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6 13:46:20
序论:在您撰写科技指标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学术期刊;期刊评价;基金论文比;基金论文;非基金论文
[中图分类号]R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11)06-0122-04
“基金论文比”是指某学术期刊所发表的文献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目前,我国一些关于期刊的大型评价系统已将“基金论文比”作为期刊评价的一项指标。例如,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分别在2001年和2004年即开始统计“基金论文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也新增了这一指标。
将“基金论文比”作为学术期刊质量的评价指标,是中国期刊评价领域的独创。其源头可追溯到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94年颁发的《科技期刊学术类质量要求及其评估标准》。该文件规定:学术类科技期刊刊出论文属国家和省、部级基金资助的比例,超过40%的,期刊可以评为“优”;在5%-40%的,期刊可以评为“良”;小于5%的,期刊评为“差”。而在推动“基金论文比”产生广泛影响的还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对“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选取。该所每年推出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均认为:“基金论文比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这根强力指挥棒的指挥、导向下,“基金论文比”这一期刊评价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追捧:首先,我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期刊评价体系,已有不少仿此模式将“基金论文比”作为一个评价指标;其次,一些研究者受其影响,也不断人为地拔高“基金论文比”的评价作用,甚至认为“基金论文往往代表了某研究领域的新趋势、‘制高点’,在各项评价指标中,应该适当增加‘基金论文比’这个指标的权重,因为‘基金论文比’比‘影响因子’更能代表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增设“基金论文比”评价指标后,将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也全部纳入“基金论文比”的无形制约之中。
由于该评价指标在期刊评价中占有一定权重,因此,各期刊对此都予以高度重视,对基金论文趋附倾向明显。例如,不少期刊以优先录用、不收版费、高额稿酬、快速发表等措施来吸引基金论文;一些期刊在其《征稿启事》中就注明“优先录用国家基金项目和省部级基金项目的科研论文”;有些期刊甚至明确表示非基金论文一律不予刊发。
“基金论文比”评价指标设计者的初衷和思路大概是:基金课题是经过研究者申报和专家评审以及基金主管部门批准而最终确定的,从外在程序和过程看,是比较规范、严格、认真的,而且基金课题的确定是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而产生的。因此,作为基金课题成果表现形式的“基金论文”必然也是高质量的;也因此,刊载“基金论文”的数量越多,其刊物的质量应该越高。“一般来说,各类国家级科学基金或资助项目均是通过严格的评审,并且定位于重大的基础研究或科学前沿研究的项目,因而各类重要的科学基金或资助产生的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这一思路看上去颇为科学合理,但却是一种想当然的推论,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近年来,也有一些研究者对“基金论文比”提出一些疑问;但总体而言,仍是充分肯定这一评价指标,而只是在“人为影响因素”等操作性、技术性层面提出一些修正的意见。笔者认为,尽管前两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已在综合评价体系中降低了“基金论文比”的权重,《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给予“基金论文比”指标的权重还不太大,但将“基金论文比”作为学术期刊的评价指标,不仅在操作性方面会产生一些弊端,而且其整体思路是欠科学、欠合理的,故其不宜作为期刊评价的指标。其理由如下:
(一)“基金论文比”指标使评价主体与评价客置倒错,评价逻辑关系混乱
目前,我国对基金课题项目的评审和确定,主要只是评审课题项目的价值、课题研究团队的研究水平和能力、研究的进程计划、研究成果的预期目标、研究经费的数目等,而不是对最终研究成果内容的评定。而课题项目最终能否通过鉴定、予以结题结项,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和依据,是看成果论文能否发表和在何种档次期刊发表。论文不仅是基金项目或课题研究进展的“计程器”,是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基金项目结题结项的重要理论性依据。而学术期刊审选稿件时,面对的是有着实实在在内容的论文,且一般都要经过几轮审选;同时,期刊的档次越高,对所发论文的要求越高,把关越严,所以自然将论文的发表情况,作为课题鉴定结题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依据。这在很大程度上实际是将课题成果质量的评审和鉴定交给了期刊。
可以说,在科技类和社科类期刊评价系统未将“基金论文比”列为评价指标前,大多学术期刊的编辑在审选稿件时,并不注重文章“贴着”哪一级基金课题的“标签”,而只注重眼前的论文,一切都按眼前论文的实际质量决定取舍。如果我们将“基金论文比”作为评价期刊或核心期刊的一个指标的话(无论其权重高低),则实际上是将评审与被评审的关系颠倒过来了。因为如上所述,原先课题能否通过鉴定予以结题,主要是审核课题论文能否发表以及发表在何种档次期刊之上,亦即由期刊来评价和鉴定课题成果的质量,现在却叉反过来由发表“基金论文”的多少来评价期刊的质量。这就将评价的逻辑关系和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位置完全颠倒了。
(二)“基金论文质量高”之说,实际是将课题产生优质成果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划上等号
为什么会出现将基金论文刊载的数量与期刊质量划等号的情况呢?在基本思路上,这主要是将基金课题的申报、评审中所提供的可能产出优质成果的外在条件与成果产出的必然性划上了等号。
对通过评审并获得基金资助的课题,只能说由于该课题的选题具有一定价值、有一支达到相应水平的研究团队,或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还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因此有可能(但绝不是必然、必定地)获得较好的预期研究成果。这里必须着重指出,决不能将可能性与必然性划等号,将预期的成果与必定的结果划等号;决不能认为具有可能的条件因素,就必然产出预期的优质的成果。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
道理。而且必须指出,这个非常简单的道理还建立在这样的假设性基础上,即假设课题项目的评审确实都是客观、科学、公平、公正的(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中,尤其是在对基金课题评审本身缺乏评审和监控的情况下,这只能是一种假设)。
而即使认可这一假设是成立的,但在具体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由于可能出现的种种不确定的变数,也都可能使成果达不到预期的质量结果:一是课题价值的变化。即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已有他人的同类型、同性质、同内容课题(包括非基金课题)的高水平成果问世,从而使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大大降低、研究难度大大提高,其成果甚至成为价值很小或毫无价值的无效劳动。二是课题研究团队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主客观因素的变化。就其主观因素而言,课题负责人对课题的重视程度、愿意投人精力的程度等对课题成果质量具有很大影响。常有一些课题主要负责人对本课题并不重视,仅是挂名而已,自身投人精力很少,具体研究完全交与普通研究人员甚至研究生完成。就其客观因素而言,研究过程中主要负责人的身体素质下降、其他工作压力增大、各种原因(如出国、出差、会议)挤占时间过多,等等,也都可能使之力不从心难以认真对待本课题,从而使成果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结果。三是课题执笔者的变数。执笔者本身的专业水平、研究能力、研究态度等因素的不同,也都可能使课题各部分的论文水平迥异。
