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课堂教学改革范文

时间:2022-02-16 20:11:47

序论:在您撰写课堂教学改革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课堂教学改革

第1篇

关键词:教师 课堂教学 主动性 自主 互助 教学方法

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等。唯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观念才能得到全面更新,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课堂上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才能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

一、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1、是要转变思想观念。是要转变教学模式

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多样化,也需要现代化。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很重要,现有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些教学活动建议,这些教学活动建议仅仅是提供了一些范例,给教师一种活动启示、一种设计思路。每位老师都可以根据各自的条件、能力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开辟多种途径,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3、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改变

长期以来,学生采用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征的方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消磨了广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影响学习的质量,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新型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二、课堂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有所突破,就要必须从教学管理环节到课堂要素环节,从教师到学生,全面、系统地整体性推进,具体措施如下:

1、备课

对于每一堂课的备课环节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的变革。改变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中以能力形成为主线,将知识、方法、技术和情感熔于一炉,使课堂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重组。作为备课内容的主要体现,教案设计至少应该包括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讲解的先后顺序、教学方法以及最后要达到的效果等,这样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互动

创建“自主、互助、学习型高效课堂”。自主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搜索发现;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规律由学生自己去寻找探索;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实验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互助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助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评价学生。学习型课堂从教为主宰到学为主体;从讲为主导到练为主线;从个体学习为主到合作学习为主;从被动学习为主到主动学习为主;从讲堂到学堂;从教师的说和做,到学生的说和做。高效课堂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或以较少的时空占有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3、重视课堂教学组织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复习的形式引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听写、背诵等方式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使得部分学生一开始上课就紧张,唯恐被教师提问。因此,上课只出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很有必要。这有利于引起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这样既能达到复习旧课的目的,又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4、注重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为中介的双边交流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总是从头讲到尾,在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学习,这使得教师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时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即便完全理解,也不得不坐在教室里耐着性子听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直接参与一些创造性活动,并多为他们提供参与机会,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对学生的成绩多鼓励、少批评,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方法得当是关键。与上述基本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是分层次练习、分层次提问、分层次指导、分层次要求、分层次评价,以此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全体学生的求知愿望。分层次练习是指教师在巩固所授知识的过程中,按高、中、低不同层次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供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练习,使其各有所得;分层次提问是指教师在备课时设计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以使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有同等的机会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分层次指导贯穿于分层次练习和分层次提问之中,要求教师拿出更多的耐心和热情去关爱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缩短其与优等生之间的差距;分层次要求并不是无原则地降低要求,而是基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一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受到激励和鼓舞。因此,教师对学生在知识的识记、认知理解和应用等方面的要求应力求明确具体,在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要有明确的目标;分层次评价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措施,形式上有学科竞赛、技能比武、课堂提问、作业及期中期末考试等。

三、结语

教学亦教法。古语道“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于渔,于终身收益无穷”,在课堂上,我还经常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他们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方法。

课堂教学改革与其说是一项严格的科学工作,不如说是一种综合艺术。在课堂这个不大不小的舞台上,虽然做不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我们在培育着灵魂,在塑造年轻人的一生。

参考文献:

[1] 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年4月1日

[2] 创新人才培养与课堂教学改革 皖西学院学报 维普资讯网

第2篇

河底小学 王平

课堂教学改革在我区已实施多年,先后经历了由学到创的过程,近年来,在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力主下,我区提出打造“三有”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特别是2020年河底联校在“三有”的基础上综合拓展提出打造“三有四主”课堂,将“三有”课堂理念具体化、操作化。一学年来,我校校认真贯彻区、镇教学工作思路,继续坚持“问题道导学,课模推进”,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继续逐步引深“2+X”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积极践行“三有四主”课堂,规范课堂教学管理,落实“普查+抽查”常规管理运行机制,使教育教学工作有了长足发展。

