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2 01:23:11
序论:在您撰写技校生毕业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时光如逝,岁月如流,一转眼的时光,珍贵的两年技校生活已接近尾声,感觉非常有必要总结一下技校两年的得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这一年来.在老师和同学们关心、帮助下,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一定的进步。在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中,体会到了知识就是人的力量源泉,没有专业知识、专业技巧,什么成功都不会与你相约,只有真正的掌握了解所学的东西才能便于日后面对社会的种种问题。对于现实社会,我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适应这个社会的新型人才,将以我的所学完完全全的融会到工作当中去,所以现在属于我们的知识储备期。曾经有位老师跟我们说过:人的机遇难求,当机遇来的时候就要好好的抓住它,当时如果你没有驾驭它的能力,你还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从你的身边溜走,而无可奈何,与其到时后悔,不如现在好好储备自己的知识量,时刻准备着,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虽然我理论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现以此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我走进技校时,脑子里想的是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自己,然而很快我就明白了,技校也是需努力认真的学习。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也打消了初衷,开始技校的学习旅程。
(二)、我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课本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技术方面的提高,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
(三)、我在两年的技校学习中,认真积极参加每次实习,锻炼了自我的技术,受益匪浅。我虚心求学、刻苦认真、吃苦耐劳,工作兢兢业业,及时总结,老师对我也是非常的喜欢,在我的不断努力中终于拿到了我应该得到的结果。
(四)、思想上: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学习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xx大"文件和朱容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结合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讲话,积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在这两年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两年技校生活,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
一、 在校期间的主要学习和成绩。
在这二学期中,我学习了一些专业课程和一些辅助课程,如专业课:物流概论、第三方物流、会计电算化、会计原理等;及辅助课:公共关系、经济法、英语等。所学到的知识,虽说都是理论知识,听起课会觉得很枯燥,相对跟上机操作的课程比,但老师说得很详细,栩栩如生,相当得有趣,学得不错,不论专业课程还是辅助课程,总得来说成绩是可以的,也获得第一的奖学金,为父母减轻经济负担。
二、在校期间的实践
每年的寒暑假,我都会去工厂或酒店进行实践工作,如做服务员,普通员工。到开学时就回校。学校也曾组织过到工厂实习,因先前有过实习经验,在工厂实习也很快适应。在实践中,我学到在校所学不到的事物,也提高了我的心理素质及应辩能力,让自己升华,长大了很多。最大的收获是让我知道学校和社会是不一样的,在学校中,被老师、同学的爱包围着,不受伤害,在社会中,没有人会怜惜你,他们只会为自己的利益生活,而不顾你。你也只能为自己打拼,努力做出成绩让别人看,你是不错的人才,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别人可以做得事,你也可以做得到,也比别人做得更好,如果你不努力的,就什么都不属于你最后也让人更看不起你。实践的好处是让自己认清了社会,知道社会原本的样子,了解社会的现实,比较社会的发展与在学校、家里的不一样,回到学校要如何做,才能更好的做出规划图,规划自己的未来,做出更好的打算。
一、在校期间的主要学习和成绩。
在这二学期中,我学习了一些专业课程和一些辅助课程,如专业课:物流概论、第三方物流、会计电算化、会计原理等;及辅助课:公共关系、经济法、英语等。所学到的知识,虽说都是理论知识,听起课会觉得很枯燥,相对跟上机操作的课程比,但老师说得很详细,栩栩如生,相当得有趣,学得不错,不论专业课程还是辅助课程,总得来说成绩是可以的,也获得第一的奖学金,为父母减轻经济负担。
二、在校期间的实践
每年的寒暑假,我都会去工厂或酒店进行实践工作,如做服务员,普通员工。到开学时就回校。学校也曾组织过到工厂实习,因先前有过实习经验,在工厂实习也很快适应。在实践中,我学到在校所学不到的事物,也提高了我的心理素质及应辩能力,让自己升华,长大了很多。最大的收获是让我知道学校和社会是不一样的,在学校中,被老师、同学的爱包围着,不受伤害,在社会中,没有人会怜惜你,他们只会为自己的利益生活,而不顾你。你也只能为自己打拼,努力做出成绩让别人看,你是不错的人才,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别人可以做得事,你也可以做得到,也比别人做得更好,如果你不努力的,就什么都不属于你最后也让人更看不起你。实践的好处是让自己认清了社会,知道社会原本的样子,了解社会的现实,比较社会的发展与在学校、家里的不一样,回到学校要如何做,才能更好的做出规划图,规划自己的未来,做出更好的打算。
一、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二、高校毕业生岗前培训情况
为进一步转变我镇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增强创业就业能力,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镇于7月26日举办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毕业生有300多人,镇人才服务站站长陈树勋同志作了开班动员讲话,为广大毕业生分析了当前就业形势,介绍了市、镇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优惠政策,并要求毕业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奋斗目标,提高就业竞争力,争取早日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培训班课程重点开设大学生成功求职技巧、演讲口才与职场必备商务礼仪课程,让学生端正就业心态,掌握演讲技巧及有效表达方法,懂得如何应对面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商务礼仪的技巧,促进我镇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和提高就业能力,让其更深入了解社会,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掌握创业知识,提高求职技巧,利于更好地找到心仪的工作。
三、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做法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镇战略,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我镇主要采取了“三个加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加强领导,执行到位。
