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2-04-15 04:25:03

序论:在您撰写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第1篇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经说过:“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过去的一个学年,我和我的备课组同事从事了八年级数学的教学,一年的工作,一年的努力,对照《数学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既有成功,也存不足,认真反思并总结出来,我想有利于自己,也有益于来者。虽是微末不足道的一点东西,也算是学校发展和数学学科教学发展长链中的一环。这里我想就八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实施课程标准的得失谈三点:

1. 教学实践中实施课程标准力求从大处把握,从小处入手

从大处把握:我们重点把握两个方面,其一是课程标准开篇中指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应该将“以发展为本的理念”作为我们数学教学的统领。发展不仅仅是系统的数学知识,而应是全方位的,应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其二是我们的数学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的一种“数学眼光”——用数学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运用数学的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

下面以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一课为例,具体说说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各方面要求。我们为本课确定目标有: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初步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用面积割、补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勾股定理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比介绍我国古代与西方数学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数学的热情。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安排五个环节:提出问题—请学生观察邮票图案,看有哪些发现?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出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归纳验证、得出结论—是否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个性质呢?请动手验证;介绍勾股定理和“勾,股,弦”的含义。解决问题——联系实际的应用性问题

课堂小结—勾股定理以其简单、优美的形式,丰富、深刻的内容,充分反映了自然界的和谐关系。人们对勾股定理一直保持着极高的热情,仅定理的证明就多达几十种,从美国总统到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都给出了一个证明。介绍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谈论到一旦人类遇到了“外星人”,该怎样与他们交谈时,曾建议用一幅反映勾股定理的数形关系图来作为与“外星人”交谈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一堂课我们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勾股定理,应用勾股定理,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从小处入手,就是要将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的目标具体落实在每一课、每一次数学作业中。我们力求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方法,领悟数学思想,学会数学地去思考问题的综合性活动,力求在活动中让学生达成知识、科学方法、能力和非智力素质方面的各项目标。八年级下册黄金分割一课,我们引导学生欣赏含有黄金分割的图片,欣赏含有黄金分割的民歌《天心顺》,通过古代艺术、现代艺术、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的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作业中我们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有资料研究表明,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37℃,人在环境气温22℃-24℃下生活感到最适宜,你能从数学的角度作出解释吗?”以此落实课标对学生的应用意识提出的要求: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图形与坐标一课中,我们开展活动,在教室平面内建立坐标系,让每个学生确定自己的坐标,实施了课标要求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2.教学实践中实施课程标准应与面向中考有机统一

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在数学知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根据本届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学年初我们确定以“培养习惯、夯实基础、拓展思维”为思路开展工作。一方面,适当降低教学难度,重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练习。平时通过教学案和每章节的结束检测的反馈,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努力托差、补缺,不断巩固、强化。另一方面,课堂上教师注重启迪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教学中重视动态几何、函数应用、规律探究、分类讨论等题型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第2篇

    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一、在解题的方法规律处反思

    例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通过例题的层层变式,学生对三边关系定理的认识又深了一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例题解法多变的教学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而又打破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二、在学生易错处反思

    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这就难免有”错”。例题教学若能从此切入,进行解后反思,则往往能找到”病根”,进而对症下药,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整个的解题过程并非仅仅只是一个知识运用、技能训练的过程,而是一个伴随着交往、创造、追求和喜、怒、哀、乐的综合过程,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参与。其间他既品尝了失败的苦涩,又收获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他可能是独立思考所得,也有可能是通过合作协同解决,既体现了个人努力的价值,又无不折射出集体智慧的光芒。在此处引导学生进行解后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动机;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探究学习;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学习毅力和意志品格。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均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第3篇

本节课中表现好的方面有:

1.学生在早饭后的自学环节中,能自主完成导学案的自研自探部分,并在导学案上有所批注。

2.合作环节能在组长的带领下对导学案上的问题进行有效讨论,有展示任务的小组板书迅速,字迹工整,并在组内认真预演。

3.展示环节中对于方案一的展示: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展示组通过类比、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很不错。通过把多边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问题来解决,体现了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认识问题的方法。

4.听展的学生对探究内角和的方法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见解,思维敏捷,带动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

5.作为教师我觉得自己能够及时总结使学生明确无论哪种分割三角形的方法都是想办法把多边形的问题转化成三角形问题来解决,这对后面四边形的学习做好铺垫。

本节课中存在的不足有:

1.合作环节中还有些小组对C层学生的学习督促不到位,没有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中,以至于在展示互动时的提问回答不上来。

2.展示小组在展示不同的探究内角和的方法时如果能画多个图来探究,让下面的学生看得更清楚明白。

3.展示方案二的小组通过对例题探究来说明多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时,对于内角和又探究说明了这是没有必要的,没有及时运用前面的公式。

