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范文

时间:2022-11-04 17:12:53

序论:在您撰写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

第1篇

__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据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统计,全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4.5万人以上。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地区经济不景气,去年下半年以来,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至年底止,全县返乡人员达3.5万人。目前,金融危机尚未见底,随着金融危机影响加深,农民工返乡人数有可能进一步增加。如何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本人经过调查思考,特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要切实加强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的领导。建议尽快成立高规格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劳动、民政、财政、工商、税务、教育、农业以及工青妇等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并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办公室。要逐乡逐村建立返乡农民工台帐,由乡村干部、党员跟踪服务。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县内外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新做法、新经验。

第二,要广开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门路。一是发展支柱产业,消化一批。按照扩大内需的要求,大力发展粮食、烤烟、养殖、蔬菜、水果等农业支柱产业,使相当一部分返乡农民工进入农业生产序列。要把解决耕地抛荒问题同拓宽返乡农民工就业渠道结合起来。二是加快项目实施,吸纳一批。对“三农”建设项目、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其它项目等,凡属具备条件的,要想方设法尽快开工。三是利用招商成果,容纳一批。对近年来的招商引资项目,要快落地、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优先容纳返乡农民工进工业园区务工就业。四是积极挖潜,鼓励本地企业稳定一批。对经济危机期间不裁员、不减员的各类企业,政府要给予奖励和扶持。五是自主创业,扶持发展一批。县劳动部门要举办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鼓励帮助有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工商、税务、国土、城管等职能部门要大力支持、积极引导。六是主动出击,争取输入地稳定一大批。县劳动部门要以实地走访或致务工人员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动员务工人员想方设法在劳务输入地积极寻找新的其它就业门路,尽最大努力在原工作地留下来,从源头上减少返乡大军数量。七是免费技能培训,及时提高输送一批。县劳动、农业等部门要采取培训实体(学校)培训、专业重点急需培训、企业新招工成批培训等方式,分解返乡农民工培训任务,千方百计多培训返乡农民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

第三,建立稳定的农民工信息沟通渠道。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广泛收集县内外用工信息,及时,方便农民工求职,为他们提供多方面的优质服务;另一方面规范乡镇劳动保障站的运作,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使乡镇劳动保障站发挥作用,对返乡农民工进行登记造册,收集反映农民工在外的真实情况,县劳动部门还要在本县劳动力输入较多的沿海地区建立基地,及时了解农民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正确分析总结农民工工作经验、教训,根据变化的情况及时决策,积极应对,争取主动。

第2篇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农村劳动力主要从农村转移到城镇,这是工业化、城镇化大势所趋,农民工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如今又出现了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的热潮,人数在迅速增加。到2015年底,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已超过450万,约占农民工总数的2%;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人数有70万人左右,比例达到1%。对这种现象,我们应当旗帜鲜明地加以肯定、鼓励和支持。

第一,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生力量。自两年前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已经成为一项国策,目前鼓励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仍在不断强化,政府“放管服”改革力度继续加大,舆论、文化、社会氛围正在逐步改善,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得到释放,已经有效地激发了经济活力。2015年当年新增企业443.9万户,比上年增长21.6%,注册资本金29万亿元,增长52.2%,两项数据均创历年新高。今年以来,新登记企业继续保持高位,上半年日均新登企业1.4万户。正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激发了像农民工这样草根一族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业热情,他们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主动汇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带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利用多年在城市打拼积累的市场、资本和经验,以及他们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坚韧执着、头脑灵活等突出优势,回乡创业,开辟新天地,成功率还相对比较高,发展了经济,增加了收入,成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新的动能。

第二,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是实行积极就业政策的必然选择。当前就业任务非常重。从供给看,就业总量压力大,总量矛盾仍然存在;从需求看,受经济增速换档、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等多种因素影响,去劳动、去岗位、去聘用趋势明显,劳动力需求在减少。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逐步转移,农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和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供给从无限供给阶段到了有限供给阶段,再加上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念的变化,使农民工的就业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一部分农民工等人员主动返乡下乡创业,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以创业带动了就业岗位的开发和更多价值的创造。现在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已有450万人,带动就业的人数已经达到2000万人以上。

第三,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动能。当前农民这个庞大群体增收乏力,特别是粮食价格和外出打工收入上不去,导致消费不足。农业虽然连年丰收,却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对农产品丰富多元、优质安全的需求,品种结构失衡、品质不够高的问题凸现出来,导致进口大量增加。还有农村存在的“空心村、三留守”问题。所以,农业农村仍然面临着谁来种地、谁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谁来建设农村美好家园的问题,面临着衰退、凋蔽的危险。因此,既需要继续向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民、增加市民,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合理的收益;同时也需要向外吸纳各种优秀资源,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添新动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开展创业,有利于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引入农业,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利于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工作应该怎么抓?