(三)有关数据和研究表明,基金论文刊载的数量与期刊质量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者指出,科技期刊基金论文刊载的多少,与国际公认的代表期刊质量的“影响因子”没有内在的关联。例如,《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显示:2001年和2002年影响因子位列前20名的期刊中,其“基金论文比”超过50%的仅有9种,有的期刊“基金论文比”还不足10%。有研究者对影响因子灰色关联分析的讨论结果认为:“基金论文比’对影响因子的关联度比较小,也就是说,基金论文数的多少并没能对影响因子起决定作用。”“据报道,中国学者在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的论文中一半以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这表明,获得国家大量资助的基金论文在Science和Nature上与自力完成的非基金论文仅平分秋色而已。而且,如果以中国产的“基金论文比”指标来评价Science和Nature的话,那么其评价结果必然是:这两份期刊不如中国某些“基金论文比”为100%的期刊“质量高”。此外,还有不少的统计研究表明科技期刊基金论文刊载的多少,与“影响因子”没有内在的关联。而且,退一步说,即使“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正相关,则既然有了“影响因子”这项指标,就不必重复叠加“基金论文比”了。
那么,社会科学基金论文质量是否高于非基金论文,基金论文的刊载数量能否代表期刊质量呢?有研究者通过大量数据表明“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质量并不一定比非基金资助论文质量高”。但其引证的基金论文与非基金论文的统计数据均出自《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出版以前,而彼时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因无“基金论文比”的导向制约,在基金论文的选用和基金项目的标注上都不太重视其完整性,故其数据还欠准确、完整,其分析的信度与效度还显不足。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科学基金论文与非基金论文的质量情况,以及基金论文的刊载数量与期刊质量的内在关系,笔者选取《新华文摘》2010年全年24期中“经济”栏目和“教育”栏目所转载的全部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之所以选取《新华文摘》的这些文章为样本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受《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基金论文比”评价指标的导向影响,自2009年以来至少重视了对基金项目的标注,从而使数据的采集统计更加准确、全面;二是作为二次文献的《新华文摘》本身不受“基金论文比”的无形制约,在转载文章时不会考虑其是否基金论文;三是《新华文摘》所转载文章大多反映了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一般说,代表着当前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四是在社会科学领域,“经济”与“教育”这两大学科的应用性强,其基金课题数量较多,因而对基金论文与非基金论文进行分析比较,其结果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笔者查阅了每篇文章的原载出处,统计出24期两大栏目的总篇数、基金论文数、非基金论文数及其各占总篇数的百分比(见表1)。
由表1可见,《新华文摘》经济、教育两大栏目转载的基金论文篇数占总篇数的比例还不到1/3。数据表明:社科类基金论文并不比非基金论文的质量高;基金论文刊载的数量与期刊质量之间并没有正相关关系(否则,刊载基金论文不足1/3的《新华文摘》无疑将被贴上“二流期刊”的“标签”)。
(四)“基金论文比”指标对办刊产生负面影响,引发编、作双方“共犯”学术不端行为
如前所述,当今期刊评价系统特别是影响很大的核心期刊评价系统的评价指标已成为学术期刊办刊的强力指挥棒。从期刊方面来说,让办刊工作者担忧的是,将“基金论文比”作为期刊的一个评价指标,将对学术期刊的办刊造成不良影响乃至误导,期刊审选稿件必然会趋附“基金论文”--只要是“基金论文”,即使质量差一些也会优先选用。实际上,不少科技期刊的前述做法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担忧[6-9]。因为其结果将可能导致期刊实际质量的降低。从作者方面来说,“基金论文比”指标间接引发作者学术不端行为,异化学术研究风气。由于期刊在“基金论文比”的指挥下存在趋附基金论文甚至唯基金论文的情况,作者为了迎合期刊要求、提高录用率,在文中标注基金资助情况时出现诸多不端行为,例如,标注的基金项目中有不少是过期基金、搭车基金、无关基金、虚假基金,等等。总之,不少作者想方设法为论文穿上一件真的或假的、合身的或不合身的漂亮“基金”外衣。而期刊对这些基金标注方面的不端行为,也抱着认假、容假、纵假的态度,昕之任之甚至通同作弊,这就更加滋长了一些作者搭车、冒充、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可以说,“基金论文比”客观上造成了一个利益关系链:“基金论文比”一指挥期刊迎合(优先录用基金论文)一指挥作者迎合(产生搭车、冒充、造假等不端行为)。所以,“基金论文比”不仅使期刊实际质量受到影响,而且助长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形成。而这里的学术不端行为并非作者单方面所为,而是有期刊的导向、纵容甚至参与,成为编、作双方“共犯”的不端行为。
(五)“基金论文比”指标对非基金论文作者存在不公平因素,抑制和浪费了宝贵的人才资源与研究资源
由于不少期刊在“基金论文比”的导向下采取优先录用基金论文的策略,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排斥了非基金论文,抢占了非基金论文的发表机会,这对于非基金论文作者来说,是相当不公平的。
一 科技论文英文标题的标准化问题
为适应文献情报工作现代化的需要,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各国标准化组织都对论文标题的技术规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词语和符号的使用,标题字数的限量等)。我国颁布的科技论文标题字数的国家标准是,标题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外语不超过10个实词。国际标准化组织则规定每条标题不超过8个词,并规定除各国通用的缩写词和特殊符号外,标题内不得使用缩写词和特殊符号。国际学刊一般早已执行国际标准,也有些西方国家明确规定以国际标准代替本国的国家标准,而我国学刊一般要求作者按国家标准拟写中文标题,对英文标题既不强调执行国家标准也不要求执行国际标准。因此,目前只有极少数学刊基本按国家标准编译英文目次表(如《中国翻译》、《浙江大学学报》、《应用写作》等),大多数中文学刊的英文目次表的制作既不执行国际标准,也不执行国家标准。有些学刊的英文标题用词大多在10个词以上,多至20余个(如《历史档案》等),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相差甚远。据调查,许多学刊的英文标题中的其他技术细节也不规范,有的竟按中文方式用破折号区分主标题和副标题,如Social Sciences in China(我国唯一的英文社会科学刊物)、《研究》、《法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外语学刊》、《法学研究》、《人文杂志》、《美术研究》等等。因此,英文标题制作的标准化问题应引起论文作者和学刊编辑的重视。
二 科技论文英文标题的制作要求
科技论文的标题是其基本思想的浓缩与概括。一则好的标题应该确切、鲜明、扼要地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使读者在未看论文的摘要和正文之前即能迅速准确地判明论文的基本内容,从而做出是否阅读摘要和正文的判断。那么,如何制作一则既符合国际标准又能概括论文基本思想的标题呢?
