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矿业工程范文

时间:2022-07-04 04:30:52

序论:在您撰写矿业工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矿业工程

第1篇

英文名称:Mining Engineering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冶金建设集团鞍山冶金设计研究总院

出版周期:

出版地址:

种:

本:

国际刊号:1671-8550

国内刊号:21-1478/TD

邮发代号:8-38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200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第2篇

英文名称:Mineral Angineering Research

主管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湘潭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4-1493

国内刊号:43-1493/TD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3篇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2-4]1.行业因素采矿行业自从走出了20世纪90年代的低迷之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所需采矿行业的支撑越来越大,再加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矿石价格与国外接轨,从而带动了国内采矿相关行业的发展。由于采矿行业在现阶段所具有的高收益吸引了大批非本专业的学生,跨专业报考矿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学生自身因素放弃本科学习了四年的专业,换到另一个不是很了解的专业,大部分学生做这个决定都是需要勇气的。就学生自身来说的原因可能是:(1)对自己的本专业失去兴趣。有些学生在升入大学时就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或者在本科时期没有学好本专业,对自己原来所从事的专业失去信心,不感兴趣,心理上希望能换个专业。(2)担心就业率。由于矿业工程领域所需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较大,所以,相关的采矿、安全甚至选矿专业的就业率都能得到保证。然而,一些竞争比较激烈的工科专业,或者是就业率本身就不高的基础学科专业或者文科类专业学生过分担心自己本专业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从而在考研时选择了矿业工程专业。(3)家庭影响。矿业企业系统的子弟,为了毕业后能够顺利回家乡工作,或者为了将来自己的事业能发展得更好,由于在高考时并没有考虑那么长远,就会在考研时选择对他们将来发展更有利的专业。这部分人从小就对采矿行业耳濡目染,对这个行业也并不陌生。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放弃原有专业选择矿业工程这个专业并不困难。学生自身因素是出现大量矿业工程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最重要原因,大部分学生除了受矿业工程专业的外在利好影响外,还都是基于自身的情况对于现实的一种选择。3.学校因素受矿业工程领域毕业生毕业后的工作环境以及人们传统观念的影响,矿业工程相关专业对我国来说仍然是冷门专业。但是,这不妨碍原有的几所煤炭部所属院校在他们本校所拥有的报考热度。这些院校大部分在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并且这些学校的前身大部分都是矿院,矿业类相关专业在他们所在院校开设时间较长,技术力量雄厚。因此,矿业类专业一直受到他们所在院校师生的尊敬,考研时跨专业考取他们本校最好的专业也就不足为奇。由于这些院校报考矿业类相关专业的生源太多,本校所拥有的招生指标远远不能满足考生要求,因此,这也就间接带动了其他开设有矿业工程硕士点院校的招生工作。在一定时期内,学校因素导致学生热衷于跨考矿业工程类硕士研究生,这个现象还会一直存在。其实,考生们放弃了自己原有的专业而报考有一定风险的矿业工程类专业,原因肯定不止以上几点,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也是综合的。

二、培养过程出现的问题

矿业工程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由于来自不同的专业,每个人的知识背景和文化结构也都不尽相同。导师在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复杂多样的。[5-7]1.专业基础良莠不齐对于跨考矿业工程的硕士研究生原有专业基础不同,对于学习矿业工程所具备的专业基础也有所差别。如有些学生在很早就准备跨考,本科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对矿业工程相关知识的储备;或者一些学生读的是跟矿业工程相近的地质等专业,他们原本学习的内容就跟矿业工程的知识有所交叉;而有些矿业类院校则把一些矿业类基础课程添加到部分工科基础课程中。上述现象决定了学院和导师所面临的学生专业基础是参差不齐的,给基础教学和培养方案造成困扰。2.学习过程过于浮躁跨专业的学生由于没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在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夯实自己的矿业类基础知识储备。然而,很多学生对此不以为然,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自身没有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就急于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这样往往使得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结合到科研活动中,造成对学生的事业长远发展不利的局面。3.前途悲观失望心理大部分学生作出跨专业的选择都是根据自身情况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选择。但是,跟风报考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在一些矿业工程专业热门院校之中。由于在考试之前并没有对这个专业进行充分的了解,只是为了逃避原有的本专业仓促作出的选择。又因为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大部分需要到艰苦行业、艰苦地方去工作,煤矿事故时有发生,无形之中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压力,使他们不能安心学习,患得患失,过于担心自己的事业和前途,而表现得忧心忡忡。实际上,由于每个学生情况的不同,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发现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观察、交流才能作出判断。并且在不同时期,遇到的问题也会是不同的。