一、深入学习贯彻领会精神,牢树课改先进思想。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三有四主”课堂的构建越来越深入,围绕问题导学,在问题设计的思维性、灵敏性、差异性、批判性等方面,越来越细腻,在导学过程中的训练和检测,越来越全面,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学习,领会课改精神,坚定课改信念。学校针对新形势、新要求,先后组织教师采用集体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结合的形式,强化教师学习。

2、加强培训,借鉴经验

学校历来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尤其针对年轻教师,总是尽可能提供有利条件,安排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成长。本学年,学校先后安排了区级观摩,联盟校观摩,联校观摩,校级观摩,没学期每月都有培训活动。

在学校范围组织的观摩活动中,年轻教师王磊的科学课,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设计吸引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设置环环相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的共鸣;同时教学设计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新颖、独特,引人入胜,课堂目标达成率高;骨干教师李静的数学课,通过多媒体与数学课的深度融合,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数学课堂内容丰富多彩。

二、努力践行,大胆尝试。

1、开展教学展示活动。本学年,我校结合联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构建“三有四主”课堂,突出教学有效性为主题,于2020年11月开展了全校课堂示范展示活动。

2、青蓝工程结队活动。学校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帮助新教师迅速成长。就“培养名师,打造名师”入手,通过建机制、创条件、搭台子、压担子等多种形式,打造有影响有示范的名师,为学校教学工作增添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三、深入反思,不断改进,保证效果落实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学工作中重要的内容,虽然本学期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反思过后,我们存在的问题,更需我们认真面对。

一是学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教学指导方面,学校还有差距,教学领导的示范、引领、指导水平有待加强和提高。对薄弱学科的研究继续深入,对学生指导、辅导再想办法,攻坚克难。

二是质量意识高度不够,坚持长期践行课改力度不够,体现在学校平时推门听课时,部分教师备课不够充分,教学环节设计欠合理,教学语言不准确,课堂教学时不能抓紧重点,突破难点,存在效益低的现象。

第3篇

摘要:当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在二十世纪学校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主要集中体现在教学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本文即试图通过对当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趋势和动态的分析,来梳理和明晰课堂教学改革的国际发展动向,同时结合我国课堂教学的实际进行一些有益的分析和比较,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资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主体性,过程互动

一、国际教学理念的变革动向

(一)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的培养和教育

现今世界几乎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公民教育,并同时把它作为学校教育与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的之一。比如,英国在教育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公民素养教育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同时要求任何教学都必须贯穿教育性原则。澳大利亚也同样不设专门的道德或公民教育的课程,所有的公民教育内容都穿插在政治或法律等的课程中进行。法国的历届政府亦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他们的做法则是把一些道德原则贯穿于各项班级活动及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并且在选拔教师时首先注重德才兼备的原则。

(二)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小班化与分层教学

现代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对学习者学习状态的关注。由于学习者自身条件和学习兴趣的不同,表现在对知识的接受上也是各不相同的。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但是理论归理论,在班级教学中教师真要面对几十位个性迥异的学生,还要同时做到因材施教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对此西方一些国家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的努力和探索。

(三)关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实践操作性

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老师正襟危坐、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已经是绝少见到了。相反,执教者都会倾其心血和智慧力图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趣味性,并力图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来让学生“发现”知识,与此同时这一教学理念的改革也成了理论工作者的又一关注焦点。

在英国,教师非常注重趣味性。如何使课堂生动有趣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是教师们备课的重点之所在。在英国的课堂上,教学内容的传授主要由教师通过某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先体验、先理解而后再从中找出结论,一般情况下教师不会把答案或权威的观点直接告诉学生,这种通过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一个教学任务的理念在英国课堂十分多见。

二、国际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若干启示

综上所述,国外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向凸显了如下特点:注重学生公民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促进课堂的空间开放;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人文气息与生命活力。简而言之,它始终围绕如何促进课堂内儿童成长这一生命主题,同时并将其核心价值定位于儿童主动发展这一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之中。

