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国应试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2-04-24 00:25:02

序论:在您撰写中国应试教育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国应试教育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中国文化 失语 文化导入 跨文化交流

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和吸收,当今已成为多元文化的时代,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多元文化中。多元文化是与单一文化相对而言的,指在某一区域或阶层中同时有多种文化存在,这些文化相互独立同时又有着联系。在我国英语教学中融入母语文化的教学,对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还能有效地促进母语文化与英语之间的双向交流。然而,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问题严重,迫切需要改变这种局面。

一、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迷失及具体表现

(一)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迷失

目前,人们已经意识到学习文化与学习语言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所以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对英美文化进行学习。人们也不再争论在学习英语时是否需要学习英语文化,而是讨论如何学习英语文化、教师应该怎样教。然而,近年来,西方文化在我国非常盛行,尤其是在校园中。学生们已经开始适应吃快餐的生活,过西方的节日,喜欢说唱音乐。学生作为年轻人,对西洋事物感兴趣并没错,这也是因为他们学习英语时接触到了西方文化。然而,如果让学生使用英语来对本民族的文化进行介绍时,他们却哑口无言。我国之所以要对广大的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我国与国际之间进行更好的交流,一方面能够学习世界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用英语这门世界语言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风俗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所以,英语教学是为了双向交流。然而,当前许多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英语文化时,能够说出一口流利的英文,能用英文侃侃而谈,但是当外国人对我国文化感兴趣时,他们却无法表达本国文化,这不仅让外国朋友感到非常吃惊,同时也让国人感到担忧。英语教学本要进行跨国交流、双向文化交流,但是当前的情况却是单向交流,这也表明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对目的语文化的关注较多,而忽视了母语文化。

(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具体表现

1.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孤立

在学习英语时,语言知识往往会发生迁移,发生正迁移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而如果发生负迁移,则会阻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在学习英语前,我国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够使用母语进行交流。所以,英语交际能力的获得必然受到母语交际能力的影响。而人类交际的手段都是相同的,所以良好的母语交际能力能够促进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是英语知识发生正迁移的重要保障。但是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往往没有关注这种正迁移的作用,而把重点放在了英语与汉语交际模式的差异上,在此进行研究必定会产生负迁移,导致母语正迁移的影响效果逐渐丧失。即便是英语与汉语文化相异,但是其中也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从一些俗语中就能看出来这些共性,如:“花钱如流水”英语为“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血浓于水”英语为“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英语与汉语之间还是有较多相似地方的,可以此为突破点,打破英语与汉语之间缺乏往来的现象,把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避免中国文化受到孤立。

2.跨文化交流的片面理解

在英语教学中,由于教材中的内容有限、教学方法需要改变等问题,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学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产生崇洋思想,日益严重。与英语文化受到的特殊待遇不同,在英语课堂中,汉语文化却受到冷落,没有获得与英语文化平等的地位。所以,学生在生活中往往谈论着国外的文化,而对我国自身的文化却了解不多。如果说我们之前在国际交流中遇到各种各样的交流障碍是由于对西方文化的不了解,但是如今当我们在英语教育中大量融入西方文化后,中国文化的含量几乎空白。在国际交流中,这种负面的影响作用更为严重。前国家副主席曾经对我国英语教学中的汉语文化缺失感到痛心,他说我们的学生无法用英语表达一个“早饭吃了什么的”简单问题,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不知道用英语如何表达“包子”“油条”“稀饭”等。而当外国人想要询问儒教文化时,我们的学生却是空有满腹经纶,但就是不能正确表达,有时候甚至都不知道孔子的英文译名。如此简单的问题都无法回答,那么,弘扬中国文化、推广中国文化的任务就更无从谈起。所以,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缺失的现象必须引起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改变外语教育的错误观念,要坚持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目前,比较可喜的是广大英语教师以及英语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中国文化缺失的问题,并且都积极寻找对策,开始着手解决该问题。

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意义

(一)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保障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之一,也是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文化的传播需要借助语言的力量,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正是由于这种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加强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在教学中,对比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之间的相似点和差异点能够加深对二者共性的认识,这也利于英语学习。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主要是将英语的语言基本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并非通过英语学习重新对汉语文化进行认识。学习英语的学生基本上已经对汉语的文化有所了解,所以在学习英语时,通过英语对各种文化进行的理解都是以汉语文化的理解为基础。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可借助自身对汉语以及汉语文化的理解,促进对英语的理解;可增加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降低负迁移,提升英语交际能力。所以,在英语学习中融入母语文化,也是英语语言学的需要。