第4篇

本节课的引入。我通过一个一次函数形式问题提问,学生看出既是一次函数,也是二元一次方程,由此创设情境,引出一次函数与方程有必然的关系,使学生主动投入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活动中;紧接着,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它们的关系,使学生真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在探究过程中,我把学生分为一个函数组一个方程组,使学生能身临其境感受知识,并及时的进行团结合作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在探究中,我把握自己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把握的不够好,没有很好的起到引导者的作用,缺乏情感性的鼓励,没有使大多数学生能完全积极融入到的知识的探讨与学习中。

本节的图象解法需要迅速画出图象,利用图象解决问题。而我的失误主要发生在画图象上。大部分学生不能迅速画出图象,并找准交点,这就使他们理解本节知识有了困难。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规范解题的习惯,我引导学生将“上网收费”问题延伸为拓展应用题,根据前面的例题教学,设置了两个小问题:

(1)上网时间为多少时,按方式A比较划算?

(2)上网时间为多少时,按方式B比较划算?

第5篇

关键词:八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随着新一轮课程标准改革的逐步深入,八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也相应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实验教学,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就总体形势来看,我国部分八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依然未能完全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低下的情况时有发生,课堂教学亟待改革。本文就八年级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创新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促进八年级数学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有所裨益。

一、反思:八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未能突出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在八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部分课堂教学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教案展开,过分强调教师主体地位,夸大教师权威性,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能力得不到提高。有些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谈及对某数学问题的理解时,由于备课时数学教师对该问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回答如果与教师的想法一致,就会得到表扬;相反,一旦学生观点与教师想法相左,就会被认为是错误的、不可取的。这种课堂教学的危害是极大的,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价值,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答案“标准化”“唯一化”,遏制学生思维能力拓展,违背了数学课程教学规律。

2.教学模式相对滞后

数学本身是一门集生活性、工具性、趣味性和开放性于一体的学科,但目前部分八年级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封闭的问题,在教学目标上过于强调学生学习成绩,盲目追求教学进度,一味采取“题海”战术,教学实践中缺乏与其他数学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致使原本生动活泼的数学课渐渐公式化、定义化、流程化,教师教起来“煎熬”,学生学起来枯燥,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缺乏保证。

二、出路:提高八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品质的策略分析

针对当前八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数学教师应主动更新教学观念,明确八年级数学教学目标,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教学主体,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八年级数学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创造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转换,明确自身不再是单纯的数学理论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形成的引导者。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表达、思考,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如“一次函数的图象”教学实践中,在得出“任意两点即可确定一次函数图象”的结论之后,教师给出一次函数y=-x+2,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别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在各组学生完成作图与交流之后,面向全体学生发问:“你取的是哪两点?”A组代表学生甲说:“我取的是点(0,2),(-1,3)。”B组代表学生乙说:“我取的两点分别是(5,-3),(2,0)。”学生代表纷纷发言,通过作图、小组交流和提问,既让学生理解了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又调动了学生学习函数的积极性。在这一教学实践中,由于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留足时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2.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八年级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主动跳出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不断开拓创新,力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具体来讲,教师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指导学生制作数学手抄报、数学贺卡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数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如“轴对称图形”教学实践中,教师先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对折并裁出一个图形,然后对自己所裁的图形进行归类,通过对比自己和同学的图形,观察分析得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即折痕两边的部分都是完全重合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为了加深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教师借助多媒体电教设备为学生展示出一系列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腰三角形、不等腰梯形、圆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大多数图形的性质学生都能够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但在平行四边形是否也是轴对称图形的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为了强化课程内容,教师建议全体学生再次动手制作平行四边形,然后进行对折,看看它究竟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教师话音刚落,学生迅速进入角色,纷纷开始进行实验,先后得出平行四边形不属于轴对称图形的结论。在这一课堂活动中,教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动手解决数学问题,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体现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教学反响良好。

八年级作为七年级向九年级的过渡,从学生角度来讲,其心理智力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可塑性极强,也是中学生学习成绩变化最快的关键时期。从数学学科来讲,八年级数学是连通七年级数学与九年级数学的桥梁,在课程内容上既有对八年级教学的巩固与复习,也对九年级内容有初步涉及,难度适中,十分符合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我国教育体系逐步趋于完善,新一轮课程标准改革对八年级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课改对数学学科领域的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走出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数学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培良.加强数学创新教学研究实现有效教学的跨越式发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3).