通过对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的介绍与分析,我们亦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而以此更好地推进我国课堂教学的改革。

第一、重新定位学校中的道德教育,融入公民意识的培养

在我国,思想品德课中盛行的是“爱国主义教育”,却没有给学生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以主动的意识。因此,在现今的德育内容中除了强调爱国主义、政治思想以外,还应有关于人权意识、宪法意识、规则意识、生态意识、公德意识、民主、自由与平等意识等的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也应突破原来单纯设置专门课程来进行强制教学的模式,而注重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渗透式地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

第二、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中国式的课堂传统强调教师的灌输,这种“独白式”的教学不仅剥夺了学生自主表现的良好机会,而且忽视了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的过程,从而背离了学生学习的真实情景。而在国外,课堂教学较多采取的是“提问”与“讨论”的方式,这对实现双向交流、教学互动及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顿悟力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简言之,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创造精神,这应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及课堂教学改革的关注重点。

第三、着眼发展、转变评价观

考试的意义究竟何在?在我国,高考、中考的功能更多地是为了选拔,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形成了以考试内容为主要教学依据及由此组织和实施教学的弊端。近年来,我们从国外引进了大量新的评价模式,其目的即在于改变这种“唯试为教”的现状。在“以试促教”及“一试多法”(即不唯死记硬背的笔试为唯一的评价形式)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倾向和应试的弊端,而由此实现对学生学习本身的关注与促进。

总之,课堂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体现,同时它又确实是一门高深的教学艺术。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创造生动活泼的氛围,而不应使其成为死水一潭。学习西方国家的课堂改革经验,其目的就在于通过课堂环境的创建,而使学生人人能成为参与课堂教学的主体,并在课堂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获得健康成长。一言以蔽之,在课堂上应给学生创造个体驰骋的空间,以让他们更自由地翱翔于知识的海洋;教师应该激励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领悟,而使课堂真正回归生命的本位。

参考文献:

[1]张秀英,“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J].《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2009年第五期.

[2]李其龙,. “建构主义教学哲学探讨”, [J].《教育参考》2000 年第5 期.

[3]Friess , Peer , 1998. Das Bayerische Zulassungsverfahren fuer

第4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主体性,过程互动

一、国际教学理念的变革动向

(一)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的培养和教育

现今世界几乎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公民教育,并同时把它作为学校教育与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的之一。比如,英国在教育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公民素养教育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同时要求任何教学都必须贯穿教育性原则。澳大利亚也同样不设专门的道德或公民教育的课程,所有的公民教育内容都穿插在政治或法律等的课程中进行。法国的历届政府亦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他们的做法则是把一些道德原则贯穿于各项班级活动及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并且在选拔教师时首先注重德才兼备的原则。

(二)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小班化与分层教学

现代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对学习者学习状态的关注。由于学习者自身条件和学习兴趣的不同,表现在对知识的接受上也是各不相同的。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但是理论归理论,在班级教学中教师真要面对几十位个性迥异的学生,还要同时做到因材施教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对此西方一些国家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的努力和探索。

(三)关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实践操作性

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老师正襟危坐、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已经是绝少见到了。相反,执教者都会倾其心血和智慧力图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趣味性,并力图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来让学生“发现”知识,与此同时这一教学理念的改革也成了理论工作者的又一关注焦点。

在英国,教师非常注重趣味性。如何使课堂生动有趣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是教师们备课的重点之所在。在英国的课堂上,教学内容的传授主要由教师通过某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先体验、先理解而后再从中找出结论,一般情况下教师不会把答案或权威的观点直接告诉学生,这种通过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一个教学任务的理念在英国课堂十分多见。

二、国际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若干启示

综上所述,国外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向凸显了如下特点:注重学生公民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促进课堂的空间开放;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人文气息与生命活力。简而言之,它始终围绕如何促进课堂内儿童成长这一生命主题,同时并将其核心价值定位于儿童主动发展这一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之中。