1.标题中尽量不用赘词冗语
据调查,标题过长的主要原因是标题中多有不含学术信息的赘词冗语。例如,国外一家学刊上有一则中国学者所撰的标题,即Discussion on Several Academic Problems in the Book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ese Paper Money (《中国近代纸币史》中几个学术问题的探讨)。[1] 此标题共用15个词,几乎是国际标准用词数量的2倍。可以说,其中的discussion on, the book, academic 是无用词语。学术刊物刊发的学术论文不可能讨论非学术问题,故academic 无用;书名已按英文规范(斜体字母以及标题和实词的首字母的大写)标出,the book 无用;新的或未定论的学术问题必然要通过讨论、证明从而扩大已知领域,故discussion on也无用。把赘词冗语删去,再把“纸币”的短语术语换为单词术语banknote,即可写出一则符合用词数量国际标准的标题:Several Questions in Modern History of Chinese Banknotes 。若不改换paper money, 则可将several删去。改后的标题之语义与原标题完全相同,因为question 通常用于表述社会科学中需要讨论或需要解决的问题。
应该指出,许多论文作者在中文标题中喜用“试论”、“初探”、“浅论”、“浅谈”、“考略”、“管窥”等表谦词语,在译写英文标题时也常将之加入英文, 如此便要在英文标题中增加一两个词。因此,表谦词语应一概删去。至于许多学者在标题中惯用的A Study of, The Exploration of等一类无用词语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外英语科技论文中尚较常见,但是七十年代以来,它们由于受标题字数国际标准的制约已经在国际学刊中绝迹。
在了解标题的国际标准之前,许多学者都写过一些词语数量不符合国际标准的标题。例如,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of Solving Linguistic Problems Relating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解决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语言问题的方法论原则)。[2] 因为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语言问题无非是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方面(如知识表示、自然语言理解等)和技术方面(如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Prolog等)的问题,所以此标题可改为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of Solving Linguistic Problems of AI (解决人工智能语言问题的方法论原则)。标题中的缩写AI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因为它是国际科学界通用的缩写词。又如,Some Results of Handling Metalogical Problem of Entailment System Cm by Computer (用计算机处理制约系统Cm的元逻辑问题的若干结果)一题也不符合标准。[2] 据原论文的内容,可将之改为Machine-Proving of Metalogical Problems of Entailment System Cm (制约系统Cm的元逻辑问题的机器证明),改后的标题用8个词概括了原论文的基本思想。由此可见,只要了解标题技术标准并遵照执行,即可制作出符合规范的标题。
2.标题中尽量多用关键词语
尽量在标题中使用论文中的关键词语,一方面有助于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并减少标题中的词语数量,另一方面可增加论文的被检次数,从而可能增加被引次数,因为用机器检索时,机器只显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而不是整个标题。就此而言,标题中关键词语的使用问题应该引起论文作者和学刊编辑的重视。在上述修改后的机器证明一则标题中的machine-proving, entailment system Cm, metalogical problem 是原论文中的关键词语;在改后的人工智能一则标题中,除solving 和功能词之外,其他词语均为论文中的关键词语。下例是一位外国学者所撰的一则包括论文全部关键词语的标题:Action Minimizing Solutions of the Newtonian n-body Problem: From Homology to Symmetry (牛顿n-体问题之作用极小化解——从同调至对称)。[3] 此标题中的n-body problem,action,symmetry是原论文中的全部关键词语,而minimizing solution 和homology则是数学专业术语。此标题包括主标题(8个词)和副标题(4个词),用词总量超过8个,但是,它完全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
3.根据需要制作主、副标题
由于某些论文中的内容复杂或科学术语结构复杂,难用8个英文词写出概括全文的标题,所以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采用主标题加副标题的办法解决标题过长问题。有学者写过如下一则标题:Why Is Chinese Modal Logic Different from Its Western Counterpart (中国模态逻辑为何不同于它的西方对应物)。[2] 由于论文的基本论题是根据中西语言特点论证中西模态逻辑差异形成的原因,所以此标题难用8个英文词写出。它可改为主、副标题样式:Chinese and Western Modal Logic: The Difference and Its Cause (中西模态逻辑的差异及其成因)。二者同样用了10个词,但后者符合国际标准化规范。因此,在制作科技论文英文标题时应注意这一国际标准和英文规范,并用冒号将主、副标题分开,不要按中文方式用破折号将之分开。
参考文献
[1] Journal of Asia Numismatics,No.2, 2002,
ANS Press, Singapore.