三、跨专业培养措施

跨专业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虽不尽相同,只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跨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还是很有帮助的。1.补充专业基础知识研究生往往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导师可以根据学生选择的研究方向和其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情况,由导师和学生共同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方案。学生应定期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的进展,在必要的情况下导师再加以指导。跨专业研究生补充专业基础知识应遵循的原则应该是:首先要持之以恒,不怕麻烦;其次是要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计划;最后是要想办法提高学习效率。只有长期坚持这三项原则,拥有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之后,研究生才能更顺利地进行科研工作。2.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跨专业研究生由于对行业动态不够了解,选择研究方向会不知所措。导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能够顺利实现。研究生管理部门也要制订相应的指导跨专业研究生导师须知,以确保研究生培养的落实。3.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研究生由于在本科时期很少接触科学研究工作,而对矿业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在科研上存在不小的差距。这方面就需要导师的耐心指导,循循善诱,也需要学生自己在基础知识的储备上勤奋努力。跨专业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建议采取的原则是“从基础工作做起,边干边学,将专业知识与科研实践有机结合,努力培养科研思维能力,重在形成科研思路”。同时,鉴于矿业工程专业的特殊性,矿业工程研究生学习的知识不应该只停留在书本或者是实验室,而应该在导师的带领下多看看实践现场是什么样的,那样才不至于纸上谈兵,也能增长见识。在导师的带领下,制订正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依靠学生的自学能力,补充好应有的专业基础知识,积极参加科研和实践活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会收到应有的效果,以期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能够实现。

四、结语

第4篇

1.1按照三违的职工职务分类,见(图2)在图中班队长三违比例占24.5%,可见对班队长更要加强管理和教育,班队长三违不仅危害自己,甚至违章指挥,造成群死群伤的后果,更要加以禁止和杜绝。矿业公司班队长素质参层不齐,且更换频繁,在各个项目部选拔任用上要把好关口。公司将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班队长管理的实施办法》的文件执行。1.2按照三违原因的分类,见(图3)其中三违原因占前三名是耙矸机操作不规范、绞车使用不当和喷浆机使用不规范方面上,经过多年的管理,职工大多认识到迎头的危险性,所以都比较重视,出事故率较少,反而在后面辅助工作的,在使用机电设备上漫不经心,随意操作导致三违现象不断,2012年集团公司因机电事故导致死亡4人,而我们公司也因电机车事故死亡1人,可见加强对机电设备的使用维护势作规程和完好标准。

2三违心理分析

通过以上三违现象的分析,并通过谈话了解到职工三违有以下几种心理:侥幸心理:有一部分人在几次违章未发生事故后,慢慢滋生了侥幸心理,混淆了几次违章未发生事故的偶然性和长期违章迟早要发生事故的必然性。便捷心理:嫌麻烦、图省事、追收益,总想以最小的代价换得最大的收效,有意无意地降低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和运行设备的可靠性,尤其是在生产任务紧迫和眼前既得利益的诱惑下,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从众心理:别人做了没事,我福大命大造化大,肯定更没事,不能被别人小看。尤其在安全秩序不好、管理混乱的场所,这种心理像瘟疫一样,严重威胁企业的安全生产。逆反心理:在人与人关系紧张的时候,常常产生这种心理。把同事的善意提示置之脑后,把领导的管理要求当作废话,气大于理,顶风而上,置安全规程于不顾,以致酿成事故,追悔莫及。每种心理就是一起事故苗头,每种苗头都可能引发一些安全事故,一起安全事故都会给职工以及职工家庭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而这些伤害通过我们积极努力是可以避免的。