通过对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的介绍与分析,我们亦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而以此更好地推进我国课堂教学的改革。

第一、重新定位学校中的道德教育,融入公民意识的培养

在我国,思想品德课中盛行的是“爱国主义教育”,却没有给学生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以主动的意识。因此,在现今的德育内容中除了强调爱国主义、政治思想以外,还应有关于人权意识、宪法意识、规则意识、生态意识、公德意识、民主、自由与平等意识等的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也应突破原来单纯设置专门课程来进行强制教学的模式,而注重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渗透式地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

第二、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中国式的课堂传统强调教师的灌输,这种“独白式”的教学不仅剥夺了学生自主表现的良好机会,而且忽视了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的过程,从而背离了学生学习的真实情景。而在国外,课堂教学较多采取的是“提问”与“讨论”的方式,这对实现双向交流、教学互动及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顿悟力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简言之,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创造精神,这应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及课堂教学改革的关注重点。

第三、着眼发展、转变评价观

第5篇

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本文结合课堂实践经验,多角度地对播音主持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刻的剖析。

【关键词】播音主持;教学改革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它强调师生交往的平等化、课堂教学的形象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这意味着在教学改革中,除了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之外,发挥教师主体作用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学改革要想改变一些陈旧的不合理的教学思想、理念和方法,所要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老师主观能动性的调动。目前,高校教学的主要方法仍是讲授,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复习背笔记、考试考笔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并没有转化成自身需要的内容来解决今后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学生主体性的关注不够高,容易出现的授课画面就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呼呼大睡或者沉浸在自己的数码小世界。因此,要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就要变消极被动的接受型学习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型学习,这才是教学改革的立足点。

一、师生交往的平等化

我在刚开始教师工作时,因为刚毕业,身上的学生气比较重,又急于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因此上课时经常严肃地板着脸,对学生做的不好的地方批评得很生硬,但过段时间就会发现学生并没有因此而惧怕,甚至会让他们产生抵触心理,效果适得其反。那段时间我的心情很沮丧,在与学生和同事沟通交流后发现,年轻老师身上独有的亲和力和活力才是学生最喜欢和最容易接受的,做老师不应一味强调权威感,而是与学生做朋友,做他们的倾听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在平等的交流中获得学生的信任。在一次次的实践和改变中我发现,不管是做班主任还是做任课老师,微笑、耐心、理解、包容才是学生最乐于看到的,我由此总结出,要想获得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展现教师对学生真诚的欣赏、信任、期待,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宽松感和愉悦感,其次还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言辞不能过于激烈,有的话可以选择私下与学生交流,而不要在课堂上故意刁难学生,这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还可以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获得双方的信任,做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充分调动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以实现以情感人、以情治学、以情育人的效果。

二、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个性化培养

这个题目是我这学期的新感悟。也许有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向学生传递一些负能量,例如专业未来前景会有多么不好、就业形势多么严峻、目前学生自身问题多么严重等等,给学生注入了一些压力,学生反馈过来的就是抱怨和失落,有的甚至会自暴自弃。我个人觉得,在教学中不仅不能给学生负能量,而且要多举一些正面的例子让学生看到希望,给他们更多的动力和支持。而且,专业认同感越高,学习态度就会越积极,对专业的努力程度和时间投入也会越高,学习效果就会越明显。诚然,目前我国的电视传媒行业对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高,门槛也越来越高,甚至一些新生的电视节目已经不需要主持人的出现,但这不代表大学四年就此沉沦甚至一蹶不振,只要专业基本功过硬,在哪里都会发光发亮,而且对主持人的要求越高,就说明在校期间越需要通过努力来不断完善自己。在授课过程中我经常会有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搜集到的和主持相关的一些正能量新闻事件也会第一时间告诉学生,不断培养他们的专业认知,激发他们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如果对每一位学生都实施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无形中会抹杀学生的个体差异,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因材施教尤为重要。每个学期初我都会开始观察和了解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尽最大能力使每个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例如,布置课后作业时,我每次都会布置两篇文章让学生二选一进行录音,有能力的同学可以两篇都录。两篇文章的风格特征都不一样,一般是舒缓和激昂搭配,让学生做最适合自己的,录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有的学生声线天生比较细软,如果硬逼着他们去录激昂型稿件,会适得其反,并且会削弱他们的专业自信心,相反让天生大嗓门的学生去处理细腻型稿件,听起来着实容易笑场。