(二)培养国际文化交流能力的需要

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种错误观点,认为只要能够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了解英语文化环境,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就具备了国际交流能力,就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在改革开放之后的这些年来,英语作为一种强势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影响巨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无意识地接受了西方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追捧先进科技,热衷西方文化,甚至产生了西方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却对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没有任何兴趣。国际交流是双向的交流,是文化的互相传递。交流的双方都应该对彼此的文化和风俗有所了解,充分尊重对方的文化,在这样的基础上,跨文化交流才能够正常进行。拥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是英语教学中一直非常注重和培养的,然而在教学中,如果仅仅重视了英语文化的教育而忽视了母语文化,那么在跨文化交流当中只能进行单向交流,而这种交流也并非真正的双向跨文化交流。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在强调英语文化学习的同时,也要融入汉语文化。另外,在英语学习中加入汉语文化的学习,学生们对母语文化的了解加深,也能够与西方文化形成对比,发现其中的差异,无意间就提升了跨文化交流意识,促进了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如果在英语语言学习中只关注到了西方文化的输入,忽视了中国文化的学习,会造成学生在使用英语时不能够表达出中国文化,或者表达效果较差,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在跨文化交流中就会处于被动的地位。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加入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平等、互利的跨国文化交流的要求。

(三)中国文化的继承和传播的要求

学英语不仅要学习如何使用英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同时也要学会用英语将我国的文化传播到国外,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要求,不仅在于在跨国交流中能够双向交流,更在于能够将我国的优秀文化向世界进行传播。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把西方文化学习放在重要位置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尝试使用英语表达我国的灿烂文化,将我国文化传播出去。然而长期以来,西方文化在我国英语教学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英语学习者在表达西方文化时比较流畅,而表达中国文化时,一方面是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多,一方面就是了解中国文化但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所以向外推广中国文化也就更加困难。正是由于这种情况,所以必须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渗透中国文化,加强对本国文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文化自我意识,避免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之后产生崇洋的思想。同时,广大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要注重培养使用英语表达我国文化的能力,做到用熟练的英语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做中国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如果我们国人都不能够用英语向世界展现我国的文化,又怎能让世界来了解我国文化?

三、英语教学中输入中国文化的措施

(一)在教材中融入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

让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一直以来都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英语教材对英语学习者具有引导作用,也是英语学习者的重要学习依据。但是,英语教材内容的设计长期以来只关注到了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介绍,教材中几乎没有对中国文化进行引荐的内容。当前的英语教材当中,所有的课文几乎都是围绕着英语国家文化而展开的,只有极少部分的文章会略微提及中国文化,造成教学中缺少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课程内容,而此方面的英文资料又比较欠缺。长此以往,英语学习者对如何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接触得较少,这就造成了无法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现象。所以,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改变英语教学单一性以及片面性的局面,让英语教材中能够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平等性。英语教材中要增加更多的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要涉及多个方面,如文学、艺术、历史等,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具备中国特色的文化融入教材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我国优秀文学作品的译本获得,也可以通过中国文化的相关英语文章获得。这样,通过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的加入,将传授文化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学习统一在一起,让学生掌握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就必须发挥教师的作用。英语教师一方面承担着英语教学的任务,另一方面身上还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英语教师必须加强对自身母语文化的了解,使用英语来传承中国文化。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不断学习中国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两点作用:一是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课堂教学中老师的引导作用很明显。教师向学生介绍英语语言文化无可厚非,但与此同时,还必须要将中国文化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既要领会西方文化的精髓,同时还要学会如何使用英语正确地表达中国文化。教师要将汉语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展示出来,充分发挥汉语的正迁移作用。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课外学习的引导,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自主学习如何使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教师在向学生推荐优秀英文文学作品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中国优秀文学作品的英译版,这样学才能了解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区别,同时也能够提升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培养平等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另外,杂志、报纸、电影等多种媒体都是学生学习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方式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对中国文化表达方式的学习中。

四、结语

我国进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能够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同时弘扬我国文化。但在当今的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问题非常严重,英语学习者往往能够使用英语表达英语语言文化,但是却无法表达出中国文化,这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所以,必须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教会学生学会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还促进了平等的跨文化交流,也实现了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逄晶,付建军.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 彭小红,车艳.英语教学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J].怀化学院学报,2007(9).

