲进行长期的成长记录,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等。

(5)经验总结法:不断将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及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8月-9月):申报准备阶段。

一方面,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学习新课程改革与实验的相关理论。

另一方面,通过开学初年级组织的演讲比赛,笔者发现学生中除了少数班干部,其他同学很少有当众演讲经历。再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同学们对演讲充满期待,但却因为没有经验和技巧而感到难以操作。

第二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11月):实施阶段。

第一步:(2015年10月―2016年1月,高一第一学期)初步掌握,大胆表达。

学习内容:语文必修二演讲单元,看中外名家演讲视频。

演讲主题:“我喜欢的一本书”或“我崇拜的一个人”。

技巧要求:准备时间定为一周;演讲时间固定三分钟;大声表达,保证在场每个人清楚地听到演讲者的声音;身体站直,目视前方,衣着得体;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点评主体:以老师点评为主,老师点评以鼓励为主。

巩固提升: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我要当……”的竞选演讲比赛。

第一步效果:让每个学生拥有一到两次当众演讲的经历,能够清楚自信地表达自己;同时锻炼了学生阅读的能力、搜索信息的能力、积累素材的能力。

第二步:(2016年3月―2016年7月,高一第二学期)熟练掌握,生动表达。

学习内容:给学生放《超级演说家》等视频,激发学生对演讲的热爱。

演讲主题:“时事评论”。

技巧要求:除了第一步的基本要求,还要在某些方面提高学生演讲的标准。准备时间改为三天;生动表达,讲究声音的抑扬顿挫,通过声音增强演讲的感染力;眼睛注视观众,调动观众的注意力和热情,必要时通过得体的身势语帮助自己表达;表达观点有一定深度。

点评主体:老师点评,增加学生打分,评出周冠军、月冠军、班级冠军,代表本班参加学期末演讲比赛。

巩固提升:举行一次全年级大型演讲比赛,同高一入学时的演讲水平进行比较。

第二步效果:让每个学生能够放松、自信、热情地表达自己,基本掌握常见演讲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生活、关注国家命运的热情。

第三步:(2016年9月―2016年11月,高二第一学期)熟练掌握,个性表达。

学习内容:丰富学生的演讲技巧,教会他们如何开场,如何幽默表达,如何在特定的场景下展现自己。

演讲主题:抽取素材库材料,素材可以是高考作文材料,可以是高校面试演讲,也可以是求职竞聘演讲。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演讲的基本技能,本环节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技巧要求:除了第二步要求,本环节可以让学生尝试个性化表达,以便发挥自身的优势。

点评主体:老师学生共同打分,评出周冠军,参加学期末即兴演讲比赛。

巩固提升:各班举行即兴演讲比赛,选手提前二十分钟抽取比赛题目。

第三步效果:让每个学生能够放松、自信、热情地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个性才华,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使学生都能成为演讲达人。

第三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1月):总结阶段。

参考文献:

[1]高正保.语文教学中学生演讲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

[2]胡冬玲.精彩五分钟――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实践与收获[J].陕西教育,2014,(21).

[3]王远征.语文课前演讲的问题及对策[J].文学教育,2011,(8).

[4]陈丽娟.高中语文老师怎样利用课前五分钟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J].吉林画报,2013,(9).

第4篇

关键词:5分钟演讲 搜集材料 形式多样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指南》中指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心理学家也表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们就会自觉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并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因此,导课的艺术性显得有为重要。根据初中学生爱说、爱动,善于模仿,记忆力强,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喜欢尝试把学到的语言材料随机进行对话、复述和表演的特点,我常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活动。

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活动,精讲多练,逐步培养和提高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这是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的较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讲正课前,让3-5位同学在讲台上进行演讲,最好是脱稿演讲,效果更为理想。它不仅训练了同学们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记忆,锻炼了大家的胆识,而且对于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起自立、自尊,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都有着不可分割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刚开始搞这项活动时,同学们大多是针对课本上的有关篇章段落进行演讲。同学们都表演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本来这些文章虽然写得很好很实际,但对刚刚接触不久的同学们来说,还是比较难记难背的。于是在课下,我交代一部分同学演讲时用这些课材料,而另一部分未作部署。

结果,事先交代的这部分同学仅仅用了10多分钟便背诵得相当熟了;而另一部分未作部署的同学则用了30多分钟才会背诵。这表明:课前5分钟演讲不仅能够快速而有效地提高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够增强记忆力,提高记忆效果和学习成绩。演讲过的内容,记忆深刻,过去了很长时间,仍然能够记忆犹新,能够背诵。经过一段时间的演讲训练之后,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语音语调和书面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同学们说话时的体态表情、手势也自然大方,不再是脸红、心跳、语无伦次等忸忸怩怩的样子。