首先,要明确工作的着眼点。要着眼于服务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着眼于服务就业,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发挥创业创新促就业的倍增效应,创业带动就业;着眼于服务增收,促进创业创新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更好地结合起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其次,要明确工作的着力点。一靠发展,要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的景气程度总体上决定着创业创新的活跃程度;二靠市场,要完善市场体制机制,真正让市场起到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三靠开发,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创业创新者的能力素质,开发农业农村资源,提高市场认可度和项目匹配度;四靠政策激励和帮扶,用政府有形的手,发挥助推作用,便利返乡下乡创业创新。

第3篇

2008年12月28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决定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四个方面开辟“绿色通道” ,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优 势

伴随着30年前数以千万计的城镇知识青年返城,创业型就业在改革开放伊始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了当时缓解沉重就业压力的一大创举。统计数字显示,从1979年到1984年,全国共安置4500多万人就业,城镇失业率从1979年的5.9%迅速下降到1984年的1.9%,在几年内缓解了城市的沉重失业压力。这其中,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积极就业政策可谓功不可没。

事实证明,越是当经济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巨大的时候,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越显得重要。如今,在国内外经济减速的双重压迫下,我国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对于众多的农民工而言,城镇企业经营困难导致就业岗位减少,进而引起对农民工需求的下降,成千上万农民工提前返乡。

虽然由于我国就业统计的缺陷而未能将农民工纳入其中,但由此带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却同样让人担忧。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进城务工就成为了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出路。如果城镇经济出现增长减缓,农民工的就业就会受到挤压。许多农民工的就业就极容易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广大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就势在必行。事实上,返乡农民工具有天然的创业优势,这主要是因为他们通过在城镇打工,眼界更为开阔,也积累了更为丰富的工作经验,更善于捕捉创业的机会,因而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较高。据统计,近年来已有近500万农民工回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开办工商企业,他们兴办的企业总数约占全国乡镇企业总数的五分之一。

根据有关测算,一个农民工创业成功,将有效解决五、六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因此,如果农民工回乡创业成功,将加快形成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良性互动格局,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限 制

与此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受农民工个人素质和制度环境的影响,农民工创业要比同等条件下的城镇居民困难得多。

一方面,绝大多数农民工的素质普遍比较低下,创业意识缺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调查,农民工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到80%以上,而从未接受过职业培训的占3/4以上。

另一方面,农民工创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建立,创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在创业金融支持、信息服务、建设用地、税费减免、招工用人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和障碍,制约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不仅如此,从农民工创业的企业类型来看,技术含量低、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管理水平不高是其主要的特点。其结果是,农民工的创业型企业平均寿命都不长,容纳就业的功能受到很大限制。

解 决

面对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新问题,各级政府应该将鼓励农民工创业作为解决他们重新就业的首要之选。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业素质。目前,我国的创业培训主要集中在城镇,不但覆盖范围小,而且许多培训内容脱离市场的需求。而针对农民工的创业培训尚处在萌芽状态。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编制符合农民工创业实际的教材,组织有经验的教学培训人员,筹集必要的培训经费,对农民工进行免费或者低收费的创业培训。只要农民工的创业意识被激发出来,创业活动才能形成一股浪潮,其带动就业的功能也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其次,尽快解决农民工创业的制度,降低他们的创业成本。比如在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上,可以考虑设立“农民工创业专项扶持资金”,鼓励金融机构给回乡农民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满足他们创业的资金需求;简化创业企业的注册登记手续,尽量免费为他们办理各种手续,提供良好的创业服务;对创业企业实行税费减免,也可以考虑按吸纳就业人数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激发他们解决就业问题的积极性等。

最后,应该将农民工就业问题与城镇职工就业问题一视同仁,真正做到就业的城乡统筹兼顾。目前有些地方之所以对农民工就业问题重视不够,除了思维习惯外,更重要的是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现象依然严重。在创业问题上,重城镇轻农村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导致创业扶持力度不均的根源。