[5] 沈春蕾.影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要素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4).

[6] 王红成.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试验研究――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12).

[7] 王红成.元认知策略指导下的写作教学试验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3).

[8] 杨倩.跨文化交际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对策[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6).

[9] 张军.高校联盟研究国内外现状综述及其对江苏地区公办本科高校联盟的启示[J].语文学刊,2013(15).

第2篇

在我国相关的教学部门中,已经很明确地对高校的英语专业的教学和备课进行了详细化的规定,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大学的英语课程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高校需要将西方文化的相关课程选择为选修课,同时还必须要开设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专业课程,使得学生可以掌握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外国一些文化历史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但是,随着全球经济范围的影响,英语在世界范围之内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增多[1]。《剑桥英语语言百科全书》中指出,世界范围内已经有超过将近一半的国家将英语纳为本国的语言中,并且一些国际组织也已经将英语列为世界的通用语言,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其发展。随着政治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加快,同时也出现了“单极化”的发展趋势和模式,而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过程的研究和实践才刚刚处于发展的阶段,学生在跨国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还相对较为薄弱,并不能将本国的文化用英语表述出来,使得“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更加严重[2]。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中国传统的文化主要包括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宗教文化等,具体上来说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意义、地理背景等相关的领域。高校英语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播和弘扬,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利用调查问卷、询问测试等方式对高校英语授课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有效地提高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质量,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

二、“中国文化失语”的现状

跨文化的交际是双向进行交流的,学习和了解文化的过程中,必须要认同中华文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接受过一些高等教育的学生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时候,几乎都不能用英语准确地对中国的文化元素进行有效的表达。据相关的参考文献可以看出,一些高等院校的学生对于一些自己熟悉的东西可以叙述得很清楚,但是对于一些自己从未涉及过的东西却很少了解。这就说明了在进行英语教育的过程中,对英语文化的强调太过于重视,从而导致中国文化的传承出现缺失的现象,尤其是针对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3]。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如果对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语言也失去了本身的意义,那么就会失去语言的寓意。因此,学习英语文化不仅仅是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是为了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同时,在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处理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也会影响本土的文化。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对英语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使得高校学生也失去了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三、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的对策

当前情况下,中国人民一直以来都在复兴中华民族,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国梦的要求也较高。为了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在对中国传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传播和分享的过程中,英语教学的工作人员有必要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授给学生,从而可以有效地加强中国和世界之间的联系。

1.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就是生活在一定范围的文化历史中的人,对文化会产生一定的自知之明的感觉,并且对文化的发展和未来都有一定的认识。在对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首先找准自己的位置,并且把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英语相互结合,从而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并且把中国传统的文化传播和对外弘扬,采取英语创新来对中国文化进行反映的措施,不断地培养高校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

2.教学素材

在教学的教材选择的过程中,一方面不仅仅需要侧重对中美文化背景的相关文章进行分析,同时还应该注重一些国外作者撰写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章,比如关于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并且将这些内容融入到教材中。文化的弘扬和传播不仅仅要吸收一些外来的文化,还必须要对中国的特色用英语进行有效的表达,以此来对中国文化进行弘扬传播。总的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以学生为主,并且以课堂实践为主要的目标,努力营造一个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平台[4]。

3.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学习的环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交际活动可以有效地对学习的人提供一定的基础,这种机会可以使得学生在课堂环境中对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使用。老师必须要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关的文学作品、文化背景和社会的相关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对中西方的文化进行对比。

4.明确中国文化教学的目的

虽然在我国高校英语学习中,在教学大纲中对英语教材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却没有很具体地将相关的细节问题进行分析和对比,从而使得管理的思想存在着一定的零散性,并且整个的教学系统的目标都缺乏一定的系统性的模式,从而导致高校的英语老师对教学的活动仅仅是依靠个人的爱好。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融入和渗透,使得对整个中国传统的文化都缺乏了一定的整体的感知,从而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对高校英语教学进行明确化。

5.规范英语课程教学

在对欧美一些国家进行英语教育的过程中,一些学习使用的课程教材是具有兼容性的教材,在进行外语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独立性的课程,这样就可以将本国的文化更好地融入到其中,从而可以使得本土文化可以传播的更好。除此之外,在我国高校英语课程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课程的质量,培养专业性的人才。

四、结束语

第3篇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教学中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几乎为空白,这非常不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不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及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互补,对我国对外交往起到了限制性作用。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中国文化教学是必要的。本文从分析其现状和原因入手,进而从教材鳊写和外语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方面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有助于提高学生用英语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并有力地保障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过程中的主体性。

一、引言

中国文化失语症,最初是医学术语,指由受伤或疾病引起的大脑损伤而导致思想表达能力、口语及书面语理解能力的部分或全部缺失。20世纪90年代文学评论家们开始批判西方文学思想的入侵,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流失,因此出现了”中国文学失语症“.

