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6 18:13:33
序论:在您撰写苦乐年华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
生活是一根线
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
生活是一条路
怎能没有坑坑洼洼
生活是一杯酒
饱含着人生酸甜苦
生活像七彩缎
那也是一幅难描的画
生活是一片霞
却又常把那寒风苦雨洒
生活是一条藤
总结着几颗苦涩的瓜
----题记
黑暗笼罩着大地,天空中乌云密布,月儿也偷偷地躲到乌云后,只留我孤单地坐在书桌旁。
我咬着笔头,脑袋歪向一边,眼睛直楞楞地盯着一摞摞堆得像小山,“唉!”我长叹一声,我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有作业?我不明白,学校为什么要留自己?我不明白……真苦啊!
算了,不想这么多了,我强打起精神写起作业来,这是一声轻轻的推门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妈妈,妈妈捧着一杯冒者热气的咖啡,边走边用嘴吹着,满眼疼惜的对我说:“喝点咖啡吧!提提精神,小心烫……”
我望着那冒着热气的咖,心中有一种莫名的酸楚,捧起咖啡喝上一大口,暖意瞬间融入全身,从嘴向下蔓延,咖啡真苦啊!加入一勺白糖,细细品位一下,立刻甜了许多。
品着品着,我仿佛品味到了自己的人生。没错,人生正像一杯咖啡,有苦有甜,学习是苦,收获是甜,古人所谓的:“苦尽甘来”不就是在告诉我们只有先苦才有甜,苦苦甜甜,点缀着我们的青春年华。何况生活中有那么多爱我的人,比如妈妈。妈妈每天不辞辛苦,他总是在我害怕时给我勇气,在我失败时给我鼓励,在我劳累时端来一杯温暖的咖啡……
我家的南边,有一片不太规则的南窑塘,约有三四十亩大小。不知从什么年代起,村里在此处建窑烧砖,就地挖土,逐渐掘成一大块可观的低洼地。雨水日积月累,形成全村最大的清水塘。即使在干旱冬季,塘边儿水位骤降,南窑塘的西南角,仍有一带深水域,凝结着一层薄薄的冰片儿。南窑塘名扬乡里。
南窑塘给故乡带来的欢乐,决不仅仅限于夏季。它犹如一个聚宝盆,对钟情于劳作的人来说,清水塘会毫不吝啬地奉献出它的宝藏。秋末冬初,落叶潇潇,在一派朔风肃杀中,荷叶儿残败凋零,芦花儿被风吹散,蒲条儿东歪西倒,水鸟也已迁徙。随着农闲的到来,塘边儿陆续多了挖藕人。
在泥塘里挖藕,本是一道讲究的工艺。懒汉永远不会精于此道。关键在于,掏了力气,能否会有所收获,这也是对自己判断力和灵性的一种验证。冬季的塘边儿早已是一片狼藉,莲杆儿不见,下铁锹时往往没有目标可鉴。有时挖了半天,累得通身汗,依然寻觅不到一星半点的藕边儿。泥塘里的芦根、杂草等,硬拉软扯,像搅拌在混凝土里的钢丝一样,使铁锹不能灵活自如。连换几个地方,弄得泥浆沾身,只得哀叹运气不佳,苦笑作罢。所以,明知塘有藕,不愿下泥池的大有人在。