第4篇

根据镇实际情况,我们有以下工作经验:

一,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创新创业。我们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在各村播放创新创业模范事迹的视频,通过学习创新创业者的先进经验,调动老百姓创业的积极性,打破百姓固有的思维,科学引导百姓创业。在镇上各主要街道,各村道路拉横幅,渲染创新创业气氛,让全镇人民全面了解到创新创业的大环境,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联络各村村干部,下发创新创业传单,普及创新创业常识,政府政策优惠,技术指导支持,快速助推全镇人民参与创新创业。

二,优化组织建设,明确机构职能。为了加强对全镇创新创业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我镇成立了创新创业专项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创新小组,创业小组,办公室积极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市场信息,政府政策指导等多方面服务;创新小组负责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创业小组积极协调创业各部门工作,争取资金,为创业者减少压力。各部门工作有机结合,为创新创业者提供高效的服务和有力的支持。

三,健全优化制度,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当前人口大量回流,许多百姓无事可做,待业在家,而作为人口大镇,创业者数量日渐增长。针对此情况,镇政府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退役士兵、高校毕业生创办个体工商户等,都积极鼓励和扶持,在场地,资金、技术上给予帮助和支持。对自主创业的一百多人免费办理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并搞好政策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在外务工返乡人员已经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积极投资创办企业,促进农民就业。

第5篇

在全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把创新创业工作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多措并举,积极争取创新创业项目资金,提供多项优惠政策,科学合理激活民间资金,主动与创新创业者交流经验,提供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增强群众的创业和就业能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镇实际情况,我们有以下工作经验:

一,优化组织建设,明确机构职能。为了加强对全镇创新创业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我镇成立了创新创业专项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创新小组,创业小组,办公室积极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市场信息,政府政策指导等多方面服务;创新小组负责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创业小组积极协调创业各部门工作,争取资金,为创业者减少压力。各部门工作有机结合,为创新创业者提供高效的服务和有力的支持。

二,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创新创业。我们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在各村播放创新创业模范事迹的视频,通过学习创新创业者的先进经验,调动老百姓创业的积极性,打破百姓固有的思维,科学引导百姓创业。

在镇上各主要街道,各村道路拉横幅,渲染创新创业气氛,让全镇人民全面了解到创新创业的大环境,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联络各村村干部,下发创新创业传单,普及创新创业常识,政府政策优惠,技术指导支持,快速助推全镇人民参与创新创业。

三,健全优化制度,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当前人口大量回流,许多百姓无事可做,待业在家,而作为人口大镇,创业者数量日渐增长。针对此情况,镇政府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退役士兵、高校毕业生创办个体工商户等,都积极鼓励和扶持,在场地,资金、技术上给予帮助和支持。

第6篇

【关键词】 农民工;返乡;再就业;县域中心

一、农民工返乡原因调查分析

(一)农民工返乡的推拉因素假设

“推拉理论”(push and pull theory)是研究人口流动和城乡迁移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在市场经济和人口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人口迁移和移民搬迁的原因是人们可以通过搬迁改善生活条件。以“推拉理论”为理论基础,就农民工返乡的现象提出初步假设。

假设农民工返乡推力因素:由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较高收入的岗位少;城市生活成本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低,无力继续维持其生活;文化素质偏低以及年龄偏大制约农民工在外就业;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都很低,基本权益不能得到维护;子女抚养与父母赡养问题,思乡之苦都会促使农民工返乡。

假设农民工返乡的拉力因素:国家出台相关农村扶持政策改善了农村环境与农民生活水平,农民负担减轻,收入相对提高;农民工在外学习新的技术,长期积累工作经验,更愿意返乡创业;农民工渴望与家人团聚;农村的生态环境好,没有过大的生存压力;返乡后同样拥有很多的就业岗位;新一代农民的文化素质都有所提高,在创业方面有更深入的认识。

挑选八个因素来分析农民工返乡的原因,分别是在外务工的年纯收入,学历,性别,年龄,民族,务工区域,务工年限,以前从事的行业。我们探访长阳县的三个乡镇(渔峡口镇,都镇湾镇,磨市镇),对数百位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共回收有效样本302个。