为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我镇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面工作,完善领导小组职能分工,由镇人事办和人才服务站掌握并督导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各司其职,多管齐下,不断实现人才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同时,村劳动服务站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事务,营造全社会各有关部门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氛围,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打好组织领导基础。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认真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毕业生就业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工作方法和宣传服务措施,形成各个相关部门普遍重视,统筹协调新机制,及时有效贯彻落实市、镇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相关要求。
(二)加强宣传,多措并举。
能否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同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和他们是否了解政府鼓励就业的政策密切相关。一方面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就业观。于7月26日举办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培训班,300多名本地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培训,为高校毕业生进行心理辅导及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进一步正视现实,摆正心态,客观定位,选好目标,力戒浮躁,扬长避短,合理调整就业期望,结合自身特点,立足现实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为企业和人才“牵线搭桥”。于7月26日在镇影剧院广场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设立了人才政策宣传咨询点,宣传我市人才政策和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免费为高校毕业生及待业人员提供求职服务、职业指导、培训登记等公共就业服务。我镇电子、五金、电器、印刷等30多家企业为求职者提供了1500多个就业岗位,涉及管理类、技术类、普通类等多方面,有效拓宽本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参加就业指导培训班后提供了一次实战机会,进一步提高本镇生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择业能力。
一、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二、高校毕业生岗前培训情况
为进一步转变我镇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增强创业就业能力,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镇于7月26日举办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毕业生有300多人,镇人才服务站站长陈树勋同志作了开班动员讲话,为广大毕业生分析了当前就业形势,介绍了市、镇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优惠政策,并要求毕业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奋斗目标,提高就业竞争力,争取早日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培训班课程重点开设大学生成功求职技巧、演讲口才与职场必备商务礼仪课程,让学生端正就业心态,掌握演讲技巧及有效表达方法,懂得如何应对面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商务礼仪的技巧,促进我镇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和提高就业能力,让其更深入了解社会,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掌握创业知识,提高求职技巧,利于更好地找到心仪的工作。
三、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做法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镇战略,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我镇主要采取了“三个加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加强领导,执行到位。
为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我镇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面工作,完善领导小组职能分工,由镇人事办和人才服务站掌握并督导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各司其职,多管齐下,不断实现人才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同时,村劳动服务站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事务,营造全社会各有关部门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氛围,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打好组织领导基础。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认真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毕业生就业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工作方法和宣传服务措施,形成各个相关部门普遍重视,统筹协调新机制,及时有效贯彻落实市、镇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相关要求。
(二)加强宣传,多措并举。
能否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同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和他们是否了解政府鼓励就业的政策密切相关。一方面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就业观。于7月26日举办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培训班,300多名本地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培训,为高校毕业生进行心理辅导及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进一步正视现实,摆正心态,客观定位,选好目标,力戒浮躁,扬长避短,合理调整就业期望,结合自身特点,立足现实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为企业和人才“牵线搭桥”。于7月26日在镇影剧院广场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设立了人才政策宣传咨询点,宣传我市人才政策和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免费为高校毕业生及待业人员提供求职服务、职业指导、培训登记等公共就业服务。我镇电子、五金、电器、印刷等30多家企业为求职者提供了1500多个就业岗位,涉及管理类、技术类、普通类等多方面,有效拓宽本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参加就业指导培训班后提供了一次实战机会,进一步提高本镇生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择业能力。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真得很快就过去,现在的我也即将迈出学校的大门,走向社会这个大舞台,展放在校所学的才能,在校期间,学到的专业技术,科目很多,也为在出去社会工作奠定了根的基础,更加深了在社会的应辩能力,所以很感谢学校带给我的知识和才能。现将二年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校期间的主要学习和成绩。