我的五伯父则不然。他骨瘦如茎,颀长的身子略佝偻些。在塘边儿走动时,他喜欢把铁锹横在身后,用两只胳膊弯紧,那姿势显得很潇洒。当那双微眯的小眼睛睁开时,亮幽幽的,精气神很足。溜着溜着待他把铁锹向下一插,莲藕似乎就聚集在箩筐大的泥坑中了。哪怕是别人挖剩的闲坑,五伯也能挖出大藕来。我常去看五伯挖藕,以为那是一种享受,高明的魔术师,也不过有此本领,何况五伯是真功夫。他横背着铁锹在前面走,我提着小箩筐,在后面晃悠悠地向塘边儿去,无异于师徒俩。五伯虽然不爱指点,久了,我也看出些挖藕的诀窍。五伯挖藕非常注意寻找所谓“藕窝”,坑里只有一二挂藕,或者藕太小,费劲而划不来。讲究站位,两脚绝不能乱晃动,否则泥浆四溢,随挖随淤,老挖不成一个完整的“坑”。锹锹下去,都要利索,不能拖泥带水,不能太零碎。见了藕最忌轻易下手动它,一则易弄断,二则手上沾泥,无法抓锹。
无论多么复杂的藕层,五伯差不多都不用手刨,而用锹一条条剔拨出来。我曾学到一招半式,虽不算真传,也足够旁人羡慕了。
一年初冬,连刮几天干风,有一片凸起的塘面露底了。我大约十岁出头吧,还是有些力气的。也算是第一次踏入距塘边儿稍远的纵深处挖藕。那天如有神助,往日的疲倦感一扫而光。我像五伯那样,审时度势般地选好角度,抖动了铁锹。这是一片过去尚未开发过的处女地,泥浆下呈沙质状,锹头无遮无拦。我在泥塘中,硬铲出一条通道,惊讶地发现藕层居然会排列得那么协调完美。一挂挂裸的嫩藕被我揪出示众了。塘边儿逐渐增多的观众喝彩起来,我的情绪沸腾到极点。多少年来,我也能清晰地回忆起那个富有创意的下午。塘边的汉子们眼热,忍不住也下塘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那一大片泥塘中,谁也无法再挖到叠现的“藕窝”。直到父亲收工归来,在塘边呼喊我回家吃饭时,我才感到饥饿和疲惫。
堆成小山似的莲藕,足有六七十斤重。要知道,那时一斤萝卜才卖二分钱,像这样上好的莲藕,拉到四十里开外的新乡菜市场,一斤可卖三角钱。半天时间,我的劳动价值为二十元,比我父亲在田里辛苦一个月还挣得多!对于穷人家来说,这预算简直是个辉煌的天文数字。晚饭后,母亲细心地用针线穿透着我满手的血泡,抚摸着我稚嫩的肩膀,泪流双颊。
掌灯时分,来了几位新乡的知青,缠着父亲说,队长大叔,这藕让我们几个过节带回家吧,怎么样,每斤算一角钱,年终分红扣除。父亲的喉节滚动几下,硬生生把拒绝的话咽了回去,挥了挥手说,拿去吧,塘里还有,我再让洲儿去挖。知青走后,母亲几乎把父亲吵得无地自容,一会儿,从未对我怜悯过的父亲,竟给我掖了掖被子,用关切的语调说,累吧,明早让你妈给你煮个鸡蛋吃。算是对我少年时期的最高奖赏。
带着脚镣的童年
1967年,陈小春在广东省惠阳县出生。他的爸爸是建筑工地的一名工人,做一天工算一天工钱。遇上下雨天,工地不开工,也就没有收入了。小春小时候有点调皮,所以每当爸爸到工地工作,妈妈要出去干活时,没读过书的妈妈担心他会跑出去玩,被大孩子们教坏,就用脚镣把他铐在桌脚旁。这样的童年,也许在别人看来,就像“受虐儿”的经历,可回忆起这段童年时光来,小春说这是父母对他的爱,只是爱的方式和别人不太一样罢了。
由于家庭贫困,13岁那年,小春就辍学了。此后,他开始给一些缺少劳力的农家打短工,每天帮别人插秧、种田、割稻。营养不良加上日光曝(pù)晒,好几次他都晕倒在田地里。就是这样,小春也总是想着法子让自己乐,让周围的人同乐。
生活是最严肃的老师
1980年,小春随爸爸妈妈来到香港。初到香港,生活的艰难是大家始料不及的。全家人都挤在贫民窟的三间笼屋里。每到晚上,各种声响和气味,搅得小春难以入睡。这时,他的心底就会萌生出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一定要出人头地,让全家人住上大房子!