(二)农民工返乡内外因素

1.农民工被迫返乡的外在因素

(1)受金融危机影响,大批农民工被迫返乡。据调查发现,2008年长阳县离开本地外出就业的农民工总量约有12.52万人,其中,有4.6%,即约6000人的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而返乡,返乡农民工曾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正是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外需减少,致使外向型企业的生存岌岌可危,进而导致大部分农民工失去就业岗位。

(2)城市生活成本高,生存环境差。近年来,由于石油等能源价格大幅度上扬,加大通货膨胀的风险,导致总体物价水平上涨。伴随着GDP平减指数的不断加大,人们收入水平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有限的工资无力支付城市居住的高额生活费,一部分农民工不得不提前返乡。

(3)农民工权益低,安全无保障。根据农业部调查显示,目前农民工的工伤保险的参保率仅为23%,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为18%左右,而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也不到20%。农民工无法真正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如住房、医疗、教育、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更无法融入城市,最终只能逐渐转变为一种生活在城市、工作在城市的具有农村户籍的农村人,身份地位甚是尴尬。

(4)工资待遇低,无力继续城市生活。据数据显示,长阳县返乡农民工的月均收入是2000元左右,大部分农民工的月收入不到城市工人工资的70%。显然,其工资水平与物价上涨和消费水平不成比例,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在沿海一些地区,许多企业仅以400~50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底薪招工;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农民工收入实际为负增长。

(5)子女问题,不得不放弃在外打工的机会。在长阳县,大部分农民工是六口之家。他们的子女在城市入学,生活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困难。形成了一个基数庞大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虽然生活有着落,但缺少关爱,致使性格孤僻,导致行为失范,严重的可能触犯法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为了后代的健康成长,一部分农民工不得不被动返乡。

2.农民工被迫返乡的内在原因

(1)文化素质偏低制约农民工就业。从调查中可知长阳县返乡农民工的学历集中在“初中及初中以下”,其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比全国平均水平7.3年要少4个月。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正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对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的需求大大增加。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激烈的劳务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从事的工作简单粗放,可替代性强,企业经济效益稍有下滑,就会裁减他们的工作岗位。大部分农民工常处于被迫失业状态。

(2)年龄大小与就业机会成反比。许多企业招工时只招收18~25岁的年轻工人,这个年龄段的农民工身体素质最好,反应也最灵敏。调查数据表明,返乡农民工大多集中在36~50岁,年龄越大的更缺乏就业竞争力。

(3)部分农民工自愿返乡,开辟创业致富新渠道。在调查中发现有22%的农民工选择在本地就业,其中有11人成功地自主创业。部分农民工在外学习到实用的技术,积累丰富的经验,更愿意回乡创业。对于农民工返乡问题,如果以系统的眼光和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特别是从资源和资本的关系来分析,应当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在国家拉动内需等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返乡自主创业不失为应对当前经济形势上上之选。

二、农民工返乡因素实证分析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初步分析,我们选定返乡农民工人均年纯收入作为因变量,y表示。六个自变量:年龄,X1表示;学历,X2表示;务工形式,X3表示;务工年限,X4表示;务工区域,X5表示;以前的行业,X6表示。下面我们用SPSS V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实证分析。

农民人均纯收入(Y)与年龄(X1)、学历(X2)、务工形式(X3)、务工年限(X4)、务工区域(X5)、以前从事的行业(X6)所占的比重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方程为:

Y=4441016-987046X1+1644.034X2-30.338X3+330.787X4-159.555X5-122.410X6

因变量与六个自变量的相关性如下:

1.返乡农民工的年纯收入和务工年限、学历的相关系数分别是r=0.332、r=0.288,年纯收入与务工年限的相关性是最强的。在外务工的年限越长,其年纯收入越多;学历越高,纯收入相对越多。

2.务工形式和学历的相关系数是r=-0.083,两者呈负相关。学历越高的农民工越会自发出去务工,学历较低的,相对更加依赖于政府的组织与指导。

3.返乡农民工中,以前的行业和年龄的相关系数是r=0.016,两者正相关性较强。年龄越大的农民工更多的从事的是服务业,纺织业等体力小的行业。而年龄较低的农民工大多数从事制造业、建筑业等体力消耗较大的行业。

4.返乡农民工的年纯收入、务工区域与以前从事的行业呈负相关,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以前收入低导致离开曾经务工的地方而返乡。