[2] Abstracts of 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Vol.Ⅰ,Ⅲ,
Uppsala University Press, Sweden, 1991.
关键词:激励;作用;注意问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激发一个人行动的是动机,而动机的形成不外乎两方面,一是对现实事物与自己的关系以及对自身行动及其后果、意义的认识;二是对行动对象的一定的情绪或情感。按动机性质来分,其中两项十分重要的便是对个人有吸引价值的动机(兴趣、爱好)及在完成任务后由于对活动的评价而产生的动机(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所加强的动机)(详见叶奕乾、祝蓓里主编《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年版)。也就是说,第一种动机是做自己想做的事,第二种动机是激励对人的影响很大。
由于一个人的成绩取决于其个人能力和激励水平两个因素的合成效果,在能力一定的情况下,激励水平的高低将决定其成绩的大小。所以,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非常重要。
虽然所有教师都希望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但也不能忽视外部奖励的意义。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激励教育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效率的提高及良好习惯的发扬有着巨大的影响。
那么,关于激励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在此我发表一下个人观点:
首先,激励要及时。激励的作用往往是阶段性的,学生有了好的表现,有了进步,应该及时发现,尽快嘉奖。让进步在激励的作用下延续更长的时间,发挥更大的影响。假如都要等到放寒暑假表扬,那么激励的效用将大大降低。比如说某生近两周在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上非常优秀,那么我们就有必要马上给以激励,如若等到学期末就没必要再说三个月以前该生的表现有多好了。
其次,激励的范围要广。可以从学习成绩上、上课状态上、作业上、笔记上、纪律上、劳动上、为人处世上、处理班级事务上等多方位多角度发掘学生的亮点加以激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信,都能找到他在老师心中的地位,不断把他的亮点加以发扬并在其他方面逐渐做得更好,使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学习状态不断完善。
第三,激励的形式要多样化。口头表扬、书面表扬、公开表扬,以至颁发奖状、小奖品等都可以,总之要不拘一格。
口头表扬的作用在于,可以时刻进行,不被时间地点所局限,让学生总能感觉到他在你心里很有地位,他的进步得到了肯定,他做得更好,会得到更多人的肯定和表扬。
书面表扬的意义在于学生只要一看书一翻本就能想起你的希望和寄托,就能记起你的鼓励与信任,就能让学生觉得他可以让老师不失望,让老师更加关注他,更加发扬其长处。
公开表扬不仅可以让学生感觉非常受重视,切身做一次正面典型,更加规范个人行为和学习,真正把楷模做得更好,而且可以让其他学生一边学习其优点一边做好监督作用,使楷模始终在进步,同时大家一起进步,也就让被表扬的同学真正成为学生们中间的亮点。
特别注意,奖状、奖品的颁发要有合理的名目,要让其本身带有除了物质外的更高一层次的含义,让学生认为这是比较高一级的奖励,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在班集体生活和学习带来的无限荣光。比如说得到优秀班集体流动红旗时全班开一次总结班会或全班共唱班歌《相亲相爱一家人》以示对大家的表扬;再比如说考完试后可以评出本次考试的一星三能五佳十优(一个学习明星、三个学习能手、五个学习最佳、十个学习状态优秀),给予适当的奖励;再比如说一个学期后评出平时学习和生活上的楷模等给予奖状或奖品。而且发奖状和奖品要形成一种机制,使学生学习有阶段性和目标感,让学生在每个小阶段上不断提升、不断进步。
1.1指标体系筛选的原则
要客观衡量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就必须要建立可行、有效和具有代表性的客观评估指标体系。客观评估指标体系包含的指标,从整体上应是由多个指标构成的统一体系,从个体上又是既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群。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综合评估考核办法》,结合烟台市的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及国内学者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选取了相应的县域经济发展客观评估指标,在构建指标体系时遵循可行性、代表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1.2评估指标的选取
结合烟台市的实际情况,选取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构建了烟台市县域经济发展客观评估指标体系。
1.3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主要通过查阅2010—2013《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0—2013《烟台市统计年鉴》获取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归纳和整理。
2结果与分析
2.1各项客观评估指标的权重系数
按照综合指数测算法的基本思想,选取2010—2013年烟台市海阳、蓬莱、栖霞、长岛、招远和莱州6个县域12个二级指标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
2.2烟台市县域经济客观评估指标综合评分情况与分析
2010—2013年烟台市县域经济客观评估指标的综合得分情况。2010年栖霞的最高为0.0978,依次是海阳、莱州、蓬莱、招远,长岛最低为0.0294;2011和2013年表现为同样的趋势;2012年略有不同,评分最低的为招远。2010—2013年平均得分情况为,栖霞的最高为0.1084,依次是海阳、莱州、蓬莱、招远,长岛最低为0.03293。年度之间的变化不稳定。除了招远外,其他县域都是2012年的得分最高,其次是2013年、2010年,2011年最低。烟台市县域经济的总体情况表现为栖霞的得分最高为0.1084,依次是海阳、莱州、蓬莱、招远,长岛最低为0.03293;不同年度之间的表现为2012年的得分最高,其次是2013年、2010年,2011年最低。
2.3烟台市县域经济客观评估一级指标评分情况与分析
烟台市县域经济客观评估一级指标评分情况,2010—2013年二级指标中人民生活的得分最高,其次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得分最低,不同的县域之间略有差异。各县域二级指标不同年度的变化情况。海阳县域经济一级指标中人民生活表现为增加的趋势,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年度之间变化较少。蓬莱县域经济一级指标中人民生活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而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不大。栖霞县域经济一级指标中人民生活表现为增加的趋势,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年度之间差异不大。长岛县域经济客观评估一级指标中,人民生活也是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年度之间比较稳定。招远县域经济一级指标中人民生活表现为明显的先上升后下降,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年度之间差异不明显。莱州县域经济一级指标中人民生活表现为明显的上升,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年度之间略有差异。
2.4烟台市县域经济客观评估二级指标评分情况与分析
2010—2013年烟台市县域经济客观评估二级指标得分情况。二级指标的变化情况表现为各县域的二级指标X2到X9基本没有变化,保持稳定状态。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本研究采用综合指数法,利用变异系数确定权重系数,根据各县域经济得分综合得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得分情况,分析了2010—2013年烟台市的海阳、蓬莱、栖霞、长岛、招远和莱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结论:(1)烟台市县域经济的总体情况表现为栖霞的得分最高为0.1084,依次是海阳、莱州、蓬莱、招远,长岛最低为0.03293;不同年度之间的表现为2012年的得分最高,其次是2013年、2010年,2011年最低。(2)2010—2013年烟台市县域经济一级指标中人民生活的得分最高,其次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得分最低,不同的县域之间略有差异。(3)二级指标的变化情况表现为2010—2013年二级指标X2到X9基本没有变化,X10、X11和X12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各县域均以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X12)得分最高,说明烟台市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烟台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各县域之间和各级指标的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
3.2建议
《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颁布对规范企业会计行为,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评价企业收入质量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由于准则的规定比较抽象,而《企业会计制度》现金流量表编制的说明中关于补充资料部分的规定又比较简单,为充分考虑到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使会计人员在编制时产生混乱,也不便于报表使用人员的理解,降低了报表的可比性。本文在《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准则的基础上,对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部分项目的填列内容进行分析,提出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部分项目的具体编制方法,以供广大会计实务工作者参考。
一、间接法下补充资料的调整思路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要求,企业应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同时运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采用直接法编制的先进流量表便于分析企业现金流量的来源和用途;采用间接法编制的补充资料便于了解净利润与企业现金流量差异产生的原因,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分析企业的收入质量。