小春决定出去找工作。可是, 15岁的他,身高却只有140厘米,面黄肌瘦,根本没人愿意雇他。无奈之下,小春只好到父亲干活的工地打零工。因为年纪小又很懂事,工友们都很照顾他,只留些像量标线、传空桶之类的轻松活给他干。但不论干什么,小春都特别卖力。
后来,一有空他就跑到装潢队去看人家干活,时不时也给人家打打下手。很快,聪明的小春便学会了铺木地板。一天,装潢队的头儿对他说:“春仔,要不你就到我们队来打工吧,我每月给你300港币!”小春兴奋极了,要知道,多了几百港币,他们就可以租一间正规的小房子了。可是,不到半日,他的双手就扎满了细小的木刺。晚上回到家,母亲就在灯下,小心地用绣花针帮他把木刺一根根挑出来。母亲一边挑一边落泪。第一笔工钱到手后,小春就租了一间小屋,让家人搬出了笼屋。
4个月后,大楼的装潢任务完成了,小春失业了。
得找份工作来帮助父母撑起这个家。那一年,16岁的小春告别了父母,独自一人来到了铜锣湾,在一家大排档打工。小春每天几乎要工作16个小时,切菜、洗碗和拖地样样苦活脏活都得干。
后来,因为一个客人无理取闹,找小春麻烦,老板却为了拉拢顾客当众羞辱他,年少气盛的他,顶撞了老板,卷铺盖走人了。当晚他露宿街头,饿得整夜难眠。
第二天开始,小春又奔波在香港街头。身无分文的他,流落异乡的感觉就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后来,几经辗转后,小春在湾仔的一家规模颇大的理发店里找了一份零工。
理发店的老板是个女人,大伙都叫她蓝姨。蓝姨人不坏,但是特别爱骂人。初来乍到的小春经常无缘无故地被挨骂。有时候,气得他跑到厕所里扇自己的耳光,然后坐在厕所的地上哭。小春很勤快,头脑又灵活,发型师很喜欢他,常传他一些基本的理发知识和技巧。后来,蓝姨忙不过来的时候就让他去给客人理发。这样,小春每月就能多挣点钱,给家里一点补贴了。
在理发店一干就是两年,小春已从一个瘦弱的少年长成了一个健壮的青年。他也开始懂得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了。
命运的转机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来理发的客人随口对他说,下午要去应试香港无线电视台的舞蹈艺员。小春顿时也来了兴趣,因为他从小就喜欢跳舞。他打听了时间地点,当天便赶去参加考试。意想不到的是,评委居然看中了他灵活的动作和酷酷的长相,当场录取了他。舞蹈艺员每月可拿700港币的酬劳,这可是一笔大收入呀!他的吃苦耐劳受到了教练的赏识,也遭到了同事的嫉妒。大家都嘲笑他是土包子。小春根本不理会,他坚信: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
两个月后,小春作为优秀学员和几个同事一起被推荐给了著名歌手谭永麟做演唱会伴舞。排练的时候,谭永麟注意到小春的动作十分协调,就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他说:“你跳得不错,加油啊!”小春开心得手足无措。后来,他又给林忆莲等多位歌星做伴舞,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七年。
直到1992年,小春在林忆莲演唱会的庆功酒会上,唱了一曲谭永麟的《水中花》,让所有人震惊了。星工厂的老板许愿找到他,建议他加入“风火海”组合,于是,小春与朱永棠和谢天华的三人组合“风火海”迅速与星工厂签了约。1994年,小春在电影《晚九朝五》中出演2号人物,荣获了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奖和最佳男配角奖。后来在风靡港台和大陆的电影《古惑仔》中,小春饰演的“山鸡”比郑伊健饰演的“陈浩南”更受好评。这使陈小春名声大震。之后他又拍了很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同时又出了多张专辑。
1960年10月,我们一行40人从库尔勒地区亚特玛斯林场调到米兰镇三十六团(当时叫地方国营米兰农场)。汽车在路上走了3天时间。到米兰后,我们步行到团副业连报到,一路上都是沙包,没有路可走。