患上了”失语症”的人在跨文化交际中似乎己经找不到表达中国本土文化的语言了.这不能不说是英语教学中的一大失败。剩下的问题就是大家齐心协力寻找良方克服这一症结。以下从了解现状入手,进而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对策略提出个人见解,以期有助于提高学生用英语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并有力的保障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过程中的主体性。

二、”中国文化失语症”现状

最早提出失语症这一概念是在文化研究领域,这一病症的症状是:在与西方同行交流时,提不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发不出自己独到的话语声音,其言说的方式、内容和用以言说的术语都是西方的.而本土语言的声音逐渐微弱甚至被遗弃。我们不难发现类似的失语现象也同样存在于英语教学所倡导的跨文化交际中。并因此造成交际中的事倍功半甚至是适得其反的交际失败.尤其在需要用英语对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文化进行输出时,其症状愈发突出。例如:一些人说起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的来龙去脉或风情习俗时可以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但当西方朋友问起我们的端午节源于何,粽子为何物时,我们却一脸哑然,无言以对。

也许你会说以上只是个例,或者只是英语初学者犯的毛病。但以下数据应该足以说明失语症的普遍性:清华大学的张为民、朱红梅以答卷和访谈形式对126名该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了使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话题的能力测试,内容包括中国事物、民俗以及历史名胜古迹等。结果表明:大多数受测者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我们的民族文化,对于列出的中国特色话题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受测者不能给出恰当的英语表达,而且在可以接受的表达中还有较大部分归为解释性意译。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受到了明显的忽视。

再举一个更具有普遍性的例子,相信绝大多数的口语教师都会有这种体会:课堂上一到了老师布置自由讨论时间,活跃的课堂就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了。因为他们总觉得找不到讨论的话题。即使老师指定一个话题,交谈也是举步维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呢?因为我们是中国人,生活在中国,我们接触的每一样东西每一件事情都是很中国化的。而我们书本上学的只是西方文化,所以即便给出一个很简单的话题,用英语鞭打出来也变得不简单了。比如说,叫个学生简要概述《三国演义》、或《红楼梦》的大意,且不说其内容,就对这两部巨著的题目的表述就会冒出很多西式的版本来。比如说:《红楼梦》中的”楼”,’building’太现代,’apartment’太洋气,唯有,’mansion’既古典又中国。《三国演义》中的“演义”,’story.太情感,’performance’太休闲,只有,’romance.才能恰当的演绎出它的传奇色彩.而这些就是我们的中国文化,要恰当的表达这些内容,首先要对这两部作品的内容、历史、文化背景有深刻的了解。然后才能得心应手的介绍中国文化,对比中西文化,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三、原因分析

外语教学的现状如同普通学校外语教学一样,基本上以应试教育为主?由于应试教育是围绕考试展开教学活动的,注重强化训练式教学,因此,分数便成为衡量学生外语水平的标准,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应试技巧,学生忙于应付考试,导致了教学目标滞后?观念片面?这个理念限制了教学手段,使以提高素质为目标的外语教学受限于应试教育?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了,可表现出来的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却低得令人吃惊,这是由于不懂得语言使用中的差异而造成了语用失误?语言使用的不得体,是跨文化差异造成的?不了解文化差异出现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为严重,因为语言错误仅是表层结构的错误,最多会被人认为英语说得不好,而文化错误意味着交际出现障碍?

由此可见,学生学习外语的瓶颈不是由于语言知识掌握不足,而在于不熟悉目的语国家人民的思维模式以及社会文化背景?有些学生有很好的语音?语调?词汇?句法,但就是没有学会英文思维模式,典型的汉语思维,直接翻译,不符合英语语言习惯,导致中式英语(Chinglish),影响交流的正常进行?语言学家Brown先生指出,学习一门外国语必须要在某种程度上了解其文化,尽管实际上你从未踏上过目的语国家的领土?