简介法是指以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等有关项目,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间接法计算的起点是利润表的净利润,在以调整计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目的时,首先,必须将属于投资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损益从净利润中剔除,不论其是否收付现金,均需调整,以得到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经营活动而产生的净利润。其次,将权责发生制意义上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净利润,调整加计减少利润的非付现费用,减计增加利润的非收现收益,得到了收付实现制下的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再次,调整不影响经营净收益但产生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业务,最终得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深入把握补充资料的调整思路,是准确填列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项目的基础。
二、间接法下补充资料部分项目的填列内容
《企业会计制度》关于会计报表编制的说明中对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各项内容的填列方法都作了具体规定,对编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实际工作很有指导性,但是起重由部分项目的规定不尽合理,把企业的实际业务简单化处理,与实际操作有些脱节。笔者根据上述调整思路,,充分考虑补充资料各项目间的联系以及企业的一些特殊业务,提出补充资料部分项目具体的填列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项目
《企业会计制度》中会计报表编制说明(以下简称编制说明)对该项目的填列规定为“本项目可根据资产负债表‘预提费用’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
如果企业有筹资活动产生的预提利息,同时记入“财务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而该项预提的利息在期末尚有余额留在“预提费用”账户中,则情况就复杂一些。这时不能简单地用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来调整净利润。否则,就会造成这部分金额在该项目和“财务费用”项目内的重复填列。所以,“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项目只能反映企业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预提费用的增加,而不能包括筹资活动产生的预提费用在内。
因此,该项目可根据资产负债表“预提费用”项目中所属经营性预提费用部分之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
(二)“财务费用”项目
编制说明对该项目的填列规定为“本项目可以根据‘财务费用’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为了准确计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应对财务费用的构成进行具体的分析。只将那些属于投资、筹资活动中发生的财务费用加回到净利润中去,而对于应收票据贴现利息,购销业务结算过程中发生的结算手续费,购买原材料所产生的汇兑损益等这些属于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财务费用,应从财务费用中剔除,不得计入调整项目。
因此,该项目根据“财务费用”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分析填列时,仅仅包括财务费用中属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部分,不包括属于经营活动的部分。
(三)“投资损失(减:收益)”项目
编制说明对该项目的填列规定为“本项目可根据利润表‘投资收益’项目的数字填列”。
为准确计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对于投资活动中发生的投资净收益或净损失应调节净利润。但是,企业在计提和转回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时,都已涉及“投资收益”账户,同时已计入补充资料中“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并与“净利润”相抵销。因此,在根据利润表“投资收益”项目的数字填列补充资料的“投资损失(减:收益)”项目时,则应扣除其所包含的投资性资产减值准备数,以避免重复填报。
四)“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项目
编制说明对该项目的填列规定为“本项目可根据资产负债表‘递延税款借项’、‘递延税款贷项’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
但是,企业所发生的递延税款,与其相对应的不一定都是所得税。企业在发生受赠非现金资产、以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等事项时,如果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也可能造成企业递延税款的变动。
因此,该项目在根据资产负债表“递延税款借项”、“递延税款贷项”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时,必须剔除上述情况下产生的递延税款。
(五)“存货的减少(减:增加)”项目
编制说明对该项目的填列规定为“本项目可根据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
但是,由于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存货的减少(减:增加)”项目只包括因经营活动引起的存货增减,不包括因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引起的存货增减,因此该项目不能简单地取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的“年末数”减“年初数”的差额填列。
实践中,存货增加有例外情况,就是既不涉及现金减少,又不形成流动负债或者折旧费用的存货增加,如接受捐赠、投资者投入、非货币易、债务重组取得的等非经营活动增加的存货,应从存货增加数中扣除。存货的减少也有例外情况,就是这种减少既未收到现金,也未形成应收账款或未付现费用的存货减少。如企业将原材料用于工程项目、对外投资、非货币易、债务重组减少的等非经营活动减少的存货,应从存货减少中剔除,以准确计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因此,本项目在根据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时,必须剔除本期上述非经营活动导致存货的增加额及本期上述非经营活动导致存货的减少额。
(六)“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项目
编制说明规定本项目“反映企业本期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但是,在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减中,有一特殊情况,就是有些应收项目的减少并未收到现金,如由于发生坏账损失而冲销的应收账款,或者债务人以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抵偿货款等,这时应将因这部分原因变动的应收款项数额从经营性应收项目中扣除,以准确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减额的计算填列,可根据比较资产负债表上的该类项目期末余额合计数减去期初余额合计数计算填列,相减后正数为增加额,负数为减少额,同时剔除非经营性因素的影响额。
(七)“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项目
编制说明规定本项目“反映企业本期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但是,企业的经营性应收项目的收回不一定全部是现金,也可能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同样,企业的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偿付也不一定全部是现金,也有可能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例如,以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抵偿的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应付工资及应付福利费中应计入工程成本的部分,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应交耕地占用税等,这时应将因这部分原因变动的数额从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或减少中扣除,以准确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减额的计算填列,可根据比较资产负债表中的该类项目期末余额合计数减期初余额合计数计算填列,正数为增加额,负数为减少额,但计算时应注意扣除上述影响因素。
三、填列补充资料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首先,在填列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时要注意避免重复填列。在复式记账法下,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会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科目,因此在填列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时一定要注意已经调整过的项目在填列对应项目时就不应再调整。例如,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已在“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内反映,因此,在填列“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项目和“存货的减少(减:增加)”项目时,要使用未扣减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即还原后的经营性应收项目和存货项目的数额填列。
【关键词】高校本科 毕业论文(设计) 质量标准 研究