副业连没有住房,大家就各自在红柳多的背风处找地方宿营。休整了一两天,我们便投入到垦荒工作中。当时劳动强度大,我们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由于任务重、时间紧,大家全部吃食堂。每人每顿半斤连麸面馍和水煮老南瓜汤、西葫芦汤,没有油水。由于都是20岁左右、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人总感到饿得快。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农场二队的张殿清、朱明正这两个20多岁的小伙子,饥饿难忍,因误食了一种形似黄豆芽的野菜后腹痛、嘴唇乌紫,被送到团卫生队后,因医疗条件差,时间不长就先后死亡了。这件事震惊全团。尽管如此,大家仍比着干,干劲十足。
米兰地区的风沙大,在外住到秋末便没法再住了。团里安排我们到雷达站(现民族新村)的四五间旧房子里居住。终于住进了能遮风避雨的房子,尽管破旧,大家还是很高兴。由于都是“单干户”,十来个人挤在一间房子里打地铺。没有打火墙,取暖就靠毛炉。毛炉就是用土坯贴墙面左右各砌50厘米高、上面呈三角形、依靠简易的烟道排烟的壁炉。前面是敞口的,加柴火取暖很方便,就是不能烧水。
第二年开春,青黄不接之际,我们一部分人开始打荒,一部分人被安排到戈壁滩收集玛璜柴上一团团的梭梭籽作为口粮。收回的梭梭籽放入大盆经浸泡脱碱后与连麸面掺在一起,蒸出的馍馍一坨一坨的不成形。后来,农场开始种玉米,食堂菜地里适时多种了点小白菜、萝卜调剂生活,仍以种植西葫芦、南瓜为主。夏天,伙食有了变化,每人每顿可打到半碗菜。尽管蔬菜品种少、不是天天有,毕竟吃到了青菜,换了口味。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年轻人没有不想家的。很多人思想波动很大,有实在吃不了苦,干了一年半载打退堂鼓的;也有结伴开小差,因断水缺粮,没走出米兰地界就被营救回来的。
在艰苦的条件下,文化娱乐活动很少。吃过晚饭后,大家便围着毛炉聊天吹牛,讲故事说笑话,也很有乐趣。虽说物质条件差,生活单调,但大家在一起无忧无虑,人与人之间关系也单纯。
兼职做老板权当作娱乐
华灯初放,在新闸路胶州路附近的一家便利店内,电脑公司的业务主管章先生正与店里的两位员工拉家常。原来章先生就是这家便利店的老板。
面对记者的采访,章先生坦言自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从外贸专业毕业后,在一家外贸公司干了不久,便跳槽去经营家电、百货等,前些年加入到了最热门的电脑软件行业,对这个极具挑战性的行业,他非常投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感到要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花了5万元加盟费,开了一家便利店,一开始感觉很新鲜。他形容对小小便利店的感觉如同自己新生的婴儿,而他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为了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他甚至辞掉了电脑公司部门主管的职务。
然而干了不久,简单而又花费很大劳动力和时间的工作。让他这位抱负很大的年轻人感到用武之地实在太小,于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制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并聘请了两位工作人员,一位管财务、一位管门店,自己便又应聘一家外资it公司,当起了白领。
做完了正职后,他往往利用休息曰或晚上去看一下店,与两位员工进行沟通,还设计许多促销方案,如做一些卡子,设置计分制等来吸引客户。
他说等到时机成熟,就将这些方案付诸行动,虽然这家小便利店目前还未盈利,但他还是很乐观地告诉记者:“权当是一种娱乐和锻炼”。正职副职齐头并进
从小喜欢汽车的小林毕业后,先后在两家汽车销售公司负责销售,对各种国产、进口车了如指掌,开一间汽车美容店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他分析自己有两点优势:一是直接接触客户,每一个买车的客户都是他自己店的潜在客户,在卖车的同时就可以顺便对客户宣传一下自己的汽车美容服务。二是因为工作的关系,自己对汽车美容保养品的一些进货渠道和行情比较了解。
在阂行区找到了一家合适的店面,先期投资7万多元将店开了起来。店开张后,小林作为某大型汽车营销公司销售的优势开始显现。新店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客源,而小林手头恰恰具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小林印制了宣传页,给从前相关客户每人寄去~张,并声明可以打折优惠。而平日里,只要是带客人试车,他总会适时告诉客人,自己的朋友开着一间汽车美容店,如果决定买车,马上就可以带着客人去包装一下新坐骑,这样就为小店直接带来了生意。头脑活络的小林会根据客人的需要,帮着客人做些简单设计,在价格和服务上又给予一定的优惠,这样客人就成了固定客户。