四、对策

外语教学是为了民族与民族间的双向交流服务,而决不是屏弃一种文化而吸取另一种文化,更不应该排除本民族文化而去接受另一种文化。外语教学中如果忽略了本民族文化的教学,实际上就丧失了理解目的语文化基础,同时会造成民族自卑心理,导致不能以平和的心态与对方交际,造成文化交际的心理障碍,阻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华文化为何失语,既己失语,我们就应该努力寻找对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语言学习绝大部分都是在教学中完成的,教学中教师、教材、学生是三个必要的因素。显然,学生的失语症与教师、教材有着必然的联系。以下从教材的编写与课程设计、外语教育工作者方面寻找对策。

第一、教材编写与课程设计

鉴于中华传统文化对自身民族未来命运的重要性,尤其是面对汹涌的西方文化的涌入国人一味盲从。我认为必须在大学阶段继续重视中国文化教育,而在大学教育中有效的中国文化教育方式应该是,在颇受学生重视的大学英语中加入中国文化内容,这样的话中西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就有了共同的平台,使学生在对比中更深刻的了解和运用文化知识。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教材作为教学的辅助。还可开设一些中华文化课程,文化与社会、文化与教育,中西文化比较等课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文化内容与文化表达并驾齐驱,还可试行双文化的办学模式,努力开拓和创造双向文化互补的视野。

在我国2000年4月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对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明确更详细的要求:’.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要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弘扬中国文化传统的能力”。2003年下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强调:”基础英语教育阶段的任务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异”。教材的编写必须要为教育目标服务,补充所用教材里中华文化内容的空白。对于纯语言以及目的语文化的比例做出适当的调整,也可在翻译教材中,增加中华文化内容所占的比例。

第二、提高外语工作者的文化素养

1990年一次全国中译英学术研讨会上,时任文化部外文出版社发行局局长的林戊荪语重心长地告诫与会者:”我们如果不了解外国的文化传统也就无法真正掌握外国的语言。但要做好中译英工作,不但要掌握外语,还要不断提高我们的汉语修养和扩大对祖国的文化的了解.,。从字面上看这是对翻译工作者说的话。事实上这番话适同于所有学习外语的中国人。因为任何一个学习外语的中国人都无法避免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想把中华文化的特色和独立性融入于跨文化对话中,外语工作者就应该对自己的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教学之余,应该自觉主动地学习中华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涵养。在外语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平等对待和传播中西文化,追求文化的双重性,突出目的语与母语的差异,在母语文化与英美文化冲突时,引导学匀‘者对目的语文化的价值观提出质疑,目的语文化与母语共融时,懂得如何为他国利益服务。在工作中应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和文化安全意识。

第4篇

[关键词]中国文化英语教育;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05(2009)01―0022―02

一、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是许多国外人士崇仰的。自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人了日本,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在韩国,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明清以后的实学思想,中国文化中的礼教内容,在中国早已失传,在韩国还保留的相当完整,韩国被西方国家称为是儒教国家的活化石。中国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通过西方耶稣会士和东学西渐,还传播到了欧洲一些国家,对于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思维和文化在基本的层面上都是相同的,具有人类社会文化具有的共同特征。但是西方国家价值观的指导思想是以崇尚个人为中心的,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除了表现在世界观、价值观,习俗差异等外,还与生存环境,,历史典故的不同有关。

三、中国文化与英语教育

中国的英语教育从大纲到课程总体目标的实施及培养合格外语人才方面上,极少甚至不曾与母国的文化相联系。虽然中学生有语文课本和中文阅读,但都与英语教学脱离,没有把母国文化教育渗入或者融入到英语教育中去。

(一)让英语适合中国学生

我国英语教学在几十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迄今仍普遍存在着一个重大问题,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该病症的症状是:在与西方同行交流时提不出自己独特的理论观点,其言语的方式、内容和术语都是西方的,有时甚至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所以对于英语教学这门大量接触西方思维和文化的项目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以清醒的、理智的头脑对待西方文化,对其影响要加以合理的限制,要在真正重视自身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进西方文化。

(二)减轻文化差异的负面影响

由于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我们在指导学习过程中会缺乏真实的语言与文化的交互贯通。最为典型的影响是对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阻力和学生对英语语言习惯的适应能力的缺陷。但是要认识到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引起文化的发展与改革,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学生们的思想也会趋向于时代化,对文化冲突的抵抗能力也会增强,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课程、大纲、教材、课堂、教师、学生等进行重新思考,加强对文化教育的导人和融会贯通,本着加强学生的文化创造力,借鉴和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适当改变教学理念,通过努力消除不利影响。