三、课堂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课程通常包含对目的和详细目标的陈述、对内容的组织与选择、对教学方式的揭示,它还包括对结果的评价。良好的课程设计是某些结构与规律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将课程内容制定成一个简单的实施计划。因此,怎样把看似枯燥的课程设计得有趣,既要把课程目标具体化,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基础和特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和理解知识,多样化的实践形式对于教学尤其是艺术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传授知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生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求知而在于实践,在课堂教学方面,我努力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不断强化“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尤其是主持专业的主干课对实践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怎么理解和分析稿件,进而通过语言传达给受众,因此实践训练是教学过程中的另一个基础环节,在教学中需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在大量的教学活动中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而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实践能力。本人一直在寻求生动活泼、内容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每次上课的前五分钟都有一个固定内容——课前开胃菜,随机点学生为大家介绍一句名人名言和新近发生的有争议的新闻或者校园事件,此举看似占用了授课时间,却获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在上课过程中我逐渐发现,每次上课前五分钟大家都很难注意力集中,课堂效果很一般,但如果把这五分钟作为课前分享环节,能很好地调动大家听讲的积极性,并且每个人在其中都能收获一些良好的知识和思想。由于《实用播音教程》这套书的出版时间是2002年,距离现在已经13年了,里面的练习内容有些过时,对于90后学生来说会让他们感觉晦涩,因此我在备课过程中,除了保留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外,还查阅资料更新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并且和时代接轨的练习材料,这样在练习过程中无形间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考试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仅是检验和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也是反馈学生学习信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考试对教学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本学期的《播音创作基础》期末考试中,我们第一次尝试两个平行班一起考试,并邀请所有的专业老师到场打分,全程录像,并当场宣布总分前十名的学生名单,这对学生是一次很好的激励。有的学生平时自我感觉特别良好,在观摩了其他同学的表现并得知自己分数后,对自己来说是一次打击,也是一次反思;有的学生自身条件不错,但一直缺乏自信,通过这次展示型的考试后,对他们是一次鼓励。在这次尝试后,老师和学生的反响都很好,并考虑把这样的考试形式延续下去。在两年多的教学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教师作为良心职业所承担的责任,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和他们分享,并期待得到他们的回应和反馈,来确定自己所讲授的是对他们有意义、有价值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督促自己要与时俱进,尤其是电视媒体更新速度很快,要想在课堂上说出学生不知道的、不了解的知识和理念,就要及时关注媒体动态,多读文章多思考,也在无形中促使自己在专业研究方面往前多走几步。

参考文献:

[1]钟勇为.大学教学改革方法论探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

[2]李金云.课堂教学改革研究30年:回顾与反思[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7).

[3]王秀真;张秀君.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6).

第6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As we know, teachers pass on their knowledge to the students and carry on the education mainly in class. Therefore, to reform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process are the focu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at present. A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is a complex dynamic proces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reform classroom teaching will unavoidably involve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transition of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the change of teaching structure, the innovation in teaching methods and so on. I talk in this essay briefly about this subject from such points as to help the students establish the correct intentions of study, so as to create their inner motives, to adopt the enlightening method, so as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learn actively.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和育人的主要渠道,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是当前教学整体改革的一个着眼点。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互相联系和影响的多向量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改革课堂教学,涉及到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结构的变化,教法的革新等诸多方面。本文试就以下评点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产生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有直接关系,学生是否愿意学,能不能坚持学的关键在于有无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由外在诱因和学习者内在动因相结合而构成的心理因素。笔者曾无意中听到一位学生直言不讳,“考试结束后,我要烧去所用过的全部英语资料,以解心头之恨!”悲哀!这位学生会不会“恨屋及乌”?令人担心!虽说这只是个别极端的现象,但有谁知道有多少学生在旧的教学模式的“压迫”下感到学英语的厌烦和无奈?