3如何杜绝三违

第5篇

1.1学生就业期望与劳动力市场不符,研究生自身定位和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研究生自身的定位是科研型人才,所以期望到研究所或大中专院校工作,但这两种岗位的需求很小,大部分的研究生还是要去煤矿及其相关单位。

1.2师生交流不充分,研究生没有充分发挥其科研人员的作用

由于之前说的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研究生与导师见面次数少,导师直接指导的时间少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年级研究生主要在学校的安排下学习课程,其他时间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部分学生在校自己学习。研究生作为科研的预备军,这部分人力资源显然被闲置了。以上这些问题说明我们的研究生培养还存在很大改进的空间。本文以西安科技大学这所工科院校为例,试分析工科院校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办法。

2.矿业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

2.1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决定了培养单位的培养模式

目前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本科生培养的目标是了解知识,掌握知识。研究生则要进一步理解、掌握并运用知识,要知道知识从哪里来,怎么用。博士研究生则要掌握知识,创造知识。要知道知识的缺陷在哪里,怎么样改造和创新。所以,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就是要学生能够掌握专业领域内的相关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当然,每一所高校都有其独特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所以,学校又要发展其特色,学科特色要鲜明,这一点在其研究生培养中也有其要处处体现。尤其工科的研究生,其知识运用应该要很强,培养过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

2.2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学校都是教学型,或者教学研究型大学,这些学校的教学的重心是本科教育。自1998年扩招以来,本科教育逐渐变成一种规模型的,流水线式的教育。从学生的课程教学,到实践都是批量进行,有教务处这一组织机构来统一安排,二级学院及学校的其他部门都配合教务处的教学活动安排工作。这种培养模式适合批量产的本科生,但是并不适合强调个性化的研究生。但是大部分学校仍旧沿用本科的模式,成立研究生院(部)来行使类似本科教务处的职责,安排研究生的培养环节。为了统一管理的方便,学生都是按照学制的安排,三年毕业。实际上,中间可以压缩的时间很多。从国外高校的管理经验看,由二级学院负责学生的管理,学校则进行统一的考核,这种模式更加能够体现各专业的特色且更加的灵活。学院内部,从我校的经验看,相近研究方向的导师往往结合成科研团队,研究生作为团队中的一份子,其日常的培养进程、科研、学习也实行团队统一管理。导师同时也要负责自己学生的学术进展等。这种方式较学校统一管理的模式更加的能够体现学科的特色,同时增加了管理层级,管理幅度更加合理,效率也更高。同时在这种模式下,研究生作为基层研究人员,也能更加快速的融入团队的科研工作中去,对增加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2.3课程教学改革

首先从课程的设置,目前工科院校硕士研究生公共课尤其英语课的学分过多。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研究生要求课程学分28,其中英语课占6,政治课占8,这极大的挤占了专业课的课时。因此,本文认为硕士研究生阶段,英语主要用于阅读外文文献和撰写外文论文,没有必要占用如此多的学分。其次,从课程的讲授方式看,公共课学校统一安排,专业课则由学生所在学院统一安排。从国外学校的教学经验看,例如牛津大学,研究生课程有三种,包括公共课,类似国内的专业基础课,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每周两课时。这种课堂教学主要是交流问题,而不是讲授课本。第二种课为小班课,以小班讨论为主。第三种课为导师课,上课人数只有1-3人,每周2次,学生每周要写两篇论文,在导师课上进行讨论。从促进学生科研能力和导师科研能力的角度,这种课程设置显然更加合理一些,我国的高校应该适当的改进现有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方式,课程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研究生的教育占用的教育资源很大,但这也是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特色,如果批量生产研究生,那么研究生的质量势必下降,学校的人才培养也将逐渐失去其特色。

3.结论

第6篇

高校专业实验室的改革可以从实验室建设理念、管理机制、管理手段与激励机制等多种途径进行。

1.1实验室建设理念

实验室建设理念是对实验室功能与作用的总体定位,是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指导思想。高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必须以专业为依托,发挥学科优势、培养专业人才、鼓励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需求,进而促进学科的繁荣。由此可看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是以专业为前提、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实现实验室与学科相互促进为目的的。因此,高校专业实验室必须根据学科特点以及学校特色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建设理念,从而指导自身改革与发展。