在这二学期中,我学习了一些专业课程和一些辅助课程,如专业课:物流概论、第三方物流、会计电算化、会计原理等;及辅助课:公共关系、经济法、英语等。所学到的知识,虽说都是理论知识,听起课会觉得很枯燥,相对跟上机操作的课程比,但老师说得很详细,栩栩如生,相当得有趣,学得不错,不论专业课程还是辅助课程,总得来说成绩是可以的,也获得第一的奖学金,为父母减轻经济负担。
二、在校期间的实践
每年的寒暑假,我都会去工厂或酒店进行实践工作,如做服务员,普通员工。到开学时就回校。学校也曾组织过到工厂实习,因先前有过实习经验,在工厂实习也很快适应。在实践中,我学到在校所学不到的事物,也提高了我的心理素质及应辩能力,让自己升华,长大了很多。最大的收获是让我知道学校和社会是不一样的,在学校中,被老师、同学的爱包围着,不受伤害,在社会中,没有人会怜惜你,他们只会为自己的利益生活,而不顾你。你也只能为自己打拼,努力做出成绩让别人看,你是不错的人才,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别人可以做得事,你也可以做得到,也比别人做得更好,如果你不努力的,就什么都不属于你最后也让人更看不起你。实践的好处是让自己认清了社会,知道社会原本的样子,了解社会的现实,比较社会的发展与在学校、家里的不一样,回到学校要如何做,才能更好的做出规划图,规划自己的未来,做出更好的打算。
文章编号:1000176X(2016)03007208
一、引言
自21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由2001年的114万人增至2015年的749万人。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也因表现出一种长期性和持续性的发展态势而受到广泛关注,如何保证其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社会的“老大难”问题。
一方面,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供给规模过大以及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的增长速度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1-2-3]。另一方面我们也关注到,尽管近几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逐渐增加,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37.50%,远低于日本的48.00%和美国的52.00%,每万人中大学生的量也远远低于美国、韩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水平[4],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非简单地表现为“供过于求”。
高校毕业生作为劳动力市场上高级劳动的供给者,其就业问题与一国的经济发展休戚相关,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关键就在于高等教育的产出结构能否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5-6]。而产业结构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就业的载体,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进步、需求结构变动以及产业政策的调整,使产业结构不断变动进而导致就业结构也不断转变[7]。马廷奇[6]、陈桢[7]和鹿立[8]等指出,产业发展水平制约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总量与结构,各行业由于所属的产业类型和运行效率不同,导致其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存在差异。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着重从需求层面研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第一,分析经济增长总量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推拉作用,基于奥肯定律从整体上把握经济增长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系。第二,分析各经济部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吸纳能力,采用各行业对高校毕业生人才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指标和就业弹性系数来分析高校毕业生在各行业的分布特征。
二、经济增长总量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拉动
奥肯定律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定律,它揭示了经济中产出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并在发达国家中得到经验验证,但其用于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基于奥肯定律研究1998―2013年总量经济增长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使用分析工具为Eviews6.0。
(一)奥肯定律的三种主要表达形式
美国经济学家奥肯(Okun)通过对美国经济的经验观察与实证分析于1962年提出奥肯定律,后来随着学者研究视角和分析内容的转变,逐渐演化出其他形式的奥肯定律模型,当前学术界主要存在三种表达形式,分别为差分模型、缺口模型和动态模型。
1.差分模型
差分模型是奥肯定律的原始模型,Okun[9]指出,美国的失业率与产出增长率之间变化方向相反,失业率每降低1%,实际产出大约增加3%。该观点是对经济增长和失业关系的原始表述,其具体形式如下:
(二)基于奥肯定律的中国经济增长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分析
1.基于差分模型的验证
考虑到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问题,为防止出现伪回归,在进行差分模型的验证之前,要对“实际GDP增长率”与“高校毕业生失业率”
实际GDP增长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高校毕业生失业率=1-初次就业率,其中初次就业率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进行序列的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Eviews6.0对变量进行ADF和PP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实际GDP增长率和高校毕业生失业率这两个时间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均为一阶单整,服从I(1);而奥肯定律的差分模型要求实际GDP增长率为零阶单整,服从I(0)。因此,不能使用差分模型来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率与高校毕业生失业率的关系。
2.基于缺口模型的验证
(1)潜在产出增长率
潜在产出也称潜在GDP或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现有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能实现的生产水平,即充分就业条件下所对应的国内生产总值。潜在GDP会随人口、要素以及技术进步的不断积累与增长而增加,在长期,潜在GDP是一条斜率为正的曲线。所谓充分就业是指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的概念,即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获得就业,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经济中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与潜在高校毕业生失业率估计关于潜在产出和自然失业率的估计方法有很多种,其中HP滤波分解法由于具有估计方法简单、精度高的优点而被广泛使用[11],该方法将时间序列分解为趋势项和周期项,其中趋势项是时间序列中的永久性成分,对应着潜在产出或自然失业率,周期项是时间序列中的暂时性成分,对应着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或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偏离[12]。基于HP滤波分解法的产出缺口与高校毕业生失业率缺口如表2所示。