在素质化的教学领域中,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各大高校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科学习实践中的最后一个阶段,有效地开展毕业论文(设计)是检验高校毕业生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和标准。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开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结合论文设计中的社会实践,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对于各大高校来说,在学生完成一整套毕业论文(设计)时,该毕业作业的质量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在现代化的教学领域中,各大高校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并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探索与研究。而在整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衡量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标准更在其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毕业论文(设计)本身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真正实行起来仍是一项比较艰辛的工作,其主要原因一方面体现在毕业生人数较多,相关院系较为复杂,且持续的周期也较长。另一方面则是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下,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已不再是采用传统式的纸质方法,而是运用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而这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论文抄袭、内容虚假等现象的产生,从而给衡量高校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由此可见,加强衡量该项工作的质量标准研究在高校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高效本科学习实践中,学生的学习成果都是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得以体现,其充分展现了学生从学习阶段过渡到社会实践中的一个良好转变。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可将所学到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等充分运用到毕业作业实践中,这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也能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毕业论文(设计)作业中,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综合质量。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1.1 教学资源问题
教学资源问题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问题起着一定的影响性作用。当前,随着我国素质化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大多数高校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其主要是由于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原有的师资资源并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因此这便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一些高校开始聘用一些兼职教师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但是从师资水平角度上对兼职教师进行一定的分析时,其并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作业,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实际的作业质量,给学生的作业带来更大的困扰。此外,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本身的课业较为繁重,因此一些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则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毕业论文作业的指导中,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1.2 缺乏规范的选题
对于一份优良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业来说,具备规范的作业选题至关重要。但是在现阶段的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业中,学生的作业题目并不是自主选择的,而大多数是教师事先拟定的,而后学生根据拟定的题目进行一定的选择。虽然在此过程中,学生进行了一定的选择,但大多数题目内容都与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爱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对于学生来说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其次,从学生的心理角度上进行分析的话,在选择作业题目时常常存在着扎堆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学生都选择相同的论文(设计)题目,且在指导过程中相同的问题需要教师反复地论述,而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浪费时间,且降低了选题的目的与效率。此外,教师拟定的题目范围较广也是选题不规范的一大体现。一方面,教师拟定的题目过于简单,则学生稍加思考就可完成,而这则无法精准地展现出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另一方面,若教师的选题过于复杂或者超出学生的学习范围,则会给学生的作业带来更大的困扰,一些同学甚至会照搬往届类似的作业,而这种现象的产生并不符合毕业论文(设计)的实质。
1.3 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不足
对于毕业生来说,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精力。按照相关规定来说,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需在学校完成,且所需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但是从实际的角度上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的话,相关高校并没有对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其只强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即可。而对于学生来说,其需要在毕业前期准备相关事宜,如工作实习、考研、考公务员、出国深造或者准备相关证书资格考试等,因此这便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体进度与整体质量。
1.4 缺乏完善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
在各大高校的教学实践中,完善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与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制定有效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对加强学生的作业质量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高校本科教学过程中,学校在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的环节上仍缺乏有效的培养措施,且对于毕业论文(设计)作业缺乏一定的监督与控制,从而促使毕业论文(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加之一些毕业生对毕业设计作业的不重视态度,致使其面对毕业作业时更是应付了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而这对学校及学生的未来发展都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2 质量标准分析
通过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认识与了解,接下来即是对如何有效地衡量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标准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索。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希望对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2.1 外在式的质量标准
衡量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主要可以从外在式的质量标准和内在式的质量标准两方面进行一定的探讨。其中,外在式的质量标准主要是需要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基准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此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标准进行一定的规范。例如,制定的相关性规章制度可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学分、完成周期、题目问题、多人答题或者一人答题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规范,从而利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有效开展。此外,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环节问题,其也可进行一定的探讨,如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相应的环节以更好地利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有效开展。对于各大高校来说,不同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因此相关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外在式质量标准,这也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2.2 内在式的质量标准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各大高校还需从源头抓起,根据毕业论文(设计)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从而对此加强一定的分析与研究。下面主要针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环节进行了一定的质量标准研究。
2.2.1 论文题目的严谨性
在进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业时,其论文题目首先应当满足一定的严谨性与求实性,这也是有效开展毕业论文(设计)作业的首要条件,而这则需要相关教师在选题上应严格把关,对于各类论文题目其不仅需要进行导师资格审查,还需要编辑一定的撰写要求,对于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所对应的专业、题目来源、题目类型及课题的背景与目的都需进行一定的确认,并要求学生根据选题对课题成果、课题文献等进行明确的说明,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论文题目的严谨性,而这也能避免学生进行盲目的选题,对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2.2.2 选题过程的公开性