1.2实验室开放

前文提到高校专业实验室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其中部分是由传统的管理机制造成的。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内高校普遍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验教学,这造成实验教学投入不足、创新机制缺失、管理僵化,实验室每况愈下。2000年前后,国内高校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进行改革的探索与尝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实验室开放是一种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有效、合理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实验室开放,是指高校实验室在时间、空间、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学生全面开放,由学生自主选择并进行实验学习与研究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开放实验室可以通过整合教学实验资源,向全校、社会提供教学、实验以及科学研究服务,为学生提供参与科学研究与实践的途径。目前,实验室开放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是各高校专业实验室改革的方向。实验室开放有多种模式,根据开放程度将实验室开放分为全方位开放、预约开放、定时开放、阶段性开放,根据开放内容将实验室开放分为基础实验项目开放、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开放、自选实验项目开放、科研项目开放,根据开放对象实验室开放还可分为面向指定专业开放、面向全校开放、面向行业开放和面向社会开放。

1.3管理手段

高校专业实验室作为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承担着实验教学、人员培训、科研训练、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重功能,特别是随着设备投入、场地规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大,实验室的管理难度愈来愈大,传统的管理手段因其效率低下已很难适应,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应运而生。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管理平台,不但可以实现人、财、物的有效管理,还可以保障实验室的不间断开放,从而将实验室人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劳动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验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中。

1.4实验队伍建设

国内高校专业实验室人员主要包括实验教师、科研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其中实验教师、科研教师多由专业教师兼任,其工作重点不在实验室,因此实验室对他们的管理约束有限。实验室的运转主要依靠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及实验室管理人员。但实验技术人员、实验管理人员在各高校中多处境尴尬。一方面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实验队伍话语权有限,因此难以争取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高校聘用人员学历门槛高,而实验队伍待遇差,新引进人员多以实验室为跳板,这造成实验队伍极不稳定,人员数量日渐缩减,年龄结构整体偏大,学历层次不高,这又加剧了学校对实验系列的不满,这两者的相互作用造成了现今实验室的乱象。因此,高校专业实验室的改革必须解决人的问题,要能够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使人才带动实验室的发展。要解决人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人员待遇和发展空间问题,在这方面专业实验室相较基础实验室更有优势。专业实验室的优势在于“专业”,通过实验室开放与实验资源有偿使用,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与社会服务项目,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实验人员工作热情,提高实验室人员待遇,为实验人员发展提供空间,进而稳定实验队伍,吸引更多人才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室教学、科研和建设中来。

二、专业实验室改革实践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面向矿业工程领域建立的专业实验室,其前身可追述到1953年北京矿业学院的采矿模型室。中心发展至今已历60余年,期间也经历了多种困难,也面临了以上的各种问题,2000年前后中心开始进行改革,经过1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与经验。

2.1中心建设理念

矿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科下属的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和安全工程等国家特色专业与江苏省品牌专业,根据国家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顺应学科不断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立足煤炭工业,以矿山开采、安全保障、加工利用等高素质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为目标,整合多个专业实验教学资源,保障资源优化利用与共享,实现实验教学与科研互动。”的建设理念。这一建设理念明确了中心自身定位,指明了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方向。在这一理念指引下,经多年建设中心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绩:(1)基本建立了适应矿业大类一体化培养的“演示与验证实验、综合与设计实验、创新与前沿实验”三个层次,“理论教学、工程训练、创新活动”三大模块相互交叉、融合渗透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为煤炭工业培养了大批卓越工程师。(2)中心充分发挥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实现实验教学与科研互动,及时转化科研成果,建成了一批优质教学资源。(3)校企联合,创建了井下“实景”实验室、虚拟实验室、常规实验室一体化实验教学平台,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实验教学效果。