三、农民工返乡再就业困境调查分析

1.返乡农民工生活方式转变的困惑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长期在城市生活,本身缺乏农业技能,多数年轻人都表示不愿回到土地上就业。加之农业生产效益较低,劳动强度大,厌农思想较重。农村与城市生活落差较大,造成农民工心态失衡。通过访谈得知许多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时间较长,平均有5年左右,他们已经适应了城市生活的节奏和方式,回到农村一时反而无法适应。

2.农民工返乡种地困难原因分析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被流转,形成无地可种的局面。许多农民工在外务工,将土地承包,或者转让给其他人(如高山蔬菜基地、绿茶基地),而集约化农业又不需要他们,造成大批农民工无地可种。在人均耕地少、以种粮为主的长阳县,情况尤为明显。

(2)种地与务工收益差距大,导致心里失衡状况。虽然近些年来国家有不少惠农政策且种植收益在逐年提高,长阳地区多山,耕地状况并不好,所以种植收益较低。对于大部分农民工,从事农业劳动无法满足生活需求,而选择再次外出务工。

3.农民工返乡创业障碍分析

(1)经济发展的软环境、硬环境不利于创业投资。近年来 ,长阳县虽不断加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投入,但是县内多山,施工极为复杂,很难完善其建设。这不仅增加了创业者的投资成本;也增加了创业者生产经营过程的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 ,如长阳县交通设施不完善增加了原料运入与产品外运的成本。农村地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软环境。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行为涉及到工商、税务、银行、劳动、农业、城建、公安等多个部门,尽管长阳县开展了一些扶持工作,但配套服务严重滞后,相关制度尚未成熟,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服务整体,从而导致公共服务效率不高。

(2)资金不足和严重缺乏金融支持。调查发现,回乡创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融资困难。农民工创业的融资渠道单一,多是靠银行贷款,但贷款手续复杂,又受金融体制、企业规模、信用条件等因素约束,可能性很小。只有不到1%的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具备了创办工商企业、农业企业的能力,大多数农民工返乡时虽然积累了一定资金,但对于创业是有限的,以后的资金流通非常困难。

(3)创业者文化素质偏低。基本文化素质比较低、缺乏经营经验、项目建设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等制约了农民工回乡创业。大部分返乡农民工缺乏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的决策与判断,家庭式创业模式的科技含量不高,品种单一,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企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四、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长阳县返乡农民工情况的分析,加快构建长阳再就业县域中心模式需根据长阳县的实际情况和当前国家经济发展形势,这是加快推动城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一)近期措施:创建农民工培训新模式

1.实施县域创业培训,政府加强创业政策扶持

这不仅可以壮大县域经济,且能内部消化返乡农民工。根据农民工的需求意愿结合当前市场形势,进行创业培训,并提供扶持和服务。政府要及时将各个部门掌握的创业项目综合起来,建立准确的特色创业库,以支持自主创业的就业人员,使创业培训与创业项目的实现有效对接。

2.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出硬招重点培训

培训及就业扶持向学历较低的农民工倾斜,务工培训要重点针对人员需求较多的地区。改进劳务培训和输出的新产业政策积极推动城镇化进程,积极与务工输出地联系,根据企业的需要,开展“委托式培训”和“订单式培训”,实现培训和输出的良性互动机制。

(二)中期措施:构建新的就业载体

1.构建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体系

大胆鼓励文化程度比较高,有工作经验的农民工承包因为经营不善及各种原因濒临破产倒闭的工厂。在外务工人员利用学到先进理念,对乡镇企业进行改造、重组,结合其自身情况将发达地区的先进模式融进经营不善的企业中。

2.扶持当地特色龙头企业,发挥“溢出效应”

充分发挥长阳县的民族县域优势,利用此县丰富的高山蔬菜和旅游资源,重点扶持出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龙头企业,从而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扩大经济总量。

(三)长期措施: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

1.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多品种、高效益的县域经济

在进一步提档升级、调整优化结构的基础上,瞄准市场和立足优势资源开发新的特色农业产业,使返乡农民工在土地上实现"自我安置"。长阳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木本油料植物生长,政府通过建立木本油料品牌,采用厂家带动农户的模式。

2.发展民营经济,助力长阳崛起

长阳县财政力量比较弱,要重点利用民间资本,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通过重点项目的建设,形成龙头企业群,发挥规模效应,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小企业群的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发展。