选题过程的公开性也是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一个质量标准。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不同类型的毕业论文题目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针对自身擅长的专业领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以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相关教师应进行公开、公平的选题活动。当学生在公开环境下完成选题的初选时,相关导师还需对结果进行一定的核实与调整,以使各类选题都有合适的学生人选,而学生也可以找到切合自身能力范围的题目,这对有效地开展毕业论文(设计)作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2.3 严格加强答辩管理
对于整个毕业论文(设计)来说,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评定学生论文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此过程中需要严格的管理标准,这对确保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实践过程中,各大高校不仅需要加强相关工作的组织管理,还需要倡导相关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对于答辩结果,各位教师需认真评阅,且对于一些成绩偏低的论文,相关教师也需采取有效的整改方式。其中,在答辩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对论文题目进行仔细地讲解,还需要回答教师所提出的相关问题,且回答问题的结果也参与到评定结果中。整个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成果需包括PPT、文本、语言陈述或者相关设计图纸等。
3 质量标准的具体落实策略
通过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标准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而有效地加强了相关教师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对于如何更好地衡量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标准也可提出具体的落实策略。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3.1 内容具体
对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来说,相关教师首先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选题的质量,并需对立题提出具体要求,且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选题应坚决不予采用。其次,学生在开展作业内容时,应保证论文内容具体,且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地开展,如若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问题,应及时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以便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正常开展。此外,学生在开展毕业论文(设计)时,需目标明确、方法得当,以正确把握论文方向开展创新型的实践活动。
3.2 管理监控
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对于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是保障高质量毕业设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在此环节中,各大高校也需对此加强一定的重视,对于学生的选题、调研、中期检查、毕业答辩、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都应进行严格的审查,并需经由相关确认人签字,以此才能进行最后的打分。此外,对于学生的一些违反相关作业要求的行为,各大高校也应制定相应的惩罚机制,从而更好地保障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3.3 考评机制
有效的考评机制是衡量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方针,因此各大高校应对此给予一定的重视。在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各个环节中,相关教师都需对此进行有效地记录,且不同环节在最终成绩上也占据着一定的比例,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评定。在学生答辩之后,教师需结合各环节的记录及各阶段所占据的比例进行总成绩的记录。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是高校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的一个重要体现,其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作业行为进行有效地督促,还可以改善高校的工作作风,对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的素质教育阶段,各大高校应加强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视程度,并应加强对此方面的研究,以通过制定科学完善的质量标准实现衡量毕业论文(设计)的综合目标。总而言之,开展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全面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对高校的未来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龚峰,陈明锐.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评价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04:769-771+777.
对科技俄语标准的俄汉翻译进行粗略探讨。
关键词: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标准;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2
1、引言
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将语言功能与翻译相结合提出自己的翻译理论,将文本体裁分为“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以及“呼唤型文本”三大类。表达型文本,即原语
及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内容,更多强调原作者的思想。“纽马克认为此类文本主要以原作者的思想为中心,作者的‘个性成分构成了表达型文本的表达要素’。因此他提出用‘语义翻译’的方法即
以贴近原语语义和词的单位的方式尽可能准确的表达原文;信息型文本,则强调语言外部语境的事实因素以及信息传递的真实性。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科技、报刊文章等。此类文本的核心是内容的真实
性,文本的翻译更为注重的是接受者对于所传递文本信息效果的反应,他建议使用‘交际翻译’的方法,目的是让译文读者获取尽可能接近原文读者的效果,突出信息传达的准确与真实;呼唤型文本注重
的是读者是否会接受文本信息并对该文本做出相应地行为反应,主要有通告、说明书、公共宣传等,翻译时译者必须充分考虑到文本译文读者习惯和感受,尽量使用他们熟悉的语言表达形式获取译文最
终的效果,这一过程中大多采用“阐释”(explanation)的方法”(贾文波2005:53-55)。
纽马克的文本分类以及不同文本的不同翻译方法为翻译实践标准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对我们进行科技俄语标准的翻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标准:科技俄语的体裁之一
科技语体与文学语体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其文本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而标准作为科技俄语中的特殊文本,具备了科技俄语所具有的专业性、准确性、客观性以及逻辑性等特征。其特点主要通过文本中的词
汇特征以及句法结构特征来表现。
1.词汇特征
词汇特征在俄语标准中主要表现为专业词汇、术语以及缩略语,如ВН、НН、ТДНС、ПБВ、РПН、等缩略语;此外,抽象名词及动名词、动词不定式、名词二格及五格的大量使用也是词汇的
主要特征,如使用连接词及动名词:
(1)В случае применения растяжек они не должны касаться и повреждать выступающие части: радиатор
ы,запорную арматуру и т.д.
当采用拉杆固定时,拉杆不应触及和损坏突出部件:散热器和截止阀门等。
(2)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ание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ов производят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м или транспортом другого вида
в соответствии с правилами перевозки груза или техническими условиями,действующими на транспор
те данного вида.
由铁路方式或其它方式运输变压器都应符合货物运输规则或针对该货种运输的技术条件。
使用名词二格及五格:
(1)В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ах мощностью до 1 МВ・А включительно расширитель должен быть снабжен устройств
ом для заливки масла,а в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ах большей мощности - запор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容量为1MVA及以内的变压器,其储油柜应装有注油装置,而大容量变压器储油柜应装有支流装置。
2.句法特征
在俄语标准中既有简单句也有复杂句。无论简单句或复杂句,其句法结构经常使用无施动结构,如不定人称句、无人称句以及被动结构,如:
被动结构:
(1)Допустимые продолжительные нагрузки сухих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ов должны быть установлены в станда
ртах или технических условиях на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ы конкретных групп и типов.