四、构建适宜中国文化的英语教学模式

(一)思想上的准备

以前我们要求学习英语的中国人适应英语国家的文化,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中国文化的东学西渐趋势的增强,我们应从另一方面着手,使英语学习中多掺入中国文化,形成具有英语文化又有中文文化的教学模式一中国特色的英语学习和教学。

1、认识中国文化精髓

所谓精髓,就是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历史和人们的生活有着源远流长的正面影响,能被其他人所认可其民族和地域的特色性并且广为传颂。而且还应具有研究和发展价值的那一部分文化。我们能从这些资料中找到大中国延续至今的仁爱礼让、包容海外、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些令人敬仰的有中国特色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并将它们发扬光大。

2、建立平等交流意识

在跨文化交流中,除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平衡及中国文化的缺失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平等交流意识的缺失。大部分人,包括国人,在当中国人与外国人的谈话出现了不符合英语语言习惯而导致对方产生误解甚至不快时,都会认为是中国人的责任,而实际上这肯定是由于双方都不了解对方的文化造成的。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中西方交流中,双方文化是具有平等的地位的,不存在一方应该尊重另一方的文化的问题,而是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二)教材上的准备

我们在外语教学上的偏差,不能不说是我们教材编写方面的一大失误。我国各类的英语教材,几乎没有关于中国文化的文章。因此,我们一方面应该促进融入中国文化和中西文化比较的教材的编写,提供可供一线教师参考的系统性的教材和资料;另一方面,在现行教材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我们应采取一定的替代措施,以及鼓励学生和教师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参与加强教材文化建设。

(三)器材上的准备

1、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富有趣味、互动性强的与中国文化有关的素材和课堂交流环节,运用多种感官刺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思维情境,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让学生参与到多媒体教材和课件的修改和制作中,将学生的意愿加入到课堂内容的改变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内容、方式和方法的互动性改进,促成教学双方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课堂环境。

2、图书馆及相关设施的应用

更加重视富含中国文化知识的书籍和资料的管理和引进,不仅要有诸如《史记》、《诗经》、《孟子》这样的古典作品,还要保证有足够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注解和说明性的书籍,以及含有浓郁中国色彩的、可视为传统文化的扩展的一些书籍作品,能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了解中国文化。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一个更多姿多彩的文化空间,使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的融合更加顺利,使注重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英语教学更加有力地发展。

3、网络的开放性应用

第5篇

自2005年以来,奥数就成为被媒体狂骂,被众人拍的对象,著名教育家杨东平就声称,奥数甚至可怕于黄、赌、毒。近日,成都教育局强制取消奥数。

我们口口声声称着疯狂的奥数,但是反过来,又是谁在一味疯狂地追逐着奥数?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追逐奥数成了一种社会风气,然而在扼制这种风气时,我们采取了一种最极端也是最愚蠢的手段,强行扼制。但是,我们又是否去挖掘追逐奥的根源呢?这就好比是当年鲧为治不而采取的堵塞方法,最终也不是无一收获吗?众多高校以奥数作为门槛,与其说是追逐奥数,还不如说是追逐高校。90%学奥数的孩子也不过是为了高校,为了竞赛而去奥数,他们纯粹只是为了自己的兴趣么?不,他们连最起码的兴趣都没有。

奥数的实际意义是在于在基础课程上深化的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的方式。从心底里想想,奥数有错吗?我们不该否认它实际意义的正确。但是,如今奥数已被人们所扭曲,甚至成了进入高校的手段。我们所想的问题不是该不该取消奥数,而应在于怎么才能还原奥数的真面目?高考、中考加分很诱人,它也就是扭曲奥数的真正元凶!它就是家长们追逐奥数的最大诱因!

换个角度想想,那些对奥数兴趣的孩子是不是同时遭到了对天赋的扼杀?这就好比一个生性温和的人被抬着去学武术,这是对本性最大的扭曲/

奥数的存在是为了兴趣,而不是为了在达到某个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方式。奥数没有错,错在于家长的追求与社会教育上的奥数加分制度。怎么样杜绝这种现象,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重要的还是人们对奥数的正确认识。