3.开发民族特色“养老旅游”,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学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土家族特色文化,延伸民族产业链,打造原生态“养老旅游”。

参考文献

[1]萨爱东.浅析返乡农民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2]朱秀茹,郑玉刚.就业歧视与建立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2008(7)

[3]段占朝.我国农民工问题调查研究[J].经济纵横.2008(6)

第7篇

寒冬送温暖

面对国内经济敢缓、农民工就业困难的严峻现实,2008年年底以来,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广泛开展了为农民工送温暖活动,组织员工到返乡农民工家中走访慰问,了解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的困难,坚定农民工应对挑战,战胜困难的信心。有的基层行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收集,筛选真实可靠的用工信息,主动联系用工单位寻求合适的培训机会和岗位,为农民工创业和就业提供帮助。有的在营业网点、路口和车站等地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宣传台,发放宣传资料,召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推介创业金融产品,听取农民工的意见建议,积极为携带资金返乡的农民工做好服务。有的行社加大对农民工创业就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开辟创业贷款“绿色通道”,对返乡农民工开展规模种养,新创办经济实体等给予贷款支持,保证他们实现就业创业。

返乡有作为

萧县是皖北的劳务输出大县,每年有30多万名富余劳动力在外务工,但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该县返乡农民工人数已增至几万人。

萧县农信联社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培训,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帮助有创业意向、符合条件的返乡农民工论证项目,提供小额贷款,并简化手续,限时办结。截至目前,萧县农信联社已累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1230万元,其中大部分贷款人为返乡农民工。

该县丁里镇胜利村农民赵阳夫妇几个月前回到家乡,在当地信用社3万元贷款的支持下,引进600只优质种鸭搞养殖,经营良好,目前已初见效益。

同时,萧县农信联社还通过加大对县域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信贷投放,使其扩大就业容量,吸纳更多返乡农民工再就业。

2009年1月,在萧县马井信用社200万元的贷款支持下,马井镇萧丰面粉厂日产30吨的面粉生产线成功上线生产,带动返乡农民工新增就业30人。张庄寨信用社支持的云玲超木业有限公司安置农民工248人,工人月平均工资在千元以上,该公司负责人郑奎云2008年年底被安徽省政府授予“返乡创业先进个人”称号。

创业有奔头

马鞍山农村合作银行微小贷款部业务员李正霞,一大早就去走访全国连锁“老百姓窝窝头”当涂店,准备为回乡创业的青年李勇发放第二笔微小贷款,扶持他开第二家“老百姓窝窝头”店。

李勇今年30岁,学的是市场营销,毕业后先后到无锡、青岛,武汉等地打工。因为企业倒闭,2008年8月回到老家当涂,加盟全国连锁“老百姓窝窝头”企业。创业需要资金,他走进了马鞍山农村合作银行的微小贷款部,申请了6000元贷款,没想到贷款不需要抵押,3天就批下来了。李勇的小店很快开张了,0.6元一个的窝窝头很受老百姓欢迎,天天顾客盈门,生意红红火火。如今,李勇忙着开第二家分店。李正霞得知信息后,主动上门又帮他安排了1万元的微小贷款,解决他流动资金不足的困难。像李勇一样,马鞍山市已经有1239位创业者从马鞍山农村合作银行微小贷款部获得了小额贷款,累计金额10971.7万元。

前景更光明

翁锐是六安市顺河镇返乡农民,1997年离乡在苏州服装加工行业务工,2008年10月因所在工厂倒闭返乡。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技术,翁锐开始在家乡创业,但招工,购买设备、租赁场地很快花光了他多年打工的积蓄,首期流动资金“卡”住了这位创业者。六安郊区农信联社信贷人员获悉情况后主动上门,针对该户长期在外没有授信评级的实际情况,按照。优惠、快捷”的原则,采用边授信边放贷的做法,在3个工作日内就办结了此笔业务,并适当下浮利率。1.5万元贷款到位后,翁锐创办的服装厂立即投产,员工都是近期失业返乡的技术熟练工,虽然目前企业规模很小,但订单稳定,效益较好。谈及将来,翁锐说:“创业起步阶段是信用社在关键时刻帮了我,我对在家乡发展充满信心,我要把企业一步步做大,让更多的乡亲们来我这儿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