2.2实验室开放制度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根据自身特点、行业地位及影响力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开放制度。在实验教学方面,中心以学生专业培养为重点、以行业服务为己任,实现了本专业学生全方位开放、外专业学生基础实验开放的分级开放模式;在科学研究方面,中心全方位开放实验资源,要求教师以实验室为依托承担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任务,并组织、激励学生以实验室为依托参与各类实践大赛与学科竞赛;在开放时间方面,中心制定了科学研究实验、创新实验、综合实验的全天候开放,演示实验、验证实验的定时开放制度。通过实验室开放,中心每年面向全校10个学院17个专业,3630名全日制本科生开设矿业工程类实验课程,年实验人时数达34.8万,开出实验项目313项,实验开出率100%。近三年来,中心承担近百项科研项目,新增实验项目73项,自制教学仪器设备37台套,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6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3项,国家级奖励11项;先后有17个国家级、15个江苏省级、33个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在中心实施,有5000余名学生接受科研训练,学生参加全国、省级各类科技竞赛和创业活动,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22项,其他奖励89项,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12篇,学生330篇、申请专利407项。

2.3信息化管理平台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中心建设了高效、便捷的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包含:网络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虚拟、模拟实验操作平台,网络化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包括实验教学排课、学生分组、考勤、网络答疑、实验成果提交与审阅、实验资源管理等),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等。该信息化管理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1)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程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网上虚拟实验、网上提问、网上答疑、网上论坛、网上提交作业和报告、视频录像、资料下载、相关链接等。实验课程网页中的虚拟实验平台,使学生可随时随地完成实验。中心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全部上网,访问者可方便地访问网页,下载学习资源。

(2)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引入煤矿三维模型、现场录像、煤矿井下工艺过程和生产系统的虚拟动画、矿井虚拟现实系统等教学资源。解决了过去模型课程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教学和模型教学分离、教学时间紧张、学生分组不合理、教学效果不理想等方面的问题。

(3)实验资源的高效利用。网络化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与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优化了中心实验资源的配置与利用,保障了实验室开放制度的实施,实现了中心面向多专业、跨行业、多功能的分级开放,确保了实验资源不闲置、不浪费,充分发挥了其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成,实现了中心的信息化管理,使中心自身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有力的保障了实验教学,合理的调配了实验资源,为实验室开放创造了条件。

2.4队伍建设成果

高校实验队伍普遍存在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层次不高、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心一方面多方位筹措资金改善实验资源与环境,促进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提升自身地位与知名度;一方面靠优质的实验资源、宽松的学术氛围吸引高层次人才;一方面争取政策设立了包含正高、副高、中级职称的专职实验教师岗位,为人员发展提供空间;一方面靠优质的实验资源、高层次的实验队伍吸引科研项目、筹集科研经费并提供社会服务,利用科研与服务收入反补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增加实验队伍收入,达到稳定队伍的目的。由此形成一套完善的人才引进、培养、发展与稳定的良性运行机制,使实验室建设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经过多年建设中心形成了以工程院院士和国家教学名师为核心、省部级以上人才为骨干,教学科研经验丰富、骨干力量稳定的高水平实验队伍。现今中心共有人员69人,其中兼职13人。在专职56人中,拥有正高级职称27人、副高级职称20人,具有博士学历的人员达43人,人员平均年龄41.3岁。近三年,中心又新增具有博士学历的青年教师5人,5人晋升正高级职称、8人晋升副高级职称。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改革探索了10多年,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成绩,这些成绩得到了多方面的认可。在2009年中心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2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验收,验收专家组评价优秀。

三、结语

第7篇

关键词:矿业工程;实验课程;改革;计算机技术;实践创新;

作者简介:王少勇(1983—),男,山东烟台人,博士,工程师,主要从事采矿工程实验教学与管理。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不断发展,高校内部的矿业工程实验室也需要紧随矿业发展的新趋势,加大对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力度。高等学校的专业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其教学内容更贴近专业领域、紧跟学科发展[1]。相应的实验课程内容的改革在矿业工程方面也如火如荼,随着近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引发行业的创新发展,新型技术的介绍与推广将有助于采矿专业本科生更好地了解矿业发展新形势,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2]。北京科技大学近年来关注矿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在矿业工程实验课程中引入更多的技术热点,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改革的宝贵经验。