最妙的是,在销售指标快达到一定额度时,小林便将提供汽车美容服务作为和同行竞争的有力武器――“如果你从我这里买车,我可以为你免费做汽车打蜡。”小林算得很清楚,虽然自己的店这边可能有损失,可是,正职这边的任务就完成了,公司的销售提成有不同的额度,上一个台阶收益就大不同。反正都是自己的口袋,不管是左口袋还是右口袋。只要能赚钱就行。
为了正职,不得不关店
“开店和自己的工作原来很难平衡,不是空闲时间多就可以解决的。”这是做记者的陈先生的感叹。
陈先生和李先生合伙开的咖啡馆刚刚关门。陈先生原是一名记者,李先生是一位作家,他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在采访中。他们认识了很多创业者,创业者的成功经历引发了他俩的创业冲动,决定合开一家咖啡店。在经营中,他俩创造了一些新的服务模式,如客人可随时上网;如果客人临时碰上一些需要记下来的事情,每张桌上有现成的纸、笔;座位边有呼叫系统,服务人员随叫随到;续杯的咖啡仍是原汁原味。可是开业不久,问题就出现了。首先是对咖啡经营知识的匮乏,如进货,由于没有经验,他们不知道进的货已经过了几手,进货成本居高不下,一年经营下来,所得利润还不如将这家店面出租的回报多。另外,很多事情不是空闲时间多就可以解决的,开店要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和不同的人周旋使他们感到非常疲惫,朋友们到店里捧场,这原是件好事。也乐得奉陪,但一些朋友常在午夜时分光顾咖啡店,也非得让他们赶到店里一聚。人的精力有限,时间一长,大大影响了白天的采访工作和写作时间。他们不想再这样疲劳作战,只好咬咬牙,关门了事。
山东省__市新一期的《中国审计》如期而至,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拜读了审计署济南特派办陈相杰老师的文章----《审计人的苦乐年华》。
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煽情的句子,以一首老歌开场,以自己的成长历程为线索,把与审计的缘分、工作中的艰苦、家人的支持和自己的执着娓娓道来。
我也是一名审计人,要说感悟,与特派办比起来,我们是多么庆幸自己能在家乡工作。虽然收入有限,但能在亲人身边互相依靠,过着朝九晚五、早出晚归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我曾有幸参加了一次全国性的审计项目,在外长达两个月,体验了一把双城生活的苦与乐。每天晚上给家里打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总是说家里很好,不用担心。孩子幼嫩的声音想起,几次热泪盈眶。就这样过了两个月,回到家,见到孩子,发现她又长高了许多。一份亏欠盈满心头,多贵的礼物都不及一个拥抱,孩子抱着我久久不愿放开,一个劲的问:“妈妈你还走吗?”一句话问得我心头一阵酸涩 ……
对于审计署特派办的审计人员来说,家与宾馆的和谐统一是多么无奈,节日也变得可有可无。常年出差在外,经常通宵熬夜,这些都是别人无法想象和体会的。就是这份对审计的执着和热爱铸就了审计人的不怕苦、不怕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雷锋不用常挂在嘴边,许许多多的审计人,默默奉献着平凡的青春。从春华到秋实,从日出到夕下。电脑是最亲密的伙伴,数字是最关心的朋友,一条条线索、一份份证据、一个个铁案都要一分一秒的付出,常年累月的坚持。他们甘于平凡,默默付出,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他们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服从工作的需要和组织的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新一代的审计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已经把自己的理想甚至生命,溶入党和人民事业的整体之中,“自己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