(2)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为防止伪回归,需要对产出缺口与高校毕业生失业率缺口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ADF检验和PP检验均表明产出缺口和高校毕业生失业率缺口在1%显著性水平上是零阶单整的,即这两个变量时间序列数据均是水平平稳的,故可以采用缺口模型来验证实际产出缺口与高校毕业生失业率偏差的关系。
(3)实际产出缺口与高校毕业生失业率偏差的关系验证
如表4所示,回归结果表明,产出缺口模型并不能很好地刻画中国经济增长与高校毕业生失业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回归模型F统计量的值仅为0.00,说明模型不是正确设定的;同时,R2值仅为0.00,模型的解释力度十分有限;DW统计量为1.29,模型中存在显著的自相关。
3.基于动态模型的验证
关于产出缺口与高校毕业生失业偏离的估算仍采用HP滤波法。关于模型中各变量滞后阶数的确定,利用自相关检验来确定,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产出缺口序列是二阶自相关的,产出缺口的滞后一期与滞后二期会对当前产出缺口产生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高校毕业生失业率缺口不存在自相关。因此,在动态模型中自变量分别为高校毕业生失业率缺口序列、产出缺口的一阶滞后项和二阶滞后项,模型的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动态模型较好地刻画了产出缺口与高校毕业生失业偏离之间的关系。
主要表现为F统计量较高为35.68,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同时,R2值为0.91,说明自变量可以解释因变量变动的91.00%;另外,模型的DW统计量值为2.20,说明模型自相关关系较弱。在回归模型中,变量“高校毕业生失业偏离”的系数t统计量值较小,说明其对产出缺口的影响是统计不显著的,即中国的经济增长与高校毕业生失业之间没有表现出必然的联系。
三、经济增长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偏离分析
奥肯定律是一种拇指规则,反映出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相关关系[13],本文第二部分基于奥肯定律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拉动效果并不明显。为深入考察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经济结构的协调性问题,本文进一步研究各产业及行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吸纳作用。
相关表格和图表数据是根据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中的中国劳动经济数据库和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中的数据整理加工而成。
(一)产业与行业层次的划分
中国三次产业的划分中,农、林、牧、渔业属于第一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其中,工业行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其他行业被划分到第三产业。
其中,第三产业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划分,包括流通部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四个层次,但在实际操作中这四个层次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孙凤和谢维和[14]按第三产业中各行业的功能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1)社会服务业包括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流通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3)生产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
本文沿用孙凤和谢维和[14]的划分方法研究各行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吸纳作用。表6统计了2012年高校毕业生在各行业的分布情况,从中可以看出:(1)社会服务业是吸纳高校毕业生的主要领域,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人才在该领域就业的比例分别达34.80%、46.70%和49.60%。(2)生产业次之,在该领域就业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劳动者分别占15.20%、19.30%和25.50%。(3)工业行业集中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分别占13.30%、16.50%和17.20%。(4)流通业主要吸纳专科学历的劳动者。(5)农、林、牧、渔业和建筑业吸纳的高校毕业生数量较小。
(二)各产业人才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比较劳动生产率
比较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为:某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某产业GDP相对比重/某产业就业相对比重。如果某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小于1,表明该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员较多;反之,若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表明该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员相对较少。又称为相对劳动生产率,是研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的常用指标,主要研究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的推拉作用。从理论上看,各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在长期应趋近于1,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产出与就业变动幅度往往不一致,进而导致比较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
1.第一产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2004―2012年中国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小于1,表明该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员较多,但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吸纳作用有限,对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均大于1,且该值劳动者随学历水平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尽管第一产业吸纳了较多就业,但其就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较弱。