1矿业工程实验课设置

矿业工程实验室依托采矿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是“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和国内领先的研究方向。我校矿业工程除了在传统领域保持进步外,近年来也在膏体充填、溶浸采矿等领域持续投入。实验教学相比于理论教学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实验当中[3],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课程内容涵盖了我校优势专业,保证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可能性,确保了学习内容的系统化、多样化。

1.1通风实验

本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作业环境有害因素、通风风流流速、通风除尘系统运行检测方法、原理、仪器使用操作。具体实验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1.1风流点压力及压差的测定

了解压差计、皮托管的构造原理,熟悉使用皮托管、压差计测定实验风筒内风流的静压、动压、全压及压差的方法。全面理解抽出式、压入式通风过程中静压、动压及全压三种压力之间的关系。

1.1.2风流速度和速度场系数的测定

用风表测定点速、巷道内平均风速、实验风筒内风流某断面上速度场系数。

1.1.3通风机性能测定实验

通风系统使用一台离心式小型通风机,其进风口连接风筒,采用抽出式通风,即在风筒入口附近特定断面I上测出风流的相对静压,用此值换算风速和风机进口的动压,在风筒断面II上测出风速的相对静压,用以求算通风机的有效静压。

1.2特殊采矿技术实验

通过此实验帮助学生了解溶浸采矿新技术、新工艺,对溶浸采矿技术的基本方法、原理、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实验内容共分为两个部分:首先进行堆浸渗透性实验,了解堆浸工艺流程,学会测试矿堆的渗透性,了解浸出率、酸耗的测试方法。其次进行搅拌浸出实验,熟悉溶浸采矿实验室搅拌浸出实验的全过程,包括矿样处理和制备、天平的使用、溶浸液的配置、浸出液的分离、pH和En计的观察和使用等。

1.3金属矿产资源与开发技术实验

金属矿产资源与开发技术实验有助于新生了解矿业发展的新技术、新进展,初步掌握金属矿产资源开采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实验包括以下两方面。

1.3.1膏体充填实验系统认识

观察与描述膏体充填系统各组成部分,亲自制作膏体料浆,感受膏体的形态,并测试膏体的流动性指标。

1.3.2无轨运输设备模拟培训系统认识

认识无轨运输设备模拟培训系统构成,并上机操作无轨运输设备模拟培训系统。

1.4矿山地质学

通过矿床地质学、各类矿床主要特征、矿床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矿产勘查与矿山地质工作等内容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类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以及开发中的工程特征;掌握地下水基本知识和矿坑地下水的预测与防治方法;掌握地质勘查和矿山地质基本工作方法;能够读懂各种地质图件。

1.5散体动力学与放矿实验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了解松散矿岩体介质的物理力学特性,掌握矿石回收指标与采场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熟悉离散元颗粒流数值模拟软件建模和分析过程,从而能对崩落矿岩运动机理和规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实验课程体系实践与完善

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智能化采矿的战略需要,在实验课程中增加了很多计算机模拟课程,我校矿业工程在以下方面开设计算机模拟课程,具体包括:

2.1数字矿山技术实验

通过应用矿山专业软件,将采矿学基本理论与计算机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先进的矿山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使用Surpac、3DMine软件进行露天、地下矿的设计,学会并掌握地质数据库、地质模型、统计与地质统计、品位模型、露天采矿和地下采矿设计等内容。

2.2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实验

本实验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组成,掌握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熟悉尾矿库在线安全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从而能对矿山安全技术工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主要包括以下实验内容。

2.2.1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教学实验

开展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实地演练,分别模拟下井人员与地面控制人员,操作软件查看“井下人员”定位信息、下井考勤信息等。

2.2.2尾矿库监测数字化教学实验

了解尾矿库在线安全监测系统各组成部分,学会操作尾矿库在线安全监测系统,分析位移、浸润线随降雨量的变化规律。

2.3矿山运输与提升实验

本实验主要包括井下机车“信集闭”运输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参观、观察与描述;井下机车“信集闭”运输系统的上机操作演练;上机操作卡车gps调度系统,熟悉软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