究竟为什么学英语?这问题好像很原始但又很现实。因此,课堂上笔者经常不失时机地宣传学外语的目的和重要性,促使学生内部动力的产生。如介绍我国一些著名的专家、知名人士运用外语,为祖国贡献卓越的典型事迹。进而谈到未来十几年、二十年,现代高新科技将更加迅猛发展,国际间各方面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但不论是经济的竞争、市场的竞争、科技的竞争,还是综合实力的较量,归根到底都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和较量。国家需要一大批能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竞争需要,具有直接与国际资本打交道能力的外向型人才。这样,使学生感受到学外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贯彻启发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启发式作为一种教学原则和方法,其思想核心是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作为施教的整体过程。

如在讲授“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Go for it,八下,U5)这课时,我先将课文的标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并谈谈话题。当学生看到标题即会想到自己或家人的特殊经历,不论学生的语言、时态正确与否,最终都会有助于够激发学生谈论的兴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急于听力的欲望。听力结束后,利用所学句式,以句子接龙的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句式,学生的创造性接龙进一步夯实了语言的运用。这样,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真正把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的一个指导思想,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三、面向全体,使所有学生都主动学习

由于受“升学”的压力和“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一些教育工作者往往把精力放在“升学有望”的部分学生身上,对不少学生不甚关心,对“差生”冷眼相待。其结果:部分学生成为“陪读生”,心理受挫,使得有的学生或厌学,或考试作弊。显然,这是与国家的教育方针相悖的。如果说“好学生”是花朵的话,那“坏学生”则是受病虫害的花朵,更需要呵护。

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智能都能得到发展,这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趋势,也是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的历史性要求。为完成这一任务,笔者努力进行实践和探索。

一方面,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在思想意识上树立“教好每一位学生和不使一个学生掉队,树立没有学不会的学生”的学生观。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对“后进生”更是加倍关心和爱护,注重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上进心。

就以课堂提问为例吧。一、机会均等,民主气氛浓,从不因为怕“后进生”回答问题错误多,浪费时间,就不让他们发言,或提供的机会很少。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多数人的创造力。二、精心设计,提问“后进生”的问题尽可能安排难度系数小的,给予信心和勇气。“成功是成功之母”,如果老是让学生经历失败,从未尝试成功的喜悦,他们就有可能丧失信心,永远得不到成功。三、课堂用语较讲究,常用“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try ?”“Just have a try, please.”“Quite good !”“It doesn?蒺t matter.”“Never mind, try next time.”等,使被提问对象感到“对固欣然,错亦可喜”。四、不随意中断学生的发言,发现学生开头几句不切题,或没有抓住要点,一般以“I?蒺m sorry, but…”“Take it easy.”“Don?蒺t get nervous.”等言语加以鼓励,或以“Yes…”“then…”“next…”等词语进行耐心引导启发。

另一方面,进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上进行潜心研究,掌握好上、中、下三种学生的学习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强化反馈和矫正环节。努力使绝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差生”)当堂达标;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在教学要求、作业练习和课后辅导等方面,分别要求、分类指导。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使上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基础差生“吃得了”,使所有学生在知识的获取和智能的发展上获得成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学生。

此外,在教学中,笔者一贯注重情感的投入,对学生奉献无私的爱,与学生保持良好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学英语“乐在其中”,这也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感人心者,莫过于情。”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

结语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商品经济的发展,就业门路的拓宽,以及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都对基础教育提出了