第6篇

自2005年以来,奥数就成为被媒体狂骂,被众人拍的对象,著名教育家杨东平就声称,奥数甚至可怕于黄、赌、毒。近日,成都教育局强制取消奥数。

我们口口声声称着疯狂的奥数,但是反过来,又是谁在一味疯狂地追逐着奥数?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追逐奥数成了一种社会风气,然而在扼制这种风气时,我们采取了一种最极端也是最愚蠢的手段,强行扼制。但是,我们又是否去挖掘追逐奥的根源呢?这就好比是当年鲧为治不而采取的堵塞方法,最终也不是无一收获吗?众多高校以奥数作为门槛,与其说是追逐奥数,还不如说是追逐高校。90%学奥数的孩子也不过是为了高校,为了竞赛而去奥数,他们纯粹只是为了自己的兴趣么?不,他们连最起码的兴趣都没有。

奥数的实际意义是在于在基础课程上深化的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的方式。从心底里想想,奥数有错吗?我们不该否认它实际意义的正确。但是,如今奥数已被人们所扭曲,甚至成了进入高校的手段。我们所想的问题不是该不该取消奥数,而应在于怎么才能还原奥数的真面目?高考、中考加分很诱人,它也就是扭曲奥数的真正元凶!它就是家长们追逐奥数的最大诱因!

换个角度想想,那些对奥数兴趣的孩子是不是同时遭到了对天赋的扼杀?这就好比一个生性温和的人被抬着去学武术,这是对本性最大的扭曲/

奥数的存在是为了兴趣,而不是为了在达到某个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方式。奥数没有错,错在于家长的追求与社会教育上的奥数加分制度。怎么样杜绝这种现象,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重要的还是人们对奥数的正确认识。

第7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英语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

1前言:

众所周知,我国自从进入中国近代史以来,就开始了“西学东渐”,然后开始的开始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国也随之开始了派遣一批又一批的幼童前去留学,就不断的进行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教育。后面紧跟着的是要求“打倒孔家店”和提倡使用白话文的“德先生、赛先生”的“五四”运动和的,国人就开始渐渐地接触到了英语。掀起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序幕,也掀起了国人学习英语的大潮。中国近代史的一百多年和中国近代化的一百多年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英语教育从无到有、从抗拒到欣然接受的一百年。我们国人在接受英语教育的过程也就选择接受了西方各国先进的经济、文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更是间接或者直接的为我国培养了许多开明的新式人才做出了大量贡献。这一切都得益于西方的主要语言―英语作为一门学科走进国人的课堂是密不可分的。但从1949 年,尤其是从1978 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工业、农业、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奋力拼搏,民族自信心、文化自信心、道路自信心空前强大,我们需要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英语作为世界各国进行沟通的主要语言无疑是最便捷的工具,这就引发人们对英语教育的思索: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应如何定位。

2.当前英语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重视技能,轻视文化

现行英语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能力,方式是分块练习,缺乏整体性思维,不利于学生英语表达体系的建立。即使经过反复练习建立了英语表达体系,但由于文化背景知识教育的缺失,学生会表现出无话可说。从文化和语言的角度来看,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整体与部分,树干与枝叶的辩证关系,文化需要语言来当做它的变现形式,虽然由于人类数亿万年进化的原因,一些人仍然可以顺畅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即使他本身对文化也不太了解,但是就像来自美国的享誉全球的著名人类学家古迪纳夫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中阐述的那样:“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是人们学习文化的最主要的工具,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语言的特殊性表现在:人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全部的整个文化。”所以这就很明显的提示了我们在当前的英语专业学习中存在严重的重技能,轻文化的问题。

2.2教材相关内容存在不足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传承西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语言要有相应的语境,而英语语境的设计多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所以要想学好英语就得了解西方文化、风俗习惯、逻辑思维、表达方式等。在此种英语教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英语专业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有较大的西化倾向,从而导致他们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受到巨大的冲击。例如,我国英语专业的学生越来热衷于过西方的二月十四的情人节,而非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七夕情人节,类似现象越来越严重了,也需要引起警惕。同时,学生进入职场或社会后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交际障碍,不适应本国环境。

2.3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繁荣和传播远远离不开我国的高校大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他们缺乏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所以他们身上的责任任重而道远。文化软实力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如果当代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承担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那么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势必会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也将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育中的缺失也将影响国家形象的树立。

3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分析

传统文化是人类思想与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的精神,是创造力的源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传统文化的价值已得到当今社会的公认。我们应当牢牢记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3.1文明传承,国家永续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经历了几多朝代更迭,社会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至社会主义社会。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它是中国的根本,是中国生命力之所在。