后来,我又鼓励同学们到课外英语报刊杂志或上网搜集演讲材料,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于是同学们找来了大量的英语小短文,如诗歌、寓言、故事,甚至还有科普小品文等等。演讲的内容也更加多样化了。:有的演讲The tiger and the monkey,有的演讲A stealer and a policeman,有的演讲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weather……内容很是丰富多彩,极大地启迪了同学们的思维,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学习效果甚是理想。

演讲的形式讲究多样化:可以由老师随机点名找同学上台演讲,这是基本形式。也可以由台上演讲者点名上台演讲,这是一种比较灵活且效果相当好的方法。还可以把同学们分成左右两排或前后两排或前后左右四队或以组分成多个队排,每个队排分别找若干名同学上台演讲,以演讲比赛的形式,看那个队能够夺魁,摘取桂冠。夺魁的冠军队要掌声鼓励或发给小红旗希望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胜利。这种演讲形式是最好的形式,演讲时采用这种方法,同学们激情顿起,兴趣高昂,尽头十足,效果出奇的好。

第5篇

【关键词】课前五分钟演讲 让美文走进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15-02

语文“课前五分钟演讲”不是什么新鲜事。

有人说,它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讲话中,学生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自己,讲评别人的同时,也在规范着自己。

有人说,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学生要想五分钟演讲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演讲前要组织好材料,经过立意,构思成文,最后修改成稿。因而说的过程,也是写的过程,要想说好必须写好,不能应付,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人说,它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能力。因为学生演讲内容摄取身边所见、所闻、所感,内容丰富多彩。诸如理想抱负、人生价值、社会生活现象、个人生活感受、班级活动、家庭关系、读书心得、理论研究、学生之间关系等。

这种活动形式,真的能达到如此激动人心的效果吗?

我们先来算几笔帐:按照轮流上台演讲的方式,一个学生在一个学期里有多少次机会?学生有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去“组织好材料,经过立意,构思成文,最后修改成稿”?一个班里有多少个学生会去认真准备?一个学生在台上讲,下面有多少个学生有兴趣听?……

于是“课前五分钟演讲”又往往容易陷入少慢差废的旧圈,形成新的程式化,让这宝贵的时间成为走过场。

据笔者的观察,大多数教师的“课前演讲”,在高中三年的教学中,没有持续的系统的安排,总是随学期的推进,老师的变化,或开展或不开展。这种“短期行为”或“间断行为”是不能体现演讲的效果的。

为了真正把这项活动的效益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来,笔者从高一到高三的整个过程引入目的明确、形式固定的“让美文走进生活・课前五分钟演讲”。在这里简单谈谈我在实践中的尝试。

一、引入缘由

1.让美文走进学生生活

2.用美文引导学生读书

3.以美文激励学生写作

二、预设效果

1.培养兴趣,收集美文

2.感悟理解,评点美文

3.激发想象,鉴赏美文

三、操作流程

1.锁定美文――选

美文的选取要符合以下标准:①贴近生活,短小精悍(200字左右),具有文学性、思想性,反映时代特色;②择真、择善、择美。在选取美文时,可以关注《美文》、《散文》、《名作欣赏》等杂志,或者参阅《新课程语文读本》中的《你的微笑》、《一朵午荷》、《生命进行曲》、《人生的智慧》等《读本》中的内容。

2.以文会友――阅

演讲者至少提前两天把所选美文抄写四份,全班传阅,并抄在“让美文走进生活・课前五分钟演讲”积累本上。

3.文以写志――评

每一名同学都要在课前,针对当日演讲的美文进行点评。点评时不要面面俱到, 可以是对整篇内容的理解、可以是对语言的品评、可以是对一句话的自我感悟、可以是对文章构思的说明,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点评等,不一而足,不一而同。

4.以文传情――诵

演讲者以诵读的方式,声情并茂地在课前展示。活动结束时,全体同学起立,共同朗诵。

5.奇文共赏――析

演讲者根据时间的限制,以抽签的方式抽取2―3名同学来宣读自己的点评。

6.文以载道――点

学生在演讲完后,老师要及时地进行点评。老师的点评主要是对学生演讲的内容、语言、思想、技巧、创新等方面进行适当评价。主要是为了让该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缺点,为下一步的提高明确方向。

学生在点评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如下:点评缺乏自己的看法;评价的表述不规范,口语化;评价分析时只从单一角度出发,不会多角度分析问题;部分评价带有强烈的感彩,甚至有点偏激等等,老师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在讲评时进一步规范学生的点评,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应对其他同学在点评时可能存在的普遍问题加以引导。