2.第二产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1)工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吸纳能力逐渐增强
一方面,从工业行业的整体水平看,比较劳动生产率由2004年的1.92下降到2012年的1.53,说明在中国工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逐渐增强。而对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劳动者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值大于行业整体水平,且也表现出随学历层次提高而增大的趋势。另一方面,该行业对不同学历群体比较劳动生产率是逐年减小的,这意味着其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不断增强。因此,与行业对全体从业人员的吸纳水平相比,工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较弱,但从比较劳动者生产率指标的变动情况来看,该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逐年增加。
(2)建筑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基本稳定在1.10左右
建筑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也高于行业的整体水平,也随学历增加而增大,其对专科和本科学历劳动者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稳定,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波动相对大些。因此,与工业和农林牧渔业相比,建筑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吸纳能力更强,其对专科和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吸纳作用更为明显。
3.第三产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1)流通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在0.65左右,其对劳动者的就业吸纳能力较强
对高校毕业生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行业整体水平,且随学历层次的增加而增大。对专科学历劳动者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由2004年的1.47下降至2012年的0.75,对该群体的就业吸纳能力逐年增强;对本科学历劳动者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逐渐减小且趋近于1,说明其对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吸纳能力不断优化;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始终在2以上,表现为对该群体的就业吸纳作用相对较弱。
(2)生产业行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且波动幅度较大,说明该行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相对较小
但与其他行业相反,该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趋近于1且表现平稳,另外,该值随学历层次的提高而下降,这说明该行业对高学历群体的就业吸纳能力高于行业总体水平且相对稳定。
(3)社会服务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小于0.80,说明其在各行业中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最强
该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较为稳定在0.40以下,且随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减小,说明社会服务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吸纳能力高于行业整体水平,且对各学历层次的就业吸纳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
(三)各产业部门的人才就业弹性
要分析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人才需求的“供需”匹配状况,应细化产业(行业)的人才需求度量指标,鹿立[8]指出,产业(行业)人才就业弹性系数反映了各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程度,系数愈高,反映其对人才的吸纳能力及需求程度愈高。本文拟采用产业(行业)人才就业弹性系数来研究高校毕业生的供给结构与产业人才的配置效益问题。
1.第一产业的人才就业弹性
由表7可知,整体上中国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处于震荡下跌趋势,HP滤波分解结果表明,趋势项的值不断减小,说明该产业对就业的拉动效应逐渐减弱,甚至出现负值即产生就业排挤现象。
第一产业对专科和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拉动作用优于其对全体劳动力的影响。除个别年份外,中国第一产业对专科和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均为正值,HP滤波的分解结果表明,中国第一产业对专科和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系数在长期由负转正且不断增大,甚至趋势值大于1的情况,这说明中国第一产业对专科和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拉动效应逐渐增强且变得富有弹性。第一产业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系数变动幅度较大。HP滤波分解结果表明,趋势项曲线的斜率十分平缓,且长期就业弹性的估计值小于1,这说明在长期,中国第一产业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的就业拉动作用缺乏弹性。
2.第二产业的人才就业弹性
(1)工业的人才就业弹性
工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在-1和0之间,说明工业行业对全体劳动者的就业具有微弱的排挤效应。HP滤波分解中,趋势项由正转负,说明工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在长期不断减弱且表现出排挤效应。
工业对专科和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拉动作用优于其对全体劳动力的拉动。除个别年份外,工业对专科和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均为正值且从2009年开始大于1,变得富有弹性。HP滤波的分解结果表明,在长期工业对专科和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系数不断增加且出现大于1的情况,这说明在长期工业对专科和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且变得富有弹性。
工业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波动较大,HP滤波分解结果表明,趋势项的值大于1且缓慢增加,这说明在长期工业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吸纳作用较为稳定且是富有弹性。
(2)建筑业的人才就业弹性
建筑业的就业弹性系数普遍小于1,说明该行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较弱。HP滤波分解中趋势项的值平稳增加但小于1,说明在长期建筑业对就业的吸纳效应微弱增加且对就业的影响缺乏弹性。
建筑业对专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震荡增加,HP滤波分解中趋势项逐年增大由负转正且大于1,这说明建筑业对专科人才的就业效应由排挤逐渐转化为拉动,进而变得富有弹性。