干式变压器允许负载时间应在具体组别和型号变压器的标准或技术条件中规定。
(2)Вводы и отводы нейтрали СН трехобмоточных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ов классов напряжения 110 кВи выше дол
жны быть выбраны на продолжительную нагрузку током,равным номинальному току обмотки СН.
110kV级及以上三绕组变压器的中压套管和中性点引线应选择电流等于中压绕组的额定电流的持续负载。
不定人称句:
(1)Размеры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а проверяют в процессе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с помощью измерительного ин
струмента,обеспечивающего точность измерений в пределах допусков,указанных на рабочих чертежа
х.
变压器尺寸可在其生产过程中借助测量工具测量,以保证工作图纸在规定误差范围内测量的准确度。
3、文本类型理论与科技俄语标准的翻译
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指出“信息型文本”功能的核心就是“真实性”的传达信息,文本的翻译更为注重的是接受者对于所传递文本信息效果的反应。此类文本中“最能传达信息的则当属科技翻译,其主
旨就是转达原文技术信息、传播科技知识,不折不扣地‘报道事实’,因而它具有该类文本类型的所有功能特征”(贾文波2005: 193)。因此在翻译俄语标准时既要有效真实的传达原语信息,还要充分
考虑接受者的反应,这与“信息型文本”功能完全吻合。因此要翻译好俄语标准必须考虑其主要文本类型的思想及翻译方法。
首先,从“信息型文本”的真实出发,在翻译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精准的选词用字。译者翻译之前要了解其所涉及的行业及专业知识,只有自己理解了才能做到客观、真实的传达有效信息,使读
者一目了然。这里要主要指专业词汇的翻译。
(1)Схемы и группы соединения обмоток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ов должны соответствовать приведенным в таб
л. 3-10.
变压器绕组连接组别应符合表3-10中所列。
(2)В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ах собственных нужд электростанций классов напряжения до 35 кВ включительно м
ощностью 10 МВ・А и более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о должна быть предусмотрена возможность присоединения экра
нированных токопроводов вводов ВН к баку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а или установкам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ов тока.
35kV级及以下容量为10MVA及以上的厂用变压器应规定可将高压套管的屏蔽导线连接到变压器油箱上或电流互感器装置上。
例句中“绕组连接组别”、“厂用变压器”、“电流互感器”等词都属于专业词汇,若译者不理解的话,翻译的译文会文不对题,使译文接受者误解。
其次,从“信息型文本”信息效果传递的有效性出发,在翻译时应陈述客观,逻辑层次清晰,行文结构通畅严谨,必要时可将长句拆为简短的句子。
(1)Высота установки над уровнем моря - не более 1000 м,кроме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ов класса напряжения 750-
1150 кВ,для которых высота установки над уровнем моря - не более 500 м; климатическое исполнение―У. П
ри этом среднесуточная температура воздуха не более 30 °С и среднегодовая температура воздуха не
более 20 °С.
电压等级低于750kV级以下的变压器安装海拔高度一不大于1000 m,电压等级为750-1150 kV级变压器安装海拔高度不超过500 m;气候形式为Y(温带气候)。同时昼夜平均温度不大于30 °С,年平均温
度不大于20 °С。
例句中译者分析整合信息之后采用逻辑分层法,对句子结构进行相应的拆分,清楚地表达了该段所要表达的信息及数据,使译文的行文更为严谨。
第三,从“信息型文本”的最终服务对象的接受性出发,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到读者或接受者的感受和反应,不可盲目套用原文句式结构,应按译语习惯的句式结构来合理安排、布局,尽量使译文读者
最终获取与原文读者接近或相同的效果。
(1)Допускается не защищать покрытием торцевые поверхности магнитной системы,магнитные экраны,а
люминиевые шины,детали переключающих устройств,крепежные детали,а также другие детали и состав
ные части активной части,не оказывающие активного каталитического воздействия на масло.
原译:允许对油不产生有效催化作用的铁心端面、磁屏蔽、铝母线、分接开关零件、紧固件,以及其它零件和器身组合件不用涂防护涂层。
例句中译文是按照原语的句式结构进行翻译,但表达的意思却容易让人混淆,甚至让译文读者误解,笔者按照译语习惯对其进行修改,便于译文读者的理解:
“若铁芯表面、磁屏蔽、铝母线、分接开关装置零件、紧固件及其他零件、器身组合件对变压器油不会产生有效催化作用,则不用对其进行涂层防护。”
(2)По заказу потребителя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ы изготовляют с вводами для II,IV степеней загрязнения по Г
ОСТ 9920.
根据用户订单,按ГОСТ 9920规定,变压器制造的套管污垢等级为II,IV级。
以上译文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但一经专业人员仔细推敲就有疑问:变压器如何能制造套管呢?笔者调整句式结构及词序后,作如下改译:
“根据用户订单,在生产变压器时,按ГОСТ 9920规定套管污秽等级为II,IV级。”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俄汉科技文本中,标准属于纽马克文本功能理论分类下的“信息性文本”。只有充分认识到俄语标准“信息型文本”特性,才能有的放矢,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此外作为译者来讲,想要
使译文达到“精”、“准”,就要积累一定的专业知识,对所翻译文本内容要具备对该领域所涉及的大量专业词汇、术语的词汇储备;在翻译时对文本进行透彻分析,理清整篇文本的逻辑层次关系,这
样才能更深入的理解,最终准确、完美的保证译文质量。
参考文献
[1]Newmark.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安新奎. 科技翻译理论及务实研究[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3]范仲英. 实用翻译教程[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