当然老师切不可只挑毛病,要做到客观、公正,有理有据,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演讲存在的不足,知道努力改进的方向,提高参与演讲活动的兴趣。

四、质量跟踪

课代表广泛征求意见,排出课前5分钟轮流演讲表,学生提前一周准备。成立以课代表为组长的“课前五分钟演讲”督查小组,督促检查准备情况。老师根据督查小组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每一次演讲的情况都加以记录,定期对比学生演讲情况的变化,与学生一起就其前后表现加以分析。教师还应在课后多听听学生对演讲活动的体会,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减轻他们的压力,不要让本来生动有趣的活动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 五、心得体会

活动的时间以五分钟左右为宜,三到十分钟不等,一旦遇到特好的文章和能激发学生情感、活跃学生思维的问题,则可临时调整课堂教学计划,用超过十分钟乃至整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发言、辩论、写出心得(这样的训练机会,一学期三五次而已)。

活动中,同学们把在平常阅读中最喜欢的精彩片断或文章背诵出来和大家一起欣赏,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以加深大家对文章的理解。学生精心选择的文章,有的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从中受到启示,激起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的愿望,感觉到生活的美好,社会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量,听的学生也受益匪浅。

有的同学为了台上那几分钟,课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搜集材料,特别是学号在后面的学生,他们早早就准备了。有时花了很多时间准备的材料,结果被人捷足先登了,他们又得重新准备。因为一轮又一轮,不间断练习,几个循环下来,学生找的材料比原来搞的摘抄多得多。他们都感到,演讲开阔了大家的视野,拓宽了知识面。

然而,一项活动,即使有较好的效果,一旦时间长了,学生也会腻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特意组织了一次调查问卷,向学生要答案,说一说怎样更好地参与“这一活动”?

第6篇

1. 模式固定,学生参与度低。课前演讲模式基本为每一节课前有一位同学演讲,两位同学加老师点评。这样的模式,只有演讲的同学有机会锻炼,除点评的同学外其余同学只有听,没有表达的机会。若碰到他们不感兴趣的内容,连听都未必。就是演讲的同学,受教学进程、班级人数等原因的制约,一个学期能够演讲的次数最多就是两次,有时候一个学期就是一次。

2. 点评肤浅,流于形式。由于形式的固定,学生的点评一般都停留在表面:演讲的同学是否大方,演讲的声音是否响亮,演讲的过程是否流畅,前期的准备是否充分……即使不听演讲内容,这样的点评谁都可以来两句。

3. 意义不大,与教学脱节。由于演讲者不对材料进行评价,而点评者无意对材料进行挖掘,这样的结果最多让学生收获一个课外阅读的素材,如果他们没有兴趣,演讲者带来的材料很快就被抛之脑后了。

笔者经过探索和思考,发现问题的核心是演讲模式,于是笔者尝试使用新模式。在实践中,发现新的演讲模式非常有效,既锻炼了演讲者,也让其他同学参与这一活动。

新的演讲模式是:

第一环节,演讲者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演讲内容,要求脱稿演讲,可以使用ppt,但ppt要简洁明了,不能有大段文字。非演讲同学要求有记录本,在同学演讲的时候,做好记录。第二环节,等演讲结束,其他同学发言。发言按照三步进行:1. 复述演讲内容;2. 一句话概括演讲内容;3. 谈一谈演讲内容中最打动你的部分,或者你有疑惑的地方,或者你最想说的话。第三步,要求发言的同学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内容尽量不要重复。此时演讲同学和老师都可以参与讨论,回答疑惑,表达见解。

演讲的内容,选用影视资源。

由于模式及内容变化,演讲也发生了变化。

变化之一:课堂前所未有活跃。由于选用影视资源,以经典作品为主,同学们很感兴趣,有时候会围绕某一问题而发生剧烈的思想碰撞,学生之间自然形成辩论的阵营,双方针锋相对。全班同学的热情都在争论之中被点燃,就连平时从不肯举手发言的同学都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前演讲让课堂变得极有活力,为学生进入文本学习进行了热身活动。

变化之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演讲再也不是个别人的任务了。演讲的同时,其余学生都要求作记录,人人参与。演讲一结束就是复述,然后是概括与提炼。影视内容丰富而庞杂,用一句话概括要点绝非易事。所以这一环节往往需要好几个同学合作,或增加或删减,才能完成一个比较好的概括。下一步是讨论,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谈感触,设疑问,或比较,或挖掘,学生们谈兴非常浓厚,都是主动要求发言,发言一次意犹未尽,举手要求再次甚至三次发言的学生也有。