要求,也提供了机遇,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努力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最佳要素的优化结合,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为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而尽心尽责。

【参考文献】

[1]关鸿羽,白铭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年版

[2]谭兆鹏,林天庆.《全国部分省市教育发展战略概况》,鹭江出版社,1992年版

[3]谭兆鹏,林天庆.《当代福建教育的环视与前瞻》,鹭江出版社,1992年版

第7篇

论文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刍议

一、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课堂教学作为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思想、能力交流与传授的利器,是培养人才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而作为一种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目标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塑造学生的完满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并没有把学生当作—个完整的追求发展的人来培养,而仅仅的关注是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培养和何以为生的本领的训练。这是对完整的人的生命意义的分解。传统课堂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死搬教条。认识一个问题有一定的复杂性,真理既具有绝对性,也具有相对性。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当做真理,不加检验的灌输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就成为李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往往和书本上的差别很大,比如,我们教学过程中的物理知识“能量守恒定律”,在现实生活中就很不使用,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总有许多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能量流失。

(二)教师本位。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复制,而是要实现知识建构,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把教师放在主体地位,以教代学、先教后学、不教不学,学生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对所学的知识只是简单的认知,不能做到理解运用。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让学生一味的记住某个知识,并不需要学生知道为什么。

(三)绝对权威。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权威性,过分强调树立自身的威性,教学成为知识的复制,而这些知识又是无需检验的“真理”,学生如果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那应该怀疑的只能是自己的理解能力,而不应是课本或教师。

(四)缺乏实践。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基本是记忆和认知,遇到与学过的知识中相类似的问题,他们可以套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在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时,他们常常会表现出能力的薄弱,难以产生广泛、灵活的迁移。所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课本上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是,往往不知所措。

二、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措施

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长久的研究性的课题。针对上述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变革传统教学模式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 减负增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率,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加以体现:① 课堂教学中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用的课时越少,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② 在一定的课时内,教学的内容越多,学生的收获越大,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在时间上,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不能随意延长课堂教学的时间;不能剥夺学生宝贵的体育活动时间;不能打扰自主学习时间;不能掠夺学生生理所需要的时间。要做到精讲精练,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简而精;实行分级作业制度,分必做题和选做题;要改变传统的单一且枯燥的作业方式,增强作业的开放性、趣味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做作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所以,笔者的作业一般是以学案为主的,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让他们先做预习部分,而上课要讲的内容就是预习本分的内容,当然预习部分也是必做题,课堂上做的题目交换阅卷,当堂给分,表扬优秀者,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想受到表扬,课后的为选做题,不会的学生多做点,会了的学生可以少做点,这样一来,所有的学生都对作业有了空前的兴趣,有得学生甚至向我要下面课程的学案先做。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方法与艺术,改变过去那种时空占领的方法,浓缩课堂教学内容,把课堂教学的更多的时间放在重点、难点问题上,实施精讲的方式,达到由“讲三得一”转变到“讲一得三”的效果,真正使学生在学得有用知识的同时,也能学会运用知识。这样学生不但花最少的时间学得最多的知识,也能利用课后多余的时间主动自学,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曾尝试着让学生讲课,课前自己预习,课堂上把自己的预习情况与同学交流,这样很快的解决学生通过预习就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在提出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家共同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基本上就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问题解决后,让学生模仿这个问题,再提出类似的问题,加以解决,触类旁通,以后遇到类似问题,很少再有学生会出错了。

(三)以人为本,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现代教学体现以人为本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的中心应由教师转移到学生;另一方面,教学工作应反映出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与学生分享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收获与灵感;积极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整合各学科所学知识,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表达研究成果。不断更新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供一个突破教与学界限的平台,积极鼓励学生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能力。

(四)注重探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填鸭”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让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去体会、去感悟、去反思。充分尊重学生的探究本能和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创造能力,把思考空间留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探究——……”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以探究者的姿态进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