建筑业对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基本上是逐年增大的,从2007年开始就业弹性大于0,2009年开始大于1而变得富有弹性。HP滤波的分解中,趋势项逐渐增大且增速较快,这说明建筑业对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拉动作用逐渐增大且富有弹性。
建筑业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波动较大,HP滤波分解结果表明,其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在长期逐渐增大且增速较快,这说明建筑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大且富有弹性。
3.第三产业的人才就业弹性
(1)流通业的人才就业弹性
流通业的就业弹性震荡上涨且小于1,说明该行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比较微弱。HP滤波的分解中趋势项由负转正但远小于1,说明在长期流通业对全体劳动者的就业拉动作用微弱。
流通业对专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基本接近或大于1,说明该行业对专科劳动者的就业拉动效应较强。HP滤波分解中趋势项趋近于1,说明长期就业吸纳能力较强且稳定。
流通业对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基本大于专科学历劳动者,HP滤波分解中趋势项缓慢减小,这说明该行业对本科学历劳动者的长期就业拉动作用逐渐减弱。
流通业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的就业拉动作用不断减弱。HP滤波分解中趋势项不断减小且小于1,说明该行业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的长期就业拉动作用将由富有弹性转变为缺乏弹性。
(2)生产业的人才就业弹性
生产业的就业弹性震荡增加且基本小于1,说明该行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较弱。HP滤波分解中趋势项由负转正并大于1,说明该行业对就业的长期拉动作用将逐年增大并富有弹性。
生产业对专科和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拉动作用与行业整体水平相近,其对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拉动效应略高于专科学历劳动者。
生产业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系数波动较大。HP滤波分解中趋势项不断增加并在某一时点大于1,说明该行业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长期就业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且富有弹性。
(3)社会服务业的人才就业弹性
社会服务业的就业弹性系数逐年增加但小于1,说明该行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缺乏弹性。HP滤波分解中趋势项不断增加且由负转正,说明在长期社会服务业对就业由排挤转变为拉动。
社会服务业对专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吸纳作用高于行业整体水平,其变动趋势及HP滤波分解结果与行业整体水平基本一致。
社会服务业对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吸纳效应高于其对专科学历劳动者的吸纳作用,但也缺乏弹性。HP滤波分解中趋势项由负转正且大于1,说明该行业对本科学历劳动者的长期就业拉动效应不断增强且富有弹性。
社会服务业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较大且存在一定波动。HP滤波分解中趋势项平缓下降且大于1,说明该行业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长期就业的拉动作用效应富有弹性且缓慢减弱。
四、结 论
(一)经济总量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本文基于奥肯定律分析总量经济增长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拉动作用,结果发现,中国1998―2013年经济增长与高校毕业生失业率没有得到任何一种形式奥肯定律的验证,说明中国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高校毕业生失业率的降低,奥肯定律“失灵”。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一国宏观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一般来说就业水平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增大进而带动就业率增加;而经济增速放缓将导致劳动力市场需求量相对减少进而引起就业率降低[15]。但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仅仅是拉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13],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及经济增长方式[7]。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令世界惊叹[16],但由于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主要以发展资本密集型重工业及扩大投资的方式来驱动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引致很多就业需求,故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有限。
(二)各产业部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吸纳效应存在很大差异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群体在各行业的分布结构,以及各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指标,发现各产业部门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第一产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吸纳能力最弱,2012年在该领域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占比不足1%且随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减少。第一产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拉动作用有限,甚至出现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排挤”效应。HP滤波分解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对专科和本科学历劳动者长期就业拉动效应不断增强且富有弹性,而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长期就业拉动效应并不明显。
其次,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吸纳能力明显高于第一产业,2012年在该行业就业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劳动者分别占13.30%、16.50%和17.20%。工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吸纳作用不断增加且富有弹性,对专科人才的就业拉动作用明显高于本科和研究生;高校毕业生在建筑业就业的人数仅多于第一产业,当前其对各学历层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吸纳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专科、本科、研究生,而在长期该行业对各学历层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拉动效应将与当前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