3.2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文化的概念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家代表着团结、互助及凝聚力,在社会保障不健全的情况下,家庭、家族的力量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3.3提升全民素质,指导行为准则

《管子・牧民》的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愈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以此为准,则全民素质将得到极大提高。举一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应聘者在世界500 强企业招聘面试时时,如果应聘者在信仰一栏空白不填或填“无”的,将无条件被淘汰。这很好理解,因为一个人没有信仰就没有什么可以约束他的,那将是很可怕的。“礼、义、廉、耻”就是中国人几千年传下来的朴素价值观,丢掉它就会走向违法、无信、贪污、。所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升全民的综合素质。

3.4点明工作态度

儒家经典《论语》里仁篇有言,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人应该少说多做。这同主席提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一致的,告诉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工作,这也是战胜浮躁风气的不二法门。

3.5创新源泉

随着时代巨轮的滚动,科学技术发展呈现迅猛之势,很多领域都遇到了发展瓶颈问题。如何突破瓶颈将科技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在“飞天”梦想实现基础上如何对宇宙空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需要发展哪些技术及如何发展等等,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突破这些难题的钥匙就隐藏在传统文化之中。我们现在正在进入一个用科学来解释优秀传统文化和古代先进慧的时代,就像一些科学家所说的那样: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就愈能发现隐藏的其中的巨大能量。所以,以创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4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文明的传承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只有拥有自己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才足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想赢得他人的敬重的民族,就必须要有本民族的文化支撑,那些内心充满惶恐和迷惘的民族往往是那些犹如浮萍般的失去本民族文化之根的民族。而英语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之基,所以它们有融合的必要性。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改良现行英语教育,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它给英语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立足于本土文化,赋予英语教育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培养更具“中国味”的英语人才。随着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国人将更具传统文化内涵。同时,用传统文化来规范国人的生活,个人素质将得到极大提高,社会会呈现廉洁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局面。此外,这对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也是有益的。21 世纪世界各国的交往会更加频繁,国人将更多地走出去,他们所拥有的中国气质、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外国人。这无疑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间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再则,社会能否持续进步,关键在于创新能力,而创新的基础是本国文化的传承。对中国古老智慧进行深入的探究,会让中国古老智慧在新世纪迸发出更耀眼的光芒。正如1988 年,全球7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感悟:“人类必须要学习和吸收2500年前的孔子的经典智慧,如果人们想要在21世纪更好的生存下去的话。”

5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探究

在明确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必要性的基础上,如何融合就是一个新的问题。下面从教材和教学方式两个角度来进行路径探究。

5.1教材内容创新

在教材方面改变思维,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优秀中国文化作品为蓝本进行英语教材创作,或直接翻译,或加工后翻译,从内容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5.2改革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上可采用课下发现、课堂讨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形式。首先,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化表层现象进行英语表达及意义解释。然后,在课堂上可以与其他同学分享学习成果,同学间也可以相互提问、解答,通过质疑与释疑培养思辨思维,提高学习效果、理解深度。最后,要求学生用学到的传统文化来规范自己的学习、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等,从而通过习惯影响行为,行为的反作用力又促进学生学习,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及英语表达能力。

6结论

现在的中国正处于民族自信心空前强大之时,相对于美国里根政府时期提出的“美国梦”,我国提出了“中国梦”,一个属于中国人的民族复兴之梦。近年来,国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国学热潮,各阶段教育都相应地增加国学内容,从基础性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到更深入一些的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家经典《道德经》等。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也更侧重国学内容,如阎崇年的《明亡清兴六十年》、《大故宫》,易中天的《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的《王立群读史记》,钱文忠的《三字经》等。各地的地方性文化讲坛也更注重深挖本地区的历史文化源流,如湖北讲坛的《荆楚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方面,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了众多孔子学院,培养了很多外国学生,加深了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掌握,更以孔子这样的代表人物形象为品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性化一面。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发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将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趋势。英语教育是立足于英语人才的培养,而培养英语人才的目的在于让中国人了解世界,也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所以,英语教育理应顺应时代潮流。

总之,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融合的必要性及内在价值。只有通过英语专业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我国英语专业人才能具有良好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才有利于传播和不断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而不断推进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熊小红.浅谈英语教学应渗透传统美德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20)

[2] 王菲.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选择与配置――以两套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02)

[3] 刘长青,张秀梅.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4] 黄辉.试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及其途径[J].东岳论丛.2009(04)[5] 蒯冲.大学英语课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