变化之三:演讲不再是一项任务,而成为学生表达情感、发表观点的需要。他们在影视作品中找到了共鸣。演讲时候,或激动或喜悦,或愤怒或感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改变了模式,课前演讲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项活动,同学们受益多多。

一、 培养了学生对影片以及文学作品的喜爱。电影有档期,电视常关闭,(学生学习紧张,平时家长不让他们看电视)通过同学的介绍与课堂的讨论,他们就会对这部作品产生浓厚兴趣,回家通过网络抓住空余时间看完,回到学校和同学讨论,有的学生还写随笔对所喜爱影片、人物进行分析。《天下无贼》《活着》《挪威的森林》《霸王别姬》《特洛伊》《达芬奇密码》等电影被介绍之后,感兴趣的学生都去找来原作阅读,并且做了读书笔记。

二、 全方位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先说读,要想对一部影片作精彩的介绍,势必要阅读一些相关材料,在专心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选择重点,这个过程,一定是阅读、理解的过程。在演讲之后,班上有时会形成阅读热潮,对学生来说这样就增加了阅读量。再说听,在新模式下,学生必须认真听,才能作记录,才有资本发言。演讲过程中教室里的学生都在专心听,认真记。再说写,演讲前,光阅读是不够的,即使有ppt提示也还是不够的,为了演讲成功,所有演讲的学生都有书面稿,再制作ppt。最后是说,演讲者尽全力说得完整流畅,说得精彩动人,这不但提升了学生胆量,而且也提高了当众表达的能力。演讲综合了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而且互相渗透,互相融合。

另外,课前演讲帮助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

课前演讲实现了师生互动,沟通了师生心灵,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更大的兴趣与积极性。

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持续性问题。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能做到持之以恒地听、说、读、写。但是对一小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未必能坚持下去。从整个初中三年来看,初一和初二都能进行的课前演讲,到了初三可能就会断断续续,直至停顿下来。如何长期坚持,这值得考虑。

时间问题。课前演讲,顾名思义就是正课之前的一个活动,时间一般都比较短,3~5分钟。但讨论一展开,就会大大超出时间。对正常的授课肯定是有影响。该如何控制时间?

第7篇

1 课前演讲的内容和形式

为了让学生在演讲中有话可说,我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前演讲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

1.1 介绍作家作品或背景资料。即紧扣近期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讲些与课文有关的东西,如作家作品常识、创作背景、写作意图等。这类内容的演讲,把口语训练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2 诵读优秀诗文。内容可以是班上同学的优秀习作,也可以是课外读物中的优秀诗文,将其诵读出来和大家一齐欣赏,并进行简要的分析,以加深大家对文章的理解。

1.3 故事演讲。搜集和阅读成语故事、历史典故、神话故事、童话故事、中外名人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并将它们生动地讲给大家听。

1.4 名言警句赏析。名言警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鼓励、警示和鞭策作用。我要求学生讲他们最喜欢的或是他们感受最深的名言警句,除了要讲出句子外,还要他们结合生活实例,谈认识、谈感受、谈启迪。

1.5 广告词赏析。随着商品市场化的加速,广告以各种形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我要求学生先从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中搜集广告词,演讲时先向同学们展示广告,再对广告词从语文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大量广告词的学习,许多同学懂得了对偶、双关、谐音、排比、用韵等语文常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1.6 课本剧表演。在学习了一些课文后,我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表演。

1.7 即兴演讲。在课前几分钟告诉学生演讲主题,学生通过精力高度集中,思路高度活跃的思维活动,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起积极的思维,使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高度集中在演讲的题目或讲说的中心上,迅速组织好演讲的内容。

2 课前三分钟演讲的重要意义

2.1 锻炼了学生的胆魄。很多学生第一次上台是畏首畏尾,现在是争先恐后;开始是无话可说,现在是滔滔不绝;开始是忸怩拘谨,现在是声情并茂;开始是不知所措,现在是潇洒自如。

2.2 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分钟课前演讲”活动,是学生在课上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是一种表现个人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尝试活动。

2.3 丰富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刚开始开展演讲活动时,学生缺乏足够的勇气,只是有几个较大胆外向的同学主动要求出来演讲,而且还是带着讲稿在读。这个阶段,我积极首肯这些同学的发言,并稍稍提出一些中肯的方向性的建议。经过几次课前小演讲后,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也开始被调动起来。为了台上那短短的几分钟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花费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搜集材料。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演讲的材料,这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而启发了同学们的心智,丰富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提高了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