第6篇

关键词: 八年级数学课 学习兴趣 授课效率

1.引言

八年级数学课历来都是中学最基础的一门课程,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有重要意义。但长久以来,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下,数学课一直比较枯燥,学生上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效率也比较差。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推进八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及理性思维的综合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恰当地鼓励等方式改革传统的八年级数学教学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以培养兴趣带动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提高授课与学习效率。

2.八年级数学课兴趣教学的践行思路

2.1充分应用案例,培养学习兴趣。

情景案例教学,主要是将知识点融入于贴近生活的例子中,或将知识点的延伸知识做为素材引入案例中,主旨在于使学生通过对案例感兴趣而带动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1,2]。如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通过先为同学们讲解一些关于这个定理的历史故事,如勾股定理在外国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或者“百牛定理“,因为毕达哥拉斯发现了这个定理后,即斩了百头牛作庆祝,所以又称“百牛定理”。而法国、比利时人又称这个定理为“驴桥定理”;又如讲授平行四边形判定的时候,可以先讲恩格斯用平行四边形解释历史的多种力量形成的合力,说明平行四边形的神秘所在。由此让同学们循序渐进地引入知识点,实践证明,由案例引入的教学方法,远比直接开篇就讲定理、公式要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由此激起学习的欲望,培养学习兴趣[3,4]。

2.2及时经常地鼓励,引导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5]由于八年级数学课很多知识点非常枯燥,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时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有厌学心理,此时教师要注意切忌一味地批评此类学生,因为批评只能使情况变得更糟。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对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当学生认可这种鼓励后,再提出他应改进的地方,这才能慢慢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教学中发现,同学们对某些知识点掌握最为扎实的部分,一般都是教师曾经给予过肯定的,甚至于一些兴趣取向都是由于受到表扬并获得愉快的体验而形成的。

2.3充分利用教具,调动学习兴趣。

开发教具是利用学生直接感官的接受效果提高授课效率,是各科目各阶段教学中的一项永恒的话题,八年级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实践证明,适时适当地引入生活中一些物品当教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讲一次函数时,如果一上课就开始说y是x的函数,也可以说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表示为y=kx+b,这样很多同学都会感觉困难。教师可以拿一个弹簧,给同学们演示,当弹簧原长度b(未挂重物时的长度)一定时,弹簧挂重物后的长度y是重物重量x的一次函数;也可以用一个木板,木板上放一个小玩具车,当时间t一定,木板距离s是小车运动速度v的一次函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然后逐步引入正题。

2.4多样化课堂,激励学习兴趣。

充分开展第二课堂,让同学们在课下搜集与知识点相关的素材,了解知识点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如在八年级数学中学习科学计数法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跟同学们说我们伟大的祖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史,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为她而骄傲,并让同学们课下搜集与祖国资源人口等相关一些数据,下次上课展示给大家。再次上课时,让学生们将查到的一些比如我国人口大约为1300000000人、我国陆地面积约为9597000平方公里、我国石油储量为24000000000桶等数字展示出来。这时教师可以引出科学计数法在记录这些较大的数字时的方便之处,如我国的人口可以记为1.3×109,同学们一下子就会体会到科学计数法的好处,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3.结语

数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们要在不断的反思中发现不足,并努力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业务水平[6]。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趣味教学教学水平,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探索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我们也只有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思路、丰富与改革教学手段,使中学数学教学逐步由灌输式及填鸭式的方法,演变为以兴趣作为催化剂,推动学生们培养兴趣变成主动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发掘数学的乐趣。同时,培养兴趣的学习方法也可以为中学教育中其它课程的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章新金,肖晓红.研教一课受益多课-师徒同教“八年级数学(下)实践与探索”[J].数学教学,2010,5,(12):10.

[2]李建柱.小学数学情景教学体会[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10-A):54.

[3]趣味教学[EB/OL].http://省略/yinjienzixiu/showarticle.asp?articleid=5132.

[4]高秀春.培养兴趣:小学数学教学历久弥新的主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3):134-135.

第7篇

关键词:九年级学生;数学教学;应试教育;现状;建议

针对九年级的教学培养目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转折,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提升,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提供更多的空间与时间给学生,使其思考得更加充分、彻底,进而实现数学教学效果。以下内容将对九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几点改进措施,希望给更多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方法。

一、转变数学教学方式

九年级数学教学不同于七、八年级的数学教学思想,更加注重对学生理解与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大胆地创新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结合本文作者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转变教学思想:一方面是采取情境教学模式,摆脱学生以往教学印象,真正实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数学抽象化的知识变得更加简单、形象化;另一方面则是发挥学生教学主体作用,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的现象,而是将学生变成教学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掌握。

二、实现师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九年级数学教学相对来说面临的教学压力可能比较大,因为不仅需要学习新的内容,而且还要对七、八年级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复习。为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可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相互吸取对方的优点、长处,不断完善学生自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学生反思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反思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会反思才有助于学生客观、公正地面对自己,包括对数学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促进对数学素质以及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学会反思自己,也是学生整体素质的表现,影响学生的一生。

综上所述,新课改实施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做出巨大的改变,首当其冲的就是数学教师自身,不断改变